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明的是荷兰人以风车作为主要动力的情况,那是中世纪后期和近代的事情。作为发达国家,荷兰现在的生产动力使用早已经是以火电和核能为主的情况了。
因为荷兰地处北纬52度左右的西风带,加上沿海和地势地平,终年有可供风车使用的足够强的风力。
早在14-15世纪,不单是尼德兰地区,欧洲西北部一些完全独立的日耳曼封建贵族领地(包括现在荷兰,比利时,德国西北部一带),由于对出的北海沿岸水位较浅,大陆架较为宽阔,在北海沿岸建立一些海坝,狭长并呈串珠状排列的弗里西亚群岛亦有部分岛屿用来作为海坝的天然部分(如图所示的正是围海造地之前的荷兰地区),并在以后用风车做动力把坝内的海水排干。这令低地的封建主增加了不少土地和财源。在17世纪直到1986年弗莱福兰省(该地区全境为1932年开始的“须德海填海工程”形成)建立后该国官方决定停止填海工程为止,这种填海造地行动一直在渐进持续进行的,风车亦是主要动力之一。
至于木鞋,荷兰木鞋和亚洲的明显不同,因为这是一个颇为寒凉潮湿的国家,他们的木鞋都有皮毛做内衬的,以供居民冬季保暖革湿用。
荷兰不适合种植谷物,第一是这个国家面积狭窄而人口密度较高有关,荷兰人不可能象加拿大人在更为寒冷的地区那样采取大面积粮食生产的方式。更重要的还是气候不适合:该国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不足10摄氏度,生长季和无霜期都偏短,加上生长季节(夏季)气温偏低(荷兰最热月平均气温仅为16-18度),雨雾天气偏多(尤其是多数谷物收获的秋季更为阴冷),光热资源缺乏,很不适合谷物作物的生长和成熟,相应地,更适合畜牧业需要的草料种植和花卉种植。
郁金香的花语是“爱的表白”。关于此花语,在荷兰有这样一个美丽的爱情传说:
一位美丽的少女同时获得了三位勇士的倾慕,三位勇士分别献上各自的传家之宝皇冠、宝剑和金子向少女求婚。但少女对三人皆不倾心,却又不忍伤害任何一位,只好请求花神将自己变成郁金香花以了却情缘。
1、郁金香能在欧洲得到迅速传播,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叫克劳修斯,是一个居住在荷兰的法国植物学家,他通过邮寄散发郁金香球根的方式,使郁金香很快走进了欧洲各国的花园。所以葡萄牙的埃马努埃尔王子高度评价说:“克劳修斯是花朵们真正的君主。”后人为了纪念克劳修斯,尊称他为“郁金香之父”。
2、欧洲大部分国家的“郁金香热”只持续了短暂的一段时间便渐渐冷却,而荷兰的“郁金香热”却愈演愈烈,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无不趋之若鹜,不顾一切。有一个叫克莱斯·彼得森的医生为了表示对郁金香的热爱,特意把自己的姓氏“彼得森”改为了“杜普”,因为“杜普”在荷兰语中就是“郁金香”的意思。据说在一家酒吧里,吧台展示了一朵郁金香球根,不料被一个醉鬼当成洋葱给吃下去了,这个倒霉的酒鬼因此被法院判刑三个月。
3、17世纪30年代初,荷兰出现了一个特殊的职业——“花商”,这伙人既不是鉴赏家,也不是植物家,更不是园艺家,他们只是一群想靠郁金香赚钱的投机者。聪明的荷兰人发现了郁金香致富的秘密,善于经商的他们巧妙地将普通的郁金香花朵包装成了炙手可热的高档奢侈品。
