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双重情感如何引导?

未成年双重情感如何引导?,第1张

 双向情感障碍是什么双相情感障碍有哪些症状双向情感障碍症是不是日常生活中常说到的双重性格为了心态健康建设和恢复,双向情感障碍症如何引导和疏通

  一、双向情感障碍症如何引导和疏通

  双向情感障碍是什么双向情感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情绪的跷跷板”,病发时有狂躁和痛苦两种情感轮流替换。感情问题添加\/信:aqingting_521>,免费领取情感专家一对一专业咨询。

  躁狂症的特征是兴奋的、激动的、乐观的、情感高张,痛苦型恰恰是另一极端、其特点是忧郁的、悲观的、沉静的、情感低落的。因二者可交替发病,故该病又称循环性精神病。

  全程中,双相情感障碍有的以躁狂型为主,有的以忧郁型为著,一个阶段化悲为喜,一个阶段又转喜为忧。本病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为三大特征,并呈躁狂、痛苦交替发病。

  1、个体化治疗原则

  双向情感障碍症如何引导和疏通需要考虑患者性别、年龄、主要症状、躯体情况、是否合并使用药物、首发或复发、既往治疗史等多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从较低剂量起始,根据患者反应滴定。

  双向情感障碍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治疗反应、不良反应以及可能出现的药物相互作用等及时调整,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

  2、综合治疗原则

  双相情感障碍应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态治疗和危机干预等措施的综合运用,提高疗效、改善依从性、预防复发和自杀、改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3、长期治疗原则

  由于双相障碍几乎终身以循环方式反复发作,其发作的频率远较痛苦障碍为高,因此应坚持长期治疗原则。急性期治疗目的是控制症状、缩短病程;巩固期治疗目的是防止症状复燃、促使社会功能的恢复;维持期治疗目的在于防止复发、维持良好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如何应对双相情感障碍?无论您感到多么沮丧或失控,重要的是要记住,在双相情感障碍方面,您并非无能为力。除了您从医生或治疗师那里得到的治疗之外,您还可以为自己做很多事情来减轻症状并保持正常状态。与双相情感障碍一起生活需要一些调整。

如何应对双相情感障碍?自从孩子出现问题如沉迷手机、厌学以来,很多家长都认识了不少专有名词,比如焦虑、抑郁,再比如,双向情感障碍。可是,家长你真的了解双向情感障碍吗?双向情感障碍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1、失去了自我价值认同的能力,犹如丢了灵魂的行尸走肉,持续地情绪低落,心灵空虚。

2、很容易对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或者稍有不如意就大发脾气(易激惹),出现巨大反应,在严重的易激惹情况下可能出现冲动行为。

双向情感障碍是比焦虑、抑郁更为严重的情况,目前的研究认为,双相情感障碍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病理性、社会性、环境等因素都有可能。

1、家长属于过度批判型。很多的双向情感障碍患者从小就被自己的父母否定。不管做什么都是挑剔,父母永远是对的,你不出去找朋友玩他就会说你怎么不出去,当你出去了,他又会很多个电话打过来。回来还会说,你就知道玩。当一个人在成长中总是被否定,很难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自我,就是说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最后孩子在心中就会形成一个我怎么都是错。

2、非遗传性的先天因素。有一部分人可能没有家族史,但是依然会有这个病发生,往往追溯到母亲怀孕的时候,可能有过母婴期的病毒感染

双向情感障碍是以抑郁发作与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交替出现,或躁狂抑郁混合发作为特征的一类情感精神障碍。不仅对患者自己的学习、生活影响重大,对周围人、甚至是社会都可能带去伤害。

1、哮喘:据有关资料统计,终身患有哮喘的人群较普通人群患躁狂郁症的危险多出5倍。相应地,躁狂抑郁症人群的哮喘患病率也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2、严重影响生活。双向情感障碍会导致患者的学习和生活不能如常进行,患者往往会毫无预兆的发作,大哭大闹或者做出危险的行为。精神状态非常差,不足以支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只能在家让人形成看护,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

被诊断为患上双向情感障碍的人也许是在受极端情绪波动的摆布,但并不是无力回天了。药物、理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可以帮助他们享受充实高效的生活,尤其是加上他们亲近的人的支持时候。

