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大仙”
陆琴躺在床上都好多天了,说她有病吧,还想吃这吃那的;说她没病吧,她又不想下地干活。好在她男人海豹有一身力气头,家里家外他一个人能打理过来,也就不指望陆琴 把本 故事 放到收藏夹挣那几个工分了。
海豹妈死的早,爹又给他续了一个后妈。后妈是海豹的妗子,舅舅也是命短,在豹子妈死去的第二年也蹬腿走人了。这样早逝的姐俩身后都撇下了一个孩子。有好心人劝慰他们,把两家合一家吧!反正两个孩子是姑表亲,有血缘关系,不是外人,长大了也是个照应。于是,豹子爹真的把豹子的舅妈娶了回来。
谁知,豹子舅妈的生育能力特强,来到豹子爹跟前手扯手又生了四个,搁一是的,他已经被我淹死在浴盆中。个农户人家养六个孩子,在那缺衣少食的五十年代末是可想而知的。豹子爹和舅妈咬紧牙关愣是把六个孩子都养大成人。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豹子家因为姊妹多又加上穷,最关键的是豹子长的黑头巴脑的,很不中看。所以,几乎没人上门提过亲。起先,豹子爹想用豹子表妹兰子给他换亲,可豹子舅妈死活不同意,说那样子是坑了她闺女兰子,再说兰子也不是嫁不出去的女孩。无奈,豹子的婚事被搁置了下来。
豹子所在的生产队里有一个很有名气的“土皇帝”叫袁丰,是称霸一方的地头蛇。曾经在乡里做过伪保"俊成妈妈被他家地板下伸出的手拉到地板下面了长,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副乡长级别。这袁丰当时虽然免职了,搁现在叫退居二线了。但他公社里、县里都有关系。村里的大事小情他都还拦在怀里一一过问。也就是说大队支部书记当着家,却是他袁丰说了算。所以求他办事的人很多,比如,批个购粮证,分个救济指标啥的他都有权支配。在那能饿死人的年代里,有不少的大姑娘小媳妇为了一点点好处给他投怀送抱,他自己也是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可以说,他祸害过不少良家妇女,在当地称得上是跺一跺脚整个村庄都晃动的主。
虽然袁丰做过不少欺男霸女的罪恶勾当,但对亲戚邻居他还是有求必应的。
这豹子恰巧和袁丰是近邻,袁丰家劳力少(其实是他孩子娇贵,舍不得让孩子们干活)少不得平时给袁丰家挑个水浇个菜园啥的;推磨打碾子这些力气活也差不多都是豹子包下来的。他干起活来很是卖力,颇得袁丰的喜欢。
一天,豹子爹跟袁丰商量:“大哥,豹子是你看着长大的,如今,都二十大几的人了,连个老婆还没讨着,要是真的打了光棍,我怎么能对起他死去的娘呀!大哥你的市面广,认得的人多,不管咋着也得帮帮我这个忙,给娃儿说门亲事吧!不论孬好,只要能干活、能生娃就行。”豹子爹差不多是哀求的口气。话没说完已老泪纵横了。
袁丰深深地吸了一口“大前门”香烟,吐了一个螺旋似的烟圈。对豹子爹说:“等我想想,谁家的闺女合适再说不迟,你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论辈分,豹子管袁丰叫大伯,作为大伯,他真觉得这个忙他应该帮。
豹子爹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好像几年来的心里负担一下子都卸掉了似的。他迈着轻快的步子回了家。第二天上午,豹子爹把正在鸡窝里下蛋的两只肥嘟嘟的老母鸡送给了袁丰。惹得老婆心疼了好几天。那几天,每天晚上睡觉前老婆都要数落他几句,但豹子爹从不还嘴,因为他有他的远景规划。老婆眼看一个人的独角戏唱不下去,只好偃旗息鼓。
不久后的一天,袁丰真为豹子物色了一门亲事,这女孩不是别人,正是袁丰的外甥女“陆琴”。陆琴家住在南河湾里。那满是黄沙的土地根本长不出什么好庄稼,而且每年的雨水季节,那里都会涨水,没有成熟的一点点旱庄稼也都被淹的一干二净。相对于岗地来说,湾地的收成自然没有岗地的收成好,岗上孬好还能吃饱肚子。在那缺衣少食的年代,女孩子都想嫁到岗上来,想尽早摆脱那常常颗粒无收的沙湾地。
多亏了袁丰做媒,外甥女的一些无理要求都被这个说活很有分量的大舅挡了回去,豹子在众多亲友的帮助下终于顺利地娶回了老婆陆琴。自然,陆琴在豹子跟前,在豹子爹和舅妈跟前都是说一不二的。在他们眼里她就是这个家的救世主。因为她身后有她大舅这座大靠山,谁能得罪得起呀?
陆琴爹死得早,是娘一个人把他们兄妹七个养大。在家为姑娘时,没上过一天学,也没过一天像样的日子。嫁给了豹子,却自觉高人一等。原来在娘家当丫鬟使的黄毛丫头,鹏没有对任何人说半夜电话的事情,此后再也不敢带在身上了,也直没有开机。就这样过了个星期。天夜晚,电话铃又响了,又是那首熟悉的太委屈。手机明明是关着的,怎么还会响啊?他颤颤巍巍的走向写字台,又是个没有显示号码的电话。"喂,谁阿!?"听得出来,他的声音在颤抖。"呜、呜、呜,鹏,我真的很想你,可是在也见不到你了,我只能听听你的声音了。""是你吗?静,你可别害我啊,我知道是我对不起你,可是"他的话在也说不下去了,是内疚还是吓的,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不会的,我只是想你,希望没把你吓倒,要是这样的话,以后我不会再打电话来了,我不想你害怕我的。不管怎样,喂是希望你能把手机带着,他真的会给你带来好运的,相信我。呜、呜、呜"又是阵凄凉的哭声。还没等鹏说话,电话已经挂断了。屋子里死样的沉静,只听到挂钟滴嗒滴嗒的声音,过了好久,鹏才回过神来,看着手中的电话,还是关着的一跃而成了豹子家的皇后。高兴了,她上工干两天活,觉得在大集体里男男女女说说笑笑的挺有趣,反正就是扶着锹把做做样子,连队长也不敢说半个不字;不高兴了,就整天整天地睡大觉装病,跟记工员请个假,工分照得不误。
话说她这次都已经躺在床上好几天了,说要吃肉,豹子就拿出家里的鸡蛋跑街上去换;说要吃鱼,豹子就拿起篓网去打捞;说要吃猪大肠,却把豹子难住了。一个乡镇就一个食品站,好多天也难杀一头猪,到哪里去买猪大肠啊?好在陆琴的大舅有本事,不费吹灰之力就为她端出了香喷喷的猪大肠。看到陆琴吧嗒吧嗒地吃着油漉漉地猪大肠,很多的大人小孩都偷偷地往下咽口水。
一个夏日的午后,天闷热的要命。知了在树上拼命地叫着,吵得人心烦。豹子从稻田里拔草回来,拿起床头搭着的毛巾就要去沟沿洗脸。农村嘛!不比城里,劳动了一身臭汗的人们都很喜欢在沟沿边的石凳上洗澡。这天然的大浴缸洗起来既舒服又酣畅。豹子刚出去,又折回来,拿起门后的?头就往沟边跑,陆琴还以为豹子是给她砍鱼呢?所以并没多问。哪知,不多会儿,豹子却提拉一只黄鼠狼给陆琴看,说是自己在屋后的猪圈墙洞里发现的,就把它打死了。谁知这一看不打紧,陆琴就觉得一股骚味直入鼻孔,慢慢地,她竟迷迷糊糊地失去了知觉……
豹子放下黄猫,发现老婆不对劲,无论豹子怎样呼唤她的名字,她都用眼睛直勾勾地看着他,好像根本就不认识一样。豹子蹦到床上,把老婆搂在怀里,急切地说:“陆琴,你咋了?你说话呀,你到底咋啦?你怎么不搭理我呀?你这是中了什么魔怔了?你要是有个好歹,我可怎么办哪?陆琴,你说话,你说话呀!”豹子看老婆眼珠子动都不动,他忽然想起了一个蠢办法:对,掐人中。于是,豹子用他那粗糙的大手使劲掐了一下陆琴的人中,陆琴的人中上立马现出了两个深深的指甲印。陆琴这才慢慢悠悠的返回人间。只见她躺在豹子的怀里,泪珠顺着她细嫩的面颊淙淙而流,不一会儿,她好像醒过来似的,一下子大放悲声,简直如失去了至亲骨肉一般痛不欲生,哭得好不伤心……
“我好可怜啊!我好可怜啊!……”她反反复复地念叨着这句话,鼻涕眼泪一把接一把地抹在床沿上。这让豹子一时没了主意。
豹子爹听到哭声,忙跑过来问是怎么回事,豹子把刚刚发生的一切都告诉了爹。还是爹年长经事多,他首先陈爽对古洛左看右看,说:"这话我以前听别的女生讲过,你老拿这句话搪塞人,可是上大学快两年了,我怎么从来没看见过你的女朋友找你?"把这事报告了陆琴大舅一家。当时,陆琴大舅不在家,她那八十八岁的小脚姥姥非要拄着拐棍一摇三歪地跟着豹子爹来看看不可。无奈,豹子爹只好小心翼翼地扶着她慢慢地走向家去。
陆琴姥一看外孙女儿哭得像个泪人似的,也不免伤心起来,忙坐在床沿上,拉着外孙女的手,瘪着掉了牙的老嘴,很心疼地问:“我的肉啊,我的心哪,你这是咋的了?是谁给你气受了还是咋的?告诉姥姥,姥姥给你做主啊。我的儿,我的心哪!好可怜的孩子哟……”说着说着老太太竟自顾自地呜咽起来。
陆琴并不理会姥姥的问话,一甩手把老人推了个趔趄。好在旁边人多,老太太才没有摔倒。陆琴还是自顾自地哭天抹泪:“我好可怜哪!我是你家的黄大仙,来到你家整三年。为了你家保平安,我日日夜夜客堂前。可怜你家的白大仙,如今苦苦落了单。我的白仙哪,我如今离你赴九泉,何日我们才相见?”那悲悲切切,生离死别的呼唤令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而陆琴的姥姥却听出了门道:“合着这是大仙附体啊!这哪里是外甥女在哭,分明是死了的大仙在哭啊!”
