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美式手语 3种方法来学习美式手语

如何学习美式手语 3种方法来学习美式手语,第1张

目录方法1:必备知识1、知道手要放的位置。2、慢慢来,动作不要急。3、学习用手指拼写美式手语中的字母。4、练习“你好”手势。5、练习“再见”手势。6、“谢谢”的手势。7、问“你好吗”的手势。8、慢慢给自己增加手语的词、句储备。方法2:学习方法1、买本质量好的手语词典。2、上手语课。3、买学习指南书。4、在网上查找学习资源。5、下载手机应用。方法3:实践经验1、多多了解聋哑文化。2、找个伴练手语。3、和聋哑人士进行交流。美式手语是一种非常美的语言,但可惜很多人都读不懂。你可以按照学习其他外语的方法进行学习,这种手语一般适用于美国、加拿大等地区。手语还有其他形式,通用于全世界,包括马来西亚、德国、奥地利、挪威和芬兰等国家。下面我们就教你如何学习这种美好的沟通方式。

方法1:必备知识

1、知道手要放的位置。手掌一般是对着对方的,你的手肘要弯曲,手掌放在胸部高度,手势要向外打开,这样别人更容易读懂你的意思。 手的位置和手掌方向很重要!学习手语的时候,要注意手的位置以及手掌的方向。这会影响所做手语动作的含义。

如果你觉得不舒服,还是可以换一个姿势的。如果患有关节炎和肌腱炎,有的向外的手势做起来会比较痛苦,如果你觉得不适的话,就调整一下自己的姿势。

美式手语不仅仅是手掌和手指的语言,还包括了身体各方面的动作,比如上部躯干、手臂和头部等。脸部表情是极其重要的(平时看到聋哑人士的时候,你会觉得他们面部表情非常丰富,这是因为聋哑人的面部表情和正常人的音调是一个作用的,都是用来表达、强调对话中某些额外信息的。)比如在打手语的时候,眉毛扬起,表示这是个疑问句。

2、慢慢来,动作不要急。初学的时候,你的动作要缓慢、从容,这样你会更容易掌握手势动作,别人也容易明白你的意思。

3、学习用手指拼写美式手语中的字母。虽然平时的对话中不常用,但如果碰到手势不明的单词时,就需要拼写出来。你可以查看这篇指南,了解一下如何用手指拼写各个字母。

4、练习“你好”手势。这是用来打招呼的,好像挥挥手一样。右手移动到额头高度,手掌向外打开。

从额头向外挥一下手臂,就可以打个招呼了。

5、练习“再见”手势。在美式手语中有不同的告别方式,你要根据情形和场合的正式程度来判断用哪种手势。比较随便的手势就包括挥一下手、点点头,或竖起大拇指等。

你也可以用“一会见”的手势:用中指指向自己的眼睛,接着用食指指一下对方。

6、“谢谢”的手势。这个手势是非常重要的,对教你美式手语的伙伴道谢的时候很有用。右手展平,四指并拢,大拇指张开。

手掌对着你自己,从胸部高度竖直提升,手指轻轻碰一下下巴。

手掌从下巴高度,往前、往下画个弧线。

在画弧线的时候,点一点头。

7、问“你好吗”的手势。这句话用在轻松的交流场合很有用,也十分简单。这个手语由两部分组成:“怎么”+“你”+疑问句形式。两只手轻轻放在一起,放在胸部高度,两边拇指向上,都稍稍指向自己的胸口。

把两边手掌往外打开,同时要保持两手离胸的宽度,手掌形状暂时不变。

右手在胸部高度指向对方。

完成一句话之后抬起眉毛,表示这个问题你不光是想听到“是”或“否”的回答。

8、慢慢给自己增加手语的词、句储备。知道怎么拼写是很重要的,但手语是一句一句组成的,所以要在渐渐增加词汇量的同时,花一些时间练习组词成句。坚持练习,将词汇整合到你的句子中,是唯一能让你的手语变流利的方式,这种学习方法在学习其他语言中也是极其重要的。学习数字的表达。无论是何种语言,学会数数都是非常有用的技能。

学习如何指示地点。在来到一个从未来过的地点时,或者和新认识的手语人士交流时,这种技巧很有用。

学习时间的表达,比如星期几的表达,和别人用手语定计划的时候很有用处。

方法2:学习方法

1、买本质量好的手语词典。学习任何语言都要用到词典,美式手语也不例外。用词典可以找到你不理解的新手势,还可以同时扩充你的手语词汇储备量。买一本步骤清晰、解释易懂的词典。

尝试使用线上词典,这样你可以观看更多手语的视频。

2、上手语课。手语课上有很多同学可以互相练习,还可以给你的表现做出及时的反馈。很多大学都有免费的手语课程,你可以找找本地的学校,了解一下是否有相关的课程。

也有一些如本地图书馆、康乐中心举办的社区项目,会提供手语的教学,也可以去这些地方咨询一下。

3、买学习指南书。虽然可以查词典来记忆新词汇、新句子,但是如果有本教科书,可以让你学到更为实用的知识。教科书里的用法指南一般比词典的较为丰富,还可以让你在学习基本会话的过程中,了解手语的句子构型。

4、在网上查找学习资源。网上有很多资源,可以学习手语背景知识、手语语言、聋哑文化等等知识。很多网站都有专业手语导师拍摄的视频教程,比如ASLU就很适合初学者。每个词条都有一段专业导师拍摄的教学视频,Handspeak也是很不错的视频教学、手语词典网站。

