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恋33天》背后隐藏的情感密码——越下贱,越快乐?

《失恋33天》背后隐藏的情感密码——越下贱,越快乐?,第1张

2300多年前,孟轲老师说:饕餮口腹、*伦大欲,乃是我们存在的根本(食、色,性也);2300多年后,一位叫做鱼化石的文艺美学专业的同学说:倘若不堕落,怎么会有欢愉?

这两句话合在一起,让我突然想到了十年前的一部**:《失恋33天》。

打开时光网,可以这部**的宣传海报上写着九个大字:

爱,就疯狂;不爱,就坚强。

然而,我再次回顾剧情时,却发现味道不对——故事无关爱或者不爱,就像我第二次看《夏洛特烦恼》的感觉一样。

第一次看《夏洛特烦恼》,我们一群人在**院笑得东倒西歪,自己一个人再看第二遍时,却闻到浓浓的人渣味(我写过一篇文字,叫做《出轨男人回家,不过是被别的女人嚼成了人渣》);第一次看《失恋33天》,20多个小朋友在我旁边一个个嘻嘻而笑,我再一次回味时,跳入脑海中的词,却是男主的名字:贱。

如前所说,这部**我不是一个人看的,也不是两个人看的,而是在11年11月11日,带着会展策划与管理1111班20多名大一新生集体观看——世纪光棍节,带光棍班20多光棍,看爱情片,也算奇葩人士罢。

《失恋33天》从表面上看,是一部都市喜剧爱情片,中间许许多多 搞笑 情节,无疑让那些失恋的、失宠的、失身的、失魂落魄的男男女女着实快乐了一把——读到“失身”这个词,你是不是笑了?这就对了,就像在影片中,带给大家欢乐的,是艺名叫做“小贱”的男主,而不是倔强强悍、得理不饶人的女主黄小仙。

小仙当然自带仙气,和那个名字里带有“贱”的同事,似乎距离相当地远。那么,什么叫做“贱”呢?

“贱”,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如下三条解释:

1价钱低;

2地位低;

3下贱。

第三条解释属于同语反复,好在后面又有进一步阐述:不自尊重或不知好歹。

小仙绝对不是这样的姑娘。 她自尊自重,上班提防老板下手,下班不和同事鬼混,与前男友争吵,永远不肯低头认错,然后总能以胜利告终。

而此后小仙姑娘自我放逐,加上男主的刻意引导,终于让她放下身段,与素来瞧不上的同事一起喝酒,却体会到八卦的乐趣。

虽然与女主性格完全不同,男主小贱人也还算不错(请正确断句,是“小贱,人也还算不错”;不是“小贱人,也还算不错”)——同事有难,拔刀相助:不仅把小仙带到尘世的生活体验欢乐,还把工作的重任一力扛下,在客户面前处处帮忙圆场;甚至小仙因为意气用事,把生意搅黄之后,也是小贱出头,在老板面前承担所有责任。

但是,请注意! 小贱带给观者的快感,不是来自他的工作能力突出,也不是来自于他的行侠仗义,而是他的种种可疑行径:他的素手纤柔,他的蛮腰轻扭,他的心细如发,他的勤俭持家;更有他大闹婚宴,步步为营,引得满场掌声雷动。

黄小仙的自我尊重,王小贱的“贱”(字典第三条解释:不自尊重),说明这两个男女本来走在两个极端。后面他们走到一起,有没有道理呢?好像有一定道理——你可以说是异性相吸,也可以说是性格互补。

当然,在现实中我没有见过王小贱那样的男人,但对理论上存在的这样的人来说,我并不反感—— 我一直以为,人家虽然贱了些,但能带来快乐,至少贱得重如泰山,贱得气象万千。 作为观众,找到乐子就算尽了花钱买票的本份。

但重新琢磨时,首次观影结束时的隐隐不安又涌上心头,且一发不可收拾——我不得不说,这**除了台词偶尔闪光外, 故事不算引人入胜,人性也仅仅停留在表层,更多的是怪僻与犯贱的展示: 断臂的断臂,劈腿的劈腿;坑爹的坑爹,伪娘的伪娘;求包养的,求出轨的,求虐待的……

甚至小仙这个外表看来惟一正常还略带几分贞烈的女子, 骨子里也把男人当成救命稻草。平日里不可一世、盛气凌人,一旦男人真的离开,居然 两腿发软 ——把自己看得如此地位低、不值钱,不是贱是什么? 若不是一个更胜其贱、贱在外表的家伙迎面一耳光,恐怕已经跪地求饶了。

而后来, 某个距离很近的男人,碰巧在失意时递了回毛巾,就不止是两腿发软了,而是把不住地 浑身发软 , 不过33天,立马迫不及待要通过“我还是有男人要的”,来昭示个人的魅力。

作为男人,我都替这样灵魂上丢盔弃甲的女人不值,难怪当年铁甲金刚阿幼木同学说她第一次就嗅出了腐烂的气息,誓死不从我威逼利诱要她写评论的无理要求。

是啊,女人的个人的魅力,只能通过“被男人要”这件事来展示吗?

