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世通言别人求我三春雨我求别人六月霜这首诗的全部?

警世通言别人求我三春雨我求别人六月霜这首诗的全部?,第1张

出自: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

原文:

别人求我三春雨,我求别人六月霜。 三春时雨常常有,六月浓霜何处求。 

译文:

别人求我做事情的时候就好像春天三月的雨,我去求别人的时候就好像六月下的霜一样,三月下雨经常见到,六月下霜什么时候才可以见到。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在《警世通言》的内容里,宋元旧作占了将近一半,如《陈可常端阳仙化》《崔待诏生死冤家》等,但它们都或多或少地经过冯梦龙的整理、加工。

在《警世通言·绪言》中,冯梦龙自言将前代、今世的传说、野史,搜集整理。他表示,收集的多是野史之类,至于是事实还是虚构,都无需要去深究,也没必要“去赝存真”,因此书中人物、内容等是实事存在还是故事传说,其实无须理会。

“其真者”可以作为经典、正史、经书等的补充,“赝者”,则是取它的“激扬劝诱、悲歌感慨”的意义。无论是事实、还是虚构,只要道理不悖,即“事赝而理亦真”;只要“不害于风化,不谬于圣贤,不戾于诗书经史”,便是善的,真的。这也是冯梦龙纂辑此书的目的。

至于书名定为《警世通言》,在《警世通言·绪言》中,冯梦龙称:“大抵如僧家因果说法度世之语,譬如村醪市脯,所济者众。”所以“遂名之曰《警世通言》”。

1 关于姐妹的诗句

2 关于姐妹的诗句

关于姐妹的诗句 1姐妹之情的古诗词

1丶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

2丶昌乐馆寄姊妹,泪湿罗衣脂粉满。

3丶姐妹情深自有缘,相依相伴赋诗篇。

4丶五朵金花不普通,情牵趣版最投缘。

5丶喜看诗楼聚众仙,浮萍艾雪小泥丸。

6丶今生得结趣楼缘,姐妹情深梦也甜。

7丶五朵金花美似仙,诗词歌赋垒成山。

8丶芙蓉湘馆开怀饮,豪气冲天对玉觥。

9丶别人眼中似姐妹 ,实则胜过姐妹情。

10丶莫笑伊人西湖情,一片柔意只恋冰。

1丶“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这句诗出自北宋诗人晏几道的《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原文: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记得春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凭谁寄小莲。绛蜡等闲陪泪,吴蚕到了缠绵。绿鬓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比断弦。今年老去年。

2丶”昌乐馆寄姊妹泪湿罗衣脂粉满。“这句诗出自北宋诗人李清照的《蝶恋花》,原文:昌乐馆寄姊妹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3丶“姐妹情深自有缘,相依相伴赋诗篇。”这句诗出自近代诗词《七绝•姐妹情深》,原文:姐妹情深自有缘,相依相伴赋诗篇。轻香四溢谁堪赏,梦在心中尽秀娟。

4丶“五朵金花不普通,情牵趣版最投缘。”这句诗出自近代诗词《艾雪接和》,原文:五朵金花不普通,情牵趣版最投缘。诗香四溢飘千里,梦在心中赋雅篇。

5丶“喜看诗楼聚众仙,浮萍艾雪小泥丸。”这句诗出自近代诗词《一树红豆原玉》,原文:喜看诗楼聚众仙,浮萍艾雪小泥丸。素葳细草皆高手,五朵金花不个别。

6丶“今生得结趣楼缘,姐妹情深梦也甜。”这句诗出自近代诗词《素蕤姐姐跟》,原文:今生得结趣楼缘,姐妹情深梦也甜。为姐诚邀众贤妹,何时相聚好团聚。

7丶“五朵金花美似仙,诗词歌赋垒成山。”这句诗出自近代诗词《雨梅妹妹和》,原文:五朵金花美似仙,诗词歌赋垒成山。

8丶芙蓉湘馆开怀饮,豪气冲天对玉觥。原文:暗香飘影遇紫藤 ,比翼齐飞诗中行 。别人眼中似姐妹 ,实则胜过姐妹情。

9丶浮萍素雅草葳蕤,一把泥丸筑谊坚。这句诗出自近代诗词《轻香姐姐和》,原文:都道梅花皆爱雪,沐雨梅花色更鲜;

浮萍素雅草葳蕤,一把泥丸筑谊坚。

10丶“莫笑伊人西湖情,一片柔意只恋冰。”这句诗出自近代诗词《一片冰心》,原文:广寒天宫月清明,如沐人间似海心。 莫笑伊人西湖情,一片柔意只恋冰。

2亲姐妹之间的唯美句子

1 姐姐是咖啡,妹妹是杯子,姐姐永远都在妹妹心里。

2 千年之前我是你弹断的那根弦,穿梭时空我带着你手指的余温转世与你相遇,不豪华片断只求平常暖和,在流逝的年华中我晓得咱们的友谊比永远多一天!

3 友人是性命的丛林,是心灵歇脚的驿站,是珍藏心事的寓所,是储蓄情感的行囊,不论路上多少多风雨,朋友如伞,伴你一路晴空!愿你的天空更蓝、最美

4 朋友是什么?朋友是久别不见集会时的情调,是聚首时蓦然喝出的酒香,是开怀时郝然裸露的畅笑,是交谈时克制不住的飞腾。朋友--有你才有出色!

