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艺术中情感表述与声乐技巧关系

声乐艺术中情感表述与声乐技巧关系,第1张

声乐艺术中情感表述与声乐技巧关系

 情感表述和声乐技巧都是声乐表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情感表述是声乐技巧的最终目的,声乐技巧是情感表述的基础和途径。

 摘要 艺术是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在经济消费水平日渐提高的情形下,人们更加追求精神上的享受,这就对艺术表演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在艺术表演中,将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与表演技巧相融合,在带给人们感官享受的同时,还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是当前艺术表演者不断追求的一种表演意境。文章以声乐艺术为例,指出了情感表述与声乐技巧的重要性,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情感表述与声乐技巧相融合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声乐艺术;情感表述;声乐技巧;关系

 声乐演唱是一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人们娱乐、放松的常用途径,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声乐表演者利用专业的声乐技巧,将自身的情感融入作品之中,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实现了与听众的情感交流,使表演者的专业技巧得到了提升。在表演过程中,如果缺少情感的体现,就显得比较空洞,很难将一个作品的内涵表现出来,缺乏感染力;如果没有声乐技巧为艺术依托,很难将作品情感更好地的展示出来,所以在声乐表演过程中,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1]。

 一、情感表述与声乐技巧的重要性

 (一)情感表述的重要性

 声乐艺术情感表述是指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结合作品特点,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以及对节奏的把握、对音色的调整,将作品中蕴含的情感表现出来,使作品充满活力和表现力,起到渲染氛围的作用。一首好的歌曲都是创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演唱者通过对作品进行分析,深入到创作者的内心世界,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主体思想,才能更高地把握演唱方式,使作品充满活力和张力,对于提高演唱者的表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演唱者在将作品中的情感表现出来的同时,会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内心世界会随着作品情感的变化而改变,完全沉浸在作品之中,能够引发听众的思考和想象,达到更好的舞台表演效果[2]。

 (二)声乐技巧的重要性

 声乐技巧是演唱者表演水平最直接的体现方式,是在长期的练习中形成的一种行为习惯,同时是演唱者的基本功,如果没有熟练的声乐技巧作为表演支撑,演唱者是无法成功地将作品呈现出来的,更谈不上将作品内在情感表现出来,所以演唱者想要实现更好的表演效果,就需要掌握熟练的声乐技巧,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声乐技巧涉及到很多方面,作品的节奏、音调、旋律,演唱者的发音、肢体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是声乐技巧,演唱者需要明确作品的特点,抓住作品节奏和旋律,用正确的发音技巧,再配合相应的肢体动作,将作品完美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准确表现出作品的艺术形象,使人们能够全面了解歌曲的特点[3]。

 二、情感表述与声乐技巧的关系

 (一)情感表述是声乐技巧的最终目的

 声音是人们进行交流的最直接方式,不同声音所传出来的信息内容是不同的,比如心情比较愉悦的时候,声音就比较轻快,传递出一种快乐、轻松的情感;如果心情比较沉重,声音就会比较低沉,语速也比较慢,传递出一种伤感、悲凉的情感,人们将声音的这种特性加以利用,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表演,将情感赋予到声音中,传递出内心真实情感。声乐表演是一种满足人们内心情感需求的艺术形式,情感表述是声乐表演的最终目的,纵观古今中外,一名优秀的声乐表演艺术家,往往能够赋予作品生命力,在表演过程中注入自己的情感,丰富了作品内涵,满足了人们在精神层面的追求。声乐技巧可以通过时间的积累不断加强、熟练,是一种后天形成的能力,对于声乐表演者来说,只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练习,一般都是能够熟练掌握的。而情感表述则是声乐表演的一种更高意境,也是声乐技巧的最终目的,相比于仅仅熟练掌握声乐技巧,将作品中的情感表现出来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必须结合作品的各个方面内容,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目的、创作过程等进行全面的了解,然后综合多种因素,分析创作者的情感世界,了解创作者通过作品所表达的寓意,在表演过程中,将这种寓意传递给听众,满足听众的情感需求,使听众的心灵得到慰藉,同时提高了听众的审美观念,陶冶了情操。声乐表演并不是为了展示演唱者自身的高超技巧,而是要通过演唱,将听众带入到作品的情感意境中,在表演时只有将作品所包含的'情感表现出来,将作品演活,使情感得到升华,将作品魅力完美地展现出来,体现声乐表演的价值,在带给人们听觉享受的同时,满足了人们精神世界的追求,才是声乐表演的最终目的所在[4]。