如果某些女人,非常有赚钱手段,比如老干妈,比如董明珠,就算没有男人,她们本身算不算有魅力?

如果有些女人,文采极度出众,比如张爱玲,比如三毛,就算没有男人,她们本身算不算有魅力?

张惠妹在《不要骗我》中唱道:这是个男人的世界。可是,如此不加掩饰地宣扬男性优势地位,还是让人忍不住齿冷 ——难怪有些只会生孩子、把女人最大的意义看作行走的子宫的女人,会指责杨丽萍,瞧不上人家为世界、为艺术做出的贡献。

**即将结束时,小仙和小贱迸出了荷尔蒙(不是爱情)的火花,他们双目含春(不是“情”)对视,慢慢靠近。而我记得,当时身边许多小朋友含着眼泪看他们做磁场运动。

第一次看时我就感到隐隐不安,然而我不明白这种不安来自何方。再看时突然想起了什么,于是我继续去翻词典,还真找到了——“贱”第三条解释的第一款赫然是:卑鄙!

如果说出于同情带女同事品尝人间烟火,只是一种 二流 的施舍;但同情也好,施舍也罢,就算是带着高高在上的态度,毕竟是一种给予。

可是,当初利用对方感恩心理半推半就造成的合租,以及利用合租带来的近水楼台优势获得的种种便宜,事后怎么想都是一种 下流 的算计。

黄小仙从自尊自重到放下身段肆意八卦,是第一种“贱”;

黄小仙关键时刻表现出的离不开男人的低廉姿态,是第二种“贱”;

王小贱利用小仙失恋,趁火打劫式的施舍与算计,是第三种“贱”。

一部**,三“贱”齐发,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但不得不承认,“贱”是流行元素,也是市场风向标,《失恋33天》于十年前中国**的市场化萌芽期,一个月内创下35亿票房,为推动 娱乐 产业的的崛起贡献了关键的力量。

古语有云:一招鲜,吃遍天。精通一门中华贱术,居然在这好莱坞大片云集的年代,杀出一条血路,成就天下第一贱客美名——这结果,我委实地料不到也么哥,我委实地料不到也么哥。

八年后,一部代表姜郎才尽的**《邪不压正》上映,回顾这些年国内**票房趋势,我明白了,《失恋33天》开创的是一个时代,一个 娱乐 至死的时代。

父母之间的事情是孩子比较难改变的。

你现在唯一应该做的就是好好的热爱自己,同时也从心底爱着你的父母,虽然你嘴上也许不会说,但你不能为父辈错误的选择去牺牲自己。

我知道你从小将这样不健康的家庭环境看在眼里,会对自己的婚姻观爱情观产生很不好的影响,但你并非一个天生就悲戚的人,至少你在大学期间也可以很快乐。

你说父母从不关心你,但换种积极的方式去看,其实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消极促成你独立的面对这个社会。其实很多家庭正是因为什么都替孩子做主,关心太多才毁了他们。

不知道你现在是否已经工作?是否在家乡工作?是否住在家里?

如果你有稳定的工作,先不要考虑“为什么而奋斗”这样虚无缥缈的事情。如果你够决心希望冲破这种死气沉沉的牢笼,就搬出去自己租房子住。

哪怕父母再反对,再挖苦你阻挠你,也坚定自己的信念。假如他们根本连你何去何从都懒得管的话,那么你也更可以义无反顾。

独立生活后,也许你会为许多事情烦心,但同时你会发现许多新鲜的事情值得你去关注,而非天天将情感的重心放在死寂的家庭环境上,同时也不用忍受父母对自己的漠视。

另外也请你体谅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也曾经年轻过,他们过去的故事我们谁也无法知道,也许他们选择生活在一起本身也是一种无奈。否则如何会产生这么冷漠的关系。而,就算很早以前他们就是出于本愿选择在一起的,经过这么多年也可能会发觉越来越多的差异而导致如今的情况。毕竟离婚是大家都不愿意承受的字眼,所以将就着过了这么多年。也许他们自己心里也很苦。请不愿埋怨他们,虽然你成为了他们失败婚姻的牺牲品。

最后热忱的建议你:不要对生活感到失望。王国维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颜色。

一个人的生命是光辉还是沉闷,虽然外因有很大的因素,但最关键的还在于自己的内心是如何向往。残奥会上我见过一个四肢有三肢都被截断的外国小姑娘驰骋在泳池里,你觉得和她比起来,谁更“悲惨”?如果你内心向往光明,哪怕住在昏暗的小屋里喝着凉水啃着馒头,你都能发现从窗户外打进来的一缕阳光是多么明媚;而如果你内心一直用灰暗蒙蔽自己,就算你走在阳关大道上,仍会觉得世界都有负于你,人生是多么的悲哀。

