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我的七岁孩子》

感悟《我的七岁孩子》,第1张

六岁孩子可能愿意跟任何一个人说话,跟任何一个人分享他的想法、他的热情。而七岁孩子却变得十分少言寡语,不太愿意和别人打交道,十分特立独行地站在活泼好动的六岁和外向开朗的八岁之间。七岁是一个退缩的、内敛的、沉静的年龄段。但是,七岁的孩子也往往是个好学生,而且追求完美主义,变得越来越讲道理,越来越愿意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待事情了。同时,他实际上已经表现出了一种细微的、全新的、正在成长的独立感,喜欢有自己的空间,好思索。所以,此时家长们要尊重孩子越来越多的自我控制,并且要理解孩子、呵护孩子,不要让他对自己要求太高了。

1 缺乏认同感

很少有人能让七岁的孩子觉得这人对他好。

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每一个人都怀有恶意、带有敌意、心存不善,每个人都会对他处处吹毛求疵。所以,有的孩子会经常回家打小报告,老师对他不好,对他不公平,并且讲述故事的细节。而事实上,家长不必过于相信孩子那些夸张的话。

七岁孩子总以为别人不喜欢他,也总是担心别人会不喜欢他:那些家伙肯定要取笑我。

比如,这些小担心们会想到战争,自然灾害,担心自己会生大病,家里的亲人会离开,甚至会想像自己迟到,家里的某个物件变成怪物,甚至担心家里的钱不够用。

2 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七岁的孩子往往会强烈地认为爸爸妈妈更爱他的兄弟姐妹,而不怎么爱他;爸爸妈妈更多的是为兄弟姐妹做事情,独独不为他做什么。

典型的表情就是:孩子要么拧着眉头,要么嘴角朝下撇着。眼眶很容易就红了,不过他会努力忍着不让眼泪落下来,因为当众落泪在他看来是件很丢脸的事情。

3 沉静爱思考

七岁的孩子变得更有耐心听讲,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也往往是个好学生。他喜欢读书,也喜欢听家长给他读书;他喜欢看电视、跟人商讨问题,也喜欢靠自己把事情做完。一个有点难度、需要动脑筋的问题,在七岁孩子眼里可以是一项有意思的挑战,而不像他在六岁的时候那样往往有畏难情绪。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七岁的孩子生活在思考的世界之中,左思右想。

就好像他的手总是要不停地东摸摸西碰碰,以便通过手来感知他遇到的一切东西一样,他的大脑也总在不断地整理、不断地思索。他吸收进去的东西远比他回馈出来的东西要多很多倍,而他的思维活动也远比他表面上显露出来的要繁密得多。他甚至可能会对着镜子自言自语。这个年龄的孩子,仿佛是在竭力通过对外在世界的观察,通过对他吸收了的东西反复思量,来界定他自己是谁。

1 独立感增强,越来越通情达理

七岁的孩子,变得越来越讲道理,在心情好的时候也越来越愿意讲道理,听听别人怎么说,然后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待事情。要注意的是,七岁的孩子的幽默感并不如其他年龄段那么明显。

2 一旦开始做起来,往往很难放得下

七岁孩子在心智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往往倾向于陷在某件事情或某种情形之中拔不出来,不完成不罢休,或者不满意不罢休,除非有人出来制止。你要让七岁孩子开始做什么事,不算很容易;但是他一旦开始做起来,你想要让他停下来,只怕更不容易。

3 追求完美主义

七岁孩子对自己做事高标准严要求。他会认真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什么都想要做到满意为止。

比如,孩子们希望自己的成绩是100分,有点小差错会让自己有羞耻感。也许正是这种希望自己能够完美的心态,使得七岁孩子在课桌上用橡皮擦用得太频繁,有些老师干脆把七岁龄叫作“橡皮擦年龄”。

4 容易退缩

遇到矛盾冲突的时候,六岁的小家伙会寸步不让,直到战胜对方;而七岁的小少年却可能从矛盾中抽身而退,默默嘟囔一句“不公平”或者“赖皮”,独自离去。

5 自我意识增强,渴望获得属于自己的空间

七岁的他正忙于发现、改进、强化他的自我意识。这时,能够有机会独处,做他想做的事,这可是非常珍贵的时间。

所以,七岁孩子喜欢能有他自己的房间,让他可以退缩在里面,守护他的内心世界。

有些七岁孩子的自我意识与他的身体已经有了较强的连接。他开始觉察到那是他自己的身体,从而不再愿意让别人看到,尤其是异性。

他想要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位置或者空间。可能是固定的座位,学校里自己具体站立的地方。

