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期的情感忽视会对一个人长大后有什么影响?

童年期的情感忽视会对一个人长大后有什么影响?,第1张

童年期的情感忽视长大后的影响就是,没有安全感,不自信

我的童年就是在姥姥家长大的。我两岁半的时候,我妈妈就把我送到姥姥家去了,直到初中毕业才回到父母身边。在童年时期没有在父母身边,和他们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错过了那段时期,后来的岁月无论怎样都是补不回来的。

虽然我姥姥家有很多人疼我,关心我,但是父母的爱对子女的爱是无人可替代的。我就这样在姥姥家度过了童年时光。虽然我跟我的父母也没有多大的疏离关系,我依然很爱他们,我们在一起也是无话不谈;但是成年后的我,走上社会后就是非常的不自信,没有安全感,总感觉自己不值得拥有更好的。

追根溯源,我也搞不清楚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后来学过心理学之后,我才知道自己的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躲避型依恋。说简单一点,就是一旦跟某人关系很亲密之后,就会不自觉的跟对方拉开距离,然后逐渐慢慢走散。

特别是针对同事和朋友这个现象特别明显,我记得在公司的时候,我跟某些同事的同事关系曾经很好,走的很近,曾经也是无话不谈,但是不知不觉之后,我就开始疏远对方,后来渐渐的就成了点头之交。其实自己并不是刻意为之,就是不知不觉之中发生的事。

曾经这样的社交也困扰了我很久,但是后来我学习过心理学之后,我就明白了这与我童年时期长期被父母忽视的感情有关。

我记得小时候我很想妈妈去看我,很想在妈妈怀里撒娇,但是我妈妈总是很忙,很少去看我,偶尔去姥姥家看我的时候,姥姥就会跟妈妈告状,说我很多小毛病,不听话。然后妈妈就会训斥我,所以我就特别苦恼,我就想让妈妈来看,我又怕她不喜欢我。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躲避型依恋关系。

到现在这种情况虽然有所改善,但是这些问题依旧存在,只有对我非常熟悉的人了解我这一点;我还要继续加油,摆脱童年被忽视的桎梏。

童年情感忽视 为何我们总是渴望亲密,却又难以承受?

钟妮斯·韦伯 著

张佳棻 译

好评推荐

关于那些你在童年时期没有得到的东西—父母的引导、父母与孩子在情感上的连结,以及在某些例子中,父母的爱—这是一本极好的书。在这本令人振奋、可能改变人生的著作中,作者探讨了我们在童年时期时,由于主要照顾者在情感上的疏忽所造成的伤害,并且教导我们疗愈这种创伤的方法。

——泰伦斯·瑞尔(TerrenceReal)

享誉国际的家庭治疗师、畅销书作者、《早安美国》和《ABC新闻》的常态性特别来宾

《童年情感忽视:》以充满说服力且清晰易懂的方式,为我们说明「情绪传承」是如何由父母延续到子女身上。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在儿时所接受的教养,会如何在成年以后持续地影响我们的情感和社交关系。韦伯博士以一种丰富、温暖并带着同理心的口吻直接向我们诉说,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在情感上的障碍,并且为我们指点出一条明路。

——杰弗瑞·皮卡儿博士(JeffreyPickar, PhD)

哈佛医学院精神医学系心理学临床讲师

阅读韦伯博士的《童年情感忽视:为何我们总是渴望亲密,却又难以承受?》一书,对我的儿童暨青少年心理学家这份工作产生了直接的冲击。对于「童年情感忽视」这个概念的构思,以及童年情感忽视对于发展中儿童的重大影响,她在书里说明得非常清楚,而且这是我在其他地方从来没有听过的。韦伯博士为临床医师提供了许多工具,让临床医师在与个案进行疗愈工作的时候,可以辨认出该名个案是否曾经在家庭里遭受童年情感忽视。更重要的是,此书提供了一些临床指导原则,可以帮助家有儿童和青少年的父母终结正在孩子身上运作的童年情感忽视。

——史蒂芬妮.M.克里斯伯格心理博士(Stephanie M Kriesberg, PsyD)

儿童暨青少年心理学家 麻萨诸塞州莱辛顿

楔子 发现「童年情感忽视」的踪迹

写这本书是我这辈子最美妙的经验之一。当「童年情感忽视」这个概念在我脑海里逐渐清晰、成形之际,它不只改变了我在心理学这个领域执业的方式,也改变了我的世界观。我开始在每个地方都看到「情感忽视」:偶尔会在我教养孩子或是与丈夫互动的时候发现它的踪迹,或是在卖场里,甚至是在电视的实境节目中看见它。我发现自己经常在思考,如果人们可以觉察到这些影响我们所有人的隐形力量,也就是「情感忽视」,那会为我们带来多大的帮助。

几年过去了,看着这样一个概念成为我工作中的重要面向,并且藉由我的工作而完全确认了它的价值,最后我决定和我的同事,也就是克莉斯汀.穆赛罗博士(Dr Christine Musello),分享我的发现。克莉斯汀当下就表明了她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且很快地就像我一样,也在自己的临床工作中开始看见「情感忽视」无所不在。我们开始一起工作,为这个现象描绘出轮廓和定义。一开始的谈话之所以能够转化为情感忽视这一概念,穆赛罗博士贡献良多。因为她毫不迟疑地拥抱这样的概念、肯定了它的作用,让我受到极大的鼓舞而得以进一步发展这个工作。

