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教育方法可以塑造孩子不同的品性,培养不同的特质,必须灵活运用。下面整理了一些关于教育孩子的励志书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01《听孩子说,胜过对孩子说》
简介: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作者是一名作家,更是一个妈妈,她以温暖且感性的笔触记录她与两个女儿长达十年相处的甜蜜时光,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认真与耐心陪伴女孩们成长的妈妈。作者运用同理心,站在孩子的角度,快速抓出孩子想要对你透露的关键词。只有倾听,才能看到和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给予爱,才能传递爱,才能实施教育。
02《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和孩子一同幸福成长的心理魔法》
简介:
本书包含了家庭教育的大部分热点问题,有理念,也有实用的方法,适合于从婴儿到大学生的家长阅读。
本书的理念和方法同样有益于处理好夫妻、家人、同事之间的关系,所介绍的心理学方法适合于个人的心理调节。所以也是一本成人心理成长指导读物。
03《教育的力量》
简介:
《教育的力量》是由李镇西、魏书生、高金英、万玮等教育名家及部分很好教师撰写的一本旨在服务教师、指导教师,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艺术的职业素质培养书。这些作者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他们紧紧围绕“后进生转化”这一教育中的难点问题,通过大量生动鲜活的实践案例分析、精彩纷呈的教育故事以及深入独到的理性思考和实践心得,为广大同行献上了一份可供借鉴的行为指导,同时也充分展示了“教育的力量”。
04《朱永新说教育》
简介:
《朱永新说教育》是朱永新教育思想简明读本,其中既有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深入独到的理陛思考,又有大量生动鲜活的教育实践案例分析,还穿插着作者对自己闪烁着理想主义光辉、富有人文思想和创新精神的教育情怀的诗意表达,特别是对新教育的宗旨、纲领、使命、方法作了简明而的解读和阐发,旨在让更多的教师了解新教育、走进新教育、实践新教育。
05《从卡内基到常春藤——好性格让孩子受用终生》
简介:
本书讲述一位用心的好妈妈如何将一个普通孩子培养成出类拔萃的常春藤毕业生和适应社会的优秀职场人才,为家长展示在孩子从小到大成长的每个重要节点为孩子的精心规划。书中母女精彩的交流互动内容值得每位母亲学习参考。本书由著名中文卡内基训练之父黑幼龙、美国卡内基训练山东区董事长夏明杰、燕定美中教育董事长高燕定、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倾情写序。本书文字流畅,思想奇妙,闪现出家庭教育的智慧和灵动精彩的精神。
06《教师的国学素养》
简介:
《教师的国学素养》就是为了教师感受国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精神营养,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教师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学会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侵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成为新时代传统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从书中汲取营养的好的方法之一,便是读完一本书写好一篇读后感。
初识李玫瑾教授为网上无意间刷到的育儿短视频,接触她的书籍《心理抚养》确实被这本书的名字深深的吸引:细思之下发现,给予孩子物质抚养相对来说是一件简单的事,但能从心里上给予他丰富的营养,实在妙哉。
翻过书本,却发现,李教授竟然是为犯罪心里研究专家,她的育儿观是从大量的犯罪心里案件中总结出来的。因此,我不禁要提防,这中间的种种方法,可能是防治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不过是育儿的最低线要求。所以,这是本书的特点,也是局限之一。但,就如书中所说“缺爱的心灵就像荒漠,心理贫苦有时比经济贫困更让人绝望。”“世上没有千篇一律的育儿方法,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开动脑筋,用智慧育儿。”由此,爱和智慧这两个关键词给予了我育儿路上的深刻启发。
用爱抚养,这应该为人父母的本能。如何去爱呢?这是一种适度的爱,即不溺爱,也不缺爱,实在难以拿捏。
智慧育儿,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书中提到:“如果用最简约的方式来表述一个人正常人的心理现象设计什么的话,那么至少包括留个内容:一是决定心里现象发生的遗传与生理基础;二是决定人 一生心理基础的早期心理发展内容;三是对心理内容进行分层的管理、存储于提取的意识活动;四是与外界互动及对外反映的认识活动;五是显现心里的动向和程度的情绪情感;六十体现个人心里风格与特性的人格和个性。”
第一,心理现象的遗传与生理基础无可多谈,只能承认其客观性。
第二,早期心理发展内容重在在照顾、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培养情感,以浸润的方式告知或带领海里学习如何做人做事。
第三,意识水平标志着人的心理水准。意识是什么呢?意识是人的一种觉知状态,包括对外界的觉知和对自己的觉知。而自我意识大概出现在三岁。人的意识是由外而内的,人可以通过眼睛看到外面的世界,但看不到自己的脸,因此,人最后出现的是自我反思意识。自我反思意识的发展实则为认识自己的一个过程。一个人遇到事情,最先改变的应该是自己。自我反思意识的发展,首先要跳出自我中心;其次,要了解潜意识现象。人的心理有什么,严厉就有什么,眼里看到的往往是心理有的。所以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中有一句特别有名的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的结果。”所以,你对别人的评价、挑剔、赞美等等实则为你内心的潜意识在作祟。