1、通过运动等方式调整孩子的情绪,并懂得抓住情绪开心的时机去学习,这有利于打破学习障碍的恶性循环,形成新的良性循环。

2、学会修身养性,接纳自己。修养身心方法是可以清除负面情绪,敞开内心,找回生命的本真,接纳自己,接纳社会,获得轻松和快乐,从身体的层面来说,静心更可以修复身体机能及植物神经,它所能带来的功效甚至是一些药物无法达到的。对于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来说,修养身心是必不可缺的方式。

3、问问你该怎么帮助他,或者提议做点你们可以一起做的事情,甚至像是出门呼吸点新鲜空气这样简单的事情。当他不再苦恼,跟他谈谈,下次做点什么有用的,并预备些方法。

双向情感障碍的界定是很严格的,家长们不要动不动就觉得孩子精神有问题,这是不严谨的,这种标签对孩子影响很重大。孩子情绪出现问题,是要从多方面分析,是需要家长从孩子自身、家庭教育、师生关系处理、居家环境等全方位帮助孩子系统进行调整的。

文 精神心理专家何日辉

我们以往写过很多双相障碍相关的文章和建议,现再次进行提炼,一共总结了10点,希望能令家长、患者恢复理性和信心,找到适合自己的康复路线图。

上周推出的上集已经阐述了前面3点,分别是:

第1点,被诊断双相不一定就是双相

第2点,孩子属于哪一种“双相”?

第3点,容易和“双相”混淆或共存的问题

这一篇文章我们继续总结另外7点,主要涉及了患者、家属们最关注的治疗和复学话题。

01、最关键的重点不是吃药

第4点,无论孩子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双相障碍,如果想达到真正的快速康复,最关键的其实是家庭治疗。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这涉及到症状背后的心理根源。我们基于多年的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尤其是大量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的实践,我们发现 双相障碍的病因主要是心理 社会 因素,而心理根源是以叠加性心理创伤为主,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为辅的病理性记忆。

而这些病理性记忆中有很多来自于患者的原生家庭,主要是父母的不正确教育方式。如果父母意识不到这一点,那很可能会继续对孩子造成伤害。

其次是涉及青少年患者的康复环境。青少年患者仍缺乏经济独立能力,一般与父母一起生活,尤其是休学后。即使他们要住院,在度过病情最危急的阶段后,也仍需回到家庭环境中。

所以,患者所处的家庭氛围是否温馨、包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尤其是父母是否有积极的改变,努力改善亲子关系,这对患者是否能加快康复、病情持续稳定有决定性的作用。

来源于网络

那么如何实现有效的家庭治疗?主要有2个途径。

第一个是医疗机构精神科提供的临床心理治疗,或者心理咨询机构提供的家庭治疗。 这个途径的好处是有专业人士的指导,有一定的治疗计划和步骤,家长积极参与、配合即可,免去了家长的部分烦恼和精力。

但这个途径的弊端也很明显,因为国内真正高水平的、非常专业的家庭治疗资源其实比较稀缺,大家不一定能够遇到既合适、靠谱的,又能负担得起的。

而且,家庭治疗背后涉及到心理学理论,而双相 情感 障碍背后的心理根源,现在主流的心理学理论了解甚少,缺乏针对性,因此在此基础上的家庭治疗,自然也缺乏针对性。

而且,目前主流的家庭治疗离不开相关的心理学理论,但这些心理学理论对双相障碍背后的心理根源缺乏了解和针对性。那在此此基础上的家庭治疗自然也缺乏针对性。

比如,即使是基于主流的认知行为疗法(CBT),还有发达国家近年备受重视的辩证行为疗法(DBT)基础上的家庭治疗,很多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对于家庭关系的问题认识不够深刻,针对双相障碍症状背后的家庭教育问题,更是了解甚少。

至于基于精神分析疗法基础上的家庭治疗,其风险就更大了,很有可能加大孩子对父母的敌意,恶化家庭关系。

所以,这个途径虽然看起来省事,但最终找到的家庭治疗很可能不尽如人意,甚至可能令患者、父母大失所望。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避免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受到二次伤害。

另一个途径是父母自己进行家庭治疗。 这前提是父母能够接受我们对于双相障碍的突破性发现和认识,能够积极地学习科学的精神心理学知识。

具体来说,就是父母加强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能觉察到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甚至可能存在不良的夫妻关系曾给孩子造成了负面影响。然后用实际行动向孩子真诚道歉,改变与家人的相处方式。

如果父母能做到这一点,孩子的病情会有明显的缓解。 这也是为数不多的、父母能够完全自己把握的康复因素之一。 父母千万不要将孩子的康复希望完全寄托于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或心理咨询师身上。

02、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孰先孰后?

