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孩子5大情感需要

儿童心理:孩子5大情感需要,第1张

考 网 亲子教育 频道为网友整理的《儿童心理:孩子5大情感需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被别人爱的需要

家长要经常给孩子以鼓励和赞扬,这样的鼓励和赞扬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很有帮助,同时也在孩子心中树立起“父母鼓励我做XX事”的观念。同时,对他提出的正当要求尽可能地接受并帮助解决。孩子都是单纯的,都希望自己能够被自己的父母索爱,在这个阶段,爸妈应该多让他感受到:父母喜欢我,希望我能进步。

各位爸妈不妨想一下,当你还是孩子的时候,是不是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爱自己多一点呢?其实这样的需要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必须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爱对宝宝的影响可以说是最重要的。爸妈把自己的爱向孩子展现,同时避免不要说一些打击性的说话,比如“你怎么这么笨,早知道就不要你了!”有时候可能是父母的无心之言,但是在小孩子听来,却是让他们心碎难受的。

2、取得好成绩的需要

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老是有失败的感受,他就会变的灰心丧气。因此,家长一方面应注意向幼儿提出的要求不宜过高,以免超出孩子的能力限度而使他受挫;另一方面,在提要求时要考虑孩子的特点,使他能够在某一方面取得进步成绩,并享受到由此带来的乐趣。当孩子有失败的感受时,父母应及时鼓励宝宝,但是要注意把握度,不要过多提及孩子过错之处,否则有可能导致孩子心里形成自卑感。

3、归属集体的需要

孩子往往很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学习,在集体中得到快乐。如果长时间独处,孩子的情绪就会受到压抑产生抑郁情绪。家长应该设法为孩子创造与同伴共同学习和娱乐的机会。即使孩子暂时不得不离开集体(如生病住院、放假回老家等),家长也要设法通过捎口信等多种途径,让孩子了解到伙伴对他的思念,从而让他时刻体会到集体的温暖。

4、自尊的需要

孩子学什么、怎么学,玩什么、怎样玩等不要由家长硬性规定,家长应明智地激发孩子开动脑筋去想去做,并让他在自我评价中增强责任感。孩子一旦有了进步,则应及时作出肯定的评价和积极的鼓励。摆脱过失感的需要 有些孩子犯了过错或经历了几次失败,就精神不振,家长此时若再盲目指责,就更容易使其形成心理压抑的状态。因此,家长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的过失,让他知道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只要改正了就是好孩子。

5、克服胆怯的需要

当孩子对陌生的活动产生胆怯的心理而不愿参加时,或者面对陌生人不愿说话时,家长的任务不是催逼他去做或吓唬他,而是有意识地引导他避免不幸和伤害。当孩子不小心跌倒磕破膝盖,这时家长千万不能大惊小怪地制造恐怖气氛,而是安慰他:不要紧张,血流出来还会在身体里长出来的。对孩子害怕的事情,家长要加以解释,以消除他的顾虑。

孩子太过胆怯家长怎么办?家长可以让比较内向的孩子一起嬉戏,这样能使他们主动开口。如果让这类孩子与年纪较幼小的孩子一起游玩,也可以使其消极的态度大为改善。只要让这些孩子们拥有自信,经过一段时日,自然能与同龄玩伴相处和谐。总而言之,让消极的孩子拥有自信,时日一久,自然可以改变其原有的态度,因此,与其斥责个性怯懦、消极的孩子,不如让他们拥有自信。

情感的建立会形成一种无声的动力,情感过程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家长心里有了孩子,孩子就愿意和家长在一起,就产生了亲切感,家长尊重、理解、关心孩子,孩子就更加尊敬家长。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孩子自觉地接受家长的教诲,还可以使孩子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养成。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