而另一方面,七岁孩子对时间的兴趣,倒是有相当大的个体差异。不过,大多数的七岁孩子已经会认表了(他渴望能有自己的手表),甚至可能喜欢自己计划一整天的时间安排。他显然已经能清楚地意识到在一件事情接一件事情的过程中时间的流逝。

1 注意到并且去尊重孩子越来越多的自我控制,包括对他的身体、他的思想、他的脾气、他的声音、他的暴躁的控制。我们更要理解,孩子要控制这么些东西,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因此也就很容易疲累。

2 好好呵护孩子,不要让他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

孩子在六岁的时候,他的矛盾与冲突主要是跟妈妈争执哪些事情要做哪些事情不要做;而现在,他的矛盾与冲突更多是他内心的自我冲突,他想要达到自己的高标准,想要有好的成就、好的表现和出色的能力。做父母的要把握好自己和孩子相处的尺度,既要对孩子的抱怨表达适度的同情,又不必太把这些抱怨当回事。

七岁孩子的性格总体特征是沉静、有自我控制的,所以在与人相处的时候,能够开始为他人着想,渴望得到朋友和老师的认同,整体关系比以往更加和谐融洽。

与老师的关系带有较强的个人感情色彩;母子关系一如既往地友善,同时又不再紧密纠缠,亲子关系比较放松;不论男孩和女孩,对父爱的渴望增强,父亲的形象更加高大了;祖孙情深,兄弟姐妹关爱友善,只是常常和与自己年龄相近的兄弟姐妹因为争宠而闹矛盾。

1 与母亲的关系主旋律是熨帖的,并且相对放松一些

六岁孩子以他自己的小宇宙为中心,一旦生活有什么不如意他会拿妈妈当撒气筒;八岁的孩子则对妈妈有太多的索求,令妈妈难以招架。

七岁的孩子需要妈妈倾听他的许多冤屈,需要妈妈同情他的苦恼,需要妈妈在他倒霉的时候予以鼓励与支持,更何况他偏会常常容易“碰”到很多的倒霉事。他需要妈妈安抚他心里的恐惧,舒缓他心里的焦虑,解决他许许多多的既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想出来的困扰。

2 与妈妈关系友善,基本不会与之强烈对抗

七岁孩子对妈妈往往比较友善,而且大多数七岁孩子都愿意原谅妈妈的小错误(八岁的时候却不见得能原谅了)。七岁孩子和妈妈之间的关系可以非常友好。他说到他和妈妈一起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会喜欢用“我们”这个词,而且他本来就喜欢和妈妈一起做事情。他不但喜欢和妈妈一起出去东走走西看看,也喜欢妈妈给他读一段书听。有些七岁孩子会给妈妈写一些非常友善的留言条,祝福妈妈健康或者快乐。

3 很在乎妈妈对自己的看法

六岁孩子最在乎的是妈妈替他做的、和他一起做的事情;八岁孩子更在乎的是他给妈妈的感觉是什么。可是,在七岁这个充满思考的年龄,他最在乎的则是妈妈的想法。

1 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对父爱的渴望都在不断增加

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随着孩子越长越大,他们都会越来越需要爸爸,需要爸爸的陪伴,需要享受和爸爸在一起的快乐。男孩敬仰爸爸,女孩喜爱爸爸。

男孩子尤其愿意爸爸陪自己做各种体育活动,比方说一个扔球一个接球。他也很愿意跟爸爸一起出去徒步旅行、划船、钓鱼等等。不少男孩子可以跟爸爸聊很久的悄悄话,把自己的担心、困扰告诉爸爸,甚至自己干的坏事也告诉爸爸。女孩子往往在情感上更需要爸爸,而且对来自爸爸的训斥格外敏感。她甚至有可能会嫉妒爸爸对妈妈的关爱。

2 爸爸是伟大的“百事通”

