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来经历过害怕自己患上各种可怕的疾病,忍不住的去查资料,求医院做检查,对一个症状刚刚安心,下一个症状又开始困扰自己,反复折腾了很久,终于走出来了。我把我的经验总结出来,希望能帮到你。
人具有反思的能力,所以身体上出现了和之前不同的情况,就会寻找原因,以防止大病了而不自知,耽误了治疗的时机。大多数人当身体出现了异样,就大概估计一下是不是严重疾病,如果自认为问题很小,那么焦虑感消失。如果自己不确定,就去医院检查一下,如果没啥问题,焦虑感也消失了。上述的做法是大多数人平时生活中的,但是疑病症的人不同,他们的做法会非常极端。
疑病症的身体上出现了异样,会去网上查询,人类都有一种能力,就是注意到最可怕的结果。就像自己仅仅是情绪有点抑郁,就会觉得自己是抑郁症。自己仅仅是肠胃有点不舒服,就觉得自己有可能是肠癌。他们马上就去医院检查,医院检查完了之后,医生告诉他们说情况一切正常,但是他们怀疑又出现了。他们会想万一医生医术不行呢,万一检查结果不准确呢?这些怀疑并且都有理论依据,所以他们就开始继续找医生,继续做检查。这一轮折腾完了之后,确信自己没啥问题了。但是由于自己焦虑这么长的时间,焦虑会导致各种躯体症状,他们身体又会有其它的不适感,然后反复折腾。这个过程一直在强化疑病症。
为什么疑病症的人行为这么极端呢我们用恐艾的人来举例,恐艾的人肯定在刚开始的时候,对艾滋病的认知很浅显,然后不小心接触了别人的血液或者跟别人发生了性关系等等。之后不小心看了艾滋病多么的恐怖新闻或者文章,里面提到有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这个时候就开始剧烈的焦虑了。这种焦虑感驱使他去看更多的艾滋病的文章,越看越焦虑,又不好意思去做艾滋病检测,然后又会陷入了焦虑之中。由于非常害怕艾滋病,那么就要预防感染上艾滋的可能。这个时候,就开始避免跟人接触,因为心想万一别人的血液进入了自己的体内呢,接触的东西反复消毒等等,这些行为都超出了正常的范畴。就算这个人最后做了检查,没有艾滋病,也学习了正常的艾滋病的知识,但是焦虑也做多减轻一段时间。过一段时间之后,焦虑之后又会变成跟之前一样,并且这个时候主要是避免自己直接跟外界接触,害怕自己感染上了艾滋病。随着时间推移,恐艾这种情况也许会慢慢消失,但是转移到其它问题上,比如说觉得自己经常拉肚子,就会害怕自己是不是肠癌,接着有像恐艾的一样的折腾自己。
有些人具有焦虑特质,无论是天生或者后天教育形成的,在碰到应激事件时,焦虑有可能会非常强烈。有些人误以为自己有可能患上艾滋病,也许去查一下资料或者去医院检查一下没事了就过了。但是这些具有焦虑特质的人,在检查这段时间就有可能受不了,焦虑反复出现,并且强度很大,然后他们通过反复多次的错误面对焦虑情绪,就会形成不良的条件反射。也就是说,有可能坐着就无缘无故的开始焦虑起来了,又开始去查资料等等行为来缓解焦虑。但是由于焦虑强度很大,即使概率很低的危险,在查资料的过程之中也会被大脑放大成概率很高的事件。举个例子,比如说告诉和艾滋病患者一起吃饭,几乎是不可能感染上艾滋病的,但是他们焦虑程度会很高,大脑就会夸大感染上艾滋病的概率,远远脱离了客观事实。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的,焦虑程度很高,大脑也会找原因来解释自己为什么这么焦虑,如果找出来一个原因不足以解释这么高的焦虑,那么大脑会自动夸大它发生的概率。虽然这么高的焦虑程度仅仅是来源于错误的对待焦虑情绪造成的不良的条件反射,而不是来源于客观事实,但是大脑不清楚啊。
这个可以解释很多事情,为什么明明对别人来说是个小问题。例如别人觉得自己身体不舒服也许只是暂时的,但是自己觉得身体不舒服就是大病,非得自己去查资料或者去医院检查呢?因为任何不舒服背后都有大病的可能,但是概率非常低,一般人都会忽略不计。由于这些疑病症的人焦虑水平非常高,大脑就会找自己为什么会这么焦虑呢,为了找一个合理的理由,就会夸大一些非常低概率大病的可能。这个就造成了,比如说大家都不害怕出门都不害怕感染上艾滋病,但是疑病症的人就会害怕,甚至觉得出门就有可能被感染上的。根本区别就是疑病症的人焦虑水平很高,夸大了感染上艾滋病的概率,在大脑里面就真的觉得出门去感染上的概率很大。大脑里面很矛盾,理智觉得感染上概率很低,但是情感上面觉得感染概率很高,但是大多数时候情感方面是占上风的。
