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做错事,都不愿意或者说是不敢承认错误。即使知道是自己的错,却怎样都不到钱。这是什么原因呢父母不应该指责孩子,反而要想想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喔。
孩子做错事后,作为家长的我们苦口婆心地提出建议或者给他一个小批评,但孩子听了还是无动于衷,一次又一次地犯着同样的错误。有时候我们很纳闷,孩子总是不买账,是我们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吗
1、“我不知道我哪里错了!”
孩子年龄小,其生理机能的发育和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常会说错话、做错事,这是难免的。比如3岁左右的小孩,他们常常把衣服钮扣扣错位,将袜底穿到脚面上,把两只鞋子穿反等;大一点的男孩子特别顽皮,将玩具拆散了,跟别人抢玩具打架……这些都是孩子生理心理特点造成的,他全然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
错误的教育方法:不考虑孩子的理解能力
家长一次又一次地批评孩子“又错了”一气之下甚至责骂“你真笨”“你真没用”,类似这样的责备不但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而且还得不到教育的效果。不考虑孩子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再多的“批评教育”都难以传入到孩子的耳里、心里。
你应该:告诉他怎么做
孩子不懂得自己哪里做错了,那么你就给他明确地指出他哪方面做得不对,在“如何做”上给予具体的指导。比如孩子因为抢玩具和其他小朋友打架了,你先指出打架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不但身体容易受伤而且还得不到其他小朋友的喜欢。然后告诉他怎么做:“宝宝乖,先去跟抢玩具的小朋友握手和好,然后和他商量轮流玩或者一起玩这个玩具吧。”
2、“认错太丢人了,我就不认!”
有的孩子个性好强、倔强、自以为是,因此虽然知道自己做错事了也不愿承认,怕认错后丢面子。有的孩子则从来没有认错的“习惯”,这与家长的教育有关系。比如孩子摔倒了,家长不教育孩子走路要当心,反而怨地不好;小孩子之间发生了纠纷,家长往往是袒护自己的孩子,说别人的不是。这些都是造成孩子拒不认错的原因。
错误的教育方法:混淆孩子是非观
一些家长没有注意培养孩子认错的习惯,做错事不需道歉,家长的这种不了了之的态度会让孩子太“放松”,不把认错当一回事。一出现问题,某些家长就怨天怨地甚至帮着自己的孩子找借口,家长的错误榜样其实混淆了孩子的是非观,还容易纵容孩子撒谎隐瞒行为,孩子当然不懂得自觉承认错误了。
你应该:帮助孩子承认错误
对于不认错的孩子,家长先不要去追究错误的大小,而是应把重点放在如何帮助承认错误上。家长首先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是谁的错就是谁的错,不要帮孩子找借口,以免混淆孩子是非观。再就是鼓励孩子说实话,以宽容的姿态告诉孩子:“做错了事没关系只要勇改地承认错误并愿意改正,就是好孩子。”同时指出:“做了错事又不肯承认是错上加错!爸爸妈妈不喜欢这样的孩子。”
等到孩子表示认错后,应该及时肯定他的进步,然后帮助孩子分析错在什么地方,指导孩子应该怎样做,让他从中接受教训,为今后正确的行为打下基础。
3、“我错了,爸妈要惩罚我怎么办”
一些孩子做错事后怕受惩罚,只好用撒谎或者拒不认错来掩饰自己的过错。他们不是不知道自己做错了,只是预见自己承认错误后所遭受的后果,因而也就死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有错了。
错误的教育方法:除了责罚就是打骂
一些家长认为对孩子的教育要确立家长权威,这样孩子才会听教听话。但是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动辄就打骂责罚孩子,只会让孩子惊恐万状、无所适从,为了逃避家长的惩罚孩子几乎是无所不用其极,这不但没有帮助孩子克服和纠正不良行为,反而容易产生叛逆、撒谎、心理疾病等问题。
你应该:正面教育激励他
千万不要高高在上地训斥孩子,以一种宽容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犯错行为。孩子虽小,但也有他独立愿望,也有自尊心。当孩子做了错事,家长以冷静宽容的心态,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和孩子一起分析做错事的原因。
跟父母吵架之后说话很难听,感到后悔,但是又不想认错,此时可以通过一些行动来表现出自己已经知道错了,让父母意识到自己的认错。
在生活中,由于情绪激动而和父母吵架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但是很多子女在与父母吵架之后,都不想主动的去认错,但其实这种行为很容易导致自己父母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
