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和嘉祐间文言文翻译

至和嘉祐间文言文翻译,第1张

1 文言文翻译,宋史·傅尧俞传

你的太不清晰了,是不是在考验大家的视力啊? 傅尧俞,字钦之,郓州须城人,嘉佑末年间,认监察御史的职务。

兖国公主下嫁给李玮,被家监梁怀吉和张承照挑拨,与丈夫不和,仁宗将二人外放,没多久,又让他们回到公主家,外放李玮认卫州知州。尧俞说:公主仗着您的宠而轻视她的丈夫,陛下为了放逐李玮而让家臣回来,非常的有悖常理,会被天下所耻笑,今后用什么来教育众位女性呢? 宋神宗熙宁三年,(傅尧俞)来到京城。

王安石向来与他关系很好,刚刚推行新法,对他说,整个朝廷纷纷扰扰,等待你的到来很久了,将任命你为谏院的待制。傅尧俞说,推行新法,世人都认为不妥当,如果我在谏院任职,定当极力陈述我的意见,我这辈子从来不喜欢欺骗人,一定据实相告。

王安石很生他的气,外放他为河北转运使。

2 不日提成,至今为利古文翻译

不久长堤完成,到现在还造福着当地的人们 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嘉佑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籧篨、刍槁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候干,即以水车汱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土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至今为利译文 苏州到昆山县共六十里,都是浅水而没有陆路,百姓都苦于往来涉水,很久就想要筑长堤但苏州到处都是水乡,没有地方取土嘉佑年间,有人建议,在水中用粗竹席和干草做成墙,排立两行,相距三尺在离墙六丈的地方,又用同样的方法再做一道墙捞起水中淤泥填实到竹席墙中间,等淤泥干了,就用水车汲去两道墙中间的积水,墙中间六丈宽的地方都是泥土了保留它的一半作为堤基,把它的另一半挖成河渠,挖出的土用来筑堤每三四里就修一座桥,来沟通南北的水流不久堤就修好了,至今还给予人们交通之便。

3 英语翻译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久欲

苏州到昆山县共六十里,都是浅水没有陆地,百姓对往来涉水感到不便久而久之就想要造堤,但是苏州四周都是沼泽,没有地方去寻找土宋仁宗嘉佑年间,有人献计,就在水中用芦荻干草做墙,栽两行,相距三尺;离墙六丈,又做一墙,做法和前两墙相同把水中的淤泥沥干,塞在干草中,等干了以后,用水车除去两墙之间的旧水,墙与墙之间都是泥土,留一半做为长堤的基础,挖另一半做河渠,把挖出来的土拿来筑堤每三、四里筑一座桥,以打通南北的水域不久长堤完成,到如今还有利于人民!自己翻译的,不知对否!启示:要因地制宜,根据事情本身的特点解决问题。

4 《谏院题名记》原文及翻译

谏院题名记

原文: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於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

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於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 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於名者,犹汲汲於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於版,光恐久而漫 灭。嘉佑八年,刻於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 曲。”呜呼!可不惧哉!

译文:

在古代没有专门来规劝君王的官职,从官居高位的公卿大夫到市井百姓从事手工业和从商的人,都可以规劝君王。(等到)汉朝兴盛开始,才有了谏官的称号。

将天下所有的政事,四海之内的百姓,国家社稷的得与失,优势和弊病,都交萃于谏官身上,让他正确地将一切说出来。(谏官)的责任相当重啊!要当好一个谏官,(应当)注意重要的方面,舍弃细微的地方;把情况紧急的事放在前面,把不要紧的事放在后面;只为国家作贡献而不要将自己放在国家前面。那些在名声方面急切的人,一定会在利益方面贪图。(如果这样成为一个谏官的话)那其中的差距又相差多远呢?

天禧初年的时候,真宗下诏设立谏官六名,来监督皇帝的行为。庆历中的时候,钱君开始将谏官的名字书写在专门的文书上,我恐怕日子长了名字会磨灭掉。(于是)在嘉佑八年时,将谏官的名字刻在石头上。(这样)以后的人就可以逐个对着名字议论道:“这个人是忠臣,这个人是奸臣,这个人正直,这个人偏邪。”哎,真是令人警戒啊!

5 古文翻译

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选自《后汉书·班超传》

译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6 文言文出处和译文刘贡父旧与王荆公(王安石)甚款

《石林诗话》 卷上赵清献公以清德服一世,平生蓄雷氏琴一张,鹤与白龟各一,所向与之俱。

始除帅成都,蜀风素侈,公单马就道,以琴、鹤、龟自随,蜀人安其政,治声藉甚。元丰间,既罢政事守越,复自越再移蜀,时公将老矣。

过泗州渡淮,前已放鹤,至是复以龟投淮中。既入见,先帝问:“卿前以匹马入蜀,所携独琴、鹤,廉者固如是乎?”公顿首谢。

故其诗有云“马寻旧路如归去,龟放长淮不再来”者,自纪其实也。 刘贡父天资滑稽,不能自禁,遇可谐诨,虽公卿不避。

与王荆公素厚,荆公后当国,亦屡谑之,虽每为绝倒,然意终不能平也。元丰末,为东京转运使,贬衡州监酒,虽坐他累,议者或谓尝以时相姓名为戏恶之也。

元佑初,起知襄州。淳于髡墓在境内,尝以诗题云:“微言动相国,大笑绝冠缨。

流转有余智,滑稽全姓名。师儒空稷下,衡盖尽南荆。

赘婿不为辱,旅坟知客卿。”又有续谢师厚善谑诗云:“善谑知君意,何伤卫武公。”

盖记前事,且以自解云。 晏元献公留守南郡,王君玉时已为馆阁校勘,公特请于朝,以为府签判,朝廷不得已,使带馆职从公。

外官带馆职,自君玉始。宾主相得,日以赋诗饮酒为乐,佳诗胜日,未尝辄废也。

尝遇中秋阴晦,斋厨夙为备,公适无命,既至夜,君玉密使人伺公,曰:“已寝矣。”君玉亟为诗以入,曰:“只在浮云最深处,试凭弦管一吹开。”

公枕上得诗,大喜,即索衣起,径召客治具,大合乐。至夜分,果月出,遂乐饮达旦。

前辈风流固不凡,然幕府有佳客,风月亦自如人意也。 欧阳文忠公记梅圣俞《河豚诗》:“春州生荻芽,春岸飞杨花。”

破题两句,已道尽河豚好处。谓河豚出于暮春,食柳絮而肥,殆不然。

今浙人食河豚始于上元前,常州江阴最先得。方出时,一尾至直千钱,然不多得,非富人大家预以金啖渔人未易致。

二月后,日益多,一尾才百钱耳。柳絮时,人已不食,谓之斑子,或言其腹中生虫,故恶之,而江西人始得食。

盖河豚出于海,初与潮俱上,至春深,其类稍流入于江。公,吉州人,故所知者江西事也。

姑苏州学之南,积水弥数顷,旁有一小山,高下曲折相望,盖钱氏时广陵王所做。既积土山,因以其地潴水,今瑞光寺即其宅,而此其别圃也。

庆历间,苏子美谪废,以四十千得之为居。旁水作亭,曰沧浪,欧阳文忠公诗所谓“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者也。

子美既死,其后不能保,遂屡易主,今为章仆射子厚家所有。广其故址为大阁,又为堂山上,亭北跨水复有山,名洞山,章氏并得之。

既除地,发其下,皆嵌空大石,又得千余株,亦广陵时所藏,益以增累其隙,两山相对,遂为一时雄观。土地盖为所归也。

王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造语用字,间不容发。然意与言会,言随意遣,浑然天成,殆不见有牵率排比处。

如“含风鸭绿鳞鳞起,弄日鹅黄袅袅垂”,读之初不觉有对偶。至“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但见舒闲容与之态耳。

而字字细考之,若经檃括权衡者,其用意亦深刻矣。尝与叶致远诸人和头字韵诗,往返数四,其末篇有云:“名誉子真矜谷口,事功新息困壶头。”

以谷口对壶头,其精切如此。后数日,复取本追改云:“岂爱京师传谷口,但知乡里胜壶头。”

至今集中两本并存。 蔡天启云:“荆公每称老杜「钩帘宿鹭起,丸药流莺啭」之句,以为用意高妙,五字之模楷。

他日公作诗,得「青山扪虱坐,黄鸟挟书眠」,自谓不减杜语,以为得意,然不能举全篇。”余顷尝以语薛肇明,肇明后被旨编公集,求之,终莫得。

或云,公但得此一联,未尝成章也。 禅宗论云间有三种语:其一为随波逐浪句,谓随物应机,不主故常;其二为截断众流句,谓超出言外,非情识所到;其三为函盖乾坤句,谓泯然皆契,无间可伺。

其深浅以是为序。余尝戏谓学子言,老杜诗亦有此三种语,但先后不同。

“波漂菇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为函盖乾坤句;“以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为随波逐浪句;以“百年地僻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为截断众流句。若有解此,当与渠同参。

欧阳文忠公诗始矫“昆体”,专以气格为主,故其言多平易疏畅,律诗意所到处,虽语有不伦,亦不复问。而学之者往往遂失于快直,倾囷倒廪,无复余地。

然公诗好处岂专在此?如《崇微公主手痕诗》:“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此自是两段大议论,而抑扬曲折,发见于七字之中,婉丽雄胜,字字不失相对,虽“昆体”之工者,亦未易比。

言意所会,要当如是,乃为至到。 许昌西湖与子城密相附,缘城而下,可策杖往来,不涉城市。

云是曲环作镇时,取土筑城,因以其地道潩水潴之。略广百余亩,中为横堤。

初但有其东之半耳,其西广于东增倍,而水不甚深。宋莒公为守时,因起黄河春夫浚治之,始与西相通,则其诗所谓“凿开鱼鸟忘情地,展尽江湖极目天”者也。

其后韩持国作大亭水中,取其诗名之曰展江。然水面虽阔,西边终易堙塞,数十年来,公厨规利者,遂涸以为田,岁人才得三百斛,以佐酿酒,而水无几矣。

余为守时,复以还旧,稍益开浚,渺然?嬗薪ぁ\旃Ô姼幸黄أ性疲骸赶蛲砼f滩都浸月,遇寒新水便生烟。”尤风流有味,而世不传。

红叶题诗是一个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故事。最早的来源是晚唐人范摅《云溪友议》卷下《题红怨》,记载了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说:

明皇代,以杨妃、虢国宠盛,宫娥皆愿衰悴,不备掖庭。常书落叶,随御水而流云:“旧宠悲秋扇,新恩寄早春。聊题一片叶,将寄接流人。”顾况著作闻而和之。既达宸聪,遣出禁内者不少,或有五使之号焉。和曰:“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

稍晚一些,孟棨《本事诗》(情感第一)也记下了顾况和诗的故事,与《云溪友议》大体相同:

顾况在洛,乘间与三诗友游于苑中,坐流水上,得大梧叶题诗上曰:“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况明日于上游,亦题叶上,放于波中。诗曰:“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后十余日,有人于苑中寻春,又于叶上得诗以示况。诗曰:“一叶题诗出禁诚,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顾况是唐代很有名的诗人,他和作叶上所题的诗可能实有其事。但是从《本事诗》和《云溪友议》的不同来看,一定有不少是艺术加工的东西。除了两首诗的文字有些出入,如“将寄接流人”改成“寄与有情人”,就说得更为明快强烈了。《本事诗》还多出了一首诗,说是十几天之后,又有人得到了有题诗的叶子,正是看到了顾况和诗之后再和作的,那就未免太巧了。不过《本事诗》并没有说开头题诗的是什么人,更没有说和顾况有什么关系,结果如何。这是一篇很有诗意地小说,真实地表达了幽闭深宫的青年妃嫔的哀怨。《云溪友议》明白点出在唐明皇时代,杨贵妃一进宫,“三千宠爱在一身”了,大量的宫女不能也不敢再亲近皇帝。所以唐代有很多宫怨诗,像“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长信怨》)、“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白居易《宫词》)还是比较含蓄地,在哀怨中还对君王寄托着幻想。像元稹的《行宫》和白居易、元稹的《上阳白发人》等、那就是宫女们的血泪控诉了。《本事诗》里还记载了一个宫女写诗夹在棉袍里发给了守边的战士,说到今生已过也,重结后身缘”,后来事情暴露,唐明皇居然把宫女嫁给了这个战士。看来也是一篇浪漫主义的小说。这首题在落叶上的诗很可能是诗人拟作的,甚至就是顾况自己虚构的故事情节。《云溪友议》说:“既达宸聪,遣出禁内者不少。”也和把宫女嫁给边防战士一样,大概是给皇帝脸上贴金。当然,放遣宫女的事是有的,不过还有许多宫女如《上阳白发人》所说,“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云溪友议》记载的第二个故事,就进一步把它写成了一个团圆喜剧,使宫女的无望的爱情幻想得到了意外的满足。原文如下:

卢渥舍人应举之岁,偶临御沟,见一红叶,命仆搴来。叶上乃有一绝句。置于巾箱,或呈于同志。及宣宗既省宫人,初下诏,许从百官司吏,独不许贡举人。后亦一任范阳,获其退官,睹红叶而吁怨久之,曰:“当时偶题随流,不谓郎君收藏巾笥。”验其书,无不讶焉。诗曰:“水流何太急,深官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这个故事大概是根据前一篇改写的,时间挪到了宣宗朝,人物改成了卢渥,也实有其人。诗也不同了,“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说得比较含蓄。情节并不曲折,只是更巧了,题诗的宫人正好嫁给了拾到红叶的卢渥,真是天作之合,如愿以偿。虽然卢渥并没有和诗回寄,宫女也没有再写诗题叶,情节还不如《本事诗》那么复杂,然而它已形成了一个婚姻巧合的喜剧故事。而且在细节上也把乾枯灰色的落叶(《本事诗》作大梧叶)改变为色彩鲜明的红叶,就增添了欢乐喜庆的形象。从此红叶为媒的情节结构就成型了。

五代十国时西蜀人金利用的《玉溪编事》,有一个侯继图故事(《太平广记》卷一六○引),写的是侯继图拾到一片秋风飘来的树叶,叶上题有一首诗,他就把叶子藏了起来。五六年后他娶了一个姓任的妻子,谈起这首诗,任氏说是她写的。这个故事恐怕是摹仿卢渥故事写的,只是流水送来的红叶却改成秋风吹来的枯叶,情节更为简单,并无新意。

由五代入宋的孙光宪,在《北梦琐言》卷九里记了一个李茵的故事,前半段也有红叶题诗的情节。据《太平广记》卷三百五十四所引的文字,比今本《北梦琐言》更详细一些:

进士李茵,襄州人。尝游苑中,见红叶自御沟流出,上题诗云:流水何太急,深官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后僖宗幸蜀,茵奔窜南山民家,见一宫娥,自云宫中侍书家云芳子,有才思。茵与之款接,因见红叶,叹曰:“此妾所题也。”同行诣蜀,具述宫中之事。

后面接着写云芳子被内官田大夫遇上了。逼她跟他回去。她到前站就自缢而死,鬼魂又追上李茵,同居了几年,最后有个道士看出李茵面有邪气,云芳子才告辞而去。这个故事情节很曲折,前半段采用了卢渥拾叶的故事,时间又挪后到僖宗年代,而相遇的时机则在避乱的途中,更富于传奇性。后半段云芳子自杀后鬼魂追上李茵,表达了生死不渝的爱恋,有些像《乾月巽子》的《华州参军》和宋元话本《碾玉观音》的构思。从情节结构说,这个李茵故事在所有红叶题诗的小说中是最富有传奇性的,而且是一个很动人的悲剧,可惜《北梦琐言》的文笔过于简洁,没有写成一篇震撼人心的传奇。而原来记述这个故事的刘山甫《金溪闲谈》,又没有流传下来。后世编写红叶题诗的戏曲作家,都根据《流红记》加以铺衍,就没有注意到《北梦琐言》的李茵故事,也许是反映了广大观众喜欢看喜剧而不忍看悲剧的文化心理吧。

张实的《流红记》确实是红叶题诗故事的最完整的带总结性的一篇小说,见于《青琐高议》前集卷五,题下原注小标题: “红叶题诗娶韩氏”。张实,字子京,原书署作魏陵人。魏陵这个地名不知何在,可能指邺县(河北临漳)西魏武帝曹操的西陵。《绿窗新话》卷上《韩夫人题叶成亲》,引作张硕《流红记》。“实”和“硕”读音相近,必有一误,从字子京来看,和硕字的意义相应。作者的生平无从考查。

《流红记》根据卢渥故事改写。说是唐僖宗时期,儒士于 在秋天的晚上,看到御沟水里流下一片红叶,上有题诗(诗同上引李茵故事)。于祐把红叶收藏在书箱里,思念不止。也在红叶题了两句诗:“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放在御沟上流的水里,让它流入宫中。旁人笑他傻,又有人赠他两句诗:“君恩不禁东流水,流出宫情是此沟。”于祐考试不中,投靠到贵人韩泳门下当门客,韩泳又作主,把宫中放出来宫女韩夫人介绍给他。婚后韩氏在于祐的书箱发现了红叶,大惊说:“这是我写的诗,你怎么得来的”于祐说明了情况。韩氏又说:“我也在水里得到了红叶,不知谁写的诗。”拿出来一看,就是于祐的诗。韩氏还说,她拿到了红叶,又写了一首诗藏在箱里:“独步天沟岸,临流得叶时。此情谁会得肠断一联诗。”韩泳在宴会上对于祐、韩氏两人说:“你们应该谢媒人了。”韩氏说:“我和于祐是老天作合。”她提起笔来又写诗道:“一联佳句题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黄巢起义时,唐僖宗逃到四川,韩泳命于祐带着家童作前导,韩氏因原宫人的关系得见皇帝,皇帝就任命于祐作神策军虞候。最后韩氏生了五子三女,儿子也都做官,女儿嫁了名门,自己以命妇终老。

《流红记》对以往的故事作了不少加工,有一些新的创造,首先是把韩氏写成了主要人物。从沟水里流出的诗先传达了她的哀怨和愿望,引起了于祐的遐想,也引起了读者的悬念。后来女主角正式出场,揭开了谜底,她还写了两首诗,第三首说“方知红叶是良媒”,就点明了主题。后半篇着重写韩氏的称心如意,美满结局。依靠她的裙带风,于祐作上了官。韩氏夫荣子贵,身为命妇,还说她“治家有法度”,又似乎是一个格守礼教的贤妇了。不过,最早的叶上题诗故事,比较鲜明地表现了青年女子幽闭深宫的怨,如《云溪友议》的标题所揭示的“题红怨”,不论是“旧宠悲秋扇,新恩寄早春”,还是“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或者如顾况所和的“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等诗句,都比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帝王荒*残酷,把“三千佳丽”禁闭后宫以逞私欲的罪恶。现在把它改写成了一个大团圆的喜剧,而且还一直写到了生儿育女,青紫盈门,一家富贵,君恩浩荡,那就不免表露了过多的庸俗观念。

其次,《流红记》的作者加强了诗笔。他除了袭用卢渥故事里的一首五言诗之外,又把顾况和诗中的“宫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寄阿谁”两句,分化成于祐的“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和别人的“君恩不禁东流水,流出宫情是此沟”。又加出了韩氏的一首五绝和一首七绝,篇末又附加宰相张濬所作的一首五古:

长安百万户,御水日东注。水上有红叶,子独得佳句。子复题脱叶,流入官中去。深宫千万人,叶归韩氏处。出宫三千人,韩氏籍中数。回首谢君恩:泪洒胭脂雨。寓居贵人家,方与子相遇。通媒六礼具,百岁为夫妇。儿女满眼前,青紫盈门户。兹事自古无,可以传千古。

这是用诗的体裁又复述了一遍故事。虽然文字不多,但是讲得很完整,可以说是一首比较简明的叙事诗。《流红记》里穿插了那么多的诗,近似诗话体的小说,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唐代传奇中有这么一派,喜欢在文中夹杂诗歌。宋代人赵彦卫《云麓漫钞》曾指出:“盖此等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宋代传奇小说又发展了这个特点,更加强了诗笔,而且也加了议论。《流红记》的末尾就有一段议曰:“流水,无情也;红叶,无情也。以无情寓无情,终为有情者得之,复与有情者合,信前世所未闻也。……”的确是一篇“文备众体”的小说。不过,比起唐人传奇来,通俗浅显得多了。

再次,《流红记》的篇幅扩展了,就因为添出了不少细节描写。以往的记载都偏重在诗,像《本事诗》就是一部诗话性质的书,所以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写得不多。《流传记》是一篇传奇小说,开头一段的描写就比较细致:

唐僖宗时,有儒士于祐晚步禁衢间。于是万物摇落,悲风素秋,颓阳西倾,羁怀增感。视御沟浮叶,续续而下。祐临流浣乎,久之,有一脱叶差大于他叶,远视之若有墨迹于其上,浮红泛泛,远意绵绵。祐取而视之,果有四句于其上。

如果把这一段和前引的几篇记载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出《流红记》在拾叶这一个细节上已经作了充分的铺陈。对时间地点、环境、气氛都交代清楚了。这在小说艺术上是一个进步。人物对话也很多,于祐的话里还引用到了小说的典故。他说:“吾闻牛仙客遇无双之事,卒得古生之奇计。但患无志耳,事固未可知也。”可见作者对唐人传奇是很熟悉的,因此随口就引出《无双传》的典故。至于后面讲到唐僖宗入蜀时任命于祐为神策军虞候的情节,则是移值了僖宗宫人题诗寄金锁的故事。《唐诗纪事》卷七十八载:

唐僖宗自内出袍千领,赐塞外吏士。神策军马真于袍中得金锁一枚,诗一首云:“玉烛制袍夜,金刀呵手裁。锁寄千里客,锁心终不开。”真就市货锁,为人所告。主将得其诗,奏闻僖宗,令赴阙,以宫 真。后僖宗幸蜀,真昼夜不解衣,前后捍御。(这个故事《分门古今类事》卷十六引作《本事诗》,而今本《本事诗》不载。《诗话总龟》卷二十三引作《翰府名谈》,马真作马直。)

这个故事与《流红记》有一些相似之处,而神策军马真却改变为神策军虞候于祐了。于祐这个人物是从卢渥变化来的,又虚构出了韩夫人、韩泳等人物,拟托了张濬(唐代实有其人)的诗,这都是小说家的手法。

瘦竹翁(或作庞元英、误)在《谈薮》中指出“唐小说记红叶事凡四”,他列举了《本事诗》《云溪友议》《北梦琐言》《玉溪编事》四种说法,最后说:“余意前三则本只一事,而传记者各异耳。刘斧《青琐》中有《流红记》,最为鄙妄,盖窃取前说,而易其名为于祐云。”他认为《流红记》只是“窃取前说”,而没看到它有不少新的再创作,未免太苛刻了。

在《流红记》之后,还有王铚《补侍儿小名录》所引的王凤儿故事:

贞元中进士贾全虚者,黜于春官。春深临御沟而坐,忽见一花,流至全虚之前,以手接之,香馥颇异,旁连数叶,上有诗一首,笔迹谶丽,言词幽怨。诗曰:“一入深宫里,无由得见春。题诗花叶上,寄与接流人。”全虚得之,悲想其人,涕泗交坠,不能离沟上。街吏颇疑其事,白金吾,奏其实。德宗亦为感动,令中人细询之,仍于翠筠宫奉思院王才人养女凤儿者,诘其由,云:“初从母学《文选》《初学记》,及慕陈后主、孔贵嫔为诗。数日前临水折花,偶为宫思。今败露,死无所逃。”德宗为之恻然,召全虚授金吾卫兵曹,以凤儿赐之,车载其院资,皆赐全虚焉。

这首“一入深宫里”的诗是根据《本事诗》的顾况故事改造的,又把时间挪到了德宗年代,男主角名叫贾全虚,显然是假托的。《补侍儿小名录》引书多数注明出处,这一条却没有注,有可能来源还早于《青琐高议》。这个故事如此引人瞩目,不断化身出现,其翻版之多,在唐宋小说中是非常罕见的。也可以说明它确有潜在的魅力,传奇性的情节和抒情化的诗歌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它的艺术特色。

红叶题诗故事对后世的文学有深远影响。如周邦彦〔扫花游〕词“想一叶怨题,今到何处”,〔六丑〕词“飘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就是用御沟流红叶的典故。《醒世恒言》第十三卷《勘皮靴单证二郎神》里说宋徽宗宫中出来的韩夫人听说评话,说的就是唐朝韩夫人红叶题诗的话本。元代白朴有《韩翠苹御水题红怨》杂剧,剧本已经失传,从题目上可以知道韩夫人已经以翠 为名了。《盛世新声》等曲选里保存了一套佚曲,还可以看出这本戏的主要内容。白朴对韩夫人收到于祐和诗的细节作了淋漓尽致的铺演,更是富有新意创造。不妨摘引一些曲文来看:

〔快活三〕莫不是有谁人题诗在上溜头,怎肯道是 休好教我厮傒厮幸苦追求,我与你亲把河神咒。

〔鲍老儿〕展玉腕厮琅琅向水面上兜,更怕甚溅湿泥金衫袖。则这翠竹梢头少个钓钩,趁着这水势向东流。我则见冲开锦鳞、惊飞绿鸭、荡散白鸥;见题红泛泛、随风飐飐,顺水悠悠。

〔古鲍老〕我这里探身在岸口,将红丢丢叶儿绰在手。对着这向阳的日头,湿浸浸水痕罗帕收。浑一似血染般胭脂透。是谁将巧计搜,全不怕官司穷究,将两句诗联就。

〔柳青娘〕谁曾道是趁逐,天赐这场厮迤逗。看了这诗中意投,必定是个俊儒流。裁冰剪雪忒惯熟。若得来双双配偶,尽今生共结绸缪。则这去年前红叶上,红叶上把诗修。

……

〔耍孩儿〕往常我守椒房耽寂寞捱昏昼,今日个更添上开心症候。趁西风飘离了树梢头,送与我这一场闲闷闲愁。见了些翠裙凤翅伤秋扇,听了些绛帻鸡人根晓筹,年年池馆皆依旧。则俺这宫嫔年老,几时得叶落归秋(据赵景深《元人杂剧钩沉》)

这一折写的是韩翠苹在红叶题诗一年之后才见到于祐题诗的红叶,她从沟水里捞起了红叶,喜出望外,载歌载舞,在唱词里抒发她的心情,表达了她的愿望,“若得来双双配偶,尽今生共结绸缪”。然而她身在深宫,受到严密的禁锢,又怎能飞出牢笼呢于是她又不胜慨叹:“则俺这宫嫔年老,几时得叶落归秋”这些心理活动和舞台独白,在小说里是根本没有的。《流红记》里只写到韩夫人追述自己当时曾写了一首二十个字的五言诗,非常含蓄,非常精练。在杂剧里白朴用戏曲语言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加强了细节描写,对这个故事作了进一步的艺术加工,就成为一种新的文学作品了。古代的小说以情节曲折见长,而戏曲则除了情节之外,还要以辞藻华丽制胜。白朴的戏曲创作,在红叶题诗故事的发展中起了夺胎换骨的作用,可惜的是全剧没有流传下来。

明代王骥德写了一本《题红记》的戏曲,全名作《韩夫人题红记》,据说是根据元人杂剧改编的。作者在例目中说明:“传中于生之字祐之,韩夫人之名翠屏,与侍儿之为玉英,皆杂得之元人诸剧中,不敢臆创。”看来有些情节还是沿袭了白朴的《题红怨》杂剧,不过韩翠苹却改成韩翠屏了。《题红记》全剧三十六出,第一出结尾有四句题目:“唐天子开笼放凤,韩平章得婿乘龙;翠屏女怨题渌水,于状元媒倩丹枫。”大体上已经把把剧情交代清楚了。

《题红记》是明代传奇的一部代表作,篇幅很长,头绪很繁,从第二出起逐一介绍于祐和韩翠屏两家人物出场,增添了不少枝节,主要的是韩泳成了韩翠屏的父亲,官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韩翠屏被皇帝选入宫中,又未得恩宠,于是才有红叶题诗的举动。于祐是洛阳人,他辞别了父母进京应试,就演出了庭闱春宴、趣装赴试、长安访旧、南宫春试、曲江赐宴等一系列过场戏,而韩翠屏那边,则有诏入长门、宫中春怨、御苑躬桑、金宫倦绣等剧情作为铺垫,直到第十七出《霜红写怨》,才进入正题。第十八出《金水还题》一场里于祐回赠的诗,把《流红记》里原诗的“叶上题诗寄阿谁”改成“叶上题红寄阿谁”,却有些费解。后半本写韩翠屏侥幸被放出宫闱,回到家里,父亲韩泳作主把她嫁给中了状元的于祐。翠屏心中不愿,还寄希望于红叶题诗的作者。于祐也对红叶题诗的宫女保持着幻想,不乐意接受定婚的丝鞭。幸而韩泳的侄子韩偓是于祐的好友,从中说合,于祐也就同意了。新婚之夜,翠屏不理于祐,却取出红叶准备烧掉以绝念头,于祐发现了隐秘,才知道她正是他要找的人。两片红叶。珠联璧合,终于天从人愿、喜庆团圆。这一部分的剧情分明借用了《拜月亭》的情节结构,让一对互不相识的情人被迫结婚,在绝望之中得到意外的满足。

《题红记》基本照搬《流红记》的故事,但添出了不少闲文细节,最重要的一点是多出了父母之命,韩泳选定新科状元作女婿,有些像《琵琶记》里的牛丞相,因而把男女主人公相爱之情冲淡了,尤其是把韩翠屏追求爱情自由的叛逆性格削弱了。《题红记》的曲词比较典雅清丽,据说也严守音律,但很少见场上演唱。这里摘引韩翠屏红叶题诗一场戏中的几首曲词以示例:

〔二郎神〕清秋近,这些时看腰肢消尽。叹风雨羊车无定准。凄凉金屋,阿娇难赋长门。纨扇羞裁明月韵,谁待去摧残胭粉。谩伤神,尽凭他愁肠断送青春。

……

〔啼莺儿〕御林红树交水滨,是丹枫乍经霜陨。忽西风暗度篱根,纷纷飘堕成阵。便教他青娥剪裁,也填不出这脂脂娇韵。谩怀春,柔情千点,借你寄殷勤。〔又〕看枝头红叶一瓣春,他无情可会调引。便凭他千树罗纹,空传一段春恨。怕桃源难逢阮郎,枉费你锦肠千寸。倩波神,当胡麻一器,浮出武陵津。

