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当太子时,多次与朱元璋产生争执,为何朱元璋没想过废了他?

朱标当太子时,多次与朱元璋产生争执,为何朱元璋没想过废了他?,第1张

朱标当太子的时候多次和朱元璋产生争执,但是朱元璋没有想要把他废掉的原因,我觉得是有两个。第1个是主要他的性格是十分温和的,所以朱元璋他能够理解朱标的做法。另一个我觉得朱标它没有被废掉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朱元璋他是嫡长子继承者的忠实的拥护者,我们看朱标他去世以后朱元璋他立了朱标他的嫡长子为太子,我们就可以知道朱元璋他对于嫡长子继承制是有多么偏执。

因为受到的教育不同,朱元璋和朱彪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朱元璋他是穷苦出身,所以在治国方面朱元璋对于敌人是穷追猛打赶尽杀绝的,但是朱标他是觉得宽厚为主,那么这样子因为受到教育不同,两个人的意见是相左的。

在朱标的弟弟犯错,受到惩罚的时候,朱标他都会进行劝阻,哪怕是藩王被举报谋反朱标他也会不顾一切的帮助他的弟弟,说明朱标他是一个非常宅心仁厚的人,而且朱元璋他会十分的担心他的儿子相互残杀,而朱标的做法让当时的朱元璋十分的欣慰。

并且当时朱元璋他对于产出有功劳的大臣的时候,朱标他说朱元璋杀了很多人会伤和气,但是朱元璋说我这是帮你排除危险,但是朱标他却顶撞了当时的朱元璋,虽然朱元璋很生气,但是因为朱标有明君的气质,所以朱元璋也想到这个确实是占理,他也就很快就消气了。

马皇后同朱元璋都是安徽人,只不过她是宿州人。名为马秀英,父亲是个乐善好施的好人,后来犯下事,为了躲避官兵的追杀,从宿州跑到了定远。在这时结识了当时著名的将领郭子兴,成为了好兄弟。

后来马公走得早,只留下了马秀英一个女儿。临走前放心不下,就托付给了郭子兴,郭子兴也够义气,将马秀英收为自己的干女儿,视作自己的亲女儿来看。

郭子兴后来加入了反元的队伍,朱元璋就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虽说朱元璋出身贫寒,但是朱元璋够机灵,不仅打仗能行,还善于学习。

郭子兴见朱元璋是个潜力股,就将自己的干女儿马秀英嫁给了朱元璋,这一年是公元1356年,两人正式结为夫妇。朱元璋是个苦命人,老板愿意将自己的义女嫁给他,可见对其器重。

史书上记载马皇后病逝后,帝恸哭。要知道,朱元璋算是一代枭雄,什么大风大浪没有经历,却只有在自己的发妻死后哭成了泪人。在马皇后去世后,再也没有立过皇后。

朱元璋与汉高祖刘邦都是草根出身,但是两人的皇后性情不同,这也同两人对自己结发妻子的态度不同。朱元璋是真正爱护自己的妻子,朱元璋再怎么暴虐,对老婆孩子真是好,当了皇帝以还生活简朴,依然是对马皇后很好,拔了那么多刺,杀了那么多大臣,一个儿子也没动。

后来朱元璋与自己的大儿子朱标吵架,朱元璋追着朱标乱窜,结果掉出了一幅画,画上正是马皇后为了救自己义不容辞的画面,父子俩抱头痛哭。结果朱标后来也离开了朱元璋,成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或许,只有马皇后是朱元璋心底最柔软的那部分了吧。

1395年,70岁的老将冯胜被朱元璋无罪赐死,子孙后代也不能承袭“宋国公”的爵位,但衣食无忧,温饱没有问题。侄子冯诚继续担任都指挥使,率兵镇守西南,协助西平王治理边陲。近代风云人物,“直系”的主帅冯国璋,就是冯胜的后裔。

垂垂老矣,70岁的冯胜为何被赐死,还是“无罪赐死”,只能说是朱元璋的一种无奈了。冯胜战功显赫,位列“勋臣第三”,朱元璋放心不下。朱标死后,朱元璋为太子打造的“文武班底”没有存在的必要。为了皇太孙朱允炆,朱元璋赐死冯胜,不需要“理由”。

1351年,“红巾起义”爆发,冯国用、冯国胜兄弟组建“团练”,修筑寨堡,抵御元军、盗贼,保护乡里。1355年,朱元璋率兵渡江,冯国胜兄弟追随,率数千兵马来投奔朱元璋,一起建功立业。

冯国胜的到来,朱元璋很高兴,将其改名为冯胜,寓意“逢战必胜”。冯国用过早病逝,朱元璋十分伤心。明朝创业之初,冯国用的地位仅次于徐达,比邵荣还要高。可知,朱元璋十分看重冯氏兄弟,将其视为亲信。

“逢战必胜”,冯胜作战确实勇猛,又有谋略,从未遭遇失败。龙湾之战、高邮之战、北伐之战、定西之战、庆阳之战、永清沙漠之战、辽东之战,冯胜无不是压着对手打,令敌军闻风丧胆。但是,冯胜经常犯下“小错”,被朱元璋责罚;为了朱允炆,干脆将其处死。

1364年,徐达率兵攻打高邮,张士诚的“大周”军连战连败,但守将严防死守要塞,“明军”损失也不少。接着,徐达奉命攻打宜兴,清理高邮外围,便让冯胜主持高邮军务。此时,冯胜犯下了错误,就是轻敌,导致悍将康泰阵亡。

高邮守将诈降,派人送信给冯胜,让他接管城池,确保民众性命。冯胜认为,高邮被围困几个月,已经粮草断绝,守军投降也在情理之中。冯胜让康泰率百余人入城,与守将谈判,结果全被处死。朱元璋大怒,让冯胜回京说明情况。

