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不值的前两句诗意和后两句诗意表达的情感有何不

游园不值的前两句诗意和后两句诗意表达的情感有何不,第1张

诗人以“游园不值”为题,是说自己游园的目的没有达到,可是诗人却由此发出感想。他想,这可能是因为主人怕踩坏园中的青苔,怕破坏了园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让自己进来的缘故罢,短短两句写出了诗人善解人意,也写出了他那一片怜春惜春的情怀!但这首诗更为脍炙人口的还是最后两句。柴门虽然不开,满园春色却难以关住。你看一枝红杏探出墙头,不正向人们炫耀着春天的美丽吗?“关不住”、“出墙来”简单的几个字,写出的并不仅仅是园中的景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写出了一片春意盎然。尽管主人没访到,但作者的心灵已经被这动人的早春景色完全占满。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此诗先写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是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后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领略到园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写得十分曲折而有层次。尤其第三、四两句,既渲染了浓郁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全诗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体现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点,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作者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其学出于叶适,与真德秀友善。江湖派诗人,最擅长七言绝句。有《四朝闻见录》、《靖逸小集》。

这是一首古今传诵的名作,作者叶绍翁是南宋末年江湖派诗人,向来对诚斋体的“活法”尊崇备至。《游园不值》一诗语言浅易明畅,意境清新活泼,别具新巧之思。

“应怜屐齿印苍苔”,首句“怜”字已流露出诗人对春光、对大自然生命的无限珍爱。春天是生命萌发的季节,万物都有它自己的生命,哪怕一片青苔也是如此,所以当他看到屐齿踩在青苔上留下道道的印记,不觉心生怜惜。这样细腻敏锐的感受深蕴于平淡的字句中,耐人寻味。“小扣柴扉久不开”,“小扣”说明手势很轻,心境平和,“久”字说明等待时间很长,留恋不愿离去。叩门良久,无人应答,失望之际,忽然看到一枝娇艳的杏花不知何时探出墙头,正悄悄地吐露着春的消息,而这一枝杏花令人欣然想到园内的春光该是如何美丽多姿,于是无限喜悦立即代替了游园不值的惆怅。

中心思想

《游园不值》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游园未遂,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表现了春天有压抑不了的生机,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描写出田园风光的幽静安逸、舒适惬意 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美好的事物,一切充满生命的新鲜事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

《游园不值》具有一定的叙事性,诗中描写了春季的一天,诗人望着窗外春天的景象,不由得兴致勃发,想到朋友家的园子里畅游一番。到了朋友的住处,园门外的空地上长满了青苔,主人大概是爱惜这青苔,担心被客人的木屐齿踩坏,所以客人小心地走过青苔,到了柴门前,轻轻地敲了很久,也没有人出来开门。但从那一枝探出墙外的杏花来看,园中此时应是姹紫嫣红、春色满园了。诗中的第三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则是画龙点睛,是神来之笔,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游园不值》是一首赞美春天的诗。诗句写的是作者游园,由于主人不在,久等而进不了门。本来是一件扫兴的事,但他从露出墙头的一枝红杏想像出满园的春色,仍感到十分快慰。

本人是复制过来的,因没德时间!!不好意思!

1、《游园不值》古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的喜爱之情,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从古诗的标题我们就能看出,诗人游园却因为主人不在没能进去,但是却看到一枝出墙的的红杏,让作者感受到满满的春意。

2、《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诗作,全文: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全诗译文: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631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