情感是决定一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现行教育实践中,人们普遍重视智力开发而容易忽视对情感的教育,尤其在幼儿教育阶段。本文以幼儿园美术教育为载体,首先从幼儿美术教育目标的不足和幼儿心理的一般不良表现来说明实施情感教育的之重要和必要。其次,从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美术是幼儿表现情感的重要裁体等方面进行客观分析,证明在美术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是可行的。最后,本文从如何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理解幼儿的美术作品及其创作心理,帮助幼儿疏导和控制情绪情感,正确评价幼儿的创作等四个方面描述了现实美术教育中渗入情感教育的一些基本途径与手段。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说的:“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而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 可见情感教育对人之高尚行为形成的重要性。在幼儿园教育阶段,情感教育的目标是在尊重幼儿自然情趣的基础上,建立以快乐、兴趣为主色调的积极情绪状态、健康情感品质和初步情感能力。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教育工具,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应是其固有的教育功能,但是如何充分应用美术教育这一载体,对生活充满情绪色彩、对一切美好事物具有强烈的情绪感受能力的幼儿 实施有效的情感教育,促进其健康道德情感的形成,是我们当前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情感态度是人格要素的核心因素,幼儿的发展,不仅是认知的发展,也是情感的发展,但是,人的情感成长往往容易被忽视。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哲学家就批评日本的教育因为缺乏情感教育层面而成为“忘掉了另一半教育”、“ 牺牲了另一半教育”。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也是如此,尤其是处于培养人格要素的基础时期——幼儿园教育阶段,普遍忽略其情感的成长。在美术教育体系中,幼儿园的美术教育目标一直定位于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初步掌握使用美术的工具及材料的技能,表现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等,教育重心倾向于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传统美术教学的不足之处逐渐显现,主要表现为幼儿不善于很好地感受自然、社会、生活,不能很好积累情感经验,丰富自已的情感和能力。后来尽管对美术教育目标进行了修正,把美育的目标定为:“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但由于这是一个较为笼统的美育任务,具体到美术教育领域尚不明确,因此幼儿教师在现实教学实践工作中,往往仍沿袭着一些旧体制的教学方法,只注重传授一些美术活动知识和技能技巧,强调幼儿对美术的理解和反应。

步入21世纪的中国幼儿教育,应该是通过各种教学途径来实现幼儿认识、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我国目前幼儿园的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往往比较宠爱甚至溺爱自已的孩子,容易造成不听话、不合群、自私、自信心差等不良表现,如不加以引导和培养,容易造成不健康的心理,不利于健康道德情感的形成。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幼儿时期是各种感受器官完善阶段,是接受情绪刺激最敏感阶段,是健康情绪和基础情感形成的关键期,也是情感教育的最佳期。因此如何系统的、有目的地培养好幼儿的积极情绪状态、健康的情感品质和初步的情感能力显得犹为重要与必要。美术是儿童表现情感的重要手段,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应充分运用美术教育这一载体,鼓励和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和情感,疏导和控制消极情绪和情感,利用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多元性及个性的特点,让幼儿在体验成功的创作喜悦,树立起充分的自信心,促进其宽容大度、尊重他人、豁达乐观等道德情感的形成,这对幼儿健康人格的发展、对未来的生活和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美术教学活动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可行性

1、好奇心是实施美术情感教育的基点。情绪和情感的态度决定着人们对某种情境或对象是接近还是回避,是喜欢还是厌恶,从而影响人们对认识目标的选择,进而影响其对目标认识的广度和深度。美术活动也是如此,很多美术家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对美术保持着长久不衰的兴趣。因此,幼儿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可以有目的引导儿童用形、线、色去描绘周围事物,吸引他更多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兴趣,从而不断丰富其情绪和情感。

2、美术活动是实施幼儿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实质上内在情感的外部表现,是用形、线、色构成的情感生活意象。美术对于幼儿,其作用不在于其艺术性、思想性如何地深刻,也不在于美术技艺表现如何娴熟,是纯属于情感发展的需要。处于涂鸦阶段和图式阶段的幼儿美术绘画活动,因为已经具有明显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特征,能够按照个人的主观经验来反映对象,表达自已的思想观点和情感体验,并将这些思想观点和情感体验通过自已的创作传达给他人。所以在美术教育实践中,幼儿美术教师可以按照美的标准和美的规律,引导幼儿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将自已的亲身体验和情感通过色彩、线条等表现出来,使幼儿的内心情感和外在形式达到同构,同时由美术泛化到生活其他领域,丰富和发展幼儿的情感世界。

三、实施情感教育的基本教学手段

情感教育不同于认知教育,它不是以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为主要目的,它的教育过程也不同于一般的教学过程,它更多地依赖于人本身的情感及经验,强调感受、感知、体验、理解和反应,其中最核心的机制是让幼儿感受和体验。

