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奕是黄宗洛的孙女吗

黄奕是黄宗洛的孙女吗,第1张

黄奕不是黄宗洛的孙女。

黄奕,1977年9月13日出生于中国上海,中国大陆女演员、导演、制作人,毕业于上海东方文化学院影剧科。

2001年,黄奕主演根据席绢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集《上错花轿嫁对郎》。2003年黄奕主演电视剧《还珠格格第三部天上人间》。2007年主演**《十全九美》 。2008年主演余力为导演**《荡寇》,该片入围第65届威尼斯**节。2009年参演**《歼十出击》 。2012年2月11日,在首届伦敦国际华语**节上,黄奕凭借在《毒战》中饰演干练个性缉毒警形象荣获“最佳女配角”奖项;同年参演**《神奇》 。

2009年8月,黄奕和姜凯传出婚讯,两人结识41天就闪婚。2012年11月26日,黄奕与黄毅清的恋情曝光并于2013年1月19日在美国洛杉矶诞下一女;2014年6月12日起两人在微博发生离婚大战。2014年10月10日,黄奕和黄毅清二人在法院签字,正式离婚。

黄宗洛(19260926~20120630),男,原名黄宗河,1926年出生于浙江瑞安,浙江瑞安人。国家文艺一级演员,表演艺术家,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话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曾到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访问演出。黄宗洛在演艺界以擅演小角色闻名,荣获“龙套大师”称号。黄宗洛与哥哥黄宗江、姐姐黄宗英兄妹三人被誉为艺术圈里的“黄氏三杰”。2012年6月30日下午黄宗洛因重症肺炎在北京同仁医院逝世,享年86岁。

  黄宗洛(19260926~20120630),原名黄宗河,1926年出生于浙江瑞安,浙江瑞安人。国家文艺一级演员,表演艺术家。

                               

  黄老"大儿子在中央电视台,小儿子在凤凰卫视,都是搞电视剧和文艺节目策划的。黄宗洛的小儿子不是著名演员黄海波!

                

黄宗江,黄宗英,黄宗洛为代表的黄氏三兄妹,一直活跃在当代的话剧、影视、文学创作等文化艺术舞台上,各自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书以丰富的影视资料,配以简洁精彩的文字,从不同的侧面记述了大半个世纪以来,他们三人各自的文艺生涯、爱情际遇、家庭生活、兄妹情谊,以及与众多国际国内文化艺术界名人的来往交流。

瑞安是名人荟萃之地,文化之邦。自古民间传说“瑞安出才子”。据统计,自隋朝以来,历代进士307位,其中状元三位。历代名人有汉朝的蔡敬则。特别是自宋以来,学人蔚起,人才辈出。号称“元丰太学永嘉九先生”的许景衡和周行己,他们传播程朱理学,开学术研究之风。而后陈傅良进一步发展永嘉学派学说,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有着较高的地位和较大的影响。还有在北宋熙宁、元丰年间名动京师的著名学者林石,“嘉熙四谏”之一的著名诗人曹豳等。元末明初,瑞安出了一位伟大的戏剧家高则诚,撰写了《琵琶记》,奠定了南戏的基础,因而赢得了“南戏鼻祖”之美誉。明代有著名书法家姜立纲,被瑞安人誉为四贤之一的卓敬、书画家任道逊、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的林增志。清代孙诒让、孙衣言父子治学名震遐迩。还有一大批文人学者孙希旦、黄体芳等。近代,革命家有蔡华、蔡雄、林去病等英雄人物;教育家有金嵘轩;实业家李毓蒙开温州机器制造之先河;吴百亨,创擒雕牌炼乳。现代著名学者有著名的历史学家周予同、水生生物学家伍献文、书法家邹梦禅等等。他们都为祖国的历史文化有过卓越的贡献,在瑞安大地上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

自南朝至今,历代许多文人骚客来瑞。风流太守谢灵运数次游览仙岩,写下了“谁知苍莽千峰外,尚有仙山一点青”名句。南朝齐梁间号称“山中宰相”的陶弘景曾隐居瑞安陶山,有楹联为证:“六朝霸业成逝水,千古名山犹姓陶”,理学大师朱嘉曾游仙岩,会陈傅良,并手书“开天气象”匾仍悬挂在圣寿禅寺的山门上。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经过瑞安写下著名诗篇《过瑞安江》。还有方干、王十朋、陈昌时、俞樾、余绍宋等等文人学者都留下了不朽佳作。近代的朱自清因梅雨潭的绿而陶醉,洋洋洒洒写下了名篇《绿》,也令世人陶醉。郭沫若慕名专程来到玉海楼,所以才有了他对孙氏精辟的阐述,玉海楼里才能寻觅到他许多墨宝。这些历代名人来瑞,使古城瑞安添色不少。蔡敬则、许景衡、陈傅良、王执中、叶适、高明、卓敬、姜立纲、孙诒让、陈虬。分别是瑞安历史上著名的永嘉学派学者、南戏鼻祖、创甲骨文先学者等。

