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身上这个部位最好吃,只因名字不好被嫌弃,看你吃过吗?

猪身上这个部位最好吃,只因名字不好被嫌弃,看你吃过吗?,第1张

作为一名肉食爱好者,是绝对不会错过每一种好吃的肉类,这里并不单单指猪肉、牛羊肉、鸡肉等肉的品种,更包括这些品种身上的各个部位,抛去内脏不说,我们其实都知道,长在同一个动物身上的不同部位,口感和味道那都是不一样的,有些甚至会相差很多,但都可以根据那些部位不同的特点,做成各种风味的 美食 。

就拿猪肉来说,他算是最受人们欢迎的一种肉了吧,因为肥肉很多,所以味道也会比其它的肉类要更香一些,但是,在选择猪肉的时候,有人怕腻不喜欢吃肥肉,有人嫌瘦肉太多不香了,想找到平衡确实是有些难度,不过,猪身上有一个部位就不同,它的质地非常特殊,不是肥肉更不是瘦肉,而且没有骨头,吃起来筋筋软软,比猪蹄还要好吃过瘾,然而,这个部位似乎并不太受人欢迎,如果提到它的名字,你可能就开始嫌弃了,要是一旦看到它的样子,有人甚至还要绕着走。

其实猪身上的这个部位,我们经常能见到,尤其是卖卤肉的地方,卤肉大多卤制的都是猪头上的肉,而我们所说的这部分肉,就是猪头上的一个小部分——猪鼻子,猪鼻子外边是一层不薄不厚的猪皮,富含胶原蛋白,里边筋筋软软的,还有一些透明,它不是肥肉更不是瘦肉,但是非常好吃,有些摊主就连同猪头肉一起售卖,有些便会将它们割下单独卖,喜欢吃的人会特别喜欢,每次见了都要买几个回去,而不喜欢吃或者没吃过的朋友,往往看了就会绕着走。

猪鼻子是猪呼吸的器官,猪除了用它呼吸以外,还会拿它拱地、拱泥,所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猪拱嘴”,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感觉很脏的地方,遭到嫌弃也很自然,不过,经过清洗以后,再加上烹饪卤制,大可不必担心它的卫生问题。

对于这个好吃但不好看的“猪鼻子”,你是否也想尝一尝呢?

猪獾体型粗壮,四肢粗短。吻鼻部裸露突出似猪拱嘴,故名猪獾。头大颈粗,耳小眼也小。猪獾整个身体呈现黑白两色混杂。猪獾是杂食性动物,主要以蚯蚓、青蛙、蜥蜴、泥鳅、黄鳝、甲壳动物、昆虫、蜈蚣、小鸟和鼠类等动物为食,也吃玉米、小麦、土豆、花生等农作物。猪獾喜欢穴居,有夜行性,有冬眠习性,发情、交配于4~9月,每胎产2~4仔。猪獾主要分布于东南亚一带。

猪獾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于濒危物种,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相关文件规定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养殖活动,但允许用于药用、展示、科研等非食用性目的的养殖。因此可以进行人工养殖,需要选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安静,排水良好的地方建舍。墙内用石头做成假山,假山周围垒砌若干个洞穴,洞穴上方要严实,以防漏水。洞内放些柔软的干草或树叶等,圈舍面积、假山大小及洞穴数量的多少都要视饲养獾数量而定。猪舍内设食盆、饮水器,由于獾生活能力强,不需严格保暖,只需防风雪、雨淋和太阳直晒,舍上加盖棚盖即可。

猪獾是杂食性动物,植物性饲料有:花生、大豆、玉米、谷子、瓜干、薯类及瓜果、蔬菜等;动物性饲料有:各种畜禽肉、青蛙、鼠类、昆虫等。喂养过程中要注意做到"三定":一定时。每天喂1次,一般为下午6~8时;二定量。随日龄变化而变化,成獾每日喂300克左右;三定水。供足清洁水,让獾自由饮水。

猪獾抗病力较强,在管理上应作到预防为主,防疫结合。一是投料要新鲜无污染物;二是要经常打扫饲养场地,保持干燥卫生,并定期消毒;三是饲养场要保持安静,防止生人进入。同时还要防止家狗和野狗的侵袭。四有病早治。獾免疫力强,但在人工驯养条件下,已发现常见病如肠炎、肺炎等,一经发现及时治疗。

