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更换卧位的方法」

护士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更换卧位的方法」,第1张

2017护士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更换卧位的方法」

 考点:卧位的性质

 ( 1 ~2 题共用题干)

 患者女 35 岁,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呼吸极度困难入院。

 1 入院后护士应协助其取

 A 端坐位 B仰卧位

 C 俯卧位 D 中凹卧位

 E 头低足高位

 2 上述卧位属于

 A 稳定型卧位 B 不稳定型卧位

 C 主动卧位 D 被动卧位

 E 被迫卧位

 考点:常用的卧位

 3 患者男, 45 岁,因大量饮酒后出现呕血,护士应协作病人

 A 俯卧位 B 半卧位

 C 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D 中凹卧位

 E 头低足高位

 4 患者男, 45 岁。腰麻下胫膝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回病房。应采取的卧位是

 A 去枕仰卧位 B 屈膝仰卧位

 C 中凹卧位 D 半坐卧位

 E 平卧位

 5 椎管内麻醉后的患者须去枕平卧 6h ,其目的是

 A 预防脑压升高

 B 预防颅内压降低引起头痛

 C 预防脑缺血

 D 预防脑部感染

 E 有利于脑部血液循环

 6 患者女, 40 岁。上午拟行子宫切除术,术前需留置导尿管。护士在导尿操作中应为患者安置的体位是

 A 去枕仰卧位 B 头高脚低位

 C 侧卧位 D 屈膝仰卧位

 E 截石位

 7 患者男, 20 岁。因结核性脑膜炎入院治疗。护士进行臀大肌注射链霉素时,最适宜的体位是

 A 半坐位

 B 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C 侧卧位,上腿稍弯曲,下腿伸直

 D 俯卧位

 E 平卧位

 8 患者男,45岁,患消溃疡 5 年。现出现腹部不适、恶心,继而呕吐大量鲜血。查体:呼吸急促,脉搏细速, 血压 70 / 50mmllg 。护士应安置患者取

 A 平卧位 B 侧卧位

 C 屈膝仰卧位 D中凹卧位

 E 头低足高位

 9 患者女, 28 岁,停经 40 天,下腹隐痛 2 天,加重 l 天入院。查体:面色苍白,四肢湿冷,体温不升,脉搏 126 次/分,血压70 / 50mmhg 。此时其最适宜的体位是

 A 侧卧位 B 俯卧位

 C 中凹卧位 D 半坐卧位

 E 去枕仰卧位

 10 患者女, 32 岁。因宫外孕造成失血性休克入院,该患者的卧位应为

 A 头低脚高位 B 去枕仰卧位

 C 中四卧位 D 半坐卧位

 E 头高足低位

 11 患者女, 55 岁,反复咳嗽、咳痰 10 年余,最近 2 天因劳累后心悸、气促。入院时有明显发绀,呼吸困难,护士应协助患者取

 A 半坐卧位 B 平卧位

 C 侧卧位 D 头高足低位

 E 头低足高位

 12 患者男, 52 岁,应肠梗阻入院后行肠切除术,术后护士嘱患者取半坐卧位的目的是

 A 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B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C 增加肺活量,改善呼吸困难

 D 减轻腹部缝合处张力

 E 减少局部出血

 13 患者女, 32 岁,甲状腺术后 1 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护士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的目的是

 A 减轻呼吸困难 B 减轻局部出血

 C 减轻疼痛 D 增加脑部供血量

 E 减少回心血量

 14 患者女, 30 岁。产后 35 天因子宫大量出血入院。查体:子宫大而软,宫口松弛,阴道口和宫口有血块堵塞。医生诊断为子宫内膜炎引起晚期产后出血,给予抗生紊治疗。护士应协助该患者取

 A 平卧位 B 中凹卧位 C半坐卧位 D头高脚低位

 E 左侧卧位

 15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宜取

 A半坐卧位 B去枕仰卧位

 C头低脚高位 D头高脚低位

 E端坐位

 16 患者女, 31 岁,妊娠 38 周,因阴道持续性流液2 小时入院。医生诊断为胎膜早破,护士协助其采用的卧位应为

 A 平卧位 C 头高足低位

 B 头低足高位 D 截石位

 E 膝胸卧位

 17 患者男, 30 岁,因颈椎骨折行颅骨牵引治疗,护士为其取头高足低位的目的是

 A 有利呼吸 B 用作反牵引力

 C 预防颅内压降低 D ,减轻头痛

 E 改善颈部血液循环

 18 患者男, 45 岁,因车祸致颈椎骨折,经救治后病情稳定,拟行颅骨牵引治疗。护士应协助患者取

 A 半坐卧位 B 去枕仰卧位

  C 头低脚高位 D头高脚低位

  E 端坐位

 , 19 患者男, 62 岁,患慢性支气管炎合并 阻塞性肺气肿 8 年,近 3 天出现活动后心悸,气促,入院时发绀明显,呼吸困难,护士应为患者安置

 A 中凹位 B 半坐卧位

 C 俯卧位 D 头高脚低位

 E 去枕仰卧位

 20 ,患者男,患肝硬化合并胃底食管静脉曲张 5 年, l 小时前因呕吐大量鲜血入院。入院查体:脉搏细速,呼吸急促,血压 70 / 50mrnHg 。护士应为患者安置的卧位是