第5点,最适合的康复路线是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并辅以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等。 这是最经济的、也是最适合大多数人的方案。

被诊断为双相障碍的青少年患者的病情一般比较复杂,单靠一种治疗手段往往效果不佳。哪怕是以药物治疗为主的传统精神医学,现在也越来越强调综合干预。

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孩子也愿意接受,父母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多管齐下,加快康复速度。

第6点,对于绝大部分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是基础,心理治疗应在此基础进行。

来源于网络

可能有些读者纳闷,何主任,你不是一直强调双相障碍的主要根源是心理 社会 因素吗,那为什么药物治疗反而是基础?是不是药物治疗比心理治疗更“厉害”?

其实,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目前主流的心理治疗流派都相对低效,难以快速稳定较复杂的病情。即使是得到循证医学支持的认知行为疗法、正念疗法,往往至少也需要持续数月,而且疗效不稳定。

至于精神分析流派我更加不推荐。有不少父母告诉我们,孩子得病后,本来亲子关系尚可,又或者对父母的其中一方仍比较信任。可接受了精神分析治疗后,有的孩子变得仇视父母,甚至对父母有暴力攻击行为,亲子关系严重恶化。

这不但不利于青少年患者康复,如果本来的诊断是抑郁症的话,医生一听到孩子在家打父母,很容易将这理解为躁狂发作,进而诊断为双相障碍,结果孩子就变成了所谓的“重性精神病”。

另一个主流的心理治疗流派——人本主义的理念虽然是可取的,但在起效速度上更慢,对患者的人生感悟和阅历要求较高,也不适合青少年患者。

第二个原因是心理治疗/心理咨询本身就有一些前提条件,要求患者的情绪相对比较平稳,认知相对比较理性,能够比较有效地与人交谈。

如果患者的情绪剧烈波动,严重地自我封闭,甚至有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的话,一般的心理治疗/心理咨询难以起效。

所以,并不是说药物治疗比心理治疗更“厉害”、更能“治本”;而是因为对比起目前一般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来说,专业的药物治疗起效更快、更经济、更容易获得,对患者和家长的要求也更低。

我们晴日心理的临床心理干预,尤其是基于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的深度催眠下心理干预,虽然我们认为比精神科药物治疗更加高效、更治本,但目前可复制性低,对于绝大部分家庭来说难以获得,反而不是首选。而且,即使要接受我们的心理干预,一般情况下,也需要先接受药物治疗,尤其是情绪极度不稳定的患者。

但父母们可以多学习我们分享的精神心理学知识,免于恐惧,增强康复信心,改善家庭关系,帮助孩子加快康复。

所以,大家应避免对精神科药物的盲目排斥和恐惧,如果孩子愿意接受,服用药物是康复路上的基础。

当然,在孩子服药前,父母最好提前了解常见的药物副作用,比如嗜睡、发胖、记忆力和注意力暂时下降等,做好心理应对和现实准备,减少药物副作用的负面影响,也减少孩子因此出现的情绪波动。

第7点,在物理疗法方面,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适合大部分患者,但对待电休克治疗(ECT)要谨慎。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一种辅助性疗法,副作用也小,可整体上加强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疗效,加快康复,有兴趣、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考虑。但一定要选择权威的医疗机构,有丰富经验的操作师。

另一种常见的物理治疗是电休克治疗(ECT)。这就不是辅助性的治疗了,而是病情危急、紧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情况下的主要疗法。

现在,绝大部分医院已经具备“改良电休克疗法”的条件,又或者叫“无抽搐电休克疗法”(MECT),患者在全麻状态下接受治疗,大大地减少了痛苦。

大部分患者接受了改良电休克治疗后,病情会迅速缓解,情绪好转,效果立竿见影。可大家千万别以为这个病就好了,这个效果是有时间性的。

电休克治疗的生物学作用机制至今不明确,但我们曾分析过它的主要“副作用”——导致记忆能力在短时间内受损。很多患者说接受了该治疗后,对以往发生过的事感到印象模糊了。

如果从认知神经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这很可能是电休克治疗起效的作用机制之一。它导致记忆的提取功能出现“故障”,患者遭受过的心理创伤难以被激活、想起,情绪症状也就缓解了。

