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的主要行动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的主要行动,第1张

根据指导方针和目标,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以下主要行动: 任务

------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宣传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人均占有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基本国情,使未成年人从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使中小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为农村未成年人提供更多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培养改善生存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措施

------通过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推进新科学课程的全面实施。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注重课程的综合性与连贯性;开展学龄前科学启蒙教育,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广义务教育阶段综合性科学课程,逐步推进高中科学课程改革;深化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改革科学教育评价制度,定期监测科学教育质量。

------提高农村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水平和质量。结合农村实际,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发展针对农村校外未成年人的非正规教育,开展生活能力和生产技能培训等科普活动。

------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发挥未成年人在家庭和社区科普宣传中对成年人的独特影响作用。

------通过“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专家进校园(社区、科普基地)、中学生进科研院所(实验室)等活动,组织科技工作者与未成年人开展面对面的科普活动。

------提高母亲的科学素质,重视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等机构和团体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传播力度,用优秀、有益、生动的科普作品吸引未成年人,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利用科技类博物馆、科研院所等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教育资源,为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服务;加强现有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综合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专门的科普活动场所。发挥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校外教育中的作用。 任务

------面向农民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防灾减灾,倡导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内容的宣传教育,促进在广大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围绕科学生产和增效增收,激发广大农民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增强科技意识,提高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并将推广实用技术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结合起来,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能力。

------提高农村妇女及西部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措施

------逐步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应需求的农村科学教育、宣传和培训体系。制定《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规划》和《中国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指导面向农民的各类科学教育活动。

------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结合实施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计划、绿色证书工程、星火科技培训专项行动、双学双比、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等,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多渠道加大培训力度。使参加绿色证书培训达1000万人;重点培育100万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000万个农户。发挥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农业科教与网络联盟、有关大中专院校和其他农村成人教育机构在农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

------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和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总结推广科技特派员、科技入户、科技110、科普之冬(春)、科普大集、专家大院、科技咨询服务站、科技大王下乡、科教兴村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咨询服务长效机制。

------开展农村科技、科普示范活动,建立和完善示范体系。深入开展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县、区)和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乡(镇)、村、户等建设活动,大力发展科技、科普示范基地,发挥好它们的示范作用。

------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科技培训。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按照《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要求,积极开展农民工的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

------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和人才队伍。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扶持1万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专家咨询服务和志愿者队伍,形成动员科技人员为“三农”服务的有效机制;培养农民技术员队伍,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传播能力。

------加强农村基层科普能力建设。依托农村中小学、村党员活动室、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文化站和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乡村科普活动场所。推动乡村科普橱窗、宣传栏等建设,开发和充实适应需求、富有特色的展示教育内容。加强民族地区科普工作队建设,提高西部地区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基层的科普能力。 任务

------在广大城镇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倡导和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降耗、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以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提高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要求。

------围绕城镇化进程的要求,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

------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措施

------加强对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进行专门的规划、组织和监督实施。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关系,合理分工、加强合作。

------将劳动人口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课程内容和培训教材,将有关科学素质的要求纳入国家职业标准,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

------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和各类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城镇职工在职培训达到25亿人次,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500万人,农民工培训2亿人。使新增劳动力接受劳动预备制培训的比例由目前的70%提高到90%。

------在企业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技能培训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着力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教育,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鼓励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活动。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

------建立企业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学习,形成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共同投资职业培训的机制。在职业培训中,加大有关科学知识的内容。

------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为劳动者提高科学素质提供更多机会和途径。

------以城镇社区为依托,通过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学校、科普画廊等机构和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建设学习型社区,发挥社区在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 任务

------在面向领导干部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突出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增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科学决策的能力。

------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学习型机关,调动公务员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终身学习和科学管理的能力。

措施

------将提高科学素质列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负责人培训教育规划和相关计划的重要内容。

------各级机关在创建学习型机关中,其学习培训制度应体现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要求。

------各级行政院校和干部学院将提高学员科学素质列入教学计划,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落实。

------举办讲座、报告会等科普活动,编辑出版相关的科普读物,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及发展趋势,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组织公务员参与科普活动。

------报刊、电台、电视台和各级政府网站创办有关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栏目和节目。

------在公务员录用考试大纲及题库中,列入与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具体内容。

根据指导方针和目标,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以下主要行动: 任务:

――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宣传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人均占有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基本国情,使未成年人从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使中小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为农村未成年人提供更多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培养改善生存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措施:

――通过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推进新科学课程的全面实施。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注重课程的综合性与连贯性;开展学龄前科学启蒙教育,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广义务教育阶段综合性科学课程,逐步推进高中科学课程改革;深化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改革科学教育评价制度,定期监测科学教育质量。

――提高农村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水平和质量。结合农村实际,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发展针对农村校外未成年人的非正规教育,开展生活能力和生产技能培训等科普活动。

――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发挥未成年人在家庭和社区科普宣传中对成年人的独特影响作用。

――通过“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专家进校园(社区、科普基地)、中学生进科研院所(实验室)等活动,组织科技工作者与未成年人开展面对面的科普活动。

