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罡
在3A 游戏 和明星制作人相继陨落的 游戏 业界乱世,随意追捧和视创作者为“神”的行为开始显得珍贵而罕见——玩家总是认为自己受到过很多“欺骗”,究其原因也可能是他们过分轻易地将信任和追随,交付给那些曾经做出过一两部优秀作品的人;在那些“万众期待”的作品依次翻车后的2021年谈论这些其实已经过时,说这些只是为了引出可能是如今全世界唯一还能保持“必出精品”的节奏,始终未曾“跌下神坛”的人——From Software公司社长,《恶魔之魂》《黑暗之魂》《血源》《只狼》的主创作者:宫崎英高。
作为现今 游戏 业界“明星制作人”的唯一期待,很难想象如果预计2021年推出的,与乔治·R·R·马丁合作的《艾尔登之环》遭遇失败,会是一个如何的技术浪潮和商业资本吞噬独立创作者的悲剧图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宫崎英高不能“跌下神坛”,已经不仅是为了自己。
《艾尔登之环》
值得赞叹的是,宫崎英高的持续成功同时又是一种 游戏 范畴下的“古典主义”成功。在好莱坞**化、仿真沉浸化潮流侵染的商业 游戏 大潮下,宫崎英高的所有作品都仿佛是几十年前传统日本街机厅的“恶魔城”清版过关 游戏 的当代化身。一个玩家打开“魂”系列 游戏 ,可以不用在乎剧情,不用在乎人物塑造、 情感 等叙事性元素,也不激动于图像外观和感官刺激,只是怀着一颗最纯粹的,最古典的“ 游戏 精神”之心——杀光所有敌人,清除地图内的所有障碍而去进行 游戏 ,从而获得完全处于“Gameplay”层面上的快乐。
然而就在彻底将 游戏 快感简化或者说“纯化”为“击败敌人”的指导思想之下,宫崎英高却又能让玩家感知到无数润物细无声的,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绝非刻意灌输进来的艺术性和思考内容,以至于层不出穷的“魂学研究”已蔚然成为一种网络亚文化。
要谈论“魂学”,应该从哪里说起呢?一则广为人知的段子说,《只狼》在文化输出上的最大功绩,就是教会了全世界说各种不同语言的玩家“死”字的汉字写法。宫崎英高的 游戏 给玩家最直观的印象,毫无疑问就是超高的操作难度和玩家不可避免的无数次的死亡体验,而正是这些无可避免的死亡和“受苦”的体验,组成了宫崎英高 游戏 与玩家同步生成的“元叙事”效果——玩宫崎英高的 游戏 没有人能够不死,这句话的意思同时就是,如果“不死”,就无法彻底地感知到宫崎英高的 游戏 所要表达的含义与魅力:在21世纪纷繁复杂的数字 游戏 世界里,“魂”系列仿佛意味着一种当代人类对稍纵即逝的确定性的绝望渴求。
死亡辩证法:“不死世界”中的死亡含义
电子 游戏 中玩家所操控的角色,或者说“化身”的失败和死亡是玩家体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玩家对此不产生超出 游戏 范畴之外的“元叙事”体验几乎是不可能的。最早的街机 游戏 里,玩家投入金钱所买来的“ 游戏 币”就意味着玩家有“几条命”,吃下去可以加一条生命的“蘑菇”是玩家两眼放光竞相争夺的对象;在电子 游戏 的叙事空间里,“失败”、“机会的丧失”和“死亡”有一道先验的天然等号,这也规定着在电子 游戏 世界里的“死亡”不仅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的终结,竟也不是人类心理和认知层面上对于“意识消亡”和“肉体毁灭”意义上的死亡,而更多是一种“重新再来”的轮回意识:玩家不会对自己操作的角色“死亡”真正产生多少 情感 上的认知和触动,对大多数玩家来说,这不过是一次“ 游戏 机会”的丧失,对于损失 游戏 进度的遗憾和烦躁,远大于真正对操作的角色“死亡”的共情体验——哪怕现在图像技术优异的 游戏 可以把“化身”的死亡弄得血肉横飞、惨绝人寰,恐怕都很难激起玩家任何一点感性上关照到自身的 情感 波澜。
与此同时,对于 游戏 的叙事形式来说,玩家的“死亡”也只是一个“意外”,是“调剂品”而不可能是叙事的必须成分。一个完整的故事中,玩家操作的主角怎么可能中途死亡呢?中途死去的角色还怎么能够完整讲述这个故事呢?因此如果玩家操作不当导致 游戏 失败,角色死亡,叙事者只能将这个情况当作一种“平行世界”来处理:玩家在角色死亡后选择“读取存档”重新进行 游戏 ,一个新的“可能世界”被塑造和打开,在这个世界里的玩家得以存活并击败了敌人,得以将 游戏 的故事继续讲述下去。也就是说,一个玩家通关 游戏 的过程意味着以玩家可以避免,但是的确会存在多次的“死亡”为节点,生成了数量为玩家死亡次数+1数量的平行“可能世界”,最终在唯一一个玩家躲开所有死亡的可能世界里体验到了完整的 游戏 故事,走完了英雄的冒险旅程——那些玩家角色中途死亡的世界随着“读取存档”的行为而立刻消亡,它们在故事完成的刹那,就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也就是说,在这些 游戏 里,无论玩家角色的操作性(非剧情规定性)死亡多么逼真可见,都无法触及到玩家真实的 情感 体验分毫:首先,它们只是“机会的丧失”,不是玩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知到的死亡;其次,每一次读取存档意味着发生死亡事件的平行世界的消亡,经过对平行世界的不断筛选和删除,玩家最终体验的根本上是一个没有死亡的世界。以上的讨论可能在读者来看是老生常谈甚至是废话,因为99%的电子 游戏 都遵循这一套“死亡”的逻辑,《仙剑奇侠传》系列每次在玩家角色死亡之后显示的“胜败乃兵家常事,请大侠重新来过”不仅是玩家记忆中的经典,更是对 游戏 中“死亡”事件性质的极佳概括。有趣的是,这些 游戏 所塑造的世界在生死观念上都是与日常生活世界相同的,恰好就是这些存在正常人类认知内的“生死”观念的 游戏 世界,会给予玩家最后一个“不死”的乌托邦,宛若詹姆斯·邦德在枪林弹雨中毫发无伤的同时,有“子弹数量+1”数目的平行世界同时存在。
然而有一句鲁迅的名言叫做:从来如此,便对吗?显然宫崎英高和他的“魂”系列正做此想。第一次游玩“魂”系列 游戏 的玩家最大的惊异就在于,至少在 游戏 内部的机制里,天经地义的“存档”和“读取存档”的行为居然显得颇为多余。 游戏 采取实时的即时存档机制,除非是故意要把 游戏 玩出“邪道”的硬核玩家用强退 游戏 的方法进行存档,平常状况下玩家根本没有将自己的 游戏 体验固定在一个瞬时“存档”中的办法。操作不当导致角色死亡的玩家在死亡的一刹那,根本来不及在电光火石的还活着的瞬间存档,也不可能不让 游戏 自动把你的死亡记录并覆写在存档上,而只能老老实实地跟随宫崎英高的指示,延续本存档继续 游戏 ——等一下?如果你的角色已经死亡,而且即时存档也用死亡将你的 游戏 体验覆盖,你应该如何继续进行 游戏 呢?
