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边缘性人格障碍?

什么是边缘性人格障碍?,第1张

我是从事心理学及心理 健康 教育工作的心理老师左叔,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在解答你提出的什么是边缘人格障碍之前,我们先看什么是人格障碍,然后在说边缘性人格障碍,以及这种人格障碍的治疗。

第一,什么是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又称变态人格、病态人格、人格异常等,临床心理学认为人格障碍就是指一个人的人格特征明显偏离了正常,使其形成了一贯地反映他这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的行为模式。他的行为模式比较明显的偏离特定的 社会 规范和一般的认知方式,比如待人接物等,严重影响他的 社会 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他对 社会 环境的适应不良,他为此感到痛苦;人格障碍,通常是从童年期或者青少年期开始的,但青年期基本形成,并长期持续发展到成年或终生;但是一般而言,人格障碍患者没有智力方面的问题。但是 社会 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比较难以矫正,仅有少数患者在成年以后可以在程度上有所改善。

第二,什么是边缘性人格障碍?

患者有一组异常的心理行为表现特征,具体来说就是:一是患者在人际关系中拼命努力以不被抛弃;二是患者的人际关系既热切又不稳定,常常不是把别人理想化,就是诋毁别人;三是患者的自我知觉与自我意象长期不稳定,对自己的认忽好忽坏;四是患者行为比较冲动,具有自我毁灭性,例如乱花钱、吸毒、混乱的性关系;五是患者频繁做出自杀的姿态或者威胁,或者自伤;六是患者情绪嫉妒不稳定,例如短期内出现抑郁,比较容易激动、焦虑;七是患者持续地感到内心空虚,有严重的虚无感受;八是患者容易生气,对他人产生敌意,时常有愤怒情绪;九是在压力状况下,患者会变得偏执或自我分离倾向。

第三,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治疗

坦率地说,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治疗是比较困难的,也是长期的,但也不是不可以矫治;边缘性人格障碍多数不会主动要求治疗,需要强制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户外心理咨询;我在大学做师生的心理咨询时,就遇到这样的来访者,他们不是主动来做心理咨询的,一般都是学生辅导员或者学院领导让他们来的,而且他们也否认自己有问题,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也不会积极配合。

对于人格障碍治疗的原则,现在无论是精神病学,还是临床心理学都采用药物治疗与心理咨询双管齐下的方式;药物治疗主要缓解症状、调节情绪;心理咨询主要是改善来访者的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状况、矫正不良行为。

可以说,边缘型人格障碍,在众多的人障碍类型中是比较特殊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认为是品行不端的人,没有一个正常的人会喜欢和同情他们,因为他们经常表现出多重人格障碍,不断地变换自己的 身份,情绪不稳定,行为不端,又非常自恋。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对精神病学和临床心理学工作者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再次感谢你对心理老师左叔的邀请!

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一种具有各种人格障碍类型的边缘性质特点,以情绪不稳、人际关系波动和自我同一性混乱为主要表现的人格障碍。ICD–10则把人格障碍中的”边缘型”作为”情绪不稳性人格障碍”的亚型。

情绪不稳指的是情绪转换无常,行为常常具有明显冲动性,可出现自我伤害的企图,也可出现自杀行为。

人际关系波动指的是在情绪不稳的情况下出现的对原有人际关系的动摇。

自我同一性混乱指的是个人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整合和协调一致的破坏,对自己本质特征以及观念、行为等一生中重要方面前后一致意识的破坏。

因此 边缘性人格障碍属于心理障碍的一种,须前往省级医院心理科或精神科由医生进行诊断。

由于人格在内容上、质上或整个任何方面异常,由于这个原因,患者遭受痛苦或使人遭受痛苦,给个人与 社会 带来不良影响。

边缘性人格障碍,有一个突出的倾向,即行为不计后果,伴有 情感 不稳定,自我形象、目的及内心的偏好常常模糊不清或扭曲的,缺乏持久的的自我同一性,存在持续的空虚感,人际关系两个极端,要么极好,要么极坏,不稳定的人际关系,可能伴随一连串的自杀威胁或者自伤的行为。

人格障碍治疗通常有以下三种方式:

1、药物治疗,情绪不稳可少量应用抗精神病药物,也可应用一些心境稳定剂;焦虑者可少量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不建议长期应用。

2、心理治疗,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矫正不良习惯,但人格障碍患者通常不会主动求治。

3、教育和训练,行为矫正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总体而言,幼年时期培养健全的人格更为重要。

边缘性人格障碍,反应出的是知情形意的不稳,主要是认知不稳、情绪的波动大、行为波动大的情况,最典型的特点就是对爱的无度索求。基本特征是一种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 情感 的不稳定以及显著冲动的普遍模式,起始不晚于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背景下。

控制不住自己情绪,容易让自己情绪所影响和控制,

谢谢平台邀请,题主您好

我是心理系研究生,主攻睡眠方向!

