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诗人的感情有几次变化?是怎样变化的?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诗人的感情有几次变化?是怎样变化的?,第1张

  诗旨在以蓬莱文章比李云,以谢朓清发自喻。借送别以赞对方,惜其生不称世。开首二句,不写叙别,不写楼,却直抒郁结,道出心中烦忧。三、四句突作转折,从苦闷中转到爽郎壮阔的境界,展开了一幅秋空送雁图。一"送",一"酣",点出了"饯别"的主题。"蓬莱"四句,赞美对方文章如蓬莱宫幽藏,刚健遒劲,有建安风骨。又流露自己才能,以谢�自比,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文艺观。末四句抒写感慨,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不免烦忧苦闷,只好在"弄扁舟"中去寻求寄托。思想感情瞬息万变,艺术结构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矛盾的心情。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句,是千百年来描摹愁绪的名言。

  李白于天宝元年(742)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二年后,因被谗毁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又开始了漫游生活。在天宝十二载(753)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他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为饯别行人而写成此诗。诗中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愤懑。谢朓楼是南齐诗人谢朓在宣州任太守时在陵阳山上建成的一座楼。 李白于天宝十二载游宣州,恰遇李华以监察御史身份来宣城办事,共登谢朓楼,乃作此诗。

  诗中抒发年华虚度、报国无门之苦闷情怀。通过对蓬莱文章、建安风骨、谢朓诗歌之豪情逸兴的赞美,在历史的深处勾勒出一个理想化的精神范型。而以此与烦忧现状作鲜明对照,更激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那样的无从消解的情感冲突高峰。此外,诗中采用时间穿插的艺术结构,强化了跌宕起伏的情感表达效果,而且对于“昨日”、“今日”之时间阶段性特征,皆以“弃我”、“乱我”为衡量标准,尤可见自我中心地位。

  诗的开头两句起得突兀,他说:“以前的日子弃我而去已不能挽留,现在的日子只能使我心中充满烦恼忧愁”,开门见山地展示了这首诗的基调。但诗并没有延续着写烦说忧,下面六句是第二层,诗人笔锋一转展现出另一番天地。三、四句写秋季天高气爽,万里长风中雁群高飞,面对着这样开阔的景致,正可以在高楼上把盏痛饮。五、六句写酣饮后的思想情绪。蓬莱本是传说中的仙山,多藏宝典秘录。东汉时人们称国家藏书处为蓬莱山,这里是用蓬莱文章代指汉代的文章。建安骨,指东汉建安年间(193-220)的诗文创作,曹操父子和王粲等“建安七子”所写诗文内容充实,语言质朴,风格刚健俊爽,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小谢,即谢朓,为把谢朓和谢灵运区分开来,称谢灵运为大谢,谢朓为小谢。谢朓诗风清新秀丽,深为李白所喜爱。酒酣之后,李白思路大开,他想到了汉代宏伟的文章,建安诗的刚健风骨,身在谢朓楼,当然更想到在汉、唐之间出现的小谢的诗歌了。他对这些文化传统很仰慕,所以自负地用汉文、魏诗和小谢的成就来比较并称许李云和自己。想到这里,诗人的情感越发激动、高昂,于是就发出了七、八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的呼喊。他们都胸怀壮志豪情,要高飞远翥到天上去摘取明月。当然,上青天揽明月只是一种要求解除烦忧,追寻自由的幻想,这在现实世界中是做不到的。最终他还是跌落到现实的土地上来了!所以,作者笔锋一转,进入了第三层。第九、十句用了一个比喻,说道:就好比用刀切断水流一样,结果,水反而流得更急了,用饮酒取醉的办法去解除忧愁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酒醉后反更引发了内心的愁苦、愤懑。结尾两句是说在这个社会里理想不能实现,就只有等待有一天能够抽簪散发驾着一叶小舟驶向远方了。诗人将解除烦忧,获取自由的希望寄托在明朝,这虽然也还是一个渺茫的幻想,但却表现了他那不甘沉沦的、豁达乐观的精神。与<<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并不囿于七言,其语句之长短可以随抒情的需要而伸缩。像开头两句就是用散文句法表达内心浓重的烦忧。诗的中间部分从“多烦忧”一转而“酣高楼”、“览明月”,再转到“愁更愁”,又转到结句的“弄扁舟”,起伏跌宕,开阖变化,充分体现了诗人内心有无法解开的烦忧之结。学习这首诗应弄清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感产生的特定背景,如天宝初年李白之被谗毁,天宝末年李林甫、杨国忠先后弄权,嫉贤妒能以及朝政之黑暗、腐朽等。