宫崎英高
疑惑的玩家看着 游戏 画面一黑,自己所操作的角色重新在一片篝火之前站起身来——是的,在宫崎英高“魂”系列的 游戏 世界里,无论是中世纪、维多利亚克苏鲁还是日本战国的 游戏 世界,都有一个独特的设定:你操作的角色是“不死”的,这个世界存在一股令生物不死的力量,当你意外死去后,就会在最近的一处灵魂聚集的“篝火”处复生。是的,相比于传统 游戏 作者以“玩法”为核心来构筑剧情,宫崎英高在这里其实体现了剧情对玩法的决定性反作用——正是这个“不死人”世界的情节设定决定了玩家在“魂”系列中独特的游玩体验:这里不存在“平行世界”,死亡是情节中玩家操作的角色必然会遇到的事情,角色在每一次死亡之后的复活都是 游戏 故事的一部分,时间不再被扭曲为无数的选择树和平行世界,而是被拉回到一条单纯的线型而不断向前流逝,你的每一次死亡都活在你的记忆之中。
可以说只有在这样设定“死亡”的“魂”系列里,玩家才能够真正认知和感受到“死亡”的分量和对角色的 情感 意义——因为只有在这里,死亡才作为一种玩家会感知到后果的实体存在:在《恶魔之魂》和《黑暗之魂》中,玩家角色每一次的死亡都意味着消耗了“人性”,玩家的“化身”无论从外观还是精神都会逐渐“活尸化”,如果玩家不及时采取办法“救治”自己的人性,不仅会折损相应的生命数值,提高 游戏 的难度,甚至会在 游戏 剧情中走向堕落的黑暗道路(这个设定和《冰与火之歌》中不断复活,每一次复活都损失一点记忆,在永生中饱受折磨的“闪电大王”贝利·唐德利恩有一致之处);在《只狼》中,玩家扮演的角色“狼”的复活是因为一种“龙胤之力”,玩家的死亡复活次数决定了“龙胤之力”的消耗量,“龙胤之力”的折损直接会导致 游戏 世界中一种叫做“龙咳”的传染病的加速传播,导致 游戏 世界中NPC的死亡和环境的恶化。
《恶魔之魂》
宫崎英高将电子 游戏 传统中角色“死亡后读档重来”,对玩家来说无负担、无责任的机制,改造成与剧情密切相关、玩家需要为之负责、产生主动减少死亡次数的动机的具身体验,真实世界中的“死亡”所蕴含的意义和深度借助“不死”的形式而流溢到 游戏 世界中。实际上这正是一种“死亡”的辩证法:正是在一个会存在“永生不死”的世界里,玩家和角色才能够感知到“死亡”的重量和意义,而相比于其他 游戏 中玩家在一个可能死亡的世界中寻求“不死”,“魂”系列的剧情主题往往竟是在一个“不死”的世界里寻求死亡和安息——我们走向一种有关自我存在的,主体与这个“不死”的世界之间互相意向的死亡的现象学。
死亡现象学:死亡作为戴着面纱的他者
虽然正是“不死世界”的剧情设定给 游戏 的角色死亡机制奠定了合法性,但宫崎英高的“魂”系列的古典之处即在于,一切设定皆是由“玩法”决定。看似古怪的、去除掉“存档/读档”机制的角色死亡机制虽然伴随着对“死亡”概念的独特表达,但从创意生发的角度来看,其实只是经典街机 游戏 币机制的复活,无非是街机玩家死掉之后从上一个存盘点用自己花钱买来的命重新开始的当代演绎:一如任何一个21世纪的“魂”系列 游戏 玩家都能从 游戏 体验的一开始就感知到一种80年代老清关 游戏 才有的“被抛入”性:简单粗暴, 游戏 直接开始,你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这是哪里,也不知道要干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前进,杀死所有挡路的敌人,然后在一次次的死亡和复活体验里,清干净这张从陌生到熟悉的地图。
如海德格尔所说,“魂”系列的玩家可谓是真真切切被“抛入”到大地之中。没有任何文字和剧情的提示,玩家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整个 游戏 的体验便是一次玩家操控的“主体”与整个 游戏 世界交互和认知的现象学历程。没有小地图,需要靠脚来丈量和测算每一寸土地;世界对你充满着不知道何来的敌意,挡在路前的都是你的敌人;你不知道你要做什么,好不容易遇见“防火女”“灰心哥”,他们都满口“谜语”,仿佛你就是他们要找的天降大任之人,语焉不详地给你派出任务,至于你为什么要接受,只能在三百六十五里路上慢慢回味;最终,你似乎明白了你作为“不死人”“灰烬”或者“余灰”的使命,你要用给不死者带来死亡的方式来换取世界的重生,但这条道路上你是永远孤独的,你甚至都遇不到多少你可以称作“他者”的对象:胡塞尔认为,主体认识“他者”是感知到了他者与主体的某种相似性,一种从思维到身体,再从身体到思维的相似性结构,但这种“相似性”在“魂”系列的世界里几乎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玩家的“化身”在这即将熄灭的灰烬世界里能遇到的往往只是无法交流只能杀戮的敌人,只能在玄妙的驱动力下默默向前,成为唯一试图走向死亡的人。
于是,玩家的“魂”系列体验,竟与法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列维纳斯的“他者”理论相类似:玩家所能遇见的唯一确定性的他者,是带着“面纱”的死亡。在无数的不确定和迷惑之中,玩家唯一确定的事情,就是自己的死亡必然伴随着在篝火之前的复活——而这种死亡是清晰可触的,是可以表现在自己的化身从“俊男靓女”变为干枯的活尸的,是可以表现在无数次被敌人杀死倒下的痛苦中的,是可以表现在弥漫在空气中,无法前进、无法摆脱生死轮回的绝望中的。死亡戴着残忍的面纱成为了玩家唯一能够触摸到的对象和他者,在自身不断的死亡和复活中,玩家与“死亡”建立了独特的心理联系,逐渐开始可以与“死亡”共存:死亡不再是一个需要被避免的事件,而成为一种时刻发生并且绵延不断的状态,也开始幻化为一种能够被称作为对象的实体。在“魂”系列的世界里,一切文本、故事和建筑的废墟都带着一层不真实的滤镜,一切 情感 都伴随着灭亡和销损的危机,唯独死亡以他者的身份成为玩家确认自己存在的证据,成为主体能够在这个世界里生存,能够与这个世界进行认知交互的凭据。玩家和他者产生关联,玩家带来死亡,玩家就是死亡,玩家要用死亡拯救这个世界,玩家旅途的终点是结束自己不断的复活,世界的重生就意味着自我永恒的安息——在永恒的死亡中找到主体存在和与这个世界得以互相认知的可能,也就如列维纳斯所说,我们借助他者建立了与世界的关系,并在永恒地与他者共一的状态中确认自身。
于是,“魂”系列的死亡现象学意味着 游戏 是以一个与现实体验相反的主体间性角度,来刻画玩家作为主体与世界的意向关系。在现实生活和其他 游戏 中,我们在一系列先验地施加在我们身上的确定性之中规定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我们以短暂的“存在”作为我们不坚实的确定性,以“向死而生”的、随时都会化为一摊露水的身体感知来确认世界的存在性,以短暂的存在来肯定自身;而在“魂”系列 游戏 中,玩家操作的主体被凭空抛入,他唯一的确定性是“不死”,同样也就是“死亡”,它以死亡来确认自身的存在,也以将不应该活着的“薪王”们杀死作为与世界交流并且改变世界的方式,从而反向地以自身“死亡”的确证作为现象学可能的根本依据——正因为玩家角色的不断死亡,才保证了世界的存在,才给予玩家角色在世界中的存在的合法性。开修改器、没有经历过死亡的玩家,将一开始就站在 游戏 和世界的边缘与终点,那么就无法理解自我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中的确证性。这也就解释了“魂”系列 游戏 难度设置的必要,因为只有玩家不断的,不可避免的,无法通过操作规避的不断死亡,他们才能够寻求到主体生存在这个世界中必须有所作为的动力,包括最后延续还是熄灭世界大火的选择权利。
死亡的后人类性:歌颂死亡,也“超越”死亡
“你是谁?”有趣的是,在这场现象学历险之中,玩家和整个世界都在不断忽略这个哲学史上至关重要的经典命题。一般情况下,玩家会说自己就是 游戏 中的那个“化身”,这个“化身”在 游戏 世界的故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这个问题在另一位“明星制作人”横尾太郎的 游戏 作品中就很有疑问:他的代表作《尼尔:机械纪元》有5个结局,玩家必须至少将 游戏 进行三个周目,才能够完全窥见剧情的全貌,“多周目才能看到全结局”已经成为他昭彰鲜明的个人风格。此时问题在于:玩家操作的“化身”一直在变化,那么在一个线型的个体心理内时间的范畴内,玩家究竟是谁?此时,本身作为沉浸式、具身化媒介代表的电子 游戏 突然回退到纯粹的文学文本层面,玩家再次成为应该全知全能的上帝,因为只有上帝才能够横跨各个角色的视角,从而拼凑起这样一个一周目无法完全了解的故事。
