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之所以也能够形成一种流行文化,是因为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运动量减少,疾病的发生率也开始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就有人开始反思,如果适当的进行健身,不但能够保证健康,还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健身也能塑造体型,让人看起来更具精气神,所以才逐渐繁盛起来。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碎片时间的利用也开始加强,人们开始在空闲之余会利用不同的场合进行锻炼,这种争分夺秒的感觉也能让人更加积极的珍惜生活。
第一,在古代人们都进行大量的劳动,没有健身意识,但劳动和健身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因为有些劳动非常辛苦,会伤害到身体,而健身却是在一个比较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全方位锻炼,所以哪怕不需要进行大量的劳动,也要抽出时间进行健身,只有这样才能让身体更加健康。举个例子,有的文职工作者一天都盯在电脑前,长时间下来不但注意力不集中,连工作效率也会下降,但如果让他抽出时间进行一定的运动,等到再回到电脑前工作的时候,不但能够快速完成之前的工作,还会做出一些更具创造力的建议。
第二,很多人以为健身都是以脑力工作者为主的人群,其实一些体力工作者也需要健身,例如很多在NBA打球的运动员,在平时就会进行一些针对性训练,以此来延长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是因为有时候职业运动员专门做一项运动,对特定器官的损害也非常大,所以不但要进行训练保养,还要锻炼一些平时无法活动到的部位,这样才能始终处于最佳的竞技状态。
第三,对于普通人而言,可以抽时间根据现有的情况来做一些运动,例如通过步行上班来进行一定的活动,不但能够省下一笔钱,还能锻炼身体,而当你没有场地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原地做俯卧撑或者深蹲,或者就近找一个小公园绕着跑几圈,也能快速的达到健身的目的。
如果谈到个人成长,有几件事我们一定要长期坚持去做,读书、早起、学习、自律、运动……
每个人都在致力于成长,自豪于效率速度的时代,你焦虑么?
个人的成长瓶颈,预期的理想失约,你迷茫吗?
理想状态和当下自己的落差,密密麻麻的目标和稀松的实际行动的背离,你需要思维的改变!
晨起的闹钟不耐烦地响了一遍又一遍,几英寸的屏幕受宠得陪着每个失眠的夜晚,你需要从微习惯养成做起!,你需要切实的行动力!
工作生活不平衡、交际狭窄、时间不够用无处不在的成长压力,迫切寻找发展的成长包袱, 你需要汲取力量,快速成长!
1、读书胸有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
很多人对于读书的观念,太过隆重,对于读书,应该视为一种平常已极的事情。其平常,应把读书视为生活的一部分。
先要把读书看得平凡,才可以读书。在心理上把读书看得平凡,先要忘记了读书人是一种特殊人物。
读书并不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情,却是我们应该终生坚持去做的一件事。读书,在别人思想的基础上建树着我们自己的思想,影响着我们成为怎样的人。
2、早起
早起,绝不是起得早这么简单!那么长期早起是怎样一种体验?长期坚持早起你会有怎样的收获
坚持早起,是治愈晚睡拖延症最有效的方法;白天可以利用的时间变长了;时间安排更合理了;有利于保持身体健康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总之你会活出升级版的自我。
把早起的时间充值到改变人生的一万小时定律中去,最后化作更强健的肌肉,更优秀的成绩,更出色的业绩,以及更多产的成果,他们都变成了升级版的自己。
3、健身
健身是为了变得更好。成为更好、更强、更有决心的人。不仅是打造身躯,更是磨练思想。
健身是一种生活态度,对自己身体和家人负责的态度。当你把健身当做一种习惯并融入到生活中,我们终会以健康的体魄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4、学习
学习力是一种能力,但首先是一种态度。终生学习是应该坚持一生的习惯和信仰。那忙碌的工作下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高效学习?如何科学的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我们所说的社会阶级上的固化和差异,并不仅仅是财富上的差距,更多是每个人眼界和选择的不同。而读书和终生学习,是我们每个人用最低的成本,提高自己的知识、眼界和人格的最佳途径。
功利性学习的范围是非常狭隘的,收获也是非常有限的,但是终生学习的回报却是不可估量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其实本身就应该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5、自律
自由从何而来?