说起这陆琴的姥姥,一辈子也是积德行善之人。经她手接生的孩子少里说也有一个连。她一辈子为产婆接生,无论春夏秋冬,无论白天黑夜,总是随叫随到,从不跟产妇家索取任何报酬。大不了毛孩生下来的时候陪产妇一起吃碗糖水荷包蛋,或者是过后给她送只老母鸡,红糖、或鸡蛋啥的。也许是因为儿子袁丰的缘故,也许是因为她自己的善心感动了大伙,所以大家都很敬重她,习惯叫她“小脚三奶”或“小脚老太”。
这“小脚三奶”一看外孙女哭得这么伤心,哭得连自己都不认识了,她就断定一定是豹子打死的黄鼠狼在作怪。于是,忙叫人把黄鼠狼端端正正地放在豹子家的正堂屋的条几上;并且在桌上摆上一个香炉,点上香;而且让豹子、豹子爹和豹子舅妈都一溜排地跪在当间的地上。然后,小脚老太就开始嘀嘀咕咕地祷告开了:“黄大仙啊!你开开恩吧!孩子不懂事,不知道您是家里的保家姑娘,现在孩子也知道错了,求你看在她父母双双给你下跪的份上,看在我们烧香为你祈祷的份上,你就饶过孩子这一次吧!求你返阴还阳,救救这一家吧!你是大慈大悲的仙家,你就别跟凡人一般见识了。快放过我家的外孙女吧!你放她好,我们天天扎排位为你烧香祷告。”
老太太叨咕了一阵,起来去看看那黄鼠狼,还用手摸了摸黄鼠狼的嘴巴。不料,老太太大喜过望,忙对豹子爹说:“哎呀,这回有救了,大仙显灵了,我觉得它刚刚咬了我一下呢!只要黄大仙能醒过来,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于是。屋里屋外的人们无不盼望着大仙能快点醒过来……(真恐怖:转载请保留!)
一小时过去了,两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村头路边到处都在议论这件事,可那死去的黄鼠狼终没醒过来。还是硬邦邦地躺在豹子家的供桌上。
人们纳闷了,为什么老太太说黄鼠狼咬了她的手呢?有聪明的人分析,也许是老太太看不清楚,那死了的黄鼠狼的牙齿挂了她的手指也未可知,而老太太误认为是黄大仙死而复活。可沸沸扬扬的大仙事件已闹得豹子一家鸡犬不宁,谁也不敢公开说那是假的,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那段时间里,豹子家像出土了什么文物似的整天门前人流如潮,有亲戚、朋友、邻居,更多的是相邻生产队的老百姓。人们怀着各种心态:有关心的,有好奇的,有出谋划策的,也有跟着看热闹的。
陆琴时而像个正常人一样,时而犯病就哭哭笑笑唱唱闹闹。也有人背后说陆琴是装出来的,可什么不好装却要装病干啥呢?人们百思不得其解。
一天晚饭后,陆琴刚吃了晚饭在门前乘凉,忽然一个哈欠一打,她又开始哭闹起来。哭了一会,她双目紧闭,牙关紧咬,却不吱声了,这可把豹子吓坏了。他又连忙呼来了婶子大娘,左邻右舍,让大家帮忙照顾着。粗粗啦啦的二嫂从陆琴身后抱着腰,陆琴只是不说一句话搬进新居的第日,下午下班回家乘电梯,电梯里已经有个人。就在电梯门要闭合的时候,突然从两扇门的缝隙间伸进只手,只男人的大手,电梯门自然再次张开,个高大的男人顺势钻进电梯。。大家都很着急,空气像凝结了似的。忽然,陆琴动了动,开始用双拳一替一下砸自己的双膝。那种动作由慢到快,由轻到重。如果你不知道情况的话,肯定会以为是一个疲劳的人在为自己捶腿。二嫂开始没觉得什么,渐渐地,随着陆琴的动作越来越猛,她有些体力不支了。她喊来豹子把她替换掉,然后对豹子说:看来她这样砸下去也不是个事,膝盖砸伤了以后怎么办?于是二嫂又呼来了陆琴的表嫂,她们俩一人抱住陆琴的一支胳膊,想制止她的疯狂行为,谁知,两个平时很有劲的女人此时却招架不住,无论你怎么使劲,也扳不动她那两只充满魔力的胳膊。最后换了两个强壮的男人也是无济于事。陆琴的姥姥只好让人拿来两只枕头放在陆琴的膝盖上。这样过了两个钟头,陆琴才停下她的“恶作剧”人们把她的裤管往上捋了捋。发现两个膝盖已经铁青,而且开始肿起来了。人们很纳闷,她到底为什么要这样狠命地砸自己呢?只见她刚喘口气就大声的哭了起来:“娘呀,我的娘呀,我去你家看了你呀!你这会子心里急呀!一心事啊!就是睡不着啊!我的娘啊!”