我感觉的出来你是向往光明的,并非天生就是灰暗的性格,所以,你要自己拯救自己。

生命是美好的,至少它赋予了你健全的身体;可你不能要求生命赋予你全部的快乐,因为你要自己去发现快乐。

也许现在这对于你很难,那么就请你从现在开始,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告诉自己“我很棒,我不比任何人差”,每次看镜子的时候,请真诚的对自己微笑,因为你在笑的时候很甜美,很阳光。走在路上,寻找晴朗的天空,寻找可爱的小动物和小孩子,寻找甜蜜的情侣,寻找细微却动人的善举。

就算最开始你觉得这些事情很无用,但你敢跟我打个赌吗:坚持3个月,你会发现自己的改变。

当你开始肯定自己,认真的爱自己的时候,还会有谁不会真诚的爱你,肯定你呢?就算真有天下人负你,你不放弃自己,还有谁能够伤害你。

加油,这个世界上,自己就是自己的救命观音。天助自助者,你一定可以^_^

当充分了解活泼型性格的人的特点以后,在与他们沟通时就可以针对他们的这些特点,有目的性地哄得他们眉开眼笑,这样成功地说服他们也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但在与他们沟通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在和他们沟通的时候,声音一定要洪亮。因为他们是那样热情,所以你也要非常热情地投入到与他们的交流之中,甚至还要利用身体语言来增强自己的表现力以吸引他们的注意。

其次,不要轻易地批评他们。

再者,倾听他们很宏伟的梦想与目标,即使你觉得很不切实际也不要表现出来。

后,活泼型的人因为有不注重细节、做事三分钟热度的习惯,所以,如果你们的目标已经一致,就要及时地催促与确认。

这就是和开朗活泼话多的人打交道的方式

中国古典诗歌欣赏“六法”

中国古典诗歌以其独具特色、卓尔不群的品质和浑然天成、匠心独运的形式,吸引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目光,也傲视着各领风骚、才人辈出的世界文坛。

意境优美使她令人神往,含蓄隽永使她魅力倍增;然而,含蓄和费解似乎是孪生兄弟,意境和想象从来就难以割舍。

怎样扫清文字障碍,品味她的深邃底蕴?如何身临其境感受她的博大精深?本文试图以六点十八个字解答以上问题。

一、审标题

古今的文字距离让现代人难懂古典诗歌,面对这个难以读懂的美人, 我们怎样体察她的内心呢?首先我们可以洞察她的眼睛——标题——来走进她的心灵。人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而标题便是文章的眼睛,因为标题不仅能吸引读者,而且能揭示内容,揭示主题。

但人们往往急于抓住这个美人的心而忽略她明眸的表白。成人教幼儿,往往以“床前明月光”作开头,忽略了标题“静夜思”;同学们分析,也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对诗句的理解上,冷落标题是常见的情况。为什么不仔细分析标题呢?事实上,古诗的标题对诗章的内容往往有统摄作用,标题吐露着诗文的心声。搞清标题的含义,也就初步了解了诗文的内容。当然,像《诗经》那种将首句作标题的情况除外。

“审标题”的“审”,意思是仔细看,这要求读者不仅要重视标题,而且要全面分析标题,并加入适当的推理想象。

现代汉语语法根据单句的结构,将单句划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大类。我们不妨将古典诗歌的标题分为有动词的和没有动词的两大类,没有动词的标题仅占一少部分。试以当今普遍认可的《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版)为例,没有动词的标题占全书总数的22%。尽管这一数据是来自对唐诗局部的分析,但它是对古典诗歌精华的统计,所以应该是具有代表性的。

没有动词的标题往往是名词性的,这些标题很直接地表明作者吟诵的对象:或是人物,如《渔翁》(柳宗元)、《蜀相》(杜甫);或是时间,如《月夜》(杜甫)、《春晓》(孟浩然);或是地点,如《乌衣巷》(刘禹锡)、《石头城》(刘禹锡);或是自然景物,《霜月》(李商隐)、《江雪》(柳宗元)。诗歌是宣泄感情的载体,不论诗人以何为题,他都会把自己的感情灌注其中,所以这种无动词标题之所示既是诗人描写的对象,又是诗人感情的寄托。欣赏者在明确标题含义的基础上必须进一步思考:面对这些吟诵对象,作者会抒发怎样的情怀?相对而言,这类标题的数量较少,理解也较容易。

绝大多数标题是带有动词的,这类标题中,有的只有一个动词,如《登高》(杜甫)、《闺怨》(王昌龄);有的有多个动词,如《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李白)、《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多个动词,有的陈述同一个主语,有的陈述不同的主语。这个问题将在“找动词”中详细阐明。

除辨清标题有无动词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对标题的斟酌应贯穿在对诗篇的整体把握中,即在理解具体诗句时也应把标题的因素考虑在内。

试以孟郊《登科后》为例来看审标题对理解诗歌主旨的作用。“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标题“登科后”已明确告知本诗所写内容为历尽寒窗之苦、终夺科举之冠以后的情形。不看诗句,单看标题,读者便可想象到那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无比喜悦之情。那么诗句中“龌龊”、“放荡”两个关键词的含义应有别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昔日龌龊”应是登科前的困窘;“今朝放荡”应是登科后的得意。“龌龊”、“放荡”也就不再是贬义词。有标题的提示,全诗洋溢着的金榜题名后的那种得意、欣喜之情便不难把握。

