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完整的句子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原文是“《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知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予固非鱼也,予不知鱼之乐同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儵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这个典故的蕴含的思想是:不要用自己的眼光来评判别人对于事物的认知
1、“鱼”与“余”谐音,所以鱼象征着富贵。我国民俗岁末祭祖中讲究供鱼,取年年有余鱼之吉利,则是对鱼的一种图腾崇拜。
鱼的造型、纹路,以及鱼鳞、鱼尾巴的造型和纹路,在中国传统首饰中应用的很多,不仅生动有趣,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并且寓意美好,是吉庆、富裕、夫妻恩爱、爱情幸福、前途美好和幸运的象征。
3、鱼儿的繁殖能力特别强,又迎合了中国传统多子多福的、人丁旺盛的幸福生活期盼。鱼儿离不开水的自然现象又是鱼水之欢的情感表达,寄托了男女情深、夫妻恩爱、伉俪美满的情意。
4、相传汉代有鲤鱼跃上龙门的神话故事,据说鲤鱼跃上龙门就可以变化成龙升上天。这就寄托了人们渴望生活的质变飞跃、平步青云的美好愿望,成为美好前途和幸运的象征。
扩展资料
吉祥物说鱼
用鲤鱼寄信
鱼,为人们所喜爱,除了它的食用价值外,还由于它是一种美好的文化象征。例如,古人寄信时常把书信结成双鲤形状寄递。对此,唐代诗人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咏有:“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相传,更早的时候,人们以绢帛写信,把它 装在真鲤鱼腹内传给对方,因称“鱼笺”。
汉代蔡邕作有一首乐府诗描写这样的信件:“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 中有尺素书。”因为,它又有“鱼素”的美称,并形成“鱼传尺素”的文学典故。
隋、唐二代,朝廷颁发有一种信符,符由木雕或铜铸成鱼形,时称“鱼符”、“鱼契”;由于要把传递的信息书写在符上,故 又称为“鱼书”。使用此符时,把它剖为两半,双方各执半边鱼符,以备双方符合作为凭信。宋代的时候,为了显示使用者的高贵 身分,有以黄金原料制作的鱼符。
历代以鱼为主题,寓意吉祥的文化活动,有鱼灯、鱼舞以及和鱼有关的诗词书画。鱼灯多见 于年节灯会,它烛光闪闪,形象可爱。
朝梁元帝萧绎曾做《对灯赋》称赞它:“本知龙灯应无偶,复讶鱼灯有旧名”。冠有鱼字 的佛教器物名称有“鱼鼓”,俗称“木鱼”,僧侣诵经时有节奏地敲打此物。吃鱼的佳话
参考资料:
鱼儿也有情感,这点不用怀疑。鱼缸里的鱼生病了,会明显的感觉到它不活泼、情绪低沉;海洋馆里的海豚,以聪明著称,它与人的互动,很容易让人感受到它的快乐情绪。
承认了鱼有感情,我们再来讨论缸中的鱼和海中的鱼,谁更快乐。
缸中的鱼,很可能小时长在水泥池子里、大了被人买回了家,放到透明的鱼缸里。时间长了,它对水泥池子里的生活渐渐淡忘了,它以为这个缸就是它生下来就有的家。它适应了、习惯了、熟悉了这个透明的环境,它在这里面吃喝拉撒,它在这里面东张西望,它有时能听到电视里的音乐,也能看到主人醉酒后和爱人吵吵闹闹。主人家的那只猫,一开始还对它张牙舞爪,后来可能爱上了它,没事就蹲在缸
呆呆的望着它。它们没有言语上的交流,只是眼神的传递。有时它们就这样呆呆的相互望着,忘记了时间,忘记了时空。它们的心靠在了一起,猫感觉自己是在水里,傍着鱼,游来游去;鱼感觉自己在缸外,偎着猫,一起午睡。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它如果没有饥饿,没有疾病,它应该是快乐的。
那条海中的鱼呢它生下来就在大海里,自由是它的生命。它和家人、朋友自由自在,穿梭于珊瑚中,来往于大洋间,风平浪静它喜欢,巨浪滔天它不惧。它也是快乐的。快乐应该就一个标准,快乐就是快乐,不快乐就是不快乐。缸中的鱼和海中的鱼都是快乐。
没必要把它们放到一块比较。其实,不快乐的是我们,你看,我们睁眼要考虑还房贷,闭眼要寻思找工作。钱多了有钱多的烦恼,钱少了有钱少的忧愁。有时候想一想,还不如做一条缸中的鱼或者海中的鱼,简简单单的活着,那多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