1、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尊重幼儿的意愿。人们常说“孩子凭兴趣做事”、“幼儿是情绪的俘虏”。我们在绘画教学时可以观察到,幼儿对绘画有兴趣时,注意力很集中,绘画很投入;不想画时,怎么叫他画都不画,因此这种带有原始感情性质的兴趣和好奇,是一种内驱动性的情绪,是幼儿早期认识发生的动力源泉。例如,幼儿小王画了一辆很多轮子的轿车,当老师纠正他侧面轿车只画两个轮子就可以时,他却不接受,反而振振有词地认为“轮子多才跑得快”。其实小王把自己的情感容入了画中,表达了他想让汽车跑得快一些,当老师了解了他的创作意图后,应先对他加以肯定,避免打击他的积极性,然后通过一些实物观察活动,让他了解事物的基本特征,这样既尊重了孩子,又能从孩子的意图出发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幼儿从小对生活、对周围环境抱有浓厚兴趣,能热心地参加各项活动,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2、理解幼儿的美术作品及其创作心理。一是注意从幼儿绘画作品中捕捉他的 情绪状态和情感类型。由于受到绘画技能的限制,幼儿把形象画得歪歪扭扭,怪诞而丑陋,而这些怪诞的形象却是幼儿当时头脑中的情感意象。如情绪体验给幼儿留下最深刻的记忆时,笑——是眯成一条线的眼睛,上弯的嘴角;哭——是大颗大颗的泪珠;吃——是最高兴的,表现出来的是张大的嘴巴。又如画“我的爸爸妈妈”作品中大部分孩子在纸的中间画上了一个大大的人,并认作是妈妈,旁边的小人一个是爸爸,一个是自己,可见在幼儿绘画创作时,把心目中的妈妈、爸爸和孩子间不同轻重情感关系表现的淋漓尽致。二是要理解儿童绘画的创作心理。幼儿用绘画的形式直觉表现来抒发情感,有时是心情愉快,抒发情感;有时是心情消极,发泄情绪。如画“过生日”时,很多学生的画面上除了生日蛋糕外就是一张张大嘴巴,看不到一个人,但我们站在幼儿的心理角度分析时,就可以充分理解孩子过生日吃大蛋糕是一种莫大的快乐。又如一名幼儿想帮老师拿东西,却拿不动,他就在自己的美术作品中,画了一个有四只手的小男孩,一只手拿书,两只手搬桌子,表达了自己希望帮老师拿东西却力不从心的心情。虽然孩子的画不能与成人的艺术作品相提并论,然而他们却能在形象、色彩以及绘画空间的表现方面突现出强烈的主观色彩,使画面更具抽象性、直觉性。因此,我们只有充分捕捉儿童的心理、情绪时,在美术教学活动时就可有目的的、针对性地培养和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促进其健康心理的成长。

3、帮助幼儿疏导和控制情绪情感。人们常说:“画画能宣泄情感,使儿童心理得到平衡。”大量观察发现,大部分儿童常通过画画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如一名小女孩很喜欢吃蛋糕,可是每次吃下一小块后就吃不下了,于是她在“生日”为题的作品中画上了一个蛋糕和有着一张奇大无比的嘴的小姑娘,表达自己对蛋糕的喜爱和想多吃一些的愿望。也有一些孩子用绘画来发泄情绪,如孩子小赵在游戏中被别的小朋友欺负了,他在美术活动时画了一幅人物图,画完之后却用笔画上粗粗的黑色线条将那画面上的人涂掉了,这是他在宣泄自己压抑的情感。因此在儿童的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借助一些美术游戏或意愿活动,引导和帮助孩子在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的同时,诱导幼儿体验乐意与人交往的乐趣,体验美好事物给自已带来的喜悦,体验集体活动的愉快等等,如鼓励小女孩过生日时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吃蛋糕分享快乐;鼓励小朋友在遇到困难时愿意主动找亲近的人商量解决等,从而逐步培养起幼儿健康的情感品质和初步的情感能力。

4、正确评价幼儿绘画的创作。评价是美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地评价是维护幼儿参加绘画活动的兴趣的重要保证。