相反,如果不审标题,对主旨的理解便要大打折扣,甚至曲解。试看:“海燕西飞白日斜,天门遥望五侯家。楼台深锁无人到,落尽东风第一花。”——日斜时分海燕向西飞去,遥望京城禁门外的王侯府,“重楼闲闭,无人居住”,只有花儿在寂寞的东风里落尽。这是一首不太难懂的写景诗。但看过了标题,会发现它的主旨不那么简单。“客有卜居不遂薄游陇因题”——有一位异乡人因想在长安居住却不得而暂游于陇一带,于是有感赋诗一首。弄清了标题的含义,便可领悟那西飞的海燕正是在长安找不到栖身之地的寒士,他在百鸟归巢的傍晚只能望着长安城那些长期无人居住的高楼深院而茕茕远飞。这首既表达卜居不遂、薄游陇之客黯然神伤之情,又反映“唐王室衰败没落”现实的托讽诗,只有在弄清标题的前提下才能准确理解其主旨。

总之,“审标题”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种观念。欣赏者对标题重视起来,事情就好办得多。

二、找动词

这是扫清古诗文字障碍的关键,也是欣赏古诗六法中最重要的一法。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理解标题,更适于理解诗句。

为什么要找动词呢?

首先,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具有观照人类自身、观照自然的特点。这种观照体现在对自身和自然呈现状态、发展变化的体验上。而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发展变化的词,所以动词是最能表现人类对自身和自然进行体验的词。

其次,古诗句的章法虽有别于古散文,但也有相同之处。这种相同之处在于,一般情况下,不省略谓语,而动词是充当谓语的主力军。所以在古诗中一般不省略动词。因此,抓住最有表现力又极少被省略的动词无疑是清除文字理解障碍的关键。

古诗句中动词——准确地说是陈述性词语——情况比较复杂。大致有如下四种情况:

(1)每句只有一个动词;

(2)每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动词;

(3)每句虽没有动词(有的也有),但形容词同样具有陈述性;

(4)每句都没有动词。

读者应分清情况,区别对待。不论哪种情况,都应首先将动词逐一找出(包括具有陈述作用的形容词),然后找到它们的陈述对象,再弄清动词支配对象,最后综合分析,整体把握。

在这一过程中,一句诗中有多个动词的情况最为复杂:多个动词可能陈述相同的主语,也可能陈述不同的主语;也可能其中一部分具有陈述作用,另一部分起修饰作用。对于陈述相同主语的,要注意几个动词的连续性;对于陈述不同主语的,要找出它们的主语分别是什么,尤其是要找出被省略的主语,并发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语法角度看,一句诗中的动词未必都在同一个层面上,抓住第一层面是关键,起修饰作用的动词当另行对待。下面我们通过实例说明这种方法:

例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王维)

这是每句只有一个动词的。“照”、“流”,它们的施动者分别是“明月”、“清泉”,而“松间”、“石上”则既可看成是修饰语,也可看成是受动者。这样便初步可知这是描写夜晚山间景色的对偶句,也可以感受到诗句动静结合的佳妙。

例2:“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这也是每句只有一个动词,但和例1又不同。“听”、“卖”,它们的施动者既不是“小楼”、“一夜”,更不是“明朝”、“深巷”。是谁呢?是被省略的“人”,是人在小楼中听了一夜,是人明朝在深巷叫卖。听春雨的人和深巷叫卖的人也不是同一个人,应该是听春雨的人想象着明朝在深巷会有人卖杏花。如果不把省略的主语补充出来,就会产生疑问,难道会是小楼聆听,深巷叫卖吗?

例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王维)

这是每句有两个以上动词的——“喧”、“归”、“浣”,“动”、“下”、“渔”。谁喧?竹林?不是,是人在竹林中喧闹。谁归?浣女。什么动?莲,莲花、莲叶。什么下?渔舟顺流而下。“浣”、“渔”虽然也是动词,但不是诗句的主干动词,它们分别修饰“女”、“舟”,它们和“喧”、“归”、“动”、“下”不是一个层面上的。

例4:“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过华清宫》杜牧)

这也是一句中有多个动词的,和例3不同的是这两句关系不是并列,而是承接。“回望”到的不仅有锦绣般的华美宫殿,还有山顶许多的门一个接一个地打开。不仅要弄清这些动词的施动者是否相同——往往是不相同的情况多,还要弄清这些不同的动作、不同的施动者之间有什么逻辑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例5:“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越中览古》李白)