#2

江山代有人材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飞云江畔这片古老的土地被人们誉为“东南小邹鲁”,有宋以来,学人蔚起,书声比户,人才辈出。开“永嘉学派”先声的陈傅良、“南戏鼻祖”高则诚、经学大师孙诒让、历史学家周予同、水生物学家伍献文、报坛泰斗赵超构、国旗设计者曾联松、体坛名将夏煊泽、周小菁、文艺界明星黄宗江、黄宗英、黄宗洛、姜嘉锵、陶慧敏等,为瑞安谱写了灿烂的人文篇章。

陈傅良 字君举,号止斋,今瑞安塘下镇凤山村人。他是南宋著名学者,其高风亮节,学术成就,甚为时人和后世的尊崇和敬仰 叶 适 字正则,号水心,出生于瑞安县城。是一位唯物主义思想家,是永嘉学派学说的集大成者

高则诚 生于1305年,原名明,号则诚,又号菜根道人,瑞安阁巷人。在他任官期间,经常为人民着想,替百姓办了不少好事 孙诒让 又名德涵,字仲容(一作仲颂),晚号籀顷,浙江瑞安人。孙诒让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一代经师,由于他的学术研究极为朴实

陈 虬 原名国珍,字志三,号蛰庐,瑞安人,祖籍乐清,清光绪十五年(1889)举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改良主义思想家 伍献文 1900年2月15曰生于瑞安南岸屿头村。是我国优秀的教育学家和水生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著有《中国的比目鱼》

李毓蒙 瑞安东山人,二十岁时兑一架曰本进口的弹花机产生极大兴趣,后来自己发明了一部新颖的弹花机 曾联松 原籍瑞安,生于1917年。1938年参加中国==,积极从事地下活动。1949年,全国政协向全国公开征集国旗、国徽的图案

黄宗江 系中国**协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其祖籍瑞安,被誉为南开中学继曹禺之后男扮女装的最佳演员 黄宗洛 是艺坛黄氏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1926年出生。是影视戏三栖表演艺术家。自称为“七十二变”,欲与孙大圣争高低

陶慧敏 瑞安籍影视明星里最年轻的一位要数陶慧敏,她原为瑞安市越剧团演员,后调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任演员,现为 姜嘉锵 男高音歌唱家,1935年出生在瑞安城关。供职于中央民族乐团。系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

黄宗英 系上海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国际笔会会员、中国**家协会第五届名誉理事

是的。据上海作家协会相关负责人透露,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作家黄宗英于12月14日凌晨逝世,享年95岁。她曾在**《乌鸦与麻雀》、《家》、《聂耳》中扮演过重要角色。

在中国**史上,黄宗英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一位银幕“甜姐儿”,同时她又是终身与写作为伴的文学人。她从未放下手中的笔。她曾说:“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其中的人物,伴着我走过坎坷曲折的人生道路,敦促我为文学艺术尽心尽力作些微贡献。”

扩展资料

黄宗英的主要经历

黄宗英1925年7月13日出生于北京,1940年在上海职业剧团开始了表演生涯。因在话剧《甜姐儿》中入木三分的表演风靡上海,“甜姐儿”从此成为黄宗英的代名词。

1946年,黄宗英凭借首部**《追》步入影坛。次年,她又将自己求学演戏的所思所感,冠之以《寒窗走笔》的标题,于《文汇报》连载。20岁出头的黄宗英,开启了舞台、**、文学的跨界生涯。

1947年,她与赵丹、顾而已合作,拍摄《幸福狂想曲》。1949年出演影片《乌鸦与麻雀》。她的**作品还包括《丽人行》、《鸡鸣早看天》、《街头巷尾》、《家》、《聂耳》、《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等。