边缘性人格障碍它会有一个特点,就是持续的人际关系的不稳定、持续的自我印象的不稳定、持续的适应环境的困难。

所以它会带来的是非常多的紊乱,可能这紊乱里面也会表现为药物的乱用,或者有伤害自己的行为,然后严重的时候可以有一些精神病性症状,就是怀疑、敏感,这一类我们说是边缘性人格障碍。当然所有的人格障碍它起病都是比较早的,18岁之前就开始出现的,而不是成年以后出现的。

符合下列五条或以上。

 ①极度地努力避免真实的或想象中的被抛弃。

 ②不稳定的、激烈的人际关系模式,具有极度理想化和极度贬低对方,在两者间摇摆的特征。

 ③认同混乱:显著和持久的不稳定的自我印象和自我感受。

 ④至少有两个方面的潜在的自我损伤冲动。

 ⑤重复的自杀行为、自杀姿态、自杀恐吓或自残行为。

 ⑥由于显著的心境不稳导致的 情感 不稳定。

 ⑦慢性的虚无 情感 。

 ⑧强烈的另人生厌的愤怒或难以控制的愤怒情绪。

 ⑨短暂的、与应激相关的偏执意念或严重的分离症状。

什么是边缘性人格障碍?简单来说,就是情绪自控力低下,低下到它符合临床诊断上的标准,于是就变成了病。一般情况下,有这种人格障碍的人,遇到情绪触发事件后,很难平复下来,最终导致一个冲动的结果,这种障碍还有一个显著表现,就是你试图来控制这种情绪的时候,往往也容易采取极端的行为,有些人为了克制自己,会自残,通过自残的方式来提醒自己。

这类人有一些明显的行为表现,比如:

到目前为止,边缘性人格障碍并没有明确的产生原因,即使是科学家,也普遍认为这是由于遗传、环境因素和脑功能所导致的问题。这意味着它可能很难被确诊和治疗,有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并不傻,正常的时候,比正常人还正常,只是,这种不能太刺激他们,他们自己也应该避免被刺激。

边缘性人格

本文整理自「人生答疑馆」精华回答

By 壹心理答主

“大张旗鼓的离开其实都是试探,真正的离开是悄无声息的。从来扯着嗓门喊着要走的人,最后都是自己红着眼眶,捡起摔了一地的碎片。”

一吵架就说分手的人,大概没有把关系的结束当一回事。

在他们的内心, “分手” 除了试探,可能还是一种工具, 用来控制恋人的情感、达到自己的目的。

去年网上很火的“求生欲”,就是一种反向套路。

“求生”套路和努力,仿佛是在说:

“你要是不满足我的需求,我分分钟跟你分手!”

诚然,“求生欲”多数是一种调侃,但是面对一吵架就提分手的恋人,心累却是真实。

这其中固然有对方行为模式的原因,然而处在一段感情中,双方都有责任。

何以把感情谈成了这个模式?我们内心的情感需求到底是什么?

始终要记住的是, 感情的选择权,最终在我们自己手中。

>>>来自壹心理小蘑菇的提问:

(点击文末“了解更多”,查看原问题详情)

为什么一吵架就说分手、删除、拉黑、改签名?

