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情感体验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情感体验,第1张

好的音乐作用于人的情感,引起共鸣、激动、联想、想象,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着人的心灵,使人受到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熏陶渗透,从而达到崇高的思想境界。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体验原指个体在接触实物或实践活动中对其原貌的一种真切感受。在音乐教学中,情感体验疏通了教师与音乐、学生与音乐、教师与学生之间多方面的渠道,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激发情感,并在体验中尝试创造,因此,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

  一、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获得情感体验,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能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音乐的想象是通过声音来完成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能力要注意设置情节、激发兴趣、创造想象空间。

  1音乐听觉的重要性

  音乐听觉有两种:一种是外在听力,一种是内在听力。音乐听觉能力就是音乐感受能力。音乐欣赏的重要渠道就是借助于音乐听觉的情感体验。通过音色、节奏、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听赏各种人声音色和乐器音色,感受不同旋律的特点,提高他们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

  2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环节

  情感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关键。情感的表现可体现在古典音乐之中,也可体现在通俗流行音乐之中。在课堂上,留一点时间给学生放一些喜爱的流行音乐,可以放松他们紧张的神经,建立师生之间的沟通,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得到自由的发挥。还可以用各种方法、手段以及生动形象、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和学生一起进行音乐体验活动,创设一个富有感染力的音乐情境,引导激发学生入情入境。

  在欣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伴随着典雅古朴的旋律,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把学生的情感带到如诗如画般的意境中,犹如眼前出现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挂在露出嫩叶的柳梢旁,小舟在江面荡漾,微风吹过,花影在两岸轻轻地摇曳……”优美的旋律在不知不觉中唤起他们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又如,欣赏《天亮了》这首歌曲,可让学生先自己听一遍,然后给他们讲述这首歌曲创作的背景:“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个旅游区的峡谷地带,由于缆绳断裂意外缆车急剧下坠,缆车中的一对年轻夫妇在这危急时刻,用双手用力托起了怀中幼小的孩童。小孩毫发未伤,得救了,而他们却永远地闭上了双眼,离开了他们心爱的孩子。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们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这就是父母之爱……”许多学生听到这里神情严肃,眼神专注,几位女生眼中已经盈满了泪花,播放第二遍时,要求学生用“情”和“心”仔细聆听。当歌曲唱到高潮部分时,几个学生已轻声哭泣起来……音乐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音乐能力,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这节课的感受环节中,学生通过歌曲的听赏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及感悟。

  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时,先播放五个各具特色的音乐主题,让学生自己分析、了解五个音乐主题所呈现的特点和所表现的情绪,然后打乱顺序播放,要求他们辨别出五个主题的顺序。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感知能力和听力,同时又能加深学生对这部作品的理解力和感悟力,体会音乐的美感,丰富情感体验。当学生置身于音乐艺术的氛围中,反复听,用心感悟,逐渐会对所听赏的音乐作品表达出自己的感想。因此,在欣赏时尽可能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励他们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并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挖掘情感因素,让学生大胆表现音乐

  音乐欣赏是心理反应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外部音响感知―想象联想―情感共鸣―理解认识。从喜欢听音乐到用心、用情去聆听音乐,再到理解、评价、分析,使学生的欣赏层次逐步提高。学生欣赏音乐有自己的侧重面。有的喜欢欣赏作品的整体感受,有的喜欢欣赏演奏员高超的技巧,有的喜欢乐器和歌唱演员极富美感的音色,有的喜欢作品起伏变化的主旋律。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提高学生理解作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尽量多提问题,让学生思考,并且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让学生学会边听、边思考、边创作、边表演,这样一种欣赏音乐的学习方法。