可是这个“故障”是暂时的,仅能持续数周到2、3个月不等。随着记忆功能恢复,患者的心理创伤再次容易被激活,情绪症状便会反反复复。

所以,电休克治疗更多是缓解燃眉之急,起效之后,专业而规范的、疗效更持续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必须跟上,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一定要快速得到改善。

03、复学前的必要准备

第8点,运动疗法要在孩子病情稳定,愿意、乐意的前提下进行。

很可能是受到了很多“跑步治好抑郁症”“跑马拉松治好了抑郁症”的 社会 新闻的影响,很多父母非常关注运动疗法这个话题,也容易将这个方法想象得过于简单。

来源于网络

所以必须指出,想主要靠运动来治愈抑郁症、双相障碍,这是不切实际的。病情严重时,不宜采取运动疗法;最好等到孩子的病情有明显缓解,情绪总体平稳,认知比较理性,亲子关系有明显改善时,父母再引导孩子开始运动。

而且,一定要根据孩子的意愿和喜好,选择合适他们的运动方式,不要执着于是不是跑步。而且,孩子还没有康复之前,运动不宜设立目标,避免增大心理压力,反而可能加大情绪波动。

对于以往受到过别人欺凌,性格比较内向、软弱,体质也比较弱的青少年患者,我们更加强烈建议父母要引导孩子去强身健体,如果身体能够承受的话,甚至可以考虑学习跆拳道、拳击等课程。

这不但是运动疗法的其中一种形式,也能帮助这部分孩子增强体魄,增加自我保护和反击能力,恢复一定的自信。从某个程度上看,可以部分疗愈过去遭受的心理创伤。

第9点,孩子现阶段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父母不要过于纠结,用力过猛。

沉迷电子 游戏 ,作息日夜颠倒,爱网购“剁手”,整天闭门不出,房间乱七八糟……在很多父母眼中,被诊断为双相障碍的青少年患者几乎全身都是坏习惯。

尤其是对于爱玩 游戏 和作息颠倒,很多父母都接受不了。“孩子是不是网瘾了?”“没法上学也就算了,连规律作息做不到,这成何体统?”

其实在目前这个阶段,这些生活上的不良习惯都是“小问题”,父母没有必要过于严格、焦虑,要适当放低要求,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更不要与孩子因此发生争吵和矛盾。

比如孩子爱玩 游戏 、上网,这对青少年患者来说几乎是唯一的解压手段,是暂时能获得喘息的地方;也是他们在恐惧现实社交的情况下,与外界获得联系的唯一方式。如果这条路也堵上了,他们很容易迅速精神崩溃,甚至有自杀行为。

又比如作息紊乱,睡懒觉,这跟上网到深夜有关系。只要孩子有相对充足的睡眠时间,父母就不用太担心。

这些问题不是不用解决,而是要有策略、循次渐进地改善。目前最主要的是缓解孩子的情绪症状,改善亲子关系,消除学习障碍,然后再逐步与孩子商量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加有益的活动。

当然,适度的宽容不代表没有底线。孩子不能以自杀为目的伤害自己,不能伤害父母及其他人,不能任由病情发展而不接受规范治疗,这就是不容触及的底线。

随着孩子的病情不断好转,亲子关系越来越亲密,父母可以理性、平和地表达对孩子的期待,相关的行为底线可以逐步上调。

说到消除学习障碍,就是我们总结的最后一点。

第10点,父母一定要掌握学习障碍的知识,在孩子休学期间抓紧时间解决这个问题,避免复学失败,导致病情复发甚至加重!