第四,改变识是做思想工作的重点。当发现孩子情绪有问题时,讲道理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可以找个理由带他出去运动,让他出出汗,找到身体舒畅感,然后再和他谈认识的问题,就比较容易化解他的不良情绪了。此时的心理咨询,应采取“当事人原则”,以当事人为中心,不是频繁的给建议,而是通过不断的提问帮助对方认识自己,自己做选择,自己做决定。
第五,情绪是心理观察的窗口。情绪可以通过面部表情、言语文字和行为举止来观察。那么情绪应该如何表达和管理呢?消化不良情绪是重要的情绪自律之法:运动、讯号美好的感觉去体验、找朋友聊天吃饭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六,个性是人的“心理名片”。何为个性,其为一个人独特、稳定、整体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个性包含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两部分。首先,心理倾向包括人的需要、兴趣、三观、信仰等。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兴趣是为了体验快乐的感受而引发的活动倾向;三观则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信仰则是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做某些事情。其次,人的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活动室表现于外的征象,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等。气质,为心理活动发生时的强度、平衡度与灵活度的特征;性格,是由后天养成,主要表现为对待他人的行为方式;能力,指人学习、反应、做事的效率。
心理的发展有内在的逻辑进程。人的心理发展科分10个时期:乳儿期(0-1对)、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岁)、学龄初期(6-12岁)、青春初期(12-15岁)、青春后期(15-18岁)、青年初期(18-25岁)、青年后期(25-35岁)、中年期(35-60岁)和老年期(60岁以上)。
心理的发展呈阶梯渐进的模式,具有不可逆性,也就是说,心理发展过程中缺少某个环节或某个台阶就会出现缺陷,且终身难以弥补。而人的心理发展的4个重要台阶:0-3岁重情感抚养;3-6岁重性格培养;6-18岁重能力培养;18-n岁则为自我修养。
情感,需要抚养。情感抚养为心理发展的第一个台阶。孩子在四个半月的时候会出现人生的第一份情感——依恋。当依恋情感得到满足的时候,孩子就会对外界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心扉就会比较开放,同意继续发展亲情和伙伴情。
性格,需要教养。这是心理发展的第二个台阶。从三岁开始,就要对孩子进行性格教养。如果说情感抚养更多的是要照顾和满足孩子,而性格教养更多的是要规范和约束孩子。性格,实则为人在后天形成的与他人有关的社会行为方式。孩子的第一次行为,一定要引起重视。比如第一次索要一个喜欢的东西,若是以苦恼的方式获得满足,会养成一种性格;若是哭闹无用,以跟人商量的方式获得满足,会形成另一种性格。
能力,需要培养。这是心理发展的第三个台阶。能力包括智能、技能和特殊能力。父母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寻找他的心理特长,鼓励他们从小就刻苦努力,通过教育、训练等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自我,需要休养。这是心理发展的第四个台阶。自我,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要求。将社会中生活中好的人物当作自己峨榜样,通过阅读,把好书当做自己的心灵导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休养。
自人生的10个时期中,18岁就占了6个。如果把18岁分成3段,即0-6岁、6-12岁和12-18岁。其中,0-12岁为依恋期,12-18岁为青春期。依恋期主要发展情感、言语、社会性、认知方式、观念、性格、能力等;青春期则在自身能力往纵深和横向扩展的同时,更多地在追求自我发展,包括自我意识、性意识、自我价值感、自我同一性等,还有向群性和结交密友,最后追求自我实现。青春期最需要父母的智慧,养育着“不急”是唯一的破解之道。孩子在青春期出现敌对情绪,父母一定要耐心和坚忍,记住“和善而坚定”的原则。
18-n岁为自我修养时期,对成年子女父母要学会放手。遇到事情不能替孩子做主,只能表达你的想法并说明原因。父母要明白,孩子虽然是你生的养的,但他们是人而不是物,他们有独立的意识,有自己的认识,有属于自己的情感,有自己的需求,因此父母不能把孩子困在自己的人生意志范畴之内。在成年阶段,人的心理发展共分为四个时期,即青年初期,青年后期,中年期和老年期。如果成年后的子女还要花父母的钱,心理应该有一份愧疚,绝不能认为这是父母应该做的。
心理抚养重在养心。我们不能不能只养大孩子的身躯,却因文不懂而没有认真的养育孩子的心灵。
情感的心理抚养必须是无假的爱。一个人的情感发展取决于他生命的第一年,是否在抚养中拥有出于真正的爱而给予的足够耐心、细心、宽容,甚至小小的纵容,给她足够的情感营养,用你的身体、你的拥抱、你的抚慰、你的笑容、你的声音去表达爱。
脾气的心理抚养是及时到位的照应。脾气,通常是指一个人情绪产生的速度、强度、持续时间和转换灵活度等特性,是人的个性内容之一。一个成年人脾气暴躁,大致可以判断他在一岁之内的心理抚养是贫困的。
言语的心理抚养是耳边人声的丰富。妈妈连篇的“废话”传递的正是绵绵不断的爱意,这种爱的唠叨是婴儿心理发展的重要营养素。孩子除了吃喝拉撒,特别需要这种心理刺激。