我们来总结一下,疑病症到底是怎么回事情:易于焦虑的人(有可能天生的,或者后天教育,或者跟遭遇有关系),由于错误认知,对疾病的认知不准确,对有不可接受后果的疾病过于还担忧,导致了持续一段时间的高频率高强度的焦虑。加上对于焦虑情绪的错误面对,导致了形成不良的条件反射,即使后面对于疾病的认知变得准确了或者去医院做了检查,焦虑也会被不良的条件反射自我维持,总之就是,这个时候焦虑水平脱离了刺激源,变成了一种可以自我维持焦虑。在大脑的认知之中,焦虑不可能单独存在,所以这个时候就附着在原来的恐惧源之上,或者变成恐惧下一种疾病。
通过上面知道,疑病症是由于错误的对待焦虑导致的,我们来分析一般人怎样对待焦虑的。世界上几乎99%的人对待焦虑都有错误,认为焦虑是可以消除的,他们在焦虑的时候,会试图转移注意力或者跟朋友讲,或者试图发泄等等。这里出现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大家几乎对待焦虑都是错误的,只有少部分人会变成强迫症(疑病症是强迫症的一种),焦虑症或者抑郁症呢?如果我们偶尔一次面对强烈的焦虑,用错误的方法去对待,不会有什么后果的。如果我们在一段时间里面对这高强度高频率的焦虑,如果错误对待,就很容易形成不良的条件反射。所以根本区别在于面对的焦虑源是什么,如果是低频的焦虑,那么无论怎样面对都没有错误。如果是高频高强度的焦虑,那么必须用正确的方法去面对,不然会形成不良的条件反射。
其实焦虑是无法直接消除的,我们只能通过解决焦虑背后的问题,焦虑才有可能消失。比如说去到了交房租的日子了,身上没什么钱,想到自己被房东催债的画面,自己很焦虑。这个时候焦虑背后的问题就是没有钱交房租了,如果你父母给你打了一笔钱过来,你有钱交房租了,你焦虑背后的问题解决了(房租有了),那么焦虑也消失了。这种就是可以通过解决焦虑背后的问题去消除焦虑。
但是我们这辈子会遇到太多的问题无法解决了,因为这些问题导致的焦虑也无法直接消除的。比如说有的人身体很疲惫,怀疑自己得了大病。去医院检查,医院告诉他大概率身体没有问题,然后他又会想,万一这个医院检查错了呢,又去其它医院检查,其它医院检查完之后没有啥问题,就会担心万一是一种新病,现在还没有人知道这种病呢?其实这类问题是无法完全解决的,总有低概率患上严重的疾病。由于高焦虑水平,又会夸大患上大病的概率。其实为什么这些疑病症的人没完没了的去查资料,去做检查,或者去关注自己身体的跟你讲,就是因为想让自己完全安心下来,不容许自己有点焦虑。但是实际情况是,无论怎么查资料或者做检查都不可能完全安心下来,因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但是如果一直被焦虑驱使,比如说焦虑了,就去查资料,让自己安心下来,自己不会有大病。反复这个过程,自己的行为完全是被疫病带来的焦虑驱使的话,就会形成一种不良的大脑奖赏回路。就是如果你不去做跟消除焦虑相关的事情的话,你的焦虑就会激增,会导致自己感受非常差。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有疑病症,如果他不去查跟这个病有关的资料的话,会非常难受,会觉得自己要完蛋了。
其实方向很明确了,如果焦虑背后的问题无法解决,那么焦虑其实是消除不掉的。如果强行去消除焦虑,也就是行为被焦虑控制住了,这个时候会形成不良的大脑奖赏回路。这种感觉有点像吸毒一样,你需要做得越多,大脑才会觉得舒服点。如果你不去做消除焦虑的事情,那么焦虑就会激增。我们要做的是,焦虑背后的问题既然无法解决,那么焦虑也消除不了,那么就不管它了,也就是不理睬焦虑。这个措施让很多人很害怕,会觉得如果不消除焦虑的话,会不会一直焦虑下去啊,自己会不会被毁了啊,焦虑太强烈了会不会完蛋了啊,如果不管焦虑自己一辈子会不会都这么焦虑啊等等疑问。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知道为什么不理睬情绪是最优的策略方式,首先我们要明白情绪的几个规律。
1、 焦虑是无法直接消除的
2、 焦虑是会自己消失的,无论焦虑的多么强烈,你即使什么都不做,焦虑也会自然消失的。
3、 焦虑情绪符合情绪的山形曲线规律,也就是说,当自己不理睬情绪的时候,焦虑会急剧增强,然后到了一定的强度,焦虑就会稳定下来,然后慢慢消失。
4、 如果不理睬情绪,焦虑每次的持续时间越来越短。举个例子,就是说,你第一次不理睬自己的不舒服,你也许一天焦虑才好点。然后过了一段时间,这种焦虑由于条件反射作用,又出现了,然后也许经历了大半天才消失的。也许当这种焦虑第一百次出现的时候,持续一两分钟就消失了。
知道了情绪的这些规律,其实上面的疑问就没有了。当我们不理睬焦虑的时候,焦虑在长时间下,不仅不会增强,而是会持续时间边短,强度变弱,最后慢慢变得正常。那么什么是不理睬焦虑情绪呢?