《尼尔:机械纪元》
相比于至少在严格地进行呼应对照,多人物视角讲述一个尽管复杂但还是具备确定性的完整故事的横尾太郎,“魂”系列给予玩家作为“主体”的迷惑和疑思就更多了。如果只是顺着 游戏 的指引玩下去,可能会很容易地觉得宫崎英高的 游戏 不存在所谓的“剧情”,玩家扮演的只是一个要完成既定任务的“工具人”,作为一款纯粹的“ 游戏 ”,击败所有敌人,体验到杀戮和战胜敌人的快感是这款 游戏 唯一的 情感 体验。但实际情况绝非如此,否则“魂学研究”不可能如此如火如荼。我们所能知道的是,因为宫崎英高是先做 游戏 的玩法,后编写 游戏 的世界观和剧情的,因此他并非是事先画好了事无巨细的图纸后,再按部就班地搭建 游戏 世界,相反是在 游戏 世界根据玩法需要逐步完成之后,开始在其中填充碎片化的文本和情节叙事的。因此真正投入的“魂”系列玩家实际上并不是把自己全部的代入感放在所操作的这位“不死人”身上的,无数玩家玩多周目、甚至十周目,固然是为了更好的装备、武器,更好的网络PK体验,但同样也是为了做一名“魂”系列的地理学家和 历史 学家,通过散落各地的尸体、废墟、道具上的文字说明、NPC语焉不详的台词中,拼凑出这个世界的前因后果——在纯粹 游戏 论的范畴内,宫崎英高和横尾太郎等人,仿佛又将 游戏 这样的新媒介带回了纸面上的文本的狂欢场域。
在这个过程中,在文本的狂欢场中,在信息等于一切的状态中,玩家逐渐不再在乎“人性”,不再在乎自己的“活尸化”,“化身”对玩家的身体意义已经折损到零,玩家也逐渐开始因为技术和装备的强大开始摆脱或者躲开死亡:多周目 游戏 意味着之前 游戏 所有的剧情叙事都被抛弃了,玩家之前对于死亡的追求历程也不再重要,逐渐掌握了世界的确定性的玩家,开始以一种机械化的“全知上帝”的心态重新在“魂”系列 游戏 中驰骋:在一个死亡作为唯一确定性的地方,玩家在于死亡的共存和交互中逐渐战胜了死亡。
这又成为了另一个维度的吊诡,或者根本是“魂”系列内在的本质张力:我们是如何先验地设定“不死”,从而以此为一种确定性来介入到主体和世界的交互图景之中的?我们借此所获得的现象学合法性是不是一个空中楼阁呢?这种“反向”的死亡辩证法蕴含的难道不是一种“超越”和“战胜”死亡的矛盾性张力吗?借助对于“不死”的阐述,借助对超越死亡的尝试的到达,再回头阐释死亡的确定性和必要性的“魂”系列 游戏 ,恰好是一种“后人类”对“前人类”挽歌场景的书写:宫崎英高在不了解死亡的现实下提前把死亡当作一种工具和确定性反复把玩,也就是说人类提前预测了自己对死亡的胜利,然后站在胜利的宴席上“愧疚”地歌颂失败者,畅谈对于失败者的感恩与喜爱。
凯瑟琳·海勒在《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文学、信息科学和控制论中的虚拟身体》中说,如果人类算上我们对于“计算”或者是“语言阐释”的长久性坚持,我们其实从来都是后人类;实际意义上文艺复兴以来对于“人类”本体论的建构是短暂的,也是很快被当代 社会 所消解的。相较于力图“拟真”和“沉浸”的、试图把玩家为绝对主体来构建,其实是在制造一种数字资本主义幻觉的主流电子 游戏 ,其实“魂”系列透过中世纪奇幻风格的外表,透过对经典电子 游戏 传统继承的外壳,才更加指向一种对玩家身体存在的不屑一顾,指向某种对主体性的彻底取消,以“死亡”作为唯一的确定性的同时,也从逻辑上将“不死”“永生”同样立为一种确定性,从而指向真正的“后人类”图景:
在战胜死亡的停滞了的世界里,将死亡作为孜孜追求的无上美丽,将自我毁灭和真正确定的死亡作为拯救和世界重生的解药,可能正是“后人类”世界到来后的人类日常;就像在无限的死亡和复活的轮回往复中,终于有一次打败了古达,得以摆脱轮回继续 游戏 那样,对“后人类”的期待和反思,可能也应该是寻觅能够打破“死亡/不死”这一确定性循环的一瞬:所谓的弥赛亚时刻。
校对:丁晓
“物化”的表现特征
如果我们全面审视中国古代的物化理论,我们就会发现,审美创造的移情是它典型的表现特征。
在庄子寓言中,庄周梦蝶所产生的幻化是蝶梦庄周。庄周和胡蝶分为两个不同的等级和层次。因此,“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近人刘武在解释“必有分”的内涵时这样说过:“栩栩然者蝶也,蘧蘧然者周也。魂交则蝶也,形接则周也。故曰:‘则必有分矣'。然蝶为周所梦化,则周亦蝶也,蝶亦周也,分而不分也,即上文所谓‘彼出于是,是亦因彼',‘是亦彼也,彼亦是也'。”⑩这里提出“魂交则蝶也,形接则周也”以显示周蝶之区别。“魂交”和“形接”二语亦出自《庄子齐物论》:“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以心斗。”“魂交”和“形接”意在揭示梦与觉的区别。刘氏从这一角度来讨论周蝶之分,是着眼于精神情感和现实世界的差别的。这似乎与庄子梦觉齐一的思想相矛盾,其实是统一的。周与蝶在梦与觉中显示了差别,也在梦与觉中实现了齐一。它们在主体精神的作用下实现了物化,达到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魂交”就是一种精神情感的活动,它直接作用于胡蝶身上,赋予它以人的思想和情感,这便实现了物化。这与西方美学史上的“移情”说有相通之处。但是,由于两者产生的传统文化背景存在巨大的差异,导致它们的具体内涵有许多不同,这是我们不应忽视的。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化育了中国古代的审美移情理论,庄子发其端,董仲舒扬其波。他从天人感应的角度阐发了客观物象情感主动性的内涵,认为万物的情思能够引发人的情思,发展了古代的物化理论。他将人的情感变化对应于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开启了对悲秋、伤春文学现象进行理论分析的先河,其美学意义是极为深远的。虽然他认为天(自然)有意志情感,但是,又肯定了人与天(自然)的统一。神秘玄虚的成分存在着,而亲切与真诚也同时存在着。在将之用于解释文学艺术现象时,神秘玄虚的东西便开始淡漠,而代之以由主体统辖的鲜活而具有现实意义的移情理论。
物化在“天人合一”观念的笼罩下实现审美创造的移情,尤其突出了情思的审美价值。在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中,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这一点,但略显生硬。而在《世说新语》中,对情思的审美价值的重视就更为鲜明了,无论是物的情思还是我的情思都具有更为纯化的审美意义。《世说新语·言语》云:“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15简文的濠濮之想是受庄子的影响,以情思移诸对象,鸟兽禽鱼都有情思;正因为它们有情思,才会与人亲近。这种自然的亲和非常有诱惑力,连鸟兽禽鱼都能与人会心,人还有什么烦恼和孤独呢?而顾恺之对岩、壑、草、木、云、霞的赞美更富有诗意。在他的眼里,这些无生命的东西都充满着生命的情思,展现了美的魅力。在这里,情思的审美价值提高了,自觉地转移到对象身上,使得对象与我的对立消失,“对象就是我自己”。
然而,古代的一些著作又的确把物象描述得富有灵性,这是古人化入物的结果,是他们丰富的想象。在这一想象的过程中,人处于主动地位。这不可能是西方那样的绝对主动(西方的绝对主动包含着对物的绝对轻视,对主体的极度重视)。它发生在对物尊重的前提之下,没有物,也没有我。这样,中国古代的物化论和西方的移情论差别就非常明显了。这种差别说到底是文化的差异。唐人李阳冰有一段精辟的话讨论审美移情:
沉浸在文学艺术的创造中,任何一种物象都会引起作家艺术家的移情,移情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的过程,体现了作家艺术家对万物的尊重。李阳冰的“随手万变,任心所成”是主体的主动性在文学艺术中创造性表现,它与里普斯的“对象就是我自己”内涵在本质上虽然有差异的,但是,在形式上却有相像之处。这可视为古人针对物化过程中的审美移情现象所给出的东方式的阐释。它更进一步说明,在物化过程中,主体和物象是合一的。只有在主体情思的笼罩下,物象才会充满生动的艺术情趣,具有真正的审美意义。 物我互化:“物化”的最高境界 在主体与客体的一体化上,古代物化论与西方的移情说没有本质的不同。所不同的是它们对于物的态度和阐释方式。西方人喜欢用科学冷静的理性态度来认识人与物,中国古代对人与物的态度是情绪化、理想化的,是感性的。这是中西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客观物象之所以富有情思,是作家艺术家“移入”的结果,并不是物象本身就有情思。中国古代尽管相信物有情思,并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把客观物象描绘得如此具有人情味,但是,这是古人的“觉”:“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如果漠视这一点,就不能够正确地认识中国古代的物化论。
物化和移情在内涵上的一个重要的不同表现在对主体和客体的一体化境界的认识上。在移情说的理论里,“对象就是我自己”,非常在意“我”,强调“我”的主导作用。里普斯这样说:“身体状况所生的快感只有在我注意到身体状况时才会感觉到。说一件东西是愉快的,就等于说我心眼注视到这对象时感到一种快感。但是我在注意我的身体状况或身体器官活动过程时所感到的快感,和我不注意器官活动过程而全神贯注到审美对象上面时所感到的欣喜,决不能全体地或部分地等同起来。总之,A不能等于非A。”20人对快感的认识是伴随着对人的身体状况的,也就是说,快感始终联系着主体自身。里普斯认为,尽管人有时也“全神贯注”审美对象,但始终有一个伟大的“我”在支配。因此,移情作为一种快感,也是“我”始终关注的审美创造活动,“我”时时刻刻都在。 悠然忘我 中国古代的物化论从一开始就强调忘我。所谓“心斋”就是为彻底忘我做心理准备。庄子在讨论心斋时强调忘我,但在进一步深入时,他又感到心斋还不足以表达忘我的境界,于是,又补充了一个“坐忘”,并借孔子的高足颜回之口加以表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大宗师》)“坐忘”完全蔑视自我,将自我置于一个残酷无情的境域。庄子之所以如此强调心斋和坐忘,是为了完成它的“外生”(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人生修炼,其与“外物”(抛弃功利得失)、“外天下”(漠视整个世界)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人生修养层次。无意间,深化了文学艺术的审美创造理论。忘我是物我互化的基础,只有在此基础之上,物化才能达到审美创造的最高境界。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创作实践中,大凡追求物我互化者,无不以忘我为前提。王僧虔在陈述他书法创作的感受时这样说:“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以斯言之,岂易多得?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遗情,书笔相忘,是谓求之不得,考之即彰。”21要达到书法创作的最高境界,必须做到“心手遗情,书笔相忘”,这就是忘我,是主体的暂时沉冥。清代的徐增也曾经慨然叹息:“无事在身,并无事在心,水边林下,悠然忘我,诗从此境中流出,那得不佳?”22如此看来,以忘我为基础的物我互化是物化的最高境界。
伴侣之间出现了哪几种迹象,可能感情已经到了尽头?01伴侣中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情感就在那走下坡
前几天,带娃在餐厅吃饭。一家三口,一人一部手机,过去到尾,基本都盯着手机,全过程并没有什么交流。有时候,女人会提醒孩子,不必光顾着看手机,吃点东西。小孩头也不抬的,点点头,表明听见了母亲的话。在面对男生时,女性好像更没有什么细心,将男生眼前的菜,都搬到眼前。不难想象,这样的家庭,是怎样的不如人意。有位网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寂寞,好受两个人无话可说。闲聊、讲话、沟通是人和人之间,最基本感情公路桥梁。
根据语言的运用,能够看对方的思路、心理状态动态性,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伴侣,在合适的时候,也能更好地疏导另一方。但是,许多夫妻对着手机的时间也,比伴侣的时间也大量。像饭店这对夫妻这种,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个例。很多夫妇伴随着结婚年龄时间越久,两人之间想要说的话越低,有些时候,除开聊孩子教育、老人们的养育外,其他的事,均由“恩”、“哦”来替代,貌似仅仅2个搭伴过日子的人走在一起。
有些时候,人可以承受得住一个人的寂寞,却难以挺过两个人沉默无言。并没有语言的婚姻生活,假如空无一人的死城,越守越觉得毫无意义。一段关系的疏远,亦是如此,不说和不谈,迎来的就是心越走越远的分离出来。好一点的伴侣关联,一定是是建立在聊得来的的基础上的。他愿意聆听她的困扰与憋屈,她愿意接受它的要好与自尊心。每一次的沟通交流,全是彼此之间加深感情,走入另一方内心深处的全过程。
生活的压力这么大,工作中那样忙碌,不管什么关联,没人有实力、很有耐心,通过你沉默无言的外貌,去捉磨你内心。想要说给女生听,愿意听对方说,全是给予对肯定的认可,也是一种爱的手表。如同王小波迷上李银河时那样,早已养成一种习惯,便是每两三天就要找你觉得一两句不愿对他人说的话。日常琐事,一个可以听自己说话的人,一个愿意听另一方讲话的人,也是有不可多得的。
在他们谈恋爱的时候,往往把谈论话题放到前边,大约也是这个道理。普通千万家,没有任何人会读心术,都要一个表达出来的自然环境,来表露自己内心。尽量不要去阻拦那一个想要向你倾诉的人,也不要吝啬将自己内心表露给别人听。就算她和他,有时不可以开导的,可是,一定要变成另一方语言表达里的伴侣。不必让感情丧生于沉默无言。
02如果你逐渐小肚鸡肠时,感情也会室息夏琳和周杨结婚第三年逐渐争吵,从最开始的半年一次,到后来的每天都吵,最终,索性不讲话。吵架的具体内容,也没什么大事儿。无非就是,夏琳多洗了两次碗,周杨只扫了一次地;再也许,夏琳给爸妈多塞了500元,却多给周杨的爸妈寄了两纯化牛乳。开始的时候,两人吵完后,会感觉这个架吵到太没意思了,都知道去反思自己,试着跟对方合好。
但是,上天就好像是要挑战她们。起先夏琳的妈妈生病了,之后,也是周杨的大家被车撞,两边都要钱。但是,小夫妻也才结婚不久,给这一家,给我亏掉那个。尽管都说会还的,可是,全是等待钱来看病,谁都想着紧自身家人用。夏琳不许,周杨没退,最终,他们各自的工资占比开展拆算,手里拿着类似是本人薪水储蓄的那一部分,分别去帮助自已的家人。
离别的句子说说心情大全
随着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人热衷于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说说,用于分享快乐,宣泄伤感。什么样的说说才受网友欢迎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离别的句子说说心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离别的句子说说心情 篇1
1、即将分别,要说的话太多太多,千言万语化作一句。
2、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3、流年易逝,时光容易把人抛,挂牵着的你有我千万种祝福伴你同行,一路走好。
4、有一种感觉不因时交而流逝,有一种友谊,不因距离而拉长。
5、我用心与你握别,愿生活给你带来无数希望的翠绿,把你引向理想的天地。
6、你没有如期归来,而这正是离别的意义。
7、飘飘雪花,悠悠情思,望穿了秋水,望断了天涯人的归路。
8、有人居然说,爱情在分别时就会减退,其实心爱之物得不到时滋味更甜美。
9、终于你要走了,说是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去读一本关于很远很远的书。我并不惊讶,因为你本该如此。
10、一声汽笛,跌落在旷野;无限的惆怅与孤独,在别离的那一刻,一齐涌上心头。
11、没牵住你的手是我一生的错,无论是在天涯海角还是近在眼前,你都是我心中最深的思念最深的痛!