(1)让幼儿感受美术绘画创作成功。每个人都希望能够通过活动来体现出自我的价值,通过成功的作品来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誉。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能够经常地让孩子感受成功的喜悦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培养起学习的兴趣,更能增强他学习的信心,良性循环可促进他完成更出色的作品。我们班的中中小朋友性格内向,胆子较小,画画非常拘谨,常常画出物体很小的画,有一次他正为自己一不小心画得太大的圆圈发愁时,老师及时地肯定了他画的圆,并大大表扬了他,还请其他小朋友参观,这事对中中影响很大,此后,他的画作有了明显的进步,物体画大了,色彩也丰富了,更重要的是中中喜欢画画了,而且每次作画都充满了自信。

(2)教师要准确地把握住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美术表现的心理特征。幼儿自我体验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发展、从生理性体验向社会性体验发展的过程,幼儿常常是通过这些赞扬、鼓励来作为学习的动力。我们每周举办一次画展,但展出的并非一定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只是对于孩子本人来说有进步的作品。作品的展出促进了孩子自信心和荣誉感的增强,从侧面鼓励了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热情,而这一股热情能使他们产生耐力和毅力,尽管累,可心情却是愉快的,因此及时地肯定和赞誉是帮助孩子确立自信,体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使他们初步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情感品质。

这个是在网上找到的,你可以参考一下~~~

 儿童心理学书籍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精心为您整理的30本儿童心理学书籍,希望您喜欢!

 30本儿童心理学书籍

 1婴儿心理学

 作者:王争艳,武萌,赵婧

 出版:浙江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5-12

 儿童青少年是人生起步的重要阶段,认识和理解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对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管理、自我成长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婴儿心理学》拟从两条路径建构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架构,呈现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包括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系、小学生心理学、中学生心理学;以问题主题为线索,关注当前及未来的热点问题,包括儿童青少年心理学前沿、处境不利儿童心理透视(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离异家庭儿童、贫困儿童)、特殊儿童心理透视(超常儿童、弱智儿童、聋哑儿童)、上网青少年心理透视。

 2婴幼儿及其照料者

 作者:珍妮特·冈萨雷斯-米纳

 出版:商务印书馆 2016-6

 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指定早教培训用书,作者基于40多年的幼教经验提出经验婴幼儿教育的十项原则。

 《婴幼儿及其照料者》是一本关于0~3岁儿童保育与教育的入门著作,突出展现了早教先驱玛格达• 格伯和艾米• 皮克勒基于尊重及回应的保育及教育理念。全书在教育理论及研究实践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和实践知识,完全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婴幼儿教育背景。

 3读懂孩子:学生心理学手册

 作者:让-吕克·艾伯特

 出版: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6-3

 不要让问题困扰孩子的内心,让我们来引导他们的成长,但是如何做才为有效呢学生的心理特征如何呢本书详细地讲述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教学当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学校、家庭等周边环境是怎样对学生的心理,进而对学生的学业产生影响的;学校和家庭该怎样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最终目的,即让孩子在智力、社会能力、情感能力上得到最好的发展;以及学生学习的动力、为什么会有“差生”等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学层面的基础问题。本书作者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将心理学知识通过案例深入浅出地娓娓析出。

 4儿童发展心理学

 作者:Denise Boyd

 出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6-3

 本书系统权威地讲解了儿童的发展。从生命之初的产前发育,一直到孩子的身体发育、知觉发育、认知发展、语言发展、社会性发展、自我认知、性别角色、社会关系、儿童与家庭系统、家庭之外文化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等等领域给予读者最详实权威的资讯。想要了解孩子各方面发展的是否正常,如何引导养育,才能给孩子最好的发育指导,本书都有详述和权威指导。

 5谢弗 儿童心理学(精装修订版)

 作者:鲁道夫·谢弗

 出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6-1

 本书介绍和总结了关于儿童心理学的发现和成果,回答了近些年来家长、老师和社会都广泛关注的儿童成长方面的问题。儿童与成人相似但又不同,近些年关于儿童的研究话题历久弥新,本书通过客观的研究阐明了儿童发展的本质,语言浅显易懂、结构清晰完整。无论是选修心理学课程的学生,还是教育工作者,或是想知道“孩子为什么不高兴”的家长,都会发现这是一本非常实用有趣的书。

 60-8岁儿童纪律教育

 作者:玛乔丽·菲尔茨

 出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5-6

 《儿童纪律教育》八年后的最新版,内容更全面,方法更实用!它是透视儿童心理世界、了解儿童问题行为根源的重要帮手,是幼儿教师、小学教师和家长的优秀读物!插图和印装精美,值得学习和收藏!