就是知道自己消除不了焦虑情绪,自己是无能为力的。既然消除不了,就是那些直接去消除焦虑的措施都是不可取的,都是浪费时间,并且还会形成更加强大的不良的大脑奖赏回路。所以就减少被焦虑情绪驱动行为。那么什么是减少被焦虑驱动的行为呢,很简单,就是“不以情绪为中心,要以生活和工作为中心”。什么意思呢,比如说自己身体有点不舒服,这个时候就不要去检查什么了,自己计划去和朋友聚会,带着非常痛苦的感觉去跟朋友聚会。注意,这个时候,“带着痛苦去和朋友聚会”意味着情绪是第二位的,和朋友聚会是第一位的,这个时候没有被焦虑驱动,因为虽然焦虑自己身体有问题,但是去和朋友聚会,这个时候的聚会和焦虑毫无关系。这个就是不理睬,不理睬就是,无论自己怎样焦虑身体问题,减少查资料,减少去看医生,减少去安慰自己,接下来做好手头应该做的事情,即使痛苦得要死,也要坚持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这个叫为所当为。
对于焦虑情绪不予理睬,这个不能减轻焦虑情绪,甚至在短时间内,焦虑情绪还会急剧的增加。对于情绪不理睬与转移注意力的本质区别在于,一个是以生活和工作为重心,一个是以情绪为重心。不理睬焦虑情绪,主要是明白了自己无论做什么,焦虑与不安的情绪也不会降低了,所以只能出此下策,不能让这些情绪影响自己生活和工作太多,只能抱着焦虑与不安去工作,去生活,去学习。虽然焦虑情绪与不安会让自己做事情不自在,学习效率降低,工作效率降低,但是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必须得尊重客观规律,不能对自己要求太高了,但是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在上面,总的来说效果还会不错的。而转移注意力,是因为想避免焦虑情绪,想忘掉焦虑情绪,这种是以焦虑情绪为重心的。其实,当我们把焦虑与不安融入到生活中去,融入到工作中去,融入到学习中去的话,就会让我们时时刻刻都暴露在不安之中,会慢慢提高我们对于不安的感受阈值,会让我们今后不太容易感受到焦虑与不安。
说了这么多,你就是要做到,身体不舒服了,也许有大病,但是概率很低,不管它了,自己做好手头的事情吧。让自己一直生活在焦虑与不安之中,才能换取后来的坦坦荡荡,而不是小心翼翼的过一生。
你和我那么像。
有时候自己又发脾气了,就会生自己的气,怎么又生气了,因为决心要改的,但是心情是控制不了。 每次老公来讨好,我就更加气了,那种好让我很不安。 雨过天晴,就会非常后悔,非常后悔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我们的感情。 而且很多疑,很担心,不管几岁的女的,长得很普通的,我都会注意老公的眼神行动等,就算是亲戚。白天,老公去上班了,要是QQ不在线、上线晚了、或者一个下午都是离开状态,我就会打电话问在哪里。只要和正常行为对不上的,我都会想的很坏很坏的地方去,明明知道又没什么的。也总是做梦,想什么的,晚上就一定会做什么梦,都是噩梦,都是老公抛弃我了,还有没有老公的消息了,还有老公有女人了之类的噩梦,总是在梦里哭的狠痛苦,有好几次都是哭醒来的。 也不爱叫人,不喜欢和不熟悉的人说话或是打交道,很孤僻。我不喜欢自己这么孤僻。
这可能是老公对咱们太好了,怕丢了他,怕以后他变得没那么好了。
让我们一起改正自己的坏毛病吧,一般坏脾气女孩都有个好老公,咱们的老公 都是好老公。
嘿嘿!这不是发神经,我们都太在乎老公了,要求高了,觉得他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仔细想想,又觉得他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我们的神经问题,或许是小时候宠坏的,恩,一定是的,一定要改,要长长久久的生活一辈子呢,慢慢长大了也许会好很多很多。
祝咱们都幸福。哈哈!