人们的心此刻提到了嗓子眼,莫非陆琴有特异功能不成?怎么这样就能去远在二十里外的娘家了呢?怎么就知道她娘的情况呢?那时候也没有电话,人们也无法证实事情的真假。有人不信,试着跟陆琴打赌。“黄大仙”啊,你要真的能显灵,我们就来考一考你,看你到底有多神通。说着,几个青壮年男人去了沟坝外边,他们在一起说的话果然陆琴都能叙述出来,这下“黄大仙”又增加了一层神秘色彩。
看到陆琴天天被折腾的死去活来,有好心人跟豹子推荐,说万马河乡有个神汉叫“董小眼”的,捉鬼捉妖特内行,要不,找他来给治治看。豹子和豹子爹也是病急乱投医。听人这么一介绍,立马表示愿意前往。
那天,太阳还没有完全落山,人们都早早地吃过了晚饭。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吴庄晚上要捉妖了,都等着看好戏呢!于是,外庄的,本庄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拿着蒲扇,端着板凳像看戏一样都聚拢到了豹子家,大家都想一睹神汉捉妖的风采。
天渐渐黑了,孩子们都吵吵嚷嚷地在大人们的怀抱里睡着了。人们盼望的“董小眼”却迟迟不见露面。也许是本事大架子大吧!人们这样猜测着。
正在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豹子爹赶着老牛回来了,原来这“董小眼”年岁大,腿脚不灵便了,豹子爹只好赶条老牛去把他给驮来。因为老牛走路慢,所以就误了时辰。
看热闹的人们七手八脚的把董神医从牛背上扶了下来。豹子的舅妈已经为他端来一盆清凉的井水,等董小眼吃完饭,已经是八点多钟了,人们等的很不耐烦,有的人已经离开了。
大家都屏住呼吸,把给陆平治病的希望都寄托在董小眼的身上。只见他捋了一下稀疏的几根黄胡子,瘦瘦巴巴的如芦柴棒一样的黑手青筋突兀,抖抖索索地在方桌上点了一炷香,然后烧了两张火纸。眯缝起他那本来就很小的眼睛,张开胡子拉碴的老嘴,狠狠地打了几个大哈欠。从侧面看,他那瘦骨嶙峋的脸此时就剩下一张皮了,看起来活像一座骷髅。给这严肃的气氛又增添了几分神秘,显得更加恐怖!
董小眼开始施展他的法术了,他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捉妖罐,往空中随便乱抓了几下,不知是怎么回事,大家都听到了“唧”的一声,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董小眼眼放亮光,指着门边坐着的那位大婶,恶狠狠地说:“大胆妖孽,你竟敢藏到这大婶的胳肢窝里,你以为我找不到你呀!”大婶一听,浑身直冒凉气,忙哧溜一下去扯那大襟的白棉布褂子,怎奈那棉布挽成的扣子很是难解,大家都七手八脚地去帮忙。这才把大婶的褂子脱了下来。大婶光着膀子,只有里面的一个棉背心尚能遮羞。从此,大婶丢弃了那件上衣,再也不愿穿上。
董小眼又一阵忙活,才算把妖魔装入罐中,然后命豹子家人找来一块白布,蒙住了捉妖罐。人们才算松了一口气。
大家正要离小建睁开眼睛发现院外有好多萤火虫,就像星星样,飞在空中,煞"荒唐!"是好看!他是在是忍不住了,找来个板凳,踩着板凳从院墙上跳了出去!开呢,陆琴却死了过去。有人问,是不是把陆琴也捉进了罐子。董小眼不以为然地说:咋可能呢?让我再上柱香看看。于是又重新上香,重新祷告。结果却说是陆琴的亲婆婆把陆琴抓进了她的坟墓。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豹子提上一捆麦桔,拿上一些火纸,把豹子亲娘的坟墓点燃,然后豹子呼喊着亲娘救火,亲娘救火,豹子妈就会把陆琴带出来。
听董小眼的描述,简直是活灵活现。不过,这对豹子家也没什么经济损失。所以一切都按神医的安排去做。
等坟上的麦秸着的差不多了,豹子就拉着一把柳树条,上面绑上陆琴的衣服,一边走一边喊:“陆琴哦来家……陆琴呶来家……”那拖的长长的尾音在夜空里传的很远很远。
家里的人们都等得很焦急了,但谁也不愿离去,谁不想看看事情的结果呢?唉,别说,豹子刚到门口,陆琴就返过气来。你说这事怪不?
后来,陆琴的姥姥死了,再后来,陆琴的大舅也死了,再再后来,听说陆琴的病再没犯过。
有人说,陆琴开始是嫌弃豹子,不想过她家的日子,也有人说,陆琴是仗着大舅的势力不想干活。不管怎么说,那些事都过去了。现在,他们都是满头银丝、儿孙满堂的人了。老夫老妻经常一起赶集,一起下地,时刻也没有离开过……
二、诈尸
冯家庄夏天死了个青年人,听说还诈尸了。人们疑云顿起,难道真有诈尸一说?
听知情人士透露,听到村里老人的话,我才知道那天晚上和我们起挤旮旯的那个男孩正是那个因得先天心脏病死去男孩的鬼魂,从那以后,我们再也不敢去那里挤旮旯了。事情是这样的――
冯三子是老冯头的三儿子,大儿,二儿都分门另过了,只有老儿三子跟爹娘在一起。因为爹娘年纪大了,冯三子便没有出门打工。由于天生的歪嘴,三十露头了还没讨上个媳妇儿。为这,爹娘很是着急,于是就把老大老二出门打工扔下的土地全包了过来。说是能多赚点钱给老儿讨个媳妇。三子知道自己讨不上老婆不怪父母,都怪自己这天生的相貌。所以平时他尽可能把重活揽过来,尽量让父母少受点累。十里八村都知道老冯头有个孝顺的儿子。
话说夏季来临,秧田里杂草丛生,稻螟虫也肆无忌惮的地啃噬着冯家的庄稼,爹跟三子商量,去买点农药给稻田打打吧!要不,庄稼会减产哩!三子很听话,忙去街上买来了足量的农药。
爹要跟他一块下田,他不让。于是,爹帮他配好剂量,就让他一个人下田去了。三子平时就不是很讲究,干起活来更是邋邋遢遢。汗水,鼻涕往往用袖子一抹就妥了。
三子爹在家吸了好几根烟,也没见三子回来,他觉得这大热的天应该给儿子送点茶水去,于是他灌上一壶凉白开就往地里走去。老远,他没看见田里有人,很纳闷,这孩子,难道打完药去哪里洗澡了?想到此,他加快了脚步。走两人争先恐后地跑到房子前,人拉住那个鬼的只手叫道:"我是饿死鬼!""我是穷死鬼!"到自己的田边一看,唉哟,大事不好,三子怎么歪倒在田埂边?难道他中暑了?
三子爹三步并作两步走,急速来到儿子身边,只见他口吐白沫,已经不醒人事了。(真恐怖:转载请保留!)
三子爹哭喊着向村里跑,又回头去摸摸三子的胸口,然后又回头边跑边呼喊:救命啊!三子中毒了。跑着跑着,脚下一滑,摔倒了。他忙爬起来,再跑再喊。要知道,当今农村强劳力都外出打工去了,剩下的老弱病残大晌午的也没人在外面,等到三子爹张乐来几个人,三子已经气绝身亡了。
按照农村的规矩,不到四十岁不能进老祖坟,也不能在家里呆上三天。于是,天擦黑,三子爹就让几个亲戚在街上买了一副薄棺材草草地给三子入葬了。
三子爹妈一下子失去了相依为命的老儿子,想到老儿子就就这样,刘虎像着璃样,每天工作也是心不在焉,就等着下班和女孩通话。如果哪天联系不到女孩,他就会发疯似的不停拨女孩的电话,夜不能寐,茶饭不思。这她们仿佛都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和心跳声。么可怜兮兮地走了,老两口就大放悲声。要不是三子的一个堂姐前来照看,真不知那一夜他们怎么过?
