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身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杠铃,不管是力量训练,还是增肌训练,杠铃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杠铃除了推拉举的动作,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用法,例如单侧的不对称练习,如单侧的卧推,肩推以及单腿的硬拉。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动作就是单侧的哑铃训练动作,我们需要做的准备动作就是把一根杠铃杆固定在地雷架上面。这么做有几点好处,第一是可以解决我们在做某些特定动作时,哑铃不够重的问题。第二是它可以让我们的核心得到更多的挑战,让核心更多的参与,也就会让我们的训练更具功能性。
首先介绍的动作时地雷架的单臂划船。使用地雷架进行划船的动作和我们平时做哑铃划船的动作区别并不是很大,首先我们要俯身,双腿前后分开站立,确保腰背挺直,保持躯干的稳定,然后握着杠铃杆进行划船的动作。
这个动作和哑铃划船的动作对比有一个好处它重力的轨迹是固定后方的。
我们在做正常的哑铃划船的时候,我们并不是一个直上直下的提起哑铃的动作,这样会导致我们的斜方肌会有更多的参与,我们是在做一个向后划的动作,要刻意将我们的肘部向臀部靠近。而我们做地雷架划船的时候杆是会直接向后划的,这就是它的优势。
下面我们介绍地雷架的肩推动作。我们的双腿可以分开站立,也可以前后站立,只要确保我们的身体稳定就可以,然后收紧核心,我们就可以进行肩推的动作。这样推的动作不仅可以训练到我们的三角肌和胸肌,由于我们要控制杠左右的稳定,所以也能帮助我们加强核心。
虽然这个动作算是一个复合的上肢训练动作,但是单臂来进行还是可以更多的刺激到我们的肩部,当然这也要看我们想要训练身体的哪个部分。如果是想要训练胸部,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握杆的位置来改变对我们的胸部的刺激。比如我们越向下握杆,就能减小对肩部的刺激,加大对胸部的刺激。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刺激我们的上胸部,我们可以选择用双手握住杆的一头推举。
除了介绍的这两个动作,还有很多其他的动作,比如地雷架的深蹲、箭步蹲等,这些动作都是在原基础上加上一根杠铃杆,却对我们的核心有更多的帮助。
大家都可以尝试这种训练方法,摸索更多的动作。
牛奶不是饮料——这句话看似有点说不通,牛奶怎么可能不是饮料呢?而实际上,乳品企业在整体的营销推广等方面与其它饮料产品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在某种意义上牛奶确实不是饮料。在此,笔者希望表明:乳品企业不能盲目借鉴饮料产品的市场运作手法。
相对其它饮料比较成熟的市场运作模式,乳业的营销才刚刚开始。因此,很多牛奶企业不惜重金从各饮料公司引进人才。但据笔者了解,这些空降兵的成活率并不很高,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饮料行业的空降兵不太了解乳品企业的独特运作模式。在以下的文章中,笔者将就自己所了解的牛奶与其它饮料行业市场运作的主要区别,做一个简单的阐述。
品牌定位差异
定位的作用笔者不想多说,好的管理和渠道策略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快速的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但如果企业想保持长期的生命力,准确的品牌定位与有效的品牌传播系统则是不可缺少的保障。
品类决定定位:
品牌定位的前提是确认该产品属于什么品类。碳酸饮料有碳酸饮料的定位、茶饮料有茶饮料的定位、果汁有果汁的定位、运动饮料有运动饮料的定位……
这句话看起来好像又是废话,但真正能准确把握这一点的牛奶企业并不多。某大师给某知名牛奶企业的定位——充满活力的牛奶。大师的依据是:活力定位在牛奶企业还没有应用过,比较新颖、独特。这个定位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但实际上他恰恰忽略了一点——牛奶不是饮料。如果你将饮料定位于活力、时尚,这是无可厚非的,但牛奶的定位基础从目前来说却一定是“健康”。无论各家厂商、各地品牌怎样卖奶源、卖科技含量,结果都万变不离其宗,而乳业品牌的提升,也势必根植于“健康”的概念上。
试想一下,如果消费者在超市看到两种牛奶——一种是写着“充满活力的”,一种是“来自大草原的”,消费者会选择哪一种?如果想选择活力,那么有无数种其它的饮料可供选择,如果想选择营养,那么大草原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消费习惯决定定位:
一般来说,碳酸饮料、茶饮料、运动饮料等属于感性消费,消费者随时可能受到广告、终端宣传的影响而改变消费品类,消费弹性较大。而对于牛奶来说则更多的属于理性消费范畴,消费者购买牛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自己或家人的健康,消费者一旦选定牛奶消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消费习惯将很难改变,消费弹性较小。因此,对于乳业品牌的定位也应该偏重于健康、营养、新鲜等理性定位。
有人又会问,目前很多的牛奶企业定位于健康、营养、诚信、放心,但市场运作却不是很理想,这又是为什么?