5 闺蜜就是当你被别人欺负的时候,愿意不顾一切为你挺身而出的人。

6 这辈子,最让我觉得幸福的,就是看着自己的闺蜜,一个个的幸福。

7 茫茫人海,我们相遇,一种缘,一种分。彼此形影相依,我们永不分别。有甜一起享,有苦一起担。风雨同舟那些年,是我们永远无奈忘记。

8 生命的真谛不在于呼吸的次数,而是那些令你无法呼吸的时刻。

9 在逛街时一直手牵着手,说好不会放开彼此的手,因为是闺蜜。

10 成熟的标志不是会说大道理,而是你开始去理解,身边的小事情。

11 真正的朋友会接受你的过去,力挺你的现在,鼓舞你的将来。

12 最好的恋情是你可以彻底地做自己,她却依然迷恋真实的你。

13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就行,钱不在多少够用就行,学识不再高下居心就行,当初的你开心就行,我在想你知道就行,未来的你就行!

14 那个跳动的双人头像象是跳动的音符,让我的心也一起随着跳。心爱地姐妹,有你们相伴的日子,我天天的笑脸都很开心、很灿烂。

15 朋友是路上最漂亮的风景,友谊是彼此相连的一根跳动的心弦。我们专心灵的笔墨,点缀着路上的景致,用真诚的付出,播种着人世间最感人的友情。

16 朋友是读不完的情,写不完的意。是一本让人拿在手里,而没有封皮也看不卷的书,总想去看这本书,收藏它的存在,也许它是活中永恒快活的幻想,能把它淋漓地读到梦里,等醒来也是一种快乐,常乐祝福朋友周末快乐!

17 朋友是梦彼此惦记,朋友是金永远残暴;朋友是缘一世相牵,朋友是路越走越走宽;朋友是福吉利无边。

18 有没有那么一瞬间,你想过要和你的闺蜜同一天出嫁。

19 当我向你倾诉我的烦恼,那不是抱怨,那是我对你的信任。

20 都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那么我们就是,万年修得姐妹花,做一辈子的双生花……

21 记住你的笑颜就是最好的挂念,发给你的短信就是最好的礼物,在忙碌的日子里,盼望我的问候如同雪碧加冰块带给你无穷清新,让你高兴地渡过每一天

22 朋友,如果有难题,愿你能闯过去;如果你有懊恼,愿你能跳从前;如果你有发愁,愿你能跨过去;如果有美女,千万别晕过去,呵呵,祝你度过去。

23 朋友不分间隔,天涯同好,交得其道; 朋友不分男女,真知灼同,同日而语;一首音乐,轻松协调;一个问候,关心体贴; 一条短信,温馨洋溢

24 闺蜜是唯一一边骂你,一边为你擦眼泪的角色。

25 是你可以彻底地做自己,她却依然迷恋真实的你。

26 你我间的友谊就是彼此一种心灵的感应,是一种心领神会的感悟。

27 假如我是姐,那你必定是妹,这世上又多了对绝佳姐妹。

3形容姐妹情深的诗句

年代:北宋

作者:晏几道

作品:破阵子

内容:

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

记得春楼当日事,

写向红窗夜月前。凭谁寄小莲。

绛蜡等闲陪泪,吴蚕到了缠绵。

绿鬓能供多少恨,

未肯无情比断弦。今年老去年。

年代:北宋

作者:李清照

作品:蝶恋花

内容:昌乐馆寄姊妹

泪湿罗衣脂粉满,

四叠阳关,

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水又断,

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

忘了临行,

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

东莱不似蓬莱远。

4形容“姐妹”的句子有哪些

1、五朵金花不一般,情牵趣版最投缘。

2、如果不是你和我,谁会想信姐妹比情人还重要。

3、有一种爱叫做“一生一世”,是爱情;有一种爱叫做“不弃不离”,是亲情;有一种爱叫做“团结一心”,是家庭;我的兄弟姐妹,愿你在以后的道路上:顺顺利利,一帆风顺。

4、虽分割两地,但友谊不变。

5、你跟她说话毫无顾忌,想骂就骂想甜蜜就甜蜜而且真的无话不谈,才是闺蜜。

6、我以信息代美酒,送给亲爱的姐姐,此香不比花香浓,却是真情出我手。愿你一生都平安,一生一世无忧愁,真情真爱相伴你,永永远远无尽头。

7、我们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 却总能把冬天变成了春天。

8、爱给不出最好的形容词,你是我生命中永远的牵挂,我把幸福记下,写在一张A4纸上,我的心愿就是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每天都能快快乐乐,享受生命最美好的阳光。致我最亲爱的姐姐!

9、我想你'只有在得到"我也想你"的回应后才是有价值的。

10、我可以没有男朋友,没有钱,可是我不能没有你。——致闺蜜。

11、我妈妈说,我们是太阳系最耀眼的行星。

12、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那是因为上帝特别偏爱她的芬芳。

13、是谁在我被父母训斥后,为我擦干了眼泪;是谁在我失意时,将我的心灵抚慰;是谁在一直默默关怀我的成长。感谢上天给了我一个好姐姐。祝姐姐能快乐度过每一天。

14、很少给你祝福,但却时时关心,很少给你问候,但却刻刻关怀,很少给你祈祷,但却分分关爱,很少给你短信,但却秒秒牵挂,我最亲的弟弟,愿你一切顺利,开心常在。

15、姐妹儿就是那个跟你认识了连你自己都记不清多少年的人,偶尔的闲聊提起初次见面的不顺眼,才反应过来彼此刚见面时原来看对方都不顺眼,才知道已经认识好久好久的我们开始一起苍老了。

5描写姐妹情谊的古诗词

破阵子

晏几道(北宋)

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

记得春楼当日事,

写向红窗夜月前凭谁寄小莲

绛蜡等闲陪泪,吴蚕到了缠绵

绿鬓能供多少恨,

未肯无情比断弦今年老去年

蝶恋花昌乐馆寄姊妹

李清照(北宋)

泪湿罗衣脂粉满,

四叠阳关,

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水又断,

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

忘了临行,

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

东莱不似蓬莱远

6形容姐妹情深的诗词有哪些

1、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

唐代:李商隐

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

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精帘。

译文

偷桃窃药是两件美事,可惜难两全。玉阳碧城十二楼,曾经幽禁过彩蟾。本来我应跟三位美女,一起欣赏月光团圈。那华阳观玉楼,仍然像透明的水精帘。

2、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

宋代:晏几道

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记得春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凭谁寄小莲。

绛蜡等闲陪泪,吴蚕到了缠绵。绿鬓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比断弦。今年老去年。

译文

庭院下的柳树还有人弹奏歌曲,花丛间也有姐妹在嬉戏。还记得当年在青楼时的那些事,在月光下红窗前写封书信,谁又能替我寄给小莲呢?