虽然穆赛罗博士后来无法和我一起完成本书的撰写,她在这本书的起步阶段依然为我提供了许多支持。她起草了本书开头的几个部分,以及案例的描绘,因此我相当乐意在此肯定她的贡献。

序章 抚平深埋在童年时期的隐形伤口

关于童年,你还记得些什么呢?就算你无法记得很多事情,然而,几乎每个人都能够想起童年的某些点滴片段。或许你有些美好的回忆,像是全家人一起度假、和老师或朋友共度的欢乐时光、夏令营或是学业上的得奖纪录;也有一些不好的回忆,像是家庭里的冲突、手足之间的竞争、学校里的问题,甚至是某些令人难过或困扰的事件。《童年情感忽视:为何我们总是渴望亲密,却又难以承受?》一书,与这些记忆一点关系也没有。事实上,它并不是关于你的记忆或是任何发生在你童年的事件。这本书的写作动机,是为了帮助你觉察那些在你童年时期「没有发生」的事情、那些你「不记得」的事情。因为和你所记得的事情比起来,那些没有发生的事情,对于形塑你成年的面貌有着同样重要、甚至更为强大的影响力。你正在阅读的这本书会告诉你,那些没有发生的事情会为你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一股看不见、然而却对你的生命产生影响的力量。我会帮助你厘清,看看你是不是受到这股隐形力量的影响,以及如果是这样的话,要如何克服它。

有许许多多的人,外表体面光鲜、生活运作自如、拥有良好的能力,然而私底下却经常觉得有种不圆满或是疏离的感觉。「为什么我没有比较快乐?」「为什么我没有更好的成就?」「为什么我的生命没有变得更有意义?」这些问题通常就是来自那股正在作用的隐形力量。提问的人通常认为自己拥有慈爱、善良的父母,在回忆童年的时候,想到的也大多是快乐和健康的回忆。所以在成人以后,他们把一切感觉不对劲的地方都怪罪到自己身上。他们不知道有某种他们不记得的影响力……某种看不见的力量正在影响着他们。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这股看不见的力量究竟是什么?」你可以放心,它并不是什么恐怖的事物,也不是什么超自然、灵异或是怪诞的东西。事实上,它是一种相当普遍的、与人类有关的事情,它存在于全世界、存在于每一天,然而却没有发生在我们的家庭里。我们不知道它的存在、它有什么重要性、或者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力。我们没有字眼可以形容它,我们不会想到它,也不会谈论它。我们看不见它;我们只能感觉它。然而当我们感觉到它的时候,却不知道我们感觉到的是什么东西。

在这本书中,我终于为这股力量取了一个名字,我把它叫做「情感忽视」(Emotional Neglect)。这和疏于照顾身体不同。让我们来谈谈究竟什么是情感忽视。

我们都知道「忽视」(neglect)一词,它是一个相当常见的词汇。根据《韦氏大字典》,「忽视」一词的意义是:「给予对方极少的注意力或关心,或是不理不睬;特别是因为粗心而任其自生自灭。」

在社会工作的心理健康专业领域中,「忽视」是一个经常被提到的字眼,通常被用来指称那些「身体需求」没有被满足的依赖者,像是儿童或老人,譬如在冬天没有穿外套就去上学的儿童,或是成年女儿老是「忘了」为她补给日用品的独居老人。

纯粹的情感忽视是看不见的。它极其隐讳,很少有具体或是可见的征兆。事实上,很多在情感上受到忽视的孩子,在身体上都受到非常良好的照顾。他们很多都出生在看似美满的家庭,从外在的征兆来看,我们很难说这本书的写作对象受到忽视;事实上,一般人也不认为他们是受到忽视的。

既然如此,为何要写这本书?毕竟,如果学者专家一直以来都没有注意到情感忽视这个主题,那么它能有多大的杀伤力?事实是,那些受到情感忽视的人都处于痛苦之中,但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而且常见的是,治疗师也拿他们没办法。这种「看不见的挣扎」经常会妨碍那些受苦的人寻求解决之道,甚至是妨碍那些想要帮助他们的专业人士,所以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特别针对这一点来指出、界定、并且提供一些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对那些在沉默之中受苦、那些想着自己究竟出了什么问题的人们带来帮助。

情感忽视之所以如此地不受重视,有个很好的解释:它会躲藏。它藏身在「疏忽」这样一种过失中,而不是表现为明显的罪愆;它是家庭照里头留白的部分,而不是照片本身捕捉到的事件。它通常是童年时期「没有」被说出来、「没有」被观察到、「没有」被记得的事情,而不是那些表现出来的事情。

举例来说,父母可能会为孩子提供温暖的居所、足够的食物与衣物,而且从来不会虐待或是亏待孩子。但是同样的父母可能不会注意到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在嗑药,或是他们可能给了孩子太多自由,而没有设立一些可能会导致亲子冲突的限制。当这个青少年长大成人,日后回顾的时候,可能会看到一个「理想的」童年生活,却永远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并没有以他们当时最需要的教养方式来照顾自己。如果这个青少年所做的某些可悲选择让他后来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他可能会怪罪自己「我真的很难搞」、「我的童年是那么美好,但是我却没有获得更高的成就。对于这一点,我没有任何借口。」身为治疗师,我听过许多高功能、为人相当好的个案说出这样的话,他们不知道「情感忽视」是他们童年中一股隐形、强大的力量。这仅仅是一个例证,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方式,可能会让父母在情感上忽略孩子,让孩子在没有情感补给的状况下持续空转。