经常吵架,一吵架男朋友就说受够了,

要分手,删除我****。

平时几乎是我主动找他,他也没有多少话和我讲。

我很怀疑他对我的感情。

大张旗鼓的离开,可能是种软控制,恋爱中的人,爱的只是想像中的对方。

壹心理精华回答者@西宝

想把生活 过成

大张旗鼓的离开可能是种软控制

好像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的恋人很矫情。

女生觉得自己的恋人总是不陪伴自己,男生觉得女生脾气太大不能惯着。

然后我们需要用一个方式来“发泄脾气”和“威胁对方”,其中一个方式就是“我们分手吧”。

除了矫情的恋人,“矫情”的朋友我们身边也不少见。翻一翻朋友圈,总有一些伤春悲秋的文字和。

我想, 对于敏感的他们来说,这些情绪都不是假的,都是真实存在的。

不过,除了这些情绪之外, 他们更重要的在表达的是:

“来看看我吧,来关心关心我吧,来哄哄我吧,快像我想的那样做”。

就像一个“矫情”的人有情绪了一定要发说说,“矫情”的恋人有情绪了就一定要说分手。

如果说分手达不到他的目的,那么就需要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拉黑、删除。

我不知道他这次是不是真的想分手,但是可能一百次他说分手,其中有八十次都不是真的想离开 ,更多的是希望“你看看我的情绪,你哄哄我吧,宠着我吧,变成我想要的那个样子吧”。

我们爱的只是 想像 中的ta

但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不舒服呢?

因为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最不喜欢的事就是被强迫着变成另外的样子 ,所以当我们一次次被迫去首先求和,总是要主动找话题去和他聊天的时候,我们 好像被控制了。

同时,或许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我们也在希望着对方能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个样子。

就像你们 初见的时候,双方都在心里给对方做了做美好的设定。

然后我们 爱上了心里想象的那个对方。

他爱上了他想象里那个永远善解人意,永远温柔宽容的你;你爱上了你想象里那个每时每刻都能给你安全感,每时每刻都把你放在心尖上的 他。

只 是可能你们都不是对方想的那个样子。 当恋爱的激情褪去,我们都慢慢冷静下来之后,能不能看到对方真正的样子,双方能不能都试着去为对方改变,是恋爱能不能继续的关键。

最后, 或许对于楼主来说,重要的不是去辨认他还是不是爱我,其实我们也很难真正辨认清楚。

但我相信,如果没有爱,你们不会走到一起。

更重要的是,楼主应该试着去看, 我能不能拨开自己想象的迷雾,看到那个真实的他,我还愿意爱这样的一个他吗?

而他是否也愿意接受我的缺点,我的真实?

我和他是不是都愿意往双方共同的方向更迈进一步呢?

男友处理问题的方式有些情绪化。问题关键是,如何对待自己内心的情感需求。

壹心理精华回答者@刘莹

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生

爱情的小船说翻就翻, 船不稳是因为舵手还小,小到只会情绪化的处理问题;

由于太小, 他是不是真想分手估计连他自己都不知道 ,不说他了,你呢?

他常常这样, 你怎么看你俩将来关系的发展?

另外注意到一个细节,平时几乎是你主动找他, 对于关系的断开你害怕吗?

感情的决定权最终在自己手中,这段经历或许能帮我们构建更稳定的自我。

壹心理精华回答者@小飞龙妈妈

二级咨询师

异地恋,的确很考验我们~

考验的重点似乎不在于性格之间的磨合、情感中间的互动和碰撞,而 在于双方是否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坚定的“内核”,那个内核叫自我。

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 自己对自己状态的认知和自我评价。

就是说,我可以在没有人在身边的情况下,没有其他人跟我建立链接的前提下,自己跟自己玩儿得也挺好。

这似乎是可以 长久维系异地恋的重要前提之一~

在我们还是个小婴儿的时候,我们只会用 哭、大哭、撕心裂肺地哭 来向养育者表达我们的诉求和需要。

这时,养育者可能会有 以下几种不同的反应:

第一种:每次哭,ta都会过来, 温柔地抚摸 我, 耐心地照料 我;第二种,每次哭,ta都不理我,任凭我怎么哭喊,都 没有任何回应 ;第三种, 有时 候我哭了,ta会对我 很温柔 有时 候哭,ta又对我大吼大叫, 不不耐烦。

由此对应的 我们对自己和这个世界的认知分别是:

第一种,让我觉得这个世界是安全的,我是足够好的,人是可以信赖的;第二种,让我觉得这个世界是可怕的,我是不可爱的,人是不值得信赖的;第三种, 会让我很凌乱 ,我不知道下次是该哭还是不该哭,哭了以后,ta会温柔还是会责骂, 我很焦虑,但我下次还会哭 ,因为我内心很渴望ta下次可以照顾我。

对我们可能的 影响 是:

第一种, 太完美 ~如果遇到了,那真是 终身幸运 ~第二种,武志红老师说,对婴儿来说, 无回应之地就是绝境。 第三种,更有可能 经常会发生在我们普通大众的身上 ,因为养育者也是人,ta没没有办法时时刻刻保持喜悦的心情,耐心地去照料那“一地狼藉”,尤其在ta也身心俱疲的时候。

因此,从概率上来说,多数人可能更多地会遇到第三种养育者的照料,于是我们在这样的情况下渐渐长大了。

我们会对对方,有一些不安,有一些试探,有一些怀疑,有一些不确定;

同时,我们还可能会有一些渴望,有一些希望,有一些不甘心,有一些等待着理想的情况发生在我们身上。

你说我们疲惫吗?我们委屈吗?我们不幸吗?

或许吧~但 人的一生,其实都是处在一个构建自我的过程中 。以上这些,又何尝不是我们在构建属于我们的那个自我呢?

有些人足够幸运,他们可以在他们生命之初,就被构建的很好;

有些人足够不幸,他们终其一生,可能都没有办法将自我构建得很好。

而我们,或许就是那芸芸众生之中,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大多数吧?

回到楼主的问题,你说你每次都是“主动找他”,而他“不止一次说分手”但“又分不掉”。

这是否可以理解为: 你们双方都很渴望爱,但却又害怕自己受伤害呢?

或许对你来说,在被第三种养育者养育时,ta温柔待你的几率大了一些;

或许对他来说,在被第三种养育者养育时,ta温柔待他的几率小了一些,于是他率先采取“主动放弃”的姿态,进而保护自己,避免受到情感上的伤害。

理解了以上这些,可能 分手还是不分,决定权还是掌握在你们两个人手中。

但无论怎样,或许对我们多数人来说,只有经历过一些事,我们才可以渐渐构建起那个相对稳定的“自我”吧?

变成那个 你来更棒,你走我也可以“自嗨” 的那类人吧?

男友可能是“焦虑型依恋”风格,或有一部分的边缘型人格特征。

壹心理精华回答者@ZHUQIANG

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南医院神经内科心理医师

从你的描述来看,你的异地恋男友很可能是“多虑型依恋模式”和边缘型人格。

金·巴塞洛缪认为 每个人的依恋风格都是不相同的,他把成人的依恋模式分为安全型、多虑型、超脱型与恐惧型。

安全型的人对亲密关系和相互依赖感觉很自在,他们乐观外向,并且愿意参加社交活动;

多虑型的人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时刻都会保持高度的警惕,他们很希望跟别人建立亲密关系,但是一旦自己的亲密对象与其他人有密切关系,他们就会心生嫉妒;

成人在自己的成年关系中是否有安全感,可能 部分地反映着他/她在早年儿童期中的依恋体验。

鲍尔比相信, 儿童的与关系有关的心智表征或工作模式(即行为和思维的期望、信念、"规则"或"脚本"),是他/她的受照看体验的一个机能

例如,安全的儿童相信别人会帮助他们,因为 过去的体验使他得出这个结论。

一旦儿童获得这种期望,他/她就会找寻符合这些期望的关系体验,并带着这些信念感知其它关系。

按鲍尔比的说法,在一生中,这种过程应当会增进依恋模式的连续性,虽然如果人的关系体验不符合自己的期望,则他/她的依恋模式就有可能发生变化。

简单地说,如果我们假设成人关系属于依恋关系,则 有安全感的儿童长大后在恋爱关系中也具有安全感。

边缘型人格障碍英文称为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一种较严重的人格障碍,介于神经症和精神病之间的临界状态, 以反复无常的心境和不稳定的行为为主要特征。

1938年A·斯特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时第一次采用“边缘性”这个术语。

根据美国精神医学会出版的《心理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DSM)中提出的边缘性人格障碍至少需具备下述8种中的5种特征:

1)有冲动性地引起自我伤害的可能,如挥霍金钱,赌博或者自伤身体;

2)人际关系不稳定或过于紧张,贬低别人,为一己之私经常利用别人;

3)不适当的暴怒或缺乏对愤怒的控制;

4)身份识别障碍,表现为对性别认同,自我认同,选择职业等变化无常;