优酷等视频网站都有提供手语教学视频。不过切记要找合格、正规的视频,不要被一些捣乱的人糊弄了。一定要避免被包含错误信息和技巧的视频误导。

5、下载手机应用。智能手机可是非常有用的,可以让你轻松地随身携带手语词典和学习软件。Google Play商店和苹果App商店都有一些比较好的程序资源,有的是免费的,有的是需要收费的。手机应用用来快速查词很不错,有的还包括视频演示和分解步骤教程。

也可以找得到学习指南和词典软件,多试几个,看哪一个比较适合你用。

如果有软件评分的话,就找4~5星的软件。在下载之前先看看用户评论,了解一下这款软件的优劣。

方法3:实践经验

1、多多了解聋哑文化。要想熟练掌握美式手语,你先要熟悉一下聋哑人士的文化。聋哑一般不是代代遗传的病症,所以聋哑人士的孩子们了解到的聋哑文化,一般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文化特质,这种文化是非常稀有的。聋哑文化不能遗传,而是从聋哑学校和聋哑人士的群聚体中衍生出来的。而我们这里提到的手语,只是聋哑文化中的一部分而已。聋哑虽然是一种残疾,但并不一定需要康复。我们谈到文化的时候,“聋哑”和“笨拙”绝对不是对等的,所以一定不能用“笨拙”这类词语来形容聋哑人。

通常来说,你是很难融入分散的聋哑人士和社区的,但是如果你抱有谦逊的态度,持之以恒地和他们沟通交流,你还是可以交到一些聋哑人士朋友的。只要他们知道你很想学习他们的语言,想要对他们了解得更多一点,很多聋哑人士就会开始接受你,并尽力教会你聋哑语言中的奇妙之处。

聋哑文化其实有很强的文化根基,尤其在诗歌方面。

2、找个伴练手语。光背字典、看视频肯定是不够的,你要找一个搭档,时不时练练手语交流,就可以提升你的手语清晰度、速度,让别人更容易读懂你。在学校的公告栏上贴个告示,寻找志同道合的手语伙伴。

让朋友或家人来学习美式手语,这样每天都有机会和他人一起练习、一起提高了!

3、和聋哑人士进行交流。学习手语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和聋哑人士熟练地交流。当你觉得自己动作很顺畅,基本交流没问题的时候,就可以找找聋哑社区,和聋哑人士进行交谈。寻找聋哑人士的社区活动,比如艺术展、**展或派对聚会等。

访问聋人咖啡聊天。尽管也有例外情况,但它们通常都面向初学者,你可能会通过这种方式找到愿意和你用手语聊天的人。

一定要礼貌地询问对方是否可以和你进行基本的手语交流。

小提示没有两种语言的词语是一一对应的。美式英语和美式手语也是不一样的。英语中也有一些词汇,是手语中没有的。你得用一些简单的手语来“解释”英语中对应的词汇。同样手语中也有一些手势,是要用好几个词汇进行“解释”的。

警告聋哑人士翻译员(也叫手译员)是国家认证级别的专家,经过多年的训练,成为技术非常高超的手语人士。很多国家都有法律、医疗、教育、社交和心理学场合进行手译的资格规定。可以这么说,即便你把手语词典都背得滚瓜烂熟,也不代表在路上碰到需要帮忙的聋哑人士,就能上去流利沟通,帮人家一把(比如对方想和警察交流的时候)。而一般警察局都有经过高度训练的手译人员,在警方了解到当事人是聋哑人士的时候,就可以派上用场。

听力正常的人在很小的时候就通过眼、耳进行语言的学习了,而聋哑人士不一样,他们的听力器官的构造和常人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要因为看到聋哑人写错字,就觉得他们比你笨。换做手语的话,你可能在他眼里比他还笨拙呢。

学习手语的时候,不要以为聋哑人士都会很热衷地停下手头上的事来教你。要是你想要见个聋哑人士,就要谨慎、礼貌地和对方沟通,如果情形允许的话,就和对方打个招呼。当然,和对方沟通的时候也要拿出一点胆量,不要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

手语系统有很多,包括手语辅助演讲(SSS)、英语要义视觉表达法(SEE)、英语精确视觉表达法(SEE2)。这些东西是手语系统,不是手语。这些系统是聋哑文化外的人士创造的,是听觉正常的人士造给聋哑人士的,所以不太适合完整、有效的沟通方式。

和正常人一样,聋哑人士也喜欢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会了点手语,也不要老盯着餐厅里的聋哑人看,即使你觉得他们的语言非常吸引你,老盯着对方看会让人家发毛的。

不要自造手语!美式手语是举世公认的标准语言,不是随便拼出来的。要是你不知道某个概念如何表达,就用手指拼出来,问问聋哑人或专业人士如何做出该词的手语。手语是聋哑人社区造出来的,所以不能用正常人的思维随意编造。

没有一本词典是完全详尽的。比如“时间很短促”这个意思就可以用多个手语来进行表达(包括两手在胸前做“C”型,然后捏成拳头)所以要记得,一个英语单词可能有好几个手语来表达,手语也是一样。

一节课上得好还是不好,关键是看幼儿园教师怎么教。那么,如何上好一节活动课呢?以下为幼儿园教师列举了“上好幼儿园活动课”的一些小技巧,幼师们很有必要来了解一下哦!