 A 中凹卧位 B 半坐卧位

 C 俯卧位 D 头高脚低位

 E 去枕仰卧位

 ( 21~ 22 题共用题干)患者男, 52 岁,患肝硬化 5 年,近来胸闷加重,呼吸困难,经心脏彩超检查发现有大量心包积液,立即收入院治疗。

 21 为缓解呼吸困难,患者应采取

 A 平卧位 B 半坐位

 C 俯卧位 D 膝胸卧位

 E 头低脚高位

 22 让患者处于上述卧位,其性质属于

 A 主动卧位 B 被动卧位

 C 被迫卧位 E不稳定性卧位

 23 孕妇,孕 30 周,臀先露,为矫正胎位,,可采取体位是

 A 膝胸卧位 B半卧位

 C 左侧卧位 D膀胱结石位

 E 仰卧位

 考点:更换卧位的方法

 24 患者男, 46 岁。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第 2 一天,护士需为患者更换卧位,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A 将导管固定妥当后再翻身

 B 让患者卧于患侧

 C 先换药,再翻身

 D 注意节力原则

 E 两人协助患者翻身

 考点:保护用具的应用目的

 25 下列不属于保护用具使用范围的是

 A 昏迷 B 高热

 C 谵妄 D 躁动

 E 老年病人

 考点:保护用具的应用方法

 26;用于限制病人坐起的约束方法是

 A约束手腕 B约束腰部

 C 固定肩部

 D 约束腰部固定一侧肢体

 E 固定双膝

 27 患者男, 58 岁,因肝癌晚期入院,烦躁不安、躁动,为保证患者安全,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是

 A 用牙垫放于上下臼齿之间

 B 加床档,用约束带保护患者

 C 室内光线宜暗

 D 护理动作要轻

 E 减少外界刺激

 28 患儿男, 3 岁,双脚不慎被开水烫伤,可考虑为其选用的保护具

 A 床档 B 支被架

 C 肩部约束带 D 膝部约束带

 E 踝部约束带

 考点:使用保护用具的注意事项

 29 患儿女, 5 岁,双下肢不慎被烧伤,II度烧伤,烧伤面积达 15 % ,入院经评估后需要使用保护具,以下措施中错误的是

 A 使用前要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做好解释下作

 B 保护性制动只能短期使用

 C 将病人的双上肢外展固定于身体两侧

 D 约束带下应放衬垫,松紧适宜

 E 经常观察约束部位皮肤的颜色和温度

 30患者男,28岁,因车祸致全身多处损伤,患者躁动不安,为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护士使用约束带固定其手腕。护士应重点观察

 A 神志是否清醒 B 衬垫是否垫好

 C 卧位是否舒适 D 局部皮肤颜色

;

 导语:在外科围手术人员配合工作中,我们要了解病人已实施的手术名称、手术中输液和用药情况、麻醉与手术过程是否顺利、生命征是否平稳等,目前安置引流管情况等。

 外科围手术后病人的护理措施

 1常规护理措施在病人手术结束送回病房前整理好床单位,根据手术种类备齐术后所需的物品。病人送回病室后,要轻柔而平稳地搬移至病床上,注意避免引流管脱出,接上各种引流管。做好保暖工作,在病人尚未清醒或麻醉作用未消失前,不要贴身放热水袋取暖,以免烫伤。病室保持安静,少扰动病人。

 (1) 严密观察生命征: 对施行较大手术、全麻病人及危重病人,应每15~30分钟监测1次呼吸、脉搏、血压以及瞳孔、神志等,并做好记录,待病情稳定后改为每2~4小时监测1次或遵医嘱执行。

 (2) 安置适当的体位: ① 全麻未清醒病人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便于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流出以防止误吸导致病人窒息或吸入性肺炎。② 蛛网膜下隙麻醉病人应去枕平卧6~8小时,防止腰麻后头痛。③ 硬膜外麻醉病人手术后常有血压波动,应平卧4~6小时,但不必去枕。麻醉反应消失后,根据手术部位及治疗要求调整体位。④ 颈、胸部手术病人取高半坐卧位,便于呼吸及有效引流。⑤ 腹部手术病人取低半坐卧位或斜坡卧位,以利于改善呼吸和循环;以利于腹腔炎性渗出物积聚于盆腔,防止发生膈下感染,利于减轻腹壁切口张力,减轻疼痛,促进切口愈合。⑥ 颅脑手术病人将头端抬高15°~30°,呈头高脚低斜坡卧位,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⑦ 脊柱手术病人可取俯卧位或仰卧位,四肢手术病人应根据治疗要求而定。

 (3) 保证有效的引流: ① 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移位和脱落。② 保持引流通畅,切勿扭曲、折叠、受压、阻塞。③ 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性状和颜色。④ 每日更换引流接管及引流瓶1次,应注意无菌操作。⑤ 掌握各类引流管的拔管指征、时间及方法。