――提高母亲的科学素质,重视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等机构和团体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传播力度,用优秀、有益、生动的科普作品吸引未成年人,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利用科技类博物馆、科研院所等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教育资源,为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服务;加强现有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综合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专门的科普活动场所。发挥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校外教育中的作用。 任务:

――面向农民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防灾减灾,倡导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内容的宣传教育,促进在广大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围绕科学生产和增效增收,激发广大农民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增强科技意识,提高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并将推广实用技术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结合起来,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能力。

――提高农村妇女及西部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措施:

――逐步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应需求的农村科学教育、宣传和培训体系。制定《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规划》和《中国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指导面向农民的各类科学教育活动。

――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结合实施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计划、绿色证书工程、星火科技培训专项行动、双学双比、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等,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多渠道加大培训力度。使参加绿色证书培训达1000万人;重点培育100万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000万个农户。发挥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农业科教与网络联盟、有关大中专院校和其他农村成人教育机构在农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

――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和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总结推广科技特派员、科技入户、科技110、科普之冬(春)、科普大集、专家大院、科技咨询服务站、科技大王下乡、科教兴村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咨询服务长效机制。

――开展农村科技、科普示范活动,建立和完善示范体系。深入开展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县、区)和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乡(镇)、村、户等建设活动,大力发展科技、科普示范基地,发挥好它们的示范作用。

――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科技培训。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按照《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要求,积极开展农民工的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

――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和人才队伍。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扶持1万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专家咨询服务和志愿者队伍,形成动员科技人员为“三农”服务的有效机制;培养农民技术员队伍,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传播能力。

――加强农村基层科普能力建设。依托农村中小学、村党员活动室、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文化站和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乡村科普活动场所。推动乡村科普橱窗、宣传栏等建设,开发和充实适应需求、富有特色的展示教育内容。加强民族地区科普工作队建设,提高西部地区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基层的科普能力。 任务:

――在广大城镇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倡导和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降耗、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以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提高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要求。

――围绕城镇化进程的要求,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

――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措施:

――加强对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进行专门的规划、组织和监督实施。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关系,合理分工、加强合作。

――将劳动人口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课程内容和培训教材,将有关科学素质的要求纳入国家职业标准,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

――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和各类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城镇职工在职培训达到25亿人次,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500万人,农民工培训2亿人。使新增劳动力接受劳动预备制培训的比例由目前的70%提高到90%。

――在企业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技能培训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着力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教育,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鼓励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活动。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

――建立企业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学习,形成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共同投资职业培训的机制。在职业培训中,加大有关科学知识的内容。

――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为劳动者提高科学素质提供更多机会和途径。

――以城镇社区为依托,通过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学校、科普画廊等机构和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建设学习型社区,发挥社区在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 任务:

――在面向领导干部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突出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增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科学决策的能力。

――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学习型机关,调动公务员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终身学习和科学管理的能力。

措施:

――将提高科学素质列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负责人培训教育规划和相关计划的重要内容。

――各级机关在创建学习型机关中,其学习培训制度应体现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要求。

――各级行政院校和干部学院将提高学员科学素质列入教学计划,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落实。

――举办讲座、报告会等科普活动,编辑出版相关的科普读物,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及发展趋势,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组织公务员参与科普活动。

――报刊、电台、电视台和各级政府网站创办有关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栏目和节目。

――在公务员录用考试大纲及题库中,列入与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具体内容。

樊登读书 ,上海黄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品牌。樊登读书是由前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MBA资深讲师樊登博士于2013年发起,同年10月正式成立。2018年“樊登读书会”正式更名为“樊登读书” 。

樊登读书软件为用户提供书籍精华解读、精品课程 、学习社群 等知识服务。核心产品书籍精华解读用1小时左右帮用户讲解一本好书,辅以音频、视频、图文、思维导图、同名课程、同名训练营等多维度巩固内容  。樊登读书业务包括原创内容生产、出版合作、线上直播电商和线下书店   。

樊登读书会个人学习提升课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kitPPM6Pep9yyhDKZohlVw

pwd=2D72 

提取码:2D72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考试大纲(含复习提纲)

一、 学习要求:

根据本课程学习对象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本课程对学习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分为了解、领会、应用三个层次,其含义如下:

1、了解和理解——清楚地知道、明白知识的内涵、理解相关知识的关系。如懂得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的含义,也懂得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或异同点)等。

2、领会——不仅了解、理解本课程的有关知识以及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能领略其意义,进而有所体会。如正确地理解本课程的知识及之间关系,并领会其本质含义及实际价值等。

3、应用——在了解、理解和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正确理解的观点,去分析说明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中的有关问题,并能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基本考核要求:

1、了解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了解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了解思想品德课教学规律;领会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原则和基本教学策略;能应用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原则和基本教学策略分析说明教学案例。

2、了解思想品德新课程实施的意义和新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领会新课程的性质、总目标和分类目标;了解新教材的整体构架。

3、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征、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状况;了解思想品德课几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领会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的基本思想和教学目标整体性、可操作性的要求;能根据整体性的要求正确地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并根据可操作性的要求运用恰当的行为动词表达之;能按照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整地设计课堂教学方案(七~九年级各一个)。

