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满枝头已无香, 漫舞半空惹人醉。 雪染青丝鬓如霜, 片刻之间活到老。 是谁写的?

花满枝头已无香, 漫舞半空惹人醉。 雪染青丝鬓如霜, 片刻之间活到老。 是谁写的?,第1张

首先呢,这个诗的格律和平仄完全错误,是一个打油诗,所以不可能是古人所为。因为自古以来打油诗在文坛上没有地位,不可能几百年的传承。唐伯虎的打油诗如果不是依仗他的画的造诣,也是不能流传至今的。

通过网上考据短文学网2012年12月18有人投稿此作品,认为是网名为“流年那麽伤”的人的作品。作品名称为白头偕老。

笔名为“福刊”的写手在名称为“笑傲江湖”的博客中对此打油诗做了点评。发表时间为2013年3月13日,文章名称为“白头到老的情感”。次日,此文又被发表到搜狐圈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远处,群峰层层叠叠,枫林覆盖,一片火红,脚下的河水绵长碧绿清澈;江面白帆星罗棋布,千船出其不意下水,鱼群忽来忽去。天空清澈如洗,白云悠悠。雄鹰舒展双翼,穿越蓝天,冲破白云。由此可以体会到“每一座山都是红的,每一片森林都是染的”。诗人没有把重点放在每一株植物和每一棵树上,而是选择了“山”和“森林”两个气象万千的意象。“山”字意为“万”,描绘了山的高低起伏,远近高低的重叠。以“红”为色彩,以程度副词“次”为副词,描绘了一个山色红如火,蒸腾暖意的意境。万树为林,以“层”为限,写树随山势起伏而起伏的形状;“染”字写霜叶经霜变红的均匀鲜艳的颜色,副词“做”表示远近、里外的流行。山林一体,境界宽广,让人游得更好。“江水滔滔,百舸争流”,诗人由遥望变为俯视,选择了江和船两个意象。“满”是“满”的意思,不是一朵浪花的“满”,而是放眼整个湘江;着色,用了副词“头”,突出了深浅河流的青清光色。用数词、百位、动词“争”写“舵”,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添了昂扬进取的气息,展现了千帆争奇斗艳、争先恐后的热闹景象。情感:诗人并不客观地描写作品中的意象,而是给选定的客观意象“注入”更多的生命力。如《万山红遍》、《万林尽染》、《满江碧头》中的“万”、“满”、“万”、“杜”、“头”等词,使红、绿颜色在范围、程度、层次上更加突出、丰富、生动、可爱。形容鹰、游鱼等形象来形容事物的壮丽。“竞”字用在“万种霜天争自由”中,有力地突出了万物在寒秋中的蓬勃生机,使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无限热爱和发自内心的赞美。从美学角度看,秋景的崇高美表现在外在方面,如高大、辽阔、雄伟、壮丽的场面。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上的崇高,比如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俄罗斯著名文学评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过,“一个东西比其他任何东西都大得多,那就是崇高。”孔子也将“伟大”与崇高联系起来,称赞道:“伟大!尧是君主。这很尴尬,只有天空是大的,这只是尴尬。”这种崇高、宽广、壮阔的崇高美,在毛主席诗词中的山川描写中体现得淋漓尽致。103010是最好的文章之一。这个词的前半部分侧重于风景。“独立寒秋,湘江北上,橘子洲。”作者一开始就把自己放在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中。同时也将读者带入一种深秋的崇高境界。看远处:“山尽红,林尽染。”作者不仅看到了眼前岳麓山的枫林,还想到了北京香山的中国梧桐,以及祖国无数大山中的乌桕、水杉、枫树、槲寄生、黄连木山,一层一层的树,把自然的神刷了一下,弄成了紫红色,比二月微笑的春花更艳丽,比六月更美。近观:“江满水,百人争流。”清澈的秋水,秋天的江碧波,脚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晶莹剔透,如碧绿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在河上,千帆竞争着,争着摆渡,默默地移动着,充满了活力。抬头望去,“雄鹰直击苍穹”,万里无云的秋日天空,雄鹰矫健,自由飞翔。俯瞰,“鱼飞向浅底”,由于河水清澈见底,鱼群摆动着鱼鳍,自由自在地游动。随着