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黄宗英潜心从事文学创作,在报告文学上尤有建树,创作了《大雁情》、《美丽的眼睛》、《桔》、《小木屋》等作品。前三者更令她连续三次获得中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此外,她还与徐迟、肖复兴联合创作报告文学集《为了你,我的祖国》,与丁玲联合创作报告文学集《一代天骄》,并出版散文集《半山半水半书窗》、《萧军》。在散文随笔方面,她与黄宗江、黄宗洛共同创作散文集《卖艺黄家》和《卖艺人家》,还创作了随笔集《故我依然》、《上了年纪的禅思》。2016年,她以91岁的高龄,出版《黄宗英文集》。2019年,她获得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澎湃新闻—缅怀!著名表演艺术家、作家黄宗英逝世,享年95岁

一切艺术的内核都是悲剧,因而一位才情卓绝的女子,必定不会是温室里供人欣赏禁不起风浪的弱柳。她们从磨练里塑造本人、沉淀本人,最终,在废墟中开出花来。

因而,浮华平整的终身于她们而言,似乎无缘享用。是灾难培养了巨大,须臾百年,这些尘世里遗落的精灵,在一面追随、一面补缀中,一步步完成自我救赎的过程。

01艺术消费者中的娇艳花

著名的**扮演艺术家、作家黄宗英先生。尘世寄身九十五载,往常魂归故梦,终得圆满。暗自回首,她这传奇的终身,也好像她的艺术,一样绚丽。

黄宗英先生于1925年出生在北京,一次偶尔的时机,取得了出演《蜕变》中姨太太一角的时机,初次进入群众视野。她因行云流水的演绎,取得了**公司的喜爱,从此和演艺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凭仗着天生的艺术天赋和安静文雅的形象,她慢慢得到了观众的喜欢。一部个人话剧《甜姐儿》让他一下成了炙手可热的当红小花旦,事业一路一步登天。

经过话剧和银幕的不同转变,一部部剧本中不同角色不同人生的体验,黄宗英渐渐沉淀了一定的文学涵养。29岁时,她创作了第一部剧本《平凡的事业》,在文学上投放的热情也变得一发不可拾掇

人到中年之时,黄宗英先生曾经有大量优秀的文章深受群众的喜欢了,其中,《桔》、《美丽的眼睛》、《大雁情》还在一众作品中脱颖而出,取得了中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随笔、散文、剧本、报告文学,这位才情卓绝的女子在不同的文学范畴都有涉猎并且造诣匪浅。这样一位美丽俏佳人,窈窕妙淑女,也成为了文人公子们心目中梦寐以求的对象。

02坎坷情路上的执着者

自古才女的情路,向来都充溢坎坷。李易安和丈夫赵明诚虽说心心相惜,情深意重,却不过两年光景就落得个天人永隔的境地。黄宗英亦是,终其终身,历经四段婚姻,也只嫁对了一个人。

她必然是一位忠于本人本心和情感的女性,在终身伴侣的选择上,爱关于她而言才是独一的规范。因而,黄宗英这终身在婚姻和爱情上,看起来都那样大胆、那样果敢,像个屡败屡战的将军。

第一任婚姻不过短短十八天,就在病魔和死神面前宣布了却束。她的第一任丈夫郭元彤并没有和她长相厮守,以至才不过半月就放手人寰,独留年仅十七岁的黄宗英,新妇变遗孀。

第二任丈夫,可算是始于爱情,终于琐碎。他与程述尧相恋四年,最终步入婚姻殿堂。但美妙温存的感情在面临生活中鸡毛蒜皮的琐碎事时,似乎总显失势单力薄。两人因性格不合,不久就离婚了。

辞别又一段婚姻之后,黄宗英变得比之前成熟了许多,她疾速调整心情,再次置身于工作之中。终于,在《幸福狂想曲》的拍摄过程中,她结识了演员赵丹,彼此吸收。

黄宗英和赵丹都观赏彼此的艺术表达,她曾说:“赵丹一演戏,就把我也忘了,我就最喜欢她把我也忘了的神色。”两人都对戏剧事业有着高度的痴迷,可谓如遇知音,一拍即合。

黄宗英与丈夫育有三子,收养了好友周旋的两个孩子,又将赵丹与前妻的两个孩子视如己出。这个圆满而幸福的小家,也随着家中人丁的逐步增加而变得愈加繁华平和。

此时的黄宗英才初尝婚姻的甘美,初为人妻时,岁月的平淡与绵长,从一身墨香的才女,变成了洗手做羹汤的妻子。她在文学的理想国之外,似乎找到了另一片小天地。

尘世虽有万千繁华,但是一个人去看尽山川,历经世间百态,却不免太过孤单了。赵丹陪伴黄宗英走了很远的一段路,但是却未能陪伴她走完剩下的余生,在1980年大病一场后放手人寰。