〔黄莺儿〕红袖佛苔痕,蘸霜毫构思新,强将翰墨传芳信。他曾酬丽情,他曾逢主恩。写春愁弃把这片霜红尽。谢殷勤,她将心事寄与有情人。

〔又〕彩笔写回文,点蝇头草又真。恰正是锦囊佳制口勾引。应教断魂,空劳费神。愿风姨水伯齐帮衬。听原因,姻缘簿里全仗你去做冰人。

《题红记》对红叶题诗的故事作了尽情的铺叙,只就题诗这一个举动就虚拟出那么多的唱词和科白,在文采上不能不说是一次再创作。不过由于头绪纷繁,在结构上显得散漫,无怪徐复祚《三家村老委谈》批评《题红记》说:“独其结构如持沙,开阖照应,了无线索。”

除了王骥德的作品,明代还有一本祝长生的《红叶记》(一作《题红记》),剧本已经失传。据《曲海总目提要补编》所记载的剧情,与《流红记》有不少差异的地方,如添出了吴子华、许春华另一对夫妻,作为陪衬。馀如韩夫人名翠琼,与许敬宗的女儿春华,都被裴寂报名选入皇宫,又因韩泳骂了裴寂,二女被贬入上阳宫,后来皇帝发觉了他们的委屈,就放他们还家,并赐婚状元于祐和探花吴子华。这本戏添出的头绪更多,构思更为离奇,传奇性更强了,不过与《流红记》原作红叶题诗的中心线索已有一定的距离,离开《云溪友议》里“上阳宫女断肠时”的宫怨主题就更远了。

御史台是宋代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关,其组织机构设置,基本沿袭唐之体制,台长为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和侍御史知杂事;下设台院、殿院、察院等三院,分别置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监察官还有不常设的里行、言事御史等。

台长。名义上,御史大夫是台长,但有宋一代未尝除人,在北宋前期只作为加官或检校官带宪衔,非职事官。如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十二月命翰林学士王曾“摄御史大夫为考制度使”,即是加官,为了高王曾威严,授之摄(权)御史大夫之名,其实际职务是考制度使差遣(考究大礼制度)。元丰改官制,把御史大夫定为从二品的正员官,但没有除人。据马端临《文献通考》(以下简称《通考》)记载:“神宗欲以司马光为之,宰相蔡确、王珪以为不可,遂止。”以后终不除人。所以,宋御史台的实际台长是御史中丞。在宋前期,中丞必须是本官阶在左、右谏议大夫以上的方能出任;如未至,须先升迁至右谏议大夫,并带“权”字,即权御史中丞。其资历要求甚严。元丰改制后,定编一员,为从三品,地位颇高。中丞之下,宋前期以郎中、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为副台长,简称“知杂”、“知杂事”、“杂端”、“御史知杂”等,“专掌台事。中丞阙,亦专判”,在殿廷中十分活跃,地位显赫,其上朝或出外导从之仪颇壮,与宰执、中丞同,皆由左右金吾卫使司“清道”,呵止行人。神宗元丰七年(1084),诏以侍御史知杂事为侍御史,不带知杂事,实际上是取消了“御史知杂”这一职务。

三院。台院下设侍御史,殿院下设殿中侍御史,察院下设监察御史,宋初均无定员,且常被差使在外莅务。真宗咸平四年(1001),令兼领左右巡使事务的殿中侍御史“各领其职”;景德四年(1007)十月又“置监祭使二员,以监察御史充,月给钱十千,免其出使”,从此才有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各两员在院,不出使。当然有时也不限于两员,如仁宗至和二年(1055)二月,殿中侍御史就有吕景初、马遵、孙抃、俞希孟等四员。元丰大正官制,恢复了御史六察的制度。定制:侍御史一员,从六品,副中丞,“掌贰台政”;殿中侍御史二员,正七品,职掌言事,分纠大朝会及朔、望、六参官班序;监察御史六员,从七品,“掌分察六曹及百司之事”。

为拔资历浅而有才干的新进之士入台,仁宗景祐元年(1034)四月,置“殿中侍御史里行”、“监察御史里行”,以待资浅之人。但也须“三丞”(宗正丞、太常丞、秘书丞)以上尝历知县人才能出任。其员额,初为四员,因符合条件人少,故常缺不补,庆历三年(1043)“诏以两人为额”。至元丰正官名,罢里行之名,以后不复除。

宋前期,御史台还专设有言事御史。天禧元年(1017)二月,置言事御史六员,肇台、谏合一之端。元丰改制,罢之。

北宋年间,在西京洛阳、南京归德、北京大名置有三京留守司御史台,简称“留台”,“掌拜表行香、纠举违失”,有一定的监察职责,但多是安置闲散高级官僚。北宋灭亡,三京沦陷,留台不复置~

​ 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史蒂夫·乔布斯

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曾有这样一段论述:“打破一切知识的边界,回归到事物本源去思考基础性的问题,在不参照经验或其它的情况下,从物质/世界的最本源出发思考事物/系统。也就是说一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然后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

伟人的伟大之处,在于听从内心的声音,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并为之付出努力。不断积累,不断实践,不断突破思维局限。

“平衡医学创始人”, “人体细胞潜能激活剂”发明人王佑三先生亦是如此。

他五岁既已入私塾,广读诗书,成绩优异。处于封闭动荡的年代时,想尽办法,四处搜寻购买自然科学及医学书籍,其范围涵盖天文、地理、医学、哲学、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据统计,他每个月阅读的各类杂志有76份,报纸30余份。且看书之时,常做批注。长年累月,精勤不倦。凭借广阔的视野和对国内外医学动态的把握,他对人类医学发展的规律、问题进行了总结和预测。

那为什么王佑三先生就能从海量的资料提取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呢?我们很多人是没有这个本事的。想一想,每天接收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杂乱,其中不乏相互抵触的。那么多信息源,都说自己权威,但分明有人在说谎。我们是相信规律,还是相信例外,是相信公认的常识,还是那些神秘因素······

当无法下结论的时候,需要上述我们所说的“思维”二字,需要有判断某一信息的正确思维方法:首先认知底座足够大,越大越多越好,显而易见的错误信息轻易就能排除掉;其次看证据及证据的力度,即无法判断之时,不妨实践,撸起袖子干,自然出真知。

王佑三先生全都做到了。上述提到他多年精勤书卷,笔耕不辍,知识的储备是常人无法比拟的。他能跳脱出来,把“天人合一”理念贯彻其中,将自然、生物、人类融于一体。由此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就敏锐指出人类医学走入误区:过度依赖化学药物和抗生素,最终会导致无药可医。

支撑论断的是现实世界中的实践。我们说,原则,是主观世界的事情;实践,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情。这两个世界是有区别的。

打个比方,行医需学医。需要学基础学科如物理、高数、有机化学;基础医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等等,这都是学习到的原则,是主观世界的事。一旦走向临床,某些原则就不适用了。病人不同,病症不同,治疗方法自然不同,还有与所学原则背道而驰的情况。

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况是:抗生素等化学药物确实能够解决很多问题,但并不能无限制的解决问题,只能在自己适应的范围内有限度的发挥作用。在临床中,现代医学对慢性病、恶性肿瘤、关节炎、牛皮癣等的治疗,总是力不从心,既然有那么多对症药物,接踵而至进入临床,为何这些病为什么总也无法得以根治?当采取直接作用于致病因子的办法对付疾病时,暴露出来的问题为何越来越多?种种问题,验证王佑三先生的论断。

伟人只所以称之“伟人”,不仅仅在于指出问题,还能解决问题。此时王佑三先生的思维,跳出来了,开始另起炉灶,重新寻找一把真正的人类健康的钥匙。到哪里去寻找呢?回过头来,抛却对外物的依赖,转变为内求的方式,到体内去寻找。

他有句非常著名的话语:“原始本无医,传宗亿万年”。思维,回归到了自然,又从大千世界中跳跃到人类机体本身,开始借鉴大自然万物生存的奥秘,解决人类生老病死的问题。所以回过头,我们看王佑三先生的医学研究,他从来不会把作为个体的“人”割裂开来,而是放到整个宇宙自然界中来考虑。

人类仰仗机体天然的防御力,维持着机体的自稳及种属的繁衍。人体的防御功能在漫长的岁月中,在与恶劣的大自然的矛盾斗争中逐渐完善,进而达到完善合理的结构系统的。这种结构系统是对付一切疾患的“万能药”。

但机体的天然防御功能不会在无关痛痒的情况下出现,疾病给人体防御系统的指令强度是不足的,防御系统又无法自主地调动自己的力量对抗疾病,十分紧急的情况下,天然防御能力也可因惰性而不发挥作用。因此依靠天然防御功能抵抗疾病,并不是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它需要诱导,需要一种方式,一种物质给与调动。

鉴于之前翻阅的大量医学书籍,王佑三先生也曾对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进行思考。现代医学重客体,临床中依赖手术、化学药物、激素等等;中医的治本,近似于现代医学中使用化的能量制剂及维生素等,为机体补充某些必要物质;中医的治标,和现代医学的对症疗法相似,皆不具备调动、加强整体和局部天然防御能力的性质,皆不具有维护人体生态平衡和生态平衡稳态的理想疗效。

王佑三先生提出的平衡医学理论,是根据疾病的发展过程,人体与致病因子在矛盾斗争中地位的转化,立足于利用人体天然防御力抗病,将主客体疗法辩证地组合成最佳治疗方案,从而收到维护、调整、保持人体生态平衡稳态的效果。平衡医学努力将古今中外医疗方法进行了总结发展与简化,是理论到理论。“人体细胞潜能激活剂”的问世,则是平衡医学理论践行的载体;临床中的成功运用,是对平衡医学理论的证实及进一步的完善。

前几日,逻辑思维中在“什么是常识”中提到:“这世间,没什么终极相信,相信什么都是临时性状态,随时做好准备,等到新证据和新结论的到来。”平衡医学理论恰恰深谙此理。人生于天地之间,生老病死必不可免,疾病来临之时,不乏治疗方法,但治疗的根本是依据机体自身,机体又随时处于变化之中,平衡医学的伟大之处正在于此:不认同人如机器,承认机体的变化发展,又以维护人体的动态平衡为前提,利用人体的天然防御机能,以保证人的素质为重任。所以它隶属于医学,又是尊重机体运行规律的人体生命科学。

王佑三先生也曾提到:“凡是对人类任何疾病的治疗,只考虑调整机体平衡的对症疗法,忽视人体动态平衡稳态的根治疗法的观念,显然是不完善的哲学观。”是对过往医学理论提出的质疑,也是平衡医学不同于以往医学理论的一个论据。