不愧为“驾山走海定睛”(李白《沁园春长沙》),不愧为“短距离谈千里”(杜甫《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它和作者另一个字《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所描绘的“千里冰封,千里飘雪”的北方风光,是一幅古典诗词中前所未有的壮丽全景山水画。

1959年12月出生于黑龙江省伊春市。1976年随母亲王亚茹学习声乐。197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戏,担任独唱演员。师从表演艺术家李博。1979年在大歌剧《沁园春雪》中饰演女主角田如星。1980年师从中央音乐学院声乐副教授王福增学习声乐。1981年考入中国社会音乐学院声乐系。1982年师从翁若梅,任声乐副教授。1983年在《星光啊!星光》的演出中担任《黄河大合唱》的主唱。1984年在歌剧《黄河怨》中饰演主角芳芳和圆圆。1985年,她在大歌剧《芳草心》中扮演女主角Xi儿。1986年参加全国“孔雀杯”全国声乐大奖赛,获优秀奖。1987年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演出大型歌剧《白毛女》,饰演女主角金。1988年获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访美,参加奥尼尔戏剧中心年度歌剧大会,演出歌剧《原野》。1989年,他访问了香港和澳门,并参加了由新华社香港分社主办的庆祝国庆40周年文艺晚会。1990年成为周小燕声乐教授。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第四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获得民族唱法专业组第一名。1990年7月15日参加上海电视台第一期《原野》节目。1991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和元宵晚会。随中央代表团团长出席西藏和平解放40周年庆祝活动。赴港参加由mainlandChina、台湾省和香港三家电视台联合主办的中秋晚会。1992年出演歌剧《今夜星辰》,饰演女主角韩颖。参加文化部主办的电视春节联欢晚会。参加中央“心连心”艺术团内蒙古演出。赴香港参加“92神州艺术节”。随中国青年代表团访问日本。1993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随中央电视台艺术家代表团访问马来西亚。1994年,他随湖北艺术家代表团访问德国。参加中央“心连心”艺术团访问宁夏。随妇联代表团访韩。参加过郭艺术生涯六十年的演出活动。在上海举办个人演唱会。1995年,她在大歌剧《洪湖赤卫队》创作和首演50周年纪念演出中扮演女主角Xi儿。随中国戏曲艺术家代表团出访德国和瑞士;去西藏拍摄MTV《白毛女》,获得全国MTV大赛金奖。赢得了公告

部“五个一工程”奖。1996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担任独唱演唱《公仆赞》;参加由文化部主办的电视春节联欢晚会担任独唱演唱《公仆赞》;参加由文化部主办的赴江西老区慰问演出。在深圳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拍摄了音乐电视《山丹丹开花艳艳》、《月牙五更》、《翻身道情》、《闽南赤子郑成功》,以及由上海东方电视台拍摄的音乐电视《巫山神女》;并获得到全国MTV大赛金奖。1997年参加了文化部春节文艺晚会;录制了由上海声像出版社出版的个人专集《巫山神女》;参加了由文化部主办的大型文艺晚会《回归颂》,以及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庆香港回归文艺晚会;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主办的世界妇女艺术家文艺演出;随文化部、铁道部主办的“京九文化理车艺术团”慰问演出;拍摄由福州有线电视台录制的音乐电视中《中国妈妈》、《金色的月亮》;

说起日本化妆术,绝大多数人会想到"亚洲三大邪术"之一。这种说法有调侃的成分,倒也不是夸张,日本的化妆技术确实厉害。看过日本cosplay表演的人都知道,coser化妆堪比"换头",化妆前后真是"判若两人",化妆后的coser可谓美出了新高度。

但要是说起日本古代的化妆术,恐怕就要吓走很多人了,那绝对是邪术,画的跟鬼一样,连英国大使都直言:"化了妆的女人们,就像是'显现日'前夜的魔女!"