绝对的相信别人 有的人是有很重的疑心,比较敏感,不见得是病。有的人可能过于专注,怕失去,故善起疑心。要分析其起疑心的原因,才能定性
疑心是种很严重的病这种病而且会危害到家庭父母疑心孩子对孩子疯狂似的教育只会给孩子更大的压抑 夫妻有疑心更可怕相当一部分夫妻就是因为疑心而散
疑心的产生就是因为过度依赖对方。在爱方面讲就是太爱怕失去而过分关注只有中间有一件事情错了 自己就会非常的敏感 长长把小事演化为大事
所以如果觉得自己有疑心这个问题建议去咨询下心理医生及早防范以免伤害身边的人
自己把心放开点 什么事情都坦然点也会好很多
做人别过分的猜疑 要对自己 对家人都有信心
易怒脾气暴躁,爱自言自语,爱玄想是什么原因
自言自语、幻想,可能是现实生活中,缺乏和人的有效的交流。
其实,自言自语、幻想,又是一种人类的自我调节、解压的手段,它不是好习惯,但又有它存在的道理,也不必合盘否定。
关于易怒。建议遇事:
心胸宽广一点——这样对人对己都好。烦躁、生气,只会乱上加乱,毫无益处,请时刻记住这个道理。
眼光长远一点——当时不要急,等一等观察事态变化再说,很多事情,过一段时间,就没那么烦了,听过有首歌的歌词没有:是事儿也就烦一会儿,一会儿就没事儿——这是活明白了!
视野开阔一点——不能只看到一个人的利益,有些事,换位思考一下,从大局角度思考一下,你的判断及心情,会是另一种情况。
遇到事情,一定想办法去解决,或者和大家一起商量、合作著解决。要有建设性的意见或举动。若实在是一筹莫展的话,原地不动,去外面转转,透透气,也是可以的,因为到户外吸点氧气,对开动脑筋、调节心情都有帮助——切忌乱发脾气,无事生非。
关于调节心情,如心烦的时候,可以聊天,打电话,写日记,听歌,唱歌、打球等……希望对你有帮助吧。
喜欢自言自语,有幻听,幻觉,脾气暴躁。这是什么原因?是病吗?听起来你觉得正常情况下人们不应该自言自语?其实,言语或者说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帮助自己思考的方法。因为我们的思维往往是快速但有些模糊的,而说出来的时候我们就必须把思维精细化、准确化。所以当你的思考特别的“来劲”的时候,可能会有语言冒出来,因为那也是一种思考的方式。当你的大脑集中关注在思考的事情上的时候,对嘴巴的控制会减少,而同时语言区域又会兴奋,所以就会偶尔蹦出一两句来。这和有时候我们看到有些精神疾患的患者的自言自语不同,那种自言自语,往往是因为他们有幻听的症状,他们的自言自语基本上都是对话式的。所以你不用担心。当然,如果你经常在公众场合出现自言自语,可能是会有些尴尬,你只需要稍微注意一下,别让自己想得那么“来劲”就好了
天天自言自语,脾气暴躁,记性差是什么问题自言自语,脾气暴躁可能是心理问题,有些心理疾病自己感觉不出来,找个心理医生咨询一下吧
脾气暴躁易怒,心里不舒服,浑身不自在,是什么原因关于烦躁症状,我有如下建议:
一,实际解决问题。
找出,并消除引发烦恼的实际问题,并总结、积累经验、教训,提高素质、能力。也可向人求助,协同处理问题。
二,科学思考问题。
以长远、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要全面、系统、联络地把握问题,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看到不利一面,也看到有利一面。不要斤斤计较于眼前小事。
三,释放情绪压力。
具体方法有:深呼吸,户外活动、体育运动,倾诉、聊天,郊游、旅游,听歌、唱歌,读些幽默、情商、礼仪类书籍,等等。
四,提高自制力。
树立远大理想、目标,按时完成计划。平时养成理性思考、严谨生活、三思而行、信守承诺(包括给自己的承诺)、反思自省的习惯。
五,看看心理医生。
如果状态持续不好,还可以看看心理医生,相信是会有所收获的。
17男孩脾气暴躁爱骂人还看自言自语这是什么病啊是不是应该看他脾气暴躁是在什么情景下呢?回想一下,他骂的人是谁,为了什么事骂人,他自己认为事情应该是怎样的?