猪耳朵

猪耳朵里脂肪含量并不是很高,可是配上胶原蛋白的味道和耳骨的爽脆口感,那种强烈的对比是非常迷人的。猪耳朵多用于烧、卤、酱、凉拌等烹调方法。

猪拱嘴

猪拱嘴作为猪身上经常活动的部位之一,外皮胶质丰厚,里肉精瘦细嫩,湖南人一般会把它们制成腊味和卤味,口感很Q弹很劲道。也可以单独切片小炒,吃的时候感觉厚厚一层胶质包裹着一块鲜嫩的瘦肉,猪皮弹牙,胶质绵密,瘦肉软糯,那种奇妙的口感简直令人着迷。

松板肉

松板肉是位于猪颈两边的肉,“松板肉”是料理界比较高端的叫法。就产量而言,松板肉非常稀少,一只猪只能切割半斤左右,非常珍贵,因此人们甚至给了它“黄金六两”之称。松板肉脂肪如雪花般均匀分布,肉质鲜嫩,入喉爽口滑顺,却完全不会油腻。

松板肉本身肥肉部分虽然不多,但是肉质神奇的软嫩,煎炒焖烤各种做法都适合,而且无论如何做都不会难吃。另外:槽头肉也在猪颈部位,松板肉可以说是槽头肉的一部分,但是除了松板肉以外的部分所含气管、血管以及淋巴结较多,未处理干净会对人体有害无益,最好不要食用。

梅花肉

梅花肉即猪的上肩肉,也就是杀猪的时候,在猪颈部下第一刀的部位。据说每只猪身上的这块肉只有五六斤,大约有二十厘米长,横切面瘦肉占90%,其间有数条细细的肥肉丝纵横交错,形似梅花,因而得此雅致的名称。吃的时候特别嫩而且香,更是一点也不油腻,其肉质鲜美可口,久煮不老。梅花肉的肉质比较嫩且含有部分脂肪,因此最适合用来做叉烧肉、煎肉或烤肉,此外,梅花肉也是用来涮火锅或爆炒的好食材。

里脊肉

是猪脊椎骨内侧的条状嫩肉。里脊又分外脊和里脊。处在脊背位置,脊背上面的是外脊,贯穿整个脊背,所以又称为通脊、 扁担肉、 硬脊,是较嫩的瘦肉(肉店里叫3#肉,有的人也把它叫里脊);里脊位于外脊下侧,从腰子到分水骨之间的一条肉,呈长条圆形,一头稍细,是最嫩的肉(也有叫腰柳肉的)。用途非常广泛,可切片、切丝、切丁、作炸、熘、炒、爆之用最佳。

上脑肉

上脑肉又叫前排肉,是背部靠近脖子的一块肉,瘦肉夹肥,肉质较嫩,适于做米粉肉和炖肉。

臀尖肉

也被称为水晶柳,位于臀部的上面,都是瘦肉,肉质鲜嫩,一般可代替里脊肉,多用于炸、熘、炒。

坐臀肉

位于后腿上方,臀尖肉的下方臀部,全为瘦肉,但肉质较老,纤维较长,一般多作为白切肉或回锅肉用。

五花肉

五花肉(又称肋条肉、三层肉)位于猪的腹部,猪腹部脂肪组织很多,其中又夹带着肌肉组织,肥瘦间隔,故称“五花肉”。这部分的瘦肉也最嫩且最多汁。五花肉一直是一些代表性中菜的最佳主角,如济南把子肉、梅菜扣肉、红烧肉、东坡肉、回锅肉、稻香肉、粉蒸肉等等。它的肥肉遇热容易化,瘦肉久煮也不柴。

东坡肉在浙菜、川菜、鄂菜等菜系中都有,且各地做法也有差异,有先煮后烧的,有先煮后蒸的,有直接焖煮收汁的。但主料和造型大同小异,主料都是半肥半瘦的猪肉,成品菜都是码得整整齐齐的麻将块儿,红得透亮,色如玛瑙,夹起一块尝尝,软而不烂,肥而不腻。