很多被诊断为双相障碍的青少年同时伴有严重的学习障碍,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上课专心不了,看书看不进去;有的甚至一提到学习、学校就焦虑、恐惧,说什么都不愿上学,被父母强送到学校后出现惊恐发作!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给孩子办休学手续是比较明智的。青少年应先脱离对其造成强烈负性刺激的校园、学习环境,稳定情绪。否则很可能不堪重负,酿成悲剧。

所以,很多孩子休学在家不久后,结合药物和心理治疗,情绪症状大有好转,生活作息基本正常,甚至能跟父母有说有笑。父母以为孩子终于好了,回到学校没有问题,不少青少年患者可能也是这么认为的。

可事与愿违,部分青少年患者复学不顺利,信心严重受挫,情绪再次波动,甚至加重。在复诊时自然就会被精神科大夫认为是复发了。

这不仅可能需要再次休学,而且复学失败给孩子造成重大打击,病情加重后往往需要住院治疗,增加药物种类和剂量,甚至接受电休克治疗。

所以,如果孩子休学后情绪好转,这自然是好事;但父母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利用好这个时间窗口,尽最大可能修复症状背后的心理创伤,尤其要想办法缓解孩子的学习障碍,为复学打好基础。

一般来说,当孩子在家自习、上辅导班时情绪比较平静、也能学进去的时候,才初步做好了复学的准备。

如果孩子还没具备这个条件,家长对于复学和学习不要过于焦虑、着急;要有时间思维的意识,从一生的高度和长度去理性看待当下的挫折和落后,并继续积极去改变现状。

以上就是孩子被诊断为双相障碍后,父母要注意的10个要点;主要旨在为父母提供理性科学的认识,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最起码能帮助家长们减少焦虑和恐惧,恢复一定的信心。

#双相# #精神心理# #青少年双相#

听起来你是一个富有责任心和爱心的母亲,因为孩子的“双向”要休学而焦虑,对吗?从你呈现的信息来看,孩子在两家医院做了诊断,明确得到是一个是抑郁症,一个是双向,这两个症状可以合并到一起称之为“情绪障碍”。这些充分说明了孩子的确不适合继续上学,而需要休学治疗,所以我们需要做从长计议。孩子目前的症状可能跟家庭的教育,成长经历以及自己的性格特点有关,简要分析入下:

其一,你跟孩子的爸爸,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通过复读的方式赢取了高考,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在剧烈的冲突中赢得高考的?一方面想着摆脱高中教育上一所大学摆脱家庭和学校的束缚,另一方面,还要顺从你们的意愿,而选择委曲求全的方式复读,从从而带着愤怒和无奈进行的复读,产生抑郁症也就无可厚非;

其二,孩子终于达到了你们期望的目标后,事实上丧失了一个学习和前进的动力,通过迷恋网游,补偿了学习生活丧失的兴趣和乐趣,但是挂科给他带来了创伤性的打击,激活了他内在的焦虑。

其三,不清楚你孩子是怎样的性格的人,如果孩子的父亲或者母亲。任何一方情绪不是很稳定,容易情绪化或者脾气比较暴躁,都可能带给孩子不利的影响,因为让孩子跟家人的互动中长期处于没有安全感的状态里,产生焦虑和抑郁情也就很自然了。

如何破局?

首先,涉及到孩子已经到了需要住院的地步,所以建议首先考虑医院的药物治疗,稳定住情绪,在考虑心理治疗。

其次,作为孩子的父亲或者母亲必须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保持稳定的情绪才是治愈孩子躁郁症的关键,否则。外在的压力源不解决,药物治疗非常的受限。

再次,如果孩子通过诊断,确诊具有精神病性的人格特质,或者边缘性人格特质,。可以建议家长跟孩子做系统的家庭治疗,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恢复以及人格重组。

最后,如果孩子情绪稳定一些,家长可以试着带着孩子做一些公益的社会活动,多参加社会沙龙,总之,一定要让孩子走出去,走出去,需要通过社会的影响来改善孩子的人际关系。

家长面对孩子不去上学非常焦虑。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家长在和我倾诉的过程中泣不成声,无法理解自己的曾经那么优秀的孩子,如今自暴自弃,不去上学,不去工作,不想找对象,甚至于埋怨父母,憎恨父母,视父母如仇人。我非常理解家长焦虑的心情,我的孩子也遇到过很多学习问题,升学问题,以及人际关系问题。我自己也曾经有过很多次的惆怅失望,甚至是绝望。但是,生活还要继续,天无绝人之路。我强调过很多次:无论孩子是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 情感 障碍、焦虑症、恐惧症,甚至强迫症,人格偏执,只要没有出现器质性病变,我们都可以把这些看作是不成熟的表现。