观念的心理无恙是为其注入心象。观念是看到的同时形成的想法,它是由生活情境形成,不是由推理形成。一个人的观念是他从小耳闻目睹、见得最多的情景,听得最多的声音,是哪些在眼前腰来晃去,一遇事情就唠唠叨叨的抚养人。所以,父母在意强调的就是孩子未来的观念。
心性健全的要求是什么?首先要让他具有人性,而人性由情感而唤醒。人性中的情感是由养育而来的。
人的第一份情感是依恋。依恋的形成,需要一个稳定的抚养人。依恋一般在半岁左右形成,一直持续到12岁。依恋为什么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很重要?一是孩子见到熟悉的面孔就会高兴,情绪很快就会稳定下来。二是孩子跟这个在一起有安全感。依恋情感的发展有利于父母对孩子形成“心理控制力”。这种教育并非指借助外部具体的强制命令、动作,或者借助钱财等物质资源的力量施加控制,而是通过良好的亲子抚养,让孩子眷恋、依赖、信任你,形成一种依恋感情,从而使他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要求,信任你的话语,愿意踢你的话。
依恋母亲并不等于父亲不重要。作为爸爸,在哺乳期可以做些什么呢?首先,在孩子吃奶期间,母亲要花更多的时间,全力以赴的照顾孩子,父亲一定要细心体贴;其次,在哺乳期,父亲可以多做些力量性的事情,抱着孩子哄睡觉,给孩子洗澡,帮孩子拍嗝,给他哼哼歌等;再次,在孩子面前好好的爱母亲。父亲应该明白,你与孩子的关系,更多的时候是为孩子树立一种榜样,这个榜样应该是孩子将来在家庭之外用得上的行为方式。
其次,心理教养重在品性。不要以为孩子小,社会行为从人出生后就与他人互动中开始形成并逐渐定型。决定这种“形成”的关键就是“第一次”,对孩子的某种不当行为,你当时的反应就是为他建立处事原则。
再次,性格培养决定命运。
对3-6岁的孩子说“不”。当孩子有不合理要求时,他想要,大人不给满足时,有的孩子就以苦恼的方式博取。当孩子出现这种表现时,我们就要对他进行说“不”的训练,让他能够根据外部要求控制自己。说“不”需要讲究环境,要与孩子形成一对一的关系,一定要让孩子单独面对一个人,而不要让他看到别人,以免让他向他人求助而达到目的。家中任何一个管教孩子,别的人尽量回避。在不认同管教人的管教方式时,也要尽量回避孩子,不要在当时或当面出现分歧,等事情过后大人们进行沟通,即使争吵也可以,只要不当着孩子的面。
培养孩子与人沟通,学会讲理互动。教会孩子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方式,有想法、有要求、有情绪时,要学会好好说话。说不后哭闹——痛苦后安抚她认真说:咱俩说说刚才你哭闹的事情?——告诉他哭闹的不好。——再问:你觉得应该怎么办?——有事情要好好说出来。
延迟满足,练就人的耐性。在孩子稍懂事的三四岁前后,找一个机会带去买玩具。这时,我们可以给他一个自主选择的机会,既让他锻炼选择的能力,又让他经受一次等待的训练。这时先考察玩具的优点,肯定孩子的眼光——告知因价钱而超出了父母的计划——告知父母挣钱的不容易——用加班来赚钱下周带他买——在这周的等待中提出让他配合你的要求。
诱惑训练,教其自我管理。具体的方法是:在周末休息的第一天即周六下午三点,妈妈准备一份平时很少给孩子吃的小零食,将其分出三份,拿出两份对孩子说,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这里有两份好吃的,有一份计划今天给你吃,还有一份是明天下午才能给你吃的。这个游戏的规则是:我今天把两份都给你,由你自己决定怎么吃。但是如果你能做到今天只吃今天这份,明天那份留到明天再吃,那稻明天下午,只要让我看到那一份孩子,我就给你增加一份,也即是说你明天可以吃到两份。到了第二天下午午休后,你拿出第三份零食叫他:昨天说好的,今天下午你能拿出今天这一份零食,我就给你增加一份,你看我拿来了。这时,他看着你手里这一份,心想今天还可以给他一份,但这是你要和他强调规则,当你看到他拿不出留给今天的零食时,你告诉他:不是我不给你,我言而有信,我已经准备了。只要你能拿出来你的那一份,我的这份就给你。然后微笑的看着他,等着他,当发现他拿不出来时,你再说:看来是你自己不想要今天这份了,因为你知道这个规则,既然你昨天都吃掉了,那今天这份就不能增加了。然后你毫不犹豫的拿着这一袋走开。隔上两三周,你换一种零食,同样三份,再给他做一次这个游戏。第二次做同类游戏,他已经知道上一次的结果了,所以多数孩子会抵制食物的诱惑保留下来。当周日下午,他向你展示他手里的第二袋零食时,你一定要认真夸奖他:哇!你居然可以做到控制自己,真有毅力!这代无论如何都要给你。然后,你可以顺便对他多说两句:只要你不急,好吃的东西永远有。要知道有很多事情,不要着急得到,不要放纵自己,满满的获取,你就会得到更多的东西。
与人接触,礼貌维为先。见人主动问好,回家主动说:我回来啦!离开家时一定要跟父母说一声,爸妈,我出去做什么,大约什么时候回来,。
与人相处,学会包容分享。学会分享,父母或孩子要有意地带着孩子接触邻居,或寻找有同样大小的孩子,约定时间,定期在一起玩耍。见到小朋友,可以主动做自我介绍,我叫什么?你叫什么名字?带孩子下楼,让他带上玩具,多带一份,一个自己拿着,一个与人交换。结束时,让双方孩子拿回自己的玩具就好。在带孩子出去玩时,家长一定要用心观察孩子,参与他们的玩耍。因为这是孩子与同辈人接触的初期,他要明白,怎样与小朋友相处才是正确的行为方式。分享的同时,也要学会分担,对于孩子也要从小培养他对家庭事务的分担。
体力之苦,练就坚韧意志。要想让孩子心里坚强并有韧性,一定要从身体之苦进行磨练。培养这种体力之苦可以在孩子四岁前就开始,孩子四岁,让他练习跑步,然后学习游泳。在七岁之前,
感谢小明老师的传阅。拿到马克斯•范梅南、李树英合著的这本《教育的情调》,轻轻一翻开卷首语,就惊喜连连;再看序言和目录,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更让人惊喜的是书中的教育故事娓娓道来,一个个真实的教育故事似曾相识。读起来轻松愉快,有身临其境之感。
捧读美国教育研究协会“课程和教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马克斯·范梅南的《教育的情调》。内容并不多,本书正文连同后记仅仅177页,只有A4纸的一半大小。却探讨了“教育的敏感和机智” “了解孩子充满可能性的世界”“孩子好奇的体验”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到” “表扬和肯定的重要性” “纪律的教育学意义”等16个话题。这16个话题都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常见现象入手,通过分析现象背后的教育学意义,帮助教师贯通和融合理论与实践,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