4、能通过对不同教学案例的分析,领会《思想品德》新课程“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联系生活实际、引导自主学习、注重情感体验和和道德实践”等基本思想和“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基本观点;并运用新课程的基本思想和观点分析说明教学案例(七~九年级各一个)。

5、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意义,理解课程资源的基本含义、分类、特点等;领会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应遵循的原则;能运用各种课程资源设计不同的教学过程。

三、考试范围和内容:

1、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一般原理:

(1)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的含义

(2)学校德育工作的方式和途径

(3)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4)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

(5)人的认识规律

(6)思想品德课教学规律

(7)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原则

(8)思想品德课基本教学策略

(9)思想品德课基本教学环节

2、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性质和结构

(1)实施《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意义

(2)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

(3)《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性质

(4)《思想品德》新课程的特点

(5)《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

(6)新教材的整体架构(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本)

3、新课程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

(1)初中生个性心理特征

(2)初中生的认知特点

(3)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和可操作性

(4)初中思想品德课基本教学方法

(5)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形式

(6)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

4、新课程教学案例分析

(1)正确的思想导向的要求

(2)联系生活实际的要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4)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的要求

(5)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要求

5、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课程资源对实施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意义

(2)课程资源的含义和分类

(3)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特点

(4)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原则和途径

附:《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提纲

一、基本概念题:

1、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P1讲义

2、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性质P1讲义

3、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P2讲义

4、人的认识规律P3讲义

5、思想品德课教学规律P2讲义

6、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原则P2讲义

7、“从学生实际出发”P2讲义

8、思想品德课基本教学策略P3讲义

9、思想品德课基本教学环节P6讲义

10、启发教学原则P2讲义

11、《思想品德》课性质P10讲义

12、《思想品德》总目标P13讲义

13、思想品德课基础性目标P13讲义

14、国情教育P14讲义

15、思想品德课教育主题

16、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性P11讲义

17、思想品德课的人文性P11讲义

18、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性P11讲义

19、思想品德课的综合性P12讲义

20、教学目标P21讲义

21、教学目标的整体性P22讲义

22、教学目标可操作性P32讲义

23、教学方法P23讲义

24、讨论式教学法P24讲义

25、谈话教学法P25讲义

26、问题教学法P26讲义

27、教学设计最优化原则P26讲义

28、教学的主导作用与主体性P30讲义

29、设疑导入法P31讲义

30、《思想品德》新课程建构的基础P35讲义

31、《思想品德》新课程的基本原则

3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P13讲义

33、自主学习P33《思品》

34、探究性学习P38讲义

35、合作学习P39《思品》

36、社会调查

37、师生互动

38、道德实践

39、教学多元评价P56-57讲义

40、课程资源P48讲义

41、思想品德课程资源P50讲义

42、校内课程资源P48讲义

43、活动型课程资源P49讲义

44、隐形课程资源P49讲义

45、课程资源多质性P49讲义

46、学生资源P53讲义

47、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针对性原则P51讲义

48、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P48讲义

二、简答题:

1、在中学教育中,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关系?P1讲义

2、为什么说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决定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P2讲义

3、思想品德课与中学其他文化课的区别是什么?P1讲义

4、为什么说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决定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规律?P2讲义

5、思想品德课教学成功的基础是什么?P4讲义

6、思想品德课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的关系?PP4讲义

7、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核心环节是什么?P6讲义

8、为什么要实施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P9讲义

9、《思想品德》新课程的特点是什么?P11讲义

10、将初中“思想政治课”改名为“思想品德课”有何意义?P10讲义

11、《思想品德》课程与《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有何区别?P10-11讲义

12、《思想品德》新课程的基本原则?

13、《思想品德》新课程建构的基础?P35讲义

14、思想品德教材架构三维度?P14讲义

15、简述《思想品德》各年级教学的核心概念。P15-17讲义

16、简述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

17、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拟定具体教学目标?P21-22讲义

18、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选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P23-24讲义

19、说说课堂问题设计的要求。P67-69思品

20、简述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的方法P3思品

21、如何提高讨论课的效率?P138概论

22、简述在课堂教学中组织课堂辩论的作用?P28讲义

23、思想品德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指的是什么?优先目标是什么?P22讲义

24、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包括哪些方面?

25、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处于什么地位?该怎样发挥自己的作用?P36思品P37讲义

26、对小组合作学习呈现时机问题,你应如何调控?

27、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前,教师需要做哪些工作?

28、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教学技巧与心理辅导技术?