男孩也好,女孩也好,当他们需要寻求家庭以外的讯息的时候,都更愿意去找爸爸问,而不是找妈妈。

1 兄弟姐妹之间关系的好坏依据与自己年龄的差距而定。

对年幼的弟弟妹妹和较大的哥哥姐姐都比较友善,如果小宝宝才出生不久,七岁孩子很可能喜欢去抱抱她、给她喂奶瓶、用小推车推着她玩。但是,如果弟弟妹妹和他年龄差不多,他就该拿出嘲笑、斗嘴、逗弄、打人等这一套来了。七岁孩子一方面对很年幼的弟弟妹妹十分友善,另一方面对比自己大好几岁的哥哥姐姐也非常好。他敬仰他们,吹捧他们,在他们关注到自己的时候由衷地感到满足。五岁的孩子拿妈妈的话当令箭,六岁的孩子拿老师的话当令箭,七岁的孩子则拿他哥哥姐姐的话当令箭。

2 常和年龄相近的兄弟姐妹闹矛盾

主要原因是,他总担心对方会占他的便宜、会比他得到更多的好处。尤其是分东西的时候,七岁的年龄应该是什么都能让他觉得“不公平”的高峰期,他总以为别人得到的份额比他的更大。打闹作为一种身体接触的方式,对孩子的情感交流有一定的益处

1 热爱自己的家并引以为豪,极力守护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这个年龄的孩子在乎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并能承担一定的家庭义务。大多数的七岁孩子特别喜欢全家出游,而且在这种场合下他会表现得格外好。在公众场合下,七岁的孩子往往比他小时候表现得更得体。

2 浓浓祖孙情

这个年龄的孩子对祖父母的爱仍然还带有些自私色彩:他会告诉你,他喜欢他们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会给他好东西,而且会带他出去玩。这时大多数孩子也都相当清楚,爷爷奶奶会比爸爸妈妈更娇纵他一些。当然,人们还是常常可以看到孩子对祖父母一定程度的尊敬。

1 总体比较和谐,但与每个孩子的个性极其相关

2 重视朋友关系,开始有意愿考虑朋友的感受

3 渴望被朋友认同,有能力处理朋友间的摩擦

     当小朋友之间闹不愉快时,七岁孩子往往不再像六岁时那样需要你的陪伴,反而是家长们别去打扰他也许更好。

4 男孩女孩之间逐渐开始以性别分群

1 带有相当的个人感情色彩

对六岁的孩子来说,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如果老师的做法和父母的做法不一样,那么肯定只有老师的做法才会是“正确的”。人们常常说,这个年龄的小男生小女生几乎个个都崇拜他们的老师,甚至常常是一种爱慕。七岁的孩子只愿意要他们自己的老师来上课,不愿意要代课老师;哪怕做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也要去请求老师的准许:“从这里开始吧?”“我们现在就开始?”正因为如此,一个孩子在学校里是否快乐、是否学得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跟老师之间的关系。

2 会负面夸大与老师之间的小矛盾

虽然七岁的男孩和女孩可能很喜欢、很依赖自己的老师,但是,以七岁小朋友的招牌性格,他却又很可能回家后有一大堆的牢骚,说老师如何不讲理、如何不公平。请父母注意,这种牢骚话的绝大部分你都可以不必当真。

他们的日常作息更加有规律了,自控力和独立性增强,这让家长们省了不少心。七岁属于比较安静的年龄段,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宣泄紧张情绪的程度,和六岁的时候相比,也缓和了很多。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孩子们更喜欢精神排忧法,让自己的精神忙碌起来,也会通过把玩一些小东西来宣泄紧张情绪。

1 饮食整体表现良好

七岁的“小吃客”不但可以好好坐在那里吃饭,甚至还有可能对餐桌上的闲谈表露出一定的兴趣,既愿意听听别人的对话,也愿意聊聊自己的事情。不过,有的孩子也可能这时变得相当沉默寡言,和以前相比话少了很多。

2 进食过程中容易被分散注意力

若是外面有点什么动静,七岁“小吃客”的注意力很容易就能被吸引过去。如果父母允许的话,他会频频跑到窗户跟前,看看外面到底有些什么事情。回到餐桌边来的时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手里往往还拿着他刚刚正在玩的东西。