12、朋友你今天就要远走,干了这杯酒;忘掉那天涯孤旅的愁,一醉到天尽头。
13、火红的彩霞在雨后,真诚的友谊在别后,流水不因石而阻,友谊不因远而疏。
14、在工作中有你的关心和问候,在同行的路上有你祝福和微笑,我感激:红尘中有你同行。
15、思念是清淡的诗,不是因为孤独才想你而是因为想你才孤独,真诚的心灵胜过钻石的光芒,你我的情谊天长地久。
16、你走了,送你一束鲜花,那花是我的微笑,那绿叶是我常青的思恋。
17、我们不得不分离,轻声地说声再见;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你曾给我一份深厚的友谊。
18、也想过不认识你,便不会有我今天的痛,可我从未后悔过。如果真如你所说还爱我,便忘了我好好过。
19、既然我尽了最大的努力也不能使你幸福,而且我并不是您生命中必不可少的,所以我选择离开――祝你幸福!
20、我们在轻雾缭绕之际分别。露,莹莹的,像你纯真的眼睛;雾,蒙蒙的,像我浓浓的离愁。
离别的句子说说心情 篇2
1、在这离别之际,我们依然别情依依,走一回校园的小路,数一数教室的楼梯,心中荡起了甜蜜的回忆。
2、让春天的温暖陪伴着你,让小草的绿意陪伴着你,让灿烂的阳光陪伴着你,伴你踏上征途,并早日获得成功。
3、脸上的快乐,别人看得到。心里的痛又有谁能感觉到。
4、流水匆匆,岁月匆匆,唯有友情永存心中。朋友,再见!朋友,珍重!
5、你走了,送你一束鲜花,那花是我的微笑,那绿叶是我常青的思恋。
6、像星光闪闪的,是你含笑传情的眼睛。
7、在怀念的季节里,请不要忘了我,就如同我时时没有忘了你一样。
8、真正的友谊决不会因离别而断隔。你的朋友将因离别而加倍地珍惜你的友情。
9、蓝天上缕缕白云,那是我心头丝丝离别的轻愁;然而我的襟怀和长空一样阴沉,因为我想到了不的重逢。
10、我们都一样,太渺小,难以操纵命运的心血来潮。
11、人生路漫漫,你我相遇又分离。相聚总是短暂,分别却是久长,唯愿彼此的心儿能紧紧相随,永不分离。
12、管怎么样,你都不要放弃希望,只要相信期待就会成真,无论碰到什么挫折,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如愿以偿。
13、幸福的感觉也许只能刹那,刹那过后,是一个人的精彩。
14、谢谢谢谢真谢谢,谢谢您的短信息。奖您黄金一万两,外加风流小酷娃。若要问我咋领奖,街头裸奔到天明。
15、时间会慢慢沉淀,有些人会在你心底慢慢模糊。学会放手,你的幸福需要自己的成全。
16、恒的思念和祝福,在彼此的心中发出深沉的共鸣。
17、离别不是结束,而是美丽思念的开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君千里,当需一别。
18、月朦胧,鸟朦胧,我悄悄送你远行,从此天边有了一颗含泪的星星,永远注视你远去的背影。
19、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20、朋友是身边那份充实;是忍不住时刻想拨的号码;是深夜长坐的那杯清茶。
离别的句子说说心情 篇3
1、很多人不需要再见,因为只是路过而已。总有一些时光,要在过去后,才会发现它已深深刻在记忆中。谢谢你来过,很遗憾你还是离开。
2、我们徜徉过的小树林,我们观赏过的蓝色**粉红色的花朵,一切的一切,仍然依旧。你什么时候回来,我们一起再同游。
3、有些事情,是用来遗忘的;有些事情,是留作纪念的;有些事情,只因心甘情愿;有些事情,终究无能为力。
4、你走了,丢下那句话,在我这泓平静的心湖中,泛起缭乱的涟漪,神秘的梦境。
5、真的从你口中听到不再爱我,是如此地不知所措。你带走了我的一切,剩下的只是一个空空的壳和一颗破碎的心。
6、我以为小鸟飞不过沧海,是以为小鸟没有飞过沧海的勇气,十以后我才发现,不是小鸟飞不过去,而是沧海的那一头,早已没有了等待。
7、茫茫人海,让你我瞬间相聚又瞬间相离,然而你我的心永远相知与默契。
8、与你相识,源于海,与你相知,源于沙。我们总是不懂得珍惜眼前人。在未可预知的重逢里,我们也以为总会重逢,总会有缘再会,也总以为有机会说一声对不起,却从没想过每一次挥手道别,都可能是诀别,而每一声叹息,都可能是人间最后的一声叹息。
9、夕阳送你登程,风儿送你远行,留下的是彩霞晚空。你何时归来,下窗前,双双成影。
10、人生,无所谓失去,只怕草率地挥霍。生命有限,所有得到,最后终会失去。只要用心珍惜过,就不必太在意失去。花开花谢,四时更替,该走的谁也无法挽留,该来的谁也阻止不了。放开怀抱,坦然面对,以喜悦之心迎接每一个清晨,以淡然之心送走每一个黄昏。
11、那些微凉的画面成了我心脏里永不退色的记忆。一路的遇见,一路的离别,我们一路怀念,却还是输给了时间。犹如,冉冉升起的泡沫,最后,消亡。毫无预兆的牵挂你,在我而今泛红的眼眸里。
12、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13、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14、遗忘是我们不可更改的宿命所有的一切都像是没有对齐的图纸从前的一切回不到过去就这样慢慢延伸一点一点的错开来。也许错开了的东西我们真的应该遗忘了。
15、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16、叶子的离开不是风的召唤,而是树的舍弃。
17、擦干你的眼泪!要感到欣慰,因为我们为崇拜爱情,结成了神圣同盟。为了甜蜜纯洁的爱情,我们可以忍受一切痛苦和不幸,经受得住离别和贫困。
18、人,有时候就像伤痕,有些伤痕,划在手上,愈合就成了往事。有些伤痕,划在心上,哪怕划得很轻,也会留驻于心。有些人,近在咫尺,却是一生无缘。有些遗憾,注定了要背负一辈子。
19、寄语浮云晚霞,捎上我的心里话我永远等着你,纵然是海角天涯。
20、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为佛堂,由缘,何计形骸放浪快乐每一天,享受每一分自然!