  1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欣赏课不注重表演、创作技能的发展,而侧重于感受、体验音乐的热情和能力的发展。在音乐教育中,特别是器乐演奏时,手、脑、眼、耳互相协调和配合,能提高大脑的反映能力和手的灵敏度。演奏时,手指动作越复杂、越灵活、越娴熟,与大脑神经系统就越有联系,并使大脑得到锻炼,使大脑灵敏、聪慧,同时训练学生的音乐的耳朵,能听懂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开阔学生的视野,能获得和追求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一位学生在欣赏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后写了一节文字,字里行间渗透着丰富的想象力:“远处山峦迭起,蓝天白云,无边的草原上,一片春意盎然,一阵轻风吹过,马铃声响,悠闲的牛羊在碧绿的草地上或卧或立,把草原点缀的色彩斑斓……”

  在欣赏课《沃尔塔瓦河》之乡村婚礼时,学生认真感受的同时,完成三个问题:节拍(6/8);力度变化(由弱渐强,再由强减弱);乐器(单簧管,小提琴)。学生的表现为两种:一是不会的学生干脆不说;二是知道个别答案但不能确定的也犹豫不决,不肯举手。为了缓解紧张气氛,我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听后的感受,话音刚落,课堂真是像炸开了锅,精彩不断,想要表达的学生非常多,在回答问题的同时,还增添了很多个性化的见解。如,“这一部分音乐旋律由远而近,展示出一幅热闹的音乐画面后,又由近而渐渐远去。”“我的眼前好像出现了一个村庄,那里的村民正在举行一场热闹的婚礼,大家手拉手围成圈欢快地唱歌跳舞。”另一位学生说:“这段音乐好像是以小提琴及吹管乐器为主,旋律纯朴、明朗、活泼、欢快,让人不由自主地也想跟着跳起来。”虽然这些说法有时会大同小异,但它是学生自己独立感受的结果,也是开放课堂产生的效果。通过创设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重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因此,为学生打造一个开放、自由的课堂,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2创设音乐体验教学模式情境

  音乐欣赏课中必须重视体验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音乐情绪带给自己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欣赏课《春节序曲》第一部分第一主题时,要求学生展开联想去想象出锣鼓喧天的场景,然后给学生提供锣、鼓、镲、三角铁等乐器,要求学生自由组合,用以上打击乐器去表现出心中热闹欢腾的场景。话音刚落,大部分学生一拥而上,用各种乐器模仿音响来表现音乐情绪,教室一片欢腾,见到如此欢快的场景,老师也情不自禁地以打鼓的动作融合进去,顿时,表演的学生更加起劲了,这时整个课堂变成了学生欢乐的海洋、自由演绎自己感情的艺术天地。几分钟后,学生个个神采奕奕,意犹未尽地回到座位,脸上洋溢着自信满意的笑容。以上的案例,运用了体验式的学习方法,紧紧抓住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通过音乐情感去感受节日的欢快,学生自主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体验乐曲的情感表现及音乐内涵,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增强了学习信心,提高了自主探究、尝试创新的能力,学生在轻松的音乐体验中得到了艺术熏陶。在欣赏《命运交响曲》时,先讲述贝多芬的人物命运,以及他所处的音乐时期和历史背景,而故事中贝多芬的自尊、自强以及对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和巨大的人格魅力通过他的音乐深深地震撼了每个聆听者的心。为了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让学生聆听感受同一首作品不同风格、不同版本的演绎,分别让他们欣赏极富王者风范的卡拉扬指挥的现场版的交响乐《命运》与法国钢琴家改编弹奏的极具节奏感、时尚感的钢琴电子交响乐《命运》,在古典与时尚的交错碰撞中,体现出作曲家、演奏家和指挥家根据自身对音乐的理解、感悟所形成的独特的音乐风格。

  音乐和文字不同,文字表达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思想,而音乐则是通过人们的感知,使人们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联想、想象,引起共鸣。可见,音乐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方面的作用是独特而明显的。通过视唱、欣赏音乐,不但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的能力,而且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象、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非常活跃。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尊重个性差异,培养学生富有情感的创造力