  

参考资料:

一明月

  在我所读到过的古诗词中,“月”似乎是其中最常见的表现思想情感的意象。苏轼的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最具代表性。这里的“月”正是写出了他当时对月事寂寞孤独和思念家乡亲人的心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的名作《望月怀远》也正是借助了“月亮”这个代表着离别的意象寄托了他的希冀和渴盼。“月亮”蕴含了人们的离愁、游子的思家之情和分别之苦。在我认为是最能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意象之一。

  二杨柳

  杨柳是暗喻离别的意象,“杨柳”一词中的“柳”字的谐音是“留”,也寓意了离别之苦和不舍之情。我曾读到过不少借杨柳来抒发离别时的思念之情的古诗词,其中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给我的印象很深,许浑的“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也让我至今难忘。这些诗句散发出诗人内心之中深深地离愁,对故乡,对至亲至爱无尽的思念。而“杨柳”也成为了他们道出心中惆怅和伤别情怀的极佳意象。

  三大雁

  我最熟悉的一首思乡诗中这样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让我们似乎可以体会到这首诗的作者是多么的思念家乡,恨不得变成一只大雁飞回家去。而“雁”正是寄托了他的那种思乡情思。“大雁”是承载了讯息、书信的那种企盼感的意象,它所蕴涵的是游子羁旅在外的伤感和急迫的思乡情怀。薛道衡曾在《人日思归》中用大雁这个意象写道:“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以此来表达他急切地想归家的念头。“归雁”是一种很多背井离乡的游子梦想成为的鸟儿,古往今来,多少流离在外的文人雅士用“大雁”来表达了他们无法道尽的愁思,而“大雁”这种意象也逐渐被更多的人所借用。

  四寒蝉

  只是突然会想到柳永的《雨铃霖》,它的开篇即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本诗所用来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意象有很多,但“寒蝉”一词却已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即“戚戚惨惨戚戚”的离别之苦,长亭小径,寒蝉哀鸣,我们可以体会到的是诗人在离别之际的不舍之情,怅惘之心。诗人用意象“寒蝉”,生动的写出了他思念的苦痛。

  五扁舟

  不管是在古诗词还是在古文中,我们都常常可以看到“扁舟”这个表现思乡的意象的出现。“扁舟”表现了漂泊之苦,思乡的愁绪。我仍然记得“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孤寂,“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的强烈的思乡情怀,这些情感的表达都借助了“舟”这种意象细腻的写出了诗人的思乡怀亲感情,抒发了游子在外飘泊羁旅之苦。

  雁为候鸟,春秋迁徙,它的春去秋来常能牵动离家在外的游子之心,勾起他们浓烈的思乡之情;柳为思念之树,枝叶柔嫩,寓意鲜明,常能使人心生愁思;明月皎洁,却又常使人联想翩翩,牵挂之心常在;寒蝉凄冷,长亭幽婉,总是散发出别离之愁,思念之切;小舟漂泊,更能反映出游子的思家之苦。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这句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注释:

 ①水口:地名, 水口,古称闽关。位于古田溪汇入闽江处,居水陆交通要道。宋初,一度移古田县治于此,本世纪90年代建有著名的水口电站。

 ②朱熹(1130----1200):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1这首诗写诗人舟行江上的见闻和感受,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进行分析。(6分)

 2这首诗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诗人所描绘的画面,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并说说你的看法。(5分)

 参考答案

 110.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2分)试卷写出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2分) 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2分)

 2艺术手法:⑴对比 ⑵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答出任何一点即得2分)

