运动虽然对心肌梗塞的恢复有好处,但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运动。有一些病症对运动锻练是忌讳的。心肌在运动时,必须消耗氧量的多少主要由“心肌的张力、心肌的回缩力、心跳”这三个要素确定,而心肌运动的产生规定大量的O2供货。一般而言,心肌平常静息状态下对血液中氧的汲取,已经接近最很多;假如心肌需要的O2还要再提升时,只有依靠冠脉的供血来给予。
过重的体力活,特别是重量登楼,过多户外活动,持续焦虑不安疲劳等,都会使心室压力加剧,心肌需氧量忽然提升,而冠心病患者的冠脉已发生硬底化、狭小,无法充足扩大而造成心肌缺血性。猛烈精力负载也可以引起斑点裂开,造成亚急性心肌梗塞。走路锻炼对脑梗塞和心肌梗塞自然是有益的,有心肌梗塞和脑梗塞得人,一般运动量也不适合太大,
而走路时相对而言,安全性,合理,运动量又不是那么剧烈的意愿运动,但是如果能够长期开展坚持不懈,那么会给身体健康产生非常大的益处,特别是脑梗塞,脑梗塞假如年龄大一些会留下许多的后遗症,例如肢体的灵活度,乃至会影响走动,所以需要病后恢复运动,而身体不灵活,是没有办法做过多的方式的运动的,而行走是最合适脑梗患者的。
不断时间较短的,猛烈程度高的运动。时间太短,达不到练习心脏的目地,激烈程度过高,针对自身心血管有病变的患者来说,太危险。例如冲刺、冲刺跑,俯卧撑、各种各样运用健身器材的肌肉力量训练。比较合适的运动:各种各样可以持续时间较长的全身的有氧运动运动都能够。 例如跑步、快步走、单车、游水、健美操这些。
突发急性心梗很可能导致生命危险,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急性心肌梗塞失去生命。急性心肌梗塞的时候要怎么应急处理呢?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急性心肌梗塞治疗及急救 措施 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 方法
1监护和一般治疗
无并发症者急性期绝对卧床1~3天;吸氧;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变化及血压和呼吸,低血压、休克患者必要时监测肺毛楔入压和静脉压。低盐、低脂、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无并发症患者3天后逐步过渡到坐在床旁椅子上吃饭、大小便及室内活动。一般可在2周内出院。有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低血压等患者卧床时间及出院时间需酌情延长。
2镇静止痛
小量吗啡静脉注射为最有效的镇痛剂,也可用杜冷丁。烦躁不安、精神紧张者可给于地西泮(安定)口服。
3调整血容量
入院后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前3天缓慢补液,注意出入量平衡。
4再灌注治疗,缩小梗死面积
再灌注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最主要的治疗措施。在发病12小时内开通闭塞冠状动脉,恢复血流,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死亡。越早使冠状动脉再通,患者获益越大。“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因此,对所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就诊后必须尽快做出诊断,并尽快做出再灌注治疗的策略。
(1)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在有急诊PCI条件的医院,在患者到达医院90分钟内能完成第一次球囊扩张的情况下,对所有发病12小时以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均应进行直接PCI治疗,球囊扩张使冠状动脉再通,必要时置入支架。急性期只对梗死相关动脉进行处理。对心源性休克患者不论发病时间都应行直接PCI治疗。因此,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尽可能到有PCI条件的医院就诊。
(2)溶栓治疗
如无急诊PCT治疗条件,或不能在90分钟内完成第一次球囊扩张时,若患者无溶栓治疗禁忌证,对发病12小时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进行溶栓治疗。常用溶栓剂包括尿激酶、链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等,静脉注射给药。溶栓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是出血,最严重的是脑出血。溶栓治疗后仍宜转至有PCI条件的医院进一步治疗。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不应进行溶栓治疗。
5药物治疗
持续胸痛患者若无低血压可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所有无禁忌证的患者均应口服阿司匹林,置入药物支架患者应服用氯吡格雷一年,未置入支架患者可服用一月。应用rt-PA溶栓或未溶栓治疗的患者可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或肝素静脉注射3~5天。对无禁忌证的患者应给与ß阻滞剂。对无低血压的患者应给与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氨酶抑制剂(ACEI),对ACEI不能耐受者可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对β受体阻滞剂有禁忌证(如支气管痉挛)而患者持续有缺血或心房颤动、心房扑动伴快速心室率,而无心力衰竭、左室功能失调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情况下,可给予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所有患者均应给与他汀类药物。