和父母吵架,又不想认错。
很大一部分人和父母吵架之后又开始不断的后悔,觉得自己当时不应该说那样的话,不应该与父母进行反抗,但却不想低头去向父母认错,觉得这样做有一点难堪。其实在父母面前我们都是孩子,我们做任何事情父母都是看在眼里的,然后自己跟父母服个软,他们都会接受我们的认错,并且和我们和好,毕竟父母和我们之间的相处。与我们和朋友之间的相处是不同的。
用实际行动表示自己已经知道错误。
如果自己已经认错,但是不想跟父母主动的说话,此时可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示自己已经知道错误,让父母意识到自己的认错态度,那么父母就会主动的与自己说话,避免了自己不想说话的难堪。很多时候父母也不想与我们发生争吵,但是孩子的某些行为确实是触碰了父母的底线,他们不得不教育孩子。
要经常与父母进行沟通。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与朋友相处,一旦产生一些争执,吵架之后还会主动的向她们认错,那为什么和父母有吵架行为之后却不敢主动的去认错。这主要是因为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太少,而且父母可能有时候过于严肃,让我们感到跟她们有一定的距离感,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多与父母进行沟通,跟父母像朋友一样相处。
我想每一位爸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可以成为一个有礼貌、有担当的人。
所以,从娃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教育孩子:犯错误了要勇于承担,知错能改才是好孩子。
但慢慢地你=发现事情并没有按预期那样发展,很多时候,孩子犯了错,很少能爽快地承认。哪怕是他在你眼皮底下闯的祸,面对铁一般的证据,孩子也拒不承认:
本来就是这样的;
是爸爸弄得;
是狗狗弄得;
甚至是外星人都能专门跑到你家里来弄乱你的屋子,拔掉你种的花等。(外星人真是闲啊)
总之一句话:想让本宝宝道歉,做梦!
就算你费劲心机的和孩子死磕,终于让孩子说出对不起三个字,语气里也毫无歉意和悔意。
这时候是不是在想:枉我英雄一世,怎么就交出了如此不知悔改、品德败坏的娃?
停停停,先别这么早给娃下定论,你知道孩子为什么不愿意承认错误吗?
1、不知道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了困扰和伤害
小孩子最初是没有道德意识的,很多事情是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
很多事我们大人觉得不对的事情,可能孩子压根就不觉得错。
我常常看到两个一岁左右的宝宝一起玩,这个抓了那个一把,那个抢了这个的玩具。
然后妈妈们煞有其事的从旁教育:你不应该如何如何,快跟对方道歉,说对不起。
有些孩子木偶一样,鹦鹉学舌说一句对不起;有些孩子无视你所言,直接跑开。
心理学家Thomas Lickona曾说过:能够懂得规则以及违背规则带来的后果,是孩子在这个阶段正在进行和完成的一个生长发育“作业”。
就算在家长的胁迫下,承认错误向对方道歉,但孩子内心也并没有觉得有错,下次类此的行为还是会发生。
所以,比起简单让孩子鹦鹉学舌一句对不起,这个阶段更重要的是——及时引导孩子认识他的“行为”给他人造成的负面影响。
想要做到这点,平时的生活中,就要多引导孩子注意关注自己和他人的感受。
乱写乱画妈妈要一点点擦干净,这会加重妈妈的工作;
别人打你,你会很痛,你打人会让别人痛;
抢人玩具会让对方生气,也会让对方更加不想把玩具分享给你。
只有孩子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给别人造成了影响和伤害,他才能真正明白自己的错误,他的行为才能更加规范。
2、误以为错误的行为就代表自己是坏孩子
2、3岁之后,很多孩子心里,都有“好孩子”的自我追求。
他们希望自己成为爸妈口中的好孩子,希望得到夸奖,希望被喜欢。
这个阶段的宝宝,觉得承认错的行为就等于承认自己是“坏孩子”。
他们不想让自己变成“坏孩子”,更害怕因此让父母失望。所以明知错,也不想认。
尤其,是我们大人很容易情绪一激动“对事又对人”,本来只是某个行为的好坏,最后一定要上升为人身攻击:孩子没礼貌、小气、丢人。
一时开心弄乱了房间就是顽皮;
和小朋友抢玩具就是没礼貌、不懂事;
不道歉就是不懂事、丢人。
我们传递出的信息,不仅是“你不对”,还有“你不好”,对孩子来说,后者才是最扎心的。
为了自己不成为父母口中的“坏孩子”,他们宁愿硬着头皮,迎接父母更大的怒火,也不会承认错误。
所以,当孩子出现错误行为,逼他承认不是最终目的,修正他的行为和观念才是,如果能顺便给到改正的建议,让孩子知道,犯了错不是事情的终点,只要自己有意愿改正,还有挽回的空间,那便再好不过了。
我知道你想画画,但是画墙上是不对的。你可以在纸上尽情画,现在我们一起把墙壁擦干净吧!