从自信来,而自信则是从自律来。三十岁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很多人把它归功于自律。
自律是生活的基石。自律决定了个人机器的运转,决定了你的执行力,决定了你能否成为更好的自己。
自律的结果就是有更多精力去做喜欢的事。自律让你能去享受生活中好的一面。
6、习惯养成
无论你想要做什么事、制定什么目标、养成什么习惯、怎样改变人生,都请牢记“小处着手”这个原则。
一个好习惯会带动另外一个好习惯。培养一个好习惯,就是为你的成长提供一个加速度。当你开始尝试改变,你的世界会慢慢变得不一样。
拥有充足且持续的行动力,是拉开你与他人距离的关键!想将好习惯「持续下去」,不仅需要意志力,更需要科学的方法!
7、时间管理
学会时间管理,你便会掌控你的生活。有效的时间管理,让你一天的工作生活更加高效从容。
时间管理,管理的是节奏。时间管理的终极目的是:高效率,慢生活。高效率慢生活,将时间浪费在美好事物上。
分割线
————————————————
有朋友说了没有给方法,那么方法来了,你能够好好的坚持吗?
十个方法让你变得自律又积极
01
微思考
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是想法的差距。那些头脑灵活、脑洞大开的人,总是能让人生有趣、有料、有意义十倍
微思考可以是读一本书时,比往常多一个维度进行理解和吸收。
微思考可以是主动为乏味单调的人生,多想一种可能性。
微思考可以是面对挑战时,问自己甚至向相关领域的专家寻找帮助,我一定还可以找到更好的办法!
微思考可以是阅读小说时,偷偷为书中人物的想法暗暗叫好之余,记录下原来还可以这样想!
02
微行动
完美主义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你用错了阶段。你都还没有开始行动,谈什么完美主义,顶多是理想主义好吗?
微行动是什么意思,理想可以很丰满,但行动越骨感越好:
想看完一本书,从翻开书每天至少阅读5页开始。
想减肥,从每天下班提早一站下车走回去开始。
想买房子,从每个月强制存一笔钱开始
做任何一件事,让起步的门槛越低越好,最完美的完美主义是开始行动起来后,死磕每一个细节做到最好。
03
微习惯
精力管理好难啊,又要跑步、又要早睡早起、还要注重饮食。而我,却是从一杯简简单单的蜂蜜柠檬水做起。
因为常年要讲课,我的喉咙常常不舒服,每次喝下一大杯蜂蜜柠檬水,整个身体都被唤醒,喉咙也能保持被滋养的状态。
这个习惯我坚持了好几年了,另外啊,常喝蜂蜜柠檬水还可以让皮肤变得更好、更显年轻
很多的习惯很小,持续坚持却有很大的作用。最近新养成的微习惯是每天吃完饭后贴墙站,一开始很不习惯,后来开始一边看**一边贴墙站,这个微习惯得到了很好的坚持。
04
微梦想
梦想清单盛行的这些年,我也坚持写了好几年。
2015年,在复盘自己的梦想清单时倍感受挫,清单上好几条大的梦想都没有实现。灵机一动,我是否可以改良下梦想清单,变成是微梦想清单呢。
说做就做,那个月我写下来了20条五花八门的微梦想,最终实现了14条。内容涉及到亲子旅游、和家人去看一部**等等小而美的梦想。
后来这个方法分享给了很多人,大家都受益良多
看着自己的微梦想被一个个实现的感觉,就是爽。
05
微目标
与微梦想的最大区别是,微目标的关注焦点在把我们所要做的目标,拆解成最小可执行和可衡量目标。
比如阅读一本书,拆成章节阅读+小结+整本书总结。
根据自己的能力,把所有要做的事拆分成最小目标,如果拆分后的事无从下手,再拆分,直到目标小到不能再小为止。
06
微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是这句话的忠实拥护者。
移动学习时代,学习的场景变得无处不在,比起学习的数量,我更加看重质量。
拥有微笔记的意识和能力变得至关重要,记录微笔记需要注意三个要点:
关键词记录法:记下核心的关键信息
固定记录载体:我用的是iphone自带的备忘录
尽快整理入库:每天都对备忘录里的知识进行整理入库
07
微放松
越是忙碌时,越需要放松,如何聪明地进行微放松?
