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脚和全身其他器官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脚痛,便是退行性变化的一种表现。尤其是年老体弱的人,平时走路较少,脚底板的皮肤肌肉变软,再加上皮下脂肪变薄,走路时地面挨着脚部的骨头,更是硌得疼痛。下面几种脚病更容易引起脚痛,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一、跖底痛:
多见于身体虚弱久病卧床的老年人。有扁平足的老年人也常发生。引起这种病的原因是身体过度虚弱或长期卧床,维持脚弓的韧带逐渐松弛,致使无力维持脚弓的形状,使脚部的跖骨下陷,脚底板的肌肉出现疲劳。防治的方法是经常将五指并拢屈曲,以五指尖和脚后跟着地走路坚持锻炼下去,使脚弓早日形成便可减轻。也可在鞋底的中间钉上一块1厘米高、2厘米长、3厘米宽的硬橡皮垫。走路时脚心卡在硬橡皮垫上,使身体的重量不完全落在跖骨上,即可减轻跖底痛。
二、趾外翻:
多见于中老年妇女,主要表现为行走或站立时,脚趾疼痛,拇指端明显向小指倾斜,趾跖关节肿胀,局部皮肤增厚,这种病有一定的遗传因素。防治的方法是穿松紧合适的鞋,夜间睡觉时可用特制的小夹板固定拇指,尽量使外翻的拇指回到中立位,病情严重时需用手术治疗。
三、腱膜炎:
老年人的跖腱膜弹性较差,功能降低,如果剧烈跑跳、长时间走路以及受到寒冷潮湿的刺激,容易发生炎症。防治的方法是老年人不要剧烈跑跳,多用热水洗脚,平时尽量踮着脚尖走路,病情严重的请医生用强地松龙配普鲁卡因局部封闭。
四、跟腱周围炎:
跟腱及其周围的组织,因外伤、过度摩擦或长期劳损易发生无菌性炎症,尤其是穿着又小又硬的皮鞋,鞋后跟反复摩擦跟腱时,更容易发病。防治的方法是换上宽大的软帮布鞋,少走路,多用热水烫脚后跟,休息几天便能治好。
五、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多数人因为脚后跟长骨刺,引起滑囊无菌性炎症造成的疼痛。长了骨刺并不一定开刀才能治好脚痛,只要防止骨刺周围的滑囊发炎便能防治脚痛。常用的方法是经常用热水烫脚,少做剧烈的跑跳活动,也可用理疗、针灸、按摩的方法治疗。疼痛严重的,请医生往脚后跟注射普鲁卡因和强地松龙混悬液,每周一次,一般三四次即可治好。
脚痛
1抬脚可帮助血液循环。
2泡温盐水可以纾解疲劳,之后再以冷水洗净
,拍乾足部后以护肤乳按摩。
3用冷水与热水交替冲脚,每次一分钟,最后
一次是冷水;但若有糖尿病或血液循环不良的情况,则温度不宜
太低或太高。
4用茶叶放入热中泡脚,再进行前述的冷热交替法。
5以婴儿油按摩脚部,可帮助除脚痛。
6用毛巾包住冰块摩擦脚步及踝部数分钟,可减轻发炎状况,同时
可予以温和的麻醉,然后再以酒精或醋拭脚 ,可收冷却及乾燥
之效。
7经常运动足部及腿肌,可消除脚痛,并促进血液循环。甩甩脚、
动动脚趾头、原地踏步、旋转双足等方式都 是平时就可做的活动。
8选用厚实且防震的鞋子,保护脚免受粗糙及硬柏油路的伤害。
9穿著高跟鞋不宜过久,同时不要穿得太高。
10若新鞋稍小,可在袜内塞满砂子,塞入鞋内,再以湿毛巾裹住鞋
子,静置一天再自然风乾,可让鞋子延伸, 但若效果不佳,可重
复此法。
打篮球需要锻炼脚踝肌肉,方法:
1改善踝关节的灵活性
一只脚着地,另一只脚微伸,吸气的时候微伸的那只脚脚面往上抬,呼气的时候脚面尽量往下压,两脚各做50~100次。
2锻炼踝关节的柔韧性
旋转脚踝,顺时针、逆时针各10次。白领们在办公室可以做一些踮脚尖的动作,做法是:前脚掌着地,脚跟慢慢起来再放下。20次一组,每天做10~20组。
3加强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
每天踮着脚尖从一楼到五楼上下两趟,或者在四百米跑道上走两圈。
成人骨头共有206块,分为头颅骨、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四个部分。但儿童的骨头却比大众多,因为:儿童的骶骨有5 块,长大成人后合为1块了。儿童尾骨有4~5块,长大事也合成了1块。儿童有2块髂骨、2块坐骨和2 块耻骨,到成人就合并成为2块髋骨了。这样加起来,儿童的骨头要比大人多11~12块,实际上应是217~218块。医学书上说,初生婴儿的骨头多达305块。