他们违反了定位的另外一条原则——品牌必须要从同类产品中区别出来,而且这种区别对于消费者是有意义的。目前市场上运作最好的三个品牌——伊利、光明、蒙牛,恰恰是与其它品牌区别最清晰的。伊利“心灵的天然牧场”,包含了草原的概念;蒙牛“来自大草原的牛奶、宇航员喝的牛奶”,在主打草原概念的同时,借助事件营销进一步提升理性的品质诉求;光明“有健康、有光明”,主打科技概念,也与其它竞争对手在定位上进行了有效的区隔。而这些恰恰是其它乳品企业所没有做到的,在没有一个独特而明确定位的同时,去主打全国或区域市场,很难与其它的同类产品区别开来,最终为整体市场运作造成很大的阻力,事倍功半。
产品生命周期决定定位:
产品生命周期是市场营销课程中比较基础的理论,但在现实的乳品企业中,很多企业管理者并不了解它的真正含义,因此,也给品牌定位造成了不应有的误区。
碳酸饮料、茶饮料、纯净水的生命周期基本接近于成熟期,因此,中小企业或新介入的企业谋求差异化并进行有效的市场细分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好处,很容易针对某部分特定的目标人群或在特定的局部市场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牛奶的生命周期基本还处于快速成长期,尤其是液态奶,年增长幅度在30%以上,因此,对于一些有实力的区域品牌,在整体市场格局尚未明朗的情况下,过早放弃主流液态奶,专攻一小部分细分市场,也未必是一个很明智的决策。
笔者所接触的某些乳品企业,认为乳业市场细分的时机已经来临,决定放弃主流液态奶产品,专攻差异化市场,笔者认为,这种作法可能存在以下两个误区:
误区一:细分市场的时机选择不当。
目前中国消费者的乳品消费习惯还不很成熟,牛奶的平均消费量还远不能满足国人的健康要求,还有着很大的增长空间。因此,纯奶与酸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是市场的主流产品。很多企业推出的海洋生物奶、高铁奶、高钙高维奶仍处于制造概念或为企业树立形象的阶段,实际销售情况并不看好。
作为一些实力稍弱的企业,在没有强大科研与营销力量支持的前提下,最好量力而行,在做好完善的市场调研与细分的前提下,看准时机,推出真正具有差异化、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而不是盲目的推出看似“差异化”而实际上并无根本差异和市场需求的产品,成为市场的牺牲品。
误区二:主流产品放弃过早。
一些有实力的地方品牌,在区域人员结构及通路建设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借着乳业整体快速发展的契机,主流液态奶还会有二三年较好的上升空间,并可作为“金牛”产品为企业带来大量的现金。因此,笔者认为,这些企业目前不要急于放弃主流液态奶产品,而是要认清乳业的发展趋势,是主攻常温奶还是保鲜奶。同时,着手开发差异化产品,作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为企业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顺利转型做好准备。
企业管理差异
企业管理方面的差异,是众多饮料行业的空降兵在牛奶企业损失最为惨重的区域,更是空降部队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雷区。
在饮料行业,由于两乐等国际知名品牌的介入,并在国内大规模的投资建厂,对国内其它饮料企业有着很好的带动作用,在人员素质以及管理经验、运作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而牛奶企业则多数是由国有企业刚刚转制而来,较少有外来资本的介入,因此在管理与运作方面与其它饮料行业有着较大的差距。