6抗心律失常
偶发室性早搏可严密观察,不需用药;频发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时,立即用利多卡因静脉注射继之持续静脉点滴;效果不好时可用胺碘酮静脉注射。室速引起血压降低或发生室颤时,尽快采用直流电除颤。对缓慢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可安置临时起搏器。室上性心律失常:房性早搏不需特殊处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快心室率心房颤动可给予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美托洛尔、洋地黄制剂或胺碘酮静脉注射。对心室率快、药物治疗无效而影响血液动力学者,应直流电同步电转复。
7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和泵衰竭的治疗
肺水肿时应吸氧,静脉注射吗啡、速尿,静脉点滴硝普钠。心源性休克可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或阿拉明静脉滴注,如能维持血压,可在严密观察下加用小量硝普钠。药物反应不佳时应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支持下行直接PCI,若冠状动脉造影病变不适于PCI,应考虑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8出院前评估及出院后生活与工作安排
出院前可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检查,发现有症状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严重心律失常,了解心功能,从而估计预后,决定是否需血管重建治疗,并指导出院后活动量。
出院后2~3个月,可酌情恢复部分工作或轻工作,以后,部分患者可恢复全天工作,但要避免过劳或过度紧张。
9家庭康复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医院度过了急性期后,对病情平稳、无并发症的患者,医生会允许其回家进行康复治疗。
(1)按时服药,定期复诊;保持大便通畅;坚持适度体育锻炼。
(2)不要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戒烟限酒和避免吃得过饱。
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措施1、一旦确诊急性“心梗”,立即让患者就近平卧,保证呼吸通畅,解开腰带和胸前衣扣,避免活动、用力。有呕吐时应该让其头偏向一侧,并清理口腔,避免呕吐物堵塞气管。舌下持续含服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或消心痛。
2、呼吸微弱、意识不清、面色青紫时,立即做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
3、目前急性“心梗”的治疗观点是建议病人到有条件的医院,尽早进行溶栓、介入、手术治疗,发病后1小时内到急诊,可挽救大部分坏死的心肌;6小时内,有可能挽救部分心肌;12小时后,效果就明显差了。
4、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必须立即就医,大家必须要了解心肌梗塞的急救措施等待急救医生的到来,由于突发心肌梗塞病情非常的危险,只有了解相关的急救方法才能让患者免于更大的危险,最后还是要建议大家积极的预防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的前兆1、疼痛
这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常发生于安静或睡眠时,疼痛程度较重,范围较广,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病人常烦躁不安、大汗淋漓、恐惧,有濒死之感。
2、全身症状
主要是发热,伴有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由坏死物质吸收所引起。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出现,程度与梗死范围常呈正相关,体温一般在38℃上下,很少超过39℃,持续一周左右。
3、胃肠道症状
约1/3有疼痛的病人,在发病早期伴有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肠胀气也不少见;重症者可发生呃逆。
4、心律失常
见于75%-95%的病人,多发生于起病后1-2周内,尤其24小时内。心电图可呈现弥漫性异常。
5、低血压和休克
疼痛期中,会导致血压下降,可持续数周后再上升,且常不能恢复以往的水平。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低于80mmHg,病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神志迟钝、甚至昏厥者则为休克的表现。
6、急性左心衰竭
急性心梗是个突发病,每个人都应了解它的症状,作出及时判断。虽然不一定准确,但考虑到心梗的高死亡率,宁可「错判三千」也不能「漏判一个」。
