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是什么,是压力大吗

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是什么,是压力大吗,第1张

情感障碍严重者称为情感性精神病。抑郁是很常见的临床表现,而且治疗效果较好,因此医生必须能诊断和治疗。美国1980年代的调查,情感障碍的时点患病率男为4%,女为8%。我国1982年的调查,情感障碍的时点患病率仅0.076%,差距甚大。此种差异可能是由于社会文化背景不同所致,在我国,轻度抑郁常不被本人及周围人认为是病,因而不会去求诊。病因情感障碍经多年的研究,也未能发现单一的病因,仅提出许多发现和假说,现分三个方面叙述:(一)遗传因素人们早就发现情感障碍患者有家族集聚现象,此种现象可能是由家庭环境影响所致,也可能是由于基因传递所致。在情感障碍中,有的只表现抑郁发作,称为单相型;有的表现为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称为双相型。调查表明,双相型的患病率为1%,而单相型为5%~15%。双相型患者的一级亲属中双相型较多,单相型也不少;而单相型的一级亲属中,大多是单相型,双相型很少。这说明,情感障碍是有一定遗传性的,而单相和双相型在遗传上也有一定的联系。双生儿的寄养儿的研究进一步说明情感障碍的遗传性。一个大样本双生儿研究显示,单卵双生儿的同病率为双卵者的4倍(65∶14)。遗传学的连锁分析发现,部分患者的易患基因与X染色体有关。1980年代曾有人报告在美国一个不与外界通婚的家族中发现双相型患者的易患基因与11号染色体的短臂连锁,此发现曾轰动一时,可惜未能进一步证实。由于单卵双生儿的同病率有65%,说明情感障碍是遗传的;又由于还有35%不同病,说明如果本病是由某一基因引起的话,则此基因的外显率是不全的。(二)心理社会因素日常经验发现,不愉快事件可引起情绪低落,特别是当事件很严重、接踵而来或持续很久,而当事人又有易感性时,更容易引起抑郁症。但有些不愉快事件也可能是疾病的后果,例如在抑郁症的早期,由于不能完成工作学习任务因而受批评,甚至被解雇,因而又使抑郁症症状更突出,使周围人认为疾病是解雇造成的。临床医生在询问病史时必须注意此点。据美国的研究,现在40岁左右的人,其抑郁症的患病率较过去高,其初发年龄也提前。据认为这一现象很难用遗传解释,而可以用近数十年来的升学、就业竞争更为剧烈,社会经济情况更不稳定来解释。我国近年来抑郁症诊断亦有增加,是否与升学竞争、经济转轨有关,有待研究。(三)神经生物学因素随着检查技术的进步,近年来有一些有助于说明本病病因及发病机理的神经生物学发现:1.神经递质方面对本病的儿茶酚胺假说近年来进行了广泛的深入研究和验证,有初步证据说明抑郁症与脑内去甲肾上腺素缺乏有关,特别是某些抗抑郁药的药理作用支持这一点。例如丙咪嗪有抑制突触间隙处去甲肾上腺素的重摄取作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能减少儿茶酚胺类递质的分解作用,均可间接增加此类递质。而能减少此类递质的药物,例如利血平则可使抑郁加重。另一递质,5-羟色胺,亦被认为有缺乏现象。例如新一代的抗抑郁药氟西汀疗效就被认为与间接提高脑内5-羟色胺的浓度有关。在抑郁发作期,上述递质代谢物(例如MHPG、5-HIAA)的排出也有减少。另一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去甲肾上腺素有平衡作用,当乙酰胆碱功能加强时可以出现类似抑郁的作用。2.神经生理方面特别是睡眠脑电图的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有广泛的异常,包括慢波睡眠的缩短、眼快动(REM)睡眠潜伏期缩短、眼快动睡眠频度增加,这些发现与抑郁患者主诉的睡眠变浅与减少一致。3.神经内分泌方面早期研究已发现抑郁患者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异常(血浓度及尿中代谢物浓度增高),自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出现后,亦被用于研究抑郁症。结果发现在重症抑郁中,有30%~70%在投予地塞米松后不出现抑制作用,因此认为抑郁患者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功能异常。后来又发现其他某些激素也有功能异常(例如TRH→TSH作用,胰岛素→生长激素作用),说明其异常是在下丘脑或更高的中枢水平。|||这上面这么详细,我就不献丑了不过我记得这种病病因不详,可能(只是可能)和遗传及童年因素有关。一楼说是可以治愈的不对吧,精神疾病没有可以治愈一说吧。只能说预后效果比较好,终生有复发的可能。不管怎么说,作为双向情感精神障碍的患者(也是我进来的原因),我个人比较赞同二楼的答案,特别是第三条不过我觉得压力大必然不是主因。比方说高考,那么多孩子面临着一根独木桥,压力都很大吧。为什么偏偏只有我患病。