情绪都有一个过程(埃利斯情绪ABC理论):事情发生了→对这件事情的评价→情绪行为后果。所以,分析这位男孩怎么看待当前事情才是理解他为什么暴躁骂人,才能理解他为什么对另一件事是喜爱的。
自言自语也一样,自言自语的内容是什么呢?在什么情况下会自言自语,什么情况下不会自言自语?分析各种原因,针对根源做出改变,就能把情绪行为慢慢调整过来。
这不是病,只是一种反应而已。
如果,这种情况让你非常难以理解,建议去询问老师或者身边其他的人,看看不同的人是如何看待这位男孩的行为的。
自言自语,有时脾气暴躁,行为无法自我空制
我想应该是你心里塞了太多的东西。让自己变得很压抑、心情会变得很不好等等等 。 应该需要发泄的。
10岁小孩子爱发火 脾气暴躁后自言自语的心理自言自语常见于许多精神病人,他们有的独自讲话,有的喃喃自语,有的宛若亲友在旁滔滔不绝。因此,当我们发现某个人旁若无人地自言自语时,便认为他在发“神经”。 其实,自言自语在正常人中也存在,单纯的自言自语不一定是病态,从某种意义上说,
晚上自言自语 有时还会大哭 脾气暴躁 是什么症状抑郁症的前期表现! 克服方法: 学会保持良好心态 良好的心态,就是良好的心情。良好的心情对健康的积极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如果每天都能保持一份好心情,那么,我们每天都是快乐和充实的。 让自己时刻保持一个积极、负责任的良好心态,这一点在工作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有轻有重,有高有低,但无论哪一种工作,都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工作起来才感到轻松愉快。当你的工作很繁忙的时候,你不要慌了阵脚,只有把心态放宽,你才会觉得工作并不忙乱,你就能顺顺当当的把工作干好。 人们都愿意处于欢乐和幸福之中。然而,生活是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并且经常发生祸不单行的事。频繁而持久地处于扫兴、生气、苦闷和悲哀之中的人必然会有健康问题,甚至减损寿命。那么,遇到心情不快时,如何保持一份好心情呢? 有一种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你可以装出一份好心情。虚怀若谷者得天时,处事廉洁者得地利,转危为安者得人和。只要我们平时装着有某种心情,往往能帮助我们真的获得这种感受——在困境中有自信心,在不如意时较为快乐。 保持良好心态的具体做法是: 1.转移情绪。人生的道路崎岖不平,坎坎坷坷,难免有挫折和失误,也少不了烦恼和苦闷。此时此刻,应迅速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方面去。比如有时碰到不顺心的事情或在家中与亲属发生争吵,不妨暂时离开一下现场,换个环境,或者同别人去侃大山,或者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娱乐娱乐。这样很快就会把原来的不良情绪冲淡以至赶走,而重新恢复心情的平静和稳定。 2.憧憬未来。追求美好的未来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经常憧憬美好的未来,才能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不管命运把自己抛向何方,都应该泰然处之。不管现实如何残酷,都应该始终相信困难即将克服,曙光就在前头,相信未来会更加美好。 3.向人倾诉。心情不快却闷著不说会闷出病来,有了苦闷应学会向人倾诉的方法。首先可以向朋友倾诉,这就需要先学会广交朋友。如果经常防范著别人的“侵害”而不交朋友,也就无愉快可谈。没有朋友的话,不仅遇到难事无人相助,也无法找到可一吐为快的物件。把心中的苦处能和盘倒给知心人并能得到安慰甚至计谋的人,心胸自然会像打开了一扇门一样明朗。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向亲人倾诉,学会把心中的委屈和不快倾诉给他们,也常会使心境立即由阴转晴。 4.拓宽兴趣。兴趣是保护良好的心理状态的重要条件。人的兴趣越广泛,适应能力就越强,心理压力就越小。比如,同样是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有的人觉得无所事事,很容易产生无用、被遗弃等失落感。而有的人则觉得退下来后无官一身轻,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看书、写字、创作、绘画、弹琴、舞剑、养鸟、钓鱼、种花等等。