降落到牛奶企业的空降兵或空降团队,很少或几乎没有国有企业的管理运作经验,很难想象即使是一个小小的送奶员,也可能会与公司董事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如果在不了解企业人际关系的前提下,盲目的进行改制,很可能会引爆地雷,最终将自己炸得粉身碎骨。
某乳品企业,花高薪空降了营销总监与销售总监,进入企业后,二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组织架构的调整、业务流程重组、拜访系统与报表系统的建立。出发点无可挑剔,但触犯到企业方方面面的利益,最终在营销大会上,各个分公司经理对其进行了集体的炮轰,改革方案也无法落实执行,最终结局是二人走路,企业恢复如初。
这一方面的解决方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笔者不想通过过多的语言来描述。有了一套好的解决方案,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毕竟在很多的国有企业,权力斗争才是决定最后胜利的根本保障。
通路建设差异
运作全国市场的奶源带企业,其通路建设方面与其它饮料行业较为相似,或是直营或是通过经销商运作。但由于牛奶行业存在着众多的区域品牌,并且存在保鲜产品,因此,在某些方面又与其它饮料行业有着较大的差异。
区域品牌通路重心下移:
现在几乎所有的饮料行业都存在着通路重心下移的问题,只是由于区域型乳业数目众多,通路又是其目前抵御其它竞争对手最有效的武器,因此,对重心下移幅度要求较大。
某牛奶企业,设置了多个地市级经销商,由经销商向下辐射到各个乡镇。由于地级经销商的配送能力不强,配送基本由厂家进行操作,直接将货物送到乡镇二批商,地极经销商对周边地区基本无事可做,却要从中提取每袋1毛钱的差价,严重的影响了产品的竞争力。该企业每天都在想着该采取何种促销方式与竞争品牌进行竞争,却不考虑只要简单的将渠道重心下移到乡镇,就可以获得巨大的降价或促销空间,提升企业竞争力。
送奶上户渠道建设:
牛奶与其它品类饮料通路建设的主要差别集中在保鲜奶部分,保鲜奶主要涉及到日配的问题,与其它饮料一周二配、周配或月配有一定差别,主要表现在对物流能力的要求以及对销售情况的敏感程度。但这个问题对于从事饮料行业多年的高手来说不是一个主要问题,只要略加调整便可以适应。但送奶上户通路是其它饮料行业所很少见到的,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学习。
送奶上户渠道建设主要涉及到奶站数目的确定、奶站区域的划分、奶站的建设与管理、送奶员的招聘与培训等工作。目前很多企业对于新开发的送奶上户市场采取招聘临时送奶员的策略,但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就会显露出一定的弊端。如:送奶不及时、售后服务工作难以开展等。因此,笔者建议如果有足够的定奶用户,可考虑招聘专职的送奶员,逐步淘汰那些兼职或同时为几家乳品企业服务的送奶员,以加强对送奶员的日常管理,并有利于售后服务的顺利开展。
至于奶款收取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很多企业新介入一个市场之后,采用先喝奶后收款的政策,开始对市场的开发会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但这种习惯一旦形成,奶款的回收就会出现一定问题。尤其是很多企业的奶款掌握在送奶员手中,有些送奶员会提前私自预收六个月以致一年的奶款,数额高达几万甚至十几万,挟款潜逃事件时有发生,不得不引起各企业的重视。
结束语:牛奶与其它饮料的差别远不止这些,众多洋品牌牛奶从中国市场黯然退出也从侧面证实了牛奶行业竞争的独特性。因此,从其它饮料行业空降到乳品行业的人员一定要认真学习牛奶行业的独特市场运作方式,切记:牛奶不是饮料!
要想了解更多,请照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