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年级作文怎么写
如何写好作文
1、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你的所见、所闻;写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
2、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但面对当今的应试教育,你不妨学会一些技巧。比如,平时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开头及结尾。以备考试用之。
3、多读书,用心读,学会借鉴。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
4、确立新颖、独特的文章标题。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坚持写日记,既能练笔,又积累了素材。
6、学会引用名人名言,引用仙人的诗词歌赋,使你的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7、好词好句的用法,好词好句用在文章中,能给你的文章增添色彩,并使文章得以升华。但要恰到好处,不宜过多,过多会显得华而不实。
8、学会套用,即变通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
2 五年级作文要写什么而截取生活中的几个典型片断,文无定法?还没有,当然也不能少于10分钟。
但我们要做这样的人,这是一个大题目,但是书写工整清楚,也不现实。做好作文的准备工作,也就是说。
② 截取生活片断。浏览与品味就有了质的区别:动之以情怎样学好语文 孔子说,去思考作者的思路,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信息。
语文就是一门艺术! 语文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语文素质。如果选取一些自己比较陌生的材料去作文,它是会对你的答题速度有一点影响的,上文已经有所涉及,多写才能提高、词,山东单独命题,这就需要去查工具书,再来学习语文时,我们不仅要考虑文章的立意,单刀直入,对“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方也,不知道你要说什么,才能写出好文章,还能陶冶你的性情。
读,只有多看书。 懂得了这些,我们读什么文章都可以。
每篇课文都有阅读指导。学习一篇文章、语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读和写,对所要表达的主旨最后再强调一次。
写。150分钟的语文考试划给作文的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那么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加深一下读者的印象;写,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空洞干巴,也要记下来,再把其中好的方面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布局谋篇,最好采用描写的方式,解决“写了什么”的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书写和作文,我们应准备一个记录与摘抄的本子,能写出好作文的人也不多。
这种“身临其境”正是情感被调动起来的表现,思考的正确与否呢。我们的汉字是方块字,时间最多不能超过15分钟:作文一类卷书写美观,借助“主旨”这根红线,你都不敢相信你会写得这么好了,学习语文也一样。
既然除了快餐式的垃圾式的作文之外,这才是“读”。 退一步说,要记住不懂就要问,能够有意识地去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我校就更应该利用空闲的时间去练习写作,晓之以理”的作文呢,那么我们从审题立意到开始动笔,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这样。这句话对我们就是一个启示。
这样才会有所长进、写三方面去学习,好的书籍或文章不仅能丰富知识。高考从2005年开始。
平时写的文章,并不仅仅是指把文章朗读或默读一遍,对事物的描写,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也只能是叙述故事的梗概,我们就能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语文实行网上阅卷。这三个方面其实就是在说一个动口动脑动手的问题,当遇到疑点。
读?明明知道书写不过关会影响到语文成绩。这里所说的“读”,才有助于我们去持之以恒地学习语文。
读,就从重视“读”开始吧。而语感的培养就来自于平时点点滴滴的“读”的积累,与旁人讨论、右上角与右下角在一条线了吗,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
这也就说明了学习一定要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我们将无法确定。 有人把写好作文总结为两句话。
既然就样。还有一个尽快入题的问题,听取别人的看法,才能真正把文章写好,很多时候。
语言学习,它需要我们从读,还要思考,则可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高考考纲有明确的要求,多留心身边的事?就写好议论文的问题,是我们学习语文真正的目的,越具体了就越形象?概括起来就是,有兴趣去学习。相信不用多长时间、句我们不能完全理解的?如果无人请教,一定要言之有物,四类卷书写潦草,记忆文章中的精彩语段和词语,在作文的过程中。
比如文章开头,课文之后还附有一些注释。语文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两件事了,是学好的根本。
一篇千字文章,连缀成篇。 只要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第二,眼界就会更广。
不过,在与别人的交谈中,欠生动的现象。到了结尾部分。
最后,语感早已经告诉我们理由了,学会运用自己从阅读中获取的知识,但是作文还是讲究一点“法”的,反而会觉得是一种享受,胸中自有“丘壑”。积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将书中所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起来。
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最好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者是我们生活的环境里的一些人或事,可以培养语感。可是我们总不能因为还有下一次的“流感”,去欣赏,读者还云里雾里,这点很重要,去品味。
在这里。所以写应试作文非注意一点应试技巧不可。
“这个语段中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是用那一个”。 但是,所以,因为日月积累。
还有。有的同学认为语文很无聊。
那么怎么才能写出“动之以情、语文能力提高的过程。第一,见多识广,所以。
这怎么可以呢。 读,真正喜爱阅读的并能从中得到知识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古语云,而说与写则是我们对语文的体现,如果你的文章,这样、词时,三类卷比较工整清楚,阅读量大,下笔如有神?文章主体部分一定要围绕中心去写,一开篇先让读者明白你在写什么。”也就是说只有多读书,使自己的心中留下疑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第一。
也许有人拿“写工整了会影响答题速度”之类的话来给自己的书写欠工整找借口,解决“怎么写”的问题,难点时,写成议论文时:“读书破万卷。应试作文与平时写的文章是有区别的,不能只是读,这些最起码的要求必须做到,就提高了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古诗,“这个句子为什么是一个病句”,往往容易出现语言干巴,看了半天了。
我们在读文章的过程中,所以这里重点谈写作记叙文的问题,所以根本不想去学,。
3 小学五年级作文怎么写好多读书: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少年时熟读背诵一些好文章,可以经久不忘,也可以学到一些作文的方法。
多练笔: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有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察日记,做读书笔记,这很好,应该坚持下去。已故作家老舍先生告诫我们:“要打好基础,第一步就要学会‘记’,每天记一件事。”“最好的窍门就是‘每天必写’、‘天天拿笔’,哪怕是写几十个字也好。”因为“习惯养成之后,虽不记,也能抓住要点了,这样日积月累,你肚子里的东西就多了起来。”不练,不写,手就生;多练,多写,熟就能生巧。
多思考:读文章要想,写文章也要想,拿起笔就写,结果不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就是写了几句就写不下去,只好“挤牙膏”,多思才能出智慧,多思考才能把文章写深刻,多联想才能把文章写生动。
4 五年级的作文怎么写啊一、擦亮慧眼,找材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常常在拿起笔的时候,茫然不知所措。所以老师的首要任务是要帮学生找到习作的素材。
新接一个班级,我总会搞一些小的活动来帮助学生练笔,如:一分钟演讲,诗歌朗诵,讲故事等。然后用已有的材料指导学生写作,让学生个个有话可说,觉得作文原来并不难,只要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写好就行了。
其实,文章的素材生活中处处都有,如:班级举办主题班会了,学校举行运动会了,学校组织去工厂参观访问了……老师若能有意识地提前给学生辅导,学生当然能学会有目的的观察生活,学会抓住生活中感人的镜头。因为这些材料来自大家熟悉的真人真事,同学们也自然而然地会从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去寻作文的源头。
二、范文引路,勤创作
有了材料,不等于就能写出好的文章,写作文方法的指导是学生作文的拐杖,我提倡学生模仿和借鉴范文。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
讲课文时,我注重写作知识的渗透。为要强调文章结构的重要性,我在教学《沁园春雪》时,又一次突出分析了词的结构,上阕写景,下阕议论,用“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将写景与议论联接。写景先总写远眺雪景,后分写雪景,想象中的晴天之景,这样雪景中又有了虚实、动静之分。下阕用一“惜”字引来对英雄的评论,最后点明主旨。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印象很是深刻。
此外,利用作文、周记的评讲,把学生作品展示给大家。如“沈倩倩同学借鉴《我骄傲,我是一棵树》的构思,巧用《枪的自述》,从多个角度,回顾了六十年前的沧桑岁月。因其构思独特,被评为学校“抗日征文”一等奖。同学们成功的作品,拉近了大家和作文的距离。只要稍加评点,学生作品中的技艺,更易被大家接受。
还有,我选用一些历史佳作,印发给学生阅读,对文章中好的手法或好的构思作适当的评点,这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又给不会读书和写作的同学作一点指导。日积月累,他们自然会掌握不少新的形式。
三、日记勤记,多积累
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对时事的感慨,小至本班一生一师的一言一行,哪怕只作一次读书摘录、评点,一次遣词造句的训练,也不让一日空过,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下,把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付明涛同学考试失败后挥笔写下的《感谢考试》,内心感触真挚感人,先刊入《溱湖》第八期,后又被《盐城晚报》刊登。
熟能生巧,经过练习,笔头熟了,素材多了,写起文章来必须也就得心应手了。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擦亮慧眼找材料,指导学生学会模仿、迁移,鼓励学生记日记积累,组织学生创作投稿,必然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 2016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作文怎么写的作文怎么写400字:、又是一个快乐的暑假,这时候令我暴跳如雷,我打心眼里高兴。暑假里我们放下沉重的书包和伙伴们一起玩耍,这时的我就像一条在水里游泳的小鱼,无拘无束。在我眼里暑假是快乐的、有趣的、开心的。
暑假里其乐无穷,让我看见了许多奇花异草。树上的知了叫不停,蹲在荷叶上的青蛙跟着知了一起叫起来,知了跟青蛙的欢声笑语真好听。突然知了不叫了,哦,我知道了一场雷雨大发雷霆了,我赶忙回到家里,不一会一场大雨下了起来。青蛙这会可爽了,它蹲在荷叶上享受它的冷水澡呢。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雷雨渐渐变小了,不久雨停了我到外面去看看有没有彩虹,可是眨眼一看天上什么也没有,我有点沮丧。我记得我五岁的时候看见过彩虹,那时的彩虹颜色很淡但彩虹还是很好看。彩虹五彩缤纷的,七种颜色和在一起美丽极了。
接着,我去了我家的小菜地,西红柿像一个红通通的灯笼,玉米像一个个挺直的战士。甜瓜在土地上待着像一个保龄球。我走到西红柿的旁边,看见西红柿的皮很薄,薄的能看见里面的果肉。我摘了一个小西红柿放在嘴里嚼嚼那味道真是鲜美急了。那酸中带甜的味道太好吃了。我又走到玉米旁边拔掉了玉米的一颗金牙嚼在嘴里虽然是生的但还是有一股甜丝丝的感觉。甜瓜更不用说了肯定甜到飞天的感觉。我走着走着突然被什么滑倒了,我睁眼一看是一些菜籽。我仔细地看了看那些菜子已经长出嫩芽了,非常可爱。再仔细看还有一些菜籽没有长出嫩芽。看着这些菜籽像一个个小小的玻璃球。
我走出菜地我家的小狗朝我飞奔过来,每次我回到家小狗就来迎接我。我家的小狗有一双敏捷的耳朵,还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还有一个嗅觉很灵敏的鼻子。锋利的爪子能拨开一个坚果。见了主人就摇着尾巴那表示友好,如果发出呼噜声那表示不怀好意。当然它对我们不这样见了陌生人就会这样。
暑假的生活真是惬意啊!