 7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四卷)-应用儿童发展心理学

 作者:WilliamDamo

 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3

 《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旨在提供一幅对儿童心理学领域的目前的知识状态进行全面的、准确的描绘图画,定位于“特定的学者”,具有“高级教程”的特点。各章作者均为儿童心理学领域世界范围内的某个方面公认的领衔专家,“真实地向读者奉献了一部完整的儿童心理学”。第一卷为“人类发展的理论模型”,论述了发展心理学的哲学、概念与方法论,以及各种理论模型,例如动力系统理论、生物生态模型、现象学生态系统理论,以及各种研究取向,例如情境取向、文化取向、毕生发展取向等。相比第五版,本版较大的变化是增加了3章新的内容,即“现象学生态系统理论:多元群体的发展”、“积极的青年发展:理论、研究与应用”和“宗教与精神信仰的毕生发展”。这一变化显然与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系统发展理论”逐渐取得支配地位的现状相一致。

 8儿童心理学手册(第三卷)-社会、情绪和人格发展

 作者:WilliamDamo

 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3

 《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旨在提供一幅对儿童心理学领域的目前的知识状态进行全面的、准确的描绘图画,定位于“特定的学者”,具有“高级教程”的特点。各章作者均为儿童心理学领域世界范围内的某个方面公认的领衔专家,“真实地向读者奉献了一部完整的儿童心理学”。第一卷为“人类发展的理论模型”,论述了发展心理学的哲学、概念与方法论,以及各种理论模型,例如动力系统理论、生物生态模型、现象学生态系统理论,以及各种研究取向,例如情境取向、文化取向、毕生发展取向等。相比第五版,本版较大的变化是增加了3章新的内容,即“现象学生态系统理论:多元群体的发展”、“积极的青年发展:理论、研究与应用”和“宗教与精神信仰的毕生发展”。这一变化显然与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系统发展理论”逐渐取得支配地位的现状相一致。

 9儿童心理学手册(第二卷)-认知、知觉和语言

 作者:WilliamDamo

 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3

 《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旨在提供一幅对儿童心理学领域的目前的知识状态进行全面的、准确的描绘图画,定位于“特定的学者”,具有“高级教程”的特点。各章作者均为儿童心理学领域世界范围内的某个方面公认的领衔专家,“真实地向读者奉献了一部完整的儿童心理学”。第一卷为“人类发展的理论模型”,论述了发展心理学的哲学、概念与方法论,以及各种理论模型,例如动力系统理论、生物生态模型、现象学生态系统理论,以及各种研究取向,例如情境取向、文化取向、毕生发展取向等。相比第五版,本版较大的变化是增加了3章新的内容,即“现象学生态系统理论:多元群体的发展”、“积极的青年发展:理论、研究与应用”和“宗教与精神信仰的毕生发展”。这一变化显然与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系统发展理论”逐渐取得支配地位的现状相一致。

 10儿童心理学手册(第一卷)人类发展的理论模型

 作者:WilliamDamo

 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3

 《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旨在提供一幅对儿童心理学领域的目前的知识状态进行全面的、准确的描绘图画,定位于“特定的学者”,具有“高级教程”的特点。各章作者均为儿童心理学领域世界范围内的某个方面公认的领衔专家,“真实地向读者奉献了一部完整的儿童心理学”。第一卷为“人类发展的理论模型”,论述了发展心理学的哲学、概念与方法论,以及各种理论模型,例如动力系统理论、生物生态模型、现象学生态系统理论,以及各种研究取向,例如情境取向、文化取向、毕生发展取向等。相比第五版,本版较大的变化是增加了3章新的内容,即“现象学生态系统理论:多元群体的发展”、“积极的青年发展:理论、研究与应用”和“宗教与精神信仰的毕生发展”。这一变化显然与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系统发展理论”逐渐取得支配地位的现状相一致。

 11儿童心理学:0-8岁儿童的成长(原书第6版)

