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打拼十几年了!和家乡的亲人失去了联系!有人能帮我联系到通化市

出来打拼十几年了!和家乡的亲人失去了联系!有人能帮我联系到通化市,第1张

这个人叫徐祥顺,原名阿维热,出生于意大利,年三岁时因战乱随母到中国,后改名徐祥顺,一直定居浙江温州瓯海区仙岩街道沈岙村。他如今三世同堂,妻子是本地人,贤惠善良能干。多年在此生活,使他说得一口地道的瑞安方言,除了那张意大利人的面孔,他的一切已和周围的乡亲毫无区别。他现在除了干农活,还是村里的巡山护林员。他对自己的家庭生活很满意,因为他已实现了那个怀了半个多世纪的心愿。

一、战争使他从意大利流落到中国

年4月的一天,徐祥顺带着儿子再次来到意大利驻上海,请求回国看望亲人。因他在中国生活了55年,离开意大利太久,无法提供意大利亲人的任何消息,特别是他母亲家族的确切,故和前几次一样,没给他签证。徐祥顺的母亲千蒂,出生在意大利一个普通家庭,25岁时嫁给一个意大利士兵,不久生下儿子阿维热。就在那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阿维热的生父上战场后杳无音信。二战结束后,无人照料、生活艰难的阿维热母子遇到了热心的中国人徐定富。

老家在中国浙江瑞安的徐定福,因为贤妻难产身亡,伤心的他漂洋过海到意大利谋生,很快在米兰有了自己的服装加工厂。徐定福把阿维热的母亲安排到自己厂里工作,两个不同国籍的年轻人日久生情。年春,千蒂牵着3岁的阿维热,与徐定富在米兰的一家教堂里了婚礼。从此,阿维热有了个中国继父。不料婚后3个月,这个还沉浸在幸福中的家庭,收到一封来自中国的急电:徐父病危。如晴天霹雳,徐定富归心似箭。重感情的千蒂饱受二战之苦,她不愿再次失去爱人,不顾娘家人反对,毅然随丈夫来中国。

年初冬,徐定福和千蒂以二战难民身份,从威尼斯乘邮轮在海上整整颠簸41天,回到中国老家,徐定富才发现父亲并没啥病,只是借口让出国10年的儿子回家。既然已回家,徐定富和千蒂只好先陪陪老人,等有合适机会再返意大利。身材匀称娇小,有着一头洋气卷发的千蒂,常带着小阿维热在河边洗衣,也常为徐定福送饭到田间地头,有时被田间的水车碰疼了脚,徐定福不要她送,她仍坚持送。千蒂以她的善良、勤劳,赢得了村民和徐家的喜爱,她和儿子的名字皆被排入徐家族谱,徐家还为阿维热改了一个中国名字叫徐祥顺。到中国两年后,千蒂又为徐家生下一个女儿。 虽已安居沈岙村,可千蒂内心深处仍想早日返回意大利。那时兵荒马乱生活困难,她把从意大利带来的天使画片贴在床边,骗儿女们说:带翅膀的安琪儿马上要送东西给我们吃了。徐定福种田辛苦,有一次,千蒂了螃蟹藏起来留给徐定福吃,不料被徐定福的父亲误以为她想独吃,生气要打她,还是徐定福后来才解释清楚。紧接着发生的一件事导致了她的不幸。

有一次,伤兵到村里抢钱抢粮。已在二战中受过严重创伤,又在中国呆了三四年的千蒂,再也经受不起这种惊吓而生了重病想回意大利。就在她要走时却因病情加重去世了。临终前,她写信给意大利的妹妹,让她催促徐定福把一双儿女送回意大利给姨妈们抚养。然而,徐定福家三代单传只有这么一个儿子,怕老了没人送终,他和孩子的爷爷把姨妈寄来的信及护照等都藏了起来。8岁的徐祥顺与母亲家族及母亲的家乡意大利从此失去了。

二、半个多世纪对家乡的思念

在中国的江南乡村,像所有的中国孩子一样,具有意大利血统的徐祥顺慢慢长大成人,看羊放牛,种田、担黄泥等,什么农活都会干。十岁时,上山做石匠凿岩的徐祥顺遭遇不测。那天,采石场里出现哑炮,徐祥顺自告奋勇前去查看。刚到跟前哑炮突然爆了,徐祥顺的双手被炸落下残疾。但他以顽强的毅力,练出了用残手吃饭穿衣、握锄下地的本领,还找了个好妻子。 55年来,这个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血统的大家庭远近闻名。徐祥顺的继父徐定富对此既欣慰又内疚。他93岁临终时告诉徐祥顺:那些护照等材料藏在老屋的墙壁里,徐祥顺该拿出来去意大利寻亲了。

遵照继父的遗愿,徐祥顺先后几次来到意大利驻上海,请求回意大利寻找亲人,可皆因提供不出意大利母亲家族现在的材料而被拒绝签证。就在徐祥顺一筹莫展时,他家来了几个朋友,使他的寻亲之事有了重大转机。朋友中有位郑先生是意大利一个华侨协会的会长,一年前他偶然听说了徐祥顺的传奇身世,便主动为徐祥顺寻亲帮忙。他从徐祥顺父母的结婚证入手,查到了一些重要资料。还把徐祥顺的故事登在意大利的中文报纸上。