5)情感不稳定,如突然抑郁焦虑,激惹数小时或数日,随后又转为正常;你和男友之前已经有过吵架,他的表现也是很不稳定,对你也表现出不信任,体现了他情绪情感的不稳定。

认知学派同样承认边缘人格患者的童年早期存在创伤性环境。

但是认知学派的学者们倾向于认为,并不是应激事件本身引起了边缘人格障碍。

而是创伤事件发生后,孩子处理它方式、个体气质、年龄、情境、孩子幼稚应对方式对照育者负性反应的强化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了边缘病理性,而边缘病理性 集中体现在患者的核心图式和核心认知。

边缘人格障碍者的 典型认知偏差是灾难化和两分思维 (dichotomous thinking),其核心信念有三大主题:

第一,世界是恶毒的,我的生命是危险的;第二,我就像一个小孩子,我是无力的、脆弱的;第三,我是被人遗忘的,我天生就是没有人要的。

而边缘人格障碍者存在着 五个核心图式

被抛弃的孩子,愤怒/冲动的孩子,惩罚性父母,分离保护者,健康成人。

目前针对边缘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模型有十几种。

其中唯一得到最多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是 辩证行为治疗 (Dialectic behavior therapy,DBT)。

虽然对辩证行为治疗的RCT(随机对照实验)仍然存在着流行病学方法上的不足,但是目前仍然按照循证医学的观点,仍然是边缘人格障碍的首选疗法。

药物治疗发现奥兰杂平(olanzapine)对边缘人格的冲动性有效果,5一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如氟西汀、舍曲林控制情绪障碍和冲动行为有效。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查看剩余的回答

人生答疑馆

你的心理学互助·成长社区

心理疾病:边缘性人格障碍

 边缘人这个词我们听得多,但大家对它又是否了解呢下面心理疾病:边缘性人格障碍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希望能帮到大家。

 边缘性人格障碍被认为这是一种较难治愈的严重的精神疾病。然而事实上,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很可能你身边的某位同学、同事或朋友,就是边缘性人格障碍。如果我这样说,会不会立刻引起你的恐慌呢其实大可不必,如果说要恐慌,也轮不着路人甲。

 在几种常见的人格障碍里,只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才会对他人和外界有攻击性(这个很可怕),而其余的几种人格障碍,比如强迫性人格障碍、偏执性人格障碍等,通常只是对自己有很大的攻击性。边缘性人格障碍却有一定特殊性,它介于二者之间。但即便如此你还是不用担心你的同学或同事会对你进行攻击,因为他们仅仅对自己和自己所爱的人才会有攻击性。如果你们只是一般的社交关系,他们往往都会对你非常礼貌周到,工作上也很出色,并且聪明,口齿伶俐,有才华,有些人看起来还很幽默大方,他们在日常生活的行为举止,看起来与常人无异。

 为什么会这样呢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病症的命名:“边缘性”人格障碍,边缘性,意思是说它介于病与非病之间,通俗来讲,这个定义的解释是:看起来像是没病,然而实质上却又有病。

 边缘性人格障碍,到底是不是有病呢他们怎么就有病了以下是医学上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表征描述:根据最新版的《DSM-IV-TR》的定义,的主要征状如下:

 1、疯狂努力以避免真实或想像中的被放弃。

 2、不稳定且紧张的人际关系模式,特征为变换在过度理想化及否定其价值两极端之间。

 3、认同障碍:自体形象(self image )或自体感受(sense of self)持续明显不稳定。

 4、至少两方面可能导致自我伤害的冲动行为。(例如,消费、性行为、物质滥用、鲁莽驾驶、暴食)(注:不包括诊断标准第5项中的自杀或自残行为)。

 5、一再自杀的行为、姿态、威胁,或自伤行为。

 6、由于心情过度易于反应,情感表现不稳定。(例如,强烈的发作性的烦躁,易激惹或是焦虑,通常持续几个小时,很少超过几天)。

 7、长期感到空虚。

 8、不合宜且强烈的愤怒,或对愤怒难以控制。

 9、短暂的与应激有关的偏执观念或严重的分离症状。

 说白了,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内心总是有极度的、异常的恐惧被抛弃的感觉,由于太恐惧自己被抛弃,以至于她常常幻想自己被抛弃的场景,然后就真的以为自己被抛弃了(那一刻她会坚信即便现在没有被抛弃,不久也一定会被抛弃),就开始大哭,放任自己的情绪,会做一些歇斯底里的事情,以改变“被抛弃的结局”——此时她们的伴侣就遭殃了。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很大的一个问题是自我认同的障碍,也就是说她时而觉得自己像明星一般优秀得光芒万丈,时而又觉得自己差得像狗屎一般一文不值,并由于这样反复的差异过大的自我认同,导致她时而自信时而自卑,时而自尊自爱时而自暴自弃,让身边的人,尤其是她的爱人产生很大的不适。