离别的句子说说心情 篇4
1、朋友越老越好,美酒越老越香。
2、愿自己一切安好的句子,岁月如初,你我如故。
3、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4、谢谢你们的支持,谢谢你们的鼓励。
5、愿过尽千帆,你我仍少年。
6、愿你每一天都心情灿烂,每一刻都平安吉祥!
7、感谢贵人,为我指明方向,助我走出困境。
8、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9、相聚有时,江湖不远,志在相逢!
10、一见如故,生万千欢喜心。
11、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就大事业。
12、月缺月圆,年复一年,2020希望你一切安好!
13、珍惜当下,欣赏拥有,平安健康就是幸福。
14、记得对身边的人好些,有一天终将分开。
15、路见不平一声吼,你不喝酒谁喝酒
16、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17、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18、别人眼中似姐妹,实则胜过姐妹情。
1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0、2020,愿每个人健康,平安,快乐。
21、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
22、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23、朋友是水,帮你滋润一时,保鲜一世,谢谢!
24、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25、人这一辈子,平安是福,健康是财。
26、男人不喝酒,交不到好朋友。
27、我不会忘记,在我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的人!
28、失之坦然,得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
29、我们一直在寻觅,那个我们都有的结局。
30、谁令相见转多情,翻恨迟行不如速。
离别的句子说说心情 篇5
1、千言万语,真情写就。谢谢你们,我向大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2、成长,因为恩情滋润;真心,因为感恩而实存;人人感恩人人真,事事温馨时时春。心怀感激;美好明天,纯化未来。
3、时光在快乐中穿梭,岁月在幸福中沉淀,日子在美好中发酵,心灵在互动中开怀,情谊在联络中升温,问候在真挚中传递:朋友,记得多联系,愿你一切安好!
4、旅途开启,祝福传递:温馨送你,与快乐相依;关怀送你,与平安相伴;简单送你,与舒坦相靠;幸福送你,与好运相连。祝你旅途愉快,快乐蔓延!
5、亲爱的朋友,相识是缘,感谢你的陪伴,最美的祝福送给你。
6、我们匆匆地告辞,走向各自的远方,没有语言,更没有眼泪,只有永恒的思念和祝福,在彼此的心中发出深沉的共鸣。
7、时间在流逝,美好的回忆尤在;青春在变老,朴实的情感尤在;生活在变好,纯洁的情谊尤在;联络在变少,彼此的友情尤在。朋友,无论闲忙,我都会默默祝福你快乐每一天,幸福每一秒!
8、别忘了给手机充电,别忘要把自己照顾的好好,还有,别忘了,我在远远的地方祝福着你,旅途虽长,有我的祝福常伴!
9、心灵的花朵需要永爱来浇灌,感激的世界需要用真情来装点。
10、感恩是爱和善的基础,我们虽然不可能变成完人,但常怀着感恩的情怀,至少能够让自己活的更加美丽,更加充实。
11、以你的自信,以你的开朗,以你的毅力,还有一个和你同行的人为你祝福,你必须能够驶向理想的彼岸。
12、离别的多年以后,我都还有想要爱你的冲动。
13、真正的朋友有三种:爱你的朋友,忘你的朋友,恨你的朋友。
14、感恩是爱和善的基础,我们虽然不可能变成完人,但常怀着感恩的情怀,至少可以让自己活的更加美丽,更加充实。
15、就业难,我们都知道,但短信这头的我想为你做点什么,也没什么可以做,唯有的就是发一条短信,一条通关符,祝你一路顺风,一路风光!
16、舍不得你即将离去,“再见”愿你一切顺利,身体健康,永远幸福如意!
17、生活是一只无形的储蓄罐,你投入的每一份努力都不会白费。
18、夜很深,想念的心在空中游荡,无论我们距离有多远,至少可以享受同一片的星光!感谢你在我生命中出现的每一刻!
19、路是远的,山是高的,河是宽的,但是人是活的,可以走遍路,踏平山,越过河,困难挫折总在人生道路上阻拦,只要坚持不懈,我一定能够刻服。
20、青山不会改变长长的绿水,这将是一个机会!会有一段时间!
21、感谢生命的种种际遇,让我在最美好的年纪,遇见最美好的你。
22、感谢的话毋宁多言,总之,你是我一生的知己好友!你是我的宝贝,你是我的花,谢谢你对我的帮助,谢谢你的爱护。
23、喜悦的时候我依然会来为你报声平安,烦恼的时候我依然会来为你分担,如果能够再相见,仍然还是我来买单,同窗的你,愿我的祝福时时与你相伴!
24、美丽的彩虹在雨后,真心的想念在离别后,好运好梦好心情在你收到短信后,亲爱的朋友,希望这一刻,幸福就在你身旁。
25、快过年了,送给我最珍惜的朋友,感谢你一路相伴,有你真好!
26、十年风雨,哭过也笑过,但我们依旧坚持。感谢大家的陪伴支持。时光匆匆,您若在,我们便一直在。2020,感恩有您!
27、生活是一本书,烦恼的一页,要尽快的跳过。幸福的一页,要好好的收藏。快乐的一页,要细细斟酌。抖落重负,成功就是把人生这本书读薄。祝你称意!
28、要么幸福的笑下去,要么离别留个背影。
29、不想说什么苟富贵勿相忘,谁的好与坏,都是取决于自己的选择。
第一节 绘画构图概述
思考题
1什么是绘画构图?
答:绘画构图是将若干视觉形式要素——形状、色彩、质理等在画面上组合布置,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能够表达一定的内容、情感和思想。
2绘画的特点有哪些?
答:(1)视觉性 (2)平面性 (3)静止性 (4)虚拟性 (5)符号性 (6)有限性
3绘画构图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答:(1)写实类型 (2)写意类型 (3)装饰类型 (4)抽象类型
第二节 绘画构图的画幅形态
思考题
1画幅的边框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答:画幅的边框类型:(1)有边框画面 (2)无边框画面
有边框画面的特点:有边框画面的基面四周有明确的固定界限,边框有一低昂比例的形状,有一定大小的面积。
无边框画面的特点:无边框画面的四周无明确界限,无显著形状,无一定面积,是开放性的无边框画面。
2绘画构图中不同画幅部位各有什么形式感?
答:1号区视觉吸引力最强 画面上边,其视觉心理效果偏于高度的向上感和深度的后退感。
2号区 画面左边、右边,其视觉心理效果偏于长度(或宽度)方面向左、右两侧的延伸感、扩展感。
画面左上角、右上角,其视觉心理效果偏于高度和宽度方面的向上飞升感和向外飘出感。
3号区 画面下边,其视觉心理效果偏于高度的下垂感和深度的缩进感。
画面左下角、右下角,其视觉心理效果偏于高度和宽度方面的向下沉落感和向外挤出感。
实践又表明:“井”字形中部四个交点周围的部位是视觉最佳点,是最有视觉吸引力的视觉兴奋点,也有一定依据。
第三节 绘画构图各构成要素的视觉感受
思考题
1画面中不同形状(点、线、面)各有什么视觉心理效果?