通过结婚证,郑先生去了千蒂当年结婚的教堂,弄清了千蒂的出生地是波多浓内。由此得知千蒂的家族自从千蒂离家后,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寻找她。寻找她的人主要是她的五个姐妹,也就是徐祥顺的姨妈们。遗憾的是55年后,千蒂的五个亲姐妹都已不在人世,惟一能找到的就是千蒂的堂姐妹们,也一是徐祥顺的族姨。族姨们都十分看重血浓于水的情缘,热切盼望徐祥顺能回意大利去看看。郑先生没和徐祥顺的表亲们见面,只是通过把表亲们的有关情况告诉了千蒂的儿女。

突然间有了意大利亲人的消息,徐祥顺短暂的欢喜后却生出新的顾虑:去见渴望已久的寻亲,意味着巨大的花费。女儿刚添外孙和儿子刚盖新,徐家已欠下了几万块钱的债务。徐祥顺除了自己种田当巡山护林员外,并没有其它的经济收入,他实在无法承担寻亲的所需经费,决定暂缓去意大利寻亲,等筹措到足够的费用再说。转眼到了秋天。意大利亲人催促徐祥顺早点去探亲,郑会长也帮他在办理手续。女儿为了让徐祥顺早日成行,孩子刚满月即去上班,儿子也天天加班加点,可徐家的经济状况仍没什么好转,徐祥顺想放弃回意大利探望亲人了。可儿子却希望爸爸早日去意大利找到亲人。

三、终于踏上了家乡的土地

在儿子的再三坚持下,徐祥顺和几个热心相帮的朋友,来到一家合资企业求助。这家企业的老总早就听说过徐祥顺的故事,加上徐祥顺在当地人缘好,老总不但同意给他提供探亲费用,还让自己在意大利的哥哥帮助徐祥顺。很快,父子俩办妥了去意大利的签证和手续,徐祥顺却还是高兴不起来:他不知如何面对妻子苏凤媛。

当年徐祥顺27岁了都说不上媳妇,苏凤媛顶着很多人的偏见与压力嫁给了他。徐祥顺感动之余,也知道了怎么照顾妻子,和妻子几十年相敬如宾,他从不和妻子吵架,与儿女之间也是这样。动身前,徐祥顺带着儿子以及同母异父的妹妹,专门到父母墓前,摆上鲜花,按当地习俗:出远门前祭拜过世的亲人,祈求他们保佑平安。10天后,一直在帮助徐祥顺寻亲的卡罗夫妇以及郑会长等华侨,在意大利顺利地接到了徐祥顺父子。55年了,徐祥顺终于回到了意大利家乡。放下行李,他们直奔那座让意大利人引以为自豪的米兰最大的教堂。在教堂里,徐祥顺流下了激动的热泪:从小就在中国的家里,看到母亲每天对着贴在墙上的从意大利带去的这个教堂的前祷告,今天终于来到了这个教堂。

本来米兰的华侨们,为徐祥顺父子准备了一个盛大的欢迎仪式,但父子俩探亲心切,要求早点去见意大利亲人。他们的亲人把见面地点选在威尼斯附近的波多浓内,那里是千蒂家族的发源地,距离米兰多公里。为欢迎他们的到来,族姨们派出了代表等候在镇口。3岁就离开意大利去了中国的徐祥顺,现在一句意大利语也不会了,和族们的交流很困难,喝水吃饭都要人翻译。亲人们相见还没聊够,就来请他们了。原来阿维热寻亲回家的故事,已传遍了小城。长也读到了有关报道,代表欢迎阿维热父子的归来,对他们的归来感到高兴。

分别55年的亲人终于团聚了。他们纷纷拿出老照片,回忆55年来的人生经历。有位族姨二战时只有12岁,她还清楚地记得当年阿维热的母亲千蒂,带着阿维热要跟丈夫去中国时,向全家泪别。谁料书信来往4年后,千蒂就病逝在中国。亲人们闻讯非常悲痛:可恨的战争使千蒂背井离乡、客死异国。他们决定按千蒂临终前的嘱托,把阿维热接回意大利生活。此时,千蒂的亲生父母已辞世,族姨们担负起此任。没想到阿维热已改为中文名字,她们从此与他失去了。虽然55年过去了,表亲们还是想为现在的阿维热父子做点什么。他们说永远都记得阿维热的父母,她们可以不管阿维热的国籍,但要管阿维热儿子的国籍,管他来意大利工作或来意大利生活。表亲们当场向长提出,希望恢复阿维热父子的国籍与待遇。长答复:需有关部门调查研究后决定。

四、谢绝亲人挽留返回中国

当地入秋了最大的一场雨后,亲人们想留阿维热父子住两天。父子俩考虑到语言不通,婉言谢绝了。就在和亲人们相聚了一天的父子俩想回米兰时,小姨妈优兰达邀请他们去她家,说有重要东西要交给他们。她带着阿维热父子来到阿维热妈妈出生登记的教堂,把有关的证书交给父子俩,再次挽留他们在她这儿住一晚,好好聊聊。阿维热还是婉言谢绝了。他们在镇上找了间旅馆住下,第二天一大早,没让姨妈们送,就离开了挂念了55年的家乡。