29、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具有哪些特点?P49讲义

30、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有什么意义?P47-48讲义

31、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P50-51讲义

32、我们应如何创造思想品德课的实践资源?P52讲义

33、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有哪些基本途径?P51-52讲义

34、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方法?P51讲义

35、在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应如何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P53讲义

36、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时应怎样坚持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开放性原则?P51讲义

三、辨别题:

1、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中,“课程标准”决定一切。P4讲义

2、教学手段的使用应该为教学方法的实施服务。P8讲义

3、实现道德“认知达成”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P7讲义

4、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设计学生的“体验”环节是为了考察学生的学习程度。P6讲义

5、要变“学教材”为“用教材”,就是把教材作为教学设计的根本依据。

6、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培育对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7、了解国情是思想品德课的终极目标。P14讲义

8、思想品德课讲“人文性”,就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P11讲义

9、初中设置思想品德课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思想道德理论知识。

10、讲授法就是灌输法,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不宜使用。P26讲义

11、思想品德课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越多,教学就越具有实效性。P24讲义

12、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13、思想品德课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就有实效性。

14、学生不是一张由教师任意泼墨的白纸。P35讲义

15、新课程要求依据课标和学生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所以就应抛开教科书设计教学。P1思品

16、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就不仅是获取知识了,而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载体。

17、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中,教师的能力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P53讲义

18、思想品德课本身具有德育功能,因此在利用课程资源时不存在导向性问题。P53讲义

四、观点论述题:

1、思想品德课是初中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P1讲义

2、“学生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的客观依据。P21-22讲义

3、把握思想品德课教学规律是正确贯彻思想品德教学原则的前提思品P2讲义

4、有活力的思想品德课一定是给学生创设思维机会的课。P100-101讲义

5、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学生道德内省的外在条件。P2讲义

6、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育者不应代替被教育者进行价值选择。

7、道德实践活动能大大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P41讲义

8、了解学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成功的首要条件。P19讲义

9、讨论法和谈话法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基本的教学方法。P24-25讲义

10、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P65-66思品

11、“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的“灵魂”。P33讲义

12、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学生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P35讲义

13、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课堂规则之间要协调处理。P28-29讲义

14、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P57讲义

15、教师的人格魅力往往影响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16、思想品德课的最大课程资源是学生本身。P53讲义

17、没有最佳的课程资源就没有最佳的思想品德课教学。P48讲义

18、思想品德课的实践资源有着特殊的教学意义。P50讲义

五、教学案例分析题:

1、 案例:

(师)准备一条拔河绳,一上课,就请班上一个力气最大的男生与三个普通的女生在教室里表演拔河比赛。(问)为什么女生能胜?——学生答:人多力量大。

(师)再请六个普通的男生分两组对抗拔河赛后,

(问)为何有胜有输?——学生分别答:配合的好坏、心齐与否、组织的好坏……。

(讲)我们把心不齐、组织不好、配合也不好……的一伙人称为“乌合之众”;而把心齐、组织好、配合也好的团体称为?——学生(齐)答:集体!

……

试分析:此案例体现了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思路?有何利弊?P103-104思品

2、 案例:

(师)上课前一分钟,先请一学生在讲台上玩电子游戏(大屏幕示全班学生看),游戏结束时上课铃声已约过一分钟。

(师)不顾上课铃声,再请一学生上讲台继续玩,两分钟后游戏结束。

(连续问全班学生)继续玩好否?整个上午就玩下去好否?如果不够刺激,玩输的出钱给玩赢的好否?

(若已有学生说“不好”时,再问)为什么不好?玩电子游戏不好吗?……(学生发言)……。

(讲)对,有些游戏本身就是“不良诱惑”,如赌博;有些游戏本身并非不好,但人们玩过了头,也成了“不良诱惑”。生活中后一种“熟视无睹”的“不良诱惑”更多些。

(问)请同学们说一说,还有哪些(自己有过的)类似的“不良诱惑”?……(学生发言)……。

(问)这些看似无碍的现象有何害处?……(学生发言)……。

(问)怎么办?……(学生发言)……。

(板书)……(学生讲一条拒绝不良诱惑的办法,教师写一条)……。

(边讲边书)……(把学生讲的多种办法用精练的词汇概括为3至4条)——1、避开诱因法;2、……;3、……;4、……。

(小结)……。P2讲义P 98思品

分析:这堂课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体现了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的哪些原则?

3、 案例:

在学习《做情绪的主人》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

要求学生设计一幅能反映情绪变化主题的漫画,并给漫画起好题目、编一个故事,故事要能说清主人公情绪变化的原因,并为他出出主意,帮助他摆脱不良情绪。

分析:你认为这样设计教学活动合理吗?为什么?

4、 案例:

辩论中学生玩电子游戏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学生分成正方、反方两组,在教师主持下,就辩题展开激烈辩论,教师适当总结。辩论过程(略)

展示社会调查小组同学展示社会调查成果,揭示沉迷电子游戏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以DV展示调查过程。

提问同学们可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议一议中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的危害。

播放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要命的网吧》片断,加深学生对沉迷于电子游戏危害性的认识。

主题探究如何拒绝游戏机的不良诱惑

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从学生、学校、家长、社会多个角度探讨如何拒绝游戏机的不良诱惑。参与课外调查的同学介绍当地网吧接纳青少年上网吧游戏状况的社会调查,以DV或照片展示有关调查的过程。

分析:该节课课堂活动设计的利弊?