总之,兴趣越广泛,生活越丰富、越充实、越有活力,你会觉得生活中处处充满阳光。 5.宽以待人。人与人之间总免不了有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朋友之间也难免有争吵、有纠葛。只要不是大的原则问题,应该与人为善,宽大为怀。绝不能有理不让人,无理争三分,更不要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脸红脖子粗,甚至拳脚相加,伤了和气。应该有那种“何事纷争一角墙,让他几尺也无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博大胸怀和高风亮节。 6.忆乐忘忧。在人生的旅途中,有时荆棘丛生,有时铺满鲜花,有时忧心如焚,有时其乐融融。对此应进行精心的筛选,不能让那些悲哀、凄凉、恐惧、忧虑、彷徨的心境困扰着我们。对那些幸福、美好、快乐的往事要常常回忆,以便在心中泛起层层涟漪,激发人们去开拓未来,而对那些不愉快的事情,诸多的烦恼则尽量要从头脑中抹掉,切不可让阴影笼罩心头,而失去前进的动力。 7.淡泊名利。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把名利看得很重。得陇望蜀,欲壑难填,财迷心窍,官瘾十足。有的为了名利,不择手段,一旦个人目的没达到,或者耿耿于怀,疑窦丛生;或者心事重重,一蹶不振。不要那么斤斤计较,不要把名利看得那么重,否则,容易导致心理失衡。 除此之外,还要经常锻炼身体,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对于保持一份好心情也是至关重要的。 追问: 那更年期呢 狂躁症 呢 疑心症呢 失眠症呢 看着都像 回答: 自言 自语 ,这一条就是区别他们的体现。
为什么突然脾气暴躁 女人易怒的原因发泄情绪 有些女人情绪反应十分简单,缺乏幽默感,不会开玩笑,对于满意的事沉默不语,对不满意的事常会通过吵架、发脾气等方式解决,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就只会发泄,一发火就骂人、砸东西,甚至打人。
我今年31,女,脾气暴躁,易怒,情绪低落,健忘到底是什么原因赶紧的找物件结婚,有人爱就会有信心了。
和女友经常因为小事情吵架,导致自己越来越不确定对方是否爱我患得患失,胡思乱想,一贫病怎么办?你们之间吵架可多数都是因为你的疑心过重,所以才吵架的,如果是这样的话,你会很快就失去这个女友的作为一个男人,应当学会大度,学会体谅,包容。如果你总这样的话可能会把他越推越远就是像一把沙子一样你攥的越紧流的就会越快。如果他真的爱你你不要去做那些事情。他真的会很爱你,如果说你总这样的话,就算他爱你,他也会变得越来越不爱你了。要懂得去。让对方具有自由,不能够总具备对他看的太紧,如果说他跟异性有一点交往,你就会感觉到心里很不舒服,我觉得你这样是属于那种。心胸狭窄,很想不开,所以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放开。虽然是为了小事情吵架但是架吵得多了就会让感情淡漠。小吵怡情。
你们都很幼稚很任性很自我,或许你们年龄都比较小。你不应该因为和他之间遇到事情就靠近别的男孩,他也不应该看到你这么做他也这么做。遇到问题要懂得换位思考,平和的沟通,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再把事情搞得更复杂。你找别的异性聊天也许真如你所说是为了气他,或许你是想通过这种方式使他更在意你,更关心你,更关注你的感受,但这种方法只会弄巧成拙,得不到你所期待的。不要用不断折腾的方式来索取爱,索求爱。要尊重对方,多鼓励对方,认可对方,关心对方,这样他自然会越来越爱你,越来越关注你的感受,想想你想要什么那么他也想要什么。同时,女孩子要学着用智慧柔和的方式和恋人相处,四两拨千斤的力量要比强势的力量更强大,也更容易被对方接受,会更让对方感到舒服。对他哪里不满意试着用撒娇的方式沟通。两个人之间只要没有原则问题,只要不是人品不好,只要三观性格不是差太多,都要努力包容对方的缺点,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如果学会了这些,那么无论你与他是否合适,能走到哪里无论你和他在一起还是和别人在一起,你的感情或许都会不错。如果再延用以前的方式处理问题,无论和谁在一起,或许都会一次一次出现这样的循环,重蹈覆辙。所以在感情中自身的成长是很重要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