这是形容词同样具有陈述性的诗句。第一句中除了表示比喻的“如”以外,没有陈述性的动词,但形容词“满”同样具有类似动词的陈述性。一个“满”字淋漓尽致地道出了昔日越王宫中美女如云的歌舞升平景象。“满”的妙处不次于“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而且这“满”字又同下一句“只今唯有鹧鸪飞”的“唯有”形成内容上的强烈反差。可见,形容词也同样具有陈述作用,在情味上甚至超过动词。这表明“找动词”时,带有陈述作用的形容词同样不可忽视。

例6:“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登高》杜甫)

这是动词、形容词“共掌朝政”的例子,动词“啸哀、飞回”陈述了猿、鸟的状态,形容词“急、高、清、白”陈述了“风、天、渚、沙”的状态。综合分析,我们眼前便展现了一幅登高所见的精美图画。

综合以上,不难看出,“找动词”在理解诗句时的作用可谓纲举目张。这同样适用于理解标题,这里无须赘述了。

例7:“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陆游)

例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这两例都是没有动词的名句,这种情况比较少,需要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在后文的“想小人”中,我们将论及此题。

三、理句式

如果说“找动词”能帮助读者快速扫清理解文字上的障碍,那么“理句式”则能帮助读者解决句式难通的问题。

在动词的使用上古诗和古文有相同之处,但在句式问题上古诗和古文有很大差别。古文的特殊句式有自己的使用规律,古诗却没有,这是中国古诗的特点决定的。为了符合押韵、对仗、节奏、平仄等要求,诗人有时要打破正常的语言顺序,新顺序并不遵循古汉语特殊句式的规律,这就产生了令读者费解的变式句。它是理解诗歌的又一障碍,必须把它整理成正常的句式,才能准确理解诗歌内容。

例9:变式句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琵琶行》白居易)

常式句去来江口守空船,月明绕船江水寒。

这是比较简单的一种,不梳理成正常语序也不太影响理解。下面这几例则不同。

例10: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例1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故国神游,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

例12:海燕西飞白日斜,天门遥望五侯家。(《客有卜居不遂薄游陇因题》许浑)

海燕西飞白日斜,遥望天门五侯家。

这是句中词序颠倒的类型,这几个句子如果不梳理成正常句式,那么便难以准确把握动词的施动者,从而产生将受动者变成施动者、主客关系颠倒的后果,给正确理解诗文造成障碍。

例1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望中犹记,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

例14: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携来百侣曾游。

例15: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送魏万之京》李颀)

昨夜微霜初渡河,朝闻游子唱离歌。

这是句序颠倒的类型,如果不还原,则更难理解,甚至曲解。

怎样判断以上这些非正常语序呢?根据逻辑关系,联系上下文。主张抗金的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怀古伤今,他赞扬在这里建功立业的孙权,他不可能称自己是英雄,而应该赞扬孙权是英雄;苏轼的“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是有争议的,一方认为是“周瑜笑我”,另一方认为是“苏轼笑自己”,笔者赞同后一种说法;天门指禁城,五侯家自然在禁城,联系前文,应是西飞的海燕遥望天门;“烽火扬州路”发生在“四十三年”前,它们应是“犹记”的对象;“携来百侣曾游”的“曾”表明这一句是下文“忆往昔”的内容之一;“朝”和“昨”的时间顺序应很好理解。

变式句在古诗中存有一定比例,所以理句式成为扫清理解障碍的一种必需。读者应当知道这种现象的存在,当句子难通时,要试着梳理句式,使一些难题迎刃而解。

四、看背景

研究历史,有“知人论世”一说,理解古诗,何尝不是这样。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实,去掉这个“合”字也未尝不可,因为这是文学创作的规律。像任何诗作都有其社会基础一样,任何诗作也都有其个体的心理基础。了解诗作的社会基础可以使我们看得更广,了解诗作的心理基础可以使我们看得更深。

如果了解王维亦官亦隐的一生,便不难理解《山居秋暝》中的禅宗思想。

如果了解唐玄宗对杨贵妃“三千宠爱在一身”的误国情,以及安史之乱给唐王朝带来的生灵涂炭,就不难理解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极尽讽刺味道。

如果了解李白、杜甫,那么对《越中览古》的盛衰无常,对《登高》的老病孤愁的理解也不会停留在字面上。

这就对欣赏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扫清字句的障碍,而且要填补背景的空白。

试看温庭筠的《经五丈原》:“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这首诗在用词、句式方面没有什么难点,标题也简洁明了。然而如果不了解三国,尤其是三国后期,诸葛亮亲自率军伐魏,驻军五丈原,对峙百日病逝军中的背景,要理解这首诗是很难的。而对于一个文学水平不是很高却熟知三国故事的人来讲,理解它就比较容易。因为“屯关右”、“夜半妖星”、“卧龙”、“得鹿”、“象床宝帐”、“谯周”等形象鲜明的词语已在述说着那段令人遗憾叹息的历史。

背景知识不是朝夕习得的,平时的积累是根本。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关系在理解古诗时同样有理。