5、 案例:

新课导入播放视频《千手观音》(央视春晚版)

师导大家了解《千手观音》里那个领舞女孩吗?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千手观音”领舞邰丽华的人生舞台。

出示两岁时邰丽华因一次高烧注射链霉素失去了听力;上学后最能打动她的是这里的一门特殊课程--律动课;15岁那年邰丽华被选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学习舞蹈;17岁那年她就立下志愿要上大学;1994年考取了湖北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成为一名大学生;今天邰丽华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里的台柱子。

设问邰丽华的人生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透过邰丽华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树立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明白在挫折面前采取挑战的姿态,不但能战胜挫折,而且能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成为一个成功的人。由此导入新课“挫折面前也从容”。)

分析:该节课导入的方法及导入设计的原则。P30-31讲义

6、 案例:

教学目标(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我知我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引导学生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与活动,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自己家庭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并发扬良好家风、学习并继承家人优秀品质的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的涵义,认识家庭的特点及家庭关系的确立,明白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

分析:这节课教学目标的拟定有何特点?结合该节课教学目标谈谈如何拟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P21讲义

7、 案例:

《了解世界文化》教学设计如下:

①活动准备:教师适当提供相关背景资料,如有关网址、参考建议、教学目标等。

②确定研究主题: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民族或国家,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既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小组形式进行。

③搜集整理资料:学生将查找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整合,编成手抄报,进行成果展示。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可制作成PowerPoint课件或网页,插入、影片或声音等,全方位地介绍有关文化。

④汇编成册:教师将全部手抄报装订成册,汇编成一本《世界文化荟萃》。在编制《世界文化荟萃》时,可在相关页面设计导游语,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编排,使之成为一本有审美价值、实用价值和纪念意义的集子。

⑤班内交流:组织学生作品进行课堂交流,尽可能多的让更多的学生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世界文化荟萃》作为班级资料,学生在平时可以相互传阅,分享学习的快乐,体会成功的喜悦。

分析:该节课采用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采用此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P24讲义

8、案例:

教师在讲述《情趣与兴趣》时是这样开始的:

(师)从小学到初中,你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生)学习的科目多了;每天课程都排得满满的,每天骑自行车往返十几里非常累;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严格了……。

(师)这样一来,你们是不是觉得“我的生活变得没有滋味”了?(歌词)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紧张的学习之余,我们还可以从事一些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事情。

(师)那你们喜欢做什么?

(生)踢足球,写毛笔字,绘画,打篮球,养花……

(师)同学们的业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可见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情趣,我们的生活还是有滋有味的,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品味生活。

分析:用“聊天”的方式入课有什么可取之处?P25讲义

9、案例:

在悦耳的背景音乐《青春舞曲》中,同学们陷入了沉思:我们应该如何度过自己的青春时光?不久,有的开始奋笔疾书,看着他们自信的面容,我为我的精心设计感到自豪。第一个学生要求发言,谈了自己的青春理想,我及时地予以肯定。接着,更多的学生站起来谈了自己的想法,气氛变得很活跃。这时,我注意到第一排的一个女生,她悄悄地举了一下手,但很快又放下了,随后和自己的同桌小声地说了句什么。根据以往的经验,我知道她一定有自己想说的话。我走到她旁边,诚恳地做了请的姿势。“老师,你总在让我们说我们的想法,为什么您不讲一讲您自己的青春经历呢?”

分析:如果你碰到类似案例中所描述的情况,你该如何处理为妥?

10、案例:

在《我与青春有个约会》教学中教师设计的一个环节叫“青春调色板”,要求学生用一种颜色描绘自己所理解的青春。以下是学生的一些描述:

生A:青春是红色的,青春热情如火,朝气蓬勃。引用费翔的一句歌词:我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燃烧了我。

生B:青春是蓝色的,青春放飞理想,犹如放飞蓝天的白鸽。我们拥有太多的蓝色的梦。

生C:青春是绿色的,绿色是生命的本色,她象征着青春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孕育着勃勃生机。

生D:青春是白色的,它是那样洁白无暇,犹如一张白纸任由我们在上面描绘一幅幅人生的蓝图。

分析:请你也续写两条。P39讲义

11、案例:

这是一节《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的教学片段:一群头戴稻谷、小草、小鸟、蛇、鼠、昆虫、鹰、青蛙、狮子、羚羊、狼和人……等画像的学生正快乐地做着游戏,老师也乐在其中。一团红线球在他们的手中传来传去,根据他们自己的理解编织着一张“生命网”,当这一条条的“生命网线”举过他们头顶的时候,学生们已经感悟到了:大千世界,每一个生命只是这其中的一个“结”,生命与生命是息息相关,环环相扣的,而当其中的某一个结消失的时候,“小草枯萎了”、“小鸟死去了”、“狮子也没法活了”……慢慢地,整张网就坍塌了……。

分析:请评述安排这一游戏活动的意义。组织课堂游戏活动应注意哪些问题?P29讲义

12、案例:

有个教师在教学《诚实守信》的内容时是这样导入的:“当你的生命受到致命威胁,你必须放弃金钱、美貌、信用三者中的两样,才能保全生命,请问你只选择保留哪一样?理由是什么?”

学生1:我选择金钱,有钱才好。

学生2:我也要钱,没钱怎么活啊?