买一个大水杯,摆放在工作时最明显的位置,喝水的同时站起来走动两下。曾经听过这样的建议,买一个小水杯,才能因为想要喝水增加走去装水的次数,相信我,你可能连喝水也不想了。
如果你无意中看到电脑或者手机上的时间,每逢出现有你最喜欢的一个数字,比如说5时,就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一开始可能需要刻意去做,做多了就成了条件反射!
除了身体上的放松,心灵也需要时时的微放松:听音乐、看ted视频、刷屏特别关注的几个榜样的近况、重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与喜欢的人聊天
给自己建立一份放松心情的积极清单吧,不知道该怎么办时,从清单上选一个来做就好。
08
微总结
大部分的人对自己的人生是没有感觉的:
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能做好一件事
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误
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做现在的所做的事情
读过的书完全不记得内容
听过的课只记得老师长什么样子
微总结的意思是养成时刻总结的习惯,比如看完一篇文章,最核心的要点是是什么,再比如今天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自己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养成习惯后,你会活得越来越明白。
我们常说用输出倒逼输入,用微总结倒逼你的人生轨迹。
09
微成就
从一个内向的姑娘,活成蜜汁自信的斜杠青年,每天定期给自己喂养微成就,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微成就的意识是,对任何小小的成就保持极度的敏感,随时随地自我打气。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你会成为一个只能看到对方优点的人。所为的积极正向,即是如此
10
微链接
所谓的微链接,是指为自己做的事,建立从细微处形成链接的意识:
一开始阅读,就建立分门别类的资料库
一开始打造个人品牌,就让平台之间形成生态圈
你喜欢的榜样,通过多种方式产生链接,比如留言文章、参加课程、主动勾搭等等方式
因为以上的十个行为,我成为了一个敢试、行动力强、活得明白、有目标、有梦想的人,你也可以,只要你从以上十条随便挑两条开始践行起来。
前段时间,在电视上看到看到有关平板支撑的教学片断,我开始在瑜伽垫上进行练习。
看似简单平和的支撑动作,原来蕴含深意。支撑的瞬间,各个关节一一负重。肘臂间,是身心合一的压力,腰臀间,是坚定自若的韧劲。坚持,保持,维持,60秒,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时间的延长和叠加,整个过程,是意志与体能的较量,也是身体与力量的抗衡,更像是一场烈烈逐日般的修行。
健身如今已近成为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热词。
健身与运动不同,运动更多的是肢体的放松或疏解。而健身,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它以身材健美为旨意更多的是为了肌肉的勾勒和体型的修炼。
健身与锻炼也不同,人们常常说锻炼,顾名思义它是历练和锻造之意。运动员对某项技能的培养和练就,可以用锻炼来加以形容,更显专业和技术的内涵,而健身则具有生活化和平民化的意味,彰显律动的身姿和唯美的画面感。于是,马甲线、A4腰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人,将健身作为了解压和塑型的日常活动,塑之以身,不亦乐乎。
我身边有一个朋友,将自己的生活安排的井然有条,有着周密而规律的健身计划,专业的防护装备,独特的热身程序,多样的运动项目,当然,加之以合理丰富的饮食搭配,堪称完美的健身方式,在他那里,健身像是一种别致的生活态度,规范而严谨,安全而健康。每次请教他关于健身的问题,他总是神采飞扬,津津乐道,焕然的热爱,溢于言表。
人们关注卡路里的摄取和消耗,在跑步机上汗流浃背地奔跑,律动的呼吸,心跳的频率,感到脂肪在摔打,体重在燃烧。
人们热衷于线条的塑造,在举重椅上奋力的向上牵引,双眼坚定而勇骁,千钧重量,一丝一毫,感到骨节挥发张力,肌肉膨胀,热血喷张。
人们挑战腹肌撕裂者,蹬转提臀间,酸痛和乏困,煎熬意志,汗水迷蒙间,腹肌有如新生,富有弹力而又坚实。
汗水像身体的独白,洗刷每一寸肌肤和欲罢不能的心魄。伸展弯曲,俯卧抬放,每一个动作都精心雕刻,热烈而充满生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健身的效果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无数次的重复,极限挑战式的突破,这是常态。
健身是一种态度,是敬畏生命,生生不息的凛然;是热爱生活,锲而不舍的从容。
每一个动作的开始都是神经末梢的醒来,用力量助推,顺延血液和关节,引起每一个细胞的共鸣,最后在我们的心脏涤荡起激昂澎湃的回响。
健身之美,美在它存在着无限的不可能,极限是自己心灵的护栏,我们常常禁锢于此,不敢翻越。增加速度,增加力量,在容忍度和安全的范围内一点点突破,一切变得有可能。
每个健身的朋友,都是自己的英雄,像夸父追日一般,盎然勃发地绽放着无限的生命力,为了健康和美的塑造一往无前地追逐,何乐而不为之?