总之,了解相关的背景越多,对诗作的理解也就越深刻,越准确。

五、想小人

这里的“小人”绝不是“君子”的反义词,读作“小人儿”比较恰当,这里用了借代的手法。

想小人儿是欣赏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将诗句的文字信息在头脑中转换成图像信息的过程。这个图像的焦点是人,这个人可以是诗人本人,可以是“我化”的诗人,也可以是任意的人。朱光潜先生在谈到文学的境界时说:“文艺的难事在造境,凡是人物性格事变原委等等都要借境界才能显出。境界就是情景交融事理相契的独立自足的世界,它的真实性就在它的融贯整一,它的完善。”现在摆在读者面前的问题是诗人已将“造境”的难事做成,并且做得很好,读者怎样才能充分体验到这个“情景交融事理相契的独立自足的世界”呢?——依靠联想和想象。可以说没有联想和想象就没有文学欣赏。和绘画用线条、明暗、色彩等直观的方式不同,文学是以词句来反映客观物质世界的,是直接的。尤其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它是联想和想象的出发点。枯藤、老树、昏鸦,每个词语都是一个意象,一句诗便是有机组合的一组意象。这要求读者有个再造的过程,而再造的工具便是联想和想象。“欣赏中国古典诗歌,一是提取语言载体直接宣示的信息,也就是根据文字的描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事物的表象,并运用再造想象造成新的形象。一是要根据文字的暗示,生成潜在信息,并以此构成意趣高妙的新的艺术境界。”(赵景波《诗美与潜信息》)这便需要欣赏者将潜在的信息化为具体的物象,调动联想和想象,补足诗词留下的空白,形成美丽的流动画面,因为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诗中有画。再者,“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只要是根据诗句进行的联想、想象、推理是合理的,都是无可厚非的。

读“明月松间照”,便要在脑中生成一个“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的画面。这个画面不是孤立的,要联系“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时空背景,要联系“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笑貌音容。浣女的模样、服饰、笑声可随欣赏者的意愿去填补。

读“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除了要联想到急如星火的快马,还要想到“回眸一笑百媚生”,能让“君王不早朝”的杨贵妃,甚至想到望烽火方一笑,毁掉西周朝的褒姒。

读“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要跨越时空地想到昔盛今衰的历史感伤。

想小人儿和找动词应是同步进行的,在找到动词,扫清文字障碍时就应把文字转换成画面,整首诗下来便是一组流动的画面。

六、品感情

头脑中的这一组画面不是凝固不动的连环画册,而是鲜活有情的影视镜头。“一切艺术都是抒情的,都必须表现一种心灵上的感触,显著的如喜、怒、爱、恶、哀、愁等情绪,微妙的如兴奋、颓唐、忧郁、宁静以及种种不易名状的飘来忽去的心境。”(朱光潜)诗歌的特质更在于抒情,而这种情“起于沉静中所回味得来的情绪”(华兹华斯)。所以诗歌中的情是蕴含在关键词里、包藏在蒙太奇中的滋味。滋味需要品尝,感情更要仔细辨别。

怎样品感情呢?

首先,不论唐诗宋词,大体上讲都有先景后情或先事后情的倾向,尽管景和情、事和情不是截然分开的,但侧重点还是明显的。这一事实已告知读者感情该如何去品。

其次,诗中情多有隐蔽的特点,除少数直抒胸臆的句子,诗中的感情往往渗透在修饰语中,揣摩修饰语便可探知诗人的情感倾向,以《山居秋暝》为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新雨”的“新”字显示着诗人对雨的喜爱之情。“空山”的“空”更是道出了诗人向往远离尘嚣生活的心声。为什么呢?因为山本不空——有浣女晚归,有渔舟流动,说这是空山,只因诗人内心思“空”。而末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更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他不仅自己居于山中,还要劝王孙留在这里。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为什么诗人有如此不同常人的情怀?联系“看背景”我们就会有更深的认识。

再次,对于通体写景的诗,读者要把自己置身于景中,甚至是景中一景。“通体写景难,情寓景中则更难”,而刘禹锡的《石头城》却是这样的典范。如何品味这景中的情呢?不妨把你置身于景中,仿佛你是画中一景,你要把自己“拟物”,体会物之情。“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你就是“潮水”,“寂寞”地拍打着江山依旧的空城。说是空城,是真的空吗?不是,是你(潮水)感觉它空,是和它作为六朝古都相比显得空。优秀的古诗词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要用心感受每个字的情味。“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读到这里,你的身份不再是潮水,而是月,而且是旧时月,仿佛穿越时空隧道,曾饱览秦淮河边六个朝代的不夜胜景,看得太多的纸醉金迷、恩怨情仇,看得太多的路边野骨、悲欢离合。如今你又在春风沉醉的晚上探过城上短墙,要看到什么新的人间悲喜剧吗?在这无人之境,你就是月、地、潮,在默默地想着自己的心事。其实,这是诗人在想。想什么?联系刘禹锡的身世背景,原来他在想国运的衰微。这种意境,不如“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直白,但比其更耐咀嚼,更值回味。古诗的美要戴上专用的眼镜才能看得见。