 (二)声乐技巧是情感表述的基础和途径

 声乐技巧是表演者后天形成的一种行为习惯,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呼吸节奏、音色控制、肢体动作等都属于声乐技巧,声乐技巧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风格、不同曲调的音乐的声乐技巧存在明显的差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地域特征比较明显,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声乐技巧,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歌曲和民族演唱技法,这些声乐技巧与当地的民风民俗有着直接关系,通过声乐技巧的学习,能够了解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对展示演唱作品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声乐表演来说,专业性的技巧是演唱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表达作品情感的实现途径,演唱者如果没有相应的声乐技巧,就无法向听众展示出声乐表演的艺术美,满足不了听众感官上的享受,不能获取足够的好感,即便对作品的情感内涵有着足够的了解和认识,也是无法将其完美地呈现出来的。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声乐表演都是比较挑剔的,表演者只有具备高超的技巧,使声乐表演充满观赏性,才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进而将听众带入到作品的情感意境中,如果过度追求情感的表达,而没有加强声乐技巧的练习,在表演过程中,无法结合作品特点,对声乐技巧加以合理利用,整个声乐表演将会失去美感,不仅无法将作品情感表现出来,还会使表演失去观赏价值,所以在声乐表演中,必须注重声乐技巧的掌握与运用。

 三、情感表述与声乐技巧相融合的方法

 (一)明确情感与技巧之间的主从关系

 想要实现情感表述与声乐技巧的完美融合,需要对两者之间的主从关系进行分析,确定情感表达形式和技巧的具体应用方法。歌曲作品的情感是声乐表演者通过演唱传递出来的,这就要求表演者在日常的排练中,对作品有着足够的了解,作品中的词、曲都是情感的表现形式,是表演者必须掌握的内容,在体会到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之后,表演者需要结合歌曲的风格,选用更加合适的声乐技巧,运用平常积累的专业技能,以满足观众的审美要求为前提,将作品中的情感以及自身的体会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表演者对作品情感进行梳理,明确作品中的感情主线,将其作为重点表现内容,所有声乐技巧的选择都应该围绕这个核心进行,通过应用合理的声乐技巧,将作品中的情感完整地体现出来。

 (二)加强情感与技巧融合训练

 声乐表演者在日常的训练中,不能单纯地重复声乐技巧的练习,要注意将情感与技巧相融合,进行渗透式的练习。首先应该加强理论知识和技巧的培养,提高表演者的艺术修养,通过学习不同地域文化知识、了解不同地区的民风特点、熟悉不同形式的声乐技巧、扩宽声乐技巧的知识面,以便更好地结合作品特点,对声乐技巧加以应用。在进行理论知识和技巧培养的时候,需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加强理解力和想象力的培训,使表演者可以分析出作品的创作动机,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同时做好表达能力的增强性训练,提高表演者肢体语言的表达能力,利用相应的声乐技巧,更好地将作品中情感表现出来。

 (三)注重发音吐字技巧在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发音吐字是声乐技巧最基本的形式,汉字不同于其他文字,在声乐表演中特别注重发音的准确性,讲究咬字清晰,只有发音准确、咬字清晰,才能提高歌声的渲染力,将作品情感准确传递出来,发音力度、语气强弱、语调长短的不同,所要体现出来的情感也有很大的区别,比如演唱激情歌曲的时候,发音要坚定有力,才能将作品情感传递出来,充分调动听众的激情,烘托现场氛围,使听众产生情感共鸣。在声乐表演时,通过改变发音吐字方式,能够准确地刻画出作品所要表现的艺术形象,更好地将作品情感表达出来。

 四、结束语

 情感表述和声乐技巧都是声乐表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情感表述是声乐技巧的最终目的,声乐技巧是情感表述的基础和途径,将两者进行融合,能够更好地表现出艺术作品的魅力,传递出作品中要表达的情感,在带给人们感官享受的同时,将作品灵魂表现出来,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牛志华论声乐艺术中的情感表述与声乐技巧的关系[J]大舞台,2015(10):153-154