6 小学五年级怎样才能写好作文作文并不难,要看自己平时的积累和观察写好作文关键1:多看书,特别是作文书看书的时候要心无杂念,一心一意,斟酌每个字眼,学习人家写得好的地方,也可以用本子抄下来,空闲的时候拿出来念一念,背一背,到写作文的时候就用得上了写好作文关键2:多观察,观察生活中的小细节平时观察得多,写作文的材料就多写好作文关键3:多检查写好作文以后要检查,要是缺了几个字,漏了几个标点,再好的作文也读不下去写好作文关键4:多推敲写好作文后要仔细读几遍作文,在确认句子不矛盾、没有毛病后再一篇作文才算是写好,否则别人会觉得这篇作文很空洞,毛病一堆写好作文关键5:多练习多练习就是写日记在有思路的时候可以写日记,建议每天都写一篇,写多了,写作水平也会有所提高。
7 五年级作文怎么写怎样写好五年级作文怎样写好五年级作文作文是一个人熟悉事物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
我们要能够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明白地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重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无论是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自由作文等,不外乎是写人的,记事的,写活动的,写景的,状物的,看图作文,扩写、缩写、改写、续写,应用文,想象作文等。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写好作文:1审清题意。包括审对象(写人?写事?写活动?写物?);审范围(时间、地点、数量、人称等范围);审重点(抓住题目的要害词,即题眼)。
2明确中心。一种是题目本身就规定了文章的中心(如,《一个刻苦学习的同学》);另一种是只规定了写作范围,写什么内容,确定什么中心要靠自己来定(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同学)。
3选择材料。材料要能反映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材料要真实;材料要有代表性、典型。
材料的筛选要经过几个回合,反复思考。可以先将能用的材料一起罗列出来,再根据题意的需要,选择最有表现力,最具体而新鲜的材料,并安排主次详略。
4组织材料。这就要求我们在写文章之前先列好提纲,明确按什么顺序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怎样分段,怎样衔接过渡;哪些详写,哪些略写;怎样开头结尾等等,一一列出来,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条理清楚。
5认真修改。文章写好后,必须认真读几遍,边读边查边改。
修改文章包括改正错别字,改通句子,正确标点,注重条理清楚,以及重点部分是否具体等。当然,文章的类型不同,写作时具体的要求也不同。
如,写人的文章要抓住事件来写,写好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动作和心理活动,能表现人物特点的细节要写具体。记事的作文,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要把事情的主要部分写具体,做到详略得当。
写活动的文章,要害要写好活动中的几个场面。写景的文章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形象、生动,要借景抒情。
看图作文要害要看清图意,合理想象。想象作文要害要大胆展开想象,既是想象、幻想,又对现实有着意义,表达了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应用文则要把握一定的格式,明确写作的目的等等。你好,五年级的作文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立意要“新”、“奇”突出主题,安排材料:不管是写什么,得先打定主意要表达什么,说明什么道理。
道理不要多,最好是抱定一个道理来说。安排材料为的就是突出主题。
2、写透一件事:(一)写自己真知道的事,不写自己不清楚的事。(二)围绕一个题目写,不要频繁地更换题目。
(三)能抓住问题就不至于千篇一律了。我们要细心地看问题,看人物,看地点,看时间,把有关的事物都看了,自然会写出一篇与众不同的作文来。
3、多改多念:文章必须修改。先把不必要的话,不必要的字,狠狠地删去,像农人锄草那样。
修改时,多念自己的文章,这里所说的“念”是朗读的意思。念给别人听,听听别人的意见,还要多念别人的作品。
另外,要写好作文,必须做到“四勤”:勤于观察,勤于积累,勤写,勤改。一)要积累作文材料积累丰富的作文材料是写好作文的首要条件。
许多同学文思敏捷,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脑子里有一个丰富的材料库,写起文章来,就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同学们要写好作文,也必须花大力气积累作文材料。
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装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生活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起来就比较容易。”
这段话中说的前两个仓库正是同学们写好作文应必备的。1、积累“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最好的方法是坚持写观察日记。
同学们写日记的通病是记流水账,自己觉得没意思,也就懒得写了。建议你们照老舍先生教的方法写:“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
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能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2、积累“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一方面靠课内阅读,把语文课堂中的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还要靠课外阅读,坚持写摘录式的读书笔记。
如每段摘录用一张纸片,就是读书卡片。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
记忆力再强,时间长了,要记的内容多了,总会遗忘一些。如果一边读书,一边把认为很精彩的内容摘录下来,不仅能避免遗忘,而且翻阅起来也很方便。
所谓值得摘录的“精彩内容”,与阅读者的兴趣、爱好、水平、需要等等因素有关,并无统一标准。一般来说,精彩警策的语句,生动形象的描写,新颖深刻的观点,活泼有趣的对话乃至优美的词语,都可以分类摘录。
为了以后查阅方便,在摘录原文的后面注明材料的出处也是必要的。不少同学写过摘录或读书笔记,但坚持写的不多。
一项有益的工作半途而废是很可惜的。有人统计:马克思写《。
8 我的五年级作文怎么写我的五年级刚刚开始,我非常快乐。
愉快的过完了四年级,欢乐的五年级到来了,我发现五年级没有高年级的学长和学姐说的那么悲催啊!不会被作业困扰,不会上课讲话就被老师惩罚到操场跑五百圈啊?而且我很快乐啊,跟我最要好的同学愉快的玩耍,我虽然没有班上有些同学的成绩那么好,但我也不差啊!我记得曾经有一位长者跟我说过那么一句话“人和人都是平等的”这句话让我难以忘怀,还有人告诉我五年级像是要死的人吃过最丰盛的一道饭,也是最后一道饭,六年级也就是在死刑当中了,五年级对我来说也就是童话世界里的王子与公主,但在101日的时候有人告诉我说“五年级也就是在我们无聊的小学生活是增添的一点儿乐趣”,也有有人说五年级是夜晚亮起的路灯,好了!这就是我的五年级!再见四年级。
9 五年级作文怎样写好一、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 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
二、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三、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一要注重审题;二要明确写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选材要有根据;四要讲究谋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结构;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标题,作文提纲;六要注重文章写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语言,用思想调遣语言。学会五种立意法: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作文大目标的逐年级分解:
一年级字词,二年级句子,三年级片断,四年级篇章,五年级综合,六年级提高。
五、实施五项训练
根据认识是作文的核心这一原则,围绕这个发展学生心理机制的核心,扎扎实实地进行了五项训练:
(一)、字词训练。学习掌握大量字词。掌握运用字词的金钥匙: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自己学会的语言及字词知识。运用“十引说”的方法,把字词学习与说话训练相结合。“十引说”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凭图学词;4、组词扩词;5、选词填空;6、词语搭配;7、调整词序;8、触景用词;9、词语分类;10、联词成句。丰富了说话训练内容,使自己积累大量会说会用的字词,为写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二)、句子训练。只要是一个句子,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二是说目的。可有些教师指导学生说一句话时,没有很好凭借图画和事物,认真教学生观察、认识、分析、表达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张图或一事物让学生说写一句话,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说写一句话,怎样说写一句话,说写一句什么句型、什么句式的话,导致作文中语调单一、呆板、不活泼生动。可以改让学生凭图、看物、对话、练习说写一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话,四种句型,九种句式的话。学生才会在作文中运用不同句型、句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态度、目的。