 (4) 促进切口愈合: 加强营养支持,维持切口良好的血液循环,保证手术区敷料的清洁干燥。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敷料脱落以及伤口有无感染等情况。若敷料脱落和污染,应及时更换。若伤口疼痛明显,有红肿、渗液多,应及时采取理疗、抗感染、换药等处理。

 (5) 指导早期活动: 手术后病人,原则上都应鼓励早期床上活动或下床活动。

 ① 增加肺通气量,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咳出,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② 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促进切口的愈合,还能预防下肢静脉淤血,减少深静脉内血栓形成的危险。

 ③ 有助于肠道蠕动和膀胱收缩功能的恢复,减少腹胀和尿潴留的发生。在病人已清醒、麻醉作用消失后,应鼓励病人在床上活动,如深呼吸、咳嗽、四肢活动及翻身等。手术后第1~第2日开始,试行离床活动。凡休克、心力衰竭、严重感染、出血等重症病人和极度虚弱的病人,以及施行某种有特殊固定、有制动要求的手术病人,均不应过早离床活动。

 (6) 补充营养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病人开始饮食的时间应根据手术部位、麻醉种类和肠蠕动恢复情况决定。体表或肢体的局部手术,全身反应较轻或无明显反应,手术后即可进食;手术范围较大,全身反应较明显者,需待数小时后麻醉反应消失,方可进食;全身麻醉者,应待麻醉清醒,无恶心、呕吐反应,方可进食。腹部手术尤其是胃肠手术后,一般需禁食2~3日,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可改流质,逐步恢复到普通饮食。开始进食时,应避免服用牛奶、薯类和糖类等胀气食物。食管手术后为了预防吻合口瘘,禁食时间要适当延长。

 2心理护理提供个体化的心理支持,给予心理疏导和安慰,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要求医护人员经常访视病人、给予病人术后健康指导等。

2017护士资格考试《外科护理》模拟题及答案

  63、吸入麻醉前常规使用抗胆碱药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支气管痉挛

 B、减少麻醉用量

 C、减少呼吸道分泌物

 D、减轻胃肠道蠕动

 E、防止局麻药中毒。

 64全身麻醉患者清醒前最重要的护理是

 A、切口观察

 B、注意保暧

 C、防止意外损伤

 D、保持呼吸道通畅

 E、保持安静

 65、腰麻后去枕平卧6~8小时,主要目的是预防

 A、头痛

 B、低血压

 C、呕吐

 D、切口疼痛

 E尿潴留

 66、局麻药用量过大或误入血管可引起

 A、发热反应

 B、中毒反应

 C、过敏反应

 D、特异质反应

 E、虚脱

 67、术前提高病人手术耐受力的措施不包括

 A、指导病人饮食

 B、保证睡眠和休息

 C、纠正营养不良

 D、保护病人重要脏器功能

 E、做好病人手术区皮肤准备

 68、术前胃肠道准备正确的是

 A、术前10小时禁食

 B、术前4-6小时禁食

 C、术前2小时禁止饮水

 D、术前4-6小时禁食、12小时禁饮水

 E、术前4-6禁饮水、12小时禁食

 69、穿好无菌手术衣后哪项属于无菌区:

 A肩以上腰以下及背部

 B两肩以上及背部

 C腰以下两侧胸及肘部

 D腰以上前臂及肩背部

 E肩以下腰以上前胸及两前臂

 70、手术进行中下列哪项操作违反了无菌原则

 A、手套污染后立即冲洗

 B、器械落至手术台面以下不可再用

 C、传递手术器械应在术者胸前进行

 D、手术者肘部污染应加套无菌袖套

 E、无菌器械台浸湿后加盖无菌手术巾

 71、与手术护士共同清点器械、敷料及缝针的人员是

 A、麻醉师

 B、手术者

 C、手术者第一助手

 D、巡回护士

 E、手术者第二助手

 72、不属于手术体位的卧位是

 A、仰卧位

 B、半侧卧位

 C、上身和下肢各抬高200

 D、截石位

 E、俯卧位

 73、为判断胃肠手术病人术后开始进流食的时间,护士应该评估病人:

 A、引流液是否减少

 B、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C、麻醉反应是否消失

 D、腹部疼痛是否减轻

 E、肠鸣音是否恢复,是否排气

 74、防止术后肺不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术前锻炼深呼吸

 B、吸烟者术前禁烟

 C、安置半卧位

 D、并发上呼吸道感染应用抗生素

 E、用镇咳剂控制咳嗽

 75、术后卧位有错的是

 A、颈、胸部手术后高半坐卧位

 B、腹部术低半坐卧位

 C、脊柱、臀部手术后俯卧或仰卧位

 D、四肢手术后患肢抬高

 E、颅脑手术后头低脚高位

 76、破伤风病人的一般护理,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保持病室安静

 B病室光线充足

 C避免外界声音刺激

 D护理操作尽量集中

 E病室隔离

 77、治疗脓肿的最佳措施是

 A、应用足量有效抗生素

 B、穿刺抽脓并注入抗生素

 C、外用石脂软膏

 D、少量多次输血

 E、切开引流

 78、颈部急性蜂窝织炎病情评估时应注意其易发生的严重后果是

 A、呼吸困难、窒息

 B、颅内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

 C、吞咽困难

 D、败血症

 E、脓血症

 79、破伤风病人致死的主要病因是

 A、脱水

 B、代谢性酸中毒

 C、肺炎、肺不张

 D、心脏衰竭

 E、呼吸困难、窒息

 80、肿瘤放疗易损伤皮肤,护理时应

 A热敷理疗

 B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C按犘

 D肥皂水清洗

 E外敷消肿药膏

 81、抢救伤员时首先处理:

 A、休克

 B、出血

 C、窒息

 D、骨折

 E、颅脑损伤

 82、男性,40岁,被开水烫伤左手和左下肢(不含臀部),左侧腹部亦有两手掌大小烫伤创面,局部有大小不等的水疱,创面水肿明显,剧烈疼痛。其面积和深度为:

 A、24%浅Ⅱ度

 B、24%深Ⅱ度

 C、25%浅Ⅱ度

 D、25%深Ⅱ度

 E、27%浅Ⅱ度

 83、躯干大面积烧伤后48小时内护理工作的中心是

 A、保持呼吸道通畅

 B、保护创面

 C、保证液体输入

 D、镇静止痛

 E、预防感染

 84、术后尿潴留的处理,首先是

 A、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导尿

 B、肌内注氨甲酰胆碱

 C、诱导病人自行排尿

 D、控制输液

 E、针刺或服用止痛剂

 85、面部危险三角区疖的危险性在于

 A、容易形成痈

 B、引起颅内感染

 C、抗生素治疗无效

 D、引起眼球后感染

 E、易形成脓肿

 86、脑复苏脱水疗法常首选

 A、速尿

 B、20%甘露醇

 C、50%葡萄糖溶液

 D、25%山梨醇

 E、人血白蛋白

 87、关于静脉化疗的护理,以下不正确的是

 A、妥善固定针头,保证始终在血管内

 B、将化疗药物稀释至要求的浓度

 C、在规定时间内将药物用完

 D、随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

 E、两臂静脉交替穿刺,由近及远

 88、手术期皮肤准备的目的是

 A、清洁皮肤

 B、剃除手术区皮肤的毛发

 C、预防切口感染

 D、避免切口愈合障碍

 E、以上都是

 89、复苏药物的最佳给药途径是

 A、心内给药

 B、气管内给药

 C、静脉给药

 D、动脉给药

 E、鼻内滴入

 90、心脏复苏药一般首选

 A、肾上腺素

 B、异丙肾上肾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阿托品

 E、利多卡因

 9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护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不进粗糙、刺激性强的食物

 B、饮食不宜过热

 C、术前常规插胃管

 D、口服药物应研粉冲服

 E、卧床休息,控制咳嗽

 92、门静脉高压症分流术后病人护理下列错误的是:

 A、术后平卧48小时

 B、给高蛋白饮食,有利于康复

  C、注意观察病人意识变化

 D、观察有无内出血症状

 E、观察有腹痛、腹胀、血便

 93、胆道蛔虫病的腹痛特点:

 A、上腹部刀割样剧痛

 B、剑突下阵发性“钻顶样”绞痛

 C、右上腹持续性钝痛

 C、脐周阵发性绞痛

 E、右上腹闷胀痛

 94、放置T形管引流,下列哪种情况说明胆道远段通畅

 A、黄疸消退,引流量增多,食欲无好转

 B、食欲好转,黄疸消退,引流量减少

 C、腹痛和黄疸减轻,引流量增多

 D、引流量减少,有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E、体温接近正常,引流量增多,但有腹痛

 95、急腹症诊断不明时下列哪项处理是错误的

 A、禁饮食

 B、禁服泻药或灌肠

 C、观察腹痛和腹部体征变化

 D、使用止痛剂

 E、防治休克

 96、左半结肠癌的主要表现是:

 A、腹痛腹部肿块

 B、全身中毒症状

 C、肠梗阻症状

 D、脓血便

 E、腹部肿块

 97、大隐静脉曲张术后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要点是:

 A、手术无菌操作

 B、术后抬高患肢

 C、弹性绷带包扎

 D、术后早期活动

 E、防止伤口渗血

 98、间歇性跛行见于:

 A、下肢静脉曲张

 B、雷诺病

 C、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D、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E、血栓性静脉炎

 99、头部外伤患者嗅觉丧失、脑脊液鼻漏、眼睑青肿、结膜下出血,可能是:

 A、颅前窝骨折

 B、面部软组织损伤

 C、颅中窝骨折

 D、颅后窝骨折

 E、颅前、中、后窝均骨折

 100、颅脑外伤后护理中最重要的是:

 A、按时观测、记录意识、瞳孔和生命体征的变化

 B、保持必要的体位,维持营养和输液

 C、注意口腔及耳、眼、鼻的护理

 D、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疮

 E、预防感染

 1-5 DCCAD

 6-10 BCEDE

 11-15 ABCAB

 16-20CAAAC

 21-25CCEEE

 26-30BCABE

 31-35CCDBC

 36-40CBCAE

 41-45DDCBD

 46-50EECBE

 51-55ECBAE

 56-60DBADB

 61-65DCCDA

 66-70BEEEA

 71-75DCEEC

 76-80BEAEB

 81-85BCCCB

 86-90BEECA

 91-95CBBBD

 96-100CDCAA ;

 想参加2018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吗为你整理了“2018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外科护理学常见试题(三)”更多有关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资讯本网站将持续更新,敬请关注。

2018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外科护理学常见试题(三)

麻醉病人的护理

 1吸入性全身麻醉下不可缺少的术前用药是

 A苯巴比妥钠

 B安定

 C阿托品

 D吗啡

 E异丙嗪

 2护理腰椎穿刺术后病人,不妥的是

 A术后去枕平卧4~6小时

 B术后24小时不可下床

 C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的变化

 D颅内压较高者宜多饮水

 E尽早发现脑疝前驱症状

 3全麻未清醒病人取

 A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

 B头高斜坡位

 C半卧位

 D去枕平卧6~8小时

 E平卧于硬板床上

 4具有抑制腺体分泌、防止迷走神经兴奋的麻醉前用药是

 A,苯巴比妥钠

 B阿托品

 C哌替啶

 D地西泮(安定)

 E氯丙嗪

 5用吗啡镇痛时,要观察的主要副作用是

 A恶心呕吐

 B血压下降

 C心率减慢

 D喉头痉挛

 E呼吸抑制

 6女性,45岁,行腰麻术后4小时,烦躁不安,测血压、脉搏、呼吸均正常。查体见:下腹部膨隆,叩诊浊音,首先考虑

 A。肠梗阻

 B急性胃扩张

 C腹腔内出血

 D急性腹膜炎

 E尿潴留

 7腰麻后6小时内应取的体位是

 A仰卧位

 B去枕平卧位

 C俯卧位

 D头高卧位

 E半卧位

 8骨髓穿刺时,护士所做的哪项准备不妥

 A术前做普鲁卡因皮试

 B髂前上棘为穿刺点,嘱病人取侧卧位

 C术后平卧休息

 D穿刺当日嘱病人不要沐浴

 E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

 9、术后回病房麻醉未清醒,呼吸时出现鼾声,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A观察病情

 B气管插管

 C环甲膜穿刺

 D托起病人下颌

 E吸痰,注射阿托品

 10硫喷妥钠可以用于

 A分离麻醉

 B吸入麻醉

 c椎管内麻醉

 D静脉快速诱导

 E局部麻醉

 11全麻病人清醒前最危险的并发症是

 A窒息

 B体温过低

 C坠床

 D引流管脱落

 E意外损伤

 12为防止全麻时呕吐和手术后腹胀,手术前禁食禁饮的时间是

 A4小时禁食,2小时禁水

 B6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

 C8小时禁食,6小时禁水

 D10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

 E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水

 13脑压过低引起头痛的机制是

 A脑膜炎症刺激

 B牵张颅内静脉窦

 C脑血管充血

 D脑细胞缺氧

 E脑细胞水肿

 14为了预防腰麻后头痛,应采取的措施是

 A保持环境安静

 B减少术中输液量

 C垫枕平卧4小时

 D去枕平卧6小时

 E做好麻醉前心理准备

临床表现

(一)症状

1腰痛

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由于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受到髓核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产生下腰部感应痛,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

2下肢放射痛

虽然高位腰椎间盘突出(腰2~3、腰3~4)可以引起股神经痛,但临床少见,不足5%。绝大多数患者是腰4~5、腰5~骶1间隙突出,表现为坐骨神经痛。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喷嚏和咳嗽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疼痛会加剧。放射痛的肢体多为一侧,仅极少数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现为双下肢症状。坐骨神经痛的原因有三:①破裂的椎间盘产生化学物质的刺激及自身免疫反应使神经根发生化学性炎症;②突出的髓核压迫或牵张已有炎症的神经根,使其静脉回流受阻,进一步加重水肿,使得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③受压的神经根缺血。上述三种因素相互关连,互为加重因素。

3马尾神经症状

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或脱垂、游离椎间盘组织压迫马尾神经,其主要表现为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临床上少见。

(二)体征

1一般体征

(1)腰椎侧凸 是一种为减轻疼痛的姿势性代偿畸形。视髓核突出的部位与神经根之间的关系不同而表现为脊柱弯向健侧或弯向患侧。如髓核突出的部位位于脊神经根内侧,因脊柱向患侧弯曲可使脊神经根的张力减低,所以腰椎弯向患侧;反之,如突出物位于脊神经根外侧,则腰椎多向健侧弯曲。

(2)腰部活动受限 大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活动受限,急性期尤为明显,其中以前屈受限最明显,因为前屈位时可进一步促使髓核向后移位,并增加对受压神经根的牵拉。