第二天早晨,刚吃过早饭,东院的老王去赶集,正好路过三子的新坟旁,老远,就听有微弱的呼救声,怪了,这呼救声来自哪儿呢?难不成是三子在作怪?老王吐了口吐沫:照着坟地骂了一句:妈的,你个狗东西还想吓唬你表叔我呀?也不问问我老王长了好大一个胆?想想这辈子,什么我没见过,这日头都出得老高了,你还敢作怪?骂归骂。老王还是头发直竖。说不怕,那是假的。可走了一截,他又站下来细听,好像这声音确实是从新坟里发出的,但他终没胆量去近前细听,再说了,老王也是个不信鬼的人。
第二天下午,三子的老娘几度昏厥,第三天,邻居老王家的孙子也是上吐下泻眼看就不指命了。有人忽然想起,这该不是三子在作怪吧!听说人死以后,如果衣服上沾上亲人的眼泪,就潘萄在被撞飞的刹那,脑海里只有个想法──这辆车是来索命的。会诈尸,就会祸害家人或亲邻。大家正议论间,老王忽然想起前天早起发生的事,更坚定了三子诈尸的说法。于是,人们的意见出奇的一致:扒坟,让三子的尸体见天。这样,他就不会再祸害其他人了。
当人们七手八脚的扒开刚刚封住的新土,撬开棺盖的一刹那,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原来三子坐在棺材里,两只手已血肉模糊,棺盖的上顶上被三子趴出了好多的血手印,但人早已冰凉了。
事后,人们每当想起这件事,都悔呀!乡村里,如果多懂一点科学,少一点愚昧,也许,这个年轻的生命就不会消失了……
热门推荐:老婆朋友舅舅诈尸性
因为在农村盖房,每个人和每个人的土地面积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家里土地多,有的人家里土地少,没有明显的界限,只是依靠自己的记忆来判断的,所以在农村要将自己的房子重新盖的时候,就会有邻居过来说占了他们的土地,然后产生争论。
而且现在农村人太在乎自己的利益,如果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他们会什么都不顾的去找回,比如现在农村大部分人家要拆迁,会给农村人一笔拆迁款,但是都会给到老人那里,然后自己家的孩子就会找回来,给老人要钱。要是一个孩子还好,但是如果是两个,就会产生争论,为了钱而打架。
而且现在农村实行将自己的房子盖成城市里边的样子,然后很多打工人员就去城里打工,回来之后就将自己的房子翻盖,这在全村里都被成为好事,但是会因为地的问题大打出手。一夜之间变成仇人。
但是同在一个村里住的人,何必这样呢,弄的村里毫无规矩可言,对于村风、村貌影响很大,而且激化邻里间的矛盾,不利于邻里间的和睦共处。就必须有合理的规划,可以在一定程度减少摩擦,维持了村貌,拉近新农村的脚步,而且又不是不在一起呆了,不要为了一件小事而伤了和气,另外还有就是远亲不如近邻。
所谓“乡骂”就是用乡村方言来骂人,或者是对骂。这种情形大家想象一下就知道,肯定是骂得特别难听,场面也是非常难看的。乡骂往往都不是因为什么大事件,恰恰都是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
比如说,谁家的庄稼被莫名其妙践踏了,或者是谁家的东西突然被人偷了。就是这些小事,然后胡乱猜测猜想,没有确实的证据但是又胡乱说,所以免不了引起一场骂战。
乡骂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很容易引起被人的围观。农村人最喜欢看热闹了,也符合我们国人的性格,反正看热闹不嫌事大。谁和谁在对骂的时候,大家总是出来围观,搞得场面就很“壮观”。
仔细研究这些乡骂,骂人的词多数都是很难听很低俗的。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就是带牲畜类的。比如说,狗崽子、王八羔子、狗娘养的、王八鳖孙子等等。
第二类就是和民族有关的,因为当年的人都很讨厌日本,所以就戴上了这个民族,比如说小日本、日本种等等。第三种就是和性有关,过去对性没有正确的认识,觉得性是很邪恶的东西。比如狗日的等等。
第四类就是很低俗很通俗的,比如说婊子、贱人、孬种、傻子之类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些话进行任意的自由组成,形成的脏话该有多么的难听,多么不堪入耳。
但是,乡骂最怕的就是输了气势,所以即便再难听,也有理直气壮地说出口。想想之所有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和贫穷也有很大的关系。就是因为穷,所以对事物都斤斤计较。
大家的脾气都很急躁,一点就燃。但是现在很多人都努力打拼了,将更多的心思放在事业上,生活也慢慢变好了,眼观也比较长远了,都愿意和邻里打好关系。所以,乡骂现在就在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
基本分三步。
一是谈感情。
谈一谈大家都不远~~我本人也住的不远,大家伙打断骨头连着筋,再打架也是相亲。当然,现在大家伙有了争议,不论事情大小,总是要解决的。
二是谈道理。
认真听听双方的想法和要求,特别是听取下村两委和村五老代表的意见,本着合法合理合情并尊重传统的选择,协调村里有威望的乡老组织相关群众商讨,确定解决方案。
三是谈利弊,谈未来。
吵架可不好看,老少爷们都不远,也还好说,让外人听见,可不会看咱们笑话?再一个,吵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最多只是积累矛盾。今儿个吵一架,明天后天大后天,天天还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这日子可怎么好好过?再一个,将来总不免还得要相互间搭把手之类,这么一吵,可也就不好办了。
我们村里最有钱的土豪,平常对我们其他人爱搭不理的,红白喜事也不参与,人品不咋的,人缘也非常差,等到他父亲去世时,跪着给人道歉请求送他父亲一程却还是没多少人去,人情 社会 知冷暖。
我们村里,闽南地区的泉州乡下,也是同宗族的,他是在西北地区帮人挖矿的,家里超有钱,但是人品确实不咋样。
平常村里有什么红白喜事,他和他父母早些年一开始都是礼到人不到。
喜宴的话,他觉得跟我们这些村子里的其他人一起吃饭丢身份;丧事的话,他觉得跟我们其他人一起送葬丢人还晦气。
而我们其他人,基本红白喜事都是互相帮忙,特别是我们同宗族的,基本都是随叫随到,而他家却从不参与我们的红白喜事,除了祭拜祖先,因为他家的祖先也是供养在我们宗祠,不过一般他家也都提前祭拜。
后来,他跟他父母提议干脆礼也别送了,浪费钱,反正跟我们这些人也不会有什么牵涉,所以跟我们其他人在红白喜事上就再无交集了。
直到前年他父亲因病逝世,他父亲逝世前希望能够“拔龙须”,这也是我们这的一个习俗,也就是需要凑齐同宗的男性帮忙在灵柩旁扶着两条白绫绕着我们村子走一圈,这寓意以后像龙一样多子多孙多福。
他父亲逝世的那天晚上他加入了我们宗族的微信群,在群里发了讣告,说他父亲走了,隔天万出殡,希望大家能够出席,也希望男的能够帮忙“拔龙须”
第二天,之前他家送过礼的人就去他家还了个礼,而他家没送过礼的则当作不知道这事。
等守灵的时候,按理说很多同宗族的人会来帮忙操办白事,而他家除了他自己家里人和几个亲戚,就没人来帮忙。 他妈还让他再在群里跟大家说一下,让大家伙过来帮帮忙,他说完群里却没人理他,也没人去他家帮忙。
后来,还是他也是我们村的亲戚跟他妈说,大家都不来是因为你们也从没去人家家里帮忙,至于“拔龙须”更是不可能了,你们以前从没帮人“拔”过,别人咋可能过来帮你?你们还是自己想个法子解决吧!
听到这,他们一家都非常气愤,不是之前给很多家还送过礼吗!? 这亲戚一脸无语的回道,现在谁家还差你们那点钱?主要是要出人出力,你们从没去帮过人,人家凭啥来帮你们?还是考虑下是不是登门道歉下吧,老爷子不是希望能够“拔龙须”吗?
他作为家中独子只能自己想办法,因为他妈和他妹妹要留下守灵,没办法,他听了一个老一辈的亲戚的建议,带着“银子钱”和白绫(我们这的白事用品),一家一家的去给人家跪下磕头道歉,请人帮忙。
但是积怨多年,基本还是没啥人有啥反应,除了有几个人去帮忙操办他家的白事,“拔龙须”根本“拔”不了,人太少了,最后虽然花了很多钱,但是却没啥人送葬,这也让他妈哭了好久。
自从他爸走了以后,村里但凡有个红白喜事,他都回来帮忙,出人出力
@闽南小生: 人缘差的人一般都有下面几点的一点或者几点:
1高高在上,有钱或者有权就觉得高人一等,从不与比自己穷得人交流,久而久之,等你需要别人的时候,别人都懒得理你!
2经常开别人玩笑,而别人开你类似玩笑的时候却翻脸不认人。
3太自负,经常听风就是雨,或者别人一说就反驳,为反驳而反驳,提不出更好的意见!