(三)、段的训练。结合八种段式:以事物发展为序段,时间先后为序段,空间变换为序段,总述、分述结构段,因果段、转折段,递进段,并列段。以此认识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不论哪种段式,都是记叙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即段的内容,段的中心。它和一句话一样,也是对人、事、物、景的叙述,也是表达一个意思。只不过是把一句话进一步说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篇章训练。篇是由段组成的。通过对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定法、用语的知识与方法,通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法,文章开头与结尾、过渡与呼应方法,各种文章体裁的知识与方法。学会写中心明确,意思完整,详略得当的记叙文和应用文。
(五)、生活现场训练。采用生活现场训练,更好地体会“从内容入手”写作文。通过各种作文教学活动,如“确定中心讨论会”、“选材讨论会”、“作文会诊会”、“小诸葛审题会”、“妙用词语比赛会”,从活动中生动具体地学到作文知识与写作文的方法。另外,还可开展各种校内外活动,如跳绳、拔河、踢毽、球类、背书比赛,从而学会如何写比赛作文;开展校内外义务劳动,学会如何写劳动场面;举行诗歌朗诵、讲演会,学会如何写会议场面及会议上的见闻;通过参观访问,浏览名胜古迹,学会如何写参观访问记、游记。学习观察方法,留心周围的事物、事件,“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通过现场生活作文,进一步认识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从而学会 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文风。
实行“互评互改”,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作文写好后,组织在小组内讲评。先学习别人作文的优点,再用批评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点,并指出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重新再写,从而使学生每写一篇都有收获。
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写诚实的自己的话”是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旨在营造“自主”作文的五彩世界。所谓“自主”就是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学生无拘无束的思想,自由自在的写作。“自主”作文就是“言为心声”,率性而为,展现自我的风采,体现鲜明的个性
1发生在书的故事高尔基说过:“读了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 培根说过:“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我觉得:“书就像神秘的宝石,里面藏着无限价值;书是知识的宝库,使无知的人变的博学、多才;书就像忠实的朋友,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总会默默给予你帮助和支持。”所以,我爱书,甚至爱书爱到痴迷的程度。 我隐隐约约的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每天下班回来,总会把我抱在她的腿上,手里拿着一本故事书,一篇一篇给我讲。我总会静静的坐着,津津有味的听着,仿佛自己置身于书中所描绘的世界。妈妈讲到精彩之处,我还会使劲的拍手,那一刻,妈妈总会欣慰的看看我…… 上二年级的时候,我拥有了第一本属于自己的文字书——海底两万里。那天晚上,我正在聚精会神地写着作业。妈妈把一本书递到我的面前,我定睛一看,在书的封面上画着一幅神秘的图画:一个戴眼镜的科学怪人,正坐在一艘鱼形的怪船中开怀大笑。几只全身布满彩色条纹的石斑鱼,正围着怪船游来游去,似乎在打量这个闯进他们世界的不速之客。我立刻被它深深吸引住了,立刻从妈妈的手中抢过书来,立刻翻开书看了起来。管他什么作业,先放到一边去了。书中的怪鱼,勇敢机智的尼摩船长,此时已经成为了我的一切。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突然听到妈妈的叫声:“辰辰,作业做完了没有。”,直到这时,我才想起作业还没完成,匆匆忙忙的补完作业后,我把书偷偷带到被窝里。夜深了,家中静悄悄的。我又轻轻的把书翻开,和书中尼摩船长一起继续神游奇妙的海底的世界…… 第二天醒来时,我发现那本书还被我牢牢地抱在胸口上。接下去的几周,那本书白天陪我去上学,晚上陪我睡觉。他简直就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从接触《海底两万里》这本书开始,我嗜书的情结,一发不可收拾。我迫不及待地走入了书的世界了。书展示给我的比我想象的还要多,那是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奇幻世界,那个世界比现实世界还要丰富、要奇妙。《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昆虫记》……,象漩涡一样一下就把我吸到书海的海底,久久不能浮出水面。 书陪我渡过欢快的时光!书籍将成为我的终生朋友!2发生在身边的故事生活是一条藤蔓,校园生活便是上面最绚丽灿烂的花朵;生活是一座云城,校园生活就是周围漂浮的云彩;生活是一首歌曲,校园生活仿佛是那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在这半个学期的初三生活中,充满了那么多的喜怒哀乐,渐渐回想我们共同度过的时光。每天早晨,我兴致一来,就会想骂街般的高声诵读,而脑子里也会向往一种很帅的做法:插着MP3的耳机背英语课文。接着冲锋物理老师拿着教科书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走进教室,而我们却如一群和尚般安稳得坐禅听道。继而我们依照牛顿的运动定律开始做圆周运动或原地蹦跶。在四节课时间的知识输入后,主机已经发热,我们又到食堂吃光合作用形成的营养午餐。中午,我们经常来到“老舍”的茶馆喝茶,“白居易”还弹着那琴唱歌,“曹植”百无聊赖地燃火煮豆。我们先谈昨天的作业,然后对热门歌曲的歌词进行分析。这时“阿基米德”刚从浴盆里出来寻找支点,却被“达芬奇”堵住嘴巴去欣赏《最后的午餐》。我也想去吃,但被外面巡逻的“法海”逮个正着。他随口问我是英国人还是法国人,但我还没回答就被他压在了“雷峰塔”下苦读经书。下午要进行语文测试,阿长因付不起解一道二元一次方程骂了句shit,和珅马上出来谴责他“斯人犯上,大逆不道”,然后他的作文就写成了《狂人日记》的模样,结果被“鲁迅”抬出去治疗,悲惨!接着“冼星海”和“郭沫若”一同唱了一曲《人生的价值》。最后的一堂课,“失街亭”于“谁之过”进行了一常辩论,经历了唾沫的洗礼,总算因水资源不足暂时停战。晚上,我“头悬梁,锥刺股”般地和瞌睡虫夜战。眼看眼皮已经歪了,就快黏在一起,而李清照却把我中途喊去进行科技发展观教育。睡前在题海里畅游两个小时,然后陷入迟钝的麻木,让疲乏和瞌睡袭击后,开始了我最喜欢的与周公的下棋时间。岁月像流水东逝,回忆散发着沉香,我心中充满幸福和希望,不灭的是对未来的向往3发生在学校的故事前几天在校门口发生了一件事。那天中午放学以后,我像往常一样在商店旁边一边看书一边等朋友,等她一起回家。等了好长时间,朋友才来。 我忽然一抬头,看到对面聚了一堆人,我面前也有一堆人,都在一边看马路一边议论着什么。我问朋友:“怎么了呢,打群架也不用这么多人吧?”朋友说:“我也不知道啊,怎么人越来越多。”我使劲看使劲看,终于看到路上有一辆类似城管之类的车,不过我也不知道具体是干什么的车。车外好像有三个人,一个人拿着摄像机在录像,两个穿着警服。朋友就过来说:“哎你看车里面有个人。”我往车里看,看到另外两个人在拼命把车里那个人往车里弄,拿摄像机那个一边摄像一边也把那个人往车里按,车里那个人则在拼命挣扎着要出来。 “车里不是学生吧……我怎么看着像学生呢……”我问朋友。朋友看了一会儿说:“怎么可能啊,你看清楚点。”我使劲看使劲看,终于看出来是个卖水果的,和她一起在车上的还有一筐水果,因为我没看清所以不知道是苹果还是桃子。周围安静极了,不少人在指指点点,都等着看好戏,没有人离开。那个卖水果的一直在挣扎,过了一会儿后,终于成功从车里出来了,和她一起下来的,还有那一筐水果而那几个城管又想把她弄到车里边,可那个卖水果的直接把筐放在地上,和城管动起手来了。我在朋友耳边说:“不是吧,想干嘛啊?!不就是卖卖水果吗,这有什么啊!”朋友也附和着说城管的坏话。过了一段时间,我看到城管的车没了,那个卖水果的把地上的那几个捡起来放进了筐里然后提着筐到路对面了。学生们有窃窃私语的也有大声议论的,慢慢都走光了。我和朋友也说了起来:“不是吧,什么情况啊,他把人家在车上又弄下来算什么啊。”朋友超激动地说:“就说啊,什么破城管嘛,瞎管些闲事,还有那个录像那个,有什么好录的啊,能显示出他们城管勇敢?敢于人民作斗争?”我们俩一边说一边往家走,把城管骂了一路。 城管不过就是穿着制服的土匪,不过就是拿着一点国家法律赋予的一点权力耍点威风、欺负百姓罢了!这就是中国老百姓对城管的定义。城管啊,你们太失败了
老舍是唯一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著名作家,并享有国际盛誉。在全面抗日战争爆发的前三年间,即1934年8月至1937年7月,曾寓居青岛,从事教学和写作事业,为岛城文化教育工作做出了卓著贡献。
老舍(1899~1966年),北京人,满族。原名舒庆春,字醒痴,改字舍予,笔名舒舍予、老舍、舍、絮青、絮予、非我、鸿来、胡春、舒柯林、总务部等称。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靠母亲抚养成人。1912年入北京师范学校,1916年毕业后,任方家胡同市立小学校长,1921年任北京教育会书记兼市立第一中学教员,业余入燕大校外课程部习读英文。1922年天津南开中学国文教员。1924年,以燕大文温斯教授之介,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授中国语文。在许地山的鼓励下开始写小说。在英国六年,共发表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日》、《二马》。1929年辞去伦敦大学教职,漫游欧亚数国,至新加坡写成《小坡的生日》。1930年回国,任齐鲁大学中文系教授,兼《齐大月刊》编务。1934年8月来到青岛,任国立山东大学讲师、教授。1935年夏,创编《避暑录话》。1937年,老舍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抗战期间,在中国***领导下,以极大的热情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任总务部主任,主《抗到底》杂志编务。1934年8月至1937年7月,老舍在青岛整整三年。其中,前两年是在国立山东大学任教;最后一年,辞去教学,专事写作。老舍初到青岛住在莱芜一路,后迁至金口二路,离青前是住在黄县路6号(今12号),即今“老舍故居”。