范梅南先生提示教育者带着敏感、机智和爱走进孩子的世界,从生活体验出发,对丰富多样的教育情境、意义保持敏锐的触觉,从而把握和形成教育智慧,更好地与孩子相处。这本书作为教育现象学的经典著作之一,把理论学习、实操艺术、教育研究和教育写作四大功能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对于教学的情调,范梅南先生这样认为:“每一堂课都是有生命的。学生不是容器,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 当前发生的一切就是最好的教科书,这种如饮甘泉般的阅读体验给了身为教育工作者教师的我诸多启发,归纳如下五点感悟:
一、以爱育爱,做有温度的教育
范梅南认为教育情调的核心在爱,这与好教师要有“仁爱之心”、陶行知主张的“爱满天下”、顾明远提出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等观点是一致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在对孩子充满人文主义情怀,把孩子视为个性鲜明、充满生气的独立的生命体时,才能做到把爱献给每个孩子。心中有爱,眼里有光,才能看到诗和远方,也只有站在人性的高度,教师的教育智慧才能得以沉淀和提升。教育也就有了美好的情调。
二、教师的爱是教育爱
教育之爱不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它必须能满足儿童生命成长的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爱,与其他的爱不同,它是非功利性地指向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育学就是一种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范梅南),教师需要通过现象学式的 “听”、“看”和对具体情境的“关注”,让孩子随时感受到老师的“在”,也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看见”。这样让孩子生活在尊重、包容、关爱之中,从而幸福地生活和成长。
三、贴近学生,关注学生成长
在本书的阅读中对于“表扬和肯定”的重要性和方法又一次体会到了其重要性。书中提到了一位教授英文的朱老师,在一次单元测试中,对于一个个别单词拼写出现错误,但是给了满分的案例。这个例子中朱老师在拼写错误的单词下用横线划出,说明她并非看漏,但是鉴于该生近期学习积极性很高,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所以还是给了这个学生满分,最终也的确极大地鼓舞了这个学生。这说明了表扬的重要性,也说明表扬也需要机智。书中也再次提到表扬不可太随意,不可无区别的给予。这样就失去了它的作用。同时当众表扬比私下表扬的效果更好。
教师应该让每个孩子被“看到”。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老师的一个无心的微笑,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贴心的问候,一句随口的表扬,对一个孩子来说可能至关重要,或者是开心与否的表达,都是幸运的孩子。能被老师用教育学的眼光关注,更是幸运中的幸运。也许他会铭记一生。工作时间越长,教的学生越多,越容易忽视这一点。对学生的关爱越来越少,总认为自己该教的东西都教了,学不学是学生自己的事,与我何干。这种观点大错特错,他可能只是我千百个学生中的一个,而我却是他人生中重要阶段的老师。曾经听一个老师说起过一个故事,一个成绩很差的学生毕业多年后,还经常提起某某老师曾经对自己的好,其实这个老师并没有做什么大不了的事,只是偶尔表扬了他。就这么几句简单的表扬,对他来说是莫大的安慰,让他恋恋不忘。
四、要尊重和发展孩子的可能性与独特性
“孩子们在他们的生活探索中,向我们展示出生活里那些丰沛的希望和多彩多姿的可能性,以及生活必将更加美好的愿景。”
这是《教育的情调》一书中的一段话,这段话启发我们:我们需要尽最大努力的了解一个孩子对这个世界的体验到底是什么,去了解这个孩子是如何体验他的生活的。
学生是“未成年人”,这个概念本身就蕴涵深刻而丰富的“可能性”。每个生命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独特的尊严和个性。教育就是面向可能性、独特性这一“生命事实”的意向性实践活动。对此,教师要“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孩子”,走进学生的生命世界,解读学生的生命密码,把握学生的生命需求,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质。
五、要通过反思、体验和写作来提升教育智慧
教育不仅是遵循规律的科学活动,还是充满智慧和艺术的情感活动。然而,教育智慧不会随着教育生涯年限的增长而自然提升。教师把教育现象、教育行为、孩子的教育表现、师生交往的状况、生活体验等纳入到教育性反思之中,在反思中去深化认识,涵养情感,优化实践。写作,是教育表达的方式之一,在写作过程中倒逼自己加强理论学习、生活体验和实践反思,从而使教育智慧在“写”和“思”中不断生成和沉淀。
以爱育爱,行走在成长的路上。时时关注学生,抓住教育契机,让教育的智慧在当下发出耀眼的光芒,照亮疫情的阴霾和焦虑。
当然,“读书”不如“用书”(陶行知),我们不能仅仅靠《教育的情调》一书就能做好教育,但它的确提供了很好的启发与美好的体验,愿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去阅读,去分享,去实践。成为一个有情调的教师,一个充满着教育智慧的老师。
辽宁 鞍山 李斌
2021312
教师必看的儿童心理学书籍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精心为您整理的教师必看的儿童心理学书籍,希望您喜欢!