可万万没想到,当时这种"邪术"还是从大唐学去的!难道雍容华贵的唐妆也有"黑历史"?跟随今天的文章一起趣谈日本古代的化妆术吧。

1. 中日交往:唐妆和日本化妆术的渊源之始

1 中日来往密切的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在日本历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上承奈良,下启镰仓,此时相当于中国的唐朝后期。

日本曾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取经",狂热地学习唐朝的风土人情,甚至只要半年时间,唐朝的风尚就能传到日本。因此,平安时代受唐朝影响较大。

2 丰富创新的唐代妆容

此时的唐朝,女子的妆容也极具诗意,其审美达到了新的高峰。由于唐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唐朝女性的社会地位相较其他的朝代都有所提高,加之唐代社会安定繁荣,唐文化又极具包容开放的特性,给了唐代女性对于美的创造力。

花钿妆,铅华,蛾眉,花瓣嘴,面靥等都是典型的唐妆,创造性地赋予了女性雍容之态和温润之美,不仅在当时的社会大受追捧,也被后世称赞模仿,更何况是当时文化还不繁荣日本?

平安时代的女性以引眉,厚粉面,黑齿和长发为典型,其中引眉,长发和粉面都源于唐妆。

2. 舶来的"仙术"变为本土的"邪术"

1 "高调"引眉

日本的画眉技术来源于唐朝。开元年间及天宝初曾流行一种阔眉,眉形极短,末端上扬,形似蛾翅,于是被人称为蛾翅眉。画这种眉之前,先将眉毛剃去一半,再佐以青黛渲染成飞蛾翅状,略高于原眉形,虽弱化了眉毛,却也增加了眼睛的灵动之美,显得格外优雅高贵。

而这种画眉技术来到日本国土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日本女性在画眉前会将眉毛全部剃掉,再在额中或者是额头上方画出两点代替眉毛,所用颜料也不再是青黛,而是用油烟或芝麻油和贝壳黑灰的混合物,这种画眉方法称为"引眉",画出的眉也叫"豆眉"或"蚕眉妆"。

本以为这种直逼发际线的豆眉已经足够另类,没想到当时还有剃掉部分发际线的操作,真由不得让人倒吸一口凉气。可潮流就是潮流,这种"开天眼"般的画眉方式在当时的日本贵族女性中很是流行,甚至成为已婚女性的象征。

2 "低调"长发

讲完了"高调"的眉,再来谈谈"低调"的头发。"低调"是说日本女子发尾低,古代日本女子的头发太长了,及腰都是及格水平,贵族女子的头发一般是等身长甚至更长的。

而留发的原因,一方面和中国人一样,日本人认为头发是不能随意剪的,另一方面,头发的长短显示身份的贵贱,头发越长,身份越尊。

平安时代之前,女子还是习惯留中长发并挽成发髻,样式与唐朝相似;而到了平安时代,出现了一种新的发型潮流——垂发,就彻底解放了日本人对发型的想象,头发能留多长就留多长,贵族女子一般用十二根发带束发,可想头发有多长。

正因为头发太长,留发的女子行动不便,所以她们的活动范围一般不超过生活的范围,其状态也相对静止,这也算是垂发的一大弊端。

而另一大弊端,绝对是令现代人无法忍受的。因为头发太长,难以清洗,所以贵族**们一年也就洗几次头,其他的时间还要用淘米水精心呵护秀发,可想而知一头乌黑浓密的秀发是多么有"光泽"的。就这样,日本人对于长发的迷恋仍是无可匹敌的。