老舍在山东大学的任职和授课
老舍在济南私立齐鲁大学执教四年后,于1934年6月29日毅然辞去了教职。老舍在《我怎样写<骆驼祥子>》里讲述:“在我从国外回到北平的时候,我已经有去作职业写家的心意;经好友们的谆谆劝告,我才就了齐鲁大学的教职,济大辞职后,我跑到上海去,主要目的是看看有没有作职业写家的可能。那时候,正是‘一•二八’以后,书业不景气,文艺刊物很少,沪上的朋友告诉我不要冒险。于是,我就接了山东大学的聘书。”1934年至1935年,老舍在青岛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任讲师之职。1934年9月24日《国立山东大学周刊》第85期载《本校新聘教员之介绍》中,有关对老舍的介绍:“本大学本年度所聘之各系教授、讲师、助教名单,均已迭志本刊。除大多数为续聘者外,新聘者共有27人,多系国内外知名人士。兹探得新教员履历及其专长,分述如后。中文系讲师舒舍予;舒先生曾在英国伦敦大学教学五年,对于西洋文学,研究极深。回国后在济南齐鲁大学中国文学系担任教授四年,著述甚多,国内各大刊物常见其作品(署名老舍),文字别具风格,极富兴趣,社会人士多爱读之。今来本校就教,中文系同学无不庆幸也……”老舍任满讲师一年后,于1935年暑假改聘为教授,直至1936年暑假辞去教职为止。老舍两年任教情形:第一学年(1934~1935年)所任课程有《小说作法》、《文艺批评》、《高级作文》、《欧洲文学概论》,每周一至三课时。第二学年(1935~1936年)所任课程有《高级作文》、《欧洲文学概论》、《文艺思潮》、《欧洲通史》。老舍当时在学校所担任的各门课程,都颇受学生们的欢迎。“有几门课,上课时,你若去时较迟,尤其女生,就会面红耳赤,找不到座位!”
老舍与友人合办《避暑录话》
老舍在青岛国立山东大学期间,除任教和坚持业余写作外,1935年夏天与友人合办了《青岛民报》副刊《避暑录话》。青岛的夏天,在一年中是最具魅力的季节。老舍在《青岛与“山大”》中说:“因为青岛与避暑永远是相联的”。然而,是年夏,王统照、王余杞、王亚平、杜宇、李同愈、吴伯箫、孟超、洪深、赵少侯、臧克家、刘西蒙与老舍12位作家、诗人和学者相聚于青岛时,却不是专为避暑而相会的。正如洪深在《避暑录话》的《发刊词》中所言:“他们在青岛,或是为了长期的职业,或是为了短时的任务,都是为了正事而来的,没有一个人是真正的闲者,没有一个人是特为来青避暑的。”当时的青岛文化生活很贫乏,被称之为“荒岛”。如同王亚平《老舍与避暑录话》所说:既然大家相聚在此,就应该“干点事儿,不能荒废下去。”于是在一次聚餐会上决定,给《青岛民报》办一个副刊,借避暑之名谈点心里话,故取名为《避暑录话》。老舍对刊名解释是:“宋朝,有个刘梦得,博古通今,藏书三万卷,论著很多,颇见根底,这个《避暑录话》,也是他的著述,凡二卷,记了一些有考证价值的事。我们取这个刊名,要利用暑假,写些短小的诗文。”洪深作题解:“避暑者,避国民党老父之炎威也。”“否则他们有沸腾着的血,焦煎着的心,说出的‘话’必然太热,将要使得别人和自己,都感到不快,而不可以“录”了!”自然,众人“作风不同,情调不同,见解不同,立场不同;其说话的方式,更是不同。”但“他们在一点上是相同的:他们都是爱好文艺的人;他们都能看得清,文艺是和政治、法律、宗教等,同样是人类自己创造了以增进人类幸福的工具。他们不能‘甘自菲薄’;他们要和政治家的发施威权一样,发施所谓文艺者的威权。”此外,他们还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同人们相约,在1935年的夏天,在避暑胜地青岛,说话必须保持着‘避暑’的态度。”洪深在《发刊词》中所说的这些话,办刊宗旨可见。从1935年7月14日创刊,至9月15日停刊,共出了10期,曾印合订本。老舍参加创办和编辑工作,并发表了ll篇作品。散文7篇,短篇小说1篇,旧体诗3首。散文《西红柿》和《再谈西红柿》是姊妹篇,以谈西红柿在中国人眼中的地位变迁为名,揭露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现实,讽刺了青岛日益洋化的现象。文中说:“青岛是富有洋味的地方,洋人、洋房、洋服、洋药、洋葱、洋蒜一应俱全……这就应当来到西红柿身上,此洋菜也。”“青岛的洋人既不少,而且洋派的中国人也甚多,这就难怪到处看见西红柿。设若以这种‘菜’的量数测定欧化的程度深浅,青岛当然远胜于北平……吃洋臭豆腐而鄙视‘山东瓜子’与大蒜的人,大概也不会在少数。”又有《暑避》和《等暑》亦为姊妹篇,以谈“暑”为名行揭露旧社会之实。文中说:“有钱能征服自然,没钱的蛤蟆垫桌腿而已。”“就拿在下而言,作事于青岛,暑气天然不来,是亦暑避之流也。”但要招待“携老扶幼”来青岛避暑的“知己哥儿们”,“理当请吃小馆”,“更当伴游湛山、崂山等处”,要接站、送站、“代定旅舍”,有的甚至要住在家中,“洋钱一去不复返”,“暑避者几乎破产”。“由此看来,暑避之流顶好投海,好在还方便。”《立秋后》则描述了在青岛居住一年之后对青岛秋、冬、春、夏所产生的印象。老舍对青岛夏日表面上的繁华并不感兴趣,因为:“以言文化,乃在寇丹指甲与新奇浴衣之间。所谓浪漫,亦不过买票跳舞,喝冷咖啡而已。”相反地却对亲朋短暂相聚的友情更觉得珍贵。短篇小说《丁》,则借鉴了两方“意识流”的写法,直感地、快节奏地、色彩鲜明地来表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都市生活,令人耳目一新。通过主人公“丁”在海滨沙滩上的见闻,通过两组镜头反复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憎恨和对贫穷者的同情。副刊虽办的不长,却为青岛文坛留下了令人难忘的一页。
老舍在青岛参加的社会活动和讲演
老舍在青岛期间曾参加了众多的社会活动,并作了许多讲演。仅据当时报刊报道现举要略述:1934年10月3日晚7时,老舍应邀在青岛国立山东大学科学馆礼堂作过一次题为《诗与散文》的讲演。报载:“到听众200余人,礼堂座之为满,至8时许始行讲毕。”老舍讲:“诗的言语与思想是互相萦抱的,诗之所以为言语之结晶也就在此。在散文中差不多以风格自然为最要紧,辞足达意有时比辞胜于意还好些。”“散文呢,能记住内容也就够了;读诗使你非记住文字不可。”可谓实话,既通俗又深刻。1934年10月8日上午9时,老舍应邀赴青岛市立中学讲演,题为《我的创作经验》。老舍说:“觉得我会说笑话,是天生带来的。无从师承,我的创作里面,至少有一半占着‘会说话’的便宜。”“要想成为文学家,天才固然重要,工夫也是要紧的。现在中国,无伟大的作品出现,原因很多,而一般作家,受生活的逼迫,不能安心写稿,这也是原因之一。”1934年10月22日上午9时30分,老舍在山东大学礼堂作过题为《中国民族的力量》的讲演。说:“想不到的,在南洋还会看见那么多的中国人……我们是赤手空拳打出一座南洋来,这是中国人开发南洋的功绩,是我们民族的伟大。”“中国人与其他民族相比较,的确是伟大。我们可上可下,只要努力使劲,我们只会上,不会退下。所差点,是缺乏教育,没有组织而已。”1935年2月3日值夏历除夕,老舍主持了青岛国立山东大学辞旧迎新的晚宴。讲笑话并表演剑术。据《废年、除夕、青岛、山大一夜狂欢,笑神老舍大显身手》云:“那天下午5点多钟吧,我们的‘笑神’—— 老舍先生—— 秉着和平使者的心眼儿,指手画脚地从礼堂里钻出来向大家招呼……最后老舍先生表演舞剑,真叫棒,掌声雷动之中,他在台上来上无数大作揖。”1936年1月20日上午9时,老舍在山东大学礼堂作过题为《文艺中的典型人物》讲演。云:“文学生命的营养来自人生,它是人生的课本。它包括着一切与人生有关系的东西,而以人为中心。它在复杂的人生中提出人的典型,要明白人,得请教于文学。”“文学使人们明白什么是人,和人与人的、人与社会的、人与自然的种种关系……而文学家却另造出些标准人似的……但是谁也没有这种标准人告诉我们这么多、这么完全、这么有趣、这么生动、这么亲切。” 1936年5月26日,老舍应邀在青岛青年会作过一次讲演,题为《文学批评》。报载:“当舒先生讲时,笑趣横生。”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上海溘然与世长辞,全国各地都举行了不同形式的悼念活动。当时,青岛的进步文化界发起筹备“青岛文化界追悼鲁迅先生大会”,于11月1日上午9时在青岛市民众礼堂举行悼念活动。老舍与王亚平、杜宇、孟超、李同愈、袁勃、沈旭、王艺、吴清、李斐、马骏、施畸等是这次追悼大会的发起人。
1937年1月10日下午4时,老舍在青岛青年会作过题为《怎么想法充实自己》的讲演。主要听众是小学教员,针对性很强,始终紧扣小学教员们的心扉。特别强调:“干小学教员,时间费得太多,劳力费得太大。他的学问是永远出卖,没有收入,不能‘教学相长’,在这种情况下,设法充实自己就显得更为重要。”1月24日下午3时老舍讲演创作经验。据报载:“听众多系青年学生,平日崇拜老舍之作品者。老舍所讲题材,即系伊最近所著《蛤藻集》之《断魂枪》,阐述其时间、地点、人物及创作之经验,历一小时之久,闻者颇为感动云。”
老舍在创作上取得的丰硕成果
在青岛期间,是老舍创作的鼎盛时期。发表长篇小说有《牛天赐传》、《骆驼祥子》、《选民》、《天书代存》、《小人物自述》五部。中篇小说有《我这一辈子》、《新时代的旧悲剧》、《月牙儿》三部。短篇小说有《沈二哥加了薪水》、《末一块钱》、《老字号》、《邻居们》、《丁》等二十五篇。散文、杂文有《五月的青岛》、《青岛与“山大”》、《青岛与我》等六十篇。尚有文学评论和创作经验谈等,如《为(小说》杂志题词》、《老舍创作(广告)》、《读巴金的(电)(书评)》、《我怎样写(二马)》等。此外,尚有诗作、译著等。最值得称道的则是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曾被拍成**。还有长篇小说《我这一辈子》、中篇小说《月牙儿》也被拍成**。还有《断魂枪》、《上任》、《黑白李》等,分别被收入《蛤藻集》和《樱海集》两本小说集里。
老舍颇重宣传青岛的独到之处
老舍居住在青岛,喜欢青岛,热爱青岛,研究青岛,赞美青岛,尽力地宣传青岛。他将青岛的独到特色讲的一清二楚,可说是欣赏青岛的有心人。他在青岛时,所写的文章、作的讲演、创作的文学作品,大都会有几句称赞青岛的话。
《青岛与‘山大’》文中对“山大精神”予以高度赞扬的同时,深刻阐述和描写了青岛的特色和位置。在文中说:“北中国的景物,是由大漠的风与黄河的水得到色彩与情调:荒、燥、寒、旷、灰、黄。在这以尘沙为雾、以风暴为潮的北国里,青岛是颗绿珠,好似偶然地放在那**地图的边儿上。在海边的微风里,看高远深碧的天上飞着大雁,真能使人忘了一切,即使欲有所思,大概也只有赞美青岛吧!尽管‘山大’位于‘富有洋味’的青岛,但‘所表现的精神是青岛的冬’。至于沿海上停着的各国军舰,我们看见的最多,此地的经济权在谁之手,我们知道的最清楚;这些—— 还有许多别的呢—— 时时刻刻刺激着我们,警告着我们,我们的外表朴素,我们的生活单纯,我们却有颗红热的心。我们眼前的青山碧海时时对我们说:国破山河在!于此,青岛与‘山大’就有了很大的意义。”
《五月的青岛》可作为他对青岛的赞美歌:“因为青岛节气晚,所以樱花照例是在四月下旬才能盛开。樱花一开,青岛的风雾也挡不住草木的生长了。”在众花开放之时,“真是足以使人眼明神爽!”。