来吧,我们一起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健身。
健身是一场修行
是向过往决裂
凡不能坚持者
皆是有所贪图或是担忧
是渴望八块腹肌的优越
又或者内疚于一杯奶茶的热量
但能坚持下来的
都是发自内心的需要
把健身当成人生的一部分
去认识自己
认识每一块肌肉的作用
认识每一处脂肪的产生
认识每一种食物的构成
健身
让我们更深刻的去认识
身体,与周遭的环境
朝阳升起
我从今开始健身
至死方休
我将不熬夜、不酗酒、不放浪
我将不拍照炫耀、不打卡示人
我将风雨无阻、寒暑无休
我将雕琢每一个动作
我是自律的化身
怠惰的天敌
健身房的原住民
杠铃片的征服者
我将汗水与荣耀献给每一寸肌肉
今夜如此,夜夜皆然
人在健身的初期,可能不会有太大的感觉。因为这个时候你的身体素质还处于缓慢提升的状态。但是一般情况下,3到6个月之后,你就会感觉你的形体还有身体素质会有显著提高。再进行一段时间训练,比如说六个月到一年,甚至时间更长的训练,您可能就会有一个天翻覆地的变化。一般健身,坚持一年到两年左右的人就会一直坚持健身。
恍然间,进健身房快两年了。
去年夏天的时候,我在上写过一篇《健身已经不是我解决人生问题的工具了。》,以记录健身十五个月以来的心得。
在结尾处,我写道:
“自己健身的时间还太短,很多东西领悟得还太浅,说了那么多,都是我缺乏经验的主观感受。写这一篇就当是为记录一下当下吧,不知道以后回顾时会有什么异同。
“总之,当下,健身已经不是我解决人生问题的工具了,它已经成为了一种人生态度。”
现在,又过去了五个月,或许是时候更新一下了。
就像我之前写到的那样,健身于我而言,依然不是一件“坚持”下来的事情。
所谓“坚持”是需要“毅力”来作为能量来不断补充执行的任务,而对于同样一件事,“毅力”是易耗品,并且这个过程是加速的。
健身,不是犹如提着一桶水的机械坚持—— 过了某个节点,它会成为习惯——若有幸在毅力消磨殆尽之越过这个节点,就不需要所谓“坚持”了。
和前十五个月没有什么大不同,“去健身房”,在我的潜意识里,依然是一种习惯式的主动。
它依然和看书、学习、练琴、写作,甚至吃喝睡一样稀松平常,是我生命里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其他事物上投入之前,我会考虑这些‘必须成分’是否会受到压缩,我愿意用舍弃其他机会的成本来维持它们,而不是相反。”
五个月以来,我积攒了更多的经验,在此期间,我还参加培训考取了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我学会更加系统化地训练,肌肉线条也比之前更加饱满,对肌肉的发力感受和控制力有了更显著的进步,对自己运动能力与身体状态也有了更全面更细节化的了解、更敏锐的洞察力和掌控力。
健身之后有什么变化吗?很多人这样问我。
身材曲线会变更匀称更好看,身体抵抗力会变得强一些,每天精力或许会更充沛一些。哦对,还有,每天会少掉一个小时。差不多就这些吧,没了。
健身,不会让你立即变得更自律,更优秀,不会让你真正逃避生活里的痛苦,不会让你马上找到对象,也不会让你拥有不生病的体质,更不会因为你会说一句莱维贝贝就让你变得高人一等。
这,就是我这几个月以来的心得。
为什么呢?