 [2]李燕论述声乐艺术中的情感表达与声乐技巧的关系[J]音乐大观,2013(12):94-95

 [3]崔明子论声乐技巧与合唱艺术表现之间的关系[J]音乐时空,2014(18):123-128

 [4]张芳芳声乐技巧在声乐演唱中的地位和作用[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4):147

;

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古人云: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情感”这一因素,以情,以情施教,利用情感资源点燃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之火,启发学生的情感资源,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领会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感受音乐,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在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多种方法,丰富学生音乐情感体验,引领学生走进音乐世界。一﹑深化音响感知,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作为一种音响艺术,对其感知必须通过听觉来进行。听觉是感知音乐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是音乐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并产生强烈的艺术共鸣。在音乐教学中,无论使唱课还是欣赏课,都应遵循听觉艺术和感知规律,注重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为中心,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感知。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可以给人带来愉悦,并诱发美感的产生。乐曲的情感有长有短﹑有明有暗,通常与节奏﹑节拍﹑力度﹑调式﹑调性等音乐要素配合运用,从而塑造出千变万化﹑绚丽多彩的音乐形象。学生从听音乐中已经感受到作品的丰富多彩和音乐多样的表现手段,诸如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调﹑节奏﹑音色等等,正因为不同音乐元素的组合,乐曲所产生的效果﹑意境也就不同。通过欣赏,使学生较为准确地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不同内容﹑意境和思想感情。 如在欣赏《长江之》时,播音员那富有感情的解说,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母亲河的勃勃英姿和哺育万物的情操。当高昂起伏的《长江之》响起时,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赞美长江﹑唱长江。“音乐内涵的多义,情感的丰富,意向的飘浮不定,让人在多次重复的欣赏中引起不同的想象﹑联想,获得种种不同的感受。音乐形式的复杂﹑丰富,音响在时间中的不断变化伸展,也会使欣赏者在反复的聆听中获得多层次的审美感受。”可见只有反复聆听﹑多次体验,才能想象出音响背后多彩的画面,才能体验到音符串起的各种情感,才能获得丰富的音乐感知。二﹑深化视觉感知,发展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形象以模拟﹑象征等手法,把人们的生活现象用音响表达出来。在音乐教学领域借助绘画的视象性﹑具体性,能让学生眼观耳闻,产生联想﹑扩展思维,如身临其境般在愉快的气氛中更好地理解音乐情感。 在学生欣赏﹑唱﹑视唱﹑简单音乐创作中常用“音画合壁”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体验音乐情感。小学低年级课本中老牛﹑公鸡﹑小鸟并在同一画面,学生可以形象地领悟高音﹑音色概念。欣赏柴科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曲”,若运用芭蕾舞剧《天鹅湖》的画片﹑幻灯或教儿童回忆影视中曾经看到的四只小天鹅天真活泼的舞蹈形象,这些视觉的表象有助于儿童用听觉来感知舞曲旋律﹑节奏﹑情感的变化。要在音乐的海洋中遨游,还需要进行更高层次的音乐视觉感知,即经过听觉体验的积累,产生不同程度的内心听觉,可以不用直接唱(奏)和聆听音乐作品,通过读谱,根据谱例的节奏节拍﹑旋律﹑力度速度及风格的变化引发联想,内心即产生了对某个音乐形象的体验。如有经验的指挥家﹑演奏家在演出之前,总要静心读谱,从视觉上感知音乐,进而在演出中完美地用头脑驾驭,用技巧来表达音乐情感。 小学音乐教材的音乐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名曲,通过谱例的视觉直观形象,能加深学生对旋律所表现的音乐情感的记忆和理解,如果能从小学中高年级开始,持久地引导学生在视觉感知中体验这些音乐作品的深邃情感,就能较深入地体味并挖掘旋律的美感。如教唱舒伯特的《摇篮曲》,曲的旋律美感﹑母子情深,首先可以从视觉中体验到;谱(五线谱)给人的视觉印象如同母亲摇着孩子安睡的律动一起一伏,由此知道此曲表现的是一种轻柔舒缓﹑安详慈爱﹑优美静谧的音乐情感。三﹑通过联想升华,强化学生情感体验 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能够积极思维,进入音乐作品留给我们的艺术蕴含点。通过联想﹑升华,加深对音乐作品的领悟与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例如,在教学生唱《翅膀》后,我让学生分组讨论曲为何以“翅膀”为名。四年级的学生很有思想,他们讨论的结果是:“太阳”“春风”“黄河”“理想”“知识”虽然没有翅膀,但这是用拟人的手法,给它们“安”上翅膀,使曲显得更加形象﹑生动。你看学生说得多好,接下来我又问:我们要拥有什么样的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远?学生说:我们一定要拥有“知识”“理想”这两副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远,将来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瞧!学生的回答多么精彩。实际上“创造”也就是指学生在巩固﹑应用﹑认知﹑成果的同时,向更高一个层次发展,是学生在应用﹑拓宽和延伸得活动中尝到学生活动的乐趣和满足,进而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总之,教师应发挥音乐学科的优势和优点,在实施情感教学的过程中,创设具有真情实意的教学意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情感资源,抓住情感教学的要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情景交融的课堂中愉快地学习。