刚到意大利几天,阿维热父子就有点想念中国的家了:还是自己家里晨出暮归的生活亲切实在呵!阿维热现在年纪大了,体力差了,手又残疾了,若留在意大利,也许难以生存。喜欢意大利,长于意大利的郑会长的二女儿,在意大利开了家餐馆,她也劝阿维热父子留在意大利。可父子俩说:尽管意大利很美丽,但他们还是喜欢自己生活了数十年的家。郑会长的二女儿劝道:先留下来,慢慢就适应了,哪有意大利人不喜欢意大利的父子俩说:我们现在已是中国人了。在家里东跑西跑无处不去;在这里语言不通,连路都不认识。

见到了亲人,阿维热非常高兴,可看到这么多和自己长得一样的意大利人,他却不知说什么好。想到自己在中国的经历,想到妈妈已去世多年,他不住哭了。 尽管意大利的亲人都劝阿维热一家人搬来意大利。可他还是觉得在中国比较习惯。阿维热的签证期是两个月,但他总是急不可耐地想回中国。米兰的华侨们盛情挽留他在意大利家乡多呆些日子,华侨们专门讨论了阿维热的情况,得知他家欠有几万元债务,即组织华侨们为他募捐;中国驻米兰大使也看望了他。对于这些热乎乎的爱心,阿维热一方面感到激动,另一方面,尽快回国的意念依然不减。20天后,他还是离开了意大利。临行前,阿维热的最大愿望,就是再去看一眼米兰大教堂--那个让他在记忆深处永远抹不去的地方。他在教堂门前,伴着白鸽照相留念。

那些漂亮的白鸽,使他想起中国江南的燕子,似乎耳边回响着那首熟悉的曲: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还有那家乡的童谣:喵喵小猫叫,小猫小猫你别吵,阿姨昨天上夜班,此时还在家睡觉,小猫点点头,轻轻地走掉了……

了却了心愿,阿维热离开了他魂牵梦萦55年的家乡意大利,回到了他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国。至今还生活在他呆了55年的中国乡村里。他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带带孙女儿。孙女儿的爸爸,也就是阿维热的儿子留在了意大利。而阿维热表示:他是不会离开中国了,他会在中国为意大利的亲人们祈祷祝福。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1年高中段学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

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7分)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拔动人们的心xián( ▲ )。她如绝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喧嚣;她似千年的佳酿,蕴藏醉人的芳香; ▲ , ▲ 。cháng( ▲ )徉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2)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3)请仿照画横线的句子,续写一句话。(3分)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连云港的山山水水神奇瑰丽,花果山云雾缭绕、林木苍翠,苏马湾海天一色、白帆点点,真是美不胜收。

  B在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中,我市多名中学生以别具匠心的构思和丰富鲜活的内容夺得一等奖。

  C.近阶段,毒黄瓜、瘦肉精、塑化剂……种种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惴惴不安。

  D他极为惊异地发现,那些鸟儿运用巧妙之技,借助呼吸之气,能随心所欲地叫出各种声音,好听极了。

  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三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把它们找出来,加以改正。(3分)

  文化与修养共存,智慧与幸福同在。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①一个真正的读者就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②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③如果没有培养起对阅读从小的兴趣,就很难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与幸福。

  4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10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 ▲ 。 (李白《行路难》)

  (2) ▲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3)何当共剪西窗烛, ▲ 。 ( ▲ 《夜雨寄北》)

  (4) ▲ ,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5)谈笑有鸿儒, ▲ 。 (刘禹锡《陋室铭》)

  (6)先天下之忧而忧, ▲ 。 (范仲淹《 ▲ 》)

  (7)生活中总会遭遇困境,只要你不气馁,不懈地走下去,就会峰回路转,绝处逢生,达到一个没好的境界,这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说:" ▲ , ▲ "。

  5名著阅读题。请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4分)

  (1)在《水浒传》中,"三打祝家庄"的故事非常精彩。请你任选其中两次,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其情节。

  (2)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共有"四次面临死亡"的经历。请你任选其中两次,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6为庆祝中国***成立九十周年,学校将举办"童心向党"歌咏比赛,校学生会还将在全校选聘歌咏比赛主持人。请你参加下列活动。(3分)

  (1)为歌咏比赛拟一条宣传标语。(1分)

  (2)陈述你能成功应聘主持人的两条理由。(2分)

  二、理解·感悟(6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5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

  8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晏子春秋》)

  乙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①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晏子春秋》)

  注释:①逮:到。②鳏寡:老而无偶的男女。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齐人也,坐盗/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B 齐人固善盗乎/是可谓善学者矣

  C水土异也/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 公悲之,喟然叹曰/余悲之,且曰

  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2)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12根据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18分)

  文化需要相互凝视

  ①当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赢得万千瞩目的时候,一个文化中国的形象似乎仍不清晰,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文化的误读、偏见和不平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位美国汉学家翻译了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找到美国一家出版社。出版社认为小说写得确实不错,但恐怕不卖钱,建议将书名改为《上海**》,可以考虑出版。这显然是一种不平等!要是换一个同样优秀的英语作家,出版社就不会轻易要求把他作把品的名字改掉。

  ②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如何做到相互平等地凝视与对话,并且保持自己的尊严,是我们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