(3)压痛、叩痛及骶棘肌痉挛 压痛及叩痛的部位基本上与病变的椎间隙相一致,80%~90%的病例呈阳性。叩痛以棘突处为明显,系叩击振动病变部所致。压痛点主要位于椎旁1cm处,可出现沿坐骨神经放射痛。约1/3患者有腰部骶棘肌痉挛。

2特殊体征

(1)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 患者仰卧,伸膝,被动抬高患肢。正常人神经根有4mm滑动度,下肢抬高到60°~70°始感腘窝不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根受压或粘连使滑动度减少或消失,抬高在60°以内即可出现坐骨神经痛,称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在阳性病人中,缓慢降低患肢高度,待放射痛消失,这时再被动屈曲患侧踝关节,再次诱发放射痛称为加强试验阳性。有时因髓核较大,抬高健侧下肢也可牵拉硬脊膜诱发患侧坐骨神经产生放射痛。

(2)股神经牵拉试验 患者取俯卧位,患肢膝关节完全伸直。检查者将伸直的下肢高抬,使髋关节处于过伸位,当过伸到一定程度出现大腿前方股神经分布区域疼痛时,则为阳性。此项试验主要用于检查腰2~3和腰3~4椎间盘突出的患者。

3神经系统表现

(1)感觉障碍 视受累脊神经根的部位不同而出现该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阳性率达80%以上。早期多表现为皮肤感觉过敏,渐而出现麻木、刺痛及感觉减退。因受累神经根以单节单侧为多,故感觉障碍范围较小;但如果马尾神经受累(中央型及中央旁型者),则感觉障碍范围较广泛。

(2)肌力下降 70%~75%患者出现肌力下降,腰5神经根受累时,踝及趾背伸力下降,骶1神经根受累时,趾及足跖屈力下降。

(3)反射改变 亦为本病易发生的典型体征之一。腰4神经根受累时,可出现膝跳反射障碍,早期表现为活跃,之后迅速变为反射减退,腰5神经根受损时对反射多无影响。骶1神经根受累时则跟腱反射障碍。反射改变对受累神经的定位意义较大。

检查

1腰椎X线平片

单纯X线平片不能直接反应是否存在椎间盘突出,但X线片上有时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增生等退行性改变,是一种间接的提示,部分患者可以有脊柱偏斜、脊柱侧凸。此外,X线平片可以发现有无结核、肿瘤等骨病,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

2CT检查

可较清楚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脊膜囊受压移位的情况,同时可显示椎板及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肥大、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等情况,对本病有较大的诊断价值,目前已普遍采用。

3磁共振(MRI)检查

MRI无放射性损害,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MRI可以全面地观察腰椎间盘是否病变,并通过不同层面的矢状面影像及所累及椎间盘的横切位影像,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及其与硬膜囊、神经根等周围组织的关系,另外可鉴别是否存在椎管内其他占位性病变。但对于突出的椎间盘是否钙化的显示不如CT检查。

4其他

电生理检查(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与诱发电位)可协助确定神经损害的范围及程度,观察治疗效果。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排除一些疾病,起到鉴别诊断作用。

诊断

对典型病例的诊断,结合病史、查体和影像学检查,一般多无困难,尤其是在CT与磁共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如仅有CT、MRI表现而无临床症状,不应诊断本病。

治疗

1非手术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多数病人可以经非手术治疗缓解或治愈。其治疗原理并非将退变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回复原位,而是改变椎间盘组织与受压神经根的相对位置或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松解神经根的粘连,消除神经根的炎症,从而缓解症状。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①年轻、初次发作或病程较短者;②症状较轻,休息后症状可自行缓解者;③影像学检查无明显椎管狭窄。

(1)绝对卧床休息 初次发作时,应严格卧床休息,强调大、小便均不应下床或坐起,这样才能有比较好的效果。卧床休息3周后可以佩戴腰围保护下起床活动,3个月内不做弯腰持物动作。此方法简单有效,但较难坚持。缓解后,应加强腰背肌锻炼,以减少复发的几率。

(2)牵引治疗 采用骨盆牵引,可以增加椎间隙宽度,减少椎间盘内压,椎间盘突出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需要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3)理疗和推拿、按摩 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椎间盘内压力,但注意暴力推拿按摩可以导致病情加重,应慎重。

(4)支持治疗 可尝试使用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进行支持治疗。硫酸氨基葡萄糖与硫酸软骨素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全身各部位的骨关节炎,这些软骨保护剂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炎抗软骨分解作用。基础研究显示氨基葡萄糖能抑制脊柱髓核细胞产生炎性因子,并促进椎间盘软骨基质成分糖胺聚糖的合成。临床研究发现,向椎间盘内注射氨基葡萄糖可以显著减轻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导致的下腰痛,同时改善脊柱功能。有病例报告提示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转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5)皮质激素硬膜外注射 皮质激素是一种长效抗炎剂,可以减轻神经根周围炎症和粘连。一般采用长效皮质类固醇制剂+2%利多卡因行硬膜外注射,每周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2~4周后可再用一个疗程。