一、一节好课也是有标准的

同样一节课,幼师们组织的方式却五花八门,你说你上得好,我说我上得好,大家都在说自己上得好,究竟,什么样的课才称得上是一节好课呢?以下为你逐一道来,希望幼师们能给幼儿一个真实、自然、简单的课堂。

(一)从教师方面

1、教态亲切、自然、大方,语言生动简练、适中、不啰嗦,并注意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交流。

2、多运用并恰当运用表扬和鼓励;加强对幼儿的常规管理。

3、加强对幼儿的常规管理,不放纵幼儿的不良行为,并及时、巧妙地进行制止。

4、课前进行充分地准备。

①把握幼儿的年龄特征 熟悉教材和教案;

②熟悉教材和教案,把握教学重难点 充分准备教学具;

③充分准备教学具,制作实用的教具。

(二)从幼儿方面

一节好课,离不开幼儿园在课堂上的表现。因此幼儿园教师要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动起来,都能参与进来,不要有等待的现象,这样的课才称得上是一节好课。

(三)从课堂设计方面

一节好课,常常依赖于课堂活动设计。活动设计得新颖、独特、有趣,符合幼儿年龄特征,是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幼师们在设计活动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活动课的主次要分明,一般分为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三大部分,并合理分配各部分时间,把握重点,注意目标达成度。

2、导入新颖,能够吸引幼儿的目光,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年龄特点。可采用直接、间接、情景表演、导入、实物或谜语等等与课程有关的导入方式进行导入。但时间要把握在2分钟以内,因为我们的主要目的为接下来的课程做准备。

3、目标明确,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接受能力。

4、教学过程,各环节联系紧密,语言连贯,流程清晰。符合教学的大纲要求。

5、有游戏的环节。幼儿园的课程多数是借助游戏的形式来实现的教学目标,因此,游戏一定是为辅助教学内容而准备的,我们要为目标而游戏,不是为游戏而游戏。可以通过游戏或分组游戏的方式检测孩子掌握的程度,从而了解孩子的接受能力,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辅导。

6、把握好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小班幼儿一般是10-15分钟,中班幼儿一般20-25分钟,大班和学前班孩子是30分钟左右。把握好孩子的最佳接受状态,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7、上好一节幼儿园活动课,还要借助一些相关的教具,由于孩子的接受能力和认知特点的局限性,就需要我们老师在生活实际中,搜集与课程有关的材料作为教具,来帮助幼儿理解,从而加深孩子的印象。

此外,幼儿园课堂组织,要紧凑,不拖沓;教学活动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教学要有主线,要一气呵成。

上好课,还要做好以下几点:

好的课堂设计是一节好课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常常看到有些教师作秀,或者安排了很多内容,导致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或者走马观花……由于幼师们过于做作,影响了课的质量。在课堂设计方面,幼师们除了要考虑课堂教学思路要清晰外,还要做好以下几点:

1、少一点“堆砌型”,多一点“放射型”—— “放射型”的课是指一节课围绕一个点展开,各环节的设置都是为这个重点服务的。

如:《和时间赛跑》

教学点:体验时间的长短,发现时间的价值和自身的努力有关系。

环节一:早上7点和8点之间你做了哪些事?(洗脸、刷牙、去幼儿园、锻炼……,感知一下时间与做事情之间的联系,为下面的活动做下铺垫)

环节二:一分钟里面插雪花片。先是无意识地插——这时幼儿自身处于一种自然状态,还没有把自身的努力放进去;然后比较谁插得多与少,有意识地加快速度插雪花片,这次有自身的努力,插得多了,可时间还是一分钟。(通过这个前后两次插雪花片的比较让幼儿体验时间的价值和自身努力的关系)

环节三:创设活动情景:一分钟抛接球、一分钟抛接沙包、一分钟把呼啦圈从脚套到头,并记录。(体验:抓紧时间一分钟里也能做很多事)

环节四:讨论:平时我们应该怎样抓紧时间?

这个活动围绕一个重点展开教学,教学过程设计得自然、流畅,环环相扣、水到渠成。

“堆砌型”的课是指一节课内容太多,有些相关的内容全部凑合在一起,重点较多,容量较大。

例如:中班《蔬菜》

第一环节:分组起名,讲规则。

第二环节:认识蔬菜(10种左右),多数是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然后看的。

第三环节:游戏“找蔬菜”,按上的蔬菜去找真的蔬菜,然后对应放在上。

第四环节:蔬菜分类,把找来的蔬菜排队,分成瓜类、菜类、豆类、萝卜类等等。

第五环节:蔬菜可以怎么吃?介绍蔬菜的营养。

(时间很长,每个环节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点来组织活动,可以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这样每个点都能深入地了解与学习了:各种各样的蔬菜、蔬菜的分类、好吃的蔬菜)

前不久,也看到过类似的一节课:

第一环节:树叶的名称(芭蕉叶、银杏叶……)

第二环节:感知树叶的不同(形状、大小、颜色、气味等)

第三环节:游戏树叶找朋友(找相同特征进行分类)

第四环节:树叶的作用(做药……)

第五环节:树叶粘贴画。

这其中,几乎每个环节都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点来组织教学,容量之大与没必要的堆砌使得幼儿产生了思维的疲劳,活动时间的过多延长幼儿早已集中不了注意力去听了,教师好的出发点未必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2、少想一点“怎么教”,多想一点“怎么学”。

如果老师在上课时老想着“怎么教”,那就会只想着教案,只顾着赶环节,而忽视了课堂中现场幼儿学习时的一种动态的表现,老想着“怎么教”的老师不愿意出现“节外生枝”的现象,甚至恼火幼儿与自己不合拍、不配合。