理解古诗、欣赏古诗是一个复杂而又高级的艺术活动,不是掌握了以上十八个字就可登堂入室的,但这十八个字的确能给我们读古诗带来很大方便。

在理解一首陌生的古诗时,以上六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它们没有绝对的先后顺序,而应该是并驾齐驱,这一点尤为重要。本文只是为了便于阐述而分条。

怎样指导学生准确把握一首诗的思想情感

诗词鉴赏最难的是什么?读不懂一首诗(词)。怎样才算读懂一首诗(词)?就是能准确全面地理解诗(词)的思想情感。请看一下如下一道诗歌扩写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展开想象,扩写第四句,60字左右。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其中一位同学如此扩写:

天上细雨蒙蒙,陆游唱着歌,饮着酒,悠闲地骑坐在驴背上,不多久就过了剑门。

这位同学虽说想象不够充分,但从描述上来说还是没问题的,但这样的扩写得不了满分,为什么,因为这位同学用错了一个词,即“悠闲”。这说明他没读懂这首诗,没能准确把握这首诗歌的情感。

如何准确把握一首诗的思想情感呢?不妨从以下方面来进行:

一是揣摩标题。

有的标题就点明诗词的情感基调。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喜”字就奠定了全诗喜悦的感情基调。有的标题则表明了全诗的思想主旨。如李白《行路难》中一个“难”字,一语双关,不但“路”难,而且人生路也难。

有的标题虽然不能明示诗歌的思想情感,但能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如《峨眉山月歌》标题点示了地点与景物,结合全诗,我们明白峨眉与一位友人有关,“山月”成了友谊的象征。又如《春夜洛城闻笛》标题点出了时季、地点、事件,事件“闻笛”传达了诗歌要表达的故园情。再如《客至》这一标题,点出了事件,同时也带出了迎客的喜悦这一诗歌要表达的情感。还如《登岳阳楼》一看标题,就知道这是一首咏物诗,从时空上我们可以感受到诗要表现的诗人身世之悲、家国之忧。

总之,诗歌标题是诗词的眼睛,包含了大量的重要的信息,而这些信息中,有的就是情感密码。

所以揣摩标题,我们可以把握时间、地点、人物、事物、事件以及诗歌的线索、情感基调、作品类型等诸多信息,或感知诗人寓情于景、寓情于事的乡情、伤离、怀古、吟边、忧思等情感,或领悟诗人对生命、生活、社会的某种见解,还可理解诗人所寄予的某种理想、抱负等。

二是知人论世。

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往往同诗人的人生经历、思想抱负以及所处的时代有关。如前面所列的陆游的《剑门道中遇微雨》,学生之所以误读,就在于就诗品诗,没有知人论世。试想若学生们对作者及其所处时代有如下了解,也不至于闹笑话。

陆游,爱国诗人。生于金兵入侵的南宋初年,自幼志在恢复中原,年近半百才得以奔赴陕西前线,过上一段“铁马秋风”的军旅生活。这首诗时是陆游由南郑调回成都,途经剑门山写下的。由战地到大都市,明摆着去危就安、去劳就逸,可这并非陆游这位爱国志士的理想所在。所以这首诗表达的是陆游如下情感: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衷情难诉,壮志难酬,只好在抑郁中自嘲,在沉痛中调侃自己。

民政部发布的《2018年第4季度各省社会服务统计数据》中显示2018年登记结婚人数 10108万对,登记离婚人数380万对,结婚/离婚比为266:1

最高院发布《司法大数据离婚纠纷专题报告》显示:婚后2—7年为婚姻破裂高发期,7751%的夫妻因情感不和,向法院申请解除婚姻关系。

根据当前大数据对超过4000对已婚伴侣调查,从确定恋爱关系到确定对方为结婚的对象或结婚,平均周期为17个月,

以上的数据告诉人们,我们选择进入一段关系是因为爱,不会仅仅因为冲动与热情,与另一半走进婚姻,我们为关系做出承诺,是因为彼此建立起很深的情感链接,我们因为足够亲密,才会选择长久的留在关系里,才会选择婚姻。

我们选择结束一段关系,常常只是因为家庭琐事所引发的沟通不畅,情感不和、价值观不一致,一些“小事”便可以让我们这个珍贵的感情分崩离析,带来身心的痛苦,做出我们人生并不想,但又不得不做出的决定。

人们谈到婚姻常常讨论说,三观一致,真的很重要,生活方式相似也很重要,我们要在婚前就擦亮眼睛,选择“对”的人。我们减少了例如:你想吃高档餐厅,我喜欢吃路边摊;我们挤牙膏的方式是否相同;我们对金钱的概念是否相似;我们是否有相同的兴趣爱好…诸如此类的差异带来的困扰和冲突,并且能有办法做出筛选,再选择爱的人,是不是就可以获得长久的幸福了呢?

如果以上问题,已经形成了我们对一段,幸福的关系的认知,可以避免我们进入一段不幸福的婚姻,可以让我们不经历婚姻中的痛苦与无奈,为何现实和数字都在告诉我们离婚率仍然持续升高,困扰我们的导致关系破裂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呢?