在这里,我要补充一个重要说明:我们所有人都能够举出例子,说明父母是怎样在某个地方辜负了我们。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童年。我们知道,绝大部分的父母都努力地试着做一些为孩子好的事情。为人父母,当我们知道自己犯了某些教养错误时,几乎总是能够立刻着手改进。这本书的用意并不在于羞辱父母,或是让父母觉得自己很失败。事实上,在这本书中,你会看到许多慈爱又善良的父母,但是就根本上来说,他们仍然在某些点上忽视了他们的孩子。在教养孩子的时候,所有父母都会偶尔犯下一些不会造成任何真实伤害的情感忽视行为,一直到事态扩大,孩子开始在情感上「挨饿」,问题才会显露出来。

不管父母教养失败的程度如何,在情感上受到忽视的孩子都会觉得有问题的人是自己,而不是因为父母做了什么事情而亏待了他们。

这本书包含了许多案例,它们来自我的临床个案和许多其他相关人士—他们在生活中与悲伤、焦虑或是空虚的感觉缠斗不休,却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种挣扎,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这些遭受童年情感忽视的人,通常知道要怎么给予别人想要或是需要的东西,在大部分的社会情境当中,他们也很清楚别人对自己的期望。但是当这些受苦的人在面对自己的内在生活时,却无法定义、解释其中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他们造成了什么样的伤害。

这并不意味那些遭受童年情感忽视的成年人不会表现出可见的症状,只是那些症状,尤其是那些让他们必须求助于心理治疗的症状,总是伪装成其他东西:忧郁症、婚姻问题、焦虑症、愤怒议题。那些遭受童年情感忽视的成人,错误地将自己的不快乐标示成各种症状,并且对于向外求助这件事感到相当不好意思。因为他们从未学着去辨认或是连结自己真实的情感需求,以致治疗师很难让他们在特定的疗程中待上足够的时间,以帮助他们更加了解自己。所以,这本书不单是为了那些受到情感忽视的人所作,也是为了心理治疗专业人士所写,他们需要工具来对抗个案长期以来对自己缺乏慈悲心的现象,而这可能会妨碍疗程达成它的最佳效益。

不管你翻阅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你正在为自己内心的空虚和不圆满的感觉寻求解答,或者你是一个心理健康专业人士,想要帮助陷入泥沼的个案寻求解脱,本书都能够为那道看不见的伤口提供具体的解决之道。

我在这本书中,使用了许多案例来说明童年时期和成年时期情感忽视的各种面向,所有的描绘都是由临床经验而来的真实故事—不管那是我的临床经验或是穆赛罗博士的临床经验。不过,为了保护个案的隐私,我改变了他们的名字、特征、以及其他细节,所以这些描绘并不指向特定的真实人物,无论他们尚在人间或者已经过世。唯一的例外是出现在第一章、第二章跟齐克此一个案有关的描绘,它们纯属虚构。我之所以创造这些描绘,意在用来描述不同的教养风格会对同样一个男孩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童年情感忽视自我评量表

当情感忽视发生在孩子身上,通常非常微妙—你无法看见这件事,也无法记得它。身为成人的你可能会好奇:「那么,我要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有童年情感忽视的问题呢?」

这样的困惑,就是我设计「情感忽视测验」(Emotional Neglect Questionnaire, The ENQ)的确切原因。这是一系列你可以用「是」或「否」作答的问题,你的分数不只会让你知道自己是不是遭受童年情感忽视,同时也能让你知道童年情感忽视发生在你生活中的哪个特定面向。

童年情感忽视自我评量表

在回答「是」的题目上记下一分,并在最后把分数加总起来。

1和家人或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你是否会觉得格格不入?

2你是否对于自己可以不用依赖别人而感到骄傲?

3你是否对于寻求别人的帮助感到为难?

4有没有朋友或家人说你看起来很冷淡或是不好亲近?

5你是否觉得自己尚未发挥生命的潜能?

6你是否经常希望别人不要来打扰你?

7你是否暗中觉得自己是个骗子?

8你是否经常在社交场合中感到不自在?

9你是否经常对自己感到失望或愤怒?

10你是否在批判自己的时候比批判别人还要严格?

11在与别人进行比较的时候,你是否经常觉得自己欠缺了某些东西而感到可悲?

12你是否觉得爱动物比爱人类容易?

13你是否经常莫名其妙地感到不安或不快乐?

14你是否无法了解自己究竟有什么感觉?

15你是否不知道自己的强项和弱点在哪里?

16你是否偶尔会觉得自己像是从外面看着一切的局外人?

17你是否觉得自己轻易就可以隐居起来?

18你是否无法安抚自己?

19你是否觉得有某些东西妨碍你活在当下?

20你是否偶尔觉得心里很空虚?

21你是否暗自觉得自己可能在某些地方有毛病?

22你是否觉得维持自我纪律非常困难?