王佑三曾经对晦涩难懂的“太极图”进行过研究,指出:“‘太极图’是三不是二,不是简单的阴到阳的阴阳平衡,而是阴一定要通过临介质才能到阳的阴阳平衡,根据物态的不同,临介质有相对动态稳态或相对静态稳态之分,太极图中的一道‘S’型弧线就是‘临介质’。”这一哲学思想,也直接影响到了王老对人类医学的研究。

一个人,如果能够有大自然的熏陶,书籍的陶冶,亲身的实践,是能够拥有前瞻性的思维看待世间万物的问题。之于王佑三先生,他始终能够站在医学的制高点上,对其进行总结、预测,并谋求突破,突破极限。

十五世纪,“疯先知”帕拉塞斯曾留下箴言:“世上没有不可治愈的疾病。”同时指出:“化学研究应当制药,药物的化学结构是药物疗效的唯一决定因素。”世界各国因袭着这条法则,直至目前我们所见的局面。

当今世界大的制药公司新药研究的主题仍是化学合成药物,利用人类基因组学及中药现代化的成就及开发出可以临床使用的药物占有重要地位,但这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需要长时间积累。

如我们常说的抗药性和耐药性。它会不自觉的使机体大大超过生物学意义适应性的变化而损害人体素质的质量,而且还不能改变疾病的病理变化。

王佑三先生的思维突破了局限:突破化学结构是药物疗效的唯一决定因素及一药不可能治百病的局限,突破辨证施治的局限。这应该是王老思维中最伟大、最值得学习的地方。

以王老创造的“人体细胞潜能激活剂”为例。

平衡医学理论中强调挖掘、调动、提高和利用人体自身的自御和自愈能力达到身体的自我疗愈,所以“人体细胞潜能激活剂”用于机体之时,不直接作用于病灶,不直接与病毒细菌战斗,而是在尊重机体运行规律的前提下,激活体内免疫机制,让身体自主与病毒细菌作战,即给与的助力,而不是外力替代。因此,针对多种病症,都有显著效果,且外延在不断扩大。且针对烧烫伤、冻伤效果显著,却不合于中医里的辨证施治。

思考王佑三先生的平衡医学理论,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于认识自然,认识机体,乃至自己的思维,有重大意义。

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史蒂夫·乔布斯

CIA的成员只是他爸爸与姐姐

501 红与黑的碰撞 嫌疑

日文名字:

对应漫画:VOl58F8-F9

收视率:81%

播映时间:2008年4月14日

柯南与元太、步美、光彦、阿笠博士,灰原等人一同前往新米花旅馆吃自助餐。途中,柯南向灰原讲述了之前的事情。到达后,看到高木刑警的巡逻车也开了过来。据说是旅馆发生了杀人事件。被害人是租住在旅馆39楼的以培养外国演员为主的经济公司的社长。秘书说看到社长的上半身被手枪数次击中的话,被柯南听到了…。

水无怜奈终极档案

原名:本堂瑛海

化名:水无怜奈(007)

生日:1979年(因为她弟弟是1989年的,她比弟弟大十岁,所以应该是1979年)

长相:非常的漂亮,(435 注目于侦探团的采访)里元太他们都说希望是美女主播是水无怜奈,这可以看出她的长相是非常漂亮的,跟自己去世的母亲和弟弟非常的像。

组织代号:基尔(KIR)

年龄:27

血型:AB型

初登场:漫画48本FILE9《恶作剧的门铃声》 TV版:425 黑色的冲击!组织魔爪伸来的瞬间

家人:父(伊桑`本堂)

第二代的日裔美国人,30年前加入CIA,成为谍报人员。一个不太爱说话的人,有时也被同事叫做坪内,石川。和同事一样穿黑衣服,本堂瑛佑小时候有一段时间常带儿子去大阪通天阁旁的御好烧吃饭,与老板很熟,被本堂瑛佑不小心按了快门拍了一张照片(尽管他讨厌拍照)。四年前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而自杀身亡。

母(均已去世)

母亲在十年前因病去世,(不知是什么病?)生前在杯户町三丁目奥平角藏家做家政,并将自己的亲弟弟本堂瑛佑带大。

弟弟(本堂瑛佑)

年龄:17(因为他是小兰的同学,所以应该这么大吧……)

血型:AB型

相貌:酷似本堂瑛佑(弟弟)

性格:貌似迷迷糊糊,其实深藏不露

就读:帝丹高中

身份:帝丹高中2年B组,转校生

住处:暂住在父亲的熟人家。

喜欢的人:毛利兰(File621 单行本60 file2)

初登场:429 无法归来的二人(前篇)

声优:野田 顺子

真正身份:CIA情报员

出场记录:TV425492开始关于她的主线情节

声优:三石琴乃(KOTONO MITSUISHI)

小事件:水无怜奈,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被崇拜自己的小孩“恶作剧”,认识了毛利侦探和柯南。在暗杀行动中受重伤,昏迷一段时间(在FBI的监控之下)在漫画57本FILE10醒来而她的真实身份是在漫画第604话透露的原来父亲也是CIA探员为了掩护女儿活下去咬断自己手腕后枪杀自己并作出女儿枪杀自己的假象最终瑛海才取得组织的信任在漫画58本FILE7被赤井秀一和柯南揭示真实身份,并达成协议,重新潜入组织.因受到BOSS怀疑,被要求杀死赤井秀一.在609话中表面上杀了秀一真相还未肯定但后来出现的冲矢昂,多数人怀疑他就是赤井。她和本堂瑛佑的确是姐弟,十年前,为了治疗身患白血病的瑛佑而移植了水无的骨髓,所以瑛佑的血型由O型变成了AB型。

谎话识别能力:靠近说谎嫌疑人,盯着他的眼睛,把手放在脖子上,根据脉搏、瞳孔大小、呼吸来判断他是否有讲谎话。

对弟弟的情

其实,有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出水无怜奈其实很爱她这个亲弟弟的,从425话她初登场后,那个恶作剧门铃事件结尾,她对那个孩子流下了眼泪,她说她以前也有这么个弟弟的,这可以看出她其实是很深爱她的弟弟的。而且,我们从本堂瑛佑的回忆中也可以看出来。他说,他小时候受了重伤,是水无第一时间献了大量的血救了他的命。而且,伊桑本堂不是在四年前就死了吗?那么他每月怎么可能给自己儿子寄钱?可以想出应该是水无怜奈寄给他的。

从504话水无在车旁想起自己和弟弟十年来第一次相遇的情景,也可以看出她其实对自己弟弟还是很想念的,毕竟啊,是自己的亲弟弟啊!而水无又向FBI要赤井他们为自己弟弟提供证人保护计划来看,也可以看出来的。

基尔酒是一种用白葡萄酒或香槟加上黑加仑酒按照5:1的比例调配而成的经典,它(她)色泽血红,颜色暗淡,味道却是十分的醇美,很有内涵的酒。

姓名:伊桑·本堂(ISEN·HONTO)

日本名:イーサン·j教区

出生年期:1957年出生在美国,23岁来到日本,估计在2002-2003年去世,终年46岁(据宫野志保1988年出生日期来推算)

年龄:估计在45—50岁左右(因为他是四年前自杀的,那时水无和瑛佑才23岁和13岁,他是在三十年前加入CIA的,三年后结婚,结婚时他应该是23岁,所以四年前他自杀的年龄估计在45或46岁左右)

现状:四年前去世

身份:CIA(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间谍

亲人:本堂瑛佑(儿子)、本堂瑛海[水无怜奈](女儿)、妻子在十年前去世,她生前在杯户町三丁目奥平角藏家做家政。

介绍:

第二代的日裔美国人,30年前加入CIA,成为谍报人员。一个不太爱说话的人,有时也被同事叫做坪内,石川。和同事一样穿黑衣服,本堂瑛佑小时候有一段时间常带儿子去大阪通天阁旁的御好烧吃饭,与老板很熟,被本堂瑛佑不小心按了快门拍了一张照片(尽管他讨厌拍照)。四年前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而自杀身亡。

露面集数

485 黑色照片的去向(后篇)

对应漫画:VOl56F7-F9

西郡的房间被人闯入了,照片也丢了。嫌疑犯可能是原女友早织,喜好制作模型的朋友多湖和古庄。3人均持有房间的钥匙。西郡向3人分别拨打电话,打听他们在干什么事情。早织说自己出来买东西,多湖在自己房间里制作着战车模型。古庄说自己由于感冒,卧床在家。西郡并没有从3人中发现可疑证词的人…。

红与黑的碰撞500话 遗言

FBI看在水无所在位置已经暴露,所以决定将水无转移,但琴看破了他们的转移计划,指出他们只不过是将水无运出再返回,于是先是下手,成功抢回了水无怜奈(基尔),但这些全都是事先计划好的。

将水无怜奈还给组织,原来是柯南和赤井计划中的事情。

事件前一晚,赤井匆匆离开水无的病房,装成参加紧急会议的样子,故意制造机会让本堂瑛佑接近、并叫醒了水无怜奈。然后,柯南突然出现,讲述了本堂因为白血病的手术,血型从O型变成了AB型的事情。随后,挑明了水无是CIA的事实。

水无和本堂的父亲,作为CIA的NOC先后潜入黑衣组织。但是,由于水无的失误,两人秘密接头的事情败露了。本堂的父亲为了洗清水无是CIA的NOC的嫌疑,牺牲了自己。而水无之前接触毛利小五郎,是希望小五郎能够保护瑛佑。

本堂身上的一切谜团慢慢解开了赤井和柯南却向水无提出了让她重新回归组织的请求,水无提出要FBI为她弟弟本堂办证人保护计划,她不想让本堂陷入组织的危险泥潭中,柯南和赤井同意了她的要求,水无又提出在任何场合下都以CIA和父亲的任务为先……

“至和,嘉祐间,嫔御久不迁”的意思为:至和嘉佑年间,有些妃嫔久久得不到升迁。

出处:《宋史》至和、嘉祐间,嫔御久不迁,屡有干请,上答以无典故,朝廷不肯行。或奏曰:“圣人出口为敕,批出谁敢违?”上笑曰:“汝不信,试降敕。”政府果奏无法,命遂寝。后又有请降御笔进官者,上取彩笺书某宫某氏特转某官,众喜谢而退。

白话释义:有些妃嫔久久得不到升迁,于是屡次请求,宋仁宗于是说:“爱妃阿,不是我不肯升迁你们啊,而是没有个缘故理由,朝廷是不会批准的。”