(6)髓核化学溶解法 利用胶原蛋白酶或木瓜蛋白酶,注入椎间盘内或硬脊膜与突出的髓核之间,选择性溶解髓核和纤维环,而不损害神经根,以降低椎间盘内压力或使突出的髓核变小从而缓解症状。但该方法有产生过敏反应的风险。

2经皮髓核切吸术/髓核激光气化术

通过特殊器械在X线监视下进入椎间隙,将部分髓核绞碎吸出或激光气化,从而减轻椎间盘内压力达到缓解症状目的,适合于膨出或轻度突出的病人,不适合于合并侧隐窝狭窄或者已有明显突出的患者及髓核已脱入椎管内者。

3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①病史超过三个月,严格保守治疗无效或保守治疗有效,但经常复发且疼痛较重者;②首次发作,但疼痛剧烈,尤以下肢症状明显,患者难以行动和入眠,处于强迫体位者;③合并马尾神经受压表现;④出现单根神经根麻痹,伴有肌肉萎缩、肌力下降;⑤合并椎管狭窄者。

(2)手术方法 经后路腰背部切口,部分椎板和关节突切除,或经椎板间隙行椎间盘切除。中央型椎间盘突出,行椎板切除后,经硬脊膜外或硬脊膜内椎间盘切除。合并腰椎不稳、腰椎管狭窄者,需要同时行脊柱融合术。

近年来,显微椎间盘摘除、显微内镜下椎间盘摘除、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等微创外科技术使手术损伤减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预防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退行性变基础上积累伤所致,积累伤又会加重椎间盘的退变,因此预防的重点在于减少积累伤。平时要有良好的坐姿,睡眠时的床不宜太软。长期伏案工作者需要注意桌、椅高度,定期改变姿势。职业工作中需要常弯腰动作者,应定时伸腰、挺胸活动,并使用宽的腰带。应加强腰背肌训练,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长期使用腰围者,尤其需要注意腰背肌锻炼,以防止失用性肌肉萎缩带来不良后果。如需弯腰取物,最好采用屈髋、屈膝下蹲方式,减少对腰椎间盘后方的压力。

  为了保证麻醉诱导时空腹,避免发生反流、肺误吸;另外麻醉可以减弱喉的保护性反射,增加吸入性肺炎的危险性。胃肠道手术时对禁食的要求还会更高,同时还要进行严格的肠道准备,进行术前灌肠等措施清理消化道。

  对于全麻病人来说,在进行气管插管和拔管时,有些病人会因为气管导管刺激咽部,而反射性的引起病人呛咳,如果病人没有禁食或禁食时间不够,很有可能使呕吐物进入支气管,引起病人窒息,甚至于危及病人的生命。如果这些反流的胃内容物得不到及时的清除,还可以进入肺部,引起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在临床中因禁食水不完全,而引起上述并发症,甚至死亡的病例并不罕见。

  对于硬膜外麻醉或腰麻的病人来说,麻醉所阻滞的范围是局限的,但如果麻醉平面过高,可引起血压下降,大脑供血不足时也可出现恶心、呕吐。

  手术中,胃肠道的牵引反射也会引起病人的恶心、呕吐,给病人带来麻醉风险。对于臂丛等神经阻滞麻醉的病人,由于术中使用麻醉药物及病人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以及胃肠道反应等因素,也可以造成病人恶心、呕吐,进而导致误吸的危险,所以也要求严格禁食饮。

  而对于局部麻醉的手术,病人是始终保持清醒的状态,手术也相对不大,故在术前禁食方面并没有严格的要求,但实际工作中,也会偶见病人术中出现恶心、呕吐的现象,一般病人咳嗽反射良好,无需进行气道保护,只需注意病人体位易于清理口咽部分泌物或异物既可,多采取头偏一侧或俯卧位。

  肛裂是齿线以下肛管皮肤层小溃疡。其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长约05~10cm,呈梭形或椭圆形,常引起剧痛,愈合困难。而肛管表面裂伤不能视为肛裂,因很快自愈,且常无症状。肛裂是一种常见的肛管疾患,也是中青年人产生肛管处剧痛的常见原因。肛裂最多见于中年人,但也可发生于老人及小儿。一般男性略多于女性,但也有报告女多于男。肛裂常是一个裂口,绝大多数发生在肛管后正中线中。

  病因病理

  肛裂的病因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解剖因素 肛管外括约肌浅部在肛门后方形成肛尾韧带,较坚硬,伸缩性差,且肛门后方承受压力较大,故后正中处易受损伤。 (二)外伤 慢性便秘患者,由于大便干硬,排粪时用力过猛,易损伤肛管皮肤,反复损伤使裂伤深及全层皮肤,形成慢性感染性溃疡。有人报告,便秘致肛裂占14%~24%,但是便秘也可能是肛裂的后果,由于病人惧怕排便所致。此外,产后也可致肛裂,约占3%~9%。 (三)感染 齿线附近的慢性炎症,如后正中处的肛窦炎,向下蔓延而致皮下脓肿、破溃而成为慢性溃疡。 急性肛裂发病时期较短,色红、底浅、裂口新鲜、整齐、无瘢痕形成。慢性肛裂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底深不整齐,上端常有肥大乳头,下端常有前哨痔,一般称为肛裂“三联征”。前哨痔是因淋巴瘀积于皮下所致,似外痔,由于在检查时因先看到此痔而后看到裂口,对诊断有帮助,故称为前哨痔或裂痔。在晚期还可并发肛周脓肿及皮下肛瘘。