远在1630年,荷兰的一朵郁金香花根的售价相当于今天的76000美元,比一部汽车还要贵,真是令人不可思议,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郁金香花根泡沫”。
扩展资料:
郁金香 ——博爱体贴高雅富贵能干聪颖,善良。
郁金香(紫) ——无尽的爱、最爱。
郁金香(白)——纯洁清高的恋情。
郁金香(粉) ——永远的爱。
郁金香(红) ——爱的告白、喜悦、热烈的爱意。
郁金香(黄) ——开朗。
郁金香(黑)——神秘,高贵,独特领袖权力、荣誉的皇冠。
郁金香(双色):美丽的你、喜相逢。
郁金香(羽毛):情意绵绵。
-郁金香
大家有没有过这么一个疑惑,就是我们为什么都不怎么爱逛博物馆?难道真的就是不感兴趣吗?其实未必,有很多人出国了之后就爱上了。后来笔者去看了很多朋友的解释才知道,原来是国外的博物馆相对来说会更加的有意思,所以大家才愿意花时间去探索。
拿荷兰来说,这个国家到处都是博物馆,如果只是讲国家历史的话,相信大家早就看腻了。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她们就多方面发展,除了历史文化,还有医学、音乐等等。今天笔者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一个主题非常独特的博物馆,它叫作人体博物馆。
一、 荷兰人都非常的开放
了解这个博物馆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荷兰这个国家。这里的景色非常漂亮,所以很多朋友都会来旅游几天。来过的朋友没有一个是不震惊这个国家的政策的,因为和我们真的有太多不同了。
特别是在性这方面,讲真,我们国家在公共场合还是很少会提起来的,甚至都会避开来。但在荷兰就不同了,性交易在这边是合法的。
也就是说,只要是你看上了那个女人,那么你就可以给钱给她然后两个人继续往下发展。正是因为荷兰人都不避讳性这个问题,所以对于孩子的性教育也是很早的。
这不,人体博物馆只要是够6岁就能够进入了,哪怕里面结构非常的逼真,父母也都不担心会吓到孩子,因为这就是我们自己人类的构造,遮遮掩掩的可能还会让他们有别的想法。
二、 人体博物馆需要门票的
站在博物馆的外面大家可能会提不起要进来观光的欲望,因为确实不怎么好看,就是一个“人型坐着”的样子。
如果决定要进来的话,父母一定要提前才行,虽然说外观不好看,但是内部还是相当精彩的,来过的朋友都会推荐那些没有来过的人,因此不快点根本就没有名额进入。
相对来说价格还是挺贵的,一个人大概要一百七十元,但是能够学到的东西非常多,所以换个角度想想也都值得了。
特别是家里面有小孩的,父母一定不要错过了。因为整个博物馆也不算非常大,大概一个小时也就能够看完了,因此不用花很多时间,能够抽空陪孩子来看看就尽量吧!
三、 很棒的展示
馆内有什么是非常厉害的展示呢?首先就是百万颗精子赛跑的画面,她们的目标非常简单,就是冲到第一和卵细胞结合,最后形成受精卵,不断的发育长大。
这个展示是最好和孩子解释她是怎么来的办法,并不难懂也很有趣,孩子看了也不会觉得无聊。
其次就是可以走到咽喉部分去看看大家的声带系统究竟是怎么样的,如果要发生的话,我们的身体又会有什么变化呢?博物馆都会很好的展示给大家。
最后感受一下心脏跳动的感觉,这个平时大家是很常在视频中刷到的,可那很虚,真的有模型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那带来的震撼是无法比的。
四、 装修上非常用心