  声与情,一向是歌唱中血肉相连的两个部分,是辨证的统一,相辅相成。“声”是歌唱的基础,“情”是建立在物质的“声”基础之上。通过优美的声音,表现丰富的情感,才能得到自然而舒畅的声音效果,才能有更完美的感情表达。我们要使歌唱发声与情感表达同时进行,使声、字、情成为一体,养成用心灵唱歌的习惯。

声乐演唱 情感体验 音乐教学

声与情,一向是歌唱中血肉相连的两个部分。发声、咬字、吐字和情感的表达构成歌唱的整体,二者不可分割。歌唱的人声是以人身的整体作为乐器从事歌唱的,绝非只靠嗓子、气息或共鸣就能单独完成的,歌唱是全身心都参与的一种表演艺术,不仅全部身体都要参加,而且包括你的灵魂。歌唱应成为诸种因素融会于一个整体中的扣人心弦的完美艺术,就是说,只有声情并茂,技艺结合,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的境界,产生沁人肺腑的艺术成果。声与情是辨证的统一,相辅相成。“声”是歌唱的基础,“情”是建立在物质的“声”基础之上。通过优美的声音,表现丰富的情感,才能得到自然而舒畅的声音效果,才能有更完美的感情表达。我们要使歌唱发声与情感表达同时进行,使声、字、情成为一体,养成用心灵唱歌的习惯。

一、歌唱中声音的运用

我们在演唱一首作品时,运用什么样的声音才能符合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这是值得研究和设计的问题。作为歌者除有美妙的声音外,能驾驭各种声音和音色变化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比如面对一首进行曲时要选用雄壮的声音,面对一首圆舞曲时应是明亮、华丽、轻巧的声音,面对一首摇篮曲时则需要用柔和甜美的声音等。这里对声音也要有一个想象的过程,如对一首抒情轻柔的曲子时,可以把声音设想为“轻柔的纱巾在微风中飘洒”“树叶轻轻落在地上”这样的声音控制上;又如唱一首柔美而又轻巧的歌曲时,又可把声音比喻为“透明的露珠”、“春夜的鱼滴”等。总之,我们要擅于调动人声的声音“库”中最恰当的声音,唱出歌曲内容所需要的听觉效果,贴切的表现作品。以下唱法的呼吸、发声、共鸣等三个基本方面,展开唱法艺术的技术说明。

1气息运用方面

在声乐演唱中,人们认为,不会呼吸就不会唱歌。这说明呼吸在歌唱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最理想的歌唱呼吸是“胸腹联合式”,横膈膜起着控制气息的作用。声乐演唱对呼吸(气息)是非常重视的,我们进行了生理与物理特性的科学分析,并认为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声音是由呼出的气流造成的,当然也能用吸气的气流造成。没有气流的冲击发音体是不会发出声音的。但如果气流用的太急太冲,发出的声音就不好听,成了噪音。气流强弱的变化和声音的响亮度、字音的清晰度、音色的优美圆润、嗓音的持久性及情绪的饱满充沛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严格地说,正确的呼吸要求是:人要站好,眼睛平视,胸部松开,两肩下垂,骨盆放平,两膝放松,身体的重心放在两脚趾关节处,横膈膜上下活动,吸气要深,保持气息平稳的活动成一条现状。唱歌时是用有控制的气,有强有弱,这就是音乐,给人以一种美的感受。