 蕴含哲理:⑴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水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制。⑵人生道路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终能到达青山绿水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 (答出任何一点即得3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昨夜雨下得大,睡在床上只听得风吹浪打的声音,不知江上景色到底如何。在江上颠簸了一夜的诗人非常关心天气情况。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天一亮,他就迫不及待的卷起帘篷察看,结果欣喜的发现:青山依旧,绿树依旧,那看似颇有气势的风雨又能如何呢?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这首诗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有: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写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均不给分);对比(或对照、呼应)。此诗初看,似是一般旅游之作,如能联系当时历史背景,会进一步加深对诗内涵的认识。这首诗是抵达水口,感时之作,因而在诗中不能不留下时代的影子。朱熹的这首诗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生活中的风雨、磨难,看似来势汹汹,不可战胜,但是,只要能坦然面对,以百折不回的勇气和韧劲与之较量,就一定会有雨过天晴的时候,人生也定会因此焕发绚丽的光彩。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赏析

 宋代理学家的诗,往往纯粹说理,陈腐可厌,用语则俚俗不堪,常被后世攻讦。朱熹的诗,虽然也讲理,但经常能寄情于景,寓理于趣,清巧绵密,令人喜爱。这首小诗,写乘舟在江中航行时的所见所思,直书感受,富有生活理趣。

 这首诗重点在表现清晨醒来时的瞬间感想。起笔从未睡前写起。诗人乘着一只小船,航行在江中,晚上,下起了雨,他仍然披着蓑衣,站在船头,观望着夜景。船儿顶风冒雨前进着,天黑,什么也见不着了,他回到船舱睡,倾听着外面的风浪声,浮想联翩。前两句虽是直写经过,但颇多转折。雨一蓑,很鲜明地描绘出船在雨中行走时诗人的形态,大有唐张志和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及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的潇洒,反映出诗人随境而安,襟怀大度。同时,诗人晚上冒雨眺望,表现出对山水的'迷恋,白天的景色之美也就不言而喻了。次句写满江风浪,换个角度,改用揣测语气。又以夜如何之夜与上昨夜之夜有意相重,可见诗人这时已不在船头,已经进舱睡觉。他在舱中,耳听风浪之声,因而发出这样的疑问;通过这一问,又点出入睡后风浪又加大了许多。三、四句说自己清晨醒来,赶快卷起篷窗往外看,见到两岸景色原来和昨天一样,依然满目是青山绿树。这两句承夜如何而来,看似不接,实际上接得很巧。夜如何包蕴着很广泛的意思,其中最主要的是想知道这一夜的大风大雨,是否使昨天所见的秀丽景色改变了呢?所以诗接写醒来就忙忙地卷篷要看个究竟。这样一蓄势,答案出来后,我们更能体会到他见到青山无恙,绿树常青后的欣喜。这一心情,从依旧二字强烈地表现了出来。同时,青山绿树多又遥呼首句他冒雨赏春的迷恋之感。

 诗写的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常年旅行在外的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所以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从诗人对风雨的坦然及对青山绿树经历风雨而依旧的赞叹,我们还可以寻绎出诗人所发挥的哲理:禁得起风吹雨打的人处变不惊,禁得起考验的人精神不磨,勇气常存,就如眼前的青山绿树一样。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

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原文:

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孤城暮角,引胡笳怨。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天际遥山小,黛眉浅。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觉客程劳,年光晚。异乡风物,忍萧索、当愁眼。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芳草连空阔,残照满。佳人无消息,断云远。

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翻译及注释

翻译 一叶小舟上轻帆舒卷,暂时停泊在楚江南岸。孤城中响起阵阵角声,又引出一曲胡笳呜咽哀怨。江水白茫茫,沙滩上栖息的大雁,顷刻间全部被惊散。暮霭如烟般笼罩在林间,一丛丛秋林像画屏一般在眼前铺展。看天边遥遥群山是那么细小,如同美人的弯弯黛眉一样浅淡。轻易地离开了心上人,到这里成了游宦。深深感到旅途劳顿,一年又到岁晚。不忍看异乡风物,一片萧索,进入眼中又添愁烦。京城是这般遥远,秦楼楚馆也被阻难去,让我心烦意乱。芳草萋萋伸向空阔的天边,夕阳洒满河山,佳人杳无音信,像被风吹走的浮云一样远去不返。