  ③一味的迎合偏见,只能扩大偏见,我们应当鲜明地说出我们的观点。在一次中美文学论坛上,一位知名的美国教授在演讲中说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语气不无轻慢。在现场提问环节,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坦诚陈述了她的批评和看法,那位教授也由此意识到自己的轻率和偏颇。这种争论之后的和解,让双方都有收获。那天论坛结束时大家都舍不得离开,最后是一位美国汉学家主动走到大厅弹奏钢琴,让琴声作为这次交流的结束。

  ④中国文化目前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处于弱势,原因很多。首先我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远比对方对我们的了解要多得多。还有历史原因,一边是中国屈辱的近代史,一边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欧洲文明迅速勃兴形成的优越感。也有技术原因,汉语太美太难掌握,世界上精通现代汉语的学者相对还太少,这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另外由于文化的差异,有些西方学者也容易从某种印象出发作出主观的判断。这样的现实,并非一日形成。

  ⑤文化相互凝视可以使双方找到并感受人类共通的良知、道德和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的文化取向之间常会有一些误解,但绝大多数不是恶意。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充满惊异和好奇,但普通外国民众对中国、特别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真正的活力知之甚少。中国应该向世界打开自己,特别是最能触动人心灵的文学、文化的交往,这种沟通不是为了让人们变得相同,儿时为了理性平等地认识、欣赏并尊重彼此的不同。

  ⑥在文化的相互凝视中,中国人应有自己健康的文化自信。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变革时代,中国作家应该潜心地而不是花哨地,诚实地而不是用讨某一个"他者"喜欢的心态去创作。老话说"酒好不怕巷子深",好酒不是兑出来而是酿出来的,能否酿出好酒最终要看我们能不能更踏实地潜入到这个时代的深部。只有酿出好酒,才能"走出去"。2006年中国作协启动了"中国当代文学百部精品对外译介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文学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

  ⑦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是即兴的展示,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奢望一两次论坛和书展就能够万事大吉。它需要我们更自觉,更有耐心和耐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文化需要相互凝视,相互对话。在促进国际文化平等交流方面,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选自《语文报》,20107-8,有删改)

  1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文化需要相互凝视"这一观点的?(3分)

  14第③段中的事实论据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4分)

  15为什么中国文化目前在国际文化竞争中会处于弱势?请分条概括。(4分)

  16结合文艺,分别说出"好酒不是兑出来而是酿出来的"一句中"兑"、"酿"的含义。(4分)

  17在促进国际文化平等交流方面,文学承担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请结合文本,说说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22分)

  高贵的生命不卑微

  朱国勇

  ①他是黑人,1963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什么希望。

  ②十三岁的那一年,有一天,父亲突然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大概一美元。"他回答。"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父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傻子才会买!"他赌着气说。父亲的目光真诚又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的妈妈。"他这才点了点头:"我可以试一试,但是不一定能卖掉。"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衣净,没有熨斗,他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铺在一块平板上阴干。第二天,他带着这件衣服来到一个人流密集的地铁站,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叫卖,他终于卖出了这件衣服。

  ③过了十多天,父亲突然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想想,这件衣服怎样才能卖到二十美元?"怎么可能?这么一件旧衣服怎么能卖到二十美元,他最多只值两美元。"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父亲启发他,"好好想想,总会有办法的。"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请自己学画画的表哥在衣服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唐老鸭与一只顽皮的米老鼠。他选择在一个贵族子弟学校的门口叫卖。不一会儿,一个开车接少爷放学的管家为他的小少爷买下了这件衣服。那个十来岁的孩子十分喜爱衣服上的图案,一高兴,又给了他五美元的小费。二十五美元,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④回到家后,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能把他卖到两百美元吗?"父亲目光深邃,像一口老井幽幽地闪着光。这一回,他没有犹疑,他沉静地接过了衣服,开始了思索。

  ⑤两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当红**《霹雳娇娃》的女主演拉佛西来到了纽约宣传。记者招待会结束后,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举着旧衣服请她签个名。拉佛西先是一愣,但是马上就笑了①。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纯真的孩子。拉佛西流畅地签完名。

  ⑥他笑了②,黝黑的面庞,洁白的牙齿:"拉佛西女士,我能把这件衣服卖掉吗?""当然,这是你的衣服,怎么处理完全是你的自由!"他"哈"的一声欢呼起来:"拉佛西**亲笔签名的运动衫,售价两百美元!"能过现场竞价,一名石油商人以一千两百美元的高价收购了这件运动衫。

  ⑦回到家里,他和父亲,还有一大家人陷入了狂欢。父亲感动得泪水横流,不断地亲吻着他的额头:"我原本打算,你要是卖不掉,我就派人买下这件衣服。没想到你真的做到了!你真棒!我的孩子,你真的很棒……"父亲接着说道,"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件只值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何况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生活丧失信心呢?我们只不过黑一点穷一点,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就在这一刹那间,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连一件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我还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

  ⑧从此,他开始努力地学习,刻苦地锻炼,时刻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二十年后,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名字叫--迈克尔 乔丹!