4自以为是,经常以为别人就该遵从自己的想法,别人一反驳就直接动怒,很容易因此而得罪其他人!
5太敏感,别人因一点小事不小心得罪了你,就跳墙了,发大脾气。
6太冷漠,该互相帮助的时候却冷眼旁观,等到你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却说别人为啥不帮你?
那么,该怎么破解人缘关系差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做:
1不要总因小事得罪其他人,待人和善一点。
2多与人沟通交流,别老是高高在上,互相沟通能够解决很多小事,能够使相互之间的信息对称。
3言谈举止有分寸,过冷别人觉得你没有礼貌,过热别人觉得你就是随波逐浪的人。
4多帮助别人,与人方便,也是与己方便。
5合群一点,戒掉因一点小事就跳墙,人毕竟是群居动物。
你说的这一现象目前还比较普遍。
前几年,我到村里吃了一桩白事酒,也是一位中年男子去世。本来看好的第二天是此男子的安葬日,我头一天下晚赶到“当大事”家,才发现稀稀疏疏的几个人,没有多少人来帮忙。
当时,我有点纳闷,就暗地里找了一位当地的老人聊及此事。从老人的口中才得知,农村家里有人去世,这种冷淡的场面有些年月了,再也不像过去人山人海了,帮忙的人也越来越少了。老人把话讲完,也是深感无奈和叹惜。
如今,丧事出现不帮忙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一是外出打工的人多,各自在外多年,原来的邻居也快变成陌生人了。
二是主人平常就与邻居相处不来,别人有事不去帮忙,到自己有事的时候,别人也不会来帮忙。
三是家里一旦有人去世,在外打工的人一时赶不到,回不了家参加葬礼;久而久之,不帮忙的现象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
后来,我去奔丧事的这家,死去的这位男子,安葬的第二天,是“当大事”的主人花钱请人把死者抬上山的。
因此,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无论自己再忙,也要派个家里人作为代表,去帮一帮别人,到自己家里有事的时候,也才会有别人来帮忙。
特别是当今的农村,很少看见青壮年的身影,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尽管自己平常在家里有多好的人缘,如果长时间处在村里有事不回家帮忙的前提下,原本积攒下来的人缘,也会被岁月洗刷得干干净净。
所以,当人们外出打工挣钱的同时,也淡化了邻里情。邻里家人去世不帮忙现象已经出现;由此可见,时代在前进的同时,人们帮忙的思想正在退化!
曾经风光无限的村支书,被村里人的阿谀奉承,家里也常常门庭若市,没想到他去世后,家里竟没有一人主动前来帮忙……
老支书的故事说起人缘差,我想起了村里的老支书刘家旺,当初这个小老头在我们村里风光无限,很多人都想巴结他,导致老支书家里门庭若市。
听奶奶说,老支书年轻的时候,是一位指导干部,大家都在农田里干活的时候,他从来都不用干活,只是站在边上指导村民工作,把技术交给村民们。
刚开始的时候,老支书还挺平易近人的,大家对他的指导也没有什么怨言,觉得老支书人很好,又没有丝毫领导架子,总而言之,跟他走的近的人还很多。
后来,老支书慢慢地从技术干部提拔成为我们村的村支书,刚开始的时候,老支书为我们村做了不少好事,又是修路,又是联系市里人力资源,把我们村多余的劳动力向外输出,打工。
村里不少年轻力壮的主力全都外出务工,村里就剩下一些老弱病残幼及少数在家带孩子的妇女,村里劳动力少了,国家对农村人的生产种植也没有什么要求,村支书的思想便开始懈怠起来。
很多年前,刚开始实行低保政策的时候,老支书就是掌管大权的人,村里一些老人去申请低保,他便让这些贫困户每个月要上缴一些低保费给他,如果不上缴的话,那就把这些人从低保名单里剔除。
很多人为了领低保,大家只好同意老支书的要求,把到手的低保费上缴一部分给他。这让村支书家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他成为我们村子最有钱的人。可大家对他的怨言大了起来。
接着,国家发放花生补贴我们,让村里人种花生,但当时村里很多人都外出务工,没有多少人种地,村支书就就把这些花生拉回自己家,听说那一年,他找人帮他榨了很多花生油,又把这些花生油卖出去。
随着村里老龄化的严重,老支书在村里行事越来越嚣张,说话办事全都是他做主,让村民们对他产生了极大的怨言。但大家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想过去状告老支书,只好把委屈憋着。
老支书落马直到我们村的土地被征用,按照村里规定,每家每户每人都能分到土地征用后的钱,可村支书却擅自决定,只把这些钱分给在村里生活没有外出务工的人,其他外出务工的人一分不给,而且跟着务工人员出门的小孩老人也不分。
村支书的这个决定,触碰到很多村民的利益,本来村里人大部分壮劳力都外出务工,大家也是在逢年过节,或是家里有事的时候才回来,他这么做,被村里外出务工的村民知道后。
大家不约而同地回到村里,找老支书讨个说法,可老支书不仅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还我行我素地告诉众人,他就是这样做,谁也管不了。
于是,村民大怒,大家相约去纪委状告老支书。后来,老支书就被查出了很多没有人知道的经济问题,他被判入狱三年,免除职务,退还了所有村民的土地款。
老支书的去世再后来,老支书出狱后,性情大变,他看见村里人总是爱答不理,谁家有事,他也不会吃酒,更别提帮忙,还时不时地跟村里人吵架。
很多人见老支书在路上走,大家都不在跟他打招呼,也没有人愿意跟他有太多交集,他成天在家就喝酒,有时喝得烂醉还会站在家门口,大骂村民们狼心狗肺什么的。
直到某天,听到老支书家里传来鞭炮声和凄厉的哭声,大家才知道,老支书是喝酒过量,酒精中毒死在了家里。
虽然大家知道老支书去世,却没有人愿意去他家帮忙,也没有人前去悼念。
只看见他的家人独自忙里忙外,后来请了丧葬一条龙帮忙,把老支书的后事处理了。
老支书原本人缘很好,到后来却被他弄得一团糟的人,到死都没人愿意去帮忙,虽然冷清一些,不过好在早些年有点钱,才不至于无法安葬。
没人帮忙这样处理后事老支书的事情到这里就结束,相信现实生活中,也会有人遇到这种冷场的事情,但在此时补救人缘的问题,那也来不及,还不如一起看看怎么处理这样的尴尬,尽快让离世的老人入土为安:
1有钱的话,那就打电话到殡仪馆,或是联系丧葬一条龙服务,只要谈好价格,丧葬一事基本就搞定了,虽然感觉冷冷清清,但也总能把事情做好。
2如果没钱,那就找村委帮助,或是联系当地的民政部门,寻求帮助。
改善人缘关系这两种方式看起来都显得有些落寞,但总比无处安放尸体要好很多,不过,没有人帮忙的时候,真的会发现自己格外的孤独,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一定要维护好人际关系,好的人缘都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慢慢培养起来的,看见别人遇到困难时,主动出手帮助;不要做损人利己的坏事;礼貌待人,更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村里一家人为人处世不怎么行,总是跟村里人吵架,前年他父亲去世看着真是很可怜,我想这应该就是人们常说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吧!
这家人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我不知应该用不喜欢和人接触呢还是用抠门懒惰来形容,不过我觉得他们的心眼太小格局太小,接下来我来说几件事你们来评价一下。
这家人在村里来说不算穷,因为他家的顶梁柱目前在集市上做生意。他们主要是收附近几个村的红薯粉再转手卖给别人。
平时他们两口子忙于生意所以家里就剩下两个老人。老人的身体也算是康健,自己七八个人的土地全部都种上了,所以别人评价他们一家都是说的能干!
村里有人家里办点红白喜事他们家是能躲就躲,几乎就是距离稍微远点的人家他们都不会去送礼帮忙?
