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素京剧经典唱段有:《穆桂英挂帅》、《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白蛇传》、《四郎探母》。
1、《穆桂英挂帅》
京剧《穆桂英挂帅》是梅兰芳等艺术家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于1959年根据同名豫剧移植而来;同年5月25日,该剧在北京人民剧场首演。
2、《贵妃醉酒》
京剧《贵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源于乾隆时花部地方戏《醉杨妃》的京剧剧目,取材于中国唐朝历史人物杨贵妃的故事,该剧经京剧大师梅兰芳倾尽毕生心血精雕细刻、加工点缀,是梅派经典代表剧目之一。
3、《霸王别姬》
又名《九里山》《楚汉争》《亡乌江》《乌江恨》《垓下围》《十面埋伏》《乌江自刎》。京剧传统剧目,取材于《史记·项羽本纪》,《西汉演义》第七十九、八十回及明朝沈采传奇《千金记》。
4、《白蛇传》
是中国戏曲名剧,故事初见明·冯梦龙著《警世通言》(卷二十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明人陈六龙编《雷峰塔传奇》。清人著有《义妖传》弹词。
5、《四郎探母》
《四郎探母》是一部豫剧传统剧目,一名《北天门》;一名《四盘山》。清代京剧作品。作者不可考。写辽、宋战争中,宋将杨四郎(延辉)被俘,改名木易,与辽国铁镜公主成婚。
生旦净末丑,名从何来,很多研究戏曲的人已经靠猜了。一个比较普遍的说法是:“生、旦、净、丑”是用“反喻”取名的。这其实是个很老的传说,早在杂剧、传奇(古代戏曲的不同形式)流行的时代就有了。明代才子祝枝山就很不以为然,他认为把生旦净丑说成是反话,或者假托是唐庄宗取的名,很没有意思,这只不过是大家的通俗叫法,有什么大道理可谈。真是大才子,一句顶别人的一千句。
由此而看,生,就是指男人,要不然怎么会有先生、后生、儒生以及张生、李生等等叫法。旦,解释起来复杂点,戏剧史家周贻白认为,“旦”字是由“姐”字演变而来。顺序是先有“姐”,接着“姐”被人们讹为“妲”(宋代杂剧中有《老孤遣妲》、《双卖妲》等剧,“妲”就是“姐”),再由“妲”简笔为“旦”(金代、元代的剧本中有《旦判孤》、《酸孤旦》,以前的《老孤遣妲》也成了《老孤遣旦》)。“姐”历来是对女性的称谓,这一点在天津可以得到实证。既然“旦”源自“姐”,那么“旦角”专演女性也就很好理解了。净,元人柯丹丘认为“净”是“靓”之讹。他说,净要用脸谱,粉白黛绿的,真是靓装。靓就叫开了,后来不知道怎么就讹变为净了。丑,
不用解释,无非是相对于“俊”来说的。“丑角”扮演的人物虽不全是坏人,但大都须在鼻梁上抹一块白粉,其形象毕竟是丑的。有人可能觉得这种解释太简单、普通了,如硬要去考证其中的奥秘,定能找到新说法。
现在的京剧角色也分为“生、旦、净、丑”,不过每一项又有很多分类。在此,就不一个一个扒拉了。
明代的戏曲编剧李渔很穷(话又说回来,又有哪一个戏曲编剧不穷呢),有一次他去一个富亲戚那里借钱,亲戚只是一个劲儿地敬茶,并不提钱字。李渔也不提,喝完茶,坐船就走了。富亲戚暗笑。不多时间有人送来一个小包,里面有丑角勾脸用的白粉和一支笔。富亲戚看后,马上备了一份钱追着送给李渔。李渔见到银子,笑笑放下笔,一部以富亲戚为主角的丑角戏已经写成一半了。
================
京剧,又名京戏、国剧。初产生于1970年左右,距今150历史。最初的京剧并没有固定的唱腔和流派,参杂了徽班、昆曲、吹腔和四平调等,经历了变更与摸索,最终有了自己的风格,也就是——京剧。
这些都是酷爱京剧的外公告诉我的,说起京剧的历史,他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引经据典,上至宗派渊源下至唱腔门人,他都能详细道来。说实话,我是不甚喜爱京剧的,若真要扯上什么喜好的关系,无非也就是对京剧的脸谱和服装以及动作感些兴趣。
第一部看得最全的京剧片段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扮演的贵妃醉酒一场。贵妇面泛红润,眼波流转,亦嗔亦喜,以及那一后下身喝酒的姿态都让我深深折服与陶醉。小快板一敲响,嗒嗒嗒嗒嗒……咚咚呛,停顿。外公开始片场解说:以前的女角都是男的扮演,唱戏是最被人看不起的行当了。都说戏子戏子,那可是遭人唾弃的呀。真是封建。我不屑一顾。好!台上贵妃一个亮相,台下外公一个叫彩。
京剧的唱词我虽不大听得懂,但脸谱和服装还是略知一二。京剧中脸谱是关键一步,人物性格与身份往往在唱词尚未脱口时,可以从脸谱中看出。如关公的红脸、项羽的白脸、张飞的黑脸,曹操粉白脸细眉长目,晃盖是黄老三块瓦脸,等等,这都是最基本的区分了。
京剧里一整套的扮头都很复杂。单是服装来说吧,就分为六大类:长袍类、短衣类、铠甲类、盔帽类、靴鞋类和附属类。长袍类大都是官员穿着,长袍及脚背,带水袖,宽松的腰带。这类长袍的花纹一般是散龙图案,最好记的就是《秦香莲》中包公的长袍了,黑底上布金色散龙,大气庄重。短衣类则一般分为酒保、小厮服,媒婆或是年轻女子穿的彩旦褂子,还有就是紧身服,亦称夜行衣。水浒中的石秀就是这样一身“快衣快裤”的打扮。铠甲类很好理解,也就是战服。衣服后有一个硬靠,插上五彩战旗,转动起来煞是好看。典型的当数《杨门女将》中的穆桂英扮相了。盔帽类如其名,也就是人物的顶戴,皇帝的龙冠、皇后的凤冠,书生的文生巾,官员的乌纱帽。京剧里冠也是代表了一个人物的身份,常说摘掉你的乌纱帽也就是罢了你的官职的意思了。鞋靴分为厚底官靴和便靴,官期货大都底为白色,求的是与官服的和谐。便靴中分为女性穿着和男性穿着,亦有不同。最后一个附属类,里面包含了水袖、腰带、饭单等行头。水袖最常用于表达人物的情绪了,喜悦时甩袖绕圈,愤怒时拂袖而去,无一不活灵活现。