回头看看你答「是」的题目,这些题目提供了一个切入点,让你知道自己可能在哪些方面遭受童年情感忽视。你回答「是」的题目越多,就代表童年情感忽视对你有着越大的影响力。

情感忽视是一种来自童年的隐形力量,是我们在童年缺失的东西。它难以察觉,却对我们的一生有深远的影响。

许多成年人看起来很正常,但由于他们在儿童时期,情感上没有得到足够的照料,缺乏与父母和他人的情感联结,因此他们的内心一直处于悲伤、焦虑,或是生命的虚无感中。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情感忽视,任何一个家长都有过让孩子失望的教育失误。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童年。但真正有害的是,情感忽视的父母对孩子成长中的情感需求一直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情感忽视有代代相传的特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原生家庭的影响。

说起父母与孩子的情感问题,我们来通过 依恋理 论看一下健康的情感是怎样培养的。

父母至少要有三个关键的情感技能:

一,父母能感到与孩子有一种情感连接。

二,父母关注自己的孩子,把他看作是一个独特而独立的个体,而不是自己的延伸、附属品,甚至负担。

三,在前面两点的基础上,适当地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

这些技巧听起来很简单,但组合起来,它们会成为非常强大的工具,能帮助孩子认识和管理自己的天性,建立起安全的情感纽带,使孩子拥有健康的情感来获得快乐的成年生活。

但没有人天生会当家长,父母都是在育儿路上摸索着前行。

作者列举出12种类型的父母,他们都会对孩子的童年造成情感忽视。这12种类型分别为:

自恋型父母、专制型父母、放纵型父母、离异/丧偶型父母、成瘾型父母、抑郁型父母、工作狂父母、成就/完美导向型父母、反社会型父母、把孩子当家长看待型父母、“都是为你好”型父母。

自恋型父母

他们希望子女尽可能完美,不让他们丢脸。最常见的是,有些父母一看到孩子的成绩不好就大发雷霆,不去分析孩子考不好的原因,更不考虑孩子的感受。

自恋的父母无法顾及孩子的感受,更没意识到子女是独立的个体,反而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延续,应当按照自己的需求去做。

如果孩子表达自己的愿望,他们会教训孩子这是自私的,不善解人意。

专制型父母

他们推崇规则、限制和惩罚,用一种强硬要求的方式抚养孩子。专制型父母经常会说这样的话:“孩子应当老老实实的,不要多嘴!”“孩子就得严格管教,玉不琢不成器!”

专制型的父母希望孩子事事顺从他们。如果孩子质疑父母的要求,父母会觉得不被尊重,也会因为被拒绝而产生受伤的感觉。

孩子穿哪身衣服、周末去哪里玩,都是父母做主。有的父母甚至要求儿女按照他们的意愿来选择结婚伴侣,如果儿女不遵从父母的意见,就会发生家庭大战。

放纵型父母

这类父母遵循“快乐”原则,不给孩子建立任何限制和规则。他们不喜欢说“不”,觉得与其教孩子做家务,还不如自己来做更轻松;当孩子惹了麻烦,他们会找理由为孩子开脱。

放纵型的父母不会和孩子发生任何冲突,也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

书中讲到的萨曼莎,她不想上学,和父母说了就可以休息一天;晚上想玩到几点就玩到几点,父母也不因为第二天上学而督促她早点睡觉。

她的父母认为孩子应当拥有绝对的自由,这样才能快乐地成长。萨曼莎为不需要遵守规则而快乐,但她在学校里,却成了一个聪明而不守纪律的问题学生,无法发挥她的潜能。

父母放纵的教育方式使她没做好面对外面世界的准备,成年后她也是一事无成。

虽然青少年渴望自由,但毫无约束对他们而言并不是好事情。

青少年需要一个可以与他们对抗的强大的父母。他们在与父母的规则和违反规则的后果的冲突中,学习怎样做出好的决定和管理他们的冲动,这样才能得以健康成长。

离异或丧偶型父母

书中有个案例,莎莉八岁时,爸爸生病去世了。妈妈在整个过程中,很少和她说起爸爸生病的事,之后也从不提起爸爸。妈妈不会应对悲伤,更没法和孩子一起来面对,只是每天辛苦地打工,尽力来维持生活。

这种环境中成长的莎莉学会了不麻烦妈妈,怕给妈妈增加负担。成年后,她工作很成功,却总是感觉自己的世界是灰色的,一直挣扎在无法摆脱的悲伤和空虚感中。

父亲去世对她造成的情感冲击,一直没有得到消化,被埋藏在心底,使她不会处理自己的情感。

工作狂型父母

这类父母长时间工作,痴迷于他们的工作,给予孩子的需求与感受的精力相对不足。他们忙于工作,给孩子提供了物质生活保障,却让孩子感觉自己的情感需要不重要。

这些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产生自我价值低、低自尊和自责的感受,并迅速累积起来变成抑郁。

“都是为你好”型父母

这是构成情感忽视父母的最大类群。前面讲到的几种类型的父母,他们的内心都是爱孩子的,都会打着“为了孩子好”的旗号,用自己的方式来爱孩子。

但他们只是重复自己在童年所经历的东西,没有给孩子提供一个快乐、有情感连接的生活所必需的养料,从而对孩子产生了情感忽视。

情感上被忽视的孩子长大后,会形成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盲点。当他们自己成为父母后,他们不明白自己孩子的情绪,他们抚养的孩子又会有相同的盲点,继而重蹈覆辙,对下一代产生情感忽视。

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父母的关爱,还要求父母能与他们产生情感共鸣。

实际上,我们多数的父母不会是单一型的,而是复合型的更多,只是在孩子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一个表现。