  给每一位学生创造一个可体验能力的环境和自由空间。学生学习就会显得轻松自如,没有负担,没有压力。如,对初级中学生的音乐素质调查表明,学生之间有较多的差异,必须有一个充满平等和谐的环境,才能达到心理愉悦,静听调整思维,充满自信。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师生之间的合作与沟通,能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接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也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音乐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以丰富的教学手段、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前提,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过程,通过听―动―演―赏―创几个环节来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同时加强创新意识,培养创造力。通过多种手段,营造艺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表现,体验愉悦的审美活动。在音乐课开设的“小小音乐会”中,让学生自导、自演、自唱,尽情表现。学生不仅自娱自乐,同学之间相互影响,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品位也在不断地提高。情感投入得越多,兴趣就越浓厚。针对学生的性格、爱好等方面的差异,通过选取不同风格的音乐来表现自己,释放自己的艺术激情。

  音乐是表演艺术的舞台,能充分展示学生的才华,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学生每年参加校内外各种艺术节文艺会演,能够运用课堂中所学知识,自主创作,编排节目,自我创新,在艺术水平上不断有所提高,更能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体验到艺术创作中的艰辛,使学生在不自觉中培养出优秀的意志、品质,也为他们成为一个有情感个性的艺术人才搭建了一个很好的舞台。因此,在开放式情感体验教学法的实践中,一定要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音乐能力,陶冶性情,从而达到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整体提高。

这个就是乐感的问题了,我认为这个乐感不是所谓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训练达到的一种境界。现在教你如何培养乐感:

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乐感是很重要的。因为有了好的乐感,对修养和理解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起着关键的作用,并会受益终生。然而,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声音的艺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乐感的培养更是漫长而艰苦的,那么怎样使学生尽快进入音乐的状态?且音乐的感觉能迅速提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必须多听、多看、多思考。

(1)“多听”。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是依靠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的对比、变化有规律地组织起来,形成音乐形象,并通过器官来感受的一种艺术。人与音乐的最初接触就是听觉。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多听音乐,在头脑中树立一个审美标准和分辨优劣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音乐时,要用心的体会,发展与建立内心听觉。并且大量的去聆听各类音乐,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反复聆听,音乐素质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产生良好的内心听觉。但在没有很好的分辩能力时,应尽量接触优秀的音乐作品。在聆听的同时,通过老师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另外,听记一些自己喜爱的音乐作品更是有助于对音乐作品的深层次理解与掌握,它可以带来多方面的益处,起到培养乐感的目的。

(2)“多看”。是指阅读与观看。建议或指导学生多读多看音乐家传记、音乐大师访谈录、了解音乐大师是以怎样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如音乐神童—莫扎特、钢琴诗人—肖邦、歌曲之王—舒伯特等。也可以经常观摩高质量的音乐VCD。教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现场演奏作品。用各种方式来增强学生的乐感。

(3)“多思考”。就是要做有心人。平时把音乐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在有条件时不忘多听、多看、多记录自己的感受。在多听多看的过程中,如果对美的声音及音色形成了一定的内心听觉和要求,这将直接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为一旦有了正确的美的概念,他们必然会去追求,并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我校有一支琵琶演出队,虽然她们演奏的技巧已较娴熟,但演奏乐曲总是不能打动人,也就是说不好听。我就注意培养她们,启发她们要多动脑做音乐的有心人,要在脑中形成美的概念。自然她们在平时的日常练习中对自己演奏有了美音的要求,避免了练习的盲目性。通过两年的培养和训练,她们的音乐素质和修养有了明显的提高。在2002年苏州市吴中区中学生乐器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所以,多动脑做音乐的有心人,提高学生的乐感,将会避免日常训练的盲目性,事半功倍,大大提高效益。

二、必须加强视唱练耳的教学。

重视视唱练耳的教学是培养乐感尤为重要的。视唱练耳包括听觉训练视唱两大部分:听觉训练通常来说应该从小抓起,但大部分学生没有条件。一般来说学前学过音乐的学生听觉能力相对较强。所以,尽早接触音乐对培养乐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听觉能力提高了才有可能促进和提高效率。听觉的提高具体来说应从音程着手,各种旋律、和弦都是由音程构成的。因而掌握音程就是掌握了视唱练耳的基本核心。而音程的训练必须从构唱、听辩着手,目的是提高和训练学生的音乐素质。视唱是视唱练耳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听觉训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并不是独立的。通过科学有效的、专业化的视唱训练,能很好的促进和发展听觉的能力。因为旋律中的各类音程、各种节奏都在视唱中学习到。但要注意视唱是学生的一大难题,有的学生“五音不全”、有的学生根本没有训练过。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由浅入深的进行教学:

(1)可从节奏入手过渡到视唱。节奏相对来说比视唱要好掌握。可抓住这一特点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训练。在视唱中先掌握好节奏,再过渡到视唱,这样学生较容易掌握。(2)从唱准单音过渡到旋律。音乐教学中,学生不仅要会听,而且要会唱。唱和听缺一不可。可先唱准音阶,然后对学生进行级进、跳进的练习,使学生能从多变的音阶中更好的把握每个音的音准。其次让学生通过听辩单音,对音高、音准进行识记和巩固练习,把所听的旋律记下来进行视唱,这样听唱兼顾更好的促进了学生对音准的掌握。(3)可从律动方面着手。学生的特点是好动,遇到较难的节奏,先进行律动的训练再过渡到演唱,这样迎合了学生的特点,他们会立即感到容易并很快能贴切地表达出来。那些乐感较差的学生,大多数并不是无可救药的,正确引导他们借助于自身体态律动来表现音乐,不失为一个有效地提高音乐感觉的举措。

要唱好视唱,还必须养成从视新谱开始就把各方面做到位的好习惯。首先对自己的音准、节奏、发音都要有要求,做到精确和完美,凡是产生了错误都要立即停止重来。其次,对于所唱的旋律要有乐句的整体感,要明白旋律中的音不是孤立的,音与音之间是有联系的。总之,视唱练耳是一门较为复杂、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的课程,要很好的掌握它,必须经过不断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训练。

三、必须重视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音乐的表现力就是要以准确的节奏、恰当的力度和速度,自然而美好、真切而饱满的感情把乐曲的艺术形象再现出来。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乐曲的内容和曲调特点,在学生感受力、理解力和技术水平的范围内,适当的向学生揭示乐曲的艺术形象是十分必要的。如在欣赏法国音乐家圣桑的《动物狂欢节》这首乐曲时,教师做适当的点评学生们就兴趣大增,因为生动活泼的音乐旋律把各种不同的动物“狮子”“鸡”“大象”“鸟”等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他们感觉到非常形象,贴近生活。另外,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从中感知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并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可组织各种音乐培训班,在掌握了基本演奏、演唱的同时进行校内外的汇报演出,增加艺术实践的机会。通过艺术实践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针对音乐鉴赏的能力,形成由感性到理性良好外部环境的优势。去进一步实践音乐感性教育的目的,完善音乐感性教育的途径。学习不同的乐器和学习演唱不仅能提高学生自身的音乐素质,而且也可以通过他们更加具体和专业化的训练来增加感性经验的储备,并随着这种感性经验的不断积累、不断提高,使得他们的感受能力更加接近艺术的实质。

不少人认为,乐感是天生的,后天很难培养。但是实践证明,乐感是完全可以经过科学的训练而获得。但勤学苦练是必须的,因为有了一定量的积累,才能产生质的飞跃。同时必须重视上述几个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并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内容的优劣、情感的健康于否、具有鉴别的本领。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以后的艺术修养具有重要意义。有了一定的修养,就可以通过长期的音乐艺术熏陶,培养高尚的情操,促进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总之,多去唱,听,练,才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

最后,祝你成功!