答:(一)点:其视觉心理效果一般有吸引感、集中感、活跃感。
(1)规则点:规整感、严谨感。 (2)自由点:生动感、活泼感。 (3)偶发点:放射感、扩散感。
(二)线:其视觉心理效果一般有导向感、延伸感、分割感、包围感。
(1)直线形线:钢筋感、雄健感、坚硬感、力量感。 (2)曲线形线:优美感、柔和感、流畅感、舒展感。
(3)直曲结合形线:(1)+(2) (4)偶发线:奇特感、微妙感、神秘感 (5)乱线:。错综感、紊乱感、跳跃感、
骚动感、朦胧感
(三)面:其视觉心理效果一般有聚合感、重量感、坚实感。
(1)规则面:整齐感、严谨感、精确感、精确感、理性感。 [1]矩形面 [2]圆形面:集中感、圆满感、团结感。
[3]三角形面:底边是水平线者,庄重感、稳定感、上升感。底边是尖角者,不安感、紧张感、下坠感。
[4]多角形面:底边是水平线者,安定感、外射感、节奏感。底边是尖角者,不安感、紧张感、外射感。
[5]有机形面:形状上下对称或左右对称者,稳定感、整齐感、秩序感。形状非对称者,参差感、曲折感、变化感。
(2)自由形面:活泼感、生动感、自由感。
(3)偶发形面:爆发感、跳动感、激情感、微妙感。
2画面中形状的对比与调和有哪些基本规律?
答:(一)画面中形状的对比的基本规律:
(1)在画面上同时出现多种点、线、面,常使画面紊乱、复杂,缺乏秩序感。因此在
构图时要调整画面中的点、线、面。对比能产生出点、线、面单独存在是更为强烈的视觉心理效果。
多种形状之间,
如果形构、形性、形向、形质差异越大,其对比效果越强,形式感越有突出感。差异越小,调和性越强,形式感
越有融合感。
(2)点、线、面之间的对比,按其外观特征,一般有以下几种:
1形构对比 2形性对比 3长短对比 4高低对比 5大小对比 6形向对比 7形质对比 8多少对比 9整缺对比 10体面对比
11繁简对比 12动静对比 13虚实对比 14人景(物)对比 15空间对比 16实幻对比
(3)点、线、面之间的对比,在构图中往往配合色彩或质理的对比。
(二)画面中形状的调和的基本规律:
(1)在画面上同时出现多种点、线、面,它们之间的相异性产生对比。点、线、面之间的
对比太多或太强,容易导致画面形式的琐碎感、分散感、庞杂感,甚至混乱感。因此,应调节其关系,使某些
点、线、面之间趋于调和。调和是使画面形式具有整体感、统一感的重要手段。
(2)点、线、面之间具有调和感的调节原则是相互间有某种相似性或秩序性。其主要方式如下:
[1]点、线、面之间形构、形性、形向、形质相似取得调和。 1形构相似 2形似相似 3形向相似 4形质相似
点线面之间,其形构、形性、形向、形质四项,两项以上相似,调和感更强。
此外,点线面之间,其面积大小相似或形状内部的纹理相似,也有一定调和作用
[2]点、线、面之间,相互渗透,取得调和。
其渗透方式有相邻、连接、重叠、交错、包围、镶嵌等。
[3]点、线、面之间,通过排列组合的有序性,也能适当增加调和感。
(3)在构图中,形状与色彩及质理,往往同时配合使用。画面中点、线、面若对比感过强,可使用相似色彩或相似
质理来弥补。
3区别色彩的几个标准是什么
答:(1)明度标准 (2)纯度标准 (3)色相标准 (4)冷暖标准
4色调组合有哪几种常用方法?
答:(1)无彩色组合色调 (2)单一色组合色调 (3)邻近色组合色调 (4)同类色组合色调(5)含灰色组合色调
(6)对比色组合色调 (7)强烈色组合色调
5画面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答:(一)画面色彩的对比的基本规律:
(1)画面色彩的同时对比效应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强化或弱化的色彩效果;一种是补色转化的色彩效果,两者都以对比
各色邻近为条件。
(2)色彩的对比有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冷暖对比、显度对比、质理对比、面积对比。
(3)实际上,画面中多种色彩的对比,其明度、纯度、色相冷暖、显度、面积等因素,是根据构图需要,综合的同时
发挥不同程度的作用。通常以一种色彩对比为主,辅以其他对比,以避免产生单调感、模糊感,或过于刺激感等
缺点。
(二)画面色彩的调和的基本规律:
(1)画面中色彩同时出现,形成各种对比。但对比过多,过于强烈,将使画面杂乱,缺乏整体感。因此需要调整明度、
纯度、色相、冷暖差别,趋于调和。
(2)画面多色之间的调和有一定的条件,可分为:1同性调和 2邻近调和 3同类调和 4渗透调和 5混合调和 6互补调和
7隔离调和 8秩序调和 9面积调和
(3)在构图中,各种色彩调和手法单独运用时,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因此,往往综合运用两种或洞中手法,利于发扬
优点,弥补缺点。
6怎样体会不同画面质理的视觉心理效果?
答:质理是质地和纹理的简称,与肌理的感念近似。质理是构图要素之一。在构图中,质理与画面、形状、色彩等要素
紧密结合或融合,共同发挥作用。
画面质理是自然和生活中物体的种种质理的直接和间接反映,或改造加工的产物。
画面质理在构图中的功能和作用与形状、色彩相似。
画画质理的视觉效果与绘画材料有密切关系
不同的创造质理手法,各有不同的视觉效果。
第四节 在绘画构图中的形式美原则
思考题
绘画构图中形式美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在绘画构图中,形式美法则体现为各种视觉形式要素(形状、色彩、质理),在画面中按照一定秩序,组合、排列、
配置,使画面呈现出多样而统一的和谐状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单纯美与复杂美 二、孤立美与重复美 三、整齐美与参差美 四、对称美与均衡美
五、比例美与夸张美 六、韵律美与自由美 七、对比美与调和美 八、多样美与统一美
第五节 绘画创作中构图法则的运用
思考题
1绘画中如何运用构图法则进行创作?
答:一、以发现美为绘画题材 二、确定画幅形式 三、采用适当的绘画构图的空间处理方法 四、选择合适观点
五、设计独特框架 六、安排画材主次 七、采用理想光线 八、寻求新颖色彩
2绘画构图中空间处理有那几大类
答:(1)纵深式空间处理法 (2)平面式空间处理法 (3)混合式空间处理法 (4)矛盾式空间处理法
(5)抽象式空间处理法
3绘画构图中不同的视点有何不同视觉效果?
答:(一)不同观察方位产生不同视觉心理效果
(1)正面观察:庄重感、严肃感、大方感 (2)侧面观察:变化感、平面感、装饰感
(3)背面观察:新颖感、含蓄感、启迪感
(二)不同观察距离产生不同视觉心理效果
(1)远距离宏观观察:全局感、气势感、广阔感 (2)远距观察:遥远感、纵深感、含蓄感
(3)中距观察:完整感、自然感、亲切感 (4)近距观察:趋近感、明确感、充满感
(5)超近观察:逼近感、精微感、扩大感
(三)不同观察角度产生不同视觉心理效果
(1)俯视观察:广阔感、深远感 (2)平视观察:真实感、自然感 (3)俯视观察:高耸感、挺拔感
(4)斜视观察:紧张感、惊险感
4画面中的框架如何设计?