2歌唱发声技术方面

声乐演唱中注重歌唱发声的科学性,讲究的是技术的统一和自然,运用胸声、混声、头声将不同音高过渡性连接,消除嗓音歌唱发生方式转换的痕迹,使声音听起来自然、优美、统一,强调放下喉咙,运用“半打哈欠”的方式打开喉咙和咽部,用较小的嗓音力度和合理的气息作用力获得最佳的嗓音歌唱效果,强调泛音技术以丰富嗓音色彩,给声音增加适度的波动,减少了气息对声带的冲击力,使声音松弛柔和,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歌唱者的发声生理负担。发声中,对声带谈论较多,声带被称为奇妙的乐器。

二、歌唱中情感的表达

歌唱,是人类最早用来抒发思想感情的艺术。从来就没有脱离生活的歌唱。我们常会在浩瀚的大海之滨,在雄伟的崇山峻岭之巅,触景生情,放声歌唱。“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放声歌唱是情不自禁的。歌唱就是要通过歌曲把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感情重现在舞台上,让听众在对音乐美的欣赏中,受到感染,引起共鸣,达到潜移默化,细致深入的影响人们思想的目的。歌唱的本质是人们情感的表现。在歌唱中,情感是声音的依据,声音是情感的表现。歌唱中的情感产生和生活中情感的产生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歌唱中的情感绝不是生活中情感的再现。它已经超越了生活和人们心理本能的反映,不是停留在感性阶段,而是在理性制约下对歌曲形象的感受。因此,歌唱中的情感,是歌唱家对生活中情感的高度概括、加工和升华的产物。

1歌唱是抒发情感的最佳形式

歌唱家在感受歌曲形象的情感时,首先要与歌唱对象的总体形象“同化”,达到“人我一体”、“物我交融”的境界。所谓“同化”就是从心理活动来说,我就是“曲中人”,我就是“曲中物”。所有咏叹调中的人物形象都是以“我”的身份出现。演唱《为艺术,为爱情》时,我就是托斯卡。当演唱《晴朗的一天》时,我就是蝴蝶夫人巧巧桑。演唱表现事物形象的歌曲时要“物我交融”。“我”是天,“我”是云,“我”是雄鹰,“我”是百灵,“我”是太阳等等。这种“物我”交融,是一种忘我的情感状态,这种忘我的情感心理状态是在歌唱家对客观事物的感知、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歌唱情感的产生是与演唱者的生活体验分不开的,内容丰富的现实生活,五彩缤纷的自然景物,都是情感产生的源泉。一轮明月、一片白云、一段美好的回忆,都会激发出歌唱的情感火花。歌唱家与一般人不同,他们对经常重复出现的客观事物都有新的发现,都能以充沛饱满的情感浸润他所发现的东西,并不断设法掌握那些还没有被人意识到的美的事物和情感。

在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唱歌并不是给别人听的,而是为自己而唱,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例如:当思念保卫边防线上的丈夫时,你就是会情不自禁地哼唱起《十五的月亮》、《望星空》;当战友分别时,就会不由自主地唱起《驼铃》、《再见吧,老兵》;当恋人间相互表白爱情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唱起《月亮代表我的心》、《你是我的唯一》等。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高雅音乐不断被普及,音乐修养的提高,使人们也会演唱一些咏叹调和艺术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已经谈过,歌唱的本质是人们情感的表现。任何一首歌曲也都是为表现特定情感,是为了满足人们情感的需要。以革命斗争为题材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歌曲,也是为了满足爱国主义情感的需要等。总之,歌曲演唱是时代情感的需要,是民族情感的需要,是人们交流和表达情感的需要。