 同时她们常常分不清自己的真实感受与想象出来的场景导致的感受的分别,她们也不相信自己的感受,明明对某事的感觉非常不好,却认为这是应该的,正常的,还是会继续去做那件事,但事后又感到很大的痛苦,并且往往那痛苦已经超出常人能理解的范围。

 之所以心理医生、精神科医师会认为边缘性人格障碍很可怕,是因为边缘性人格的人常常会用自杀去威胁最亲近的人,而作为她们最亲近的人之一,心理医生往往是最常被威胁的人。但众所周知的是,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之所以要用自杀来威胁最亲近的人,她不过就是要用这种疯狂的行为来证明:“你是爱我的,你是重视我的,我对你来说是重要的”这件事,然而对于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来说,只有一次的证明是不够的,你必须要一遍一遍地证明,一直证明到让我的内心相信为止,只要我的内心还没有相信,你就必须要不停地证明。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情绪极度不稳定,她们可能上一刻还在喜笑颜开,一分钟过后就开始痛哭流涕,感受到极度的悲伤或愤怒,她们往往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到了负面情绪来到的那一刻,她们往往是任由那情绪对自己的控制,疯了一般地把想做的事情和想说的话,一股脑都给倒出去而不顾后果。当然事后等她们清醒过来,又会觉得很懊恼自己的行为,可是下一次她又会继续那样做。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在爱情中,最常表现出来的就是反复无常,她们对爱有着一种近乎饥渴般的渴望,所以常常会奋不顾身地、像飞蛾扑火般地扑到她认为的爱情中去。然而当这段感情趋于稳定,她就会开始患得患失,既怕靠得太近会遭受被抛弃的痛苦,又怕离得太远让她感受不到爱意,所以就会表现出分分合合:当你离她近了,她会想办法推开你(吵闹、要求分手、出轨等),可是当你离她远一些,她又会拉你回来(哭泣、哀求、保证爱你)。如此这般的,会让她们的爱人感到非常困扰。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常常体会到极强的负面情绪,而她们在与这些负面情绪的相处方面,商数几乎为零,因此她们最亲近的人,亲人和爱人,往往是最大的受害者。

 她们的病从何来

 有一部分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会警惕自己的状态,在一次又一次的歇斯底里中,发现自己的情绪常常处在一种边缘性的状态,因而决定要改变,然而这改变之路是漫长和艰难的。因为和其他人格障碍一样,边缘性人格障碍往往也是和人格特质有很大关系(人格特质是天生的,很稳定的,后天很难改变),当然我认为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与童年经历的关系也非常大。

 什么样的童年经历会导致边缘性人格障碍呢

 1、童年曾遭遇过性侵犯,而当时又没有被很好的处理,成年后患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概率就会大增。

 2、童年期父母离异,或者有被亲人遗弃的经历;

 3、童年期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处在感觉与身体的分离状态,即内心感觉是一种状态,然而身体和行为却是另一种状态,两种状态是分离的,即心理学所说的“抽离”状态;

 4、童年期曾经历主要亲人死亡,且那死亡对自己的冲击非常大;

 5、童年期曾长期主动或被动介入父母的关系,成为隐形的“第三者”。

 6、童年期被主要亲人虐待,身体、精神或性虐待都可导致成年后的精神问题。

 7、主要抚养人情绪极其不稳定,当事人无从预测抚养人的行为反应,从而内心分裂;

 8、其他的创伤经历。

 当然,这里有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同样都是在关键的成长期遭遇重大的成长事件,比如父母离异、虐待、亲人死亡等,对于有些孩子的影响就会微乎其微,而对另一些孩子的影响却是终生的,所以不见得所有小时候经历过以上事件的人,成年后都会遇到精神或心理问题,这还取决于生活事件经历者本身:

 1)他天生的人格特质;

 2)他当时发展出来的应对方式;