不过,随着现代解剖学的进展和X线等检查技术的进步,发现某些骨头会额外再生出“副骨”或“子骨”来,如果想“副骨”或“子骨”算进去,成人的骨头就远不止206块了。例如,有些人每只手和腕部有“副骨”及“子骨”24块,每只脚有26块。在身体的膝、肘、脊椎部位,有时也会另外长出小骨来。而且,各人额外长出的骨头并不一样多。
这些“额外的小骨”的意义不大,我们只要知道成人有206块骨头就行了。
当然,说成人有206块骨头也不是绝对的,这是就全球人类的“总体”而言的。人群中存在差异。我国科学工作者1985年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中国人的骨头要比欧美人少。我国大多数人只有204块骨头。日本调查的情况也是如此。而在欧美,绝大多数有206块骨头,仅少数人为204块。
我国和日本人比欧美人少了哪两块骨头呢?原来,通常认为第5趾骨有3块骨头,现在发现中日两国人大多为2块。由于每只脚少1块骨头,因而只有204块。 其他回答共 10 条 206 206 成人骨头共有206块,分为头颅骨、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四个部分。但儿童的骨头却比大众多,因为:儿童的骶骨有5 块,长大成人后合为1块了。儿童尾骨有4~5块,长大事也合成了1块。儿童有2块髂骨、2块坐骨和2 块耻骨,到成人就合并成为2块髋骨了。这样加起来,儿童的骨头要比大人多11~12块,实际上应是217~218块。医学书上说,初生婴儿的骨头多达305块。
不过,随着现代解剖学的进展和X线等检查技术的进步,发现某些骨头会额外再生出“副骨”或“子骨”来,如果想“副骨”或“子骨”算进去,成人的骨头就远不止206块了。例如,有些人每只手和腕部有“副骨”及“子骨”24块,每只脚有26块。在身体的膝、肘、脊椎部位,有时也会另外长出小骨来。而且,各人额外长出的骨头并不一样多。
这些“额外的小骨”的意义不大,我们只要知道成人有206块骨头就行了。
当然,说成人有206块骨头也不是绝对的,这是就全球人类的“总体”而言的。人群中存在差异。我国科学工作者1985年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中国人的骨头要比欧美人少。我国大多数人只有204块骨头。日本调查的情况也是如此。而在欧美,绝大多数有206块骨头,仅少数人为204块。
我国和日本人比欧美人少了哪两块骨头呢?原来,通常认为第5趾骨有3块骨头,现在发现中日两国人大多为2块。由于每只脚少1块骨头,因而只有204块
全身的肌肉共有639块 206 206
不过听说男的比女的多一条,好象是什么上帝教的说法吧。 206
躯干骨,四肢骨和颅骨共200块
还有6块是听小骨,一边各三块 206 206 206 206
抽筋学名为「肌肉痉挛」(muscle cramp),是指肌肉突然、不自主的强直收缩的现象,会造成肌肉僵硬、疼痛难忍。
华裔网球名将张德培即曾在多场重要的比赛中发生抽筋,而干扰了比赛的进行,幸而他用坚强的毅力及各种处理的方法,克制了抽筋所带来的疼痛及困扰,赢得胜利。
夜间抽筋(night cramp), 包括在任何静态的情况下所发生的抽筋,如睡觉时或静坐不动时发生之抽筋。此种抽筋常发生的部位为腓肠肌和足部的一些小肌肉。此种抽筋有些是因为神精肌的自主性活动使的患者的脚产生活动。
中暑性抽筋(heat cramp),此种类型的抽筋与脱水和体内电解质的平衡失调有关。此种抽筋最常发生在运动员的身上,尤其是在炎热的天气下运动最易发生。典型的中暑性痉挛是于炎热的环境下工作一或二小时后发生;中暑性痉挛甚至在活动结束后的18小时之内皆可能发生,且可能在持续几天内肌肉皆有不正常的现象。中暑性痉挛在手掌、手臂及腿部的大肌肉上,有时一些女性短跑选手也会在腹壁发生中暑性痉挛。
抽筋的真正机理目前尚未被确知,大多数的研究结果认为,肌肉抽筋是起因于神经或神经肌应激阈值降低,使得肌肉的神经行动频率突然增加,造成肌肉强直收缩。下列有几种情况较易引起抽筋的发生:
1 经过长时间运动而形成肌肉疲劳时,仍持续运动。
2 局部循环不良。
3 水份和盐份流失过多。
4 严重腹泻、呕吐和饮食中的矿物质(如镁、钙)含量不足。