都说相爱容易,相处难。其实,婚姻情感中有70%的问题和两个人的差异,这些本身就是无法调和的,差异在每段关系中都存在,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幸福长久,有的人却以离婚收场?

科学研究发现,造成关系出现问题,表面的原因是观念的差异与沟通,深层次的核心原因是,当差异出现的时候,人们情感回应的方式与情感连接安全的程度。情感回应的方式是正确的,情感连接是稳固的,所有的问题都不会伤害到关系的根本。

想要有一段不分手的关系,想要获得长久的幸福,现在就可以通过科学的“情感基因”检测,解读两个人专属的情感密码。这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段关系,都是唯一的。

早在20年前,国际上就已经通过大量实证研究,找到了两个人的亲密关系可以长久稳定的依据,并大量的应用在临床的婚姻咨询中,通过有效的咨询,可以长久的确保70%以上的关系修复率,90%以上的关系改善率。

现在我们有了更前置的“情感基因”检测,用“最四个前沿的亲密关系领域理论体系”,结合专业的解读与分析,同时可延续到日常两个人生活互动中的行为指导,为长久幸福的亲密关系保驾护航。

“情感基因”检测从个人关系现状、发展阶段特征、人格特质、关系安全感系数,深度解析两个人专属的亲密关系,优化关系相处模式、找到最适合两个人的情感回应方式,增加关系的亲密感,并降低关系中的冲突,加强情感连接的安全感。

两个人关系能否幸福与亲密既是可以提前得到评估,同时也可以学会如何长久幸福与亲密的保障,是我们一直忽略的一门必修课。

一般我们说7年之痒,事实上,当两个人有了2年稳定恋爱及婚姻关系的时候,就可以预测未来婚姻情感的走向,预测我们能否有能力保持两个人的亲密,能否有能力降低两个人的冲突。3年就可预测关系是否会瓦解,或是否有能力重建幸福。通过“情感基因”检测,我们可以为所有未来可能产生痛苦与遗憾的结果,按下停止键,成为彼此最亲密的幸福爱人。

今天在我的朋友圈看到,前一段时间找我咨询,并且关系得到改善的一对小夫妻的照片,很难想象曾经坚决要离婚的浩然(化名)如今成了晒妻,晒幸福的达人, 他们就险些因为一些“小事”走到离婚的境遇。如果他们的关系提前得到两个人专属的“情感基因”检测,根本不需要走到要离婚的地步,可以更早的保持在长久幸福的关系状态里。

雨熙(化名)和男友浩然是一对小伴侣,他们已经领了结婚证,双方父母也开始筹备酒席,准备举办结婚仪式。在商量预定酒店和喜宴的时候,两个人产生了分歧。

雨熙认为,应该办理一个隆重一点的婚礼,至少不能比自家表姐的差,这样才会有面子,而且一生只有一次,也希望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浩然认为现在手上的钱不多,也不想增加老人负担,两个人还是量力而行,毕竟之后就要过日子,两个人幸福最重要。预定一个在当地还算不错的酒店就可以了。

雨熙,非常生气,觉得对方不重视自己,结婚这么大的事,这样的一个心愿都不满足自己,做法有点小气,一气之下回了娘家,等着看浩然的表现。

浩然也很郁闷,觉得雨熙,不成熟又任性,还没有办完婚礼就已经行为这么夸张,自己耐心解释对方也不体谅,又不想让自己老父母为难,想想心累,苦闷也无处述说,就想趁着还没举办婚礼,离婚算了。

看起来,两个人因为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因为观念的不同,闹到了要离婚的地步。

如果雨熙和浩然从进入相对稳定的恋爱期到他们关系遇到阻碍的任何时间段,通过“情感基因”检测,早早的评估出他们各自的类型,核心的情感需求,情绪反应特点,看待事情的视角,以及遇到问题一般会采取的做法,就可以更早,更有弹性的来处理冲突,甚至不会发生婚礼的冲突,也就不会让关系受到伤害,更不会因为牵涉到两个家庭,让问题难度升级。

“情感基因”检测,在保护了两个人的爱情的前提下,可以深度读懂自己与对方,杜绝做出伤害关系的举动。同时,在生活中因为一些琐事或习惯的差异而产生冲突的时候,可以不让问题继续升级到彼此抗议的状态,也可以避免,矛盾持续僵化的情况下,对关系的心灰意冷。

由科学的测评,专业的解读与分析,以及在过程中,建立全新互动体系的课程,组成“情感基因”检测,可以让我们对自我有新的认知,学会绕过“观念差异”的表象直接学会处理核心问题,把关系的战场变成安全基地

当我们爱的时候,我们幸福,狂喜。当我们失去爱的时候,我们痛苦,焦灼。

爱,一人。爱,一生。我们都有能力,将我们的爱,情系终生。

欢迎加入,为可以让我们一生拥有幸福的爱,保驾护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679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