为什么这个人体博物馆会这么的吸引人吗?其实最主要的就是和里面的内容有关系。它不仅仅展示了内部构造给大家。
而且还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解说,有任何的不明白就不需要自己去上网搜索了,直接看说明就行了,这样给大家省掉了很多时间。
设计师为了大家不要因为馆内构造的原因而对自己的身体有所误解,所以所有的内容都是按照人的身体比例来进行打造的,也就是说,误差是很小的。
此外,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加好的了解自己的身体是怎样运行的,博物馆还引进了很多高科技,让所有人都能够看的明明白白。
作者寄语:
这个博物馆已经有了十二年的历史了,正是因为里面的内容非常值得大家去看,所以才会到现在还每天这么多人入馆。除了记得要早一点到拿到前一千名的名额之外,还得要记住周一是不开馆的,不要迷迷糊糊的过来了最后却发现没有用。
至于为什么得要六岁以上才能够进馆,主要是因为里面的装修真的都太逼真了,比如说子宫、眼球等等,给太小的孩子看到了可能不利于后面的成长。再说了,年纪太小也看不明白,买了票也是浪费了,倒不如等到大一些了再过来,她们自己会领悟总比父母一直介绍来的好。
在明朝“片板不得入海”的严格禁令下,有一位英雄人物用一己之力建立了亦官亦盗的私人海军,并击败了当时在世界大洋上纵横的荷兰人。
此人是谁,他的生命传奇又是如何,
请看今天的文章。
前传
▼
明万历三十二年三月十八,也就是公元1604年4月16日,福建省南安县郑绍祖之妻黄姓妇人,梦见三位仙人引来一片红霞入其怀中,醒后随即诞下一子,名唤一官。
待一官长至十八,其不喜读书,好拳棒,有膂力,乃往粤东香山奥(今澳门)投靠母舅黄程,习葡萄牙文、西班牙文及日文,入天主教,并押船出海,远赴日本、东南亚诸岛贸易。
海盗王的青年游历
▼
后一官拜于大海盗李旦(洋人称Captain China)及颜思齐麾下,颇受重用。李、颜二人相继去世后,一官收编其部下,更名郑芝龙,纵横东南沿海,其传奇生涯,由此开始——
澎湖大战
▼
大航海时代的中国南海并不平静,总有官商盗三方势力在此角逐。
欧洲殖民者、明朝官军和海盗们为了白银、丝绸、茶叶、香料、白糖、还有鹿皮这些资源,各自使尽手段。
其中最有力的竞争者便是踏遍四海的荷兰。
荷兰自从1602年成立东印度公司,鼎盛时期拥有过150艘商船、40艘战舰、两万名雇员和一万多名佣兵。
荷兰联邦议会甚至赋予东印度公司主权,可发行自己的货币、与他国缔约、自行设立和统治殖民地并任命知事、军队、法官等。
东印度公司的货币
▼
说是公司,实则已经是个小王国。它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在东亚地区建立基地、展开国际贸易。顺带着打击葡萄牙、西班牙等来自欧洲的竞争对手。
东印度小王国的旗子
▼
为了拓展与中国的丝绸和瓷器贸易,荷兰人在1622年动用军舰佣兵,于澎湖强行建设了一座海军基地。
天启皇帝大为震惊,急忙派兵镇压红毛海盗。势力不济的明朝水师自知难以完成任务,只好设法诏安已经名声在外的大海盗郑芝龙来补充战力。
大吃一惊却好似内心毫无波动
的明熹宗…
▼
郑芝龙的海盗生涯为之一转,从此扮演起一种亦官亦盗亦商的新角色。
1623年,在澎湖海战进入僵持局面时,福建巡抚曾私下与荷兰军官接触。这位巡抚大人擅自作主,提出如果荷兰人愿意退出澎湖转去明朝尚未驻军的台湾建立基地,明朝便可睁只眼闭只眼,不再驱赶。
福建与台湾海图
▼