烛陪人落泪,春蚕吐丝,诉说着无尽的凄楚缠绵。乌黑的头发又能经得起多少次生离死别,未必能像断弦一样无情。今年依旧比去年还要衰老。

3、九日感赋

清代:秋瑾

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

对菊难逢元亮酒,登楼愧乏仲宣才。

良时佳节成辜负,旧日欢场半是苔。

译文

重阳节这天,我刚刚插戴上茱萸,便在窗前给妹妹写起诗来。面对秋菊,难于饮到陶渊明喝的美酒;登上高楼;惭愧缺少王粲那样的才能。美好的时光中,佳节枉被辜负。那过去欢聚的地方,如今已冷落无人了

4、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宋代: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译文

与姐妹们分手时,惜别的泪水打湿了衣衫,洇湿了双腮,送别的《阳关曲》唱了一遍又一遍,纵有千言万语,也难尽别情。而今身在异乡,望莱州山长水远。寄宿馆所,秋雨潇潇,不禁感到无限凄清。

被离情别绪搅得心乱如麻,竟不知在饯行时姐妹们送别酒是如何喝下去的,那杯中酒是深是浅,都全不知道了。最后嘱咐姐妹,你们要将音讯让过往的大雁捎来,以慰我心,东莱毕竟不像蓬莱那样遥远。

5、辞姊妹

明代:刘苑华

同作花根叶,复作叶前花。

花中七姊妹,并蒂复连丫。

译文

我与我的七个姐妹本是一母所生,就像叶子和花儿一样即使我离开了,我们的感情还是不会断。(就像根一样已经深深扎进了土里)

关于姐妹的诗句 1 姐妹之情的古诗词

1丶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

2丶昌乐馆寄姊妹,泪湿罗衣脂粉满。 3丶姐妹情深自有缘,相依相伴赋诗篇。

4丶五朵金花不普通,情牵趣版最投缘。 5丶喜看诗楼聚众仙,浮萍艾雪小泥丸。

6丶今生得结趣楼缘,姐妹情深梦也甜。 7丶五朵金花美似仙,诗词歌赋垒成山。

8丶芙蓉湘馆开怀饮,豪气冲天对玉觥。 9丶别人眼中似姐妹 ,实则胜过姐妹情。

10丶莫笑伊人西湖情,一片柔意只恋冰。 1丶“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

这句诗出自北宋诗人晏几道的《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原文: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记得春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

凭谁寄小莲。绛蜡等闲陪泪,吴蚕到了缠绵。

绿鬓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比断弦。今年老去年。

2丶”昌乐馆寄姊妹泪湿罗衣脂粉满。“这句诗出自北宋诗人李清照的《蝶恋花》,原文:昌乐馆寄姊妹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3丶“姐妹情深自有缘,相依相伴赋诗篇。”这句诗出自近代诗词《七绝•姐妹情深》,原文:姐妹情深自有缘,相依相伴赋诗篇。

轻香四溢谁堪赏,梦在心中尽秀娟。 4丶“五朵金花不普通,情牵趣版最投缘。”

这句诗出自近代诗词《艾雪接和》,原文:五朵金花不普通,情牵趣版最投缘。诗香四溢飘千里,梦在心中赋雅篇。

5丶“喜看诗楼聚众仙,浮萍艾雪小泥丸。”这句诗出自近代诗词《一树红豆原玉》,原文:喜看诗楼聚众仙,浮萍艾雪小泥丸。

素葳细草皆高手,五朵金花不个别。 6丶“今生得结趣楼缘,姐妹情深梦也甜。”

这句诗出自近代诗词《素蕤姐姐跟》,原文:今生得结趣楼缘,姐妹情深梦也甜。为姐诚邀众贤妹,何时相聚好团聚。

7丶“五朵金花美似仙,诗词歌赋垒成山。”这句诗出自近代诗词《雨梅妹妹和》,原文:五朵金花美似仙,诗词歌赋垒成山。

8丶芙蓉湘馆开怀饮,豪气冲天对玉觥。原文:暗香飘影遇紫藤 ,比翼齐飞诗中行 。

别人眼中似姐妹 ,实则胜过姐妹情。 9丶浮萍素雅草葳蕤,一把泥丸筑谊坚。

这句诗出自近代诗词《轻香姐姐和》,原文:都道梅花皆爱雪,沐雨梅花色更鲜;浮萍素雅草葳蕤,一把泥丸筑谊坚。 10丶“莫笑伊人西湖情,一片柔意只恋冰。”

这句诗出自近代诗词《一片冰心》,原文:广寒天宫月清明,如沐人间似海心。 莫笑伊人西湖情,一片柔意只恋冰。

2 描写姐妹情深的诗句

1、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译文:去年那花开时节我们依依惜别,如今花开时节我们分别已一年。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3、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译文: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4、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宋:黄庭坚《和答元明黔南赠别》

译文:相必你会在归舟中常常翘首遥望天边,频频回首离别的方向,从今后还要多寄来书信安慰天涯断肠的我。

5、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译文:当年春风下我们一起观赏桃李共饮美酒,现在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我现在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3 形容“姐妹”的诗句有哪些