大家都知道「心梗会胸口疼」,但这样的认识还比较表浅。心梗常有以下特点:
常有发作诱因
多数在剧烈活动、突然用力、情绪激动、受惊吓、吃饱饭、突然受凉后发生。
典型症状是胸口痛、发闷
心梗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胸部有「闷痛」的感觉,有的人可能只有胸闷或胸痛、呼吸困难。
此外,还可能会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头晕、极度恐惧等症状。
身体其他部位也会痛
疼痛部位常为胸部,一般疼痛范围有一个巴掌大小,但有的人可能表现为整个胸部,甚至肩膀、左臂、脖子、牙齿等部位的不适。
2/6
深色为疼痛不适可能出现的部位
3/6
发作时间
典型心梗一般持续 30 分钟以上,但超过 15 分钟的胸痛也需注意。
这些人更容易心梗
心梗多发于中老年人,有吸烟、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的人更容易发生。
4/6
心梗发作的 3 个急救方法
1 找人帮忙,并拨打 120
找人帮忙比用「床头三宝」之类的东西要重要的多,因为真正的心梗不是一般的药物或方法能缓解的。
尽快去医院才是最佳解决方案,没有之一。
如果家里没有其他人帮忙,那就先打 120,然后把门打开,方便急救人员施救。
如果只是感觉有可能发生心梗(如持续 15 分钟以上的胸闷胸痛,服药不能缓解),应该马上拨打 120 急救电话,并告知家属的****。
2 控制情绪,减少活动
情绪激动和身体活动都会提高心脏耗氧量,加重病情,所以「大口呼吸用力咳嗽」之类的行为肯定不对。
正确的方法是:
立即平卧休息,或在有依靠的地方坐下,再呼叫他人协助。
克制紧张情绪,可适当做缓慢的深呼吸,速度不宜过快,否则会造成通气过度,一般 5 秒一次为宜。
3 其他处理
如果有条件,吸氧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5/6
这 2 种药不能随便吃
1 硝酸甘油
有些心梗患者会出现低血压,含服硝酸甘油后病情可能加重。
所以,最好在测量血压后,真正确定血压不低再吃。如果没有测量血压的条件,就不要盲目服用。
同城来说,年轻人的身体是正处在人生中最好的阶段,这个解读演的人们神秘安利最强,也最健康,身体机能也是处在最佳的时候,按理说,心血管也是这样的,但是还是出现了年轻人突发心梗的情况,那么,年轻人心肌梗塞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避免心肌梗塞。
1、年轻人心梗主要原因
猝死患者中七成是心脏性猝死
在全部猝死患者中,心脏性猝死占75%。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猝死——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梗和不稳定心绞痛)。
“经过整体研究发现,在中国各大医院收治的年轻心梗患者中并没有发现存在太过严重的血管狭窄等病变。推论诱发他们心梗的危险因素更偏向于看得见的客观因素,如抽烟、肥胖、不运动等,其背后隐藏的就是不规律的作息、不良的生活习惯、悲观面世的消极情绪等因素。”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汪芳向凤凰健康介绍。
汪芳用一个临床案例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到这点。据她回忆,曾经在某一天查房时,遇到三位被诊断为心梗的患者,分别是26岁、32岁及36岁,他们的共同点一是都比较年轻,再者普遍受情绪、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干扰。
汪芳的临床案例分享
26岁的男性患者因为母亲患胰腺癌,情绪一直比较焦虑,最终诱发了急性心梗。经过进一步诊断后发现冠状动脉没有问题,就做了一般的心梗处理。
32岁的这位患者属于劳力性心梗,检查发现他有家族史,平时抽烟、喝酒且情绪容易激动,正是这一系列的综合因素导致了最终疾病的加剧。
36岁的男性患者更具代表性:年底加班、生活不规律且精神压力极大,最终“压垮了”——诱发心梗。“特别是到了年底,大家忙着各种总计和规划,工作压力、家里突发的变故等都非常常见且容易影响心脏健康。”汪医生这样告诉我们。
五大因素让年轻人也能患上心梗
汪芳从以下五个方面为我们概述了诱发年轻人心梗的危险因素:
第一、熬夜、过劳
“熬夜、过劳会令整个人体内的神经、内分泌紊乱。短期来讲会对血管、内皮功能造成损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就会出现一种焦虑抑郁综合征;从血管的角度来看,会出现非常明显的高血压、血脂的紊乱及整个血管功能紊乱等现象。”汪芳强调,猝死与熬夜、过劳关联性非常大。
○神经功能的紊乱主要体现在血管的收缩、舒张功能异常,如遇冷刺激会过度收缩,情绪刺激后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导致血管对该物质的反应性更强烈,这些都有可能导致血管痉挛。如果痉挛发生在冠状动脉大血管上,就会引发急性心梗。
○长期血管内皮功能不好,伴随长期的熬夜、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血管出现斑块。不过有时候即使血管造影检查也不能发现血管内有明显的狭窄,但是同样会因为某个因素的刺激导致斑块破裂,进而激活体内的凝血机制而生成血栓,最终演变成急性心梗。由于这类年轻患者平常没有可以代偿的侧支循环,所以一旦发生往往比较凶险——猝死。
第二、吸烟
汪芳分享给凤凰健康一个实验:
有一位神经科的大夫,明知抽烟无益健康,可是始终未能成功戒烟。时间久了他的身体出现了一些症状,虽说他自己没有发现任何血脂异常的问题,可是只要一吸烟,就会发作心绞痛。后来查心电图发现有明显的ST段抬高,其实这就是吸烟导致的血管痉挛。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原来没有的斑块也逐渐形成,特别是狭窄处的血管更容易因此而痉挛。最终这位医生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下,在前不久做了心脏支架手术。
汪医生提醒大家,“对年轻人来说,戒烟是改善和预防发生的猝死有效途径之一。”
第三、喝酒
喝酒后如果感到胸闷一定要到医院做检查!为什么呢?因为此时的血管可能存在狭窄了,喝酒促进了血管扩张,而血液灌注不足就会诱发胸闷胸痛,这是一个非常直接的提示!所以一旦出现类似情形,最常见的是通过做冠状螺旋CT检查来明确。然而现实中有些人误以为是酒精作祟,结果耽误了最佳的抢救时机。所以大家要尤为注意酒后的身体反应,单纯的头晕目眩可能是酒精的作用。如果伴随胸口、呼吸和脉搏问题,一定要考虑可能是心血管的问题并及时处理。
第四,缺乏运动
运动会调节我们体内的血管功能,有助于预防猝死的发生。但运动要讲究规律和坚持,不能想起运动才运动,再者没有做好充足的热身和准备就去运动,轻则受伤,严重者反而会增加猝死的风险。
第五、不规律饮食
我们一直强调要规律饮食、不暴饮暴食,但是大家迫于生活方式、工作性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存在“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等不良饮食习惯,特别是在年轻人群中更为普遍。然而这些习惯会给心脏带来诸多隐忧,甚至还会出现如重症胰腺炎等增加突然死亡的风险问题,因此规律饮食还是非常值得倡导的。
第六,情绪波动
突然的情绪激动可能会引发“心碎综合症”,最早是被日本专家发现的,也被称为“章鱼病”。医学上是这样解释的:大量交感神经激活后,虽不是冠心病但却侵害了心肌,心肌就会收缩,发生心衰,有时候也会突然导致猝死,这是情绪引起最典型的例子——心碎综合症。
长期不稳定的情绪对血管的功能影响很大,更容易导致血压的问题,比较严重的后果就是引起心血管和脑血管的破裂,特别是那些存在先天脑血管发育异常问题的患者,有时候突然的情绪激动即会引发脑出血。
心肌梗死发病前的征兆有哪些?
在年轻人的观念里心梗是老年病,因此当他们出现心梗的征兆时往往“不自知”。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心梗逐步年轻化”!
汪芳教授表示年轻人心梗有其特点:“比如一过性心绞痛、劳累后的心绞痛,还有血压的升高、血脂的异常等容易忽视的信号。再者家族史也不可忽略,比如冠心病家族史、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后者的患者比例不高,但绝对人数比较高,这类人群往往在年轻的时候就出现血脂异常、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过早的情况,以至于几岁的小孩都因此而发生心梗。”
汪芳教授还特别提醒大家如果出现嗓子发紧、上腹不适等症状,也应当考虑考虑心脏方面的问题。比如患者平常体力不错,但在寒冷季节迎风上坡,稍走几步就气喘吁吁;再比如患者平时正常,碰到降温、情绪刺激等情况,胸口出现不适等。为了进一步确认,不妨定期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有条件的还应当跑一个心脏平板,监测运动状态下的心电图,假如存在异常,就要考虑心梗的可能性了。
年轻人及家属如何做好心梗急救?
年轻人一般不具备“备药”的常识,所以突发心肌梗死时,首先要拨打120。如果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大家要先在其胸前使劲捶一锤。当然部分家属可能也具备专业的心外按压技能(这样最好)。需要强调的是,有些心梗患者是下壁心梗,当有呕吐现象时要尽快清理呼吸道,避免发生窒息。
很多人的惯性思维以为患者心肌梗死后要服用硝酸甘油来缓解症状,但是需要提醒大家:诸如酒后、血压低、心率低等情况并不适合服用硝酸甘油,此时服药反而会加重病情。
2、怎样保护心血管健康
1、必须做到合理的膳食搭配
A摄入主食原则:粗细搭配。食物多样化,粗细粮可互补;另外,粗粮与副食搭配,粗粮内的赖氨基酸含量较少,可与牛奶等副食搭配补其不足。
B摄入副食原则:荤素合理。少吃肥肉、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糕点、甜食等,多食水果,低脂奶制品;多食用动植物蛋白质如鸡蛋、瘦肉、鱼、豆制品等能保证身体生长发育所需地氨基酸。
C对于调味品食用油:限钠加钾。每人每天摄入盐量应少于5克,即大约为小汤匙的半匙。食用油:健康用油。人体所吸收的脂肪酸,70%来自于食用油,烹调时应选用富含亚油酸的植物油,亚油酸可增加微血管的弹性、防止血管硬化、增强心血管系统机能。
2、必须养成注意的生活习惯
A时刻关注体重:肥胖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想要心血管健康,应参考BMI值适当控制体重。
B要进行规律运动:适当体育锻炼有利于消耗体内多余热量,促使新陈代谢良性循环,达到增强体质、减肥和维持正常体重的目的。
C适当的心理调节:保持轻松愉快心情,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并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D劳逸结合: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起居有度。如从事高度紧张的工作,要适当地调节精神状态,在长时间工作后,可通过做体操、散步等方式来放松。
E戒烟少酒:吸烟被证明是脑卒中、冠心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