 3)以及成年后他自身做出的选择。

 生活事件本身的发生是无法改变的,而以上三点的不同,却决定了不同的发展结果。

 我们该怎么办

 阐述了那么多,也许你会问:如果我的男/女朋友就是边缘性人格障碍,我该怎么办呢

 值得一提的是,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都非常聪明,大多数人都会有着敏锐的嗅觉,他们往往会在人群里挑出最好的男人或女人来作为她们的伴侣,所以一般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的伴侣都有如下特质:

 1)稳定而又温和的个性;

 2)一夫一妻制的坚实拥趸者;

 3)喜欢婚姻生活,喜欢安定感;

 4)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有能力负责任;

 5)内心里有很多的安全感,对自己和生活都有确信感。如果你自我评估发现自己就是这样的人,而你的伴侣又有一些上述的特点,那么很可能他就是边缘性人格障碍。很可能你们已经顺利地度过她的情绪起伏期,也有可能你们还正处在煎熬中。

 通常来说,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患者,需要有一个稳定的人,连续三年给他抱持性的爱和关注,那么他就可能会好转,恢复情绪的稳定,达到真正的自尊自信自爱,此时他会变得非常有魅力,是一位非常好的爱人。

 如果你新交往的女朋友,看起来就像是边缘性人格障碍,那么你就需要评估自己是否具备以上特质,以及你对她的爱,是否能深到愿意坚定、稳定地抱持她三年的时间,不管她怎么闹,怎么若即若离,怎么变化无常,你都愿意一直耐心地站在原地,看着她,爱着她,不离不弃。

 如果你发现自己可能就是边缘性人格障碍,但是又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去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那么建议你从现在开始,首先在心理种下一棵“我现在的内心状态并不是健康的”的种子,然后在生活中注意观察自己的行为和反应,多做与自己连接的工作,尤其是停止头脑里对自己的批判,那声音出来的

 时候就无视它,不回应它,只是看着它,不久你头脑里的声音就会消失,你的内心会逐渐恢复宁静。在宁静的基础上,其他的症状才有得到缓解的可能——重要的是你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被爱的感觉和安全感,来自于你的内心,而不是外界的任何人——虽然你此时感觉不到也无法认同这句话,但也请硬性地把这句话植入到你的头脑里。

 同时你也需要至少有一个可以安全地袒露自己的朋友,而你的朋友是足够健康的,让她来陪伴你,给你稳定的抱持性环境。

 在临床的心理咨询工作中,面对边缘性人格障碍,咨询师会放下所有疗法,而是以自己整个人来给她做治疗,用健康的亲密关系中会有的:无条件关注、稳定的抱持、真诚而开放的内心、温和而坚定的拒绝等因素来使治疗向前推进。

 最后,我个人常常会质疑一些心理学中的病理性命名,总觉得“XX症”的名词,会不由得就给人很大的心理压力。

 比如边缘性人格障碍,其实只是内心里的空洞太大了,才导致在行为和情绪上有这么多的问题出来,在我看来那还没有上升到“病”的程度,起码当事人还是有自知能力的,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并且她们往往都有着某方面的才华,非常出色。

 如果什么时候,“边缘性人格障碍”一词,变成了“自我困惑”、“内心空洞”或“情绪困扰”等更中性一些的词来表述,就好了。

;

危险又脆弱的“边缘型人格障碍”

1身份紊乱

BPD很难拥有对自己价值感的认定,非常容易极端化极度低自尊或自我仇恨,内心不断产生冲突例如自我批评 ,负面的自我形象感觉自己是个坏人。

2自我损伤的冲动性

BPD患者非常不稳定的自我状态很容易被行为惯性拖走让自己感觉好一些。

例如过度消费 暴饮暴食等等。

3情绪调节困难

BPD难以控制对所在情境的情绪反应,在空虚悲伤 ,焦虑 和愤怒等强烈情绪之间循环,心理学称之为情绪不稳定性它比荷尔蒙情绪波动更强烈 ,持久同时更喜欢将自己的感受内化 ,抑制所以情绪波动很难被其他人注意。