  (选自《读写月报》,2011,4,有删改)

  18试分析第①段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3分)

  19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6分)

  (1)文中有两处"笑了",其内涵不同,请加以分析。(3分)

  (2)理解"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3分)

  20父亲三次让儿子去卖衣服,其目的是什么?父亲的用意有何变化?(5分)

  21纵观全文,为什么说"高贵的生命不卑微"?(4分)

  22人物形象探究:有人认为本文主人公是儿子,有人认为是父亲,还有人认为是父亲和儿子。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4分)

  三、表达·交流(60分)

  2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走过了春和秋,走在阳光路上,花儿用笑脸告诉我,天空好晴朗;走过了风和雨,走在阳光路上,鸽子用哨音告诉我,幸福在前方。多少追梦的身影,奔跑着拥抱希望。阳光路上无限风光,阳光路上幸福成长,阳光路上前程宽广。

  请以"阳光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处诗歌外,问题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不得抄袭;④字数控制在600-800字之间;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1年高中段学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运用(30分)

  1(7分)

  (1)弦 徜(2分,每处1分)

  (2)拔--拨 墨--默(2分,每处1分)

  (3)参考示例:她如清澈的甘泉,滋润干涸的心田;她似闪烁的星辰,照亮暗淡的夜空。(3分,修辞1分,句式内容2分)

  2(3分)C("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此处不合语境,感情色彩有误)

  3(3分)①处,杂糅,删去"的过程"。②处,一面和两面搭配不当,在"养成"前添加"能否";或将"能否"删去。③处,语序不当,把"从小"调到"培养"前。(每处1分)

  4(10分)

  (1)直挂云帆济沧海

  (2)会当凌绝顶

  (3)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

  (4)但愿人长久

  (5)往来无白丁

  (6)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每空1分,有误则该空不得分)

  5 (两小题任选一题)

  (1)(4分)第一次是宋江为救投奔梁山的时迁,率兵攻打祝家庄,却中了埋伏,兵败而归;第二次是宋江为雪前耻,二打祝家庄,王矮虎、秦明等人被捉,再次失利;第三次,在孙立等人的策应之下,梁山好汉里应外合,攻下祝家庄,取得胜利。(任选两次,每次2分)

  (2)(4分)第一次是保尔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腿受了伤并得了伤寒;第二次是保尔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一颗炸弹在保尔身边炸响,头部受了重伤;第三次是保尔被繁重紧张的肃反工作击倒,不得不离开岗位,回家养病;第四次是保快尔在铁路修完时,得了伤寒和肺炎。(任选两次,每次2分)

  6(3分)(1)(1分)参考示例:旗帜飘扬歌声嘹亮,童心真挚激情昂扬;唱响经典歌曲,传承革命传统。

  评分要求:内容围绕主题;语句要简练;要有宣传励志作用。

  (2)(2分)参考示例:普通话标准,口头表达能力强;有组织相关活动的经历或经验;心理素质好,不怯场;喜欢做主持人,希望获得一次学习实践的机会;有参与这项活动来锻炼自己的强烈意愿。(答出亮点即可)

  二、理解感悟(60分)

  (一)(5分)

  7(2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8(3分)"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分);"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分)。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1分)(意思对即可)

  (二)(15分)

  9(3分)A(A犯罪/同"座";B擅长、善于;C不同;D同情、怜悯)

  10(2分)君爱老 / 而恩无所不逮 / 治国之本也(每处1分)

  11(6分)

  (1)(3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关键点:"徒"、其实")

  (2)(3分)我听说,喜好贤能的人,怜悯不幸的人,这是执掌国家的根本啊。(关键点:"乐"、哀"、判断句

  12(4分)晏子是一个机智善辩、能维护国家尊严(2分)和关爱百姓、关注民生的人(2分)。

  (三)(18分)

  13(3分)

  ①一味的迎合偏见,只能扩大偏见,我们应当鲜明地说出我们的观点。

  ②文化相互凝视可以使双方找到并感受人类共通的良知、道德和美。

  ③在文化的相互凝视中,中国人应有自己健康的文化自信。(每点1分)

  14(4分)

  第③段中的事实论据是为了论证"一味的迎合偏见,只能扩大偏见,我们应当鲜明地说出我们的观点"这一观点。(2分)面对西方学者的偏见,铁凝没有一味迎合,儿时鲜明地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坦诚交流,这样不但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而且消除了偏见,赢得了对方的尊重。这一论据使论证有力,增强了说服力(2分)。(作用2分,分析2分)

  15(4分)①西方对我们的文化了解的少(我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远比对方对我们的了解要多得多)

  ②历史原因,近代中国文化落后,西方文化蓬勃发展(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欧洲文明迅速勃兴形成的优越感)

  ③技术原因,汉语难以掌握,世界上精通汉语的学者太少,造成了交流的障碍。

  ④文化的差异。(每点1分)

  16(4分)"兑"在文中指部分中国作家创作态度花哨,用迎合某些人喜欢的心态去创作,不能潜入到时代的深部,作品质量不高。(2分)"酿"在文中指中国作家潜心创作,踏实地潜入到时代的深部,创作出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优秀作品。(2分)

  17(3分)举办中外文学论坛;启动译介、出版工程;举办书展。(每点1分)

  (四)(22分)

  18(3分)交代了男孩的身份和他的自备心理,为下文情节展开作铺垫;与结尾形成照应,使得文章结构严谨。(答出一点得2分,满分3分)