自从接触健身以来,见过太多,太多有着莫名优越感的人了。
见过那些天天在健身房每做一个动作都要配合着咆哮各种英文粗口的,发音不标准不说, 我挺好奇这些口里能蹦出一个个完整的单词的人,发力时的呼吸要怎么控制;
见过乱扔哑铃恶狠狠地砸到地上, 素质跟高速开夜车打远光灯的没什么两样;
见过那些朋友圈里天天不发其他的只发自拍打卡发新入健身装备以及鸡汤的, 在自我感动中不断砥砺前行;
见过那种觉得自己练得还可以就成天diss没有训练痕迹的: “你划船(拉背)就这点重量啊。” 某次,见到健身房里一个体型庞大的体脂怪对一个新手这样说道,前者一脸鄙夷的怪笑;
见过以健身至上,以至于对生活对他人熟视无睹的—— 不关心家人,冷落伴侣,荒废学业,消极怠工,却从未将自己的行为和“颓废”一词联系到一起的;
也见过结合这些特点于一身并自认为是健身的坚定信仰者,并引以为豪的。
何必呢。
我说过,当健身成为习惯,它和看书、学习、练琴、写作,甚至吃喝睡一样,是生命里不可或缺的部分。
但也只是稀松平常的一部分而已。
就像书里不一定有黄金屋颜如玉,终生学习不一定让你走上人生巅峰,练琴从小练到大、喜欢古典乐不一定会让你更高雅,坚持写作不会让你思想境界骤然提高——健身也不是让你获得优越感的理由。道理,都一样。
那晚和龚老师聊到这个。
他说到,一个健身博主发过一个投稿,一个女孩说她男朋友整天健身,啥也不干,天天就喊着耶巴蒂。
“这有啥意思?这样的健身完全没有意义啊。”他说。
“健身是为了健康,锻炼自我意志,让自己成为岗位上更棒的自己。”
“嗯。”
“就好比所谓健身的看不起那些身材邋遢,不修边幅的油腻中年人。但是,实际上,我们现在的生活的进步,是这些油腻中年大叔拼出来的。”
“不对集体做出贡献,怎么好意思去享受集体带来的好处。”
“大概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优越感吧。” 我说。
上学期在国外交换了三个月,也在UCD的学校健身房体验了三个月。
不得不承认,国内外健身发展进度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且不说在那里健身房里见识到的身材和肌肉线条—— 的确,与国内平均水平相比,高出太多——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种发展趋于成熟的健身氛围。
每个人在用完器械之后,都会用旁边的消毒水和抹布把用过的地方擦拭清理干净;没有人乱摆放器械,用完一律归位;没有人会每做一个动作就大声咆哮一次;没有人霸占器械闲聊,或扣手机;没有人会长时间占用同一个器械;单独一人训练的人很多;横穿整个健身房一楼的十个深蹲硬拉架,旁边永远有一条整整齐齐等候的队伍。
大家都懂训练的基本法。"Excuse me, how many sets do you have(请问你还有多少组?)"和"Thank you"是最常用的两句话。
在那里,见过深蹲一百多公斤的**姐,翻举六十公斤的**姐,引体负重四十公斤做组的,以及随便拉一个都可以直接打比赛的各路大神。
但是,几乎没有人的脸上写着优越感。
或许是因为从小被普遍教育观念影响养成的习惯,或许是因为习惯了把健身当作一种如同起居作息一般再平淡不过的生活方式,或许是早已知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铁馆里训练的他们,都仿佛每天来到图书馆学习一般—— 只是自己默默完成自己该完成的事,而已。
从接触健身开始,见过了身边种种怪象,我就开始琢磨: 由健身产生的优越感,到底从何而来呢?