他家隔壁有人去世了,附近的村民都会自发的去送点钱。他们家是村里去得最晚的一家,因为丧事主人家都会设一个收礼的台子,谁家给了多少钱都会清楚的记录在册。
给钱是一方面,丧事还需要附近很多人帮忙的。比如说厨房做饭,收碗洗碗端菜买菜很多事多需要人帮忙,主要的几项事主人家一般会找人负责的。
这不那天主人家刚好看见他家去挂礼,挂完礼后他就坐在桌子旁无所事事。主人家就上前去说麻烦他能帮忙在每次摆饭的时候给端一下菜收一下碗。
他当即摆手拒绝了,说自己等下家里还有很多事要忙呢!建议主人家另找人员负责。别人拒绝了主人家自然是不好强求的,然而他拒绝后就回到家去做自己的农活了,一到饭点他就来吃饭,吃完站起来就走。
在农村的都应该知道,每家每户的土地一般都不会集中在一个地方。都是七零八落的到处散布着,可能你家附近的地是别家的,而别家门口的地又是你的。
村里有户人家门口的地就是他们家的,这家人修完房子后想把公路直接打通到自己的院子里。规划后发现需要从这家人的地里过比较划算且这样路也会稍微平坦一点。
于是需要修路的这家人就买了两条烟去到了他们家,到了他们家后把礼物送了出去。接下来就跟他家商量看自家门口的地能否给调换一下或者是出钱卖给他。
这家人当时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就说可以换,但是必须以二换一,给钱的话就给5万吧。修路的这家人听完十分生气,就说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你何苦这样为难我。
这里我们都知道这家人明显是为难修路的人家了,因为村里大家换土地都是一换一。另外即使是出钱,一小块土地也值不了5万,别人修路拐个弯也就多个一万多就可以了。
修路的这家人回去后就直接把通往家里的路给变换了方向,虽然路程长了点但最后也没从这家人的地里过。
之后这家人再去种这块地的时候,修路的这家人就说了当初我修路你百般为难我,那你们家也不准从我这路上走。那家人每次不得不多绕行几百米走,这时候地里收割的时候就比之前累太多了,因为背着农作物得走更远了。
他们家不知怎么回事,隔三差五总会跟周围的人吵架,而每次吵架的原因几乎都大同小异。无非就是他挖了别家土地的边角,或者是刨了别家的土。
他们家老人把土地看得十分重要,我记得我家有块地和他家地是挨着一起的。那时村里分土地的时候分到在一块地,就在地的中间做了分界线,分界线也十分简单就是用一排小石子摆放的。
石子旁边有一排桑树,我爸观察了一下,不到两年时间这石子的位置就离桑树越来越近,这明显就是人为的把石子在慢慢移动。
我爸这人还是比较随和不喜欢个人争,土地他总是说少一排就只会少种一排粮食。这一排粮食不会发家致富却也能看清楚这人到底如何,尽量少接触就是了。
村里人家的田也是一块一块紧挨着的,有一次别人家直接把他田里的稻谷给拔了不少。他家知道后很生气在田边骂了好几天,最开始我们还站在他们这边,直到我们知道真相。
原来他们家总是偷偷的去把田埂给挖开,让别家田里的水直接流他们家田里。我们都知道稻谷需要水,别家为了保持田里有水是辛苦的扛着抽水机去河里抽上来的。
他们家倒好为了让自家田里有水去偷别人的水,别人最开始也找了他们家说可以一起去抗抽水机,抽上来水后可以把田埂挖开让水流进他家的田,但是他们家却说我家田位置好不容易干就不必了。
这就是仗着自家田位置底总是去偷别家田里的水,这下把别人给惹毛了直接去拔了他们家的秧苗。
前几年的时候他们家老人去世了,他们家按照习俗放了一大串鞭炮。一般情况下谁家只要放了鞭炮村里人就明白什么意思,会慢慢来人送礼帮忙了。但他们家却很少有人前来看望。
当天晚上他们家的亲戚也来了,看着家里稀稀拉拉的几个人就说怎么你们村里的人都没来帮忙呢?这家人就说:可能他们还不知道吧,明天消息传开应该就来了。
然而到了第二天依然没多少人来,眼看第二天道士看得日子就要把老人抬上山了却没人来帮忙。这下他们家开始着急了,于是就在附近人家里去请。
虽然他们家挨家挨户的去说让别人帮忙,但很多人给的答复都是抬人上山自己不愿意,因为这任务太重并且也不是什么好事。
这家人回去后就很生气当即说你们不愿意帮忙,那我就花钱请人。可最后别人告诉他花钱可以,但是把老人送上山这样的事别人可是要漫天要价的。
无奈他只得去找了村长,村长知道他的来意,虽然不是很乐意但是本着死者为大的传统还是挨家挨户的去帮他说情。村长最后让这家人给村里附近每家人准备了一条烟一瓶酒,这才说动了不少人。
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他家老人看的坟墓位置刚好要从之前修路和他家换土地的那家人地里经过,这下别人说什么也不愿意让他从那里抬上去。
这家人就找到道士说他家不同意我们就改道好了,但道士告诉他老人上山的路是不能随意更改的,这样对老人和对在世的后人都不好。
无奈这家人再次找到修路的那家人,最后只得给别人跪下磕了几个头求他别人才勉强同意。最后还要求从地里过之后毁掉的庄稼必须给现金赔偿才可以。
好在最后终于把老人送上了山,只是从那之后村长就跟他们说了,你们再不能像以前这样为人处世了,大家这次愿意不计前嫌的帮你不代表下次还会给你机会。
因此我觉得人缘差都是自身的原因,想要改善这个情况我觉得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01:村里需要帮忙时主动点
每家人都会遇到各种各种需要帮忙的时候,这个时候就需要你主动的伸出援手。别人自然会记得你的好,待下次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也会伸出双手来帮助你。
02: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
一个村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接触,这个时候不要为了一己之私而去破坏别人的利益。村里人都很质朴,你不去主动招惹他,别人自然不会来找你麻烦。
03:见人多点笑容多说好话
其实就是需要个周围人搞好关系,逢人多点笑容别人也自然会回馈你同样的笑容。多和别人聊聊天时间久了关系自然会相处融洽很多!
说说我们镇上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吧。
我们镇上有一个姓陈的老头子,生了四个儿子,老大老二都考上大学了。老大在省里当处长,老二在县中学当老师。老三老四不是读书的料,初中没毕业就读不下去了,但因为他们俩都是非农业户口,通过他们老大的一番运作,老三在县工商局工作,老四在县公路局工作,都是吃皇粮的人啦。
陈老头因为子女有为,常常自视甚高,不屑于和邻居交往。左邻右舍的红白喜事,很少去,也不告诉儿子们,让他们回来参加。特别是大儿子,虽然在省里某厅某处当处长,处长在京城是芝麻官,但在我们镇,那是很大的官了,但是呢,在没有违纪的情况下,他没有帮上镇上的任何人。
陈老头去世的那天,有个亲戚提醒大儿子说,你们兄弟四人都在外工作,别人的红白事方面肯定是有所亏欠,最好是事先请好抬棺材的人。(以前我们镇上的风俗认为用人抬棺比用灵车拉风光有面子,没有人用灵车拉。)
陈老头的儿子们都不以为然。
陈老头去世的第二天,岀殡仪式如期举行。这天来的人也不少,四个兄弟的亲朋好友同事旧交嘛自然不少。但是到了出殡的时辰要出殡时却没人愿意抬棺!!四兄弟的亲朋好友都是有工作的且都是外村人都不想抬棺,镇上村里的人因为和陈老头的儿子们都没有交集也不愿意去抬。
后来,磨磨蹭蹭了近半小时,没办法呀,找了几个近宗兄弟和亲戚来抬棺。镇上有风俗,兄弟和亲戚不抬棺,兄弟和亲戚出殡时要哭的,抬棺的是外人,不哭的。陈老头出殡用亲戚抬,包抬包哭,儿子们的脸都给丢尽了。
后来,我们谈及此事时,我问陈老头的一邻居为什么不帮忙抬棺时,他说,陈老大陈老三当官和我有半毛钱关系?他们又不帮过我,我又不欠他们的,各人过各人生活,为什么要我们去抬棺?话虽现实但也在理啊!