 我这里有关于乐理课的教案,你们是不是在找这个乐理课的教案相关资料那么就让我我来告诉你们吧,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乐理课的教案

 班 级 06级1班

 授课时间 2007年9月17日上午第一节

 授课地点 教学楼201教室

 执教老师 王 文

 教材分析 ⒈重点: ⑴简谱视唱:切分音

 ⑵五线谱视唱:C大调、F大调

 ⒉难点: ⑴准确掌握切分节奏和弱起节奏两种节奏型; ⑵使用首调唱名法进行F大调的五线谱视唱。

 教学目标

 ⒈知识方面:⑴通过节奏训练,准确掌握切分节奏和弱起节奏两种重要的节奏型,从而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⑵通过读谱训练,逐渐掌握使用首调唱名法进行F大调的五线谱视唱; ⑶通过音高练习,加强音高感。

 ⒉能力方面:规范和掌握简谱视唱和五线谱师视唱的一般步骤;通过视唱练习加强音乐基本功,提高音乐素养,为音乐技术技巧课打好基础。

 ⒊情感方面:通过视唱训练,能够发现音乐旋律和节奏的一些基本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创作音乐的兴趣。

 教学方法 分别采用模仿、感受、讲授、提问、讨论等方法。

 教学用具 钢琴和五线谱、简谱谱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⒈音高练习:音阶练习(柯达伊手势法) ⒉切分节奏练习 ⒊检查视唱曲和节奏练习

 二、新授: ⒈简谱视唱: ⑴《幸福在那里》:进行左手节拍右手节奏的练习;

视唱练耳包含两大项内容,即视谱即唱和听觉训练,它是视唱与练耳的总称。视唱是用以培养能按乐谱所示一切要求准确地唱出曲调的音高和节奏等方面的能力,并加深对拍子、音程和调式等感性的认识。练耳是用来培养对音乐节奏的辨别能力、对音乐的记忆能力和对音乐的内心听觉。“视唱练耳”用更形象、更直观的语言文字来概括,就是“唱”和“听”。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的基础课,对于一切从事音乐工作的音乐人,无论是学还是教,无论是声乐学习、表达,还是器乐练习、演奏,它都是必须掌握的,是基础中之基础。声乐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素质,发掘他们的音乐潜能,使他们熟练掌握音乐各类音响元素特征、音乐表现要素和表现规律的任务,同时,有效率的声乐教学也肩负增强学生的乐感与表现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力、审美能力和驾驭音乐、表现音乐的综合能力的任务。笔者从事音乐教学多年,在实践教学中深刻体会到听觉、记忆、音准和读谱是歌唱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重视视唱练耳训练可以使声乐教学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视唱练耳的作用贯穿于声乐教学即发声练习与作品视唱的全过程

一堂声乐教学课可以粗略地划分为发声练习与作品视唱两个部分,在这两部分教学中,视唱练耳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发声练习就是利用一定的元音、辅音表达出音高。它是声乐教学的基础部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声乐的技巧,比如音色、音域、发声的位置、换声点等。如果没有良好的视唱练耳基础,那表达音高就无从谈起,声乐技巧就更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国内外声乐教学中,每个教师的发声练习曲不尽相同,有的很简单,有的则很复杂。复杂的发声练习曲唱起来难度大,篇幅也很大,这就对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品视唱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对歌词和旋律两部分的处理,其中,对一部全新完整作品的旋律处理实质上就相当于视唱若干个乐句,而听老师示范唱或他人对作品的演绎,需要良好的练耳训练作为基础。在视唱练耳训练中,学生要学会处理众多的表现记号,这能够极大地帮助他们演绎完整的声乐作品。二、视唱练耳训练有助于改善学生的节奏感、音准和音乐感知力

视唱练耳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听觉,使学生能辨别音的高低、长短、音色、节拍和调式调性,以增强他们的音乐记忆力,训练学生的读谱能力,使他们在接触丰富的音乐语汇时,培养其节奏感、音高感和音乐感知力。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是骨架,是音乐的脉搏。节奏在音乐表现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任何音乐都有鲜明的节奏,节奏训练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音准与节奏一样,是声乐演唱的最基本要求,是学生学好音乐的首要条件,是音乐的基础。作为音乐教育中具有基础意义的视唱练耳课,以大量艺术音响为依据,并通过听、唱、记等教学形式来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除了包括对音高、节奏、和声、调式等方面的感受外,还应包括对音色、音强、速度、曲式乃至于更深入人心的内在情感的感受,也即对音乐艺术的感受。音乐直接依赖于声音和听觉,声音的发生虽是物理现象,但感知声音却是生理和心理的活动。音乐感知就是音乐的声音通过听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感知音乐的能力是指对音的高度、强度、长度、音色的感觉及辨别能力,以及对音乐的节拍、曲调、调性和结构的复合感觉和辨别能力。敏捷的音乐感知力,要以一个人的先天条件即音乐天赋为前提和基础,并经过后天学习、训练、影响等多方面的培养,才能逐步获得,两者缺一不可。