嫔妃可不依了,噘着嘴说:陛下您出口就是圣旨,谁敢不遵?”皇上忍不住笑了:“你还不信啊,既然不信朕就为你试着降诏吧。”于是下了诏书,大宋的政府果然回奏说,没有法律条文,如此升迁违反制度,于是圣旨便被搁下了。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修撰本朝史的工作,在北宋前期由崇文院承担;王安石变法改革官制后,主要由秘书省负责。官修的当代史有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记载宰相、执政议事及与皇帝问对的时政记,根据起居注、时政记等按月日编的日历,详细记载典章制度的会要,还有编年体的“实录”和纪传体的“国史”。

元末修撰的这部宋史,是元人利用旧有宋朝国史编撰而成,基本上保存了宋朝国史的原貌。宋史对于宋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典章制度以及活动在这一历史时期的许多人物都做了较为详尽的记载,是研究两宋三百多年历史的基本史料。

文章简介:

《宋史》的体例完备,融会贯通了以往纪传体史书所有体例,纪、传、表、志俱全,而且有所创新。如外国和蛮夷分别列传,这就分清了国内的民族和国外的邻邦的界限。《宋史》的列传比前代史书都丰富,共收入两千多人。

“五代史”中未列传的重要人物,如韩通,《宋史》把他和为拥周反宋的李筠、李重进一同列入《周三臣传》里,既弥补了“五代史”的不足,又反映了韩通等三人的历史作用,这种处理是十分恰当的。

《宋史》是研究辽、宋、金代历史的基本史籍之一。在现存的宋代重要史料中,唯有《宋史》贯通北宋与南宋,保存了三百二十年间的大量历史记录,很多史实都是其他书中所不载的。

6月份,手越祐也正式离开了杰尼斯事务所,之后他成立个人公司,要继续在演艺圈活动。

在最近,他还写了一本书。

利用退社以来的一个多月时间,写了一本名为 《AVALANCHE》 的书。(书名翻译为 “雪崩” )。

以随笔形式记录了 自己这些年的想法。

在本书封面的下面,列举了一大波杰尼斯艺人的名字 ,包括泷泽秀明、山下智久、SMAP、岚、长濑智也、龟梨和也、赤西仁、锦户亮、King&Prince、SixTONES、Snow Man等等。

其中有写到对原本所在的组合NEWS的看法,比如当年与山下智久的竞争。

NEWS在成立之初有9个人,他说自己最初几年是很讨厌NEWS的。

当时参加节目录制,摄像师是说“山下请坐这里,锦户亮和内博贵请坐这里,其他人随便找位置坐”,特殊对待让手越非常不爽,自己从小无论是在班级里还是足球队里都是闪耀的存在,人生中第一次体验到了被看贬

他特别的不甘心,明明自己唱歌更好,但拍的广告也只注重山下智久,对此他经常回家就是哭,也考虑过退出NEWS(很多组合的边缘人物都有这种心情吧,J家还有很多人是没法出道的境地,手越也感叹自己加入J家9个月就入选了NEWS是很幸运的事。)

同时,他也燃起了斗志,觉得仅凭借自己唱歌比山下智久好一点是不够的,所以他加强声乐练习,专门请了声乐老师,一定要比对山下智久以及其他站自己前面的成员有绝对的唱歌优势才行,后来分给自己的歌词和镜头多了,也终于赢得了与山下智久一起做C位的机会,他自豪的表示 “我凭借自己的努力拿到了C位”。

所以之后山下智久和锦户亮选择退出NEWS,手越祐也直言是给了自己机会。

他坦言很早就感觉山下智久和锦户亮的心不在NEWS了,只要有一个人的方向不一样,团队就像一盘散沙了。当时六人与杰尼斯高层谈话时,山下智久有了退团的决定,而锦户亮比较优柔寡断,表示山下智久走自己就也走,增田、小山、加藤三人劝两人再考虑一起加油一下,最后被问怎么看的手越说“没有干劲的话还是退吧”。(手越还说锦户现在退出J家了,按照他的性格,如果赤西仁和涉谷昴没退的话,他也不会退)

不过手越也说自己非常喜欢山下与锦户的为人,承认山下智久的努力,他有明星气质,但自己的舞台表演力绝对不输他,希望两人退团后也继续活跃下去,也能像one ok rock的TAKA一样有很大的作为。

手越在书中还说了自己对NEWS的感情,曾多次有过退团的想法,但与团员之间的羁绊一次次把自己拉了回来,与另外三个人一起的17年半非常珍贵。

  高祐,字子集,小名次奴,勃海人也。本名禧,以与咸阳王同名,高祖赐名祐。司空允从祖弟也。祖展,慕容宝黄门郎,太祖平中山,内徙京师,卒于三都大官。父谠,从世祖灭赫连昌,以功拜游击将军,赐爵南皮子。与崔浩共参著作,迁中书侍郎。转给事中、冀青二州中正。假散骑常侍、平东将军、蓚县侯,使高丽。卒,赠安南将军、冀州刺史、假沧水公,谥曰康。祐兄祚,袭爵,东青州刺史。

 祐博涉书史,好文字杂说,材性通放,不拘小节。初拜中书学生,转博士、侍郎。以祐招下邵郡群贼之功,赐爵建康子。高宗末,兖州东郡吏获一异兽,献之京师,时人咸无识者。诏以问祐,祐曰:"此是三吴所出,厥名鲮鲤,余域率无。今我获之,吴楚之地,其有归国者乎"又有人于零丘得玉印一以献。诏以示祐,祐曰:"印上有籀书二字,文曰'宋寿'。寿者,命也,我获其命,亦是归我之征。"显祖初,刘义隆子义阳王昶来奔,薛安都等以五州降附,时谓祐言有验。

 高祖拜秘书令。后与丞李彪等奏曰:"臣等闻典谟兴,话言所以光著;载籍作,成事所以昭扬。然则《尚书》者记言之体,《春秋》者录事之辞。寻览前志,斯皆言动之实录也。夏殷以前,其文弗具,自周以降,典章备举。史官之体,文质不同;立书之旨,随时有异。至若左氏,属词比事,两致并书,可谓存史意,而非全史体。逮司马迁、班固,皆博识大才,论叙今古,曲有条章,虽周达未兼,斯实前史之可言者也。至于后汉、魏、晋咸以放焉。惟圣朝创制上古,开基《长发》,自始均以后,至于成帝,其间世数久远,是以史弗能传。臣等疏陋,忝当史职,披览《国记》,窃有志焉。愚谓自王业始基,庶事草创,皇始以降,光宅中土,宜依迁固大体,令事类相从,纪传区别,表志殊贯,如此修缀,事可备尽。伏惟陛下先天开物,洪宣帝命,太皇太后淳曜二仪,惠和王度,声教之所渐洽,风译之所覃加,固已义振前王矣。加太和以降,年未一纪,然嘉符祯瑞,备臻于往时;洪功茂德,事萃于曩世。会稽伫玉牒之章,岱宗想石记之列。而秘府策勋,述美未尽。将令皇风大猷,或阙而不载;功臣懿绩,或遗而弗传。著作郎已下,请取有才用者,参造国书,如得其人,三年有成矣。然后大明之德功,光于帝篇;圣后之勋业,显于皇策。佐命忠贞之伦,纳言司直之士,咸以备著载籍矣。"高祖从之。

 高祖从容问祐曰:"比水旱不调,五谷不熟,何以止灾而致丰稔"祐对曰:"昔尧汤之运,不能去阳九之会。陛下道同前圣,其如小旱何但当旌贤佐政,敬授民时,则灾消穰至矣。"又问止盗之方,祐曰:"昔宋钧树德,害兽不过其乡;卓茂善教,蝗虫不入其境。彼盗贼者,人也,苟训之有方,宁不易息。当须宰守贞良,则盗止矣。"祐又上疏云:"今之选举,不采职治之优劣,专简年劳之多少,斯非尽才之谓。宜停此薄艺,弃彼朽劳,唯才是举,则官方斯穆。又勋旧之臣,虽年勤可录,而才非抚人者,则可加之以爵赏,不宜委之以方任。所谓王者可私人以财,不私人以官者也。"高祖皆善之。加给事中、冀州大中正,余如故。时李彪专统著作,祐为令,时相关豫而已。

 出为持节、辅国将军、西兖州刺史,假东光侯,镇滑台。祐以郡国虽有太学,县党宜有黉序,乃县立讲学,党立教学,村立小学。又令一家之中,自立一碓,五家之外,共造一井,以供行客,不听妇人寄舂取水。又设禁贼之方,令五五相保,若盗发则连其坐。初虽似烦碎,后风化大行,寇盗止息。

 转宋王刘昶傅。以昔参定律令之勤,赐帛五百匹、粟五百石、马一匹。昶以其官旧年耆,雅相祗重,妓妾之属,多以遗之。拜光禄大夫,傅如故。昶薨后,征为宗正卿,而祐留连彭城,久而不赴。于是尚书仆射李冲奏祐散逸淮徐,无事稽命,处刑三岁,以赎论。诏免卿任,还复光禄。太和二十三年卒。太常议谥曰炀侯,诏曰:"不遵上命曰'灵',可谥为灵。"

 子和璧,字僧寿,有学问。中书博士。早卒。

 和璧子颢,字门贤,学涉有时誉。自司空参军转员外郎,袭爵建康子,迁符玺郎中。出为冀州别驾,未之任,属刺史元愉据州反,世宗遣尚书李平为都督,率众讨之。平以颢彼州领袖,乃引为录事参军,仍领统军,军机取舍,多与参决。擒愉之后,别党千余人皆将伏法,颢以为拥逼之徒,前许原免,宜为表陈请。平从之,于是咸蒙全济。事定,颢仍述职。时军旅之后,因之饥馑,颢为纲纪,务存宽静,甚收时誉。寻加陵江将军。坐事免。久之,除镇远将军,迁辅国将军、中散大夫,转征虏将军,仍中散。卒,时年四十九。赠平东将军、沧州刺史,谥曰惠。

 子德正,袭。武定中,黄门侍郎。

 颢弟雅,字兴贤,有风度。自给事中稍迁司徒府录事参军、定州抚军府长史。卒,年三十四。天平中,追赠散骑常侍、平北将军、冀州刺史。

 子德乾,早有令问。任城太守。卒。

 雅弟谅,字修贤。少好学,多识强记,居丧以孝闻。太和末,京兆王愉开府辟召,高祖妙简行佐,谅与陇西李仲尚、赵郡李凤起等同时应选。稍迁太尉主簿、国子博士。正光中,加骁骑将军,为徐州行台。至彭城,属元法僧反叛,逼谅同之,谅不许,为法僧所害,时年四十一。朝廷痛惜之,赠左将军、沧州刺史。又下诏,以谅临危授命,诚节可重,复赠使持节、平北将军、幽州刺史,赠帛二百匹,优一子出身,谥曰忠侯。三子。长惠胜,武定中,司徒外兵参军。谅造亲《表谱录》四十许卷,自五世已下,内外曲尽。览者服其博记。