有些家长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云尔老师,你能不能讲得更加具体一些,让我们家长更能够具体操作。其实,我同时指导着很多家庭,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我在这里所讲的,都是我总结的普遍适用的规律和做法。

实际上,心理学没有那么神秘,很多所谓的专家为了显示自己的水平很高,很权威,故意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让人们觉得心理学高深莫测。其实,你只要冷静下来,所有问题都能解决,只是时间的长短问题。什么读心术,催眠术,精神分析,心理动力学,家排,沙盘,都是有些人故意神秘化而已。这些东西人人都能学会。我们身在其中,人人都 该懂点心理学,不要被所谓的大师专家所迷惑。

其实,我所做的就是让家长成为自己孩子的心理咨询师。

今天来给大家讲解伯恩斯新情绪疗法第54集:如何用移情来平息心中的怒火。

伯恩斯所定义的移情,其实就是换位思考。并非什么高难度的心理学技术。这和佛洛依德的移情有所不同。佛洛依德所定义的移情,是来访者把自己的愤怒的目标转移到咨询师身上,咨询师其实就是一个替罪羊,要承受来访者的批判、指责,甚至于被骂的狗血喷头,只有这样才能理解来访者遇到的问题,然后引导来访者走出困境。当然,有的时候,咨询师会陷入其中不能自拔,这就需要反移情,来让自己脱离这种情景。很显然,这种移情方式如果把握不好,不但没有任何效果,还会导致来访者的问题更加严重。而且,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的治疗关系也会破裂。而伯恩斯所定义的移情就不会有这种问题存在。

伯恩斯把移情看作是发怒的最后一剂解毒药。他是这样定义移情的:移情不是说你要具有和别人一样的感受能力。这不过是共情。共情能表达你对孩子的同理心,你可以让孩子感到欣慰。但是,共情不能解决孩子的问题。或者具体地说,共情不能打开你孩子的心结,只能让她不那么难过了,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她不再孤独了。但是,要想引导孩子走出困境,你还需要学会移情。

那么什么是移情呢?移情就是一种去准确地理解他人想法与动机的能力,通过你的理解,孩子会说:“没错,我正是这样想的!”当你具备这种超常的知识后,你就会理解和接受孩子的行为,即便他们所做的事情或许是你并不喜欢的。

要记住,事实上是你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孩子的行为让你动怒、伤心、抑郁。最让你惊讶的事情就是你明白了为什么孩子用那样一种方式做事。

你或许会问,如果通过移情能够这么容易地消除愤怒,为什么人们每天都会出现这么愤怒的情绪?答案是,移情是很难获得的。作为人,我们拘泥于我们自己的认识,我们下意识地对别人所做事情做出反应。进入别人的思维状态需要艰苦地工作,而大部分人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做到这一点。你能吗?

当然,伯恩斯的移情其实是讲给有心理问题的人,让他们通过移情平息内心的怒火。而我所引用的移情是令父母们内心平静。有很多人给我提出意见说:云尔老师,你是不是在假借伯恩斯来宣传你自己呢?其实,伯恩斯新情绪疗法的目标读者是患者。我是在教给家长们利用伯恩斯所提出的认知疗法对孩子进行引导。这就是我的理念:让家长成为自己孩子的心理咨询师。

下面就让我们以一个例子来具体说明家长如何通过移情降低你内心的焦虑,愤怒。

芳芳有一天给妈妈说,自己不想去上学。妈妈一听这话,心里腾地就燃起了怒火!怒气冲冲地问道:你为什么不去上学?不上学你干什么去?芳芳说:我学不会,听不懂课。我想在家自学。妈妈更生气了:有老师讲,你听课都听不懂,在家没人讲,你能学会吗?我在学校根本就听不懂,和听天书一样,别的同学都看不起我,成绩一次比一次差,我没法在学校里待下去了。妈妈声调更高了:你在家就能待下去了?娘儿俩越说越激动,谁也不让谁。最后,芳芳一摔门,进了自己的房间。从此再也不出门。

几个月过去了,芳芳只有吃饭的时候才出门,甚至于有的时候吃饭是什么时候想吃就出来吃,彻底不知道人类还要一日三餐。更不知道自己还是中学生。似乎自己置身世外,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芳芳妈妈找到我,给我详细叙述了芳芳在家的情况。妈妈边说边哭,满脸愁容,眉头紧锁,泣不成声,说一句话叹一口气。那种对孩子的爱与恨,愤怒与担忧,那种面对目前孩子状态无奈的心情表现得淋漓至尽。