例如:新教师随堂课中班音乐《拍手唱歌笑呵呵》

设计的教学流程是:问好练声——完整听录音歌曲——教师清唱示范——随音乐节奏朗读歌词——逐句教唱——完整清唱歌曲——介绍新的唱法(领唱)——自编动作围成圆圈表演唱。

当教师逐句教唱时,有几个幼儿情不自禁站了起来,边唱边做动作(这首歌曲表演性很强,易唱易做动作)这时,老师也看到了,她让幼儿坐了下来,因为她设计的动作表演在最后一个环节呢,幼儿坐了下来,继续一句一句地跟学,按原定计划一环一环地进行着……

例2:小班《可爱的兔子》

思考几个现象:

20人左右上课,只提供一只小兔给观察;

喂兔子环节:教师发给每人一根青菜或一个胡萝卜,每个幼儿拿一样东西去喂小兔子,让幼儿去观察兔子喜欢吃什么。

幼儿座位:坐在教室中间的一块垫子上,面积很小,幼儿挤得很紧。回答问题时要站起来,每次活动都要再爬起来。

分析:教师更多的是考虑“怎么教”,考虑这个教的过程怎么一步一步往下进行,如果她更多考虑到幼儿的学,就会想到:

1、材料提供得不够会引起秩序的混乱,有很多幼儿都不能就近观察,只能在边上推来挤去。

2、那么多东西喂一只小兔子太不科学,结果也是失真的(吃得下吗)

3、幼儿爬起来回答问题、去观察兔子、去喂兔子都比较费力,而且人为的挤来挤去使得幼儿注意力转移,不利于良好学习常规的形成。

注重“如何教”,忽视“如何学”的课的特点:环节分明,但较为生硬、机械。

3、多一些真实,少一些作秀。

每上一节课之前,我们都得做一定的准备,包括物质的准备、知识经验的准备等,但这准备不能过度。几年前,有阵风刮得挺盛的:公开上的课或比赛课内容事先让幼儿知道,有的甚至练得非常熟练,到正式上课时变成了排练后的演出。

最近去乡镇听课,发现还是存在这样的现象,试教时用自己班上的孩子。当时我问那老师:“你正式上课是用自己班上的孩子吗?”她回答说:“是的”。我又问:“那你试教时为什么不用别的班的孩子?”她说:“不熟悉,怕管不住。”我就纳闷:管不住孩子,课堂中出现缺憾或者失控有利用孩子作假、演戏重要吗?因为在我看来,虚假的课堂欺骗的问题是很严重的,虽然我能理解这些老师的心情,怕上砸了,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的想法。

例如:《有趣的树叶》

老师问:你知道哪些树叶?……幼儿一个接一个说出许多许多,很多我都不知道。

当老师问:树叶有哪些作用?幼儿:琵琶叶可以做药、银杏树叶可以……

课后我了解到,这节课光是试教就已经三遍,老师丝毫没有意识到这样做是不明智的教学行为,豪不隐瞒地告诉我,每次试教都是本班的孩子。更别说别的准备工作了。(在此我只对这种现象加以分析,不针对老师,其实老师也是很想把工作做好才有这样的行为的)当时我对那老师说:“其实孩子说出那么多树叶的名称和作用是不正常的,说不上才是正常的情况。”为了弥补幼儿表现出的无所不知的不正常情况,我设计了一张调查表,让那老师发给幼儿带回家,是让孩子和自己父母共同去查树叶作用的资料,如果经过调查能说出树叶的作用那也算是正常情况了。当然,此乃下策,顺序颠倒了。

虚假的课堂有一个特点:幼儿非常熟悉活动,非常配合老师,过程进行比较顺利,但是幼儿的眼中看不到生动、看不到兴奋、好奇、投入,因为他们已经没了挑战,适度的挑战才会有真实的兴趣与愉悦,现在他们就如同熟悉工作流程的工人在机械地重复完成一项熟练的任务。

真实的课堂,才是最美丽的!我们要记住一点:我们上课不是给别人看的,不是取悦于谁的,而是带着孩子们一起演绎一段发展的故事,是为自己和孩子在上课的。

4、少一点华丽,多一点平实。

老师们回忆一下,你外出听的课、看的录象课,有多少节感觉是朴素的、实用的、常态下的课?许多课堂都披着华丽的外衣,这些华丽的外衣底下暴露的是刻意包装的痕迹。

有的课情景表演、课件、动手制作、游戏、录象等热闹繁华,什么手段都用,全副武装。

例:体育课《过河》

当中跳小河的三个环节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次自由跳小河(绳子有宽有窄)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跳过去的?