 祐弟钦,幼随从叔济使于刘义隆,还为中书学生,迁秘书中散。年四十余,卒。

 子法永,诸王从事中郎。亦早亡。

 祐从父弟次同,永安末,抚军将军、定州刺史。

 子乾邕,永熙中,司空公、长乐郡开国公。

 乾邕弟敖曹,天平中,司徒公、京兆郡开国公。

 崔挺,字双根,博陵安平人也。六世祖赞,魏尚书仆射。五世祖洪,晋吏部尚书。父郁,濮阳太守。挺幼居丧尽礼。少敦学业,多所览究,推人爱士,州闾亲附焉。每四时与乡人父老书相存慰,辞旨款备,得者荣之。三世同居,门有礼让。于后频值饥年,家始分析,挺与弟振推让田宅旧资,惟守墓田而已。家徒壁立,兄弟怡然,手不释卷。时谷籴踊贵,乡人或有赡者,遗挺,辞让而受,仍亦散之贫困,不为畜积,故乡邑更钦叹焉。

 举秀才,射策高第,拜中书博士,转中书侍郎。以工书,受敕于长安,书文明太后父燕宣王碑,赐爵泰昌子。转登闻令,迁典属国下大夫。以参议律令,赐布帛八百匹、谷八百石、马牛各二。尚书李冲甚重之。高祖以挺女为嫔。太和十八年,大将军、宋王刘昶南镇彭城,诏假立义将军,为昶府长史,以疾辞免,乃以王肃为长史。其被寄遇如此。

 后除昭武将军、光州刺史,威恩并著,风化大行。十九年,车驾幸兖州,召挺赴行在所。及见,引谕优厚。又问挺治边之略,因及文章。高祖甚悦,谓挺曰:"别卿已来,倏焉二载。吾所缀文,已成一集,今当给卿副本,时可观之。"又顾谓侍臣曰:"拥旄者悉皆如此,吾何忧哉。"复还州。及散骑常侍张彝兼侍中巡行风俗,见挺政化之美,谓挺曰:"彝受使省方,采察谣讼,入境观政,实愧清使之名。"州治旧掖城西北数里有斧山,峰岭高峻,北临沧海,南望岱岳,一邦游观之地也。挺于顶上欲营观宇,故老曰:"此岭秋夏之际,常有暴雨迅风,岩石尽落。相传云是龙道,恐此观不可久立。"挺曰:"人神相去,何远之有虬龙倏忽,岂唯一路乎!"遂营之。数年间,果无风雨之异。挺既代,即为风雹所毁,于后作,复寻坏,遂莫能立。众以为善化所感。

 时以犯罪配边者多有逃越,遂立重制:一人犯罪逋亡,合门充役。挺上书,以为《周书》父子罪不相及。天下善人少,恶人多,以一人犯罪,延及合门。司马牛受桓魋之罚,柳下惠婴盗跖之诛,岂不哀哉!辞甚雅切,高祖纳之。先是,州内少铁,器用皆求之他境,挺表复铁官,公私有赖。诸州中正,本在论人;高祖将辨天下氏族,仍亦访定,乃遥授挺本州大中正。

 掖县有人,年逾九十,板舆造州。自称少曾充使林邑,得一美玉,方尺四寸,甚有光彩,藏之海岛,垂六十岁。忻逢明治,今愿奉之。挺曰:"吾虽德谢古人,未能以玉为宝。"遣船随取,光润果然。竟不肯受,仍表送京都。世宗即位,累表乞还。景明初见代,老幼泣涕追随,缣帛赠送,挺悉不纳。

 散骑常侍赵脩得幸世宗,挺虽同州壤,未尝诣门。北海王详为司徒、录尚书事,以挺为司马,挺固辞不免。世人皆叹其屈,而挺处之夷然。于后详摄选,众人竞称考第,以求迁叙,挺终独无言。详曰:"崔光州考级并未加授,宜投一牒,当为申请。蘧伯玉耻独为君子,亦何故嘿然"挺对曰:"阶级是圣朝大例,考课亦国之恒典。下官虽惭古贤不伐之美,至于自炫求进,窃以羞之。"详大相称叹。自为司马,详未曾呼名,常称州号,以示优礼。四年卒,时年五十九。其年冬,赠辅国将军、幽州刺史,谥曰景。光州故吏闻凶问,莫不悲感,共铸八尺铜像于城东广因寺,起八关斋,追奉冥福,其遗爱若此。

 初,崔光之在贫贱也,挺赡遗衣食,常亲敬焉。又识邢峦、宋弁于童稚之中,并谓终当远致。世称其知人。历官二十余年,家资不益,食不重味,室无绮罗,闺门之内,雍雍如也。旧故多有赠赗,诸子推挺素心,一无所受。有子六人。

 长子孝芬,字恭梓。早有才识,博学好文章。高祖召见,甚嗟赏之。李彪谓挺曰:"比见贤子谒帝,旨谕殊优,今当为群拜纪。"挺曰:"卿自欲善处人父子之间,然斯言吾所不敢闻也。"

 司徒、彭城王勰板为行参军,后除著作郎,袭父爵。尚书令高肇亲宠权盛,子植除青州刺史,启孝芬为司马。后除司徒记室参军、司空属、定州大中正,长于剖判,甚有能名,府主任城王澄雅重之。熙平中,澄奏地制八条,孝芬所参定也。在府久之,除龙骧将军、廷尉少卿。

 孝昌初,萧衍遣将裴邃等寇淮南。诏行台郦道元、都督河间王琛讨之,停师城父,累月不进。敕孝芬持节赍齐库刀,催令赴接,贼退而还。荆州刺史李神俊为萧衍遣将攻围,诏加孝芬通直散骑常侍,以将军为荆州刺史,兼尚书、南道行台,领军司,率诸将以援神俊,因代焉。于时,州郡内戍悉已陷没,且路由三鵶,贼已先据。孝芬所统既少,不得径进,遂从弘农堰渠山道南入,遣弟孝直轻兵在前,出贼不意,贼便奔散,人还安堵。肃宗嘉劳之,并赉马及绵绢等物。

 后以元义之党,与卢同、李奖等并除名,征还。又孝芬为廷尉之日,章武王融以赃货被劾,孝芬按以重法。及融为都督,北讨鲜于脩礼;于时孝芬弟孝演率勒宗从,避贼于博陵,郡城为贼攻陷,寻为贼所害。融乃密启,云:"孝演入贼为王。"遂见收捕,合家逃窜,遇赦乃出。

 孝昌三年,萧衍将成景俊率众逼彭城,除孝芬宁朔将军、员外常侍、兼尚书右丞,为徐州行台。孝芬将发,入辞。灵太后谓孝芬曰:"卿女今事我儿,与卿便是亲旧,曾何相负而内头元义车中,称此老妪会须却之。"孝芬曰:"臣蒙国厚恩,义无斯语。假实有此,谁能得闻若有闻知,此于元义亲密过臣远矣。乞对言者,足辨虚实。"灵太后怅然意解,乃有愧色。景俊筑栅造堰,谋断泗水以灌彭城。孝芬率大都督李叔仁、柴集等赴战,景俊等力屈退走。除孝芬安南将军、光禄大夫、兼尚书,为徐兖行台。

 建义初,太山太守羊侃据郡反,远引南贼,围逼兖州。除孝芬散骑常侍、镇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仍兼尚书、东道行台。大都督刁宣驰往救援,与行台于晖接,至便围之。侃突围奔萧衍,余悉平定。

 永安二年,庄帝闻元颢有内侵之计,敕孝芬南赴徐州。颢遂潜师向考城,擒大都督、济阴王晖业,乘胜径进,遣其后军都督侯暄守梁国城以为后援。孝芬勒诸将驰往围暄,恐颢遣援,乃急攻之,昼夜不息。五日,暄遂突出,擒斩之,俘其卒三千余人。庄帝还宫,授西兖州刺史,将军如故。孝芬久倦外役,固辞不行,乃除太常卿。

 普泰元年,南阳太守赵脩延袭据荆州城,囚刺史李琰之,招引南寇。除孝芬卫将军、荆州刺史,兼尚书、南道行台。又除都督三荆诸军事、车骑将军、假骠骑将军。孝芬已出次,改授散骑常侍、骠骑将军、西兖州刺史。太昌初,兼殿中尚书。寻除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仍尚书。后加仪同三司、兼吏部尚书。出帝入关,齐献武王至洛,与尚书辛雄、刘廞等并诛,时年五十。没其家口,天平中乃免之。

 孝芬博文口辩,善谈论,爱好后进,终日忻然,商搉古今,间以嘲谑,听者忘疲。所著文章数十篇。有子八人。

 长子勉,字宣祖。颇涉史传,有几案才。正光初,除太学博士。庄帝之为御史中尉,启除侍御史。永安初,除建节将军、尚书右中兵郎中。后太尉、豫章王萧赞启为谘议参军,郎中如故。以举人失衷,为中尉高道穆奏免其官。普泰中,兼尚书左丞。勉善附会,世论以浮竞讥之。为尚书令尔朱世隆所亲待,而尚书郎魏季景尤为世隆知任,勉与季景内颇不穆。季景阴求右丞,夺勉所兼。世隆启用季景,勉遂怅怏自失。寻除安南将军、光禄大夫、兼国子祭酒,典仪注。太昌初,除散骑常侍、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定州大中正,敕左右厢出入其家。被收之际,在外逃免。于后乃出,见齐献武王于晋阳,王劳抚之。天平末,王遣勉送勋贵妻子赴定州,因得还家。属母李氏丧亡,勉哀号过性,遇病卒,时年四十七。无子,弟宣度以子龙后之。