尔后,曾经五十五岁的黄宗英,又与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冯亦代先生,携手组建了家庭。但无关从前的风月,此刻的她,不过是在寻觅一位人生路上的伴侣而已。

03垂老晚年时的追光人

黄宗英从骨子里透着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在世事故迁前的悲观和安然。无论是当初那个动乱不安的年代,还是往常的安定盛世,她都对社会时势有着极高的关注度和参与感。

1950年朝鲜战争迸发,为鼓励青年学生共御强敌,她凭仗一辆自行车就去上海的高校停止爱国演讲,全然没有一线演员的架子。这样的思想醒悟,是往常的一局部文娱明星所望尘莫及的。

黄宗英可谓老当益壮,不同于老人们对快节拍的社会生活的恐慌,她在何时分都有一颗紧跟时期的心。在武汉疫情迸发时,她主动请求孙女为她拍摄“为武汉加油”的视频,并发送到网络社交平台上。

在一段采访中,谈及年华逝去的懊恼,她对着镜头一笑置之。黄宗英坦言本人也有人至晚年的搅扰,但是总能在那些更糟糕的境遇中找到能让本人觉得侥幸的中央。

岁月从不败美人,而美人也从未畏惧过岁月。春去秋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只是自然界新旧交替的规律,也从未成为,约束她追随理想脚步的桎梏。

无论是文学、戏剧、还是爱情,这个女子那颗摇摇欲坠的心总在寻觅一份寄予,用以陪伴她的孤寂年华。

可贵的是,她从未对生活有差错望,即便过程辛劳迂回,也一直都保有置信将来的赤子之心。

04结语

假使我们穷极终身都不能具有爱了,那我们还能具有什么呢?当年华老去,黄土一捧就掩盖了今生,当初赤条条地来到这人世,最后也赤条条地分开,什么也带不走,最后化为尘土。

岁月终会将一切都带走或改动,珠宝金银不过是昙花一现。若在这尘世中,非要找出什么是好像钻石一样永久,那应该就是爱吧,我们发明的爱、具有的爱,使得平凡的人也变得巨大。

姓名:舒庆春

字:舍予

别名:老舍

民族:满族

职业:作家

生辰:1899年2月3日

祭日:1966年8月24日

国家:中国

地区:北京

籍贯:北京

老舍家祖辈都是文盲。到了他这一辈,靠母亲辛勤劳动供他上了学。19岁那年,老舍以品学兼优的成绩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从此,开始了他劳动的一生。

当了两年小学校长之后,老舍被提升为北郊劝学员。这时,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了,这个震撼整个中国大地的事件也震撼了老舍。受新思想和新观念的影响,老舍的世界观也发生了变化。他开始偷偷地用白话文写小说,像发了疯、着了魔一样练着写白话文。白话文的兴起,使老舍有了用武之地,他一直坚持不懈地去实践,从而在文字上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4年他到了英国,到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讲师。这时,他开始了长篇小说的创作,一写就是三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1927年老舍回到了祖国。1930年到济南齐鲁大学担任文学院文学教授兼国学研究所文学主任。1934年到青岛的山东大学文学院当教授。在山东的七年里,他创作了《骆驼祥子》等二百篇作品。这些丰硕的成果凝聚着老舍的辛勤劳动。老舍与勤劳的农民一样,扛着他的“农具”:毛笔、钢笔……在他的稿纸上“耕耘”。他每天早起早睡,极有规律地写作,平常连星期天也顾不得休息,暑假、寒假也全部用在写作上。流下的是汗水,结出的是丰硕的果实。

老舍创作的笔始终没停过。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由济南奔赴武汉、重庆,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在周恩来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为团结和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参加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这时期,他写了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作品。

新中国的成立给他带来了旺盛的创作热情,他以自己的作品,热情歌颂党,歌颂新社会。十几年间,他写了《方珍珠》、《龙须沟》、《茶馆》等二十多个剧本。其中《龙须沟》影响较大,揭示了解放前后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化,歌颂了新中国,他也因此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老舍的一生是创作的一生,勤劳的一生。