你也想玩玩具,但是小朋友的东西,应该先征求他的同意。抢玩具的行为是不对的,你可以试试好好沟通或者跟他交换,这样才是好孩子。
孩子如果能多多的体验“试错—知错—改正—重新被认同”,这个过程自己是可以控制的,那么犯错就没那么可怕了。
孩子知道你不会因此而不爱他,也明白自己只是这件事做的不太好,并不意味着自己不好。
那孩子也会乐于承认错误,毕竟,勇于承认错误的孩子也是好孩子嘛。
3、家长越逼迫,孩子越不敢道歉
还有很多宝宝,知道自己错了,也可以承认,但是却很难迈出道歉这一步。
因为在意识到自己错误的瞬间,人就会处于一种压力情境下,此时会自动激活心理中的应激防御机制。
如果此时父母是严厉的、强制性的,更容易激发孩子竖起防御的堡垒,他们常常因为害怕而选择逃避,不肯道歉。
实在不行,就一哭二闹三,哦,没三。
此时,你说再多的道理,他们都听不进。反而因此倍感委屈,为什么这么凶,你不爱我了吗?
所以,你越是严肃、严厉的语气,孩子越是害怕、委屈。
尤其是面对父母的威胁“你不认错,就别回家啦!”基本上,这题就无解了。
相反如果我们态度温和,语气平静地和孩子沟通,孩子反而更容易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一点我遇到一位妈妈就做的很好。
有次坐电梯,与我们一同下楼的有一对母子。小男孩看起来比娃小一两岁,可能比较着急要出去玩,刚一出门就猴急地向外窜,不小心就碰掉了娃的锅巴,我和娃都被吓了一跳。
男孩的妈妈很显然也没料到孩子突然的行为,不过很快她就反应过来,赶紧询问我这个“孕妇”的情况。
而这时,小男孩明显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站在妈妈后边,不敢说话。
确认了我没事之后,男孩的妈妈又询问了下娃的情况。
然后蹲下对小男孩说:妈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但刚才的行为很危险,阿姨肚子里有小宝宝,我们如果不小心碰到,小宝宝会受伤的。
妈妈希望下次再出门的时候,你可以慢一些。好吗?
小男孩,向妈妈点了点头。
“那你和妈妈一起向阿姨和**姐道歉好吗?”
男孩怯怯的又往妈妈身后躲了躲。
但小男孩的妈妈却率先向我道歉说:对不起,刚刚我们碰到你们了。
我笑着回应没事。
然后男孩妈妈,用眼神鼓励孩子“该你了”,小男孩看妈妈道歉完,也小声向娃道歉说:姐姐对不起,阿姨对不起。
接收到我们的没关系之后,男孩也开心的笑起来。
那个“从胆怯到释怀的表情”,代表着每个不想道歉孩子背后的心路历程。
我见过很多孩子不敢或者不愿时,妈妈都在“逼着”孩子道歉。
但当小男孩不敢道歉时,妈妈先以身作则地承认错误,向我们道歉。
这样,小男孩就不是唯一道歉的人了:“妈妈和我一样,而且妈妈好像并没有批评我的意思。”所以小男孩,也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相反如果小男孩的妈妈,上来就批评小男孩的毛躁行为,或者硬逼着孩子道歉,就算他迫于压力承认了,也一定不甘心。
所谓言传不如身教,我真的觉得这位妈妈做得极好。
犯错不承认真的是很多妈妈来求助的一个问题,作为父母,我们总是忍不住提前担忧:孩子不认错——会被认为没礼貌——以后不被喜欢怎么办?
其实,让孩子认识到错误、愿意主动承认错误、能够真诚的道歉,这个过程真的需要父母不断的根据实际情况来引导。
而最重要的其实也只有两点:
一、理解孩子:要多看看行为背后的原因。
二、爱孩子:只有明白爸爸妈妈不会因为他犯错误而不爱他的孩子,才会有承认错误和道歉的勇气。
下次孩子再倔强的不肯承认错误时,不妨试试文中的方法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