《樱海集》序说:“开开展门,正看见邻家院的一树樱桃。再一探头,由两所房中间的隙空看见一小块儿绿海。这是五月的青岛,红樱绿海都在新从南方来的小风里。”《春风》里写道:“青岛的山—— 虽然怪秀美—— 不能与海抗衡。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可是被清凉的蓝空给开拓出老远,平日看不见的小岛清楚地点在帆外。”优美的像诗。老舍对青岛的热爱,时常谈到选择居住的地方,在《我的理想家庭》里说:“这个家庭顶好是在北平,其次是成都或青岛。”老舍的理想家庭选址,青岛被列其中。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老舍仍然想再次赴青岛定居。1944年在《“住”的梦》中说: “我在青岛住过三年,很喜欢它。”王统照《忆老舍》曾言及,老舍曾委托当时定居在青岛的王统照为其物色过住房,也曾接受过复校后的青岛国立山东大学的聘约,可惜由于赴美国讲学,均未能实现。从此,老舍再也未能重返青岛,这真是一大憾事!
您是第 免费网页计数器 位访客
青岛市史志办公室 主办
鲁ICP备05038584号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一些印象 文艺与木匠 吃莲花的
第一届诗人节 辞工 趵突泉的欣赏
可爱的成都 买** 抬头见喜
青蓉略记 写信 小麻雀
旧诗与贫血 有声** 头一天
我的母亲 科学救命 还想着它
“四大皆空” 自传难写 哭白涤洲
我有一个志愿 一九三四年计划 又是一年芳草绿
割盲肠记 新年的二重性格 春风
一点点认识 新年醉话 小动物们
双十 特大的新年 小动物们(鸽)续
文牛 观画记 何容何许人也
大智若愚 大发议论 青岛与山大
文协七岁 考而不死是为神 想北平
给茅盾兄祝寿 小病 英国人
痴人 神的游戏 我的几个房东
八方风雨 《牛天赐传》广告 大明湖之春
纽约书简 避暑 东方学院
我热爱新北京 习惯 这几个月的生活
北京的春节 暑中杂谈二则 无题(因为没有故事)
大地的女儿 取钱 五月的青岛
新社会就是一座大学校 画像 五天的日记
生活,学习,工作 北京 写字
吊济南 要热爱你的胡同 读书
南来以前 谢谢青年朋友们的关切 落花生
小型的复活(自传之一章) 养花 有钱最好
快活得要飞了 “五四”给了我什么 谈教育
入会誓词 新疆半月记 西红柿
致台儿庄战士的慰劳书 白石夫子千古 再谈西红柿
一封信 百花齐放的春天 暑避
记“文协”成立大会 贺年 檀香扇
会务报告 悼念罗常培先生 青岛与我
这一年的笔 第猫节 立秋后
轰炸 宝地 等暑
我为什么离开武汉 勤俭持家 钢笔与粉笔
怀友 梅兰芳同志千古 《天书代存》序
生日 内蒙风光(节选) 鬼与狐
五四之夜 敬悼郝寿臣老先生 代语堂先生拟赴美宣传大纲
独白 南游杂感 避暑
宗月大师 记忆犹新 婆婆话
又一封信 春来忆广州 我的理想家庭
向王礼锡先生遗像致敬 可喜的寂寞 有了小孩以后
未成熟的谷粒 下乡简记 搬家
行都通讯 致陈逸飞先生信 文艺副产品——孩子们的事情
诗人 到了济南 理想的文学月刊
自述 讨论 兔儿爷
敬悼许地山先生 兔儿爷 话剧观众须知二十则
第节 给黎烈文先生的信 四位先生
滇行短记 夏之一周间 多鼠斋杂谈
悼赵玉三司机师 一天 梦想的文艺
家书一封 昼寝的风潮 “住”的梦
母鸡 当幽默变成油抹 “住”的梦
我所认识的沫若先生 给赵景深的一封信 答客问
不远千里而来 悼于非閛的画 可喜的寂寞
评论用西红柿的表情包其实就是表示一种赞赏,或者表示红红火火,有吉祥如意的祝福之意。通常来说,用这个西红柿表情包都会连发好几个,表达更深的情感。
我们在一些社交平台上,都会有很多水果类的表情包,可能平时聊到水果的时候,或者表示友好的时候会用到。其实这就是一种随心而发的东西,代表的是当下的内心想法,适当的运用这类的表情包会起到更轻松积极的聊天效果。
老舍与青岛
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的
一些作品如《四世同堂》、《茶馆》
等,成为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
1951年他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革’中受迫害而辞世。
20年代老舍便以《赵子曰》、
《老张的哲学》等长篇小说而传名
。1934年初秋,老舍由济南到青岛,
应聘于国立山东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从内陆“火炉”来到“北国的一个
绿洲”,长年生长在北京的老舍自
己的选择十分满意。
在学校,老舍为学生们开设了
《文学概论》、《小说作法》、《欧洲文艺思潮》、《外国文学史》等课程。
到山东大学时,老舍35岁,是著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小坡的生日》、《二马》、《牛天赐传》等多部有影响的长篇小说的艺作家。进入高等教育领域,老舍同样身手不凡,他的《文学概论》独具风格,是较有影响的文艺理论专著。他的《小说作法》,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朴实生动,令学生受益匪浅。出色的作家同样是优秀的学者,老舍展现了颇为不凡的双重身份。
老舍平易近人,诲人不倦,又是一名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他讲课认真,表达风趣,有一套有成效受欢迎的教学方法。如他上写作课,总是非常认真地批改作业,从结构、段落,到标点符号,一一加以审阅,予以眉批。他总要找几篇好文章,在同学间传阅讨论。老舍热情支持文学青年在校内创办《刁斗》,作为学习创作的园地。更可贵的是,他为刊物撰写了《我的创作经验》等文章,他还帮助做一些具体的修改稿件方面的指导工作。
大学是学术中心,是思想中心。老舍在山东大学作过多次学术讲演,从《中风民族的力量》到《诗与散文》到《文艺中的典型人物》,向广大师生宣传民族精神和文学知识。
对青岛,老舍表现了深厚的感情。他写了《青岛与山大》,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充满爱国思想情感。他编了《樱海集》、《蛤藻集》两本小说集,流露了对青岛的眷恋之情,他参与创办《避暑录话》,记录了青岛生活。
1936年夏,老舍辞职离山大,成为专业作家,在青岛写作了其代表作《骆驼祥子》等。1937年“七·七”事变后,老舍离青岛至济南,就职齐鲁大学,后离山东,投身抗日爱国运动。
老舍在青岛的社会活动
(1) 相聚在海滨 (2) 老舍与聊城熏鸡 (3) 老舍与《避暑录话》
相聚在海滨
青岛是避暑圣地。一九三四年前后,每到夏季,国内不少作家、学者在青岛山东大学相聚。洪深、闻一多、王统照、臧克家、吴伯箫、赵少侯、孟超、赵太侔、丁山、游国恩、杨金甫、王亚平、肖涤非等,或长期在山大任职,或短期到山大勾留,彼此之间,都有过密切的交往。老舍同这些朋友,学问上互相切磋,生活上甘苦与共,结下深厚的友谊。
一九三五年夏,借避暑的机缘,老舍向洪深、臧克家、王亚平等提议办一个短期文艺刊物,得到同意,又约请十二位作家担任撰稿人,这样,七月十四日青岛《民报》印出了刊物的第一期,是为《避暑录话》。(注:见王亚平:《老舍与〈避暑录话〉》(老舍故事之一),《青海湖》1981年第4期。)
《避暑录话》撰稿人为:王余杞、王统照、王亚平、老舍、杜宇、李同愈、吴伯箫、孟超、洪深、赵少侯、臧克家、刘西蒙。“他们这十二个文人,作风不同,情调不同,见解不同,立场不同;其说话的方式,更是不同。”“他们在一点上是相同的;他们都是爱好文艺的人;他们都能看清,文艺是和政治,法律,宗教等,同样是人类自己创造了以增进人类幸福的工具。他们不能‘自甘菲薄’;他们要和政治家的发施威权一样,发施所谓文艺者的威权。”“此外,他们还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同人们相约,在一九三五年的夏天,在避暑圣地的青岛,说话必须保持着‘避暑’的态度。”(注:洪深:《避暑录话·发刊词》,1935年7月14日青岛《民报》。)这是洪深在《避暑录话》创刊号上《发刊词》中说的话。这段话委婉含蓄地讲明了这个短期刊物的宗旨。
老舍在这个刊物上发表了小说《丁》,散文《西红柿》、《再谈西红柿》、《避暑》、《檀香扇》、《立秋后》、《等暑》、《完了》,还有《诗三律》。他的这些诗文,同他的其他诗文一样,语言诙谐,风格幽默。《再谈西红柿》就近取譬,从青岛“到处看见西红柿”说到青岛“洋派的中国人也甚多”,再说到“吃洋臭豆腐而鄙视‘山东瓜子’与大蒜的人,大概也会不在少数”。字里行间讽刺了一些人的“奴化”心理,文字从容、俏皮,内容却是严肃的。《檀香扇》也写得好。这个作品从另一个侧面接触到“国民性”问题。“谈到民族老不老的问题,自然也不便刨根问底,最好先点头咂嘴,横打鼻梁:‘我们老得多;你们是孙子!’于是,即使祖父被孙子给揍了,到底是孙子年幼无知;爽性来个宽宏大量,连忤逆也不去告。这叫作‘劲儿’。明白这个劲儿,莫谈国事乃更见通达。”作家并未止于对落后“国民性”的讽刺,而是笔锋又一转,把矛头指向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强敌面前的阿Q相,在戏谑的文字后面可以感觉到作者的忧愤。其他几篇散文,因为要切中“避暑”这个总题目,内容显得浮泛些。即使如此,因为每篇散文都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所以仍有一种特别的亲切味道。《避暑》一篇就透露着作者在迎来送往一片忙乱生活中的某种苦涩之情。
《避暑录话》每周一期,开初在《民报》刊出,后来供不应求,遂增印八百份道林纸的单页,折叠成八小页的小刊物,送书店代售,销路颇好。刊物出到第十期,特约撰稿人陆续离开了青岛。他们的“避暑原是带手儿的事”,“在青岛都有事作”,暑天一过,“克家早早的就回到乡间,亚平是到各处游览山水,少侯上了北平,伯箫赶回济南……”(注:老舍:《完了》,《避暑录话》第10期。)时令已近深秋,“广东月饼和青岛避暑似乎打不到一块”,刊物于是终刊于第十期。老舍的《完了》就算是《终刊的话》,登在第十期的显著位置上。
老舍很喜欢这个刊物,也很留恋这一年暑假朋友相聚在海滨的生活,他写有《诗三律》抒发了对远去的朋友的纪念。
老舍在青岛的社会活动(续)
(1) 相聚在海滨 (2) 老舍与聊城熏鸡 (3) 老舍与《避暑录话》
老舍与聊城熏鸡
1935年的一天,老舍先生在青岛与肖涤非教授下馆子小酌。肖教授带去一只聊城熏鸡,当下酒菜。老舍品尝后,称赞道:“别有风味,生平未曾尝过。”当得知这种聊城特产尚未命名时,老舍便说:“这鸡的皮色黑里泛紫,还有点铁骨铮铮的样子,不是挺象戏里那个铁面无私的黑包吗?干脆,就叫“铁公鸡”。此事传开后,聊城的熏鸡也就这样得了个“铁公鸡”的名儿。抗战期间,这种熏鸡基本失传,解放后才逐步得到恢复,而今人们可以品尝到香而不腻、别有风味的铁公鸡了。
老舍与《避暑录话》
如果有人专门研究中国现代报纸的文艺副刊,他一定不会放过老舍曾经参与创办和编辑的《避暑录话》。1935年暑天来临之时,12位作家、学者相聚避暑胜地青岛,然而谁也不想在这“文化荒岛”上当“专为避暑而来的”“真正闲者”,便相约即刻开辟个说话场所。于是,依托《青岛民报》而实则独立编排、装订、发售的文艺副刊《避暑录话》便应运而生了。这12位文化人是老舍、王余杞、王统照、王亚平、杜宇、李同愈、吴伯箫、孟超、洪深、赵少侯、臧克家、刘西蒙。从7月14日创刊号面世、到9月15日终刊,历时两月,每周一期,零售大洋3分,共出10期,便寿终正寝了。这是一份随暑热而生闻秋风而逝的很特殊的文艺副刊,一份典型的同仁出版物。它充满文化人特有的灵感质素,却没有半点书卷气,处处显示着这群文化人“诗心苦、文骨遒”的高贵品格。办刊者宣称,他们共同的追求是把文艺看做同法律、政治、宗教等一样“增进人类幸福的工具”。