前年我还在博客特意为此写过一篇《奥赛选手的军备竞赛》。
起因是当时读了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于是每每都会将尼采的超人-末人意象与我校健身房里的奥赛选手们联想到一起。
“到现在为止,所有生物都创造了超出自身之外的东西;而你们想成为这场大浪的阻碍升值重返时代而不是超越人类吗?猿猴对人类来说是什么?一个笑柄或者是一个让人痛苦的羞耻。”
“人类对于超人来说也是如此。”
在他的另一本《权力意志》中,尼采也借用过一个假想的联盟来表达类似的设想:
“国籍种族联盟,一个基于严格的自律基础、囊括哲学王意志与艺术家君主的贵族统治将会千秋外代地存在…… 将民主作为其顺从柔软的工具,把握住地球的命运,并因此成为生活于‘人’之上的艺术家。 ”
尼采一向是推崇等级制的,并相信未来的社会必然由更加森严的等级制所控制。
简言之即, 他用一种假想的“人类更高级的存在形式”来描绘了这种社会的运作模式——“超人”凭借着自己毋庸置疑的等级地位,将“末人”当作统治工具,少数人掌控着多数人的命运。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由一家每股欧通讯剧透公司赞助的一组广告中,一群身体强壮、肌肉发达的运动员展现了超凡的运动技能,诸如沿着建筑侧面墙向上奔跑、从悬崖上纵身跳下万丈峡谷、在一栋栋魔调大楼的屋顶间跳跃等。
重点在于广告最后闪烁出的主体字幕: “无拘无束” 。
如同Leni Riefenstahl(1938年柏林奥运会纪录片《奥林匹亚》导演)塑造的荧幕形象那般暗示的,这种如尼采笔下超人一般的存在可以超越凡俗的道德规则约束。
如此文化主题鼓动着个体从无用的压抑的社会约制中解放出来—— 打破规则,无拘无束。
可是……
”这个问题我也一直思考,从很久很久以前。“龚老师接着说, ”力量,是外在还是内在。“
”因为健身了,有了强壮的身躯,就无所畏。那,难不成,没了这身肌肉,就什么也不是?“
”外在的锻炼对内心的提示是有的。但我现在觉得,外界刺激,是一个,但更主要的,力量的涌现,要从内心爆发……内在的精神力量无比强大。“
”内在的力量是指什么呢你觉得?“我问道。
”意志……就好比小时候看资治通鉴,读到安史之乱,那个时候各地守军十分艰难。有些将军,被敌人用锯子活生生地锯成好几截,但是将军没有求饶的,一边笑一边骂,承受酷刑。“
“或者是近一点,民国抗战时期。被俘的领袖将领,从容赴刑,不管描述的多残忍,没有妥协的。有些听着都能让人颤栗。”
”再或者,抗美援朝。美军至今不明白,为什么没打赢,山头都炸平了,地洞里的诸多战士,靠着一根萝卜撑下来等等,这些都是。他们也有共通点,背负责任、希望,或者荣誉等……“
记得《杀死比尔》里,最后Bill和Kiddo最后一次谈话的时候,Bill用漫威中超人的引子对Kiddo作了评判:
I'm calling you a killer A natural born killer You always have been, and you always will be Moving to El Paso, working in a used record store, goin' to the movies with Tommy, clipping coupons
That's you, trying to disguise yourself as a worker bee That's you tryin' to blend in with the hive But you're not a worker bee You're a renegade killer bee
And no matter how much beer you drank or barbecue you ate or how fat your ass got, nothing in the world would ever change that
Bill 想告诉 Kiddo 的是,Kiddo 的本我是一个杀手,这是她无法改变的。她可以隐姓埋名,相夫教子,去尝试普通人的生活,但她内心中,杀手的本性不会改变。
三刷这部**的时候,我不由得去思考这个问题: 到底什么样的改变才是本质上的改变?又有多少人,误把外在的改变,当作了本质的蜕变?