2歌曲的表现形式与情感表现

演唱是通过旋律、速度和节奏、力度、音色等演唱要素直接表现情感。其中起伏跌宕、抑扬顿挫的旋律,能生动的传达着演唱者的情感。旋律的涌动与人的情感波澜是一致的。在动人的旋律中人的生命力与情感得到充分的体现。例如,德彪西的《钟声》歌词大意描写了教堂的钟声从远处传来,我们在森林中,心中激起思乡的愁情,想起了许多远离的朋友和过去值得留恋的往事。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必须以轻声唱出,伴奏亦是如此,这象征着钟声自远处传来。伴奏者的右手这时还弹出那树林中轻微的风声,小心的采用续音踏板,带着恍惚的景象,恰如这钟声好像从飘渺中传来,仿佛看见了年代久远而又不枯萎的百合花,有飘然出尘之感。但在高潮时,音乐把我们唤醒,轻轻地把我们带回世俗中。德彪西的作品,看似在眼前,却又琢磨不定,需要有较深的艺术修养,透彻的理解与贴切的情感,旋律美才能真正得到体现,否则是难以表达确切的。速度和节奏是演唱生命的韵律。速度和节奏的快与慢,张与驰的变化,都直接表现着情感的变化。速度和节奏快,就会表现出现出热情、活泼的情感。速度和节奏慢,就会让人体会到忧伤悲痛的情感。中速则表现出雄伟、庄严的情感。一位歌唱家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能把握好表现情感的最佳速度。从演唱者所选择的速度,就可以洞察他对该作品的理解力。格里格说:“如果一位指挥家把速度弄错了,那就什么都完了。”由此可见,只有适当的速度才能表达恰当的情感。怎样才能决定速度呢?我们应该根据乐谱的标记来确定一个大致的速度。一般歌曲在开始时,都有一个速度和表情标记,不同的情绪和力度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对于我们的理解和再创作是很重要的。但不同时期的作品和不同的作曲家,在速度的理解和标记上都会有一定的差异,这需要我们在分析歌曲时仔细对待。

在确定好速度的情况下,然后再研究调性、歌词,理解和推测作曲家的意图,再以想象力来体会,从技术上去探讨,在伴奏的配合下全方位的进行研究。同一首歌曲,不同的演唱家所采取的速度,常常是会有差异的。但却都能表达出作品的内涵和深度,这是常见的。音乐修养与音乐感是协助决定速度的重要条件。速度必须稳定,快不可急,慢则忌拖。

力度的变化也是演唱情感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明亮而有活力的音色表现欢乐与激动的情感,低沉而又忧郁的音色表现忧愁而悲伤的情感等。力度的处理大体限于对声音的强弱和整体效果的表现。演唱者对力度的运用必须具有细微的感觉,对声音的力度有分析与表达运用能力。有了感觉后,如何运用自己的演唱技术,把这个感觉细腻而非机械地表达出来,这是演唱者的一个重要任务。

三、结语

歌唱是通过人类特有的声音表达情感的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它由始至终都与情感体验相伴。因而,正确把握好歌唱中的情感表达,是歌唱艺术的重中之重。有声无情,虽然缺少歌唱的主要内容,但我们还能听到声音,感受一些人声的艺术美;而有情无声,我们拿什么去表达情感?另外,我们应把“情”作为对声音质量及审美意识的指令性要求。做到“声情并茂”才是最理想的歌唱。只有声音,没有真实情感的歌唱是没有感染力的,违背了歌唱艺术的本意。反之,即使有很深、很丰富的情感,没有优美的声音依托表现,那根本就谈不上歌唱艺术。在创设情景,正确把握好作品中的情感后,让学生运用发声技术,调动恰当的声音和歌唱方式,唱出歌曲内容所需要的听觉效果,达到听众能够感受到的情感交流,这才是歌唱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薛良歌唱的方法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2]石惟正声乐学基础科学出版社,2002

[3]徐行效音乐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

[4]徐行效心理过程与声乐教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声乐演唱是演唱者利用声乐技巧表现艺术作品情感的活动。在诠释音乐作品的整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演唱者用声音来演绎,更需要演唱者通过自身对作品情感的准确把握,将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和内涵传达给听众。也就是说,声乐演唱过程,其实是演唱者将自己对作品中词曲的理解,运用自己的声音进行二度创作,把歌曲的思想内容和情感通过自己的声乐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所以,歌唱是情感表现的艺术。因此,歌唱者除了在演唱过程中要全身心地投入表现歌曲作品外,还必须提前对歌曲作品进行分析与研究。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却发现一些学习声乐的学生在演唱过程中一味地追求声音的响亮、技巧的运用,却忽视了对歌曲情感的思考与处理,以至于唱出的歌声没有内容,缺乏灵魂,不能打动听众。原因何在?下面,笔者将声乐演唱过程中影响情感表达的因素进行粗浅的分析,进一步强调在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让歌唱者的演唱更优美动听,准确到位。