 作者:唐娜·威特默,桑德拉·彼得森,玛格丽特·

 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12

 作为父母、准父母或早期教育研究者,大家将在本书中了解有关儿童在发展过程中的优缺点,以及从胎儿期到8岁这一成长阶段的知识。书中不仅探讨了在孩子诞生前,家庭在教育、社会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考虑,而且追溯了婴儿期、1~3岁、4~5岁、6~8岁四个阶段个体在大脑、知觉、动作、生理、情绪与社会性、认知、语言和阅读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健康与营养。这一组织架构保证了读者根据时间顺序和特定专题进行阅读和理解。

 12幼儿的感觉与意志

 作者:孙国华/唐钺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9

 《幼儿的感觉与意志》被公认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作者对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中的每一天进行系统观察,有时也进行一些实验性的研究,最后把这些观察和研究记录整理成书。

 13宝宝也是哲学家:学习与思考的惊奇发现

 作者:艾莉森·高普尼克

 出版:浙江人民 2014-9

 这本书与汗牛充栋的“育儿宝典”最大的不同,就是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充满情感与智慧的视角,从一种崭新的角度去欣赏童年的丰富性与重要性。

 14儿童与情绪

 作者:哈里斯 Harris

 出版: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10

 《儿童与情绪:心理认知的发展》主要讲述了,如果要去爱、帮助、说服和反对他人,我们必须要知晓他们的所想和所需,人类的互动依靠的是“一种心灵理论”。这一理论的重要部分就是理解情绪,如果我们不能理解我们为何欢乐或不安,就不能真正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

 15儿童发展

 作者:邱莉

 出版:北京师范 2013-9

 《高等院校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儿童发展》结合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逐步深入对高素质师资的诉求,旨在提升新师资培养质量,培养未来的人民教育家,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改革。《高等院校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儿童发展》在内容方面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16学前儿童心理学

 作者:李甦,李焱

 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4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实践取向型学前教育专业规划教材”之一,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编写。《学前儿童心理学》适合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本、专科学生使用,也适用于远程教育学员和各级、各类幼儿教师培训。

 17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2版)

 作者:伍新春

 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4

 本书广泛借鉴国内外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最新理念和成果,紧密结合教与学的实践,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全面阐述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18儿童怎样解决问题

 作者:凯瑟琳·贾维

 出版: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6-08

 一个一岁的孩子想建一座砖塔,可能会把它弄塌,但是她五岁的姐姐却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这个任务。为什么一些事情年幼的孩子做起来很困难,而对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却不算什么解决问题的技能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在书中,作者为我们整合了后皮亚杰时代的动态观点和研究发现,并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儿童问题解决中的各类现象铺设了前进的道路。

 19游戏

 作者:凯瑟琳·贾维

 出版: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6-08

 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我们的社会经济生活经历了重大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到我们的研究中所产生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我们得以观察更多来自不同背景的儿童。多样性的文化要求我们对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研究者们同时也对游戏和儿童的健康成长之问的关系倍感兴趣。在《游戏》这本书中,作者凯瑟琳·贾维不仅概括了近期的相关研究成果,而且向我们指明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

 20早期教育理论的实际应用

 作者:莫琳·戴利

 出版: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0-6

 早期教育理论的实际应用》旨在帮助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和早期教育实践工作者概要了解有关儿童发展与学习的主要理论。针对很多学生和实践工作者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理论观点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早期教育理论的实际应用》设计了诸多富有特色的栏目,帮助读者理解有关实践中的理论观点并有效地反思自己的实践。

 21儿童工作中的全纳平等和多样性

 作者:休·格里芬Sue Griffin

 出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2

 休·格里芬编著的《儿童工作中的全纳平等和多样性》这本发人深省的书——全面探讨了全纳和反歧视的真正意义,简单易懂地解释了诸多术语,如成见和偏见,研究了早期教育从业人员与儿童、儿童家长、儿童家庭及其他同行之间的关系,研究了英国存在的偏见和不平等现象的历史环境及其影响,《儿童工作中的全纳平等和多样性》浅显地介绍了旨在促进全纳、平等和多样性的法律。