---来自《被忽视的情感》笔记

童年的情感忽视不影响的关系就是血缘关系。

由于父母一直的不关心、不理解,会让孩子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以及自我需求,更不能向他人表达,长期下去,孩子就会感觉自己不值得被关爱,自己的需求是被隐藏的。

而在长大后无论是与老师、伴侣、同学和同事的相处中,都会收到影响。童年的情感忽视对孩子的影响可能是一生的,应该有快乐的生活,而不是一直活在阴影中。

扩展资料:

很多家长因为工作繁忙而不管孩子,把孩子扔在家里不管,造成了对孩子的情感忽视,这种忽视虽然不像暴力,但是也会带来伤害。而这种情况也普遍存在。

这种情感忽视比较隐秘,不会那么直接地体现出来。一般表现为:父母不关注子女,有什么事都只是一语带过,从不问孩子的感受以及需求;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一旦孩子没有达到期望,就会把错误归结到孩子身上,只会胡乱发火,不找问题所在,造成孩子失去信心。

“情感忽视”是指你在一段感情中付出了很多,却仍然得不到对方的情感回应。无论你付出多少,都不会有结果。

一、在我们成年人中,情感上的忽视常常是婚姻破裂的一个重要原因。无论是婚姻还是爱情,当你在感情上被忽视的时候,要果断选择放弃,及时止损。因为终止一段有害的感情关系不需要理由。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情感上被忽视”的婚姻,我可能会用“孤独”这个词。就好像有一个人在你身边,你们却在情感上相隔十万八千里。你可以看到他们的身体,但你感觉不到他们的灵魂。你可以和他们说话,但是不能用你习惯的方式交流。虽然在一起了,但是感觉很孤独。

二、就像一堵墙把你们彼此隔开。你可以透过这面墙看,但你无法穿过它。这就是情感忽视形成的墙。其实它并没有溜进来。相反,它会从后门闯进来,悄悄地破坏你们关系中的沟通、联系、同情和温暖。通常,情感忽视是从一方或双方的童年生活带入婚姻的。当他们中的一方或双方来自对自己的感情不了解或缺乏了解(缺乏童年情感)的家庭时,这样的伴侣自然会继续这个过程(忽视或缺乏对情感的了解)。

三、在情感被忽视的环境中成长,会让你忽视自己的情感,而情感是你与伴侣建立真正关系所不可或缺的。所以你可能很难关注和回应伴侣的感受。而这可能会让伴侣在情感上感到孤独。如果你和你的伴侣都把“情感盲点”带入这段感情,那么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因为你们都不知道缺了什么。你可能没有意识到在你的爱情生活中应该发生什么,你对此应该有什么样的感受。

四、因为没有人能指出问题所在,你们会处于一个缓慢而痛苦的疏远过程中,直到情感上的忽视通过筑起一堵高墙扭曲了你们对对方的看法。而让你们走到一起的积极健康的感情也会慢慢消失。在大多数家庭中,当情感被忽视时,责备是没有意义的。没有孩子要求情感忽视,大多数父母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处于情感忽视的状态。这就是情感忽视是如何产生影响的:情感盲点悄悄地从一代传到下一代。

五、虽然任何人都不应该因为情感上的忽视而自责,但是一旦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就应该为自己给予的情感上的忽视负责。一旦我们在自己身上看到这一点,我们就会成为变革的推动者。我们有责任阻止这种循环。没有人说这可以通过简单的“修理”来解决。但是婚姻生活中的情感忽视是可以解决的。亲密的感情和接触技巧是可以学习的。

第一部 空转的开始:什么是 情感 忽视

第一章 健康 的教养与 情感 忽视的教养

对「好父母」的两点忠告

「……我试着让人们注意到这一点:一个寻常的好母亲,身边伴随着一个支持她的丈夫,并且仅仅是透过她对自己所生婴儿的奉献,光是这样一个开始,就能够对个人以及 社会 产生巨大的贡献。」

—唐诺·温尼考特(D WWinnicott)《给妈妈的贴心书:孩子、家庭和外面的世界》(The Child, the Family,and the Outside World,1964)

要将一个孩子养育成 健康 、快乐的成人,你不需要教养大师、圣人、或是一个心理学博士(感谢老天!)来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唐诺·温尼考特是一名儿童精神病学家、研究者、作家、以及心理分析师,在他超过四十年的写作生涯当中,他经常会强调上述这一点。时至今日,我们知道「父亲」这个角色在孩子发展的过程中,就像母亲一样,有着同等的重要性。即便如此,温尼考特观察母性所得来的事实,就根本上来说,依旧没有改变:要驱动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让他可以长成一名有着 健康 情绪、能够与自己的 情感 有所连结的成年人,最低限度的亲子 情感 连结、亲子共感(感同身受,empathy)、以及父母对孩子有着持续的注意力是必要的。小于这个最低限度,孩子长大以后就会产生各种情绪困扰。他或许能够获得外在世界的成功,但是内心却会感到空虚,觉得自己彷佛缺少了什么,而这是其他人无法看见的。

在温尼考特的著作当中,他创造了一个广为人知的新词汇「够好的母亲」(good enough mother),来描述那些用「够好」的方式来满足自己孩子需求的母亲。「够好」的教养有许多形式,然而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文化里,以这种方式教养孩子的母亲,都会致力于找出孩子的 情感 和生理需求,并且以「够好」的方法来满足这些需求。大部分的父母都具备这样的资格。就像所有的动物一样,我们人类在生理上就被设定好要扶养孩子,让后代繁荣兴旺。但是如果生活情况干预了教养,会发生什么事?或者当父母自己有 健康 上的问题,抑或有重大的性格缺陷,事情又会变得如何?