一、对作品风格及内涵认识不够

歌唱是艺术化的音乐语言,是旋律与诗词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它与纯音乐最大的不同在于,纯音乐是以描绘意境为主,让听众随着音符的变更感受作品的灵魂,而歌唱则往往是一个具体的影像,它所要表达的内容是真切而实在的。一首好的声乐作品的演唱,应该是歌唱者用心去体会歌曲作品,并通过演唱来表达和诠释作品的真正灵魂。吉赛尔・布雷勒认为,“音乐表演不是物质的实现,而是精神作用促使这一实现的产生。”表演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忠实于自己演出的作品。演唱者必须赋予演唱以个人的想象,只有演唱者的临场演唱深入意境,将自己投入到作品角色当中,才能给演唱以准确的情感表达。在演唱过程中,有些演唱者往往通过自己的主观臆想揣度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这就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每一位演唱者的文化阅历都不同,思维方式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难以做到对作品风格的准确把握,因而就容易导致歌唱者所演绎出来的歌曲的情感与歌曲作品本身的要求有相当的出入与冲突,使歌曲中包含的感情不能得到恰到好处的抒发。①这无论对于歌唱者自身还是一首好的声乐作品来讲,都是尴尬的。笔者认为,在演绎一首歌曲作品之前,演唱者应首先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掌握大背景下的音乐总体的特征,以及了解作曲家的总体创作风格及民族文化特色,在此基础上,再由普遍性到特殊性来做进一步分析。只有先把案头工作做好,才能在表现歌曲作品时有的放矢,恰到好处地诠释歌曲。只有对作品进行全面透彻的研究与分析,才能够有条件进行二度创作,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品。

二、演唱者在表现作品时受到能力的限制

技巧在声乐学科中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演唱者要想完美地表现一首声乐作品,在提高自身文化涵养的同时,更要努力提高演和唱的技巧,并对各种技巧有全面的掌握。在一部声乐作品中,无论歌曲采用何种写法,是AAB、ABA还是ABAC,在不同的阶段,就会运用到不同声区的声音来表现感情,这就对歌唱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在高、中、低不同的声区自如地转换和运用,一定要拥有良好的声音表现力,才能使整部作品的声音过渡把握得自然有度。此外,诠释一首声乐作品,唱和演是同等重要的。在形体表演方面,演唱者要努力把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根据自己对作品的正确理解与把握,通过表演去准确、细腻地传达给观众。比如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老师在《白蛇传》的断桥一折戏中,面对着跪求原谅的许仙,先是用兰花指指了一下许仙的额头,许仙稍往后倒了一下,然后又关切地扶了一把,而又轻轻推开了,这样一推、一扶,再一推,就将当时白娘子心中又爱又恨的感情表演得淋漓尽致,而这些细节的表演,都是演员通过自己的理解、揣摩,并精确地表现出来。在声乐演唱中,也只有仔细品味、细腻表演,才能将歌曲很好地完成,打动自己,也打动别人。可以说,声乐演唱,总体上就是灵活运用发声技巧和形体表演技巧来完美表现作品的。然而有些演唱者,不考虑自己所能掌握的技巧范围,也不考虑“人体乐器”脆弱的一面,不加节制地乱唱一些不适合自己的、力所不能及的歌曲,只顾得一时痛快,谈不上有情感的表现和艺术加工。演唱技巧和舞台表演能力是完成一部声乐作品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在声乐学习的开始,首先要明白歌唱艺术的原则:艺术表现第一,技巧第二。完美的舞台声乐表演是追求的目标,而演唱技巧(不管是发声技巧还是形体表演技巧)都是为了舞台声乐表演这一综合性的艺术服务的,因此,在艺术表现与技术发生冲突时,舞台艺术表演是第一位的,演唱技巧是第二位的,演唱技巧必须服从于舞台艺术表演。