同时期的文学作品《源氏物语》中描述的美人都拥有着垂地的秀发,更有一位靠秀发博得源氏公子青睐的丑女末摘花,说她"头形极为端正。那浓密的长发如瀑布般挂下,堆积于席地,甚为好看",所以也难怪贵族**们不洗头吧,毕竟一不小心就能得到公子的爱呢。

3 厚重粉面

看过日本艺妓的人都知道,她们表演时通常在脸部,颈部和手臂上涂抹白得吓人的白粉,这是日本古代典型的妆容。这种妆容也是来源于中国,其原型为唐朝的粉色面妆。只不过在中国还是较为轻薄的粉面,到了日本就改为涂厚重的白粉了,而且不仅用于面部,手臂和颈部也不放过。

这是因为日本女子在晚上为男性表演助兴,没有灯光,涂上白粉能够让她们显眼,更加明艳动人。然而从大唐学来的不一定都是好的,女子们画的跟鬼一样,确实不敢想象这种白面妆是多么明艳动人,在黑夜里都能精准"定位"人在哪里,估计和见到鬼也没什么区别了。

后来女子为表达对丈夫的尊重,婚后会涂白面妆,向世人表示自己已经结婚,以一种新的姿态开始新的人生,这就是所谓的"改头换面"吧。

厚重的粉面追求完美无暇,粉面势必越涂越厚,毕竟女子都想成为心爱男子心目中的"白月光",不白一点再白一点怎么能像月光呢?

当时日本女子所用白粉与中国相同,一类是将米泡后研磨,过滤的得到的米粉,一类是有毒的铅粉。所以卸妆的一个文艺的称呼叫"洗尽铅华",就是这么来的。

相较于米粉,铅粉上妆更加通透服帖,不易脱妆,可想女子大多会选择铅粉化妆。即使当时日本铅矿匮乏,技术落后,铅粉的使用完全依赖进口,也挡不住日本女子对它的追捧。

长期使用铅粉极易造成铅中毒,更何况是那么厚重的妆,想必日本美人红颜薄命多数与命数无关,是铅粉擦多了,中毒身亡,这种成为"白月光"的代价实在太大。1934年,日本全面禁止使用铅为原料制粉,结束了铅粉对女性的荼毒。

4 黑色染齿

如果说上面提到的妆容还多多少少与唐朝有关,下面这个真的不是唐朝的"锅"了,这就是日本的黑齿妆。黑齿妆是用独特的颜料将牙齿染黑的妆容。颜料从何而来?先将铁屑浸入酒、醋、茶中,等液体变黑,再将其涂在牙齿上,牙齿就被染上了黑色。

有一种说法是这种方法具有防虫蛀牙的好处,有益身体健康,但还有一种说法,牙齿变黑是腐坏的结果,日本人认为腐朽的牙齿发出的"芳香气味"很容易激起情欲,因此风靡一时。

两种说法截然相反,哪种是真也无从考证,不过想想茶醋和铁屑能不能防蛀不知道,涂在牙上的滋味也不好受,果然还是那句话:追求美是要付出代价的。

无论哪种说法,古代日本人是真的把黑齿作为美的象征。《紫式部日记》中提到"着装(女子成人式)、庆祝日,众妇人皆染黑齿、红赤化妆。"

《源氏物语》中,紫姬年幼时因外祖母观念保守,没有给她染齿,进入宫中追随风尚开始染齿,光源氏觉得他更加美丽了。后来直到明治时代,这种妆容才被废除。

3. 源于大唐,为何会和大唐的不一样

1 源于艺术表达形式

在唐代的绘画中,白皙的皮肤和蛾翅眉是常见的仕女妆扮,这种艺术的表达方式对当时的唐代女性审美影响很大,也深深影响着日本女子的妆容。受中国绘画影响,日本也以眉目间隔远为美。

但除了眉毛之外,日本的妆容和与中国几乎没有相似之处,这是因为日本妆容的美学已经超出了纯粹的绘画技巧,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与文学靠近。