注释 1迷神引:词牌名。2泊:停泊。楚江:泛指南方的河流。3角:画角,古代军中乐器,上有绘画装饰,其音高亢哀厉。4引:乐曲体裁之一,有「序曲」的意思。5旋:随即。6敛:收起,散尽。簇:丛聚。7黛眉浅:古诗文中有将山比作女子的眉毛。黛眉:女子的眉毛。浅:形容颜色浅淡。8旧赏:指往日的欢快如意之事。9游宦:在官场上奔波漂泊。十劳:困顿疲惫。⑾秦楼阻:心爱的佳人被阻隔在远方。秦楼:出自汉乐府《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后以秦楼代指女子。⑿旅魂乱:在宦途上奔波的征人心情沮丧,烦乱不堪。魂:心灵,情绪。⒀断云:片云。

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创作背景

 柳永屡次下第,经过艰难曲折,终于在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考中进士,随即踏入仕途。这时词人约近五十岁了。他入仕之后长期担任地方州郡的掾吏、判官等职,久困选调,辗转宦游各地,很不得志。这首《迷神引》就是他入仕之后所写的羁旅行役之词。

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鉴赏

 这首《迷神引》是柳永五十岁后宦游各地的心态写照,是一首典型的羁旅行役之词。这首词深刻地反映了柳永的矛盾心理,特别是作为一名不得志的封建文人的苦闷与不满,有一定的思想意义。

 词起句写柳永宦游经过楚江,舟人将风帆收卷,靠近江岸,作好停泊准备。「暂泊」表示天色将晚,暂且止宿, 明朝 又将继续舟行。从起两句来看,词人一起笔便抓住了「帆卷」、「暂泊」的舟行特点,而且约略透露了旅途的劳顿。可见他对这种羁旅生活是很有体验的。继而作者以铺叙的方法对楚江暮景作了富于特征的描写。「孤城暮角,引胡笳怨」描写的是:傍晚的角声和笳声本已悲咽,又是从孤城响起,这只能勾惹羁旅之人凄黯的情绪,使之愈感旅途的寂寞了。「暮角」与「胡笳」定下的愁怨情调笼罩全词。接着自「水茫茫」始描绘了茫茫江水,平沙惊雁,漠漠寒林,淡淡远山。这样一幅天然优美的屏画,也衬托出游子愁怨和寂寞之感。上片对景色层层白描,用形象来表达感受,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下片起两句直接抒发宦游生涯的感慨,接下来将这种感慨作层层铺叙。旅途劳顿,风月易逝,年事衰迟,是写行役之苦:「异乡风物」,显得特别萧索,是写旅途的愁闷心情;帝都遥远,秦楼阻隔,前欢难断,意乱神迷,是写伤怀念远的情绪。词人深感「旧赏」与「游宦」难于两全,为了「游宦」而不得不「旧赏轻抛」。「帝城」指 北宋 都城汴京,「秦楼」借指歌楼。这些是词人青年时代困居京华、留连坊曲的浪漫生活的象征。按 宋代 官制,初等地方职官要想转为京官是相当困难的,因而词人看来,帝城是遥远难至的。 宋代 不许朝廷命官到青楼坊曲与歌妓往来,否则会受到同僚的弹劾,于是柳永便与歌妓及旧日生活断绝了关系。故而词人概叹「帝城赊,秦楼阻」。

 「芳草连空阔,残照满」是实景,形象地暗示了赊远阻隔之意;抒情中这样突然插入景语,叙写富于变化而生动多姿。结句「佳人无消息,断云远」,补足了「秦楼阻」之意。「佳人」即「秦楼」中的人,因种种原因断绝了消息,旧情像一片断云随风而逝。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仕途的厌倦情绪和对早年生活的向往,内心十分矛盾痛苦。可以说,这首《迷神引》是柳永个人生活的缩影:少年不得志,便客居京都,流连坊曲,以抒激愤;中年入仕却不得重用,又隔断秦楼难温旧梦,心中苦不堪言。苦不堪言却偏要言,这首词上片言「暂泊」之愁,下片道「游宦」之苦。大肆铺叙中见出作者心中真味,可谓技巧娴熟,意蕴隽永。

诗词作品: 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 诗词作者: 宋代 柳永 诗词归类: 羁旅、写景、追忆、抒情、愁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588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