3 餐具运用进步明显

4 偏食现象改善

1 能独立完成睡前准备工作,但仍希望父母为其讲睡前故事。

还有许多孩子依然愿意听父母给他们读点儿故事,尤其家里若有年幼的弟弟妹妹,那就更是如此了。

2 孩子的入睡速度因人而异

3 做梦尤其是做噩梦的比例降低

4 习惯早起

孩子醒来的时间,一般都会在早上七点左右,周末的时候会晚一点。七岁的小家伙很少需要你去叫醒他,甚至知道自己早些起来好读读书,或者给他自己“多留点时间”做些什么。也会有少数孩子因为过于害怕上学迟到而醒得特别早。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可能会遇到的另一个方面的麻烦,就是有的小男生和小女生不肯用学校的厕所解大便。幸运的是,孩子这时候大多都已经有能力熬到回家以后再“解决问题”了,极少还会有“意外状况”。

另外,七岁的孩子大多数都不再拿“上厕所”这样的事情来开玩笑、讲笑话了。

1 享受洗澡

大多数的七岁小朋友都能把自己洗得相当干净了,尽管他们一般来说在开始洗澡的时候往往不太愿意去。如果爸爸妈妈想节省时间的话,最好能帮孩子开个头。一旦进了洗澡盆,孩子都会享受洗澡。当然,也难免会在里面磨磨蹭蹭、东玩玩西弄弄,或者只顾着洗一只胳膊或一条腿。好在大部分孩子都已经能够自己完成洗澡的整套步骤了。只是,爸爸妈妈最好能在孩子出澡盆的时候看看,是否有哪里没洗干净。

2 独立穿衣,但效率不高,容易磨蹭

说到穿衣服,四岁的孩子往往很为自己学到的某个穿衣服所需要的新本领而自豪;五岁孩子一般都很能干了,可是却对穿衣服失去了热情,往往需要家长帮不少忙;六岁孩子当然更有本事自己穿衣服了,然而他们却偏偏这不愿意那不愿意的,尤其是女孩子,往往为了要决定穿哪件衣服而折腾好久。

七岁的大部分小男生和小女生这时往往都能相当独立地自己穿戴整齐,尤其是你能让他开始动起来之后。不过,这个年龄的孩子容易被房间里的其他东西吸引注意力,或者小脑瓜子。里转的什么东西会让他忘记了继续穿。比方说,只穿了一只袜子,他就想别的东西去了,向你问些电话线啦之类毫不沾边的事情。如果你想要他快起来,可以让孩子假装是消防员听到了紧急警报;或者,你干脆直接过去帮忙好了。否则的话,你唠叨了又唠叨,只怕都是浪费精力,毫无效果。

3 提醒系鞋带

孩子会做,但是有的时候他不肯做,我们只需要提醒他就好,或者给他一根长一点的鞋带可以绑的牢一点,或者用排扣的鞋子。

4 着装不在意,也不甚爱惜衣服

七岁孩子很少会自己挑拣衣服,大多数都是妈妈给什么就穿什么。如果妈妈带孩子去店里买衣服,通常都是随便妈妈决定,孩子不太会有自己的特别要求。七岁孩子也很少会讲究爱惜衣服。倒不是说他会故意把衣服撕破,而是说他脱下衣服之后往往随手一扔就完事儿了。

和孩子相处的最佳技巧,是遵照孩子本身的特点和天性来选择最有效的管教方式:预先限定、及时提醒、适时督促。要想和七岁孩子相处得好,最有效的办法不再是那些“技巧”,而是父母跟孩子之间良好的互动与亲子关系。

具有创意的“回馈”是最佳方法,引导孩子更正面地看待事情,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七岁孩子最典型的特征,是他做事拖拖拉拉、要做的事情转眼就忘,而且他很容易被分散精力。当然,要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最有效而且也可能是最为容易的方式,是让孩子知道你期望他怎么做,并且正面强化其良好行为,也就是所谓的“行为矫正法”。

1 预先限定

比如,你的七岁孩子正在看电视,而你想要他出去倒垃圾。很显然,他不会愿意放下看了一半的电视去做令人讨厌的家务。顺便提一句,无论孩子在做什么事情,你要他帮忙做件家务,七岁的他都会觉得你讨厌。怎么办呢?第一步,你预先提示他:“等看完了那段节目,请你去把这筒垃圾倒掉。”

2 及时提醒

但是,你肯定知道,不用等到节目结束,他一转眼就会把你的话忘掉。因此,第二步,你需要提醒他:“现在你的节目已经看完了,该去倒垃圾了吧?”大多数情况下,孩子这时候会愿意去完成你交代的任务(当然不乐意的情况也不算少)。好,现在他出去了,却可能还有一个问题:他去倒垃圾的途中,没准儿就被什么东西吸引住了,因此这第三步,就是你还得出去看看他到底倒没倒。