三、舞台表演上的心理素质较差

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自信,一个自信的演唱者,首先是对自身的演唱能力在心理上的一种自我肯定,这样才能从容地应对演出现场出现的一切意外情况,比如话筒、音响、不小心的一个破音,还有来自观众的心理干扰等都容易打乱演唱者全身心地演绎作品,不能以最佳的状态去演唱。也有些演唱者在上台前,总考虑歌曲的高音能否上得去,伴奏是否合得上,唱完了听众会不会鼓掌等,没有全神贯注地考虑歌曲的完整表现,给自己造成心理压力和紧张气氛。演唱者应首先端正心态,抛开一切杂念,以最轻松的心态上场,自己提前酝酿,创造情境,逐步进入角色。此外,作为一名专业演唱者应多参加各种实践演出,培养自身的舞台感觉。当然,要想在舞台上坦然自若,是需要一定的舞台经验积累的,这是每位声乐学习者都要亲历的成长过程。能够在舞台上将自身交给艺术,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声乐艺术表演中,才能声情并茂地演绎好一首歌曲。“声乐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对歌唱者而言,就是将自己内心领悟到的作品中的印象、认识、感情、感想、愿望,以旋律和歌词为载体,通过自己的声音进行阐述和倾诉,是一种经过再创造后信息的输出。”②

总之,发声技巧是声乐演唱的基础,情感表达是声乐演唱的核心。演唱者不仅要有好的声音,还要有准确的、恰如其分的情感表现。演唱者在演唱一首歌曲之前,必须去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对歌词的内容、曲风、节奏、速度、旋律线的起伏、曲式及歌曲的创作背景等有所了解,通过分析和处理去增强演唱时的形象思维和对音乐的感受力,把歌曲的艺术形象和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

注释:

①张拜侬论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情感因素[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4)

②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贺秀梅)

情感表达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赋予作品生命力

声乐作品是演唱者的依据,当拿到一首作品时不能乱唱,更不能随意改变歌词及旋律,要尊重每一位作词、作曲家,因为声乐作品中包含的风格、形式和内容,有其自带的属性和演唱要求,这些都体现着声乐艺术的独特魅力。音乐家在创作声乐作品时,都是经过长时间的推敲才定稿完成的。这不像物理化学实验一样需要测量,而是来自作者人性的光辉和生活的积淀,是情感体验促使完成的。作品不论是一两天完成,还是日积月累完成,都倾入了艺术家大量的情感。在正式上台演唱之前,演唱者通过自主学习乐谱来了解创作者的意图,这种审美体验就是演唱者的主观感受,并且是领先于听众的。

在一份原谱中,作者和表演者是不同的主体,他们的意识形态本不相同,但在演绎作品时情感表达必须是一致的,这种相同的情感还要贯穿于演唱者表演时的整个过程。只有表演者具有恰当合理的情感表达时,才能完全正确的展现作品。表演时情感渗透于每个人的灵魂之中,这时就需要保证情感表达的正确性,换句话说来说,在自己有限的知识储备中最大限度感知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加入歌者正确的情感观、价值观,才得以使作品被完整充分的展示。在这里,情感的正确表达对作品有着重要意义。

(二)传达歌者情感、促进听众的感官享受

声乐作品不同于绘画作品,它是通过演唱者表演来把情感传递给观众的,在这里演唱者作为情感表达的载体。一些歌者理解能力有限,相应的诠释的情感也不够到位,还有一些歌者表达情感过度强烈,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这些都会影响演唱者传达情感。

因此,恰当的情感表达能唤醒听众的回忆及经历,煽动气氛,使听众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与演唱者形成一种无声的默契,从而促进情感交流并达成共鸣。举个例子,歌者在演唱《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时,就需要把歌曲中塔吉克族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特质传达出来,让观众一边欣赏,一边想象出美丽的云雀自由自在的飞翔于秋日美景中,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听众对帕米尔高原美景热爱与赞美之情,又很好的调动了观众情绪,真的达到“余音三日绕梁不绝,曲散情未尽”。

声乐这种表现形式相对其他乐器来说显得有些单调,演唱时以人声为主,情感与内容也是通过不同歌者的不同音色呈现的,演唱者要运用自己的音色来塑造不同歌曲的情感及故事主线。比如在演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时,歌者要考虑一下,这首歌曲的整体旋律跨度不大,平稳的音色就足以渲染浪漫的气氛。相对,在演唱《一杯美酒》时,需要明亮欢快的音色,因为音乐想要表达的是新疆人民热情奔放、对爱情的憧憬和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合理运用音色,能更好的把情感传达给听众,从而刺激他们的感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600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