平安时代的文学著作灿如星海,如《源氏物语》、《枕草子》、《蜉蝣日记》等,对日本文学史的影响很大,也重塑了当时日本女性的审美。如《源氏物语绘卷》、《紫式部日记绘卷》中,美人的鼻子常被描绘成类似假名"く"的勾儿,眼睛细长,樱桃小口。

后来日本的妆容都以"引目钩鼻"为美, 即线状眼和钩形鼻,后来又被称为 "裂缝法"。再如前面提到的长发,黑齿,在《源氏物语》中都有很高的评价。日本贵族女性都接受过很好的教育,在这种文学审美的熏陶下,一些看似古怪的妆容也逐渐成为潮流。

2 平安时代——女性文学的高光时刻

前面提到长发对日本女性的束缚和女性为追求美付出的各种代价,但不要单纯的认为平安时代女性只是"逆来顺受"。

平安时代的女性文学可以说是日本文学史上的珍宝,其中就包括日本古代小说中最辉煌的现实主义巨著——《源氏物语》。平安时代的王公贵族都希望将女儿嫁入宫中,以此掌控朝廷政权,女子也因此受益,得到更多的教育机会,如紫式部、清少纳言,都是当时中宫的女官。

日本古代的女性由此得到抒发女性情感的机会,借文字描述女子的日常生活起居,也创造了独属于日本的妆容。

难得的是,日本文学中也没有过分地强调外表美丽的重要性,相反格外推崇女子具有优秀的品德,同时期与《源氏物语》并称为平安时代文学的"双璧"的《枕草子》,也从未批评过女子的容貌,看来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内在美永远比外在美更引人注目。

总结

引眉、长发、粉面、染齿,古代日本女性为了追求美也是蛮"拼"的。这种妆容源于唐朝,却没有唐妆的雍容华贵,白面黑齿的样子反而像鬼一样吓人,原来从大唐学来的不一定都是好的。

平安时代文学风气浓郁,来到日本国土的唐妆又在日本本土风情的影响下,逐渐超出了纯粹的绘画技巧,其美学价值与文学靠近,创造了独属于日本的妆容。虽然这种妆容不容易被现代人所接受,但在古代却风靡一时,引得贵族女性争相效仿。看完日本古代的化妆术,你有被吓到吗?

这一句诗词下一句应该为:山有木兮木有枝。

字词的正确使用,对语言的表达可以起到精准性的作用,让内容更加形象生动,丰富多彩。

正确使用词语方法:

要掌握和运用好同义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同义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辨析近义词是为了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精确、更细腻,语言表达效果更加鲜明生动。辨析同义词,辨异是重点,但要辨异首先要求同。

所谓求同就是要找到一组同义词共同的基本义,然后在这个共同的基本义之内,辨析其细微差异。

(一)从词语的感情色彩方面进行辨析

色彩是指词义附带的某种倾向、情调;有的表现为感情上的,叫感情色彩。根据感情色彩的不同可将词语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三类。

1.褒义词:具有肯定或赞许的感情的词语。如:鼓励、成果、抵御、聪明、节俭、呵护。

3.中义词:不表示褒贬的词语。如:鼓动、结果、抵抗。

(二)从词语的语体色彩方面进行辨析

词语除感情色彩之外,还有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称之为语体色彩。

主要表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对话、文艺作品多用口语,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

书面语有文雅、庄重的风格,多用于郑重场合、理论文章。

《末世女小七的农家生活》。

该小说的名字叫《末世女小七的农家生活》,讲述了她穿越自带空间,被六个妹控哥狂宠发生的一系列的怪事情。

架空年代,末世女陆柒因为种种原因加入了收集医院药品的任务,在末世中生存了三年的陆柒,确没想到在这次的任务中,一向清冷淡漠的她竟然大公无私一次,为了大家最终死在丧尸的手下,告别末世。当她再次清醒的时候,已经化为尚在娘胎的陆青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922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