就象同样淋了一场雨,一百个孩子有九十九个感冒,可以说主因是雨,但如果一百个孩子淋同样大的雨,只有一个孩子感冒,我想主因则在于孩子的体质了|||双相情感障碍,又叫躁狂抑郁症,是大脑的一种功能障碍,导致情绪、精力和精神功能的异常波动每个人都会又情绪的高和低的波动,而双相障碍患者的情况却非常严重,会损害社会关系,影响学习或工作,甚至导致自杀。但幸运的是:双相障碍是可以治愈的,他们常常还精力充沛、富有创造性。双相情感障碍是非常多见的疾病,18岁以上的成人中有1-2%的人患有双相障碍,它通常在儿童晚期、或成年早期发生,当然也有例外。疾病发生时,常常不被人所认识,直到多年以后才被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它象糖尿病和心脏病一样,时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燥狂抑郁症扭曲了人的情绪和思维,激起可怕不当的行为,损害了合理思想的基础,业常常破坏了生活的愿望和目的。这种疾病的本原时生物性的,但患者对此的体验确是精神性的,它既能给人带来美妙的感受和愉悦,又能带来极端的痛苦甚至毁灭-自杀。我庆幸自己没有被疾病毁灭,庆幸自己得到了很好的医疗照顾,感谢家人、朋友和同事为我所做的一切以为情感障碍病后这样讲到。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 特点是病人出现两次或多次的情感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其中至少有1次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另1次表现为情感低落、精力减低和活动减少。见:抑郁症;轻躁狂;躁狂。 情感障碍(affective disorder)近年在国外改称心境(mood)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躁狂)或低落(抑郁),或两者交替出现。情感障碍严重者称为情感性精神病。 诊断要点 一、情绪高涨、易激惹或情绪低落,或呈双相性。 二、情绪低落者,从轻度悲观到强烈自罪感。 三、思考困难,缺少决断,缺乏兴趣。 四、头痛,睡眠障碍,精力不足。 五、焦虑,病情严重者可有运动迟滞、激动不安、疑病或被害妄想、厌食、失眠。 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年10月修订) 一、躁狂发作 (一)症状学标准 1.症状以情绪高涨和/或易激惹为主要特征,且相对持久。 2.首次发作者情绪障碍至少已持续2周(如症状严重到需住院或过去有肯定符合标准的躁狂或抑郁发作者不受此限),且至少有下列症状中四项(若情绪仅为易激惹;则需具有五项): ①言语比平时增多,或滔滔不绝。 ⑨意念飘忽,思维奔逸。 ②注意力不集中,随境转移。 ④自负,自我评价过高。 ⑤自我感觉良好:感到头脑灵活、身体特别强壮或精力充沛。 ⑥对睡眠的需要减少。 ⑦活动增多(包括工作、日常活动、社交及性行为方面)。 ⑧轻率任性,不顾后果。 (二)严重程度标准 临床症状必须达到下列严重程度之一者: 1.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2.社会能力(指工作、学习、社交或家务能力)明显受损。 3.需立即治疗或住院。 4.具有精神病性症状。 (三)排除标准 1.当情绪症状消退后,下列症状继续存在: ①与心境不协调的妄想和幻觉。 ②怪异行为。 ②“一级症状”。 ④紧张症状。 2情绪症状系附加于精神等其他疾病者。 3情绪症状系药物、中毒或其他器质性原因所引起。 二、抑郁发作 (一)症状学标准 1.症状以心境抑郁为主要特征;且相对持久,但在一日内可有晨重晚轻的节律变化。 2.首次发作者,情绪障碍至少已持续2周(如症状严重需立即治疗或住院者,或过去有肯定的躁狂或抑郁发作者不受此限),且至少具有下列症状的四项: ①对曰常活动丧失兴趣或无愉,减退。 ②精力明显减弱,无原因的疲倦,软弱无力。 ③反复出现死亡的念头,或有自杀企图或行为。 ④自责或内疚感。 ⑤思考能力或注意力减退。 ⑧精神运动迟钝或激越。 ⑦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⑧食欲减退,体重明显减轻。 (二)严重程度标准 临床症状必须达到下列严重程度之一者: 1.社会能力明显受损。 2.需立即治疗或住院。 3.具有精神病性症状。 (三)排除标准 同躁狂发作标准中的第(三)项。 三、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 符合下列两项中的一项:①过去有躁狂发作,本次表现为抑郁发作者;②过去有抑郁发作,本次表现为躁狂发作者。 [编辑本段]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治疗 (一)药物治疗原则 1、首先使用最安全有效的药物,以心境稳定剂为主 2、根据病情需要,及时联合用药 药物联用的方式有两种心境稳定剂联用,心境稳定剂加抗精神病药或苯二氮卓类药物、心境稳定剂加抗抑郁药。