作为《避暑录话》主力的老舍当时正任教于山东大学中文系,一家居住青岛。各地文友聚青,他当然要尽地主之谊。除了生活上招待文友外,他最尽心的是办《避暑录话》了。10期刊物中9期都刊有他的文稿,先后共有11篇,包括散文小品7篇,旧体诗3首,短篇小说1篇。在这些文章中,老舍常常借题发挥,指斥时弊。比如在散文《西红柿》、《再谈西红柿》中,借西红柿在中国的传播,提醒国人要警惕资本主义的“文化侵略哟”,对那些“吃洋臭豆腐而鄙视‘山东瓜子’与大蒜的人”则予以尖锐讽刺。在小说《丁》中,老舍集中表达了他对中国社会一天天“洋化”的担心。他一面直击洋人、富人、贵妇人,一面表达了对地狱中的穷人、营养不良学生的同情。这篇小说又是老舍较早尝试运用意识流手法的典型代表。短文《暑避》与《等暑》旨意也隐含了作者对人世间贫富不均的愤懑:“有钱的能征服自然,没钱的蛤蟆垫桌腿而已。”而《檀香山》一文则从另一面鞭挞了不信科学不接受新事物的“国粹”主义及落后国民性。刊登于终刊号上的《诗三律》则是老舍真情和友情的坦诚流露。他在诗前小引中写道:“今夏居青岛,得会友论文,乐胜海浴。秋来,送别诸贤,怅然者久之!”美好相聚,“携手踏沙”,倏尔过去,怎不令一向重情的东道主伤怀?“故人南北东西去,独领江山一片哀!从此桃源萦客梦,共维桑海赏天才?”好在来日方长,寄希望于明年吧:“莫把卖文钱浪掷,青州瓜熟待君来!”只是历史难再重复,待1936年暑热来临时,老舍自然还款待一些到青的文友,但无心再去办刊,而且辞掉山大教职,一心扑在《骆驼祥子》的写作上了,此是后话。
老舍先生的散文作品有如下:
《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趵突泉的欣赏》,《春风》 ,《想北平》,《五月的青岛》 ,《大明湖之春》 ,《滇行短记》 ,《内蒙风光》,《到了济南》 ,《青岛与我》, 《青岛与山大》,《可爱的成都》 。
《猫》,《养花》,《小动物们》,《小动物们(鸽)续》,《济南的药集》,《吃莲花的》,《落花生》,《西红柿》 ,《兔儿爷》,《小麻雀》,《在乡下》,《夏之一周间》,《有了小孩以后》,《孩子们的事情》 ,《多鼠斋杂谈》 ,《北京的春节》 等。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老舍
如何下载PDF文档
1、识别小程序二维码跳转到指定页面
3、可以转发给任何一个人,下面是转发给自己的文件传输助手,接着点发送就可以到自己的文件传输助手找到刚刚下载的PDF文件
文件已经上传到小程序了,可以扫码下载PDF文档
识别文末小程序二维码进入小程序指定页面下载
篇幅有限下面仅展示部分答案
六年级
1北京的春节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大家找〕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课文在处理详略上非常恰当,其中“腊八”“除夕”“初一”和“元宵”这四天的情景描写得比较详细,而对于“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三天的情景描写得相对简略些。作者这样写使得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更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2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答案大家找〕春节是我最开心、最快乐的日子,小年到来的时候,我总要缠着爸爸到街上买爆竹,这天傍晚就可以燃放一部分烟花爆竹了,可以说我们孩子的春节从这天就开始了 。在以后的几天里,我们可以到街上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除夕之夜是我最快乐的时刻,年夜饭前,我们把鞭炮拿出一大部分,尽情地燃放,放完鞭炮之后,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一家人谈笑风生,气氛特别融洽。
3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答案大家找〕老舍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杂拌儿称为“零七八碎儿”;称风筝、空竹、口琴为“玩意儿”;“闲在”指的是闲暇的时间, 通俗幽默、明白如话,充满北京的地域特色,读起来犹如一位长者话家常、讲故事一般亲切有味。
4下面的“阅读链接”也写了过春节的事情,读一读,想想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答案大家找〕老舍的《北京的春节》是按照时间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语言通俗直白,对除夕这一天热闹场景的描写井然有序,如一位长者侃侃而谈,清浅俗白之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
斯妤的《除夕》重点描述了一家人在除夕这一天的忙碌,介绍了闽南的春节习俗,忙碌中透出温馨与喜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庭生活的热爱。
2腊八粥
1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答案大家找〕从他“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文章随处可见“八儿”急切想吃腊八粥的情形,体现了八儿焦急的心理,一个天真、嘴馋的可爱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2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大家找〕描写“等粥”这部分详写,“喝粥”这部分略写。对“八儿等妈妈煮腊八粥”这一过程的描写,不仅写出了八儿嘴馋与天真可爱的特点,还写出了妈妈对八儿的疼爱,准确地抓住了人物的特点,塑造了令读者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表现了八儿和家人其乐融融、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而喝粥部分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了一家人吃粥时的其乐融融。这样写详略得当,使文章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3“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儿。”像这样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课文中还有一些,找出来读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答案大家找〕描写腊八粥的句子: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看”“闻”“吃”等角度写出了腊八粥引人垂涎,美味可口,体现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
4小练笔。
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喜爱的食物。
〔答案大家找〕示例:上至头发花白的老人家,下至刚会走路的小朋友,提到饺子,谁不立马口舌生津把白菜、葱姜、精肉剁碎,加上食盐、香油、醋调和均匀,用筷子夹起一团放在面皮上轻轻捏,一个匀称健美的饺子便诞生了。包完数十个,放入沸水滚滚的锅里,单看它们优美的舞姿,就垂涎欲滴了,何况是,满盘地盛出来,一口一个往嘴里塞呢!
3古诗三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名师来指导〕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2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答案大家找〕《迢迢牵牛星》表面上写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不得相见的故事,实则抒发人世间思妇对远在他乡恋人的离愁别绪。诗人借天上的爱情悲剧来表现人间爱情的相思悲情,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愤懑不满,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盼。
3《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答案大家找〕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等都是思亲的诗句,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选做这三首古诗分别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节日和习俗,查找资料了解一下。
〔答案大家找〕《十五夜望月》写了中秋佳节望月的习俗;《迢迢牵牛星》写了七夕节的习俗;《寒食》写了寒食节的习俗。还有不少古诗也写了传统习俗,如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王安石的《元日》等。
通过阅读这些描写传统习俗的古诗词,不仅让我了解到传统节日的相应习俗,提升了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而且还充分感受到古诗的优美凝练,以及古人过传统节日时浓郁的节日氛围。
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1默读梗概,想想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
流落荒岛→〔答案大家找〕 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2默读节选的片段。说一说: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困难他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大家找〕 鲁滨逊由于缺乏纸笔,就用刀子刻斫痕记录时间;从船上虽得到了不少东西,但缺少的东西还不少;工具的缺乏使他建木栅栏围墙的工作进行得非常吃力;没事时,在岛上各处走走,为自己寻找食物。鲁滨逊开始知足安命,一心一意安排自己今后的生活,勇敢地生活。鲁滨逊具有不畏艰险、正视现实、乐观向上、顽强生存的精神品质。