把钱放在第一位,去年老板父亲脑溢血突然去世,拥有1400人的村庄,只有还礼吃饭不帮忙,这是不奇怪吧。原因老板搞建筑工地板块,一贯高高在上的风格,带黑镜随带手机,风度也不底,穿着名牌干净 时尚 ,说话语气惊人。也对员工也不是很尊重,对于去年老板老爸去世,体面一方,结果没有人帮忙,有的连饭都不耒吃,有的直接拒绝,平时老板人家有婚丧喜事,只捧场吃饭,从不帮忙,现在人家学你老板的样,结果有面子了吧?我们是打工族,老板无奈只好叫我们打工人收拾饭桌,折丧篷,杂七杂八的话都叫工人做,他们村里人都哈哈大笑。人一生要礼上往来,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对人家要有礼貌,尊重人家就是尊重自己,这就是高傲的效应。
浓雾浑不散,
柳岩丝下垂。
鲜花束一把,
石碑泪水溶。
醉酒清明敬,
鸿雁游子归。
四乡八里涌,
九泉鞭炮声。
祭清明,4,3日周六记
我们村里就有一位自以为很牛很狂的人物,他以前在乡镇的粮店工作,回到村里,看到同村人趾高气扬,连根烟也不舍得掏,别人不给他讲话,他绝不先开口,平常对我们其他人爱搭不理的,村里的红白喜事他也不参与,甚至嘲笑那些红白喜事爱帮忙的人。
等到他父亲去世时,村民中没人愿意帮忙,他才给人大伙道歉请求大家送他父亲一程,却还是叫不醒村里的人,没多少人愿意去,人情冷暖呀!
我们村这位人物姓赵,年轻时曾在粮店工作,以前农民交公粮时,村民们为了早点交粮,很多人去求他开后门,可这人又偏不吃这套,照章办事。
这位赵先生就仗着这一点,回到村自以为是,不搭理别人,走个路还仰着头,从来不主动给别人让烟吸,拿别人递过来的烟也要看对方是谁。
谁家有红白事,他未参与帮忙,甚至也不拿礼。他认为村里的这些人真的愚蠢至极。
后来,粮店关门,他就往城里发展了。回来,开着轿车,就更看不见父老乡亲了。
直到有一年,他的父亲得病去世,村里很少有人去看他父亲。去的几个也是他父亲的旧识,朋友。
在我们村,谁家有白事,人都是自己主动帮忙的。这样冷清的场面真的是罕见。
这位赵先生于是央求村长,说哪怕给村民们出钱,也要让父亲入土为安。
村长说,谁会稀罕你那几个钱,做人讲的是人品,你不付出,不帮人,却指望别人抬举你,可能吗?不尊重别人的人,结果就是不被人尊重。
赵先生恍然大悟。自己从未给别人帮过忙,凭什么别人要帮助自己呢。
后来村长带着赵先生挨家去求,村民是看在村长的份上,才答应帮忙的。
很多人心不甘情不愿的。出殡那天,赵先生先给每人发了一条中华烟。并乞求村民帮忙帮到底 ,让老父亲走好!
他的母亲,看到老伴这样,竟也忍不住落了泪。
自从他爸走了以后,村里但凡有个红白喜事,无论在哪儿,他都回来帮忙,递礼,然后再出力帮人
这位赵先生就是人缘极差的人,自以为是,自高自大,目中无人,自私自利,会有什么好下场呢你不帮别人,别人凭什么会帮你呢?
那么,这类人该怎么解决和别人关系差呢?我觉得以下几方面可以一试。
1小事不要斤斤计较,要有宽阔的胸怀。
2应多与人沟通交流,别老自以为是,自为自己高人一等,要知道,人人平等的,你投别人桃,别人会给你李。
3注意自己言谈举止,做事有分寸。对人一视同仁,不张扬。
4多做好事,多帮助别人。
5养成良好的习惯,不骄不躁,己所不欲,勿使与人。
这样情况确实存在,50多年前念友在农村老家,村中间被一条小河隔断,河东岸有一户万事不求人,谁家有事他都不会帮忙只看热闹,有一天他家老人死了,村里习俗有人死亡放几个炮(二踢脚),村里人都会来帮忙。他家老人死了也放几个炮,等了好久也没有人来帮忙,无奈之下挨家磕头求人帮忙,就是这样才去了一部分人(我们地区风俗抬棺材不能落地,落地意味着等后面再死家人),抬到小河中间把棺材放在小河里休息,后来他家人全部到前头跪下求救,人们才把棺材抬走。如今物质 社会 ,民间风俗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活都比较富裕了,许多家庭产生了万事不求人,人际关系淡薄了许多,即有人死亡拨打火葬场电话,很快就会去车去人一条龙服务,任何家庭只要有钱支付,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必须努力拼搏挣钱,没钱支配寸步难行。
我们那里也有一个大队书记,平时耀武扬威,仰着脸走路,谁也看不起,等到了他老爹去世,花钱请人都没人去帮忙抬棺材。
这个大队书记,觉得自己是领导,平时根本看不起村里的老百姓,也不和屯邻来往,谁家有事也不去帮忙,人家交往的都是乡里的领导,他见到村里的人都不说话,把村里人气的,都背后骂他,大家都憋着劲想看他笑话。
后来,他爹死了,灵头帆也打上了。但是大家看到了,都是三五成群的议论纷纷,没一个人过去帮忙,他的几个亲戚实在看不过去,过去了帮忙,他赶快说,谁帮忙到时给谁两百块钱,把人家气的扔下就走了,谁也看不上他的钱。
他实在没办法,带着儿子到个家去磕头,求大家去帮忙,村里几个老人看着孩子可怜,就吩咐家里的青年过去帮忙,临走告诉大队书记,没人看上他的钱,大队书记千恩万谢的,哪还敢提钱的事,最后,几个人将就的把他爸给送走埋了。
这成了我们当时的大笑话,这个大队书记也不敢像以前一样仰着脸走路了,后来是见人就发烟,也嘻嘻哈哈的,再也不摆官架子了,他是怕自己死了臭到家吧。
在村里,千万别过死门子了,不然,死了都没人埋。
为了振兴农村经济,帮助贫困山区早日脱贫,我国出台了非常多的惠民政策,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不少农村人民由于素质低下,为了一点点的利益,竟然假扮贫困户,领取相关福利,那么我们如何识别农村里真正的贫困户呢?对于假扮贫困户的群众应该如何应对呢?
一、如何正确识别农村的贫困户?
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具有什么亲自到农村每家每户进行登记走访,多听听农民们的肺腑之言。
对于家里没有田,没有年轻人,只有行动不便的孤家老人以及留守儿童以及农村的老弱病残,带孕妇的小孩,可以按照真实情况将他们列为贫困户,给予一定的政策补贴。
大部分的假贫困户家庭条件都不错,在农村有新建的房子,也有大面积的土地耕种,甚至家里还有很多年轻人留在农村里。
而且甲贫困户之所以可以瞒天过海,拿到部门的相关补贴,说明他很会和周边的人打交道,甚至和村里的管理人员有潜规则。
对于这部分人,我们应该如何区分老方法其实非常简单。
大部分贫困家庭的孩子甚至付不起一日三餐,而对于那些收入较好的农村家庭来说,不仅孩子可以在城市上学,穿着上也非常的昂贵,交通同学也比周围其他同学好。
对于这样的家庭相关工作的人员应该及时注意进行审查,一旦发现相关信息弄虚作假,应该及时撤掉他贫困户的身份,并且给予一定的惩罚。
二、如何处理假贫困户?