二、视唱练耳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

声乐作品是以乐谱的形式记录下来的,这种声音符号本身并不能使人获得审美体验,必须通过表演这个中间环节,声乐作品才能传达给受众。而将谱面上的音符变为富有生命的实际音响,是一个必须有表现力与创造力参与的过程。声乐表演往往被称为二度创造,因此,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与创造力是声乐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视唱练耳训练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

音乐表现力就是善于精确地表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它以高超的演唱技巧为前提,以出众的表演才能为基础,以敏锐的音乐听觉和优异的音准为保证。音乐表现的依据是对音乐的解释,也可以说是“识谱”的问题,主要涉及对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表现特色、创作方法以及结构、力度、速度、演奏法等各方面的了解程度。这方面的能力可以在视唱练耳训练中逐渐获得。视唱练耳的训练能够使学生积累丰富的音乐词汇,扩大音乐视野,同时在音乐形式和载体、风格与审美情趣等方面,也能够获得较多的感受和较深的理解,音乐的鉴赏力就自然随之提高。不同的音乐作品,或者某一个音乐主题都能激发起人们内心的音乐表现力,唤起人的一种内在的音乐感受能力,使人思维活跃起来,激发其创作的欲望。这种感受对于一个从事音乐的人来说很有意义。学生的这种音乐感觉欲望要充分表现出来,诚然要有一定的音乐天赋,而所有的天赋都必须通过后天系统的训练,才能挖掘出一个音乐人停留在隐蔽的潜意识中的音乐创作能力。视唱练耳 中的许多著名小品、优秀民歌以及一些富有艺术性的技巧练习曲都能以其清醇甘美的旋律给学生以最直接的美感,而这种美感,正是日后他们从事声乐表演时再创造的灵感来源。

综上所述,视唱练耳的作用贯穿于声乐教学即发声练习与作品视唱的全过程。良好的视唱练耳训练有助于改善学生的节奏感、音准和音乐表现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音乐记忆力和创造力。作为同时承担声乐与视唱练耳两门音乐课程的教师,还应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继续探索如何通过视唱练耳训练提高学生声乐水平。

  一、视唱练耳课程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视唱练耳作为音乐学科的基础科目,对整体音乐教学作用很大。视唱练耳的训练除了对读谱能力、听辨能力、节奏感、音高感、音乐感受及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还对学生的综合协调能力的培养有突出的作用,此外,它也是声乐、器乐及各门理论课程的基础。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成为了一门主干课程。

1视唱练耳在和声、复调中的作用

和声、复调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较早受到重视。如黄自的《卡农歌》多次被编入各种视唱教材中,作为复调练习的视唱曲目。此外,在进行双声部及多声部的视唱练习时,可有意识地采用合唱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分别练唱不同的声部,这不仅是视唱及写作能力的练习,还培养了学生对声部的立体感。

2视唱练耳在民族民间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各民族音乐文化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目前,我国音乐界已充分认识到民族民间音乐的价值,并从教育入手积极弘扬和发展民族民间音乐,视唱练耳作为音乐学习的基础课程,在其教学中强调民族性教学内容,无疑可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热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可把西北地区具有地域特色的花儿、信天游、秦腔、陇剧等音调编入教材。

3视唱练耳在声乐、器乐教学中的作用

有的学者指出,视唱要跟声乐技巧联系起来,也就是在唱视唱时使用发声方法,认为这有利于学生唱准和唱出各曲目的风格。有的学者还明确指出,对器乐、作曲或其他专业的学生要介绍呼吸、发声的基本技巧等。笔者认为这是不妥的。从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非声乐专业的学生视唱练耳非但不比声乐专业学生差,而且在音乐感觉上更有其独特的地方,因为器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更加深奥,更加抽象。