学生3:美貌也蛮好,丑八怪一个谁愿意呐。

学生4:(问)老师您选择什么?上次答应让我们去郊游还算数吗?(老师显得有些尴尬)

分析:教师在教学情境的设置上存在着什么问题?P104思品

13、案例:

一上课,教师说要做个实验:请三个男女学生将他们自己的眼睛用黑布蒙起来,同时又将耳朵用棉花塞住,静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三分钟。其他同学则一律默读将要学习的课本内容《人生而平等》。尔后,再放开三个同学的眼和耳,请他们谈谈自己在这三分钟内的感受。教师根据这三个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关注、理解、尊重弱势群体到平等待人。

分析:此案例设计的优点在哪?突出显示了思想品德课的什么特点?P11讲义P42讲义

14、案例:

教师在设计《做诚信的人》的教学方案时,选择了向学生讲述《国王与种子》的故事,和向学生展示被曝光的“南京冠生园月饼”事件的新闻。

分析:(1)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利用了哪些思想品德课课程资源?P50讲义

(2)为了讲好这节课,还可以开发利用哪些思想品德课课程资源?P50讲义

15、案例:

在设计《防患于未然》一课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选择了案例,组织学生开展参与式的小组探究活动,还让学生分角色演了个小品,学生们学得兴趣盎然。

分析:(1)教师在上列教学设计中,注意解决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什么问题?

(2)从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可看出,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哪方面的因素所起的作用最大?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P49-53讲义

16、案例:

在环境教育中,教师专门带学生实地参观了本地一条严重污染的小河流和卫生状况较好的一个文化广场。

分析:(1)教师在上列教学设计时,将什么样的内容开发成了课程资源?P50讲义

(2)对你有什么启发?

一、基本概念题:

1、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从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出发,依据课程标准要求,遵循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认识规律,预设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确定教学步骤的过程。讲义p1

2、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性质:是为了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讲义p1

3、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 是一个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下,通过生活体验、教育熏陶和自我修养,知、情、意、行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的过程。讲义p2

4、思想品德课基本教学策略:即:抽象——具体——抽象。为了遵循认识规律,使学生实现从具体——抽象的学习活动,教师首先要将课本知识(包括理性化了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分解、还原至知识产生的源头,并使其形象化(即:抽象——具体);然后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具体——抽象的过程。讲义p4

5、思想品德课基本教学环节:兴趣体验——能动思维——认知达成——启迪觉悟。讲义p6

6、启发教学原则:科学的思想道德观念是不可能由学生自发产生的,它需要从外部“灌输”,并结合自身觉悟。但这种“灌输”并不是生硬的、强制的说教代名词,而是适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素质的循循善诱,是对学生思想活动的启示和激发,这就是启发教学的原则。讲义p2

7、《思想品德》课性质: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是加强对初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德育课程。讲义p1

8、《思想品德》课程总目标: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时间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讲义p12

9、思想品德课基础性目标:帮助初中学生提高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在这个基础上,还应该帮助他们牢固树立公德意识,懂得自尊和荣辱,学会尊重他人,再次就是成为“四有”新人。讲义p13

10、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知识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明确了课程性质、地位与作用、规定了课程目标、内容、评价建议等。所以,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理所当然成为拟定教学目标的理论依据。

11、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每节课是相对独立的整体,同时又是整个课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必须把每节课置于一个单元、一册教材,甚至全部课程之中来考察。只有认真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才能准确把握和分工,共同承担整体教学目标的任务。讲义p22

12、教学目标可操作性:就是要求设定的教学目标能够起到支配教学进程的作用,能够进行目标检测。只有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才具有分明的层次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才能有效地组织师生开展教学活动,恰当地安排教学过程,准确、合理地评价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从而有效地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激励、规范作用。讲义p22

13、教学设计最优化原则:课堂教学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教学形式中按照一定的步骤与环节逐步推进的。面对复杂多变的课堂情境和开放互动的教学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运用恰当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艺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讲义p26

14、教学的主导作用与主体性:教学的主导作用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起的引导和组织作用,主体性是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过程,并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

15、《思想品德》新课程建构的基础:是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建构基础,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

16、思想品德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思想品德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资源 ,其中既包括物力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内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传统的教科书、图书资料,也包括现代的网络、科技成果。讲义p48

二、简答题:

1、在中学教育中,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关系?

答:用学科教学方法进行德育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思想品德课教学更适合中学教性质、更适应中学生身心成长的客观规律和实际需求。中学德育工作不是思想品德课的专利,但思想政治品德课则应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这是由中学教育和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以及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决定的。讲义p1-2

2、为什么说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决定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

答:思想品德课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最基本的马克思主义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法制等知识,帮助学生把握科学的价值取向、道德修养和思想方法,不断提高政治、思想、道德、法律素质,养成健康的心理情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正是如此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思想品德课教学除了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还必须遵循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根据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的客观要求来设计教学、实施教学。

3、思想品德课与《历史与社会》等其他社会课有何区别?

答:(1)课程目的不同:《历史与社会》的知识教学目标更直接、更明确些;而思想品德课的知识教学目标相对浅显些、简略些。

(2)功能不同:《历史与社会》侧重于学习知识的能力的培养;而思想品德课侧重于(科学的)思想方法(能力)的培养。

(3)具体教学目标不同:《历史与社会》的思想教育内涵相对隐含些、间接些;而思想品德课思想道德教育目标则更突出、更深刻、直接些。讲义p10

4、为什么说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决定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规律?