3 适时督促

实际上,不论做什么事情,七岁孩子都需要你提醒了再提醒,而且父母最常听到孩子抗议的一句话往往就是:“你怎么不提醒我!”六岁的孩子可能需要你给他三次机会才能把事情做好;八岁的孩子则可能只愿意接受你含蓄的提醒或暗示,比如说,不要提醒孩子“现在你该去洗手了”,而是简单一个字,“手!”就好了;可是,七岁的孩子却需要你预告他、提醒他、督促他,而且最好明确到每一个步骤。

总体上讲,七岁孩子的认知和体能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他们兴趣广泛,善于有计划地做自己要做的事情。做事比较专注,精神集中,经常沉迷在他感兴趣的事情中。

玩耍中比较复杂的智力游戏与协同游戏增多。自主阅读水平增强,阅读范围扩大,比较钟爱桥梁书;漫画书和谜语书备受欢迎。

但是这个时期孩子的创造力个体差异较大,而且七岁不是创造力格外突出的年龄段。

这个年龄段的特征之一,沉迷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就是孩子很难放下手里做了一半的东西,尤其是他做得正开心的时候就更难放手了,因此这往往让孩子格外觉得没有足够的时间玩。

1 喜欢桌面游戏

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喜欢桌面游戏,比方说下军棋、拼拼图、玩纸牌,以及多米诺骨牌,甚至连复杂的“大富豪”游戏也可以试几下了。孩子现在玩这类游戏时的状况,比六岁的时候好了很多,因为七岁的孩子不再那么不可遏制地非赢不可了。六岁的孩子不但很输不起,而且输起来很没有“风度”。到了现在的七岁,他可以“屡败屡战”,一直到他终于赢得胜利。等到明年的八岁,许多孩子已经可以真正和你争输赢了,不但能够承受得了自己的失败,而且也能明白他的对手(成年人)实际上比他更懂得技巧。

2 男女喜欢的东西有区别

男孩子喜欢神奇的、动作比较大的游戏

比如,男孩子喜欢枪,纸飞机,木匠活,电子游戏,射箭,打球

女孩子喜欢跳绳,跳房子,玩球

协同游戏增多,而且需要更多“真的”东西

比如过家家的物件更真实,扮演爸爸妈妈调皮的孩子,老师,他们可能连语音语调都模仿得更真实。玩球是孩子们的最爱

3 喜欢收集小东西

这个年龄的孩子在乎的是数量,而并不注重东西的质量或分类。

4 阅读水平增强,喜欢自主阅读

典型的七岁孩子处于一个转变的过渡阶段。他仍然喜欢有人读书给他听,但是与此同时,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他却越来越喜欢自己读书了。

他们都几乎无一例外地喜欢猜谜语的书,喜欢“脑筋急转弯”的书。六岁孩子喜欢他说的谜语能被成年人猜中;但是,七岁孩子却会因为成年人猜不中他说的谜语而得意扬扬;等到了八岁,他则会故意误导成年人猜错答案。

喜欢桥梁书,漫画书,有的孩子还会像过去一样继续喜欢有关恐龙的书,但是更多孩子的兴趣已经转向了充满神奇色彩的或者童话境界的故事书。他们尤其喜欢这类书中不可思议的魔法力量。

5 喜欢卡通故事片

通常来说,七岁孩子还不太能欣赏情节复杂的电视节目,除非父母特别注意创设对应的环境和引导。

由于七岁孩子往往具有“因循守旧”和“追求完美”的特征,这就显然会相当程度地限制孩子创造力的发挥。一个正常的、富于创意的孩子,到了七岁的时候,在艺术表达方面展现出来的创造力,会显得有些沉寂,除非他是一个天赋卓绝的人。孩子从学校带回家来的那种纵笔恣意的大作,比过去明显变少了。家里也不再到处散乱着孩子的画作和其他各种创作作品。当然,只要孩子做了出来,你就应该仔细收好,珍藏起来。

依据格塞尔博士的观点:行动本身体现心智,即心智由一个人所做的几乎所有的事情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七岁孩子的具体行为表现,来感知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整体认知水平。(时空感知,语言,运算等)