结果这一番好意在荷兰舰队司令的心里反而生出了疑窦,他私下表示:“中国人讲的话很难相信;中国人在承诺的时候很热心,但是履行的时候就会拖延。”疑心之下,荷兰人并没有接受这一条件,还是继续死守澎湖要塞。
在此期间,荷兰船只不断地有劫掠中国沿海地区的村庄的行为,使得明朝方面也逐渐对其失去耐心,叱其为“狡夷”,态度亦愈加强硬。
1624年初,明军出动兵员一万人、战船两百艘,与荷军交战。结果明军人数虽占优势,要塞却久攻不下。足足消耗了7个月,明军才于1624年夏末攻入要塞,生擒守将押回北京斩首。天启皇帝为此事还特地祭告郊庙,昭告天下。
澎湖海战失败后,荷兰人的残兵败将转投台湾,建立热兰遮城。此时荷兰人才要求福建巡抚来履行以前的约定,以台湾为基地同中国贸易。
转而以台湾为基地
▼
热兰遮城1625年简图
▼
但福建巡抚的许诺早就成了一张空头支票,被认为是海盗的荷兰人绝不可能踏上大明领土。从台湾驶来的荷兰商船便只能在漳州外海停留,不得进入港内,必须经由郑芝龙派船将货物运来海上交易。
很快地,荷兰人发现自己被糊弄了——此种形式实与旧时的走私相去不远。虽然商货的数量和种类确实是有所增加,但价格却完全被郑芝龙这个中间人把持,大幅压低荷方获利,全不能如荷兰人当初所想一般地,打开与明朝官方自由贸易的大门。
荷兰人虽然可以从各地进货
但要想和大明做生意
却必须以郑芝龙为中间商
▼
惊涛骇浪
▼
倒霉的荷兰人在僵局中陷入了一个悖论:他们一方面不断地需要想绕过郑芝龙向朝廷提出开放港口的要求,一方面又不得不与郑合作以求获得更多贸易量。
为了向明朝皇帝示好,荷军还在1630年与郑军联手击败了当时盘踞在东南沿海的海盗李魁奇。
但是现实再一次背叛了荷兰人,他们一直不知道自己与明朝的唯一窗口郑芝龙,在政府中担任的官职只是一个微小的厦门游击,对贸易之事根本无权断夺。和官方谈判的日子遥遥无期。
荷兰人眼中的郑芝龙
(穿绿色衣服者)
▼
同年,新任福建巡抚邹维琏就职。此人对来自化外的荷兰人和亦官亦盗的郑芝龙均十分厌恶,遂发布更加严格的海禁,严禁人民与外国人贸易。只有少数获得许可证的船只可以出海,连郑芝龙船队的特许权也收回了。
如此一来,从1622年侵占澎湖开始,荷兰人花费了8年多的时间,中国贸易格局却回到了原点。感觉被忽悠了的荷兰人一怒之下决定采用比从前更加极端的手段。荷兰舰队除袭扰商船之外还直接劫掠中国沿海的城镇。他们希望凭此震慑明朝政府,迫使其接受通商条件。
决战料罗湾
▼
1633年7月5日,荷兰人正式展开报复性的劫掠。此时正值夏季,那些领有官方许可,不受海禁所限的少数中国商船会趁西南季风吹起时满载货物从东南亚返回漳州和泉州——这是当时全中国唯一开放的两个港口。
荷军在行动开始的一周内,抢劫、扣留数艘中国商船,并在厦门和金门沿岸抢夺牲畜粮食,最后还与厦门港内的明军交战,击沉被招安的郑芝龙战舰十多艘及明朝海军船舰五艘。
期间郑芝龙虽曾派使者要求停止劫掠,却均被荷方回绝。
7月26日,明朝政府向荷军宣战。
29日,荷军亦回复明方,言明中荷两国正式开战,并提出以下停战要求:
给予荷兰人在漳州河、安海、台湾自由贸易权。
让荷兰人在鼓浪屿建立据点。
荷兰商人可派代表至中国沿海城市收购商品。
荷兰船只能在福建沿海自由停泊。
禁止中国商船前往马尼拉与西班牙人交易
给予荷兰人与中国人同等的法律权利。
另外,荷兰人此次宣战亦非孤军前来,而是和素与郑芝龙不和的另一名大海盗刘香组成联军。如此一来,这场明荷两国的战争便参杂了江湖恩怨的味道。郑芝龙对荷军突袭厦门港造成他的江湖兄弟损伤已有不满,更何况宿敌刘香又参与进来?