《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 宋代:晏几道 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

记得春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凭谁寄小莲。

绛蜡等闲陪泪,吴蚕到了缠绵。绿鬓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比断弦。

今年老去年。《菩萨蛮》 宋代:李元膺 彩旗画柱清明后。

花前姊妹争携手。先紧绣罗裙。

轻衫束领巾。 琐绳金钏响。

渐出花梢上。笑里问高低。

盘云亸玉螭。《临江仙(立春寄季顺妹)》 宋代:苏氏 一夜东风穿绣户,融融暖应佳时。

春来何处最先知。平明堤上柳,染遍郁金枝。

姊妹嬉游时节近,今朝应怨来迟。凭谁说与到家期。

玉钗头上胜,留待远人归。《月照梨花(闺思)》 宋代:陆游 霁景风软,烟江春涨。

小阖无人,绣帘半上。花外姊妹相呼。

约樗蒲。修蛾忘了章台样。

细思一饷。感事添惆怅。

胸酥臂玉消减,拟觅双鱼。倩传书。

《虞美人(双莲)》 宋代:赵长卿 二乔姊妹新妆了。照水盈盈笑。

多情相约五湖游。似向群花丛里、骋风流。

丁香枝上千千结。怨惹相思切。

争如特地嫁薰风。吐尽芳心点点、绛唇红。

4 形容“姐妹”的句子有哪些

1、五朵金花不一般,情牵趣版最投缘。

2、如果不是你和我,谁会想信姐妹比情人还重要。

3、有一种爱叫做“一生一世”,是爱情;有一种爱叫做“不弃不离”,是亲情;有一种爱叫做“团结一心”,是家庭;我的兄弟姐妹,愿你在以后的道路上:顺顺利利,一帆风顺。

4、虽分割两地,但友谊不变。

5、你跟她说话毫无顾忌,想骂就骂想甜蜜就甜蜜而且真的无话不谈,才是闺蜜。

6、我以信息代美酒,送给亲爱的姐姐,此香不比花香浓,却是真情出我手。愿你一生都平安,一生一世无忧愁,真情真爱相伴你,永永远远无尽头。

7、我们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 却总能把冬天变成了春天。

8、爱给不出最好的形容词,你是我生命中永远的牵挂,我把幸福记下,写在一张A4纸上,我的心愿就是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每天都能快快乐乐,享受生命最美好的阳光。致我最亲爱的姐姐!

9、我想你'只有在得到"我也想你"的回应后才是有价值的。

10、我可以没有男朋友,没有钱,可是我不能没有你。——致闺蜜。

11、我妈妈说,我们是太阳系最耀眼的行星。

12、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那是因为上帝特别偏爱她的芬芳。

13、是谁在我被父母训斥后,为我擦干了眼泪;是谁在我失意时,将我的心灵抚慰;是谁在一直默默关怀我的成长。感谢上天给了我一个好姐姐。祝姐姐能快乐度过每一天。

14、很少给你祝福,但却时时关心,很少给你问候,但却刻刻关怀,很少给你祈祷,但却分分关爱,很少给你短信,但却秒秒牵挂,我最亲的弟弟,愿你一切顺利,开心常在。

15、姐妹儿就是那个跟你认识了连你自己都记不清多少年的人,偶尔的闲聊提起初次见面的不顺眼,才反应过来彼此刚见面时原来看对方都不顺眼,才知道已经认识好久好久的我们开始一起苍老了。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王之涣登鹳雀楼草书帖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

4.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6.穷:尽,使达到极点。

7.千里目:眼界宽阔。

8.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格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韵)。

诗歌格律这首诗格律属于首句不入韵仄起式。诗歌鉴赏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

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而称太阳为“白日”,这是写实的笔调。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得更加暗淡,所以诗人直接观察到“白日”的奇景。至于“黄河”。当然也是写实。它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飞舞于层峦叠嶂之间。

诗人眼前所呈现的,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辉的壮丽图画。这幅图画还处于瞬息多变的动态之中。白日依山而尽,这仅仅是一个极短暂的过程;黄河向海而流,却是一种永恒的运动。如果说.这种景色很美,那么,它便是一种动态的美,充满了无限生机的活泼的美。这不是所谓“定格”,不是被珍藏的化石或标本。读者深深地为诗人的大手笔所折服。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就全诗的写作特点而言,这首诗是日僧空海在《文镜秘府论》中所说的“景入理势”。有人说,诗忌说理。

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象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沈德在《唐诗别》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如果不是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这首诗,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虽然两句相对,但是没有对仗的痕迹。所以说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崔颢-黄鹤楼

  作品信息

  名称《黄鹤楼》 崔颢头像[1]年代唐朝〔盛唐〕

  作者崔颢(hào)

  体裁七言律诗

  诗词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①。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②。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③鹦鹉洲④。

  日暮乡关⑤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⑥。

注释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

  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2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2]

  3乘:驾。

  4去:离开。

  5空:只。

  6返:通返,返回。

  7空悠悠:深,大的意思

  8悠悠:飘荡的样子。

  9川:平原。

  10历历:清楚可数。

  11汉阳:地名,现在湖北武汉的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12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13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14乡关:故乡。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分联详析

  首联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颔联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诗中颔联。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在人非、鹤去楼空。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

  诗中“黄鹤”所指甚明,除了实体“仙鹤”之外,它的指向应该是即“一切”之意。“不复返”,更是涵覆了生不逢时、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如果说这个词和“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那么“千载”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性。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更加催生了乡。