京剧里角色众多,细细分来,大致有:老生、小生、武生、青衣、花旦、刀马旦、架子、文丑、彩旦等。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唱腔和神态,细至一个手指的摆弄,大到服装行头无一不能出错。这般讲究的表演形式,怕是世界上只在中国才有。
戏曲是中国的国粹,除了京剧外,还有昆曲、豫剧、黄梅戏、高甲戏、河南梆子、淮剧,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京剧作为传统戏曲里的一大戏种,还将继续繁衍发扬下去。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戏曲。
豫剧更好,一,豫剧受众广,不难听懂,二,豫剧也确实好听,三,豫剧自有其教育意义。四,豫剧流畅,犹如流水行云一般。京剧,一,很花,腔都很假,二,很娘,一堆大男人扭扭捏捏唱京剧,三,配乐不好听,因为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弄的,四,唱的很慢很慢,感觉你都能着急上火,尤其在如今这个时代,京剧有点像小孩子牙牙学语,慢的很
京剧 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2010年11月16日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代表人物:“老生三杰”: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
“老生新三杰”:谭鑫培、汪秋芬、孙菊仙
“四大名旦”:梅兰芳、苟慧生、程砚秋、尚小云
代表作品:《龙凤呈祥》 《群英会》《十老安刘》《《贵妃醉酒》》《四郎探母》《霸王别姬》等
豫剧 又称“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大派别,现以豫东、豫西调为主。出现过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著名旦角演员。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豫剧是发源于中国河南省的一个戏曲剧种,中国五大剧种之一,居中国各地域戏曲之首。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欢迎。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又名河南梆子。豫剧是在继承河南梆子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除河南省外,鄂、皖、苏、鲁、冀、晋、陕、甘、蜀以及新疆、台湾等省区都有专业豫剧团分布,豫剧在台湾舞台上与歌仔戏、京剧呈三足鼎立局面。豫剧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豫剧五大音乐流派
祥符调小生多用二本嗓,须生用本嗓、二本嗓等,旦多用小嗓,丑多用本嗓二本嗓,净多用疙瘩腔,风格是清新典雅、悠扬婉转。根据地在开封以及开封周边等地。代表人物:旦角有陈素真,阎立品、桑振君、宋桂玲、王秀兰、王秀兰、王敬先等,丑有高兴旺、牛得草等,小生有王素君、冯占顺等,老生有唐喜成、曹子道等
豫西调(西府调)声音低沉,吐字清晰,吐字清晰,字字入耳,生旦净丑多用大本嗓,本嗓后挫下压;适合演悲观、愤慨,音乐深沉、悲壮。代表人物:旦常香玉、崔兰田、毛兰花等,生有贾宝须、王二顺、王遂朝等
豫东调 慷慨激昂,粗犷豪迈。女声花腔较多,具明快、俏丽等特点,大小嗓结合,本嗓小嗓混杂使用,男声粗犷豪迈,多以二本嗓、本嗓多交替使用。代表人物:生唐玉成、杨启超、刘新民、刘忠河等,旦有花桂荣、张秀兰等,净有李斯忠等。
沙河调 活泼婉转,激昂嘹亮。既适宜表达愉快舒畅的心情,也适宜表达慷慨壮烈的气氛。流传于淮北、沙河流域,安徽人称梆子剧、淮北梆子。代表人物:生有顾喜轩、刘法印、曹彦章等,旦有刘玉梅、安金凤等。
高调(山东梆子) 高调与豫东调相近,旦大小嗓混合使用,生多用二本嗓,也有二本嗓本嗓交替使用,流行于菏泽、濮阳等地。代表人物有刘桂荣等。
从1927年起,京剧界首先吹起流派风,以表演者姓名当作流派的标记,正象征着个人的表演风格已经成为传统戏曲界的楷模。无论是剧评家、表演家、剧作家、戏迷们,开始以派别来品论表演者的艺术风范,“流派”便成为一种习惯用语,影响所及,豫剧也出现了流派的说法,经常被谈论的有陈(素真)派、常(香玉)派、崔(兰田)派、马(金凤)派、阎(立品)派、桑(振君)派等旦角六大流派。
瓦岗寨的戏多,像《锁五龙》说单雄信就义之前痛骂之前兄弟背信弃义
《断密涧》李密和王伯当的吵架
《四进士》三个本来有同样理想的年轻官员,两个贪赃枉法。
这种戏说实话不多,忠孝节义为主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