5 环境温度突然改变。
6 肌肉或肌腱轻裂伤。
7 情绪过度紧张。
8 以不适当的姿势从事运动或肌肉协调不良。
9 一些尚未发觉或确定的原因。
10 一些慢性疾病、孕妇的抽筋发生率也会提高,须小心留意。
预防抽筋的方法:
1 不在通风不良,或密闭的空间做长时间或激烈的运动。
2 长时间运动之前、中、后,皆须有足够的水份和电解质的补充。
3 在日常饮食中摄取足够的矿物质(如钙、镁)和电解质(如钾、钠)。矿物质的摄取可从牛奶、优格、绿色叶类蔬菜等食物中摄取,电解质可从香蕉、柳橙、芹菜、天然食物等或一些低糖的饮料中获得。
4 不穿太紧或太厚重的衣服从事运动或工作。
5 运动前检查保护性的贴扎、护套、鞋袜是否太紧。
6 运动前做充足的准备运动和伸展操。
7 冷天运动后须做适当的保温,如游泳后应立即将泳衣换起,穿上保暖的衣物。
8 以放松的心情从事运动或工作。
9 晚上睡觉时易抽筋者,在睡觉前需做一些伸展操,由其是易抽筋的部位的伸展。
10 不做过度的练习。
11 运动前对易抽筋的肌肉做适当的按摩。
在抽筋的处理方法上,可分为两部份,一为急性期的处理,一为治本的处理。在急性期,也就是抽筋发生时的处理,患者需即刻休息,对抽筋的部位轻轻按摩,并将抽筋部位的肌肉轻轻拉长,因当你将肌肉拉长时,会使肌腱的张力增加,当张力达到某一强度时,神经会将冲动传至大脑,大脑为了避免肌腱受伤会释放讯息放松抽筋的肌肉。拉长肌肉时不可用力过猛,以免拉伤肌肉造成二次伤害。短时间的肌肉抽筋经过处理后即可回到比赛场,但再次发生的可能性仍很高。
若肌肉抽筋的时间很长,则可使用热敷或冷敷的办法来减轻疼痛,或局部的喷洒或擦一些松筋止痛的药水或药膏也很有效。万一很容易再次发生抽筋,则需考虑肌肉是否过度疲劳、或脱水,前者则必须停止活动休息,后者则需补充水份和电解质。
发生抽筋者必须先了解自己的一些〃历史〃,例如了解饮食的习惯、平日运动(工作)量对自己产生的压力量、抽筋的部位、发生抽筋时的天气状况等,摔角、自行车、或剑术选手所发生抽筋的原因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因此经常从事的运动种类也是找出抽筋原因所须了解的项目。将所有的了解综合后,找出抽筋的原因,针对原因做预防改善,方能解决抽筋的问题。若你经常性的发生抽筋,又找不出原因,那你则须小心处理,请教医生做彻底的检查,因抽筋可能是一些血管疾病、糖尿病或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无论是眼皮跳,还是面肌痉挛,除占位性病变外,多是由于精神紧张,眼肌疲劳,睡眠不足,慢性疾病前兆和面瘫后遗症等因素,使得神经功能传导减弱,眼部营养不足,毛细血管与神经末梢形成触点式粘连,牵动肌肉,导致不自主跳动。毛细血管与神经末梢接触面积增大,从触点式粘连变成线状性粘连,由跳动变成抽动,就形成了面肌痉挛,病灶也在眼部。从诊断上看,单纯的眼皮跳与面肌痉挛有着明显的区别,单纯的眼皮跳,一般面部肌肉没有凹陷、鼻唇沟不对称或面颊呈线状萎缩带;眨眼时,口轮匝肌没有牵动感。
其实,眼皮跳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可能遇到的,大部分人可以在短期自行消失。所以,当眼皮刚刚跳动时,不要马上去治疗,而是要多注意休息,放松精神,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注意观察一下,眼皮跳是逐渐减少还是增加,有没有向下扩大的趋势和从眼周围向口角的线状牵拉感。另外,照照镜子,瞧一瞧、摸一摸有没有明显的萎缩处(凹陷处)。如果一周后眼皮仍然跳,就应该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脚部?!你其实是想说腿部吧?
要进行力量训练才能让你的腿部变得有力量。
下肢的力量训练你做深蹲和提踵就可以了
深蹲动作,每天你做8组,每组8个即可。动作要领:面向墙壁,双脚分开略比肩宽,脚尖顶墙。双手举起放在墙壁上,抬头尽量向上看。然后下蹲,要求膝盖不能碰到墙壁,大腿与小腿呈90度,起身。
提踵动作的每天的组数和个数和深蹲动作一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