你是不是由「够好」的父母扶养长大的呢?在这一章的最后,你将会知道「够好」是什么意思,到时候你就能够为自己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但是,首先……

如果你除了读者的身分外,同时也是一名家长,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犯了这本书里所呈现的某些教养错误,也会对于案例中孩子的某些 情感 经验产生同感(毫无疑问地,这是因为你对于自己很严格)。因此,我要请你仔细注意以下的警告:

首先,所有的好父母偶尔都会觉得自己在 情感 上辜负了孩子。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都有疲倦、暴躁、充满压力、分心、无聊、困惑、疏离、喘不过气,或者是必须在这里妥协、在那里妥协的时候,但我们并不会因为这样就成为在 情感 上忽视孩子的父母。我们可以用以下两个特征的其中一个来辨认出在 情感 上忽视孩子的父母,通常他们都会同时具备这两个特征:他们要不就是在遭遇生活危机的时候,以某种严重的方式忽略了孩子的 情感 ,为孩子留下一道难以治愈的伤口(突发性的共感失败);要不就是在孩子的发展过程当中,对于孩子的某些需求一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长期性的共感失败)。这个世界上的每个家长都可以回想起某个让自己不禁捏一把冷汗的教养错误,他们知道自己在某个点上辜负了孩子。不过在「 情感 上」忽视孩子的父母所能造成的最重大伤害,是由于他们对于成长中孩子的需求不闻不问、日积月累而形成。

其次,如果你真的在 情感 上受到忽视,而且现在你也已经为人父母,当你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很有可能会看见自己以某种方式将 情感 忽视这种状况延续到你的孩子身上。如果是这样,有件事情对你而言至关重要—你必须明白这一切并不是你的错。因为 情感 忽视看不见,它在暗处埋伏,而且很容易代代相传,要停止它几乎不可能,或是非常困难,除非你对它发展出明确的觉察。既然你正在阅读这本书,你便已经比自己的父母进步好几光年了。你有机会可以改变这样的模式,而且你已经抓住了这个机会。 情感 忽视的效果可以被逆转,而你即将学到为自己、为你的孩子逆转这些教养模式的方法。继续读下去,并且请不要责怪你自己。

情绪 健康 父母需具备的三种 情感 技巧

要了解情绪在 健康 教养中的重要性,最好的方式就是透过「依附理论」(attachment theory)。依附理论描述了自婴儿时期开始,我们如何透过父母来满足自己对于安全感和 情感 连结的需求。许多与人类行为有关的看法都是从依附理论发展而来,而类似的思考,大部分可以追溯到最早的依附理论家,亦即精神病学家约翰.鲍比(John Bowlby)。他花费了好几千个小时观察亲子互动(主要是母婴关系),由此建构了自己对于亲子关系的了解。这个理论相当浅显易懂,它认为如果一个家长可以在孩子的婴儿时期,有效地辨认出孩子的 情感 需求、并且满足这样的需求,就会在彼此之间形成「安全依附关系」,这样的基础会延续一生。这种最初的依附关系,是个人在日后构成正面自我形象的基础,也是孩童时期延续到成年时期整体幸福感的来源。

如果从依附理论的视角来看待情绪 健康 ,我们可以在父母身上发现三种基本的 情感 技巧:父母能够对孩子感觉到 情感 上的连结;父母能够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将他看成一个独特且独立的个体,而不是他自己的延伸、财产、或是负担;运用 情感 连结和注意力,父母能够充分地响应孩子的 情感 需求。

虽然这些技巧听起来很简单,但是组合起来却可以成为强大的工具,能够帮助孩子认识并驾驭自己的本性,也能在亲子之间创造出安全的 情感 连结,伴随孩子走过童年,直到长大成人,这么一来,他们便能以一种 健康 的情绪来面对这个世界,拥有快乐的成年生活。简单来说,如果父母对于孩子独一无二的 情感 本质保持正念的觉察,他们就会养育出拥有坚强 情感 的成年人。有的父母能够以直觉来达成这样的目标,有的父母则是必须透过学习某些技巧来完成这样的任务。无论是哪种情况,孩子都不会受到忽视。

[案例1]跟老师顶嘴的齐克

齐克是一个早熟而又超级好动的三年级生,来自一个气氛悠闲、充满爱的家庭,是三个孩子中的老么。最近他因为在学校跟老师「顶嘴」而惹上麻烦。发生这个状况的那一天,老师写了一张说明他叛逆行为的字条要他带回家,上头这么写着:「齐克今天对老师无礼。」

齐克的母亲要他坐下来,问他究竟发生了什么事。齐克以一种气恼的语调告诉妈妈,下课的时候,萝洛老师要他不要把铅笔放在指尖上平衡,还把尖端朝上,因为这样他可能「会让笔刺到脸」。他皱眉并且瞪着萝洛老师,告诉老师,他最好会「直直地朝笔尖低下头」(他示范)来刺自己的脸,还说自己「没有那么笨」。萝洛老师对于这件事的响应就是没收他的铅笔,把他的名字记在黑板上,并且要他带着警告的字条回家。