答:思想品德的形成源于学生对实际生活经验的感悟和认知。这种道德过程自觉不自觉地遵循着从感性认识逐步发展到理性认识的道路。通过课堂教学获得一定的道德知识的过程更是如此。它决定了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坚持教学过程与认识过程的一致性。

思想道德情感体验的产生既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是外在的情景、舆论等对学生刺激的结果,也是学生自身生活信念不断反省、内化和扩展的心理演变过程,这就决定了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坚持启迪与内省相结合。

无论是道德认知还是道德情感都最终要表现为一定的道德实践。这是一个自觉地克服困难、有选择的、坚持实现预定道德目的的意志体现。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学紧紧把握认知与行为的统一性。讲义p2

5、思想品德课教学成功的基础是什么?

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坚持这一知道思想,就是遵循了认识规律,这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成功的基础。它真正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但并不削弱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讲义p4

6、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拟定具体教学目标?

答:(1)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目标;

(2)把握教学目标的整体性;

(3)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 讲义p21-22

7、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选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答:(1)依据师生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本学科教学的特点;

(3)根据实现教学目标的需要选用教学方法;

(4)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法;

(5)教学方法的选用还需考虑班级、学校及社会环境的实际情况;

(6)教学方法应注意综合运用与优化组合 讲义p23

8、如何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讨论课的效率?

答:(1)确保讨论的主题具有深刻的意义;(2)选择那些有争议的话题展开讨论;(3)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4)注意小组讨论的组织、规范;

具体来讲: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每个小组成员必须要参与小组讨论,也必须积极地参与小组讨论,尽量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言,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才能共享他人的认识,并且将自己的识见转变为成员间共享的经验;讨论时小组内应进行角色分工,明确职责;讨论后应有各小组的发言人把本组讨论情况、结论、观点等与其他小组交流;要教育学生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学会倾。讲义p27

9、简述在课堂教学中组织课堂辩论的作用?

答:辩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深化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思维的有序性和独特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创造出十分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在辩论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讲义p28

10、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有哪些基本途径?

答:(1)拓展思想品德课的教材资源;

(2)创造思想品德课的实践资源;

(3)联接思想品德课的信息资源;

(4)广辟思想品德课的人力资源;讲义p52

11、在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应如何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答: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首先,要切忌唯学生论,一切按照学生的意思来组织教学活动是错误的。其次,在也要避免两种倾向:一就是课程资源不要太“烂”,选取的课程资源要有思想性,要与教育教学目的相结合,要为提高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服务。二是课程资源不要太滥,选取的课程资源在一堂课里无需太多,要有精品意识。讲义p53

12、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与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

答:课程教学设计者在设计教学时对某一方面更为重视,就会启动这方面所需的课程资源加以利用与开发,成为课程设计的基础和依据;相反,被暂时忽视。选择哪些资源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和依据,反映了课程设计者的价值倾向,不同课程设计者用以利用与开发的资源不同。讲义53

三、辨别题:

1、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中,“课程标准”决定一切。(×)

2、要变“学教材”为“用教材”,就是把教材作为教学设计的根本依据。(×)

3、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培育对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4、思想品德课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越多,教学就越具有实效性。(×)

5、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6、新课程要求依据课标和学生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所以就应抛开教科书设计教学。(×)

四、观点论述题:

1、思想品德课是初中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

答:首先,这是由中学教育和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以及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决定的。

其次,从思想品德课程中包含的内容来看:中学思想品德课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最基本的马克思主义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法制等知识,帮助学生把握科学的价值取向、道德修养和思想方法,不断提高政治、思想、道德、法律素质,养成健康的心理情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种用学科教学方法进行德育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思想品德课教学更适合中学教育性质、更适应中学生身心成长的客观规律和实际需求。

最后,用学科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指导撰写学科小论文等形式)向中学生灌输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心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就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跟学校其他德育工作形式和途径的区别。讲义p1

2、“学生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的客观依据。

答:这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根本落脚点在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不从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出发,思想品德课不仅难以实现教学过程与认识过程相一致,更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而丧失其基本功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就是指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这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的一个根本性命题。讲义p2

3、把握思想品德课教学规律是正确贯彻思想品德教学原则的前提

答: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从指导思想上讲,要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从教学目标上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从教学内容上讲,要坚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教学方法上讲,要坚持启发教学原则;从教学途径上讲,要坚持正面引导原则。这些原则无不贯彻着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与认知的一致性、启迪与内省相结合、认知与行为的统一性的教学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才能有效地加强思想品德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讲义p3

4、有活力的思想品德课一定是给学生创设思维机会的课。

答:将学生的注意力由兴奋的情绪感受导入扎实的理性思考阶段,使之能保持原已激发的兴趣,又为进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思维空间和工具。这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核心环节。

培养学生的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学习能力是思想品德课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这种教学方法极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给予学生“能动的”而非“被动的”充分思维空间和机会。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奠定基础,也为学生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识记力等其他学习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条件。讲义p6-7