在联合用药时,要了解药物对代谢酶的诱导或抑制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 3、定期监测血药浓度,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 由于锂盐的治疗指数低,治疗量和中毒量接近,应对血锂浓度进行动态监测。卡马西平或丙戊酸盐治疗躁狂也应达到抗癫痫的血药浓度水平。取血时间应在末次服药后12小时(如次日晨),以测定谷血药浓度为标准。 4、一种药物疗效不好,可换用或加用另一种药物 要判断一种心境稳定剂无效,应排除依从性差和血药浓度过低等因素,且用药时间应大于3周。如排除以上因素仍无效,可换用或加用另一种心境稳定剂。 (二)心境稳定剂 1、常用的心境稳定剂:(1)碳酸锂 (2)丙戊酸盐(3)卡马西平 2、候选的心境稳定剂:(1)拉莫三嗪(2)托吡酯(3)加巴喷丁(4)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与奎硫平 心境稳定剂的选择:对双相ⅰ型急性躁狂或双相ⅱ型轻躁狂发作,可首选锂盐治疗。如果即往对联锂盐缺乏疗效,则选用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或锂盐的基础上加用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如果不能耐受锂盐治疗,则选用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 对快速循环以作或混合以作,因其对锂盐缺乏理想的反应,则应首先选用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或与候选的心境稳定剂联合用药治疗。对双相抑郁障碍,可首选拉莫三嗪,必要时也可短期合用抗抑郁剂。 对难治性病例,可联合应用锂盐和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若仍无效,可在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候选的心境稳定剂,或根据情况加用增效果剂。 3、苯二氮卓类药物: 氯羟西泮、氯硝西泮 4、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 对具有兴奋、激惹、攻击或精神病性症状的急性躁狂或混合发作者,伴有精神症性症状的抑郁以作者也可在治疗早期阶段短期联用心境稳定剂与第一代抗精神症药。 5、增效剂的应用与药物的联合治疗对于难治性双相障碍患者,特别是难治性快速循环发作患者,候选的心境稳定剂、钙通道拮抗剂(异博定80-mg/d,2/d、尼莫地平40-90mg/d,2-3/d)甲状腺激素(t-50ug/d、t-ug/d用4-6周)、5-ht1a受体拮抗剂(如丁螺环酮、心得静)可考虑做为增效剂与经典心境稳定剂联合试用。 6、抗抑郁剂在双相障碍中的使用用问题在双相障碍的治疗中,应用抗抑郁剂可能诱发转躁狂或轻躁狂发作,或使循环频率增加,或促发快速循环发作而使治疗更加困难。因此,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时应慎用抗抑郁剂。如抑郁症状十分严重、且持续时间超过4周以上,既往发作以抑郁为主要临床相,则可以在充分使用心境稳定剂的前提下,合用抗抑郁剂。一般可首选几无转躁作用的丁胺苯丙酮,其次选用5-ht再摄取抑制剂,尽量不选转躁作用强的tcas。 [编辑本段]图书信息 书 名: 双相情感障碍 作 者:(美)麦克洛维茨 ,陈幼堂 译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1 in:开本: 16开 定价: 3850元 内容简介 本书可以帮助双相障碍患者有效地处理双相障碍引起的各种问题、掌控自己的疾病和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书中介绍了双相障碍的病因、治疗以及自我管理,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治疗和自我管理工具,从而避免因病症导致的极度的情感混乱和重大的钱财损失,并保持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 作者简介 戴维·米克罗维兹博士是科罗拉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双相障碍研究领域的一位****和临床专家。他与迈克尔·戈尔茨坦合著的《燥郁症:家族聚焦治疗方法》获得了美国婚姻与家庭治疗协会颁发的杰出出版物奖(年)。他还曾获美国国立精神症与抑郁症研究联盟颁发的杰出研究者奖(年)。他在《英国精神病学》、《神经病与精神病》、《生理精神病学》、《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以及《变态心理学》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双相障碍分多重类型。