在我们描述齐克的母亲真正的反应之前,先让我们搞清楚,齐克需要在接下来的亲子互动当中得到什么:他因为跟老师冲突这件事而感到心烦,但他平常是很喜欢这个老师的,所以他会需要母亲的同理心;另一方面,他也必须知道老师对他有什么期望,这样他才能在学校有好的表现;最后,如果他的母亲有注意到( 情感 注意力)他最近对于「被当成三岁小孩」这件事情特别敏感(因为年龄的缘故,他的哥哥和姊姊总是对他不理不睬),对这次的沟通将会很有帮助。

要帮助齐克解决他的问题,他的母亲需要上述的三个技巧:与孩子在 情感 上连结、付出注意力、并且充分回应。

以下是这对母子之间的对话:

妈妈:「萝洛老师担心你会傻到把笔尖戳进眼睛,但是不知道你会因为她这么说而感到丢脸。不过当老师要你别做某件事情,理由是什么并不重要,你就是得停下来。」

齐克:「我知道!我试着告诉她我的想法,但是她根本就不听!」

妈妈:「是啊,我知道如果有人不让你说话,你会感到多么挫折。萝洛老师不知道你最近正面临着哥哥、姊姊不听你说话的问题。」

听见母亲表示理解,齐克稍微放松了一点:「对啊,她让我觉得很挫折,竟然还没收我的铅笔。」

妈妈:「你一定觉得很难过。不过,你想想看,萝洛老师的班级那么大,所以她没有时间和你好好把事情讲开,就像我们现在做的一样。如果学校里有大人要求你做什么,你立刻照做就是了。这件事情相当重要。你可以试试看照着他们说的话做,不要顶嘴吗,齐克?」

齐克:「好吧,妈。」

妈妈:「太好了!如果你照着萝洛老师说的话做,就不会有麻烦了。如果你觉得这么做不公平,你可以回家以后再跟我们抱怨没关系。但是身为学生,尊重的意思就是对老师的要求表示合作。」

在上述对话中,这位母亲的响应是一个复杂的例子,显示出温尼考特所描述的那种 健康 、有 情感 连结的教养,可以引导孩子成为健全、快乐的成人。那么她究竟做了什么呢?

首先,在她表现出任何反应「之前」,她请儿子告诉她发生了什么事,藉此与他产生 情感 上的连结。她没有任何意图要让儿子对这件事感到羞愧。

接着,她仔细地倾听儿子的心声。当她开始说话的时候,她给了儿子一个八岁孩子也能够了解的简单规则:「当老师要你做什么,你立刻照做就是了。」在这里,齐克的母亲直觉地就孩子的认知发展阶段,给他一个他能够在学校应用的通则。

她立刻就遵循「同理心」这个原则,并且把儿子的感觉用语言表达出来(「萝洛老师……不知道你会因为她这么说而感到丢脸」)。听到妈妈把这样的感觉描述出来,齐克便能够对妈妈表达出更多的感觉(「我知道!我试着告诉她我的想法,但是她根本就不听!」)。

再一次,齐克的母亲透过用语言来命名、标记齐克的感受来响应他,这些 情感 就是使得齐克对老师无礼、让老师觉得受到冒犯与不被尊重背后的原因(「是啊,我知道如果有人不让你说话,你会感到多么挫折……」)。

齐克觉得被理解,于是在回答妈妈的时候,自己重复了同样的情绪词汇:「是啊,她让我觉得很挫折,竟然还没收我的铅笔。」

但是这个母亲还没说完。在这一段对话当中,借着表现出自己对整件事抱持着与老师不同的观点,她对齐克展现出自己了解他、对他感同身受的态度。然而,她不能就此打住,因为齐克好争论的倾向(有两个很会说话的手足,这也是很自然的结果),很可能会继续成为他在学校里的问题,除非他能有所修正。所以他的母亲说:「如果在学校里有大人要求你做什么,你立刻照做就是了。」

最后,借着问儿子:「你可以试试看照着他们的话做,不要顶嘴吗,齐克?」这个母亲就儿子好辩的天性,设下了在未来可供参照的检查点,让儿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这个看似简单的对话当中,齐克的母亲避免让孩子因为自己犯的错而感到羞愧,并且把他的感觉用语言表达出来,创造出一个 情感 学习的机会,让齐克可以在将来整理自己的情绪。同时,她也在 情感 上对儿子表达支持,并且给他一个 社会 守则,要求他遵守规则、为自己负责。如果齐克下次在学校又这么做,她也会根据他在课堂上遇到的困境来调整自己的讯息和响应。

让我们记得齐克这个案例,因为我还会让他继续出场,用他来说明 健康 的教养与 情感 忽视的教养之间的差异。

以下是另外一个案例。

[案例2]儿时感受被父母忽略的凯思琳

我们经常会看到,有害的 情感 忽视在一个孩子的生活当中是多么地隐而不显。虽然它可能每天都对孩子造成影响,我们却很难察觉到它,因为它通常会伪装成一种体贴、甚至是放任的样貌。

凯思琳是一个成功的年轻女性,最近刚结婚,在某间正在起步的 科技 公司担任特别助理,薪资相当优渥。她说服丈夫在她父母居住的小镇买了一栋房子。然而她也知道,自己常常会因为母亲而抓狂(这是她在疗程中透露出来的)。她对于自己这个购屋的决定感到相当不解。她知道母亲总是要求自己多关心她一点,也清楚不管自己为母亲付出多少,依然对母亲怀着某种罪恶感。她来寻求心理治疗的时候,正是事业一帆风顺、人生幸福无比的时刻:新家、新婚夫婿、好工作,但是凯思琳却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沮丧。对于这样的感觉,她觉得相当丢脸和困窘,因为「这一点道理也没有」。