5、“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的“灵魂”。

答: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根本性质,是本课程的灵魂。它决定着课程的方向,规定着课程的基本特征。在某种意义上,对思想品德课程的这种性质规定,是我们社会主义教育性质最突出的表现。思想品德课程的其他性质,都是围绕着“思想性”这个方向性的规定产生的,它决定着人们对其他性质的理解,比如说,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在许多课程中都有呈现,但是在思想品德中它们的呈现方式受其思想性的制约。这是因为:第一,它规定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科学性——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第二,规定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第三,规定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民族形式,如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讲义p33

6、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学生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

答: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或人物与学生共同讨论,在适当的情况下,还应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观察、收集素材,发动学生自主选择和确立讨论与观察的话题或事件。也就是说,要将书本外、课堂外鲜活的生活引入课堂,也要主动走出课堂,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中寻找教育源泉,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思想和道德观。

五、教学案例分析题:

1、案例:

(师)准备一条拔河绳,一上课,就请班上一个力气最大的男生与三个普通的女生在教室里表演拔河比赛。(问)为什么女生能胜?——学生答:人多力量大。

(师)再请六个普通的男生分两组对抗拔河赛后,

(问)为何有胜有输?——学生分别答:配合的好坏、心齐与否、组织的好坏……。

(讲)我们把心不齐、组织不好、配合也不好……的一伙人称为“乌合之众”;而把心齐、组织好、配合也好的团体称为?——学生(齐)答:集体!

……

试分析:此案例体现了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思路?有何利弊?

答:此案例体现了兴趣体验——能动思维——认知达成的设计思路。

利: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作用;问题设置指向性明确,能够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在玩的过程中进行相互交流、沟通、增强了情感体验等。

弊:活动费时冗长,也未能培养出学生在这一活动中创新思维,即:学生在这一环节中思考不足,能动思维发挥不佳。(仅供参考)

2、案例:

(师)上课前一分钟,先请一学生在讲台上玩电子游戏(大屏幕示全班学生看),游戏结束时上课铃声已约过一分钟。

(师)不顾上课铃声,再请一学生上讲台继续玩,两分钟后游戏结束。

(连续问全班学生)继续玩好否?整个上午就玩下去好否?如果不够刺激,玩输的出钱给玩赢的好否?

(若已有学生说“不好”时,再问)为什么不好?玩电子游戏不好吗?……(学生发言)……。

(讲)对,有些游戏本身就是“不良诱惑”,如赌博;有些游戏本身并非不好,但人们玩过了头,也成了“不良诱惑”。生活中后一种“熟视无睹”的“不良诱惑”更多些。

(问)请同学们说一说,还有哪些(自己有过的)类似的“不良诱惑”?……(学生发言)……。

(问)这些看似无碍的现象有何害处?……(学生发言)……。

(问)怎么办?……(学生发言)……。

(板书)……(学生讲一条拒绝不良诱惑的办法,教师写一条)……。

(边讲边书)……(把学生讲的多种办法用精练的词汇概括为3至4条)——1、避开诱因法;2、……;3、……;4、……。

(小结)……。

分析:这堂课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体现了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的哪些原则?

答:采用谈话法来展开教学。体现了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的原则、启发教学的原则和正面引导的原则。

3、案例:

在学习《做情绪的主人》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

要求学生设计一幅能反映情绪变化主题的漫画,并给漫画起好题目、编一个故事,故事要能说清主人公情绪变化的原因,并为他出出主意,帮助他摆脱不良情绪。

分析:你认为这样设计教学活动合理吗?为什么?

答:合理。因为: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②明确了教学目标,牢牢把握住教学方向;③关注学生生活世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达到认知与行为的统一。(仅供参考)

4、案例:

辩论中学生玩电子游戏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学生分成正方、反方两组,在教师主持下,就辩题展开激烈辩论,教师适当总结。辩论过程(略)

展示社会调查小组同学展示社会调查成果,揭示沉迷电子游戏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以DV展示调查过程。

提问同学们可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议一议中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的危害。

播放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要命的网吧》片断,加深学生对沉迷于电子游戏危害性的认识。

主题探究如何拒绝游戏机的不良诱惑

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从学生、学校、家长、社会多个角度探讨如何拒绝游戏机的不良诱惑。参与课外调查的同学介绍当地网吧接纳青少年上网吧游戏状况的社会调查,以DV或照片展示有关调查的过程。

分析:该节课课堂活动设计的利弊?

答:利:大量的以学生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采用辩论、讨论式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课堂内与课堂外延伸有机结合使认知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

弊:材料展示过多,教学设计环节需要重新调整等

5、案例:

新课导入播放视频《千手观音》(央视春晚版)

师导大家了解《千手观音》里那个领舞女孩吗?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千手观音”领舞邰丽华的人生舞台。

出示两岁时邰丽华因一次高烧注射链霉素失去了听力;上学后最能打动她的是这里的一门特殊课程--律动课;15岁那年邰丽华被选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学习舞蹈;17岁那年她就立下志愿要上大学;1994年考取了湖北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成为一名大学生;今天邰丽华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里的台柱子。

设问邰丽华的人生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透过邰丽华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树立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明白在挫折面前采取挑战的姿态,不但能战胜挫折,而且能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成为一个成功的人。由此导入新课“挫折面前也从容”。)

分析:该节课导入的方法及导入设计的原则。

答:新闻热点导入法,形象性原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312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