七岁孩子感到紧张的时候,也会显得有些坐立不安,有时候还会摇晃他松动了的牙齿。上课时他若感到紧张了,则可能把玩他的铅笔,擦擦蹭蹭,敲敲戳戳,甚至往课桌面上扎眼儿。要么就是让铅笔掉地上,然后捡了再掉,掉了再捡,没完没了。

所有这些宣泄动作,几乎全是手上的动作。七岁孩子很少还会出现脸上的怪异神色,也很少会有伸舌头、舔嘴唇的动作。

很少还有孩子睡觉时仍然离不开他的绒布小动物,而且很多孩子也都不再离不开他最心爱的小毯子了。

每个孩子的健康状况,不消说肯定会各不相同。不过从总体上来看,七岁孩子的健康状况比六岁的时候要好很多。头疼的孩子增多,这有可能是由孩子的视力问题造成的,因为我们发现七岁孩子揉眼睛的动作多了起来。有的时候还会担心自己生了什么病,说自己这儿疼,那儿疼,你可以帮孩子揉一揉,能起到不少的作用。

传染性疾病仍存在,重视饮食营养,避免给孩子吃各种垃圾食物,包括各种带有人工色素和人工香精的食物,尤其要避开那些能让孩子过敏的食物。

七岁的小朋友,不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变得更安详、更内敛、更谨慎,而且也不太会再像六岁的时候那样,不狠狠动弹一番就浑身难受了。他现在对高度的认识也比过去更加清晰了,因此在做爬高、爬树之类动作的时候,变得比过去更加小心了。

视力方面,七岁孩子也比六岁的孩子更容易聚焦目标。如果他看不清楚什么东西,他往往会想办法缩短距离,要么把东西拉到自己面前来,要么自己倾过身子去,好仔细看个清楚。七岁小朋友的眼睛很容易感到疲劳,因此要尽量避免让孩子太过长久地专注于一件事情。

在过去的几年当中,孩子的小牙仙们一直相当活跃,许多七岁孩子已经换上好多颗恒牙了。六岁的时候,一般来说不论男孩还是女孩,下腭中心的下门牙的地方都已经长出了恒牙,而且也长出了六龄齿,也就是第一颗恒磨牙。到了六岁半的时候,大多数孩子上腭中心的上门牙的地方也长出了恒牙,下门牙两旁的侧切齿的地方也长出了恒牙。上门牙两旁的侧切齿的地方,大约在七岁左右长出恒牙。不过,孩子往往需要等到八岁,才能够长齐上下左右的四颗侧切齿恒牙,以及四颗六龄齿恒磨牙。

1、体会孩子的感受,与孩子沟通首先是建立与孩子情感上的连接,当孩子情感上被认同时,他才能慢慢地抚平情绪。父母要做的就是,当孩子被情绪的右脑所支配时,不要马上讲道理,而是通过右脑与右脑的连接,即情感连接,将孩子的意识从右脑向左脑转移,等孩子的情绪转移到左脑时才能开始讲道理。

2、用有效的语言沟通,有效的语言,其实就是简单、简短、重复的语言,这一点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尤为重要。很多家长都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孩子根本听不懂自己在说什么,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家长说话过快、过长、过于复杂或者语言模糊,孩子就像听天书一样,要想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指令去做,就先得把指令变得简单一些,最好是拆分成步骤。

3、语气温和,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父母与孩子说话时,讲话语气越温和,给你越容易关注父母的话语。如果孩子犯了错误,也不要立马发脾气,要让他先停下来看着自己,用平稳的语气,告诉他犯的错误,让他能够听进去。

4、准确表达,让孩子听得懂,作为成年人,在讲话的时候会用一些语言技巧,让话变得更加有深度。但是跟孩子讲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孩子小小的脑袋听不懂太过高深的话,父母要用陈述的语句,一句话只表达一个意思,让孩子能够听得懂,才能够回应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

幼儿情绪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一) 情绪和情感的社会化

幼儿最初的情绪和情感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随着幼儿的成长,情绪情感逐渐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因此,情绪的社会化过程就是情感的发展过程。社会化是情绪和情感发展的一种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⒈ 情绪中社会性交往成分不断增加

幼儿情绪中,涉及社会性交往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例如,美国心理学家爱姆斯利用两年的时间,对幼儿交往中的微笑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从1岁半到3岁,非社会性微笑的比例下降,社交性微笑的比例则有所增长。法国心理学家列鲁阿·布斯旺类似的研究表明,在同一情况下,8岁儿童比4岁幼儿在看**时的情感交往次数有所增加;4岁幼儿看**时主要同教师交往,而8岁儿童则主要同邻近儿童交往。