  临床表现

  肛裂病人的典型临床表现是疼痛、便秘和便血。 (一)疼痛 肛裂可因排粪引起周期性疼痛,这是肛裂的主要症状。排粪时,粪块刺激溃疡面的神经末梢,立刻感到肛门灼痛,但便后数分钟疼痛缓解,此期称疼痛间歇期。以后因内括约肌痉挛,又产生剧痛,此期可持续半到数小时,使病员坐立不安,很难忍受,直至括约肌疲劳后,肌肉松弛,疼痛缓解。但再次排便,又发生疼痛。以上临床称为肛裂疼痛周期。疼痛时还可放射到会阴部、臀部、大腿内侧或骶尾部。 (二)便秘 因肛门疼痛不愿排便,久而久之引起便秘,粪便更为干硬,便秘又可使肛裂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三)便血 排便时常在粪便表面或便纸上见有少量新鲜血迹,或滴鲜血。大出血少见。 (四)其它 如瘙痒、分泌物、腹泻等。

  治疗

  原则是软化大便,保持大便通畅,制止疼痛,解除括约肌痉挛,中断恶性循环,促使创面愈合。具体措施如下: (一)保持大便通畅 口服缓泻剂或石蜡油,使大便松软、润滑,增加多纤维食物和改变大便习惯,逐步纠正便秘的发生。 (二)局部坐浴 排便前后用1∶5000温高锰酸钾涂液坐浴,保持局部清洁。 (三)肛管扩张 适用于急性或慢性肛裂并不并发乳头肥大及前哨痔者。优点是操作简便,不需要特殊器械,疗效迅速,术后只需每日坐浴即可。方法:局麻后,病人取侧卧位,先以二食指用力扩张肛管,以后逐渐伸入二中指,维持扩张5min。在男性应向前后方向扩张避免手指与坐骨结节接触而影响扩张,女性骨盆宽,不存在此问题。肛管扩张后,可去除肛管括约肌痉挛,故术后能立即止痛。扩张后,肛裂创面扩大并开放,引流通畅,浅表创面能很快愈合。但此法可并发出血、肛周脓肿、痔脱垂及短时间大便失禁,复发率较高是其不足。 对经久不愈,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慢性肛裂可采用以下的手术治疗。 1肛裂切除术 即切除肛裂及其周围的三角状皮肤,在局麻或腰麻下行梭形或扇形切口,全部切除前哨痔、肥大肛乳头、肛裂、必要时垂直切断部分内括约肌。该法优点是病变全部切除,创面宽大,引流通畅,便于肉芽组织从基底生长,但其缺点是留下创面较大,伤口愈合缓慢。 2内括约肌切断术 内括约肌具有消化道不随意环形肌的特性,易发生痉挛及收缩,这是造成肛裂疼痛的主要原因,故可用内括约肌切断术治愈肛裂。一般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很少引起大便失禁。方法有以下3种。 ⑴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截石位或俯卧位,在局麻或全麻下,用双叶张开或肛门镜显示后正中肛裂,直接经肛裂处切断内括约肌下缘,自肛缘到齿线,长约15cm,内、外括约肌间之组织也应分离,有时也切开外括约肌下部,以利引流。如有炎症肛窦、肥大乳头或外痔,可同时切除。伤口开放,自行愈合。但伤口愈合缓慢,偶有“锁洞”畸形,影响肛门功能不良者,不宜行此手术。 ⑵侧位开放性内括约肌切断术:摸到括约肌间沟后,在肛门缘外侧皮肤做2cm孤形切口,用弯血管钳由切口伸到括约肌间沟,显露内括约肌后,用两把弯血管钳夹住内括约肌下缘,并向上分离到齿线,在直视下用剪刀将内括约肌剪除一部分送活检,证实是否为括约肌,两断端结扎止血,用丝线缝合皮肤。该法优点:手术在直视下进行,切断肌肉完全,止血彻底,并能取组织做活检。 ⑶侧位皮下内括约肌切断术:局麻后,摸到括约肌间沟,用眼科白内障刀刺入到内、外括约肌之间,由外向内将内括约肌切断,避免穿透肛管皮肤。该法优点:避免了开放性的伤口,减轻痛苦。伤口愈合快。缺点:切断肌肉不够完全,有时易出血。因此该手术只适合于有经验的医生。Marti(1994)主张在侧位皮下内括约肌切断术中将B超旋转探头插入肛管直肠内,在切断肌肉后立即用B超旋转探头检查内括约肌是否已剪断,并能查出其范围,此探头可免除术者手指插入直肠,而帮助手术操作。以上两法都可同时切除外痔和肥大乳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3248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0
下一篇2023-10-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