回到南京后,朱元璋将其杖责几十大板,然后让他步行回高邮,继续攻城。冯胜很恼火,也很惭愧。步行回高邮后,下令强攻,破城而入,想屠戮居民,却被徐达劝阻。史载:“太祖怒,召胜决大杖十,令步诣高邮。胜惭愤,攻甚力。达亦自宜兴还,益兵攻克之,遂取淮安。”

平定张士诚之战,冯胜战功显赫,仅次于徐达、常遇春,却因“小错”而被朱元璋责罚,心有不堪。1367年,徐达、常遇春率25万大军北伐,冯胜追随,横扫蒙古骑兵。其中,冯胜夺取潼关,阻断了元朝“关中四将”东征之路,为徐达夺取燕京,击败扩廓帖木儿立下汗马功劳。

冯胜的功劳很大,但就是不长记性,再次犯下“小错”。1369年,徐达、冯胜率兵西征陕甘,冯胜一路所向披靡,降服李思齐,得到十余万人。接着,冯胜出兵原州,击败王保保,明军顺利夺取庆阳,陕西全部平定。

考虑西北军务重要,且王保保依然在塞外活动,故而让冯胜留守庆阳,徐达则班师回朝。徐达刚回到南京,冯胜就呆不下去了,自认为功劳很大,没能回京接受封赏,心有不甘。冯胜没等朱元璋下旨,擅自回京,再次被处罚。史载:“胜以关陕既定,辄引兵还。帝怒,切责之。念其功大,赦勿治。而赏赉金币,不能半大将军。”

1372年,明军分三路北伐,徐达率5万出雁门关,吸引王保保南下决战。李文忠率5万骑兵长途奔袭,一直杀到科布多。冯胜率步兵、骑兵,总计5万人西征甘肃,作为偏师。此战,冯胜“傲视群雄”,俘虏十几万人,牲畜数十万,比徐达、李文忠还耀眼。

也许是不长记性,冯胜又犯下了“小错”,就是私藏一些战利品,尤其是良好的马匹,让朱元璋十分恼火。史载:“独胜斩获甚众,全师而还,会有言其私匿驼马者,赏不行。”不得不说,冯胜真厉害,却有点贪小便宜,坑了自己。

1387年,冯胜挂帅出征,傅友德、蓝玉、赵庸追随,率25万大军北伐辽东,擒拿纳哈出,俘虏三十余万人。辽东之战,冯胜的战功达到极点。此战,元朝在辽东的统治瓦解,明军没了奔袭漠北的后顾之忧。

冯胜班师回朝,朱元璋非常高兴,准备赏赐有功的将士。谁知,朱元璋很快就收回成命,还解除冯胜的兵权,让他去凤阳居住。参与辽东之战的将士,一个也不得封赏,都被责骂一顿。大战获胜,朱元璋不赏赐,主要是冯胜的过错。

私藏良马,砍伤纳哈出,与女婿常茂(常遇春儿子)吵架,向元朝的妃子索要金银,收纳元朝后妃。冯胜此举,朱元璋岂能不恼火。《明史》记载:“帝怒,收胜大将军印,命就第凤阳,奉朝请,诸将士亦无赏。胜自是不复将大兵矣。”

与唐朝名将侯君集一样,冯胜喜欢私藏战利品,甚至向“俘虏”索要财物。冯胜的这些“小错”可大可小,朱元璋虽说很生气,却还是能原谅。但是,太子朱标的去世,改变了朱元璋,也改变了很多将领、功臣的命运,包括冯胜。

历史 上的太子,朱标权力最大,地位最稳定,其他皇子不敢觊觎储君之位,皇帝也放心,大臣也拥戴。明朝的开国文武大臣,几乎都是朱标的“老师”,朱元璋很早就让他接触这些“元勋”,向他们学习,彼此关系都很好。

朱标成年后,协助朱元璋处理政务,许多奏折直接由朱标批阅,朱元璋未做任何改动。朱标不但能力强,人际关系好,还忠厚仁慈,是理想的储君。为了让朱标顺利接管大明江山,并肃清草原,朱元璋为他打造了强大的文武班底。

“淮西勋贵”,冯胜、傅友德、蓝玉、王弼、赵庸、唐胜宗、陆仲亨、费聚、叶升等名将,都是留给朱标。尤其是大将蓝玉,此时正当壮年,还是朱标的舅舅,关系非常好。蓝玉嚣张跋扈,对朱标却忠心耿耿,这是朱元璋能后“原谅”蓝玉的关键。

1392年,朱标病逝,改变了朱元璋,也改变了“淮西旧臣”的命运。14岁的皇太孙朱允炆,并不是朱标的嫡长子,也不是“常妃”所生,与蓝玉没啥关系,朱元璋放心不下。1393年,朱元璋开始动手,为皇太子清理障碍,“蓝玉案”牵扯到一万五千人。蓝玉被剥皮,填充莎草,制作成标本。

蓝玉被处死,傅友德、冯胜等大将也不例外,虽说理由不充分,但也难逃一劫。1393年,冯胜被召回南京,2年后无罪赐死。史载:“太祖春秋高,多猜忌。胜功最多,数以细故失帝意。蓝玉诛之月,召还京。逾二年,赐死,诸子皆不得嗣。”

冯胜有“小错”,但有免死铁卷,罪不至死。可惜,朱标病逝,朱允炆年幼,朱元璋只能抢先动手,为皇太孙清理障碍。若是朱元璋能传位给朱棣,估计众将都能安享晚年。

参考书目:《明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9909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9
下一篇2023-11-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