第二次活动:下雨,小河变宽了,提高了难度,运用方法跳过去。

第三次:河里来了鄂鱼(老师坐在河中做鄂鱼)对面田里有害虫(海洋球),小青蛙依次跳过河捉到害虫,从鄂鱼身上跳回,将害虫放在指定的筐里。

放松环节:小青蛙去小河里游一游,用绳子做波浪的动作等等。

结束:全体青蛙一起抬着绳子高高兴兴地回了家。

象这样的课,你听了、看了回去就能上了。材料准备简单,过程层层递进、清晰明了。

说实话,平时我们没有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制作、准备过多的教学具,有时也没有那个必要。就地取材、一物多用等是我们要多去考虑的,但也要避免走入误区:认为东西越少越好。那也不对。关键是材料少了,环节设计巧妙了,幼儿的发展更好了。当然,象科学探索活动还是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探索材料的。

5、少一点控制,多一点自主。

我这里所说的控制是指权威下的不利于幼儿发展的限制。

常见的控制有以下几类:

1、范例的控制。一年前,听一新教师上美术课,是中班的绘画《船》,她准备了一幅范画,一边让幼儿观察范画一边提问:大轮船由几部分组成的?(船身、船舱)船身、船舱是什么形状的?船上还有哪些东西?(红旗、烟囱、窗户)结果画出来的船都是一模一样的,好象全世界的船就这一种。

2、语言的控制。我们上课时经常会听到“你又不对了”、“又错了”“你不能……”。有次我去听另一位新教师的兴趣班的美术课,她一会停下说:“坐端正”、一会拿起铃鼓让幼儿跟着她拍手,来组织纪律。因为她刚本科毕业,组织语言不是很形象化不生动,幼儿不怎么要听。所以她只能采取这种方式来维持秩序。

3、其他控制:《蔬菜》一课由于时间拖长了,幼儿到后来明显坐不住了,那老师就拿着蔬菜的,一会走到这个面前说:“蔬菜请你坐坐好”,一会到那个面前说:“蔬菜不喜欢你了”。表面上似乎是情景性的维持秩序,但确实是一种变相的权威镇压式的控制,类似这样的还有很多。

这样的控制是束缚幼儿的无形的绳索,是不提倡的。

这使我想起一个寓言:有一天农夫牵着驴子走到悬崖边,农夫怕驴子跌下去,用绳子牵着它靠近一点,驴子坚决不肯,越牵它越向外挣扎,最后跌下了深谷。

给我们一个启示:为什么要用绳子把驴子牵过来?为什么不用一把青草把驴子唤过来呢?

有时为了良好的意愿,往往采取强制的措施,效果却不容乐观。

希望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都能有“吸引驴子的青草”,以活动本身来吸引幼儿的主动参与。

让幼儿形成自主学习的策略可以尝试以下几点:

1、提供适宜的环境,让幼儿学会自主选择。教室里的区域活动,幼儿为什么那么喜欢?因为他是自己根据兴趣选择进哪个区;进了区域,可以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自主探索;在同一区域里,还可以和其他幼儿自主交流。集体教学中我们也要经常创设这样的环境。

2、提供充分的机会,让幼儿学会自主探索。课堂中,我们要提供充分的机会,给予幼儿适度的挑战,让幼儿自主去探索,幼儿会乐此不疲,我们则要关注幼儿的思维轨迹,从中了解与分析幼儿的学习方法。并非科学课可以这样,其他课同样如此。当我整理那些做中学课的照片时,就发现每张照片上的孩子都在开心地笑着动手,这个发现让我觉得很多的忙碌是值得的。

3、创造必要的条件,让幼儿学会自主表达。表达的形式很多:绘画、动作、语言等。这里就不多说了。

6、少一点模仿,多一点个性。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自我,要善于分析自己:我的强项是什么?我的专长是什么?我是善于创设情景呢还是善于语言的循循诱导?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锻炼,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学个性。所以模仿并非是自身专业成长的捷径,借鉴+反思才是聪明之举。

远离作秀,褪去华丽的外衣,走出堆砌、模仿的误区,我们的教学要返朴归真、寻找一份有缺憾的真实,寻找富有生命力的平实。

7、少一点“拿来主义”,多一点“为我所用”。

一些教材、一些现成的教案、教学材料等等这些都只是载体,是我们参考的文本,它更多的是提供给我们一些指向、一些理念、一些内容的文本资料。它都一律只提供同样的一份,显而易见,这些只能参考,在参考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调整。

就比如给你一块料子,你就把它用来做衣服,不管大小穿在身上,肯定有人大有人小,但是如果大家把这段料子

合理剪裁,量身定衣,那就肯定大家都合适了。教材就是这段料子。拿我们现在用的教材分析一下。

除了整合课程外,现在还渗透国学的教育,我们在引进这些东西的时候,也要根据我们这里的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不能死搬硬套。吸取其中的精髓、抓住一些灵动的东西,为我所用才是关键,不能刻板地模仿它的形式。

二、这些课堂小细节不可忽视

评价一节好课,看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看课堂的活跃程度,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也许你上课时的一个小动作,或者你的一个疏忽,都可能会让你的活动课大打折扣,无缘优质课。因此,幼师们要注意全面把关,对课堂小细节也要引起足够重视,以免因小失大。

(一)教师的课堂礼仪

1、让自己的眼神成为叩开孩子心灵的钥匙。

关怀:加强目光巡视,消除“教学死角”,让每个幼儿都感觉你在注意他/她。

赞许:幼儿课堂表现好,要用赞许的目光肯定他/她。

制止:用目光给予信号,防止幼儿分散注意力,或嬉笑打闹。

鼓励:提问和课堂讨论时,对不同的情形采取不同的目光交流,对有进步的幼儿要以资鼓励。

批评:幼儿不遵守课堂纪律,交头接耳,幼师要用眼神批评。

温馨提示:

在运用眼神交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目光要亲切、自然、坦诚。

②注视时间要适当。

③注视的位置要得体。

④注视的方向要合宜。

2、把握对幼儿的称呼:

对幼儿称呼时我们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要真诚地叫响每个孩子的名字。

(2)不要叫孩子的绰号,但可以叫昵称。

(3)忘记幼儿姓名时的补救方法。

3、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老师有些姿势无形中会拉大与孩子间的距离,如:抱胸、指手指、拉孩子的衣服、瞪眼睛、又手叉腰、背手……

(二)认真对待每个集体活动

1、教学内容的选择:生活化的教学题材,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育目标的制定:目标的制定要让孩子跳一跳摘果子。不用跳就能摸到的太浅,孩子不感兴趣。跳了跳还是摸不着,孩子也不会太感兴趣,或兴趣不能持久。

3、手段方法的运用要恰到好处。

(1)如何设计教学活动中的提问?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有启发性。

提问题要有适时性。

提问必须遵循本班幼儿的认知规律面向全体幼儿。

问题必须要围绕教学中的关键。

教师的语言要有吸引力,利用眼神与幼儿进行交流,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对幼儿的回答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

(2)教师课堂语言的组织。

用甜美的语调给幼儿上课——在教学中要有慈母般温柔的表情、声调,就能有效地激发起幼儿的内心体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教师要焕发童心,进入角色,用亲切、自然的表情和语言让幼儿感受天真烂漫之情。语调上要注意舒缓有致,语气上要注意柔和。

要注意上课时使用的导语——巧妙自然、神秘的导语,会让幼儿在教师的引领下自然融入到教材之中,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

力求逻辑性,克服随意化——教师在使用语言时必须使其内容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必须根据思维的逻辑准确运用概念,避免前后矛盾的话。例如,有的老师表扬幼儿时喜欢说:“今天表现最好的有某某、某某、某某……”其实,一个“最”字表达的是独一无二的意思,但教师却随意地在“最好的”后面说出了好多个。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错误,时间一长也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在使用语言时应谨慎,力求逻辑性,避免出现因随意而犯的错误。

教师的语言应力求人性化

尊重幼儿——孩子虽小,但他们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教师说话时若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的心灵或多或少地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

平等交流——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说这样的话,“请做好”、“请你跟我这样做”等等。在这里教师是作为指挥者的身份出现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教师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倡导“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即要求视幼儿为平等的合作伙伴。因此,幼师们要经常以商量的口吻和讨论的方式指导幼儿的活动,支持幼儿的探索。

教师的语言应具有激励性——鼓励和支持幼儿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当幼儿遇到问题不能正确解决,感到灰心与无望时,教师就要帮助幼儿,用积极的语言引导幼儿去探索。

如在进行科技活动时,经常会有幼儿不敢自己动手操作,总想依赖教师,这时教师就可以说:“你去尝试一下,失败了也没关系呀!”、“你试试看”、“再想想,就能想出来了。”、“这件事应该难不倒你的。”等等这样的语言来激励幼儿,这些语言对即将失去信心的幼儿来说,无疑是一种支持性的力量,可以成为幼儿解决问题的动力,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当幼儿有自己的发现和看法时,教师也应及时鼓励,不要吝啬“嗯,真不错”、“你真行”、“你的想法很特别!”等等这样的语言,因为这些语言能给幼儿极大的鼓舞并能激发他们进一步表现的欲望。

教师的语言应儿歌化——如,小班幼儿自理能力比较差,经常将鞋子穿反,在教幼儿穿鞋子分清左右脚时,我没有用枯燥的说教,而是告诉幼儿:“左边的鞋是鞋爸爸,右边的鞋是鞋妈妈,爸爸和妈妈一对好朋友,永远不吵架。”在教幼儿叠衣服时,我告诉幼儿:“扣子找扣眼,袖子找袖子,衣服弯弯腰,帽儿点点头。”这些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儿歌使幼儿在诗情画意的氛围中轻松自然地学会了穿鞋子、叠衣服等本领,不仅提高了自理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陶冶了幼儿的情操。

手势语的巧妙运用。

指示手语。例如,幼儿年龄小,对许多课堂行为规范尚不了解,如果只凭教师的语言描述,是很难在短时期内让幼儿记住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使用一些恰当的、固定的指示手语来作为辅助。比如:当教师在提问时总是辅以举手的手势,那么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们便对教师“举手”——这一手势语非常了解,出现这个动作时就会很自然地作出“举手发言”的反应。

情感手语。情感手语是指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情景和氛围的需要,用以表达情感的手势语言。如:当幼儿答对问题后,教师翘起大拇指,他会感到教师对他的赞赏,因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会大大增加。情感手语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而运用的,事前没有设计。因此,情感手语具有及时、适度的特点。

形象手语。形象手语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的需要而运用的直观形象的手势语言。形象手语一般用在讲解重点或突破难点时,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形象手语是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手段。

(3)反思的维度

教学目标是什么?活动中目标实现了多少?

课后与课前相比孩子有收获吗?主要在哪些方面有收获?

课堂上你关注的是教师的教还是孩子的学?

教学氛围是否宽松、和谐、愉快、民主、融洽。

孩子活动的面有多大?参与程度有多高?

是否关注了每一个以及个体差异?具体点说:发展最快与最慢的孩子都进步了吗?

教学过程中,哪个环节我最满意?我是否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计划?如果改变了,为什么要这样改?

孩子操作了吗?操作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如果下次再上同样的课,我会在教学时做哪些调整?为什么?

其他值得记载或反思的课堂现象。

编后语:

综上所述,一节好课,不仅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有关,也与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密不可分,需要幼师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下工夫。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反思,不断探讨,琢磨出适合自己的教学之路,使自己所上的每一节活动课都是好课!