前段时间自己琢磨出来一个理论。关于一个这几年听滥了的词:
“优秀”。
有时候是对我说的,有时候不是,有时候是真心赞叹,有时候是表面客套。
关于这个词吧,我想了想,大概是要分几个阶段的。
很多人处于第一阶段。 他们在试图培养优秀的习惯,却并不能坚持多久。然而在每执行一次的时候,他们都会给予自己一种莫名的优越感,好似自己通过这一次次断断续续的执行,就成为了优秀本身。
第二阶段,他们能坚持下来。 但毕竟,习惯,依然只是习惯,生活方式而已。
处于第三阶段的人们, 有几段值得回忆的经历, 或许是自己今后想起奋斗过的岁月,或许是在绝望的深渊见过的风景,或许是在年华老去可以向后人讲述的人生故事。
到达第四阶段的标志, 大概是做了几件了不起的事 ——也许是研发了一种药物,创办了一个品牌,成立了一个企业,建造了一个学校,撰写了一部作品。
第五阶段的人们或许已经让人感到有些望而生畏—— 他们似乎什么都会,学习能力非凡,在林林总总看似无关的多个领域里,都能看到他们精力充沛的身影,他们是拥有多重身份的佼佼者。
第六阶段, 他们的优秀已经无需任何人,任何事去作多余的证明,他自己本身就是个logo。
最后一个阶段, 历史记住了他们。
说了那么多看似无关的无聊总结,其实就行想说明一点: 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都处于第一或者第二阶段,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由生活习惯而带来的优越感,无聊得很。
其实写这篇一部分也是源自对自己的反省。
在暑假那一篇里,我写过这么一段:
久而久之,整个人的观念都会因习惯而被自己所“坚持”的事物改变。
比如,自己曾经若见到肌肉线条分明的大佬只会心生敬畏,而前几天与一位健身多年的学长C聊到健身,我俩竟一致认为: “有训练痕迹简直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啊。”
我承认,自己当时在浅尝某个领域并有一点点成效的时候,也不免会沾沾自喜,并油然而生所谓的“优越感”。
现在看来,当时的想法还是狭隘、偏激了。
“我曾说过,我应该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我现在常常想我们还得戒律自己:我们着想别人容忍谅解我们的见解,我们必须先养成能够容忍谅解别人的见解的度量。”
“至少至少我们应该戒约自己决不可‘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我们受过实验主义的训练的人,本来就不承认有‘绝对之是’,更不可以‘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惭愧。
一直以来都很推崇胡适的“容忍与自由”的为人处世观,怎么到这里就忘了呢?
都说国内健身行业发展起步晚,不成熟。 以至于许多人对于健身不理解,缺乏常识性认知,普遍也不太接受健美身材的审美,大众对健美界也是满满鄙夷和恶意,甚至因此前段时间健身博主Lara殿的微博号被网管点名”传播色情“,闹出了不小的风波。
但,这样的”不成熟“,恐怕不仅表现在健身界之外的舆论,也存在于界内吧。 比如,这种优越感,尤其是,作为业余爱好者的优越感。
每个人的生活选择,身份职业,个人经历都没有高低贵贱,何况当这些被当作所谓”衡量尺度“的事情,远远不足以充当炫耀的资本,只是一项再普通不过的爱好,而已。
不要把自己做喜欢的事上升为优越感,就像,不要把他人做喜欢的事理解为秀优越一样。
健身如此,对于其他事,亦如是。
以上。
健身确实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三观。
健身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它不仅仅是锻炼身体的过程,更是一种对自己的追求和挑战。通过坚持健身,人们往往会发现自身的潜力和能力,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态度。健身还需要耐心和毅力,它教会了人们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并通过持续努力来克服。这种积极的心态和价值观往往会渗透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包括对待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等。同时,健身也注重健康与平衡,它强调合理的饮食和休息,培养人们对自己身体和健康的关注。
主要是因为现在的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的提高了。
目前,健身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身边有很多热爱健身的人,我自己也有一些尝试。其实健身的普及反映了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目前大多数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通过健身,我们的身体可以处于更健康的状态,当我们的身体状态得到改善,我们也可以变得更加自信。其实我很佩服能坚持健身的人,往往他们都是态度坚定的人,所以从另一个角度健身也能培养人的品质,无论是耐心还是毅力。经过反复的坚持,我们总会有所收获,而这些品质也能让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
健身是怎么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的?1860年,巴黎有三个健美运动员,特里尔创立的健身模式和一个健身俱乐部的管理模式对他们产生了重要影响。刘易斯把这种健身方法介绍到了美国,这使他出名了。放松受到大众的欢迎,进一步促进了健身文化的传播。不同的社会背景使得不同时期的健身场馆各具特色,但文化内核离不开对健康的追求。在古希腊,健身被提升为崇高,具有很强的宗教意义。19世纪,欧洲教育家把健身视为健康,尤其是对青少年来说。为了加强军事实力,普鲁士为健身场所设置收费公路,法国在学校公共教育中为健身教练设置健身场所。
20世纪,美国为了获得公众对人体肌肉表现的认可,创造了健美文化。并在新中国成立后独立发展。从宗教的高度、军事教育的目的,到群众的休闲行为,健身文化逐渐从神坛上跌落下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健身房最终将成为公众休闲的场所,从有意义的圣地到军事训练场所到公共场所。
(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