 22儿童早期游戏规划

 作者:彭尼•塔索尼

 出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2

 《儿童早期游戏规划(第2版)》内容简介:作为一名早期教育实践工作者或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你想更深入地了解儿童的游戏,并学会成功地安排基于课程的游戏活动吗由彭尼·塔索尼和卡林·哈克撰写的《儿童早期游戏规划》一书正是你所需要的。

 2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作者:陈帼眉

 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1

 新编教材体系和内容编排上都作了较大调整,并增加了《学前教育课程设计》,《学前教育评价》、《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等课程。

 240~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与教育

 作者:袁萍 祝泽舟

 出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书共分9章,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阐述,即针对婴儿语言发展和教育问题进行了理论温习,又从实践的角度围绕具体的语言教育活动提出了教育指导策略。

 25儿童行为观察与研究

 作者:罗秋英 周文华

 出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法为核心,结合学前教育科研工作实际,系统地阐述了学前观察研究工作的基本概念、科学方法及基本要求,体现了“体系创新,各章独立,学练结合,学以致用”的特点。

 26儿童心理学

 作者:谷传华 著

 出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6

 全书系统地介绍了儿童的心理发展进程及特点,除基本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外,内容涉及胎儿和婴幼儿早期发展以及儿童的认知、人格、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同时总结了儿童发展的规律和影响因素,探讨了遗传与环境的作用,对与儿童心理健康相关的多个社会热点问题也进行了到位的分析,是一部集专业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优秀教材

 27儿童心理学 by Schaffer

 作者:谢弗Schaffer

 出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1

 本书对儿童心理学这门学科现有的发现和成果做了一个介绍和总结,回答了近些年来家长、老师和社会都广泛关注的儿童成长方面的问题,比如,有没有一些“正确的”抚养孩子的方法,如何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孩子的哪些问题是家长和老师需要了解和矫正的,儿童每天应该看多长时间的电视,能够从儿童期的行为预测长大后的智力吗,等等。

 本书的语言浅显易懂,深入浅出,无论是选修心理学课程的学生,还是各级教育工作者,或者是想知道“孩子为什么不高兴了”的家长,都会发现本书不仅有用,而且有趣。

 28儿童心理学手册 C/6 共四卷

 作者:戴蒙 著 林崇德,李其维,董奇 等译

 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3

 《儿童心理学手册》由西方儿童心理学领域内最权威的专家合力著述,自1931年出版至今,已修订改版六次,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儿童心理学家。本版保留了1998年第五版19章中的15章,其撰稿人也没有变化。除删去第五版中的第6、7、8和13章外,较大的变化是增加了3章新的内容,即“现象学生态系统理论:多元群体的发展”、“积极的青年发展:理论、研究与应用”和“宗教信仰与精神信仰的毕生发展”。这一变化显然与后面我们还将提及的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系统发展理论”逐渐取得支配地位的现状相一致。如今的《儿童心理学手册》,其影响远不止儿童心理学领域,其它如学前教育学、认知科学、生物学、哲学、语言学等学科研究者都会受其影响并反哺于儿童心理学。

 29儿童心理学

 作者:边玉芳

 出版: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4

 本书通过梳理儿童心理学领域比较有影响的实验来阐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本书包括8个方面64个实验,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体系。每一个实验都尽可能完整翔实地阐述实验背景、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同时尽可能深入地分析实验所揭示的道理。本书不仅适合儿童工作者、教师及家长阅读,也适合儿童心理学研究者阅读。

 30实验儿童心理学

 作者:沈德立/白学军

 出版: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4-8

 本书包括实验儿童心理学概述、实验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儿童大脑功能的发展、感知觉的发展、注意的发展、记忆的发展、语言的发展、情绪的发展九部分。

1、多给孩子一些陪伴。爸爸妈妈虽然需要工作为自己的小家添砖增瓦,但是孩子也是家庭一员,他有权得到爸爸妈妈的陪伴和爱意,如果爸爸妈妈只是忙于自己的工作,没有给到孩子足够的陪伴,内心会有很大的失落感以及委屈。

2、孩子需要的不是金屋银屋,需要的不是锦衣玉食,他们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只是希望爸爸妈妈可以给他们一个完美的陪伴时间而已。孩子其实很好满足,只需要爸爸妈妈哪怕拿出十分钟的专心高质量陪伴就可以,并不会一直的无缘无故的闹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856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