  尾联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作品赏析

  1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历代写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的一首七律,人称最佳,请看他是怎样写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这一首诗不仅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为他奠定了一世诗名的基础。下这样的结论绝不是哪一个人,更不是我硬要往开封人脸上贴金。《唐诗三百首》是后人对唐诗的选集,就把崔颢这首诗列为七律诗中的第一首。可见对此诗的器重。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有人说此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但我以为也决非全部子虚乌有,李白写的有关黄鹤楼的诗,我手头就有两首:一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另一首为《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虽都与黄鹤楼有关,然皆另有所托,并非完全写景。同时他的《鹦鹉洲》前四句“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句法何其相似。其《登金陵凤凰台》诗亦如此,都有明显仿崔诗格调的痕迹。因此,既如“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两句非李白之言,承认崔诗绝好,对于李白来说还是可以认定的。《沧浪诗话》(严羽)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虽然有争议,如胡应麟称杜甫的《登高》为古今七律之冠,但也确是代表大家意见的中肯之语。这样一来,崔颢的《黄鹤楼》名气就更大了。

  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引入远古,又回到现实种种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谁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苍凉。这首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被列为唐人七律之首。

  传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在各处都留下了诗作。当他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诗兴大发,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的题诗:

  [3]2这首诗前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诗即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黄鹤”二字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像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字字皆有定声的七律。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平调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这是因为七律在当时尚未定型吗?不是的,规范的七律早就有了,崔颢自己也曾写过。是诗人有意在写拗律吗?也未必。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况也不同。看来还是知之而不顾,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做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在这里,崔颢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沈德潜评此诗,以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卷十三),也就是这个意思。

  此诗前半首用散调变格,后半首就整饬归正,实写楼中所见所感,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这是先放后收。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规,不回到格律上来,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为七古了。此诗前后似成两截,其实文势是从头一直贯注到底的,中间只不过是换了一口气罢了。这种似断实续的连接,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也最有章法。元杨载《诗法家数》论律诗第二联要紧承首联时说:“此联要接破题(首联),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此诗前四句正是如此,叙仙人乘鹤传说,颔联与破题相接相抱,浑然一体。杨载又论颈联之“转”说:“与前联之意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疾雷之喻,意在说明章法上至五、六句应有突变,出人意外。此诗转折处,格调上由变归正,境界上与前联截然异趣,恰好符合律法的这个要求。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而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这样能回应前面,如豹尾之能绕额的“合”,也是很符合律诗法度的。

  正由于此诗艺术上出神入化,取得极大成功,它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后来李白 原黄鹤楼登楼时,也诗兴大发,当他在楼中发现崔颢一诗,连称“绝妙、绝妙!”相传李白写下了四句“打油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怀:“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搁笔不写了。有个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黄鹤楼依然无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又作诗辩解:“我确实捶碎了,只因黄鹤仙人上天哭诉玉帝,才又重修黄鹤楼,让黄鹤仙人重归楼上。”真是煞有介事,神乎其神。后人乃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一亭,名曰李白搁笔亭,以志其事。重檐复道,成为燕游之所。实际上,李白热爱黄鹤楼,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连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山川人文,相互倚重,黄鹤楼之名更加显赫。

作者简介

  1崔颢(hào),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士,(约公元704?—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的作品『黄鹤楼』被严羽称为“七律第一”。他才思敏捷,擅于写诗,唐代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连他文学上的成就也未提及,这些都是为了什么?很值得人们思考。 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作品有《崔颢集》。

  2 开元十一年源少良下及进士第。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状极戎旅,奇造往往并驱江、鲍。后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然行履稍劣,好(艹捕)博,嗜酒,娶妻择美者,稍不惬即弃之,凡易三四。初李邕闻其名,虚舍邀之。颢至献诗,首章云:“十五嫁王昌。”邕叱曰:“小儿无礼!不与接而入。颢苦吟咏,当病起清虚,友人戏之曰:“非子病如此,乃苦吟诗瘦耳!”遂为口实。天宝十三年卒。有诗一卷,今行。(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他诗名很大,但事迹流传甚少,现存诗仅四十几首。

从前很多男子被朝廷征去做遥役,这家人只有姑嫂及小孩在家。这时是夏天的中午,嫂子吃过午饭在院子树阴下看[[三国演义]],小姑子见状,随口吟对联上联:''嫂子看书心想汉'',嫂子听后冷笑,此上联有三层意思:1看[[三国]]想到汉朝的事情[心想汉]。2虽然在看书,心中想男人,想我哥哥[心想汉]。3表面上看书,心中想野汉子,[哥不在家]剩机想偷人[心想汉]。过一会儿,小姑子从前庭到后庭路过中间院子为防晒,用一把大扇子遮挡阳光,嫂子见状也把对联下联续上:''姑子怕日扇遮阴'',这对联也有三层意思:1怕晒扇子挡太阳[扇遮阴]。2姑子大白天未穿裤子扇挡羞处[扇遮阴]。3姑子怕被强奸[怕日她]用扇子遮捂阴部[扇遮阴]。 对联: 嫂子看书心想汉, 姑子怕日扇遮阴。