教师必看的儿童心理学书籍
1婴儿心理学
作者:王争艳,武萌,赵婧
出版:浙江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5-12
儿童青少年是人生起步的重要阶段,认识和理解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对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管理、自我成长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婴儿心理学》拟从两条路径建构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架构,呈现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包括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系、小学生心理学、中学生心理学;以问题主题为线索,关注当前及未来的热点问题,包括儿童青少年心理学前沿、处境不利儿童心理透视(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离异家庭儿童、贫困儿童)、特殊儿童心理透视(超常儿童、弱智儿童、聋哑儿童)、上网青少年心理透视。
2婴幼儿及其照料者
作者:珍妮特·冈萨雷斯-米纳
出版:商务印书馆 2016-6
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指定早教培训用书,作者基于40多年的幼教经验提出经验婴幼儿教育的十项原则。
《婴幼儿及其照料者》是一本关于0~3岁儿童保育与教育的入门著作,突出展现了早教先驱玛格达• 格伯和艾米• 皮克勒基于尊重及回应的保育及教育理念。全书在教育理论及研究实践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和实践知识,完全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婴幼儿教育背景。
3读懂孩子:学生心理学手册
作者:让-吕克·艾伯特
出版: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6-3
不要让问题困扰孩子的内心,让我们来引导他们的成长,但是如何做才为有效呢学生的心理特征如何呢本书详细地讲述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教学当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学校、家庭等周边环境是怎样对学生的心理,进而对学生的学业产生影响的;学校和家庭该怎样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最终目的,即让孩子在智力、社会能力、情感能力上得到最好的发展;以及学生学习的动力、为什么会有“差生”等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学层面的基础问题。本书作者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将心理学知识通过案例深入浅出地娓娓析出。
4儿童发展心理学
作者:Denise Boyd
出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6-3
本书系统权威地讲解了儿童的发展。从生命之初的产前发育,一直到孩子的身体发育、知觉发育、认知发展、语言发展、社会性发展、自我认知、性别角色、社会关系、儿童与家庭系统、家庭之外文化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等等领域给予读者最详实权威的资讯。想要了解孩子各方面发展的是否正常,如何引导养育,才能给孩子最好的发育指导,本书都有详述和权威指导。
5谢弗 儿童心理学(精装修订版)
作者:鲁道夫·谢弗
出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6-1
本书介绍和总结了关于儿童心理学的发现和成果,回答了近些年来家长、老师和社会都广泛关注的儿童成长方面的问题。儿童与成人相似但又不同,近些年关于儿童的研究话题历久弥新,本书通过客观的研究阐明了儿童发展的本质,语言浅显易懂、结构清晰完整。无论是选修心理学课程的学生,还是教育工作者,或是想知道“孩子为什么不高兴”的家长,都会发现这是一本非常实用有趣的书。
60-8岁儿童纪律教育
作者:玛乔丽·菲尔茨
出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5-6
《儿童纪律教育》八年后的最新版,内容更全面,方法更实用!它是透视儿童心理世界、了解儿童问题行为根源的重要帮手,是幼儿教师、小学教师和家长的优秀读物!插图和印装精美,值得学习和收藏!
7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四卷)-应用儿童发展心理学
作者:WilliamDamo
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3
《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旨在提供一幅对儿童心理学领域的目前的知识状态进行全面的、准确的描绘图画,定位于“特定的学者”,具有“高级教程”的特点。各章作者均为儿童心理学领域世界范围内的某个方面公认的领衔专家,“真实地向读者奉献了一部完整的儿童心理学”。第一卷为“人类发展的理论模型”,论述了发展心理学的哲学、概念与方法论,以及各种理论模型,例如动力系统理论、生物生态模型、现象学生态系统理论,以及各种研究取向,例如情境取向、文化取向、毕生发展取向等。相比第五版,本版较大的变化是增加了3章新的内容,即“现象学生态系统理论:多元群体的发展”、“积极的青年发展:理论、研究与应用”和“宗教与精神信仰的毕生发展”。这一变化显然与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系统发展理论”逐渐取得支配地位的现状相一致。
8儿童心理学手册(第三卷)-社会、情绪和人格发展
作者:WilliamDamo
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3
《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旨在提供一幅对儿童心理学领域的目前的知识状态进行全面的、准确的描绘图画,定位于“特定的学者”,具有“高级教程”的特点。各章作者均为儿童心理学领域世界范围内的某个方面公认的领衔专家,“真实地向读者奉献了一部完整的儿童心理学”。第一卷为“人类发展的理论模型”,论述了发展心理学的哲学、概念与方法论,以及各种理论模型,例如动力系统理论、生物生态模型、现象学生态系统理论,以及各种研究取向,例如情境取向、文化取向、毕生发展取向等。相比第五版,本版较大的变化是增加了3章新的内容,即“现象学生态系统理论:多元群体的发展”、“积极的青年发展:理论、研究与应用”和“宗教与精神信仰的毕生发展”。这一变化显然与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系统发展理论”逐渐取得支配地位的现状相一致。
9儿童心理学手册(第二卷)-认知、知觉和语言
作者:WilliamDamo
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3
《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旨在提供一幅对儿童心理学领域的目前的知识状态进行全面的、准确的描绘图画,定位于“特定的学者”,具有“高级教程”的特点。各章作者均为儿童心理学领域世界范围内的某个方面公认的领衔专家,“真实地向读者奉献了一部完整的儿童心理学”。第一卷为“人类发展的理论模型”,论述了发展心理学的哲学、概念与方法论,以及各种理论模型,例如动力系统理论、生物生态模型、现象学生态系统理论,以及各种研究取向,例如情境取向、文化取向、毕生发展取向等。相比第五版,本版较大的变化是增加了3章新的内容,即“现象学生态系统理论:多元群体的发展”、“积极的青年发展:理论、研究与应用”和“宗教与精神信仰的毕生发展”。这一变化显然与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系统发展理论”逐渐取得支配地位的现状相一致。