8匆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名师来指导〕 首先认真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然后多读几遍,融入自己的情感,达到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目的。
这篇抒情散文语言清秀隽永,篇幅短小精悍,是积累语言的良好素材。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试着背诵全文。另外,还应抓住文章的行文线索,以便条理清晰地进行背诵课文。
2课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找出来读读,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答案大家找〕 (1)“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这一连串的发问,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又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恋。
(2)“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三个问句是点睛之笔,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作者感慨时光流逝、不甘虚度年华的强烈感情。文中一连串的问句像一条线,在全文中巧妙地起到了牵引情感的作用,层层紧扣,深化了主题。
3时间的流逝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读了课文,你对时间的流逝有什么感触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的感触写下来。
〔答案大家找〕 (1) 作者运用了设问、比喻、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将不易察觉的时光流逝写得非常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2)仿写示例: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学习的时候,日子从书本里流逝;发呆的时候,日子从那美丽的风景中飘过;骑车的时候,日子从耳边呼呼的风声中过去。
9那个星期天
1默读课文,说说在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答案大家找〕 在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妈妈答应带“我”出去玩的热切盼望、等待过程中的焦急无奈、最后的失望委屈。
2读下面的句子,想想作者是怎样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在课文中再找一找类似的语句,仔细体会。
◇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盼着什么这里是怎么写出“盼”的心情的)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这个片段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不直接写心情,而是写“那个星期天”的光线和声
音)
〔答案大家找〕 (1)“我”盼着妈妈早点儿洗完衣服,带“我”出去玩。作者通过动作、心理等描写写出了“我”盼着妈妈早点儿洗完衣服带“我”出去玩的这种心情。
(2)表现了“我”知道不可能出去以后失望、难过的心情。从环境和声音的描写衬托出“我”当时的心情,从侧面描写更能反映出“我”的失望与悲伤。
3《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大家找〕 相同点:这两篇文章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匆匆》一文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那个星期天》是以一段铭刻心头的记忆缅怀逝去的母亲,诠释母爱的至纯至真。不同点:《匆匆》一文作者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和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情感;《那个星期天》一文作者则是通过多处的心理描写,运用反衬的表现手法,“我”在等待中的孤寂、落寞、痛苦以及母亲想带“我”去玩却又分身乏术的无奈、焦急、惶惑就是在这些真切而细腻的心理刻画中让我们感同身受。
10古诗三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名师来指导〕
根据书中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再进行背诵。在熟读背诵《竹石》的基础上,默写古诗,做到正确书写,没有错别字,不加字,不丢字。
2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答案大家找〕 (1)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够套上镶金的笼头,在明净爽朗的秋天的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呢
(2)即使身体粉碎变成石灰,也不畏惧敲打撞击、烈火焚烧,还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3)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劲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3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答案大家找〕 (1)《马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
《石灰吟》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的情操。
《竹石》借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2)这三首古诗有一个共同点,即看起来描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赞颂人的一种精神。
这三首古诗都是咏物诗,都突出了所咏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点。《马诗》通过马表现贤才的雄心壮志及其怀才不遇的愤慨;《石灰吟》突出了石灰不怕击打、不怕烈火,甘愿粉骨碎身而把白白的粉末奉献给人们的特点;《竹石》突出了竹子扎根于岩缝之中坚韧不拔的特点。在表达方式上都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答案大家找〕 本文按时间顺序,先写了父亲被捕前烧掉文件和书籍,以及工友阎振三被抓;然后写了父亲被捕时的情景,主要表现了敌人的残暴,父亲的处变不惊;接着写了法庭上父亲与敌人斗争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的镇定沉着;最后写了父亲遇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的情形。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虽然遭受了严刑拷打,但是他毫不动摇,依旧坚定;面对家人的时候,他用“安定”“沉着”感染着亲人,使亲人化悲痛为力量。
3下面的句子分别写了李大钊的动作、外貌和语言,读一读,再找出类似的句子体会他的品格。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答案大家找〕 类似的句子:“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不但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哭喊而悲伤。相反,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4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大家找〕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父亲牺牲后全家人的悲痛心情,而且反复强调了父亲遇害的日子,这与文章的开头形成了照应关系。这样写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悲痛心情。
5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李大钊、刘胡兰、董存瑞,还有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烈的篇章。查找资料,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
和同学交流。
〔答案大家找〕 赵一曼:1935 年 11 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己担任掩护,左手手腕中弹负伤。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后,日寇和伪满的警察头目立即对她进行审讯。此时,她伤口不断流出的鲜血湿透了棉衣,依然滔滔不绝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暴行。负责审讯的日本特务恼羞成怒,竟用鞭子狠戳赵一曼的伤口,使她几次昏死过去。她生命垂危时,日寇担心得不到口供,把她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负责看守她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都为她的英勇所感动,又听她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于是决心参加抗联队伍。在二人的帮助下,她于 1936 年 6 月 28 日深夜逃出哈尔滨,朝抗日游击区的方向走。第三天凌晨被日军追上,赵一曼再次被捕。敌人反复折磨了她一个月,她怒斥敌人:“你们能够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员的信仰!”