快速学手语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学习:

1先看“汉语手指字母图”学会26个字母的打法,并练习熟练

2在网上搜索一些手语教学的视频跟着学习,最好是经常跟聋人朋友多交流,学以致用才进步得快。

3 练习手语的时候对着镜子练习,这样可以让你看到自己的动作,记忆会更深刻的。

4打手语歌,是很多朋友接触手语,并爱上手语的第一个选择。练习手语歌可以让你手语更流畅 ,更有节奏感。而且学会一首手语歌可以让你更有信心去学好手语。

5条件允许,到聋哑学校做义工,请老师教

学习手语的原则:要简洁清楚的做出手势,不能混乱,要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学习中国手语的意义:手语是一种语言形式,在交往中具有积极的作用手语学习有利于听党障碍者与听觉障碍者之间的沟通听觉障碍者在计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他们需要了解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了解同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还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需要在社会上同其他社会成员建立起正常的社会关系。为了实现这种需求,让听觉障碍者与听觉障碍者、与健听

人之间可以进行联系与沟通,这就需要有一种适合的、有助于相互交流的语言丁具。于语就是这样一种可以共同使用、交流的语言工具手语学习是从事聋教育工作的必备条件之一

聋教育丁作者在对听觉障碍者进行思想教育、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帮助听觉障碍者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都必须使用手语;利用于涵组织校会创:会及各项活动,于语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c总之,子语有其自己的特点和作用。作为听觉障碍者、聋教育丁作者和于语研充人员,应正确使用和研究于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使于语真止成为听觉障碍者文际的主要工具,并存听觉障碍者参与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手语教学》是高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教材,它以日常用语与课堂教学用语为主要内容,讲解了手语的起源、发展、套用、技法、特点、规律等相关知识。

基本介绍 书名 :手语教学 出版社 :天津教育出版社 页数 :112页 开本 :16 品牌 :源鑫文化 作者 :潘一 汪飞雪 出版日期 :2007年9月1日 语种 :简体中文 ISBN :9787530950210 基本介绍,内容简介,作者简介,图书目录,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手语教学》是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手语教学》本着理论联系实际、讲练结合、学用结合的原则,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和精心选择的示例, 作者简介 硕士,营口职业技术学院普市分院院长,副教授,营口市首届哲学社会科学“特殊教育”学科带头人,辽宁省中青年骨干教师,营口市特殊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曾编写《特殊教育学基础》《手语会话》《现代礼仪》等多本教材。

辽宁省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教师、副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聋哑校语文教学法、聋哑数学教学法,手语等学科的教学,曾编写《手语基础》《手语会话》《听觉障碍学生教学法》等多本教材,在特殊教育的核心刊物上发表有关手语研究与教学的论文多篇。 图书目录 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工作需要大家关注(代序言)

前言

第一章 手语概述

第一节 手语的概念

一、手势语的起源

二、中国手语的概念

三、手语的类型

第二节 学习中国手语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中国手语的意义

二、学习手语的方法

第二章 手指语

第一节 手指语概述

一、手指语的概念

二、学习和使用手指语的意义

三、汉语手指字母的设计原则

第二节 我国手指语的形成与发展

一、“赖恩手势”阶段

二、注音字母手式阶段

三、现行的汉语手指字母阶段

第三节 汉语拼音手指字母的拼打方法

一、汉语拼音手指字母指式的拼打方法

二、汉语手指字母图

三、汉语拼音四声及隔音符号的打法

四、拼打汉语手指字母的注意事项

五、手指语、词及句子的拼打方法

第三章 中国手势语

第一节 中国手势语的概述

一、手势语的概念

二、手势语的特点

三、中国手势语的设计

第二节 中国手势语的发展

一、手势语的产生和发展

二、《中国手语》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中国手势语的语法

一、手势语的构词特点

二、手势语的表达特点

第四节 中国手势语的拼打方法

一、拼打手势语的基本要求

二、学习手势语的技巧和方法

第四章 手语翻译

第一节 手语翻译概述

一、手语翻译的意义

二、手语翻译工作的类型

三、手语翻译的要求

四、手语翻译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用手语讲故事的技巧

一、手语故事

二、用手语讲故事的要求

第三节 手语歌曲的创编

一、手语歌曲

二、手语歌曲的创编和表演要求

第五章 手语的运用

第一节 对手语的解释

一、对手语的理解

二、正确理解聋人手语和汉语手势语

第二节 手势语的运用

一、聋人手语与汉语手势语运用范围

二、手势语在聋校课堂教学中的准确运用

第三节 手指语的运用

一、教学中运用手指语应注意的问题

二、手指字母的运用

第四节 手语与双语教学

一、听觉障碍者双语教学的概念

二、双语教学中手语的使用

第六章 美国手语简介

第一节 美国手语的产生与发展

一、美国手语的产生

二、美国手语的发展

第二节 美国手语的特点及套用

一、美国手语的特点

二、美国手语的套用

第七章 手势语词

第一节 称谓

第二节 农副产品

第三节 日常行为

第四节 时间

第五节 蔬菜

第六节 水果

附录一 参考文献

附录二 手词语目索引

怎样上好一节课

上一节课不难,上好一节课却不容易。怎样上好一节课?相信这是所有教师都思考的一个问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这更是我思考、探究多年的问题。今年,通过在北师大的一周研修,近距离地聆听了多位专家的思想,走进了名师的课堂,又与同仁们一周多的交流,对“怎样上好一节课?”这个老问题又有了新的思索。我想主要是我们教师要做在“读”“活”“情”“修”上下功夫。

一、“读”,即指教师至少要做到三“读”。

(一)要读《课程标准》。

要想上好一节课首先,要感知、感悟新的课程标准。即小学语文老师要感知、感悟《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师要感知、感悟《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如果在不懂标准的情况下去上课,那就象中医把不准脉、士兵不听指挥一样。导致的结果最终只能是失败,即使不失败,但绝对做不出色。因此感知、感悟《标准》是我们每个教师必做的前提!