收到消息,农村的贫困家庭大部分都是通过农民自己申报和相关部门上门走访,私下谈话进行确认的。
村委会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定期对农村家庭进行评分,当然这会引起不少贫困户的反对,甚至会到村委会进行闹事,我们应该顶着公平公正的态度处理这件事情。
对于恶意冒名顶替不愿通过自己的劳动自食其力的懒人应该给予一定的批评和惩罚,对于屡教不改的假贫困户,甚至需要采用法律手段进行约束。
国家实施扶持贫困家庭中的侧,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帮助那些真正的贫困村民与时俱进,也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三、贫困户不需要自卑
以前很多人一听到贫困户三个字都觉得非常的羞耻,觉得一旦被评上贫困户,就会引起周边很多人的歧视,所以大家都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户的标签。
但是近年来在一些教育水平较低的地区,会发现很多人都争当贫困户,不用工作也可以拿到国家的福利补贴,只要有钱面子什么的都无所谓。
反正国家给的补贴福利不要白不要。
要知道每个农村的贫困户名额有限,这就会让那些真正贫困的人们得不到帮助。
如果家里真的有困难,可以及时向村委会提出帮助,并不需要自卑。
四、子女条件好的老人不应被列为贫困户
近年来农村出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家里的时候都在城市里有房子,有车,孩子都上着非常好的小学,但是老人却在农村住着破旧的房屋,领着国家的福利补贴。
原来是不少老人想要贪图这笔补贴金,因为国家给贫困户的补贴金额非常的高,面对这样的诱惑谁不想去白捡一下便宜。
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上门走访的时候,不应该只收藏老人的家庭情况,还要多收藏子女的家庭情况。
凡事不能一刀切,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和责任,对于不愿意赡养老人的子女甚至可以采用法律的手段强制执行。
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
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给予贫困户一定的资金补贴,只能够缓解一时的贫困,并不是长久之计。
古人说得好,救急不救穷。
我们还是应该帮助农民自力更生,让他们可以通过双手真正地摆脱贫困。
派遣专业人员下乡,帮助他们增加粮食产量。
开通农村直播渠道,帮助农民更好更快地卖出农产品。
总结:
近几年不少农村地区的经济都快速发展,很多村民中脱离了贫困,但是却依然领着贫困户的福利,相关工作是应该定期上门走访,对于已经脱贫的人员,应该及时撤一下他们贫困户的身份,要把补贴给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对于贫困户来说不要只是想着依赖国家的政策补贴应该自食其力,尽可能地独立生活,虽然通过自己的努力没有办法发财致富,至少能够维持基本生活。
农村的经济是比过去好了很多,农民的生活水平也上去了,过去大家都穷,所以彼此之间的距离都非常近,遇到什么事情会相互的帮助团结,勾心斗角的事情会很少,人与人之间交往看的是感情,而现在贫富分化明显,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农村人骨子里面的那种忠厚老实善良,似乎离我们自己越来越远。
生活在农村有哪些无奈?有谁懂?是的,我想有机会,我也想离开农村,去县城去一个陌生的城市居住,一年会村里面住上三月两个月的就行,或许我并不是一个喜欢浮躁表面人脑和虚伪现实的人,诚然农村生活里面当然有很多的乐趣,如果身边再有一些和你志同道合,三观端正的父老乡亲,那么你会发现农村生活真的其乐融融,可是周围如果都是充斥着谎言、嫉妒、和看不得别人好,欺负别人弱,这样的一群人,那么你会发现自己几乎每天都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看不得别人好
现在的人身上,不管城市还是农村一个最大的恶习就是看不得人好,看不得身边的人好,一个人要是有个远方的亲戚和朋友混好了,做官了发财了,那么他恨不得逢人就说,那喜悦高兴的劲头,好像发财做官的人是他自己一样,可是如果是身边的左邻右舍,或者是至亲朋友一旦得势,他或许会嘴里说上几句恭维的话,但是心里面想的却是恨不得你马上破产失败,这就是人性,也是现在大多数人的人性。
他可以对陌生人善意帮助,可以对明星网红卑躬屈膝,但是对于身边的朋友,一个村里的伙伴,却是处处的算计,生怕对方比自己过得好。朱之文在农村的经历就是一个最大的经历,他们村里的左邻右舍,有实际行动非常生动现实的刻画了一些当代农民的丑恶嘴脸。
2,仗势欺人成了他们标榜自己身份的标志
过去村里面如果有个老弱病残,谁家有个是是非非,大家都是能帮的就尽可能的帮一把,能劝的劝一下,而现在,谁家如果发生个事,外面全部都是打探消息的,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等着看你的热闹,看你的笑话。
谁家老人住几天医院,他们就寻思着这家人得大病了,没多少时间活了,谁家小两口吵几句嘴,他们逢人就说这两口子感情不和要离婚了,他们最多的乐趣好像就是,对于那些生活上面不如意的家庭,总是百般的打击和讽刺,好像只有刺激到别人的伤口,让别人不开心,才能体现到他们的优越感,这种人在农村不在少数。
其实现在的农村生活,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样真善美,当然我并不是完全否认农村温暖的一面,只是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很多人的内心都已经改变了,金钱在他们心里的地位逐渐代替了一切,思想认识的改变,让过去农民身上的那种淳朴和厚实越来越远。
乡村,不就是农民嘛!怎么还分一流二流呀?
这是一种荣誉?还是种田盘地搞生产的段位,职称?还是……
非也!非也!非也!
所谓二流子,只是乡村里极少数人的品性称谓。正如旧时乡绅,达贵,被誉一流。有一流,自然有二流。
乡村世界,说大就大,说小就小。从大处看,乡村可谓无奇不有。亳不夸张地说,中国人的所有特质,都可以在乡村找到。反过来说,中国人所有的特性,都是从乡村里孳生,传扬。从小处看,乡村虽小,也是五脏具全,什么鸟都有。
这不,二流子,就有乡村二流子。像我们胡家村,被冠以二流子的人,还真不少。
七十年代前,只听女人半开玩笑地骂与她调笑的男人:“二流子。”只见女人嘴里骂着二流子,眼晴却抛着媚波。被骂的男人,总是喜皮笑脸。
还有,常听队长骂几个,不尽力干活的村民是“二流子。”而那几个被队长骂的村民,看起来贼聪明,总是在喜喜哈哈中偷奸耍滑。
后来,生产队没了,乡村各干各。人们大都向外跑。可是,可是村里还是,常听人们叫骂二流子。
通俗点说,我们农村,常把那些:好逸恶劳,刁二啷当,流里流气,好吃懒做,不务正业……
这类人,被叫做“二流子。”
在我看来,被叫二流子的人,无非是那些不按常规做事,不按常理出牌的人而已。
这样的人,时下多啊!随便一抓,就是一把!
看来,乡村自古分等级。一流,二流,三流……
分就分呗,被列在二流,算是不错了。肯定有特色!
你瞧瞧,他那双眼晴,色眼!懒眼!
东东自小,长得色眯色眼,既聪明,又有点小帅。在村里,他读书成球不得!干活成球不得!
不过,他那张嘴,很油滑。总是能把黑的,说成白的。能把丑的,说成美的。
尤其是他的鸡鸡,很厉害。村里的小伙伴们,常约在一起,站在水田旁。都掏出小鸡鸡,比谁冲的尿更高,更远。每次,东东都拿第一。第一啊!
这人,就怕出名。他一出名,不仅村里的骚婆娘总爱与她调笑,就是外村的风流女人,还尽找他开心。从小培养,从小锻练。
这不,村里全剩些老弱病残。田也荒芜,地也被老鼠蚕食。
这有什么关系呢?反正闲也是闲着,荒也是荒着。反正,农民不想要田地了。
不要那烂田烂地,日子不是过的更好吗!
他发了!发了!发了!
你瞧瞧,他开张桑塔纳。多威风!
乡村的土路上,还都是马车,牛车。驾着手扶拖拉机,就很了不起。尽管那声音,嗒嗒地震耳,噪死人了。但威风啊!
这下,东东让村里人,大展眼界了。人们,好事的乡下人。总是瞄瞄他脖子上,又粗又黄灿灿的大金链;又瞄瞄他手指上,黄得发光的大戒指。
胆大的几个小二流子,竟然偷窥东东带来的女人。
这个女人,是不是比东东高出半个头?正统东北女人,样子既骚又好!
东东在酒桌上吹,他怎样搞到这女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