在学习神经症抑郁症的动力学分析时我关注了到了这其中最容易混淆,更复杂,医学上也更容易误诊的双相情感障碍,于是分别对抑郁和双相做了更多功课。

目前我自己的观点是:抑郁症可以尽量治疗,双相要尽量控制症状(并非不治疗)。

以下部分是我在探索过程里遭遇到双相时候的具体感受。

抑郁痛苦吗?我觉得抑郁的痛苦其实不亚于双相。如果你对抑郁症有所了解,可以从这个量级上去理解双相的痛苦。

1、由双相引起的人际压力和信任危机

――别激动,激动就是你有病。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从字面意思看很好理解。有抑郁又有狂躁。从目前接受度而言,大家并不太了解双相情感障碍。所以哪怕患者本身承受了巨大精神痛苦,自己也很难知道自己是因为这个“病”。

这个例子就是我父亲。

他基本上大半辈子都被贴上“脾气暴躁”性格“急躁”的标签。但是在我母亲眼里,父亲又是一个善良的,温和的,有爱心的人。

就是这么矛盾。当人们去评价一个双向患者,往往有着极其冲突的描述。人们往往把这种性质归结为人格和性格,却基本没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疾病症状。

所以痛苦的点在哪?

和性格本身相比,他们内心里有一种巨大的自我怀疑和难以对自己形成客观正面的自我认知。

这简直太可怕了。

你不知道你是谁。A说你霸道,b说你暴躁,c说你不成熟冲动,d说你有才。

可你心里对你自己的认识并非这些。

你一边自我怀疑,一边又不得不接受现实给你的铁证如山的反馈。

另一个角度叫信任危机。刚有讲到,双相有时候被认为是性格问题。比如说在狂躁期过分自信,思路飞跃,甚至会因为过分表达显得过于跋扈,容易祸从口出,暗地里会得罪谁根本不知道。

但是,关键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人有可能自己就是个内向性格的人。

可能他的舒适区就是一个人舒服的待着。但是狂躁期间他总是控制不住的有表达的能力和欲望。(这跟很多艺术大师也有相似之处)。

久而久之,人们无法对你有一个定向的认识。

所以很多时候哪怕一个双相患者确实非常有才干。但是由于在抑郁期又表现的过于内缩,人们的眼里认为是不靠谱的,不稳定的,不可信赖的。

谁愿意成为一个别人眼中无法信赖的人?