10儿童心理学手册(第一卷)人类发展的理论模型
作者:WilliamDamo
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3
《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旨在提供一幅对儿童心理学领域的目前的知识状态进行全面的、准确的描绘图画,定位于“特定的学者”,具有“高级教程”的特点。各章作者均为儿童心理学领域世界范围内的某个方面公认的领衔专家,“真实地向读者奉献了一部完整的儿童心理学”。第一卷为“人类发展的理论模型”,论述了发展心理学的哲学、概念与方法论,以及各种理论模型,例如动力系统理论、生物生态模型、现象学生态系统理论,以及各种研究取向,例如情境取向、文化取向、毕生发展取向等。相比第五版,本版较大的变化是增加了3章新的内容,即“现象学生态系统理论:多元群体的发展”、“积极的青年发展:理论、研究与应用”和“宗教与精神信仰的毕生发展”。这一变化显然与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系统发展理论”逐渐取得支配地位的现状相一致。
11儿童心理学:0-8岁儿童的成长(原书第6版)
作者:唐娜·威特默,桑德拉·彼得森,玛格丽特·
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12
作为父母、准父母或早期教育研究者,大家将在本书中了解有关儿童在发展过程中的优缺点,以及从胎儿期到8岁这一成长阶段的知识。书中不仅探讨了在孩子诞生前,家庭在教育、社会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考虑,而且追溯了婴儿期、1~3岁、4~5岁、6~8岁四个阶段个体在大脑、知觉、动作、生理、情绪与社会性、认知、语言和阅读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健康与营养。这一组织架构保证了读者根据时间顺序和特定专题进行阅读和理解。
12幼儿的感觉与意志
作者:孙国华/唐钺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9
《幼儿的感觉与意志》被公认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作者对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中的每一天进行系统观察,有时也进行一些实验性的研究,最后把这些观察和研究记录整理成书。
13宝宝也是哲学家:学习与思考的惊奇发现
作者:艾莉森·高普尼克
出版:浙江人民 2014-9
这本书与汗牛充栋的“育儿宝典”最大的不同,就是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充满情感与智慧的视角,从一种崭新的角度去欣赏童年的丰富性与重要性。
14儿童与情绪
作者:哈里斯 Harris
出版: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10
《儿童与情绪:心理认知的发展》主要讲述了,如果要去爱、帮助、说服和反对他人,我们必须要知晓他们的所想和所需,人类的互动依靠的是“一种心灵理论”。这一理论的重要部分就是理解情绪,如果我们不能理解我们为何欢乐或不安,就不能真正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
15儿童发展
作者:邱莉
出版:北京师范 2013-9
《高等院校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儿童发展》结合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逐步深入对高素质师资的诉求,旨在提升新师资培养质量,培养未来的人民教育家,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改革。《高等院校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儿童发展》在内容方面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16学前儿童心理学
作者:李甦,李焱
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4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实践取向型学前教育专业规划教材”之一,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编写。《学前儿童心理学》适合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本、专科学生使用,也适用于远程教育学员和各级、各类幼儿教师培训。
17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2版)
作者:伍新春
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4
本书广泛借鉴国内外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最新理念和成果,紧密结合教与学的实践,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全面阐述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18儿童怎样解决问题
作者:凯瑟琳·贾维
出版: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6-08
一个一岁的孩子想建一座砖塔,可能会把它弄塌,但是她五岁的姐姐却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这个任务。为什么一些事情年幼的孩子做起来很困难,而对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却不算什么解决问题的技能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在书中,作者为我们整合了后皮亚杰时代的动态观点和研究发现,并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儿童问题解决中的各类现象铺设了前进的道路。
19游戏
作者:凯瑟琳·贾维
出版: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6-08
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我们的社会经济生活经历了重大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到我们的研究中所产生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我们得以观察更多来自不同背景的儿童。多样性的文化要求我们对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研究者们同时也对游戏和儿童的健康成长之问的关系倍感兴趣。在《游戏》这本书中,作者凯瑟琳·贾维不仅概括了近期的相关研究成果,而且向我们指明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
20早期教育理论的实际应用
作者:莫琳·戴利
出版: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0-6