以下的临床描绘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了 情感 忽视是怎么藏起来的—它并不是藏在过去所发生的事情里,而是隐身在那些「没有发生」的事情中。

回到二十五年前,五岁的凯思琳坐在海边,快乐地和父亲一起堆沙堡。她是这对成功的年轻夫妇唯一的孩子,住在一栋质朴、重新翻修过的新英格兰风建筑里,周遭的人总说她是一个幸运的孩子。爸爸是工程师,妈妈重回学校,成为小学教师。他们一家人经常到外地旅行,父母常教导凯思琳各种细微的礼节。这就是她的生活。

凯思琳的母亲也是很棒的裁缝师,总是亲手为女儿缝制衣服,所以她们经常穿着特制的母女装亮相。大部分时候,母女俩都待在一起。但是现在,在度假的时候,她离开了母亲身边的海滩椅。为什么呢?因为她父亲邀请她过去一起玩。她很少有这种有趣的机会可以和父亲做一些特别的事情。他们一起在沙滩上挖洞,为沙堡的第一个楼层收集沙子。

过了一会儿,妈妈的视线离开书本,抬起头来,中断了她在海滩椅上的休息,严肃地说道:「凯思琳,跟你爸玩沙应该玩够了吧!你爸不想要在休假的时候陪你玩一整天!来这里,我读书给你听。」

爸爸和女儿都抬起头,停下手边铲塑料铲子的动作。在一阵短暂的沉默过后,她的父亲站起来,把膝盖上的沙子拍掉,彷佛他也必须服从母亲的命令。当 游戏 停止后,凯思琳觉得很难过,但是她也觉得自己有这样的感觉很自私,因为妈妈是在照顾他们俩,凯思琳不应该让爸爸太累。她顺服地回到她和妈妈同款式、但是小一号的海滩椅,坐了上去,让妈妈读书给她听。一会儿之后,当凯思琳开始听故事,她的失望就慢慢淡去了。

在我们的疗程当中,凯思琳提起了这段回忆,用来说明她与父亲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有点疏远。但是当她讲到父亲站起来、把膝盖上的沙子拍掉时,她的眼里涌出了泪水,说道:「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个画面让我感到如此悲伤。」

我要她把注意力集中在悲伤的感觉上,想想看那天她的父母是不是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响应。在那个片刻,凯思琳开始明白,她的父母经常辜负她的感受。要她想想希望那天可以有什么不同,并不是很困难的事,她所希望的只是可以和父亲一起继续挖洞。

如果凯思琳的母亲能够感受到她的情绪的话,事情的发展就会有所不同:

当他们在玩的时候,妈妈的视线离开书本,抬起头来,中断了她在海滩椅上的休息,微笑地说道:「哇,你们挖了一个好大的洞!想要我示范怎么盖出一个沙堡吗?」

或者是如果她的父亲能够感受到她的情绪:

当他们在玩的时候,妈妈的视线离开书本,抬起头来,中断了她在海滩椅上的休息,严肃地说道:「凯思琳,跟你爸玩沙应该玩够了吧!你爸不想要在休假的时候陪你玩一整天!来这里,我读书给你听。」爸爸和女儿都抬起头,在一阵短暂的沉默过后,爸爸笑逐颜开,先是对着妻子笑、然后对着凯思琳笑:「你在开什么玩笑?我不想去别的地方,我就是想要在沙滩上和我的宝贝女儿一起玩!玛格丽特,你想帮我们挖洞吗?」

关于这两个「校正」,值得注意的是,它们都在正常、自然教养的范围之内,而像这样的对话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但是如果大人没有对于孩子的重要性表示肯定,如果孩子认为自己太常想要或需要获得双亲之一的注意力有点丢脸的话,她就会长成一个对于自己的 情感 需求视而不见的大人。幸好,成年以后的凯思琳终于知道她之所以对母亲感到生气,是缘于某个正当的理由。她看见这个状况多年来潜伏在她们的母女关系中,亦即她的母亲对于女儿的 情感 缺乏同理心。当凯思琳发现自己生气的理由很合理,她对于自己的愤怒就不再感到那么羞愧了。她知道如果自己停止迎合母亲,并且只照顾好自己和丈夫的需求,是没有关系的。此外,这个领悟也为凯思琳开了一扇门,她开始明白母亲的局限,然后试着去修复彼此的关系。

在凯思琳的故事中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她的父母并未明显地犯下任何严重的教养过错。他们的「过失」是那么地微妙,两个人很可能丝毫都没有察觉到自己究竟做了什么伤害女儿的事。事实上,他们很可能只是在重复自己父母的教养模式。这就是 情感 忽视的危险之处:完美的好人,他们爱着孩子,尽其所能地养育孩子,然而却将意外的、看不见的、有潜在伤害性的教养模式往下传递给自己的女儿。

在这本书中,我们的目标并不是要把过错归咎在父母身上,而是为了了解我们的父母,以及他们是以哪些方式对我们造成影响。

现在,对于 健康 的教养和 情感 忽视的教养,你应该已经有概念,接着让我们来看看 情感 忽视父母有哪些特定的类型。当你在阅读这个部分的时候,看看你是不是能够从中辨识出你父母的类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476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