  诗经·豳风——《七月》  《七月》被钱钟书称为“中国最古老的四时田园诗”,它“叙述了农民一难到头的辛勤生产和刻苦生活。可是这首诗没有起示范的作用;后世的田园诗,正像江淹的《杂体》诗所表示,都是从陶潜那里来的榜样。”(《宋诗选注》)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  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十月陨箨。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  言私其豵,献豜[7]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烹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綯。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注释:  《豳风》是豳地一带的诗歌,共七篇。豳,又写作邠,是周朝的祖先公刘迁居开发的地方,在今天的陕西省旬邑,邠县一带。这一工区多存周人旧俗,“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汉书·地理志》)诗风宽大,乐而不节(《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注)  流火:火星在七月黄昏时就已西沉了  觱发:风寒盛。栗烈:凛冽  一之日,二之日:夏历十一月,十二月  三之日,四之日:夏历正月,二月  于耜:整修农具。举趾:举足耕耘  馌:音夜,给人食品  畯:音郡,管农事的管家  仓庚:黄莺  懿筐:采桑用的深筐  女:女子,女奴。殆:恐  萑苇:长成的荻苇。  斨:音枪,斧,受柄之孔方形  鵙:音局,伯劳鸟。载绩:纺麻  孔阳:甚为鲜明  葽:草名,即远志。蜩:音条,蝉  陨箨:草木之叶陨落。箨音唾  同:会集。缵:继续  豵:墐豜:音间,三岁的猪  穹窒:堵好墙洞。墐:音尽,涂  郁:树名。薁:音玉,李属  断壶:摘葫芦。叔苴:收拾青麻。苴音居  荼:音涂,一种苦菜。樗:音初,臭椿树  穋:音路,晚种早熟的谷类  綯:音陶,绳子  凌阴:冰窖  兕觥:音四公,酒具  赏析:  《七月》叙述农人一年到头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反映了丰富的生产劳动的内容和浓郁的节气风俗,应该说是不可多得的生活风俗画。诗以时间顺序为主线索,按月描写,又兼归类,纵横开合,一节一个内空容,一幅画面。从农事耕作开始,到收获举酒祭献结束,送饭的妇子,采桑的女郎,下田的农夫,狩猎的骑士,公室的贵族,人物众多,各具面貌,其间又以物侯表时序,构成整体风格的统一,而且避免了叙述的呆板,增强了诗歌的形象,尤为突出了风俗画的特征。  陶 渊 明 诗 集  归园田居五首  其 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 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 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 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殁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 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陶渊明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个以田园生活为重要创作题材的人,诗人生活在极端黑暗的社会里却坚持着高远的理想和兴趣,这使他最后不得不同统治阶级上层社会完全决裂,回到田园中来。二十年的田园生活中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在现存的一百二十首的陶诗中,描写农村景色和农民生活的作品占了很大的分量。这使他成为我国田园诗的开山祖。  陶渊明的田园诗作,有《归园田居》五首、《移居》五首、《和郭主薄》二首、《庚成岁九月中于西田获甲稻》、《饮酒》二十首等。这些诗“描写了农村的优美景色和农民的朴素生活,歌颂了劳动的意义和自己参加劳动的喜悦”。(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  唐开元,天宝年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给诗人提供了优闲生活的物质条件,统治阶级提倡佛老,也造成了一种特殊的政治局面:对那些家仕困难的文人,由隐而仕,往往是一条“终南捷径”;对那些有高官厚禄的文人,由仕而隐,既不影响生计,甚至还可以边仕边隐,名利双收。此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发展也促成隐逸思想的流行。因此,继承陶渊明,一些诗人较多地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写作了大量的田园诗,由此而形成了田园诗派。  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是孟浩然和王维,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他们的写作倾向和陶渊明有所不同,他们“从他那里得到启发,都写了一些田园诗,但是他们都把陶渊明歌颂劳动的内容抽掉了。只是不真实地描写了一些农民乐天知命和安定闲适的生活,作为自然景物的陪衬,来美化他们自己的隐逸情趣。”(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名不详,襄洲襄阳(今湖北襄阳)人,早年隐居在家乡鹿门山,40岁 时曾到长安应进士考试,落第而归,以布衣终身。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孟浩然的山水诗多是写他故乡襄阳的名胜,象《秋登兰山寄张五》、《夜归鹿门歌》、《江山思归》等,将襄阳的山水、烟树、新月、小舟描绘得平常而亲切。他的田园诗数量不多,但生活气息浓厚,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珀云在后》等,农家生活的简朴,故人情谊的深厚,乡村气氛的和谐,都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他的一些小诗,如《春晓》也写得含蓄清丽、韵味悠长。孟诗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他的诗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向来与王维并称,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但诗的题材范围比较狭窄,缺乏深广的社会内容。  他是“开盛唐山水田园派风气之先”的人物(《唐诗论丛》)他们田园诗数量不多,有名的象《过故人庄》、《春晓》、《宿建清江》等,意境恬静淡远。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  这是一首意境恬静淡远的田园诗的代表作。诗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友谊融成一片。“一个普通的村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完全任其自然,笔笔墨墨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似乎变得自由和灵便了。”(《唐诗鉴党辞典》)。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不少人曾把这首诗的主题解释为“惜春”,其实它所表现的是超俗的田园世界,抒情主人公是一位置于荣华富贵之外,立足于超然世界并溶化在大自然之中的傲然长啸的“高潮之士”(参看[日本]前野直彬,石川忠久编的《中国古诗名篇鉴赏辞典》),这首小诗太脍炙人口子,以致稍有文化的人即能随口涌出。  从这两首小诗的分析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诗人将农村的田园生活加以美化了,这已经不是真正的农民的田园生活,其中的鸡犬牛羊多是借来点缀诗料,说不上真实深刻地反映农民生活。和他同时代的王维尤其如此。  