  19(6分)(1)(3分)第①处"笑了":女主演拉佛西被男孩的热情和纯真感染,感到高兴,决定满足男孩的愿望,为他签名。第②处"笑了":男孩为实现了自己的"计谋"而感到高兴。(答出一点得2分,满分3分)

  (2)(3分)太阳就是信心和希望(1分)。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的事实,使得男孩从自备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增强了自信,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希望(2分)。

  20(5分)通过卖衣服,培养儿子的自信心,使他能走出自备并明白每个人都是高贵的,从而对生活充满希望(2分)。第一次用亲情打动儿子去"试一试",勇敢地走出第一步(走出自我)(1分);第二次鼓励儿子思考探索,想办法提高衣服的价值,进一步增强儿子的自信心(挑战自我)(1分);第三次进一步激发儿子的潜能,提高儿子对自我能力和自我价值的认识(超越自我)(1分)。

  21(4分)生命不因种族、肤色、贫富而有贵贱之分,每个人(每个生命)都是高贵的,不要妄自菲薄(自卑)(2分);只要不丧失希望,努力学习,刻苦锻炼,积极探索,不断奋斗,就能实现自我价值,甚至超越自我,终而获得成功,实现理想(2分)。

  22(4分)(1)儿子:通过三次卖衣服,走出了自卑,增强了自信,对自我、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这正是文章着力要表现的主题。从开篇和结尾看,文章都是围绕儿子来展开的。对儿子的描写所用笔墨较多。

  (2)父亲:父亲是儿子的精神导师,儿子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亲的精神引领,正因为父亲的精心引导,才使得儿子克服了自卑心理。没有这样的父亲,就不会有充满自信的儿子,更不会有后来名满世界的儿子,儿子的成功实际正是父亲的成功。父亲的身影贯穿在三次卖衣服的全过程。对父亲的描写所用笔墨也较多。

  (3)父亲和儿子:在主题的表现上都是为了体现高贵的生命不卑微,父亲是精神引领,儿子是实践验证,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情节的展开上,父子两人共同推动情节发展。在所用笔墨上,基本均等。

  (此题为开放题,可从主题、情节、人物与主题的关系、所用笔墨等方面分析,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三、表达交流(60分)

  评分标准略

2012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语文附参考答案2012年06月27日 16:14:122012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2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

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答选择题须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

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闪 ▲ (shuò) ②雄 ▲ (hún) ③等 ▲ (xián)视之 ④轻而 ▲ (yì)举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是夜,昙花已经迫不急待地绽放,迸溅着生命的火花,犹如忍俊不经的笑容。在这夜间,

她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弥蔓着阵阵芳香,尽情释放着仅此一次的辉煌,充满着生命奋发与无

常的哲理!使人怜爱,亦给人震憾!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子曰:“敏而好学, ▲ ,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②采菊东篱下, ▲ 。(陶渊明《饮酒》)

③ ▲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④会当凌绝顶, ▲ 。( ▲ 《望岳》)

⑤山重水复疑无路, ▲ 。(陆游《 ▲ 》)

⑥蒹葭苍苍, ▲ 。所谓伊人, ▲ 。(《诗经·蒹葭》)

⑦ ▲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⑧后值倾覆, ▲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4.名著阅读。(5分)

①《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中的“尸魔”就是“白骨夫人”,她

是如何“三戏唐三藏”的?

语文试卷 第1页(共6页)

②《格列佛游记》中,利立浦特小人国的皇帝邀请格列佛观看宫廷表演前,小人国人民已经不

再觉得格列佛对他们会有危险了,有时会在格列佛的身体上玩耍。他们是怎么玩耍的?

5.根据下面三则材料,用一句话介绍苏州概况(不超过30字)。(3分)

材料一:苏州古称吴、吴都、吴中、东吴、吴门,现简称苏,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2500多

年,公元前514年建城,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6000至

7000年前。

材料二:苏州位于太湖之滨,长江南岸的入海口处,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高铁和多

条高速公路经过全境。

材料三:苏州行政级别为地级市,其经济总量江苏省内最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中国城市

前列。下辖的昆山、张家港、常熟、吴江和太仓五个县级市的经济实力均列全国百强县(市)

前五位。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陋室铭》,完成6~9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

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

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獉獉

?(2分)

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獉

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

烆》)

B.

斯獉

是陋室,惟吾德馨

微斯

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烆》)

C.

苔痕上

阶绿,草色入帘青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

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烆》)

D.

可以调素

吴广素

爱人(《陈涉世家

烆》)

7.下面哪一句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不是

獉獉

使动用法?(2分)

A.无案牍之劳

B.凄

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C.腰

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D.必先苦

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语文试卷 第2页(共6页)

8.文章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和生活情趣等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举例分

析。(2分)

9.刘禹锡说“无丝竹之乱耳”,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谈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两句话分

别流露出他们怎样的精神追求?(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注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之者众?”

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

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注竖:僮仆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亡一羊,何追之者众?

