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负荷控制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运动训练负荷控制的基本理念有哪些,第1张

一, 什么是“基本的”运动负荷

1, 在保证学生的身体安全前提下的最大运动负荷量

考虑运动负荷的第一因素,是以不导致学生生命危险和较大身体损伤(小的伤害与负荷的关系不大)为前提。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发生重大的人生伤亡事故,大多出现在特殊的教学环境(如酷暑)和特殊人群(如先天性疾病患者)中,在一般情况下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可以比较大的,在40分钟的课里应该是一个高位波浪型,但这个负荷是体育课负荷的上限,通常不必达到,甚至不宜太接近。

2, 学习运动技术所需要的负荷量

考虑运动负荷的第二个因素,是体育课的运动负荷与学习运动技术所需要的练习量相接近。必须根据完成运动技术教学任务的实际需求来安排运动负荷,保证学生学会规定的运动技术,这是体育教学科学性的标志之一,如果运动负荷过小,学生没有学会预定的运动技术,那么这个情况下运动技术学习要求的负荷是中高位的波浪型,当然,学习不同的技术,其运动负荷是不尽相同的。

3, 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所需要的运动负荷量

考虑运动负荷的第三因素,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需要。在体育课中,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有三种形式:一是伴随运动技术学习的身体素质练习。二是为提高运动技术的专门性身体素质练习。三是为发展学生某些基本身体素质练习,也就是常常说的课课练,后两种练习一般安排在课的后半段,属于“后高峰”的负荷状态。

4, 体育教学场地器材可提供的最大运动负荷

考虑运动负荷的第四个因素,是体育教学场地器材的条件。由于体育教学受时间、人数和场地器材等条件的限制,很难象课余训练那样可以任意设计最佳的运动负荷,但是体育教师必须在保证安全与教学实际需要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场地的效益,最大限度地使运动负荷达到“最接近理想”的状态。

5, 不影响学生体育课后的文化课学习的 大运动负荷量

考虑运动负荷的第五个因素,就是体育课的运动负荷不能严重影响学生课后的文化课学习。这是比较困难而又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不影响学生的课后的学习,要求教师在课的后半段提前降低运动负荷和稳定学生的情绪,这个负荷的曲线肯定是“后坡型”的,与锻炼身体的负荷“后高峰型”形成了矛盾,此时需要统筹兼顾,这是体育课运动负荷设计的一个重要视角。

以上五大因素大致要求五种运动负荷的曲线,但是单独的哪一种都不是最佳的,根据单一因素也无法画出一个最科学、最实际的曲线,所以体育教学的最佳运动负荷及其变化曲线应该是“根据教材”、气候和教学条件画出的五条曲线的修整复合曲线。

二,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安排必须科学合理

1, 研究学生的运动安全与运动负荷的关系

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安全问题是制约运动负荷的一个关键因素。大家都知道运动负荷大,会导致伤病,甚至出现生命危险,但什么样的运动负荷是“过大”的,我们却不得而知,因此,为了保险起见,许多教师一般都安排比安全临界线小得多的运动负荷,这样做实际上降低了体育锻炼的效果,所以,身体锻炼的“靶心率”与体育教学的运动负荷的关系;学生个体情况与集体负荷的关系;项目特点、气候、器材与运动负荷安全的关系等都是亟待研究的问题。

2, 研究“学理”与运动负荷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要有“必要的练习”,但“必要的练习”到底是什么?却说不清楚,我们也说不清楚进行某项运动技术教学,到底采用“分解到完整”的练习好,还是采用“完整到分解”的练习好,这些都是“学理”的问题,即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的问题。这是影响体育教学科学化的主要障碍,也是 体育教学中想安排多少就安排多少的练习,它是导致“运动负荷随意化”的重要原因。这些也需要我们去认真研究,逐步加以解决。

3, 研究“课中体育锻炼”与运动负荷的关系

体育课要锻炼学生的身体是没有争议的,但在体育教学中如何科学锻炼学生的身体却还是一个说不清楚的问题。在教学中如何有计划地积累锻炼成果来发展学生的身体?如何保证锻炼的连续性和有效性?我们似乎也说不清楚,因此,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一般只能是“课课练,课课凑,能凑成什么样就上什么样的课”很难谈得上什么科学性。因此”体育教学锻炼学“是很值得深入研究的,特别是在当前要大抓学生体质问题的形势下更是如此。

4, 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体育教学场地器材加大运动负荷

在当前体育场地器材普遍不足的情况下,体育教师一般都是根据现有的条件,想方设法地去加大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和强度,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什么方法?如何改良体育场地设施和如何利用现有场地来加大运动负荷的问题上,虽然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但仍然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

三,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运动量

前面我们曾谈到过,由于运动安全的问题、社会影响的问题等制约我们教师经常采用小运动量的训练手法,但这达不到锻炼的要求,但课堂中怎么 提高运动量呢?

1, 有效教材的合理应用

我们在教材组合的时候大多采用几个教材或者几个动作的串联,这些教材自身的量是不一样的,有大、中、小之分,如果需要调整量的变化,我们可以针对某一动作进行时间上的延长,这样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增大练习密度

在相同的时间里来提高量化,我们可以在队伍组织上进行变动,由少数组别变成多数组别,增强学生的练习次数,进而增强了练习密度。

3,专项练习的方法

我们针对低量教材的问题,可以设计专项练习的方法,例如队性队列,其本教材就是低量教材,我们可以尝试在课堂中穿插高抬腿等专项练习,几组之后来观察学生的变化。

4, 利用器材和场地的变化

我们可以增加场地的长短,器材的轻重来调节量的变化。

以上则是我对运动负荷的浅显分析,包括了影响运动量的五大因素;体育课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大量调整的几种方法,因为小量控制我们先前讲过。希望与同行达成共识。

健身的超负荷原则,是指人体在体育锻炼中,运动负荷要不断增加,超量恢复是超负荷原则的理论基础。

当人体进行一段时间的体育锻炼后,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超过以前的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超量恢复。运动中,只有不断地超过以前的运动负荷,才能使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不断提高。

对于青少年人群和刚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来讲,只有坚持超负荷原则,才能不断出现超量恢复,不断提高身体机能。

如青少年进行力量练习时,开始卧推的最大负荷为30千克,经过段时间练习后,力量增加了,当卧推30千克的重量可以重复6-8次时,就可以将负荷增加到35千克,这样不短地增加负荷和重复次数,肌肉力量就会不断提高。

扩展资料:

健身的其他原则:

1、安全性原则

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要确保体育锻炼者不出现或尽量避免运动伤害事故,这是运动健身的首要原则。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身体机能状况的人,在参与体育活动的全过程,都应当遵循安全性原则。

2、全面发展原则

在运动锻炼中,要使身体各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都得到提高。身体机能的全面发展既体现在改善心肺功能和免疫能力,又表现在提高有氧运动能力、肌肉力量、柔韧等身体素质。要取得全面发展效果,就应当选择全身主要肌群参与的运动项目,如跑步、游泳、球类运动等。

3、循序渐进原则

科学地、逐步地增加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强调要根据自己对运动的适应程度,逐渐增加运动负荷,以便使身体机能稳步提高。

人体在从事体育锻炼过程中,身体机能的提高需要有一定的过程,因比,运动健身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逐步提高,要确保运动中身体消耗的能量得到恢复,身体疲劳得到消除,身体机能完全恢复并达到超量恢复水平。

凤凰网-运动健身应遵循六大原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7356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0
下一篇2023-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