(二)要读教材。

首先是掌握和了解教材

教师在使用教材时,通过对教科书的熟练掌握,区分出哪些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方面的材料。哪些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而安排的过渡性练习或者是更好地领会所学内容的背景材料。只有区分不同性质的材料,才便于确定学生应该掌握什么样的知识与技能。

然后要确定教材的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教材的核心。学懂了重点内容才能理解其它内容,具有触类旁通的效果。任何学科的教材重点都是从已知的旧知识中引伸出的新知识,是着重讲解的部分。因此,确定教材的重点,首先要找出哪些是已学过的旧知识,或以旧知识做基础的,这部分知识学生容易接受。然后,找出学生过去没有接触过的,甚至一点也不了解的全新知识,即是教学的重点。教材重点的确定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时间的分配,有利于学生将有限的精力用在刀刃上,有利于提高整堂课的学习效率。

教师要能读懂文章,读出文章重点、难点,教师应该是一个有思想、有智慧、勤奋努力的教师,如果我们的文化素养还不够深厚,那我们就多读书、多思考,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三)要读学生,也就是了解学生。

教师要“读”学生的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读”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读”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教师要在了解的基础上,作出预见,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在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之外还会产生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

二、“活”,我想不仅仅是教学理念的创新,也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更重要的是对每一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

(一)把课堂参与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怎样抓住这一强烈的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诱发良好的思维情感,使学生的思维更积极,感知更敏锐,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呢?

(二)把合作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生生互动把学生由传统班级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同时培养学生能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对别人的意见作出评价,并且能通过集思广益形成自己的观点。

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才能使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不会流于形式,而且学生的积极性及灵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迸射出创造性的火花,“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三)改课堂评价的“单一化”为“多样化”。

心理学专家的指出,在小学没有好学生、差学生,都是有希望的学生,没有聪明孩子、笨孩子,都是有潜质的孩子。应当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学生,把评价定位在激励学生的进步上。他们不再苛求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不再严格划分哪些学生是好学生,哪些学生是中等学生或差学生,而是从每个学生自身的发展来肯定学生的进步。

三、“情”,即教师教学中要动情,学生学习中要入情。

作为一个老师,首先我们得十分明确,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儿童。人小情多,说儿童是“情感的王子”并不夸张。儿童的情感会形成一种驱动的“力”,我们应该利用学生的情感,使其成为他们主动投入、参与教学过程的“力”;我们更应该培养、发展学生的情感。  

首先,要使学生在上课之初就要入情。如果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拂过水面,那它就平静不下来。当我走进课堂,教学新课时,我仿佛觉得自己来到一条清澈的小河边,那样的明亮、清新。从新课启始,就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过一阵“微风”,于是孩子情感的小河水荡漾起来,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  

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动情。在小学教材中大部分内容都是蕴含着感情的,这就要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来做到以情感动学生。学生情感的产生是与学生的认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具体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系的,因此,重要的一环,就是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中寓寄情感的形象。  

“入情”“动情”以外,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们“移情”,也就是通过自己的感受来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情。“移情”要通过读来实现,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是这个道理。 

学生“移情”之后,便会有一种表达的要求,也就是把自己所感受的情通过语言展示出来,这就是“抒情”。学生如何才能“抒情”呢?我认为运用是最好的“抒情”。这个运用既可以是回答问题,也可以是读书,还可以是写作。

四、“修”,即指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特别是文学上的修养。

首先:老师要热爱生活,并知道热爱什么样的生活,一直为热爱着的生活不懈地奋斗。小学语文老师的工作是在我国的传统文化背景下,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在这样的文化底蕴下,我们追求怎样的生活,怎样去追求这样的生活,都影响着老师的决策,直接关系到对学生的培养,只有一个热爱生活并为之不懈奋斗的老师,才会与他的学生一起成长。

(二)、老师要善于思考。

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活中,必须具有怀疑的精神、批判的眼光、建设的态度。要达到这三点,前提是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并不断地从书中汲取新知识。反之,如果教材的更新周期短一些,你就会感觉到不适应,甚至被淘汰。我们还要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教师要有一颗宽容、仁爱的心。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失误,乃至于错误,语文老师应该正确地对待这些问题,这里就需要一颗宽容、仁爱的童心。

如果你的心中不能容忍学生的错误,不能正视学生的失败,只盯者一个分数;没有一颗童心,怎么能爱自己的学生呢?

(四)、老师要具有永不懈怠的自我学习精神。

要想做好老师,你总是保持自己是一个学生。一个不爱学习的人,你能教出爱学习的学生吗?语文老师只有从不间断的大量的阅读中汲取更多的知识,来满足、适应教学的需要。一个爱读书的老师,经常和学生交流得多的内容也就会是关于书的内容。

作为一名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是我们永恒的追求。相信每一位教师对这一问题都有着自己的理解,那就让我们在交流中不断提升自己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815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