早期教育理论的实际应用》旨在帮助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和早期教育实践工作者概要了解有关儿童发展与学习的主要理论。针对很多学生和实践工作者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理论观点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早期教育理论的实际应用》设计了诸多富有特色的栏目,帮助读者理解有关实践中的理论观点并有效地反思自己的实践。
21儿童工作中的全纳平等和多样性
作者:休·格里芬Sue Griffin
出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2
休·格里芬编著的《儿童工作中的全纳平等和多样性》这本发人深省的书——全面探讨了全纳和反歧视的真正意义,简单易懂地解释了诸多术语,如成见和偏见,研究了早期教育从业人员与儿童、儿童家长、儿童家庭及其他同行之间的关系,研究了英国存在的偏见和不平等现象的历史环境及其影响,《儿童工作中的全纳平等和多样性》浅显地介绍了旨在促进全纳、平等和多样性的法律。
22儿童早期游戏规划
作者:彭尼•塔索尼
出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2
《儿童早期游戏规划(第2版)》内容简介:作为一名早期教育实践工作者或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你想更深入地了解儿童的游戏,并学会成功地安排基于课程的游戏活动吗由彭尼·塔索尼和卡林·哈克撰写的《儿童早期游戏规划》一书正是你所需要的。
2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作者:陈帼眉
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1
新编教材体系和内容编排上都作了较大调整,并增加了《学前教育课程设计》,《学前教育评价》、《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等课程。
240~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与教育
作者:袁萍 祝泽舟
出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书共分9章,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阐述,即针对婴儿语言发展和教育问题进行了理论温习,又从实践的角度围绕具体的语言教育活动提出了教育指导策略。
25儿童行为观察与研究
作者:罗秋英 周文华
出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法为核心,结合学前教育科研工作实际,系统地阐述了学前观察研究工作的基本概念、科学方法及基本要求,体现了“体系创新,各章独立,学练结合,学以致用”的特点。
26儿童心理学
作者:谷传华 著
出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6
全书系统地介绍了儿童的心理发展进程及特点,除基本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外,内容涉及胎儿和婴幼儿早期发展以及儿童的认知、人格、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同时总结了儿童发展的规律和影响因素,探讨了遗传与环境的作用,对与儿童心理健康相关的多个社会热点问题也进行了到位的分析,是一部集专业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优秀教材
27儿童心理学 by Schaffer
作者:谢弗Schaffer
出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1
本书对儿童心理学这门学科现有的发现和成果做了一个介绍和总结,回答了近些年来家长、老师和社会都广泛关注的儿童成长方面的问题,比如,有没有一些“正确的”抚养孩子的方法,如何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孩子的哪些问题是家长和老师需要了解和矫正的,儿童每天应该看多长时间的电视,能够从儿童期的行为预测长大后的智力吗,等等。
本书的语言浅显易懂,深入浅出,无论是选修心理学课程的学生,还是各级教育工作者,或者是想知道“孩子为什么不高兴了”的家长,都会发现本书不仅有用,而且有趣。
28儿童心理学手册 C/6 共四卷
作者:戴蒙 著 林崇德,李其维,董奇 等译
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3
《儿童心理学手册》由西方儿童心理学领域内最权威的专家合力著述,自1931年出版至今,已修订改版六次,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儿童心理学家。本版保留了1998年第五版19章中的15章,其撰稿人也没有变化。除删去第五版中的第6、7、8和13章外,较大的变化是增加了3章新的内容,即“现象学生态系统理论:多元群体的发展”、“积极的青年发展:理论、研究与应用”和“宗教信仰与精神信仰的毕生发展”。这一变化显然与后面我们还将提及的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系统发展理论”逐渐取得支配地位的现状相一致。如今的《儿童心理学手册》,其影响远不止儿童心理学领域,其它如学前教育学、认知科学、生物学、哲学、语言学等学科研究者都会受其影响并反哺于儿童心理学。
29儿童心理学
作者:边玉芳
出版: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4
本书通过梳理儿童心理学领域比较有影响的实验来阐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本书包括8个方面64个实验,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体系。每一个实验都尽可能完整翔实地阐述实验背景、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同时尽可能深入地分析实验所揭示的道理。本书不仅适合儿童工作者、教师及家长阅读,也适合儿童心理学研究者阅读。
30实验儿童心理学
作者:沈德立/白学军
出版: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4-8
本书包括实验儿童心理学概述、实验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儿童大脑功能的发展、感知觉的发展、注意的发展、记忆的发展、语言的发展、情绪的发展九部分。
《弟子规》里说明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唐诗三百首》是唐朝很多诗人智慧的结晶,对于让孩子接触诗歌是一个很好的入门书籍,《中华成语故事》它以故事的形式让孩子懂得一些事情与道理,这些对于孩子是一个很好的帮助不仅可以让孩子懂得一些道理,更加可以了解到我们古代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学名著书籍
在文学史上有不少文学书籍被评为名著,《骆驼祥子》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老舍所著,其通过祥子这个人物的一生讲述了当时生活的不易与社会的阴暗面,狠狠地批判了当时的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所著的长篇小说,剧情古怪离奇,生动描绘了精彩的海底世界,给了后来制造潜艇的工程师们很大的启发,可以引发孩子对新鲜事物的探索与求知欲。
儿童经典科普书籍全册(5册)
孩子有很强的好奇心总是有问不完的为什么,而此时挑选一些合适的书籍显得格外的重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小牛顿科学馆全集、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绘本故事科普馆百问百答、科学漫画书、十万个为什么,让孩子的为什么可以得到解答。