视唱练耳是学习声乐、器乐的基础,对培养学生在演唱、演奏中的节奏感、音高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的视唱练耳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乐曲的情感。尤其在乐器方面,对于一些民族乐器,视唱练耳可以起到更大的作用。如二胡没有固定的音位,笛子半孔半音都通过手指去把握,没有良好的视唱练耳功底和好的听觉是很难做好的。

此外,有的老师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还提到了“音点”唱法,比如在演唱或演奏某个音时,一定把音高唱(奏)到点上,只有在音点上发声体才能充分振动,演唱者才能更好地把握音准,声音也就更加干净、有激情,从而更能打动人。笔者认为这种理论是非常科学的,值得推荐学习。

4视唱练耳在作品赏析中的作用

视唱练耳能够提高学生作品赏析的水平。以我国民族音乐赏析为例,在进行视唱练耳教学时可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适当分析及理论讲解,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各民族音乐的风格。如《刮地风》《小放牛》流行于哪个地区,各自的音调特色、表现风格等。同样,外国作品亦可如此。

总之,视唱练耳与其他音乐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不可分割,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功不可没。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学习视唱练耳的潜能,使学生学习音乐更加得心应手。

二、音乐鉴赏课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当前素质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面对高中学生,我们的音乐鉴赏课到底该怎样进行?古人云,“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要想让学生通过聆听深刻地感受、体验、理解音乐,就要帮助他们拥有“音乐的耳朵”。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爱上音乐呢?

1立足新课标,转变观念

由注重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以往我们的教师总把学生往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框架里赶,较少考虑学生怎样学、学得怎么样,这样,由于预先给作品定了位,给作品情感加了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既没有创造空间可言,也没有个性思维可言,更谈不上有独特的体验了。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教学理念,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感悟,转变观念,给学生充分体验的自主空间,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发展。

2教师对音乐欣赏课的热情是音乐欣赏课的基础

很多人将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或园丁、蜡烛,这些称谓都表达了人们对教师行业的尊重与认可。教师在面对如此多的荣誉和求知若渴的学生时,该如何呢?相信我们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就是最好的回报。一节精彩出色的音乐鉴赏课,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动力正源自对教育事业的极大热情。相信大多数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以饱满的热情去上一节课和以消极态度对待一节课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应该在每一节课上都拿出十二分的热情,以热情感染学生,带动他们学习。

3创设故事情景,让故事贯穿整个课堂

笔者最近听了山东师范大学潘庆玉教授做的关于课堂教学的报告会,潘教授一再强调知识就是故事,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听故事,孩子们从会说话开始就喜欢听各种类型的故事,并在这些故事中分辨是非,领悟真、善、美,所以在音乐课中创设故事情景对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非常有帮助。比如在学习冼星海这一节的时候,我们就需要给学生讲一下当时冼星海在十分艰苦的条件拖着病重的身子秉烛创作等故事,这样的故事可以真正打动学生,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从而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4理解沟通,正确引导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学会和学生一起聆听音乐、一起讨论音乐,多听听学生的想法和心声,要尊重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比如说,在音乐课上有很多学生对民族音乐不感兴趣,而对流行音乐很感兴趣,这样教师跟学生之间就产生了代沟。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多跟学生沟通,做到由“理解沟通”到“正确引导”。比如,学生选择周杰伦的歌曲《蜗牛》也就是选择了歌曲中努力前行、不畏艰险的精神。要让学生知道无论是民族音乐还是流行音乐,它们的根基都是取自于生活,来源于生活。因此,好的音乐都会有民族精神的根基在里面。

总之,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了我们施展的广阔空间和舞台,教师只有踏踏实实做一只合格的领头羊,才能很好地融入教育教学之中,才能不断收获教育事业中的成功与喜悦。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

(责任编辑:王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531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