难道得了双相自己就要放弃对自我的期望吗?

这种行为和自我的巨大矛盾,以及因此造成的人际危机和压力,会长久的折磨一个双向患者。

严格来讲这是社会功能受到损害的。这是人在世上的立足之本。

这叫人焦虑和不安。

2、单向的抑郁和狂躁痛苦体验。

――冰与火之歌,并不令人愉悦。

抑郁是痛苦的,狂躁同样是痛苦的。抑郁期的时候基本就是抑郁症的典型表现。失去兴趣,空虚感,无价值感,自责,懊悔,过分自我剖析,没有食欲或者睡眠障碍。

狂躁时候就是狂躁症的典型表现。脑袋像过电一样的思路飞跃,想写的感觉永远写不完,想倾诉,想喝酒,想做爱,想飙车,想蹦极,想自己成为世界最可爱的人。

从我对父亲的观察而言,狂躁期间人的攻击性比较大。

每个人的表现各有不同。

在我父亲的躁狂阶段,我是家里的主要火力承担者(那段时间是我的青春期,who怕who啊!)

在此不再累述。

大部分双相的人是两种情况有比例上的区别,有的抑郁时候多,有的躁狂时候多。

抑郁期间会陷入长久的思考。行动力瘫痪。等到狂躁期经常要努力回忆我思考过什么,哪里想做的没有做,用狂躁期的行动力去弥补抑郁的拖延。

狂躁期期间非常容易暴怒。会提示离最近的人不要理自己。也不要关心。

就这样把自己关进一个自己想象中的笼子里。

有点艺术天分的,画个画,做个谱,一两天不睡也不会困。有时也会写一些文字,但可能太消耗脑力,经常越写越痛苦,一种恨不得拿十个脑袋和手同时工作的那种抒发感 像压不住的火山 。

虽然心灵的痛苦通过这种消耗可以抵消一些,但是换来的是长期的内分泌失调和黑眼圈。

别说抑郁症,狂躁症,双相,单把睡眠障碍送给一个人,就接近摧毁。从这个角度而言,双相就是一个十足的勇士。

在人群里的双相,可能被认为太阴郁,性格内向,也有可能认为太外向,自信过人。

但很少有人看到双相真实存在的另一部分,更难说被理解。

上帝给抑郁症(躁狂症)开了一个玩笑,买一送一。

3、抑郁和狂躁两极切换的巨大心灵创伤。

――蹦极之时,周围没有安全绳。

这种切换接近断崖式的极端。双相越严重,切换的频率就越快。

可能昨天你还跟同事和客户在一起嗨歌逛吧,展示你商业上的宏图大略和营销的鸡贼九九,晚上回到家突然感觉我今天的表现真的非常的傻x,进而你开始陷入自我谴责和讨伐,甚至曾经骄傲的一切都成为你的羞耻感的来源。

和精神分裂不同的是,你可以回忆起之前的各种细节,你确定都是你说的和你做的,但此刻,你笃定的东西突然有一种崩塌碎裂的感觉,这种感觉绑架了你。所有的体会都变了。

这种断崖式的体会让人有一种崩溃的痛苦。

如果崩溃发生在抑郁期,加重抑郁思维你会更加否认自己的价值,陷入意志瘫痪。如果发生在狂躁期,你想发脾气扔东西原地爆炸。

冰火两重天。

炼钢也不过如此了。

只是普通人而已,却因为双相,要过上长久的炼狱般的心灵折磨和自我消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336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