以上两个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幼儿的社会性交往情感表现出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幼儿与老师的情感交往多于与同伴的情感交往。

⒉ 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是1岁以内幼儿情绪反应的主要动因。而1-3岁幼儿情绪反应的动因除了与满足生理需要有关的事物外,还有大量与社会需要有关的事物。3-4岁的幼儿,情绪动因处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幼儿有要求别人注意、要求和别人交往的需要,如果成人对幼儿不理睬,或者其他幼儿不和他一起玩,这对他来说,就成为一种惩罚手段,使他感到烦恼不安,甚至痛苦。同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社会性情感不断发展,逐渐出现了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高级情感。

⒊ 表情的社会化

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有的表情是生物学性质的本能表现,而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周围人们的表情手段。

面部表情是情绪生理过程的一部分,但它又与社会性认知有密切的联系。掌握社会性面部表情有赖于区别面部表情的能力。而区别面部表情的能力是社会性认知的重要标志。表情所提供的信息对幼儿和成人交往的发展与社会性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解释面部表情和运用表情手段的能力都有所增长。黄煜锋的研究表明,幼儿园小班孩子已能辨认到别人的表情,对愤怒表情的识别,则大约在幼儿园中班开始。前苏联的雅可布松认为,婴儿的特点是毫不保留地表露自己的情绪。以后则根据社会的要求调节真实情绪的表现方式。幼儿从2岁开始已经能够用表情手段去影响别人,并学会在不同场合下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同样的情感。

(二) 情绪和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从情绪指向的事物来看,其发展趋势是越来越丰富和深刻。

情绪日益丰富有两个含义:一是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情绪分化主要发生在两岁之前,但在学前期也继续出现一些高级情感,如尊敬、怜惜等。二是情绪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先前不能引起幼儿体验的事物,随着年龄的增长,后来引起了幼儿的情感体验,如亲爱的情感。首先是对父母或其他照顾婴儿的成人,然后是对兄弟姐妹和家中其他成员有了这种情感。进入幼儿园以后,先是对老师,然后对小朋友有了亲爱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的范围也是逐渐扩大的。

情绪的深化,是指它指向的事物的性质的变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更内在的特点。例如,被成人抱起来,较小的孩子感到亲切,较大的孩子会感到不好意思;年小幼儿对父母的依恋,主要由于父母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年长的幼儿则已经包括对父母劳动的尊重和爱戴等内容。

(三)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对情绪过程的自我调节能力得到加强。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⒈ 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年小的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这与其生理因素主要是大脑皮质的兴奋容易扩散、皮质对皮下中枢的控制能力发展不足相关。随着幼儿的发育以及语言的发展,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幼儿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起初是被动的,由于服从成人的要求而控制自己的情感。直到幼儿晚期(5-6、7岁),幼儿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才逐渐发展。成人经常不断的教育和要求,以及幼儿的集体活动和集体生活的要求,都有利于他们逐渐养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减少冲动性。

⒉ 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婴幼儿的情绪非常不稳定,具有情境性、易变性、易受感染的特点。婴幼儿的两种对立情绪,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相互转换,随着情境的变化而迅速变化。幼儿晚期情绪较少受一般人的感染,但仍然易受家长和教师的感染。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逐步加强,情绪逐渐趋于稳定。

⒊ 情绪从外露到内隐

幼儿初期(3-4岁)的幼儿还不能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外部表现,情绪完全外露,丝毫不加掩饰。随着语言和幼儿心理活动随意性的发展,幼儿逐渐能够调节自己的情感及其外部表现,这一阶段的幼儿,从不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到开始产生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的意识,但还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因此,情绪仍然是明显的外露。

幼儿晚期(5-6、7岁)幼儿调节自己情绪表现的能力已有一定的发展,能较多地调节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学前到学龄期间,幼儿情绪的发展成就惊人,他们的许多情绪技能例如控制消极情绪的爆发、表现出不同于真实感受的“表面情绪”或“情绪外壳”,尤其在3-12岁之间飞速增长,这时儿童在交往中掌握了许多情绪技能,并逐渐形成较为成熟的情绪调节策略。儿童情绪逐渐内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225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