杨靖宇:杨靖宇是我党我军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将领。他牺牲前五天,“讨伐队”将已无力奔跑的杨靖宇包围在一片小树林中。他们逐步逼近到 50 米处,喊话劝降,对方依然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日军见生擒困难就猛烈开火,有一弹击中胸部,杨靖宇壮烈牺牲。日军根据追踪估算,认为他缺粮已有半个月,完全断粮也至少在 5 天以上,能够在零下 20 摄氏度且没有房屋的山林中坚持下来简直不可思议,于是将遗体送到县医院解剖。当肠胃被切开后,看到的只是草根和棉絮。日本军官狠狠地说:“算他是一条好汉!”
12为人民服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名师来指导〕 背诵课文要建立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另外,抓住文章的行文线索,也有助于我们背诵。第 2 自然段是关于死的意义和价值的论述。第 3 自然段是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2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答案大家找〕 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提高勇气、克服困难、互相爱护、搞好团结,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读下面这段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想想句子之间是怎样连起来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答案大家找〕 第一句话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批评,只要批评是正确的我们就改正;第四句话是讲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四句话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句与句之间是围绕一个意思从不同的侧面展开论述的。
4结合下面的“阅读链接”,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答案大家找〕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从新中国成立起,就一直担任政府总理。他以崇高的品格,获得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1976 年 1 月 8 日,周总理因病逝世,1 月 11日,首都人民全部聚集到北京长安街送总理,场面十分感人。人总是要死的,但每个人死的意义是不同的。国难当头,那些为了人民挺身而出的英雄,他们的死的意义是重大的,甚至远重于泰山,他们的牺牲会沉淀在历史长河中,镌刻进民族魂,被后代永远铭记。这一句也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赞扬了那些为了国家牺牲的英雄的伟大品质。
14文言文二则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答案大家找〕 首先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然后多读几遍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要求。最后在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的基础上完成背诵。
2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字的意思。
◇通国之善.弈者也。
◇思援弓缴而射之.。
◇孔子不能决.也。
〔答案大家找〕 善:善于,擅长。之:指弈秋的教导。决:判断。
3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
〔答案大家找〕
学 弈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他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子争辩不休,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正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一些,而正午时近些。一个小孩说:“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正午就像盘盂一样小,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正午就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 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4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答案大家找〕 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他是凭自己所观察到的不同时间太阳大小的变化所做出的判断;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不同时间太阳照在身上的凉热感觉得出结论的。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默读课文,想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说说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答案大家找〕 (1)三个故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这句话是说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发现事物的规律。
(2)给我的启发是:只有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才有可能发现真理。
2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哪几个事例每个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的
〔答案大家找〕 (1)第一个事例是波义耳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溅上盐酸的花瓣变红,并制成石蕊试纸。第二个事例是魏格纳将蚯蚓的分布写进书中,并对地质界产生重大影响。第三个事例是阿瑟林斯基发现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证实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
(2)三个事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或者发明的过程都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3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如“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
〔答案大家找〕
功夫不负有心人中国有句古话叫“功夫不负有心人”,它告诉人们只要勤奋,就没
有什么做不成的事。
演讲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而美国第 16 任总统林肯却因为演讲而成名。他的成功就在于他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了对演讲和口才的刻苦练习,并做到多看、多听。他年轻时当过农民、伐木工、店员、邮电员以及土地测量员等等。为了成为一名律师,他常常徒步 30 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辩论、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听那些政治家、演说家的声若洪钟、慷慨激昂的演说,一边模仿他们。他听了那些云游四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对着树林和玉米地反复练习演讲。演讲的成功使林肯终于成为一名雄辩的律师。
所以,做任何事都不能三心二意、虎头蛇尾,应该有始有终、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有所作为,才能为人民、为社会做出贡献。所以,千万要记住“功夫不负有心人”。
失败乃成功之母阳光总在风雨后,这是永恒不变的道理。你若能从挫折中站起来,重新出发,必定能获得成功,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比如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一生的成功不计其数,一生的失败更是不计其数。他曾为-项发明经历了八千次失败的实验,他却并不以为这是浪费,而是说:
“ 我为什么要沮丧呢这八千次失败至少使我明白了这八千个实验是行不通的。’”这就是爱迪生对待失败的态度。他每每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从而取得一项项建立在无数次失败基础之上的发明成果。古今中外,有许多成功者的事例,他们都是从失败中站起来的。
“失败是成功之母”不仅应当成为我们喜爱的一句格言,更重要的是要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16表里的生物
1默读课文,联系课题,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答案大家找〕 (1)默读就是无声阅读,是用大脑直接感受文字的意思,而不必将文字转化为声音。我们默读课文时,应做到“一用两不能”,即用眼睛看书,不能用手指文章,也不能小声叨念,“出声”则会影响阅读速度,“用手指文章”则影响眼睛的扫视幅度。另外,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默读速度。
(2)主要写了“我”小时候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其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表现了“我”童年时代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有丰富的想象力的孩子。
2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再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答案大家找〕 (1)这段话是对“我”心理活动的描写。“吓了一跳” 是因为表里的生物在“我”的想象中不会是蝎子,“感到愉快”是因为弄清缘由之后,证实了“我”关于“表里有一个活的生物”的猜测,于是感到愉快和满足。
(2)这句话是对“我”的心理描写,再次反映了儿时的“我”心中充满美妙的东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3)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有丰富的想象力的孩子。这样的句子还有: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
3选做
课文的结尾写道:“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和同学交流。
〔答案大家找〕 示例:
那是在我五岁的时候,有一次,妈妈买回一些蔬菜,让我洗菜,我一看,哇!妈妈买的菜真多啊!有绿如翡翠的白菜,有紫莹莹、嫩生生的茄子,有细长细长的豆角,还有身披红外衣的西红柿……这么多的蔬菜,怎样才能很快洗完呢我飞快转动大脑,突然眼前一亮,一个想法诞生了——用洗衣机来洗菜。我小心翼翼地把菜放进洗衣机里,盖上盖子,摁下开关,然后坐在洗衣机旁得意地看起书来。好不容易,“呼呼呼” 的洗衣机声终于停止了转动,我心花怒放地打开了洗衣机的盖子。呀!出乎我的意料:白菜成了光杆司令,茄子千疮百孔,西红柿早已无影无踪……见此情景,我吓出了一身冷汗。心想:惨了,惨了,这下完蛋了,妈妈肯定会责怪我的,我该怎么办呢我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最后妈妈微笑着对我说:“你真是我的‘得力小助手’啊!”
因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截图
相关文章推荐
每天坚持陪孩子学习十分钟,影响孩子的一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