王维(701-761,一作698-759)字摩诘,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境)人。后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工诗善书,尤以画名,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故人称“王右丞”。 保留下来的诗有400多首。他的山水田园诗主要是写他隐居终南、辋川的闲适生活和山水风光。  王诗艺术成就很高。无论是雄奇壮阔的景象,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还是细致入微的自然物态,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他都能以对大自然敏锐的感受,抓住自然的色彩、声音和动态,或素描,或刻画,挥洒自如,意境独到。古人概括王诗艺术特色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取景颇具画家的匠心,而且画面色彩常映衬得浓淡相宜,这在他的《辋川集》中有集中的体现。王诗语言清新凝炼,朴素中见华采。  王维37岁之后,思想渐趋消极,基本上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著名的作品有《山后秋暝》、《终南山》、《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辋川集》、《田园示七首》、《过香积寺》、《积雨 川庄》、《春中田园作》、《谓川田家》等诗。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侯柴扉。  雉够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父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谓川田家》  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诗人面对一幅幅怡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油然而生羡慕之情。诗的核心就是一个“归”字。这片土地上一切生命都在思归:牛羊下山,牧童归来,野鸡深情的呼唤,桑蚕精心营造自己的安乐窝,田夫荷锄归来。最后诗人感慨系之地说:“即比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其实,农民并不闲逸,以上“归”字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  王维和孟浩然的田地园诗从思想内容上讲,“这里然比陶渊明要倒退一大步”(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但是从美学上看,他们一面深化了人类对山水田园美的自然美的感受,一面又提高了田园诗歌的表现技巧。  例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全诗以拜访故人的时间为顺序,完整地写出了从赴约到告别的全过程,层次分明,互相照应,结构完整。另外,在词语的锤炼上也很讲究,颔联的“合”、“斜”两个词,把村落与远山的关系描绘的如在眼前。末句的“就”表现了对故人的留恋,给人以亲切地感受。  王维的《山居秋暝》融诗歌、绘画和音乐于一体。这首诗中既有画家对色彩和线条的独特把握,又有音乐家对音响和节律的敏感。作者同时发挥了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的才能,使此诗成为一幅有声的“诗中画”。而在锤炼词语上,“王维尤其突出,常常用含蓄简省的文字绘出一幅画境而绝无雕琢的痕迹。”  田园诗发展到中、晚唐时期,又出现了另一面貌,“柳宗元、无稹、张籍和聂夷中都在《田家》这一类题目下揭露了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中国科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并不去描写农村景色。这一类诗歌,以晚唐聂夷中的《伤田家》最有代表性。田园诗到了晚唐都变成悯农诗。  聂夷中(837~884),字坦之,唐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咸通二年(861)中进士,因为战乱,加之家贫,无力贿赂权贵,所以,中进士后在长安停留很久,才被任为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东南)县尉。  由于他出身贫寒,长期生活在农村,“奋身草泽,备尝辛楚”,比较接近劳动人民,“知稼穑之艰难”。所以,他的诗作大部分是反映农民遭受残酷剥削痛苦生活。《伤田家》、《公子行二首》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伤田家》: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米。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主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反映了晚唐时期广大农民在残酷剥削下所过的悲惨生活,作者并为他们发出急切的呼呈。有人将它与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并论,以为“言简意足,可达柳文”(《唐诗别裁集》)。  诗开篇就揭露了当时农村一种典型的“怪事”,二月蚕种始生,五月秧苗始插,哪里丝卖?哪有米粜?这却居然是事实!可知这是“卖青”——将尚未产生的农产品预先低价抵押。这用血汗喂养栽培的东西是一年的衣食,是心头肉呀,即被剜去了。因此有三、四句“剜肉补疮”的比喻,这是血淋淋的比喻呀!它让人触目惊心,既深刻又典型,遂成千古传诵的名句。  最后四句是诗人陈情,表达了改良现实的愿望。这里寄希望于君主开明固然有其局限性,但作者用意主要是讽刺和谲谏。诗人巧妙地用反笔揭示了皇帝的昏聩,世道的不公正。“绮罗筵”与“逃亡屋”构成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两极分化的尖锐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增强了批判性。它形象地暗示出农家卖青破产的原因,由“逃亡”二字点出其结果必然是“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呼号而转徒,饥渴而顿 ”,“我而徒尔”(《捕蛇者说》),充满了作者对田家的同情。  杜荀鹤的《山中寡妇》也是这方面很出色的诗作。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曾数次上长安应考,不第还山。当黄巢起义军席卷山东、河南一带时,他又从长安回家。从此“一入烟萝十五年”(《乱后出山逢高员外》),过着“文章甘世薄,耕种喜山肥”(《乱后山中作》)的生活。后游大梁(今河南开封),献《时世行》10首于朱温,希望他省徭役,薄赋敛,不合温意。他旅寄僧寺中,朱温部下敬翔,劝说他“稍削古风,即可进身”,因此上颂德诗三十章取悦于温。温为他送名礼部,得中大顺二年(891)第八名进士(《鉴诫录》)。得第后次年,因政局动乱,复还旧山,田□在宣州,很重视他,用为从事。天复三年(903),田□起兵叛杨行密,派他到大梁与朱温联络。田□败,朱温表荐他,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遘重疾,旬日而卒。《山中寡妇》全诗如下:  夫国兵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谣。  宋代是田园诗的顶峰期。  描写田园生活这一题材,一经晋人发现,又经唐人发展,到了宋代已成为诗人普遍描写的题材了。宋代的很多诗人都普用自己的诗作描写田园生活,他们或是王孟一线的,或是柳宗元、聂夷中一路的。其中堪称田园诗大家的当首推南宋的范成大,他晚年写的《四时田园杂兴》和《腊月村田乐府》是田园诗的集大成之作。由此而将田园诗的历史推上了顶峰。  “无论是陶渊明也好、王储两人也好,他们都没有在田园诗上揭发过封建剥削制度。”