宝宝的亲子早教书籍
每个爸爸妈妈都希望能够陪伴着孩子一同成长,而每个宝宝都会对爸爸妈妈有着很强的依赖心理,适合宝宝的亲子早教书籍,带配图拼音,是很好的早教书籍有助于培养父母与孩子的感情,营造一个温馨的氛围,也能更好地引导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
国学经典成语故事绘本大全
主要以图画的形式详细的讲述了每一则成语背后的故事,它将一个个成语以风趣幽默的图画风格,精心细致的文字内容,恰到好处的色彩搭配,形成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进而产生很好的教育意义,浅显易懂是很好的启蒙书籍书籍之一。
父母要从小陪着孩子成长,陪伴读书,培养他的品质道德。
下面是儿童文学书籍排行榜前十名及相关内容概括和我的阅读感受:1《哈利波特》系列
作者J·K·罗琳,内容描述基于魔法世界的奇幻小说。讲述一个普通男孩在邪恶巨魔的威胁下乘坐学校列车来到霍格沃兹学院,开始了他的因缘契机之旅。
我阅读过这个系列的部分内容,深受其故事和阅读体验的打动,作者巧妙地构建了一个魔法世界,带领读者进入一个神秘、奇妙的旅程中,极具吸引力。
推荐理由:该故事充满幻想和想象力,读者可以通过这个故事忘却现实世界,沉浸在罗琳作者的创造之中,其梦幻般的构建和精彩的情节会让读者想一次性读完整个系列。
2《小王子》作者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内容描述小王子努力寻找友谊和爱情的故事,他以星球探险的身份来到地球,和一个飞行员成为了朋友,在他们之间发生了流浪、探索、沉思等等一系列的故事。
这个短小的故事充满了意义和哲理,它的奇特的天体世界背景和生动的插图也很有魅力,作者很巧妙地表达了关于人生、爱和友谊等等人类基本的情感和价值。
推荐理由:这本书堪称“永恒的经典”,它不仅是面向儿童文学的标志性作品,还是无论何年代的人类哲学,阅读该书会令人有对人生与宇宙的一些新的看法和想法。
3《小公主》作者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内容描述富家女塞拉与她父亲彼得的爱与冒险故事,还有塞拉与她同学的友谊,塞拉成为一个爱心、智慧和善良少女的成长种树。
这部小说的情节与人物刻画,读者可以体会到其足以让人们感动的情感力量与生命意义。
推荐理由:该书坚定地站在孩子们的立场和角度,提供了人们能够接受的理解和视角,塞拉的故事带有一定的成长性和哲学性,能够在儿童的心理和精神层面产生积极影响。
4《小妇人》作者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内容描述女孩们成长的同时也经历了许多家庭和社会变化,这产生了许多坎坷的经历,展现了她们的友谊和爱情,最后走上了自己的道路。
我也有过阅读这部作品的经历,它的女主人公都是出类拔萃的年轻女孩,不同年龄段的女生都能在她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有时候会感到非常多情。
推荐理由:这本书补充了一部分成年人的成长路程,为儿童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指导方向,在此过程中还能够帮助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推动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5《小红帽》内容概括:一个小女孩穿上红斗篷,前往祖母家中,途中与狼发生了冲突。故事反映了人性欲望的危险,也揭示了善与恶的对抗。
我的阅读感受:这本书的故事情节简单,易于理解,极具现实意义。它探讨了人性欲望的负面影响,向读者传递了警示的信息。尽管这个故事已经被改编过很多次,但原著的文学价值是无可取代的。
推荐理由:这本书既有通俗易懂的特点,又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内涵。它教育了孩子们意识到森林的危险性和保持谨慎,同时也塑造了小红帽的勇气和坚韧精神。它是一本寓言故事,能够挖掘和培养孩子们对世界和人性的理解。
6《卖火柴的小女孩》内容概括:一个穷困潦倒的小女孩,在寒冬中卖火柴。故事描述了她孤苦无依的生活和最后的悲剧结局。
我的阅读感受:这是一本极具悲剧色彩的故事,它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残酷性和人性的温暖和可悲。虽然它的情节和结局令人沉重,但读完这本书后会让人更深刻地认识到贫困与不公的不幸影响刚出生的众多孩子。
推荐理由:这本书中透露出的人文关怀和博大精深的道德内涵,以及防止和遏制社会不公和贫困问题所需要的社会责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在孩子们的心灵中将种下同情心和勇气,激励他们去改变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不幸。
7《爱丽丝梦游仙境》内容概括:一名年轻女孩掉进了一处奇幻仙境,与各种奇特的生物相遇,并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她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奇幻而不是真实的,但这些经历成为了一种探索人类意识和精神的形式。
我的阅读感受:这本书充满了奇幻和无厘头的情节,不同于其他的童话故事。它所传达的思想需要读者进行一些解释和推断,可以让孩子们自我探索和思考未来的人生道路。
推荐理由:这是一本探究人类内心和世界意义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审美和文学价值。虽然它的情节有些幽默滑稽,但也深入探讨了人类意识的复杂性和生命的无限可能性。它适合那些好奇心和想象力丰盈的孩子们去尝试阅读。
8《海底两万里》内容概括:描述了一次深潜探险的故事,几位旅行者跟随着神秘的海底生物进行了一系列恐怖而惊险的旅程。
我的阅读感受:这本书跌宕起伏,情节复杂,在语言、结构的表现形式上显得极其细腻和精彩。 它植根于现实世界的梦想和奋斗,并探究了一些世界性的问题,例如科学革命和认知象限的扩展。
推荐理由:这本书适合更大年龄范围的孩子阅读,它能够带给他们科普知识和想象力的激发。它是一本智慧与创造力并存的著作,对于那些热爱冒险和科学的孩子来说,这是一本不容错过的读物。
9《汤姆·索亚历险记》内容概括:故事讲述了一个名为汤姆的男孩,与他的朋友们在小镇上的生活和冒险经历。他们与各种人物互动,经历了各种奇遇,也发现了一些不能错过的生活精彩。
我的阅读感受:这本书充满了幽默和乐趣,还给孩子们们带来一些关于成长和人性的思考。例如,它探讨了罪孽与悔悟、勇气与智慧等主题。
推荐理由:这本书不仅适合孩子们阅读,而且也是一个很好的文学作品。它能够启发孩子成为更具智慧和人性的人,还值得作为素材用于教学、**和戏剧,具有很高的文化拓展价值。
10《小羊肖恩》内容概括:一个聪明的小绵羊肖恩率领着一群农场动物,进行了许多惊险而有趣的冒险之旅。他们在每个故事中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危险,但是他们总能克服难关。
我的阅读感受:这本书是一本轻松愉快的儿童读物,喜剧效果十分明显。它所传递的信息是团队合作和勇气的重要性,也善于调动孩子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推荐理由:这本书展示给孩子们了动物肆无忌惮的界限和生动的特征。它所阐扬的情感和智慧都让孩子们学会了更加深刻地了解生长的灵魂和世界。同时它也是一本富有启示性的书籍,能够深入孩子的内在世界。
总结:集合儿童文学领域的精品,它们旨在维持兴趣和知识的价值,整合在儿童生活、成长和膝下教育等领域,以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和提供基本的指导,尤其是面对那些曲折的情境和困境。每一本读物都是孩子们成长历程中的一部分,能够塑造他们的情感和认识,帮助他们建立一个不断成长的个体,也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方面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