 勉弟宣猷,司徒中郎,走于关西。

 宣猷弟宣度,齐王仪同开府司马。

 宣度弟宣轨,颇有才学,尚书考功郎中。与弟宣质、宣静、宣略,并死于晋阳。

 孝芬弟孝暐,字敬业。少宽雅,早著长者之风。彭城王勰之临定州,辟为主簿。释褐冀州安东府外兵参军,历员外散骑侍郎、宁朔将军、员外散骑常侍。武泰初,蛮首李洪扇动诸蛮,诏孝暐持节为别将,隶都督李神轨讨平之。尔朱荣之害朝士,孝暐与弟孝直携家避难定陶。孝庄初,征拜通直散骑常侍,加征虏将军,寻除赵郡太守。郡经葛荣离乱之后,民户丧亡,六畜无遗,斗粟乃至数缣,民皆卖鬻儿女。夏椹大熟,孝暐劝民多收之。郡内无牛,教其人种。招抚遗散,先恩后威,一周之后,流民大至。兴立学校,亲加劝笃,百姓赖之。卒于郡,时年四十九。赠通直散骑常侍、平东将军、瀛州刺史,谥曰简。朝议谓为未申,复赠安北将军、定州刺史。

 子昂,武定中,尚书左丞、兼度支尚书。

 孝暐弟孝演,字则伯,出继伯父。性通率,美须髯,姿貌魁杰。少无宦情,沉浮乡里。河间王琛为定州刺史,以为治中。晚除瀛州安西府外兵参军,因罢归。及鲜于脩礼起逆,孝演率宗属保郡城,为贼攻陷。贼以孝演民望,恐移众心,乃害之,时年四十。无子,弟孝直以子士游为后。士游,仪同开府仓曹参军。

 孝演弟孝直,字叔廉。身八尺,眉目疏朗。早有志尚,起家司空行参军。寻为员外散骑侍郎、宣威将,仍以本官入领直后。转宁远将军、汝南王开府掾,领直寝。兄孝芬除荆州,诏孝直假征虏将军、别将,总羽林二千骑,与孝芬俱行。孝直潜师径进,贼遂破走。孝芬入城后,萧衍将曹义宗仍在马圈,鼓动顺阳蛮夷,缘边寇窃。孝直率众御之,贼皆退散。还转直阁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尔朱兆入洛,孝直以天下未宁,去职归乡里,劝督宗人,务行礼义。后除安东将军、光禄大夫。太昌中,又除卫将军、右光禄大夫,并辞不赴。宗亲劝孝直曰:"荣华人之所愿,何故陆沉"孝直不答。年五十八,卒于乡里,顾命诸子曰:"吾才疏效薄,于国无功。若朝廷复加赠谥,宜循吾意,不得祗受,若致干求,则非吾子,敛以时服,祭勿杀生。"其子皆遵行之。有四子。

 长子士顺,仪同开府行参军。

 孝直弟孝政,字季让。十岁,挺亡,号哭不绝,见者为之悲伤。操尚贞立,博洽经史,雅好辞赋;丧纪之礼,特所留情,衣服制度,手能执造。太尉、汝南王悦辟行参军。年四十九,卒。子岩,武定中,员外常侍。

 孝芬兄弟孝义慈厚。弟孝演、孝政先亡,孝芬等哭泣哀恸,绝内蔬食,容貌损瘠,见者伤之。孝暐等奉孝芬尽恭顺之礼,坐食进退,孝芬不命则不敢也。鸡鸣而起,旦参颜色,一钱尺帛,不入私房,吉凶有须,聚对分给。诸妇亦相亲爱,有无共之。始挺兄弟同居,孝芬叔振既亡之后,孝芬等奉承叔母李氏,若事所生;旦夕温凊,出入启觐,家事巨细,一以谘决。每兄弟出行,有获财物,尺寸已上,皆内李氏之库,四时分赉,李自裁之。如此者二十余岁。抚从弟宣伯、子朗,如同气焉。

 挺弟振,字延根。少有学行,居家孝友,为宗族所称。自中书学生为秘书中散,在内谨敕,为高祖所知。出为冀州、咸阳王禧骠骑府司马,在任久之。太和二十年,迁建威将军、平阳太守。不拜,转高阳内史。高祖南讨,征兼尚书左丞,留京。振既才干被擢,当世以为荣。后改定职令,振本资惟拟五品,诏曰:"振在郡著绩,宜有褒升。"除太子庶子。景明初,除长兼廷尉少卿。振有公断,以明察称。河内太守陆琇与咸阳王禧同谋为逆,禧败事发,振穷治之。时琇内外亲党及当朝贵要咸为之言,振研核切至,终无纵缓,遂毙之于狱。其奉法如此。正始初,除龙骧将军、肆州刺史,在任有政绩。还朝,除河东太守。永平中,卒于郡,时年五十九。赠本将军、南兖州刺史,谥曰定。振历官四十余载,考课恒为称职。议者善之。

 长子宣伯,早丧。子劲,字仲括,骠骑参军。

 宣伯弟子朗,美容貌,涉猎经史,少温厚有风尚。以军功起家襄威将军、员外散骑侍郎。普泰中,从兄孝芬为荆州,请为车骑府司马。孝芬转西兖州,为骠骑府司马。太昌初,冠军将军、北徐州抚军府长史,固辞,不获免。兴和二年,中尉高仲密引为侍御史,寻加平西将军。武定中卒。子道纲。

 挺从父弟元珍,释褐司徒行参军,稍迁司徒主簿、赵郡王干开府属。景明中,荆州长史。久之,为司徒从事中郎,有公平称。后迁中散大夫,加征虏将军。正光末,山胡作逆,除平阳太守、假右将军,为别将以讨之,频破胡贼,郡内以安。武泰初,改郡为唐州,仍除元珍为刺史,加右将军。以破胡勋,赐爵凉城侯。尔朱荣之趣洛也,遣其都督樊子鹄取唐州。元珍与行台郦恽拒守不从,为子鹄所陷,被害。世咸痛之。子叔恭。

 挺从父弟瑜之,字仲琏。少孤有学业。太和中,释褐奉朝请,广陵王羽常侍,累历蕃佐。入为司空功曹参军事、太尉主簿,迁冀州抚军府长史。后为扬州平东府长史,带南梁太守。萧衍义州刺史文僧明来降,瑜之迎接有勋,赐爵高邑男。孝昌初,除鸿胪少卿。三年卒,年五十六。赠平北将军、瀛州刺史。有三子。

 长子孟舒,字长才,袭父爵。累迁平东将军、太中大夫。兴和中,除广平太守。卒,赠中军将军、殷州刺史,赠平东将军,谥曰康。

 孟舒弟仲舒,武定末,邺县令。

 仲舒弟季舒,给事黄门侍郎。

 挺从祖弟修和,州主簿。

 子俭,字元恭。雅有器度。历太学博士,终于符玺郎中。

 俭弟绪,字仲穆。定州抚军府法曹参军。绪小弟孝忠,侍御史、秘书郎。并有容貌,无他才识。

 绪子子谦,尚书郎。

 子谦弟子让,与侯景同反。子谦坐以囚执,遇病死于晋阳。子让弟子廉等并伏法。

 修和弟敬邕,性长者,有干用。高祖时,自司徒主簿转尚书都官郎中,所在称职。迁太子步兵校尉。景明初,母忧去职。后中山王英南讨,引为都督府长史,加左中郎将,以功赐爵临淄男。迁龙骧将军、太府少卿,以本将军出除管州刺史。库莫奚国有马百匹因风入境,敬邕悉令送还,于是夷人感附。熙平二年,拜征虏将军、太中大夫。神龟中卒,年五十七。赠左将军、济州刺史,谥曰恭。

 子子盛,袭爵。除奉朝请。

 修和从弟接,字显宾。容貌魁伟,放迈自高,不拘常检。为中书博士、乐陵内史。雅为任城王澄所礼待。及澄为定州刺史,接了无民敬,王忻然容下之。后为冀州安东府司马,转乐陵太守。还乡而卒。

 挺族子纂,字叔则,博学有文才。景明中,太学博士,转员外散骑侍郎、襄威将军。既不为时知,乃著《无谈子论》。后为给事中。延昌中,除梁州征虏府长史。熙平初,为宁远将军、廷尉正,每于大狱,多所据明,有当官之誉。时太原王静自廷尉监迁少卿,纂耻居其下,乃与静书,辞气抑扬,无上下之体。又启求解任,乃除左中郎将,领尚书三公郎中。未几,以公事免。后为洛阳令。正光中卒,年四十五。赠司徒左长史。凡所制文,多行于世。

 长子史,武定末,仪同府长流参军。

 纂兄穆,宽雅有度量,州辟主簿。卒。

 子暹,武定末,度支尚书、兼右仆射。

 纂弟融,字脩业。奉朝请。尚书令高肇出讨巴蜀,引为统军。还,除员外散骑侍郎。正光中,定州别驾。年四十二,卒。

 子鸿翻,郡功曹。

 纂从祖弟游,字延叔,少有风概。释褐奉朝请,稍迁太尉主簿。江州刺史陈伯之启为司马,还除奉车都尉。大都督、中山王英征义阳,引为录事参军,寻转司马。及英败于钟离,游坐徙秦州,久而得还。大将军高肇西征,引为统军,除步兵校尉,迁豫州征虏府长史;未几,除征虏将军、北赵郡太守,并有政绩。熙平末,转河东太守。郡有盐户,常供州郡为兵,子孙见丁从役,游矜其劳苦,乃表闻请听更代,郡内感之。太学旧在城内,游乃移置城南闲敞之处,亲自说经,当时学者莫不劝慕,号为良守。以本将军迁凉州刺史,以母忧解任。

 正光中,起除右将军、南秦州刺史,因辞不免。先是,州人杨松柏、杨洛德兄弟数为反叛,游至州,深加招慰。松柏归款,引为主簿,稍以辞色诱之,兄弟俱至。松柏既州之豪帅,感游恩遇,奖谕群氐,咸来归款,且以过在前政,不复自疑。游乃因宴会,一时俱斩,于是外人以其不信,合境皆反。正光五年夏,秦州城人杀刺史李彦,据州为逆。数日之后,游知必不安,谋欲出外,寻为城人韩祖香、孙礻尞攻于州馆。游事窘,登楼慷慨悲叹,乃推下小女而杀之,义不为群小所辱也。寻为祖香等所执害,时年五十二。永安中,赠散骑侍郎、镇北将军、定州刺史。

 子伏护,开府参军。

 史臣曰:高祐学业优通,知名前世,儒俊之风,门旧不陨。诸子经传之器,加有舍生之节。崔挺兄弟,风操高亮,怀文抱质,历事著称,见重于朝野,继世承家,门族并著,盖所谓彼有人焉。

 《魏书》 北齐·魏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4515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6
下一篇2023-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