我对芳芳妈妈说,你给我说一说x无限趋于0时,sinx/x的极限是多少?她说,云尔老师,你怎么问这样的问题?什么极限我都不知道,我说你上过高中吗?她说,上过,还是本科。那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内容给我说说。她说,这都20年没有动过书了,哪还记得这些东西。我说,你把抑郁症的英文单词说一下。她非常不解的问我,云尔老师,我搞不懂你问我这些问题是什么意思?我说,我问的这些问题都是很简单的问题,你听不懂,如果你在课堂上也是这样,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我是数学老师,我正在讲历年高考试题,一节课下来你觉得感受如何?我如同听天书。那好,现在大家看一看刚刚发下去的导学材料,互相讨论分析对数函数的定义、定义域、值域,以及要注意的问题。最后,把当堂测试做一做,互换批阅,组长把成绩登记下来。芳芳妈妈说,老师,我上学的时候就是数学学不好,没考上好大学,这不是希望孩子能够把数学成绩搞上去,怎么也要考一个211大学啊!我纠正了她一下,我说,现在你正在上高中,我正在上数学课,你现在上课听不懂,而且在这个学习小组里,你的当堂测试分数最低。你问同学,同学们懒得给你讲。你现在感觉如何?她说:我现在感觉压力很大,不敢抬头看同学和老师。为什么?我觉得自己太笨了,别人都会,我却不会,而且,我无法静下心来。

好,我说,现在放学了,你回到家,面对着妈妈,也就是我。你说,你明天不想去上学了。我说,为什么不去上学?芳芳妈妈说,我听不懂课,同学们也不给我讲,我一节课下来,就像一个傻子一样,还听到别的同学在笑,我不敢抬头。我说,难道你在家里就能学习?在学校有同学老师,在家里你能问谁问题。芳芳妈妈说,我宁愿在家待着,也不愿意在班里呆呆地待一天。我说,你在家里待着就能考上大学?你不上大学,如何找到工作?将来怎样生活?芳芳妈妈再也抑制不住放声痛哭。

我说,你能理解孩子所遇到的问题,我们就能帮助孩子走出困境。我们不能一味地给孩子讲大道理。我们要脚踏实地,帮助孩子。

芳芳妈妈说,现在孩子不理我,我该怎么办?

我说,你要调整好心态,冷静下来才能理智面对孩子的问题。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培养更加紧密的亲子关系。只要孩子还在家生活,孩子就有走出困境的希望。孩子离不开我们。我们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考大学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有一个强大的心理。不能让孩子去实现我们的理想。现在可以办理休学, 社会 人员都可以参加高考,休学又能算什么呢?

如果家长能够放得下,看得开,孩子走出困境就不是困难的事情。通过移情你可以体验一下孩子的处境,孩子所面对的问题,你就能理解孩子目前的行为。

在你打开僵局之后,如果孩子遇到的是听不懂课,你可以找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给孩子进行辅导。如果孩子是师生关系紧张,那你就出面找老师,想办法缓和师生关系,如果是同学关系问题,你想方设法找到相关同学去化解矛盾或者仇恨。

总而言之,打开心门的钥匙在家长手里,而不是在医生手里,也不在咨询师手里。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打不开的心结。

用真爱读懂孩子,用智慧启迪一生!助力千万家庭幸福。

具体到你的孩子,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我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我在各大平台等着你!

确诊其实就已经领先很多患者了,WHO 的研究数据显示,双相障碍患者死亡率比常人高出 35%及以上,自杀死亡率高达 15%。其中有个关键问题在于,很多双相患者在接受明确诊断和循证治疗前,延迟时间过长,从初次就诊到正式确诊的平均间隔时长为 9 年。

作为家人首先应当做的是鼓励按时治疗,按时就诊。

朋友推荐的曼朗机构治疗双相不错,除了开药治疗,还可以在那心理辅导。郭老师是曼彻斯特大学的博士,很耐心、很细致。那家机构就叫上海曼朗心理静安门诊中心,业内认可度挺高,听说和精卫有合作,约不到的专家可以在那约到,你可以去了解一下。"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296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