②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阅读《绿》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1~13题。

  ①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②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

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

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

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

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

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

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

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

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

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

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11.文章开头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紧接着却用了一大段文字写梅雨瀑,作者这样安排

有何用意?(2分)

12.“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一句中“钻”字用

得好,好在哪里?(3分)

13.林非在《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中评论朱自清时说:“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

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选文第②段朱自清选择了哪两个观察点描写

景物?抒写出了怎样的内心感受?(3分)

语文试卷 第3页(共6页)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谈礼貌

季羡林

  ①眼下,即使不是百分之百的人,也是绝大多数的人,都抱怨现在社会上不讲礼貌。这是

完全有事实做根据的。前许多年,当时我腿脚尚称灵便,出门乘公共汽车的时候多,几乎每一

次我都看到在车上吵架的人,甚至动武的人。起因都是微不足道的:你碰了我一下,我踩了你

的脚,如此等等。试想,在拥拥挤挤的公共汽车上,谁能不碰谁呢?这样的事情也值得大动干

戈吗?

  ②曾经有一段时间,有关机关号召大家学习几句话:“谢谢!”“对不起!”等等。就是针对上

述的情况而发的。其用心良苦,然而我心里却觉得不是滋味。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堂堂大国

竟要学习幼儿园孩子们学说的话,岂不大可哀哉!

  ③有人把不讲礼貌的行为归咎于新人类。我并无资格成为新人类的同党,我已经是属于

博物馆的人物了。但是,我却要为他们打抱不平。在他们诞生以前,有人早着了先鞭注。不

过,话又要说了回来。新人类确实在不讲礼貌方面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他们发扬光大了这种

并不美妙的传统,他们(往往是一双男女)在光天化日之下,车水马龙之中,拥抱接吻,旁若无

人,洋洋自得,连在这方面比较不拘细节的老外看了都目瞪口呆,惊诧不已。古人说:“闺房之

内,有甚于画眉者。”这是两口子的私事,谁也管不着。但这是在闺房之内的事,现在竟几乎要

搬到大街上来,虽然还没有到“甚于画眉”的水平,可是已经很可观了。新人类还要新到什么程

度呢?

  ④如果一个人孤身住在深山老林中,你愿意怎样都行。可我们是处在社会中,这就要讲究点

人际关系。人必自爱而后人爱之。没有礼貌是目中无人的一种表现,是自私自利的一种表现,如

果这样的人多了,必然产生与社会不协调的后果。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个人小事而掉以轻心。

  ⑤现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不讲礼貌的恶习所产生的恶劣影响已经不局限于国内,而是会

流布全世界。前几年,我看到过一个什么电视片,是由一个意大利著名摄影家拍摄的,主题是

介绍北京情况的。北京的名胜古迹当然都包罗无遗,但是,我的眼前忽然一亮:一个光着膀子

的胖大汉子骑自行车双手撒把做打太极拳状,飞驰在天安门前宽广的大马路上。给人的形象

是野蛮无礼。这样的形象并不多见。然而却没有逃过一个老外的眼光。我相信,这个电视片

是会在全世界都放映的。它在外国人心目中会产生什么影响,不是一清二楚了吗?

  ⑥最后,我想当一个文抄公,抄一段香港报纸上的话:

  ⑦富者有礼高质,贫者有礼免辱,父子有礼慈孝,兄弟有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

义笃,社会有礼祥和。

(有删改)

  注着先鞭:比喻先人一步。

14.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对有关部门的“用心良苦”感到“不是滋味”。(2分)

15.作者对“有人把不讲礼貌的行为归咎于新人类”持什么态度?为什么?(3分)

16.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语文试卷 第4页(共6页)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

快手

冯骥才

①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有时我呆在家里闷得慌,或者父亲嫌我太闹,打发我出

去玩玩,我就不免要到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②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在哪儿

摆摊就把木箱放在哪儿。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

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

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

只茶碗下边去了。

③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忍不住大叫:

“在右边那个碗底下哪,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球朝我惊奇地一闪,跟着换

了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

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手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

呢?”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难道球儿从地下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快手刘好像

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

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只球儿居然

又都在碗里边。四周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之声。“你输了吧!买块糖吃就行。

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我臊得脸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到人圈

圈后边去,从此我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

④他那时不过40多岁吧,正当壮年,精神饱满,肉重肌沉,皓齿红唇,乌黑的眉毛像是用毛

笔画上去的。他一边变戏法,一边卖糖,一双胖胖的手,指肚滚圆,却转动灵活。这双异常敏捷

的手,大概就是他绰号“快手刘”的来历。我童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这最最简单又百看不厌的

土戏法里,在这一直也不曾解开的迷阵中,在他这双神奇莫测、令人痴想不已的快手之间消磨

掉的。他给了我多少好奇的快乐呢!

⑤我上中学后,就不常见到快手刘了。只是路过那街口时,偶尔碰见他。他依旧那样兴冲

冲地变着“小碗扣球”。

⑥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往昔美好的故事,

亲切的人物,甜醉的情景,就像鲜活花瓣夹在书里面,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谁能使过

去的一切复活?那去世的外婆,不知去向的挚友,妈妈乌黑的卷发,久已遗失的那些美丽的书,

那跑丢了的绿眼睛的小白猫……还有快手刘。

⑦高中二年级,我回家度假。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围着什么又喊又叫。

走近一看,心中怦然一动,竟是快手刘!他依旧卖糖和变戏法,但人已经大变样了。十年不见,

他的模样接近了老汉。他分明换了一双手!手背上青筋缕缕,指头绕着一圈圈皱纹,快像吐尽

了丝而缩下去的老蚕……他抓着两只碗口已经碰得破破烂烂的茶碗,笨拙地翻来翻去;那四只

小红球儿,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撞在碗边上,一会儿从手里掉下来。他的手不灵了!孩子们叫起

语文试卷 第5页(共6页)

来:“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哪!”