老舍青岛故居 八关山北坡,一条小巷内,坐落着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的故居,原为黄县路6号,现为12号,小巷对面即是青岛市博物馆。 1934年至1937年,老舍居于青岛。臧克家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说:“小门东前,一进门小院极幽静。一进楼门,壁上挂满了刀矛棍棒,老舍为了锻炼身体,天天练武。小楼不高,望不见大海,夜静更阑时,可以听到大海的呼吸。”庭院中的石板甬路、冬青树至今仍在。 黄宗江、黄宗洛、黄宗英等黄氏兄妹曾住于楼上,楼下住着老舍。屋内面东的一间是书斋,朝南的是客厅及老舍夫人和孩子们的居室。 在这里,老舍创作了已译为12国文字、20个国家出版过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以及《文博士》、创作经验集《破牛破车》和一批散文、小品等。

第一位获得该称号的作家是:老舍

老舍,中国小说家、剧作家。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满族,祖籍北京。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他于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1924年,老舍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学。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作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年7月起,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1934年秋,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在这两所大学,相继开设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史、欧洲文艺思潮、小说作法等课程。课余继续从事创作。沿袭原来的艺术取向的,有长篇小说《离婚》和《牛天赐传》等,都写得富有生活情趣和喜剧效果。比之早期作品,描写从浅露趋向含蓄,相当圆熟地形成他作为幽默作家、北京人情世态的风俗画师、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独特的艺术风格。面对愈来愈严酷的社会现实,创作出现两种新的趋势:一是日益关切国家大事,由此触发写作的灵感,如受到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五三惨案的刺激,写了《大明湖》,九一八事变引起他“对国事的失望”,遂有寓言小说《猫城记》的问世;一是更加关怀城市贫民的苦难,以此作为主要描写对象,《月牙儿》叙述母女两代沦为暗娼,《我这一辈子》诉说下级警察的坎坷经历。在《骆驼祥子》中,以农村来到城市拉车的祥子个人的毁灭,写出一场沉痛的社会悲剧。把城市底层暗无天日的生活引进现代文学的艺术世界,是老舍的一大建树。

《骆驼祥子》是他个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作品。他从30年代初起 ,开始写作短篇小说 ,作品收入《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等。其中如《柳家大院》、《上任》、《老字号》、《断魂枪》诸篇,绰约多姿,精致完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济南沦陷前夕,只身奔赴武汉。1938年3月 ,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任总务部主任。抗战8年中,对文艺界的团结抗日多有贡献。他写于抗战时期的作品,也多以直接为民族解放服务为题旨。战争初起,他热情提倡通俗文艺,写作宣传抗日的鼓词、相声、坠子等小型作品,供艺人演唱。随后,转向直接向群众宣传的话剧创作,连续写剧照了《残雾》、《张自忠》、《国家至上》等10余个剧本,颂扬民族正气、表彰爱国志士,批判不利于团结抗日的社会弊端,在当时起了积极的宣传作用。自1944年初开始,进入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创作,回到所熟悉的北京市民社会和所擅长的幽默讽刺艺术。小说刻画深受传统观念束缚的市井平民,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内心冲突,于苦难中升腾起来的觉醒和抗争,自然也有消极逃匿和无耻堕落。《四世同堂》是他抗战时期的力作,也是抗战文艺的重要收获。1946年3月,老舍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继续旅居美国,从事创作和将自己的作品译成英文。

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老舍立即启程回国。新社会的新气象使他极为振奋,不久就发表以艺人生活为题材的剧作《方珍珠》。1951年初创作的话剧《龙须沟》上演,获得巨大成功。剧本通过大杂院几户人家的悲欢离合,写出了历尽沧桑的北京和备尝艰辛的城市贫民正在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是献给新中国的一曲颂歌。《龙须沟》是老舍创作新的里程碑,他因此获得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50~60年代,他在文艺、政治、社会、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担任多种职务,但仍然勤奋创作。作品以话剧为主,有《春华秋实》、《西望长安》、《红大院》、《女店员》等,以刻画北京市民告别旧生活、迎接新时代的精神历程的作品较为成功。他还写有散文《我热爱新北京》。自50年代后半期起,老舍在话剧《茶馆》、《义和团》(又名《神拳》)和小说《正红旗下》(未完成)等作品中,转而描绘近代北京的历史风云。《茶馆》以一座茶馆作为舞台,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盘踞时期、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3个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写出旧中国的日趋衰微,揭示必须寻找别的出路的真理。老舍的话剧艺术在这个剧本中有重大突破。《茶馆》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剧目,继《骆驼祥子》之后,再次为老舍赢得国际声誉。

老舍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思想上艺术上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他写作勤奋,孜孜不倦地涉猎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自溺于北京太平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345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