为了回击,郑芝龙不惜自掏腰包额外提出悬赏:烧毁荷兰船舰者,每毁一船奖励二百两;取荷兰士兵人头者,每得一头奖励五十两。
最关键的是,郑芝龙的军队准备了一种套路很深的火攻战术:从舰队中派出备有大量带着挠钩、载满易燃物的小船,迅速钩缠敌舰外壁并纵火焚烧。小船乘员则在点火后跳水逃生。从没见过这架势的荷兰人被烧蒙了,损失惨重。
神秘的东方套路
▼
于是在明朝官军正式动员前,郑芝龙的私人海军在战术和兵源上都已经足以令荷军的海上优势消失殆尽。
10月15日,明朝海军终于有所动作,在海澄誓师。福建巡抚邹维琏命郑芝龙为先锋部队,郑芝龙又自己出钱购买英国火炮,升级明军战船的武器装备,并另备一百多条铁钩小火船以作奇袭之用。
明代大型帆船
▼
22日,明荷两军在金门料罗湾决战。荷方有十艘新式帆船以及五十艘海盗船,明朝海军则集结了五十艘大型战船和一百多条火船。
在大船掩护下,百余条小火船齐发,烧毁荷兰战舰两艘,击沉两艘,史料记载“料罗之役,芝龙果建奇功,焚其巨舰,俘其丑类,为海上数十年所未有”。
最终,荷军与刘香海盗联军战死四百人,被俘一千多人,明军则损失三艘战舰,八十人阵亡,150人受伤,明显取得最后的胜利。
东印度公司的船只
▼
战后,荷兰人终于承认他们在中国海域与明朝海军的实力差距,自认:“衰落到在中国沿海不能有任何的作为”,他们突然意识到,中国人彻底把自己当成了强盗,不可能有任何交易的动机。
于是,荷兰人与郑芝龙达成了新的协议:由郑芝龙提供货物,荷兰人则每年缴纳一定数额保护费,方可维持交易。这种形式无疑确认了郑氏在制海权上的主导地位,并且直到明朝灭亡,荷兰人都未敢再挑战。
南海扬威
▼
紧接着料罗湾之后,郑芝龙又直追宿敌刘香的海盗军团。这场追逐战从石尾、定海,一路杀至南澳岛。1635年,刘香被驱赶到走投无路,在最后决战中点燃炸药自爆而亡。从此郑芝龙为台湾海峡带来安宁,经过的船只只要悬挂郑家令旗,均可确保平安。
图为郑芝龙的基地
荷兰人所制海图
▼
郑芝龙自己也成功地加官进爵、光宗耀祖。
战后,明朝政府任命他为福建都督,自此从日本海到南海的制海权全部掌握在郑芝龙手中,时人称:“八闽以郑氏为长城”。当时任何其他西方的殖民者都无法逾越这道海上长城。
以泉州安平镇为基地,郑芝龙终于突破海禁,打造出一个繁荣的海上商业基地。他的商船几乎垄断了中国沿海、澳门、台湾、日本、韩国、马尼拉等其他东南亚诸地的海上贸易,为自己积累强大的武装力量和雄厚资本。
庞大的贸易网络
▼
评价
▼
这样的成果,对于日落西山的大明王朝和逐渐消失的中国海权,似乎算是件可以炫耀一下的事。历史上也习惯将这一场中荷大战解说成大明海军实力强大的证明,甚至是一场“打赢了的甲午战争”。
可是仔细想想,当时荷兰的一队军舰,在绕过半个地球的状态下,和庞然大物般的大明水师缠斗十年,败得也不丢人。
跨洋远征与固守国门
▼
唯一值得感叹的是,在世界进入航海时代时,中国人称霸海洋的企图心却只在郑芝龙一人身上看得见。
远在北京的明朝天子对于前来叩关贸易的欧洲人没有试图做过一次对话。在天朝上国的眼里,这些人也许只是一群不肯纳贡颂圣,野蛮的“红毛怪物”。
因此,无论是郑和下西洋的壮举,还是郑芝龙扬威南海的霸业,最后都无以为继。而大明这个置海洋于不顾的国家,也终究没有走向富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