⑧我也清楚地看到,在快手刘扣过茶碗的时候,把地上的球儿取在手中。这动作缓慢迟

钝,失误就十分明显。孩子们吵着闹着叫快手刘张开手,快手刘的手却攥得紧紧的,朝孩子们

尴尬地掬出笑容。这一笑,满脸皱纹都挤在一起,好像一个皱纸团。他几乎用请求的口气说:

“是在碗里呢!我手里边什么也没有……”

⑨当年神气十足的快手刘哪会用这种口气说话?这些稚气又认真的孩子们偏偏不依不

饶,非叫快手刘张开手不可。他哪能张手,手一张开,一切都完了,我真不愿意看见快手刘这副

狼狈的、惶惑的、无措的窘态。多么希望他像当年那次———由于我自作聪明,揭他老底,迫使他

亮出个捉摸不透的绝招,小球突然不翼而飞,呼之即来。如果他再使一下那个绝招,叫这些不

知轻重的孩子们领略一下名副其实的快手刘,瞠目结舌多好!但他老了,不会再有那花好月圆

的岁月年华了。

⑩我走进孩子们中间,手一指快手刘身旁的木箱说:“你们都说错了,球儿在这箱子上呢!”

孩子们给我这突如其来的话弄得莫名其妙,都瞅那木箱,就在这时,我眼角瞥见快手刘用一种

尽可能的快速把手里的小球塞到碗下边。“球在哪儿呢?”孩子们问我。快手刘笑呵呵翻开地

上的茶碗说:“瞧,就在这儿啊!怎么样,你们说错了吧,买块糖吧,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

也不吃亏。”

(有改动)

17.小说第③段画线处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快手刘怎样的心理变化?(3分)

18.小说第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3分)

19.小说第⑩段中我为什么要转移孩子们的视线,让快手刘“用一种尽可能的快速把手里的小

球塞到碗下边”?(3分)

20.下面两句话都是快手刘完成戏法后说的,请从表现人物形象的角度,结合全文比较分析。

(4分)

①“你输了吧!买块糖吃就行。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

②“怎么样,你们说错了吧,买块糖吧,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

21.小说用较多文字写了快手刘的“不灵”和失手,为什么还以“快手刘”为题呢?(4分)

第三部分(60分)

22.作文。(60分)

请以“心中有支欢乐的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③不要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语文试卷 第6页(共6页)

语文试卷第 1页(共6页)

2012 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① 烁 ②浑 ③ 闲 ④ 易

2.

错别字 急 经 蔓 憾

改 正 及 禁 漫 撼

3.①不耻下问 ② 悠然见南山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 ④一览众山小 杜甫 ⑤ 柳暗花明又

一村 游山西村 ⑥ 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 ⑦ 大漠孤烟直 ⑧ 受任于败军之际

4. ①首先变成一个花容月貌的女子,来山上送饭还愿;接着变成一个老妇人前来寻找女

儿;最后变成一个老公公前来寻看女儿和妻子。

② 在格列佛的手掌上跳舞;在格列佛的头发里捉迷藏。

5.例:苏州是一个历史悠久、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城市。

6.B 7.C

8.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苔痕、草色的青翠,表现环境的清幽,可见陋室

不陋。

9.刘禹锡追求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欧阳修追求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10①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追它的人这么多?②我们不知道往哪边追,所以就回来了。

11.是为了刻画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交代梅雨潭绿的原因,衬托梅雨潭令人惊诧的绿。

12 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水花以生命,写出了水花的轻盈可爱,富有情趣,更显出了我的

喜爱之情。

13①两个观察点:一是山边;二是亭边。②抒写出了惊诧、赞美、神往之情。

14.因为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堂堂大国竟要学习幼儿园孩子们学说的话,本来就该有的礼

貌,现在社会上却普遍缺失。

15.①持反对的态度,为新人类打抱不平。②作者认为有人早已有了不讲礼貌的行为(早

着了先鞭),却把问题归咎于新人类是不合理的。

16.举例论证(事实论证);论证了不讲礼貌的恶习会流布全世界。

17.快手刘对我的发现感到惊奇,接着想到了应对办法却故弄玄虚,成功表演后显得十分

得意。

18.承起上文,交代了我的离开,收束对快手刘的回忆;引出下文,为再次见到快手刘做

铺垫。暗示随着时间的流逝,快手刘人生际遇将发生改变。

19.帮助快手刘完成戏法,摆脱窘态,让孩子们相信快手刘的戏法,不再为难他。表现了

我对生活在社会底层小人物命运的同情和关注 。

20.第①句表现了快手刘表演成功后神气十足;第②句中快手刘近乎在哀求,显得底气不

足。两句话都能表现快手刘的精明、朴实和善良;也使人感到快手刘手脚渐渐不灵,状况

大不如前。

21.“快手刘”是小说主人公的绰号,他始终是我心中“名副其实的快手刘”,以“快手

刘”为题,可以交代人物身份,暗示人物遭遇,凸显人物特点,也更能表现我对“快手刘”

这类人物的喜欢和同情。

22.作文(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9843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9
下一篇2023-11-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