4害怕被抛弃

对日常短暂的分离或是临时改变的计划,表现出非理性的惊恐和愤怒,在恐惧的驱使下渴望取悦周围的每个人或做出疯狂的举动来试图避免被抛弃。

5不稳定的关系模式

BPD与他人的关系总是“爱恨交织“,他们经常理想化或高度评价一个人并将TA浪漫化一段时间,但又会因为担心自己

过度依赖对方而被控制产生莫名的不信任感, 甚至厌恶对方。

6与社会解离

频繁 、长时间脱离与社会的联系,当想法或情绪进入脑海时

你会发现自己无法专注,这并不是简单的疲倦或分心,而是大脑进入“自动驾驶”模式或是体验到思绪与身体分离。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5种表现

01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

边缘型人格内心的存在感薄弱,所以总是想整点动静出来,吸引别人的注意。他们的情绪不稳定,而且容易冲动,行为常常不受控制。他们的躁动不安,似乎是担心自己被人忽视或者冷落。这种病态的行为表现,暴露出他们潜意识里对自我的不确信。追溯他们以往的经历,可能很容易发现他们有过受伤的经历。安全感被打碎的人,觉得周围的环境充满了威胁,这也是他们这么容易冲动的原因。

02过于放纵和挥霍。

边缘型人格常常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所以要做一些比较夸张的事情,以此来刺激他们的身体获得一种存在感。他们可能会陷入无节制的贪食中,也可能陷入无节制的吸烟或者无节制的熬夜中。他们失去了基本的自我控制力,整个人的行为活动都处在失控状态。他们要通过这些方式,来证明自己切切实实地活着。其实,无论是放纵的生活,还是无节制地挥霍,都是为了麻痹自己。他们内心不能给自己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所以表现出躁动不安的样子。

03缺乏广泛的人际关系。

边缘型人格往往把情感寄托在几个特定的人身上,如果这几个人不能关心、照顾自己,他们就会面临崩溃的局面。他们缺乏建立广泛人际关系的勇气,对于几个特定的人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可是事实上,他们眼中这几个特定的人物,并不能满足他们内心的需求。当这几个特定的人离开他们时,他们就会出现严重的焦虑反应。这也表明,他们缺乏独自照顾自己的能力。他们面对自己的复杂情绪,既无法安慰自己,也无法用理性的方式面对当前的处境。

04无法分清自己的社会身份

边缘型人格缺乏对社会身份的识别能力,他们无力胜任与职业身份相关的工作。一个人身上所具有的身份,应该是有清楚的界限的。比如,一个人既是别人的子女,又是别人的父母,同时也是别人的朋友、员工等等。但是对于边缘型人格而言,他们无法区别自己的身份。作为学生的他们,可能会喜欢上老师;作为朋友的他们,可能会在朋友身上找到父母的感觉。因为无法分清各种身份,导致个体很难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难以融入到社交中,内心的被抛弃感会加重。

05经常会发脾气,稍微不如意就大吼大叫。

边缘型人格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别人更加在乎自己。他们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稍有不如意就大吼大叫。在他们的成长经历中,遭受了很多磨难,也导致他们一直没有形成稳定而整合的人格。他们实际年龄也只有十几岁甚至是只有几岁,所以用婴儿的角度来理解他们的行为似乎更容易一些。这意味着,可能需要一个心智成熟的人陪在他们身边,重新教导他们生活的方式,才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成长。可是很多人跟他们相处久了,就无法忍受他们离开了。

1、敏感:对他人对自己的忽视、拒绝等过分敏感,感觉自己受到侮辱,产生怨恨。

2、记仇:长久的记仇,不愿意原谅他人伤害,轻视自己行为。自己认为被不公平待遇时会耿耿于怀,产生强烈的报复心理和敌意。

3、猜疑:把他人善意的行为或者无意的行为理解成敌意。歪曲他人意图,怀疑他人真诚,总认为别人不怀好意。

4、好斗:容易与他人发生对抗,争辩。顽固的维护自我利益。意见多,固执追求不合理的权力和利益。

5、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是以情感、人际关系、自我形象不稳定及冲动行为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精神障碍。

6、边缘型人格障碍存在于各种背景下。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发生可能与生物学因素和家庭因素等有关。

8、生物学因素:研究表明,双胞胎和家庭的学者认为人格障碍会遗传,尤其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情感不稳。

9、定性和冲动行为等具有遗传性。BPD有很强的基因成分和遗传基础。家庭因素:恶劣的童年经历,不良的养育方式,如家庭暴力、情绪和身体需要受到忽视、虐待等均可能为风险因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8503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6
下一篇2023-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