红烧肉是热菜菜谱之一。以五花肉为制作主料,最好选用肥瘦相间的三层肉(五花肉)来做。红烧肉的烹饪技巧以砂锅为主,肥瘦相间,香甜松软,入口即化。红烧肉在我国各地流传甚广,是一道著名的大众菜肴。

弹子肉

又称“拳头肉”、“元宝肉”。位于后腿棒子骨前的一块球形瘦肉,肉质较嫩,可切片,切丁,能代替里脊肉。

前夹肉

又名夹缝肉,位于前槽、颈和前蹄膀的中间,肉有老筋,吸水性强,适宜做馅、丸子等。夹心肉还包括小排骨,适宜烹制“糖醋排骨”、“椒盐排骨”等,也可以做汤。

前腿肉

这个部位的肉半肥半瘦肉质较老。通常来说前腿肉脂肪含量比后腿肉高一点,适宜凉拌、卤、烧、腌、酱腊、咸烧白(芽菜扣肉)等。

后腿肉

此处肉好、质嫩,有肥有瘦,肥瘦相连,皮薄。适宜做白肉(凉拌)、卤、腌、做汤,或回锅肉等。

眉毛肉

眉毛肉是指猪肩胛骨上面一块形同眉毛的肉,这块肉的特点是瘦肉多,肥肉少,用途跟里脊肉相同。一块重约一斤左右。

蹄膀

皮厚、筋多、胶质重。适宜凉拌、烧、制汤、炖、卤、煨等。

能吃。

比如越南猪大嘴是越南顶级上流美食的主要食材,而且很好吃,在卤肉店里猪嘴肉的价格是中等偏上的。

2、猪大嘴就是猪鼻子也叫猪拱嘴,肉质细嫩,和别的部位的肉结构不一样。总体是瘦肉更多,虽然是猪头肉,却和猪头别的部位口感和口味有明显区别,可以说是香而不腻。

猪拱就是猪鼻子。

1、一般指猪嘴上半部带鼻孔的部分,上及于眼部。主要由皮层构成,有的多横形深皱褶。又名猪拱嘴,冲嘴。

2、烹调应用

通常随猪头一同进行初加工,猪头烹制成熟后取下再行烹制;或于生猪上取下单独烹制。宜于卤、酱、白煮,供作酒菜,如“卤拱鼻”、“酱拱嘴”、“葱丝红油拌拱嘴”等等。猪鼻熟制后,质地挺韧而富弹性,耐咬嚼,富胶质,滋感独特,深受人们喜爱,并认为是猪肉中的最佳部位。

3、菜谱

(1)香葱猪拱

主料:猪拱嘴

辅料:黄瓜条、小葱、薄饼

调料:鲜酱油、蚝油、草菇老抽

制作:

1、将猪拱嘴用草菇老抽卤制成八成熟,凉透后切成片状;

2、将切成片状的猪拱嘴用鲜酱油、蚝油一同烹制即可;

3、上桌时卷鸭饼、黄瓜、小葱即可。

(2)凉拌猪拱嘴

原料:猪拱嘴、折耳根、萝卜干、芹菜。

调料:姜蒜末、小米辣、小葱、熟花生、芝麻、白糖、盐、味精、香辣油、红油。

做法:

1、猪拱嘴切片,萝卜干、芹菜、折耳根切小段;

2、碗中加入盐、白糖、香辣油、香油、陈醋、辣鲜露调成料汁;

3、倒入猪拱嘴、折耳根、萝卜干、芹菜节、姜蒜末搅拌均匀;

4、最后加入熟花生、芝麻、葱在搅拌均匀,装盘即可。

扩展资料:

营养价值

1、补充蛋白质和脂肪酸:为人类提供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可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

2、补肾滋阴:性平味甘,有润肠胃、生津液、补肾气、解热毒的功效,主治热病伤津、消渴羸瘦、肾虚体弱、产后血虚、燥咳、便秘、补虚、滋阴、润燥、滋肝阴、润肌肤、利小便和止消渴。

3、润燥:猪肉煮汤饮下可急补由于津液不足引起的烦燥、干咳、便秘。

-猪鼻

-香葱猪拱

-凉拌猪拱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9493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8
下一篇2023-11-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