(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唐人聂夷中等人的诗作,“都不描写农村的自然景色,在传统的习惯上,它们都不属于田园诗的系统”(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范成大“却把这两上系统结合在一起,给田园诗以更丰富更深刻的思想内容,赋予它以新的生命。”(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使脱离现实的田园诗有了泥土和血汗气息。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父范雩,宣和五年进士,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为秘书省正字,终秘书郎;母蔡氏是北宋著名书法家蔡襄的孙女。  范成大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教育,遍阅经史,善为文章。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绍兴二十六年起,任徽州司户参军,此后就在官场沉浮。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基本政治理想是儒家的“仁政”和“民本”思想,认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要想富国强兵,必先安民,“省徭役、薄赋敛、蠲其疾苦”(《论邦本疏》)。在一些奏札中,他力劝孝宗要节省人力、国力,珍惜时间,整顿军纪,训练士卒,慎用刑罚,打击贪吏,以强兵复国为大志。在为地方官时,或尽力铲除弊端、整顿军备,或救灾赈济、兴修水利,为减轻农民负担、解除士兵疾苦作了努力。与此相应,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范成大涉世甚早,对农村生活的艰辛有较深的了解,20多岁就写下了一些描绘农村生活景象的诗,如在《大暑舟行含山道中》一诗里,他便表现了“遥怜老农苦”的情感;在《乐神曲》中,写的是农民为丰年有粮交租、免受鞭笞而感到侥幸;《缲丝行》写姑嫂煮茧、缲丝、卖丝的繁忙劳动;《催租行》则描述了农民输租完毕后,吏胥上门勒索的情景。在徽州为官时,他又写下了著名的《后催租行》,诗作对南宋赋敛之重、官吏煎逼之酷和百姓受难之深作了形象的描绘。后来在杭州、桂林、成都等地及家乡,他又写下了大量的农村题材的诗,如《刈麦》、《插秧》、《晒茧》、《采菱户》、《芒种后积雨骤冷三绝》、《围田叹》等。其中如《黄罴岭》写巢居山农的非人处境,发出“安得拔汝出”的呼声;《劳畲耕》由“峡农”刀耕火种,勉强果腹,写到“吴农”因官租私债相逼而“逃屋无炊烟”;同情人民苦难的思想,自始至终贯串在范成大的诗中,直到晚年退居石湖时,他还在《冬舂行》、《秋雷叹》、《咏河市歌者》等作品里,对下层贫民的悲惨生活予以深切的同情。在《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三绝》中,诗人宣称:“汝不能诗替汝吟!”真实地说出他为民生疾苦而呼叫的创作意图。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各十二首,布局均匀。象一轴农村风俗画的长卷,每组绝句是一个片断,而每首诗都是长卷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组诗的主要内容是:“描绘了农村优美的景色,歌颂了劳动和农民的质朴,揭发了封建的剥削制度。艺术上“深得刘禹锡竹枝词之神韵,清新轻巧,饶有民歌风味。”(《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我们先来看一首描绘农村景色的诗: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这首诗描写了农村晚春恬静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诗的前两句,写日常农村静景。蝴蝶双双在菜花田里飞来飞去;白昼慢慢显得长了,田户人家没有客人来临,村子里十分恬静。这是从正面描写日常农村景物,首句也说明是晚春,诗的后两句写茶商来到时的动景。茶商来是为了采购茶叶,但却连鸡犬都为之震动,这反衬出平时极少有外人到来,来了陌生人,大家都十分注意。这是动景,却是进一步说明农村的恬静。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以动来反衬静。首句写动景,但它却加深了“日长无客到田家”的静。三、四句写动景,却反衬了整首诗所描写的静。其次,“蝴蝶双双入菜花”是抓住了农村静景的细节特点来描写的。  再来看一首反映农民劳动生活的诗: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首诗描写农村夏日的景象,表现农村男女老少的劳动生活,赞美了农民的勤劳。  首句写成人的劳动生活,白天出门从事耕田之类的田间劳动,晚上到家还有绩麻纺线的室内劳动。次句写儿女的家内任务,烧饭、扫除之类的事。三四句写童孙的游戏。“学种瓜”虽是游戏,它的内容却是模仿劳动。在这样的环境中,连儿童都对劳动充满了热爱。这首诗从不同的方面描写了农民的勤劳。  这首诗描写层次井然,先写成人,次写十五六岁的儿女,再次写几岁童孙。这些人,实际上概括了农民人家所有的人。同时也概括了农民整个的一生情况。细节描写运用得很巧妙,“也傍桑阴学种瓜”这一细节使整首诗显得十分风趣。  再次,我们来看一首揭发封建剥削制度的诗:  采菱辛苦废梨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种田聊种水,近来水面也收租。  这首诗写秋日农民采菱景象,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前两句写采菱辛苦。首句概括交待“辛苦”,二句则是对“辛苦”的具体描绘。“鬼质枯”写全人,“血指流丹”则是写局部,是一个特写镜头。后两句写农民所受剥削之残酷。“无力”说明农民采菱是由于贫困不得已而为之。“近来”句说明农民即使贫困如此,仍免不了要缴租,所受剥削可想而知。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山中寡妇》的尾联。  这首诗在艺术上有两点是很值得注意的:一是概括交待与具体描绘相结合,这样做使读者认识形象而深刻。二是进层写法,首二句为第一层,三句是第二层,四句是第三层。层层深入,从而将剥削之残酷写得十分深刻。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范成大的田园诗是广泛的吸取前人田园诗优点的集大成之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创造性,其成就之高可以说是超过了在他之前的任何一位田园诗人。正因为如此,他的这一组诗“一向被称作我国田园诗的典范”。(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至此,田园诗已经成熟,成为田园诗发展史的顶峰。

表达思乡思亲情感的古诗词

 一轮明月,对酒当歌,倍思家亲。以下是带给大家的表达思乡思亲情感的古诗词,欢迎阅读!

 1、回乡偶书(一)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2、回乡偶书(二)

 唐代: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译文:

 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

 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涟漪,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3、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5、人日思归

 隋代: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译文:

 入春已经七天了,离开家已经有两年了。

 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了,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在春花开放以前就有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640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