答:画面中的框架结构,应依据自然形态中的位置关系,运用形式美的规律,加以简化、平化、纯化、强化和组织化
而重新设计
(一)建立框架结构
(1)以中轴线为主,组成框架结构。 (2)以轮廓线为主,组成框架结构。
(3)以画面中区域分割线为主,组成框架结构。 (4)画面中大的色块分界线,也可以组成框架结构
(二)组合框架结构
1孤立状组合 2分离状组合 3相邻状组合 4榫接状组合 5连接状组合 6交叠状组合 7镶嵌状组合
8包围状组合 9网络状组合
(三)设计框架结构的类型
(1)以点为主组合、配置而成的框架结构,画面中的形素大部分或全部由点组合配置而成。
[1]散点型 [2]点线型 [3]店面型
(2)以线为主组合、配置而成的框架结构。画面中大部分或全部由线组合、配置而成。
1直线类线组合、配置而成的框架结构 2曲线类组合、配置而成的框架结构
3点与线、面共同组合、配置而成的框架结构
5安排画材的主次有哪些基本规律?
答:画面内多种形状在布局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是均等的,应分主次。一般分为3类:[1]主体形状 [2]客体形状
[3]背景形状
主体形状的突出。画面中的主体形状,可以是单个形状、复合形状,也可以是几个形状结合的成组形状。主体形状
可以有一个或几个重点部分,重点核心部分,往往是画面最吸引人注意的部分,构成画面的视觉中心。
布局中使主体形状或主体形状的主要部分突出,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
1主体形状有特殊形状 2形状有特殊态势 3主体形状有特殊色彩 4主体形状有特殊质理 5主体形状占有画面显著位置
6主体形状在透视中心 7主体形状在视线集中处 8主体形状在方向性形状指向处 9画框切割主体形状的次要部分
10画面内其他形状,遮挡主体形状的次要部分 11主体形状在框架的框形内 12主体形状由客体形状对比
13主体形状与明显的框架相交 14主体形状由背景形状衬托 15主体与背景的形状、色彩等虚化 16主体形状的次要部分虚化
17主体形状有强烈光照 18主体形状、客体形状、背景形状各有不同表现手法,形成对比 19省略客体形状与背景形状
20主体形状极度孤立 21主体形状在半封闭缺口处
布局时,上述多种方法可结合使用,共同达到使主体形状突出的效果
6光线在构图中有哪些表现手段?
答:光线在构图中是有力的表现手段,写实性绘画中一般采用真实的、具体的光线,多数采用单光源的光线。中国画中一般
采用假定的光线,近似阴天的漫射光线。装饰画中采用近似中国画得平光效果。画面光线,常常根据主题和内容的特点,
以及画面形式美感的需要,做大幅度的主观处理甚至完全是主观化的设计。
布局中画面光线的处理方式约可分如下几种光线:
(一)写实型的画面光线
(1)正光 (2)侧光 (3)顶光 (4)逆光 (5)脚光 (6)漫射光 (7)人工光,包括灯光、烛光、火光等
(二)半写实光线
(1)聚光 (2)自由光 (3)反常光线
现代社会有许多人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实根本原因还在于不明白心理的规律。
河北衡水市心理咨询中心的一修老师,以前患过10来年的心理障碍。后来在试用各种方法,阅读各种资料后,自已领悟到了心理的规律。也帮助了很多的人走出了心理的误区。这些心理规律即使对正常的人的心理也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生活和工作。
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得心理也被作为一种事物来研究。但心理不同于一般的物理现象。所以好多人对于心理问题走进了误区,机械地看心理问题,现实中的物质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很明确,很机械,但心理就不一样,它变化多端。所以如果医院用药物治疗心理障碍作为主要手段,就是错误的。心理的问题主要就是心理的原因,只要思想变好了,问题就解决了,跟体质没多大关系,除非是心理影响伤害到了身体,需要对身体治疗。
弗洛伊徳的潜意识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虽然在科学上有重要意义,但还是很不完善的。而且在我们心理的实际应用上没多大作用,比如你如果对汽车的各部分都相当了解,但是你驾车技术不好的话,你车也是开不到好的,而如有一人对汽车各部分都不了解,但他驾车技术好,他就可以把车开的更好。心理也是一样,我们的心理驾驶技术决定了我们的心理运行的好不好。弗洛伊德晚年的研究使他自己陷入了完全的悲观,不但对心理治疗感到完全的悲观,甚至对整个人类也感到了完全的悲观。弗洛伊德本人并没有实际治愈过一例典型的心理障碍患者,而且弗洛伊德本人也承认这一点。
怎样让我们的心理变的更好呢?从古到今,有着对此各种各样的讨论。其实我们可以从古代的老子,庄子,佛教的禅宗中得到很多有有益的启示。但是一提到宗教,很多人可能就想到那些迷信的东西,当然,想通过神,鬼 等使心理变好,那是肯定错误的,即使佛教都说佛不能直接救你,要你自己开悟。但是这些古人的思想中确有一些真正的可取之处。那就是关于心理方面的一些知识方法,也可以说是技巧。
比如佛教的禅宗,提倡顿悟。其实这个开悟就是对心理规律的技巧方法的掌握,但它不当当是个知识,它是一种体验,它要你自已去真实感受它,要实际运用它,觉得好了,你就会知道了。就比如你没吃过一样东西,不管别人怎么说它的味道,你还是不会知道它真正的味道,只有你亲自吃了后,你就立刻知道。当然,我们也不要把悟当成是什么成佛成仙的事,没有那么神的。我们只把它当成是对自已心理的一种领悟。
这是个什么方法呢?其实它是太简单,简单到你可能不会认为它是个好方法,它才会从我们眼前溜走。我们喜欢把问题复杂化,我们的本能使我们认为简单的东西更不正确。所以才有禅宗里的棒喝,就是师父拿着根木棒要逼徒弟领悟,就是说这么简单的东西你还不知道。
这个方法就是“接纳”。就是诚心接纳你所有的感觉,感受,想法,行为,痛苦,害怕,高兴等等一切。就这么简单。要注意是一切,不管再怎么痛苦,再怎么难受,再怎么不合理,都接受它,接纳了,你就会好。在接纳的同时,你也可以观察自已的心理到底在想什么,去感觉自已的感受,就好象看另外一个人一样。这就好象佛教里的俗语,“观照”和“觉知”。当然,你没去想怎样接纳,你也可以是在接纳。
这个方法对于正常人,对于有心理障碍的人都是一样有用的。其实所谓正常人和不正常人的区分界限是不大的,甚至就在一念之间。
我们可以用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做为例子,这样更容易理解。比如,有个有心理障碍的人,他每天总在睡前要看一下门关了没有,即使他已经知道门关好了,他还是要去重关一下,如不去,他就不舒服,而且几乎每次门都是已经关好的。他意识到这是个病,为此很烦。如果运用接纳的方法就是,你就接纳有这种想法,有这种行为,接纳自已为此而产生的烦恼。那你就会变好。其实我们有古怪的想法是很正常的,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有这种想法呢,为什么不那样想就是正常的,我们如果把有那种想法和没那种想法都看着是正常的,那我们胸怀就更宽广。就比如庄子的家人死了,他一点都不伤心,反而敲乐器,别人觉得不正常 ,就问他为什么不难过,他说,人死了就是难过的事吗,人死了,与天地同眠,难道不是值得高兴的事吗。
那个总关门的人,就是为有这样的想法而烦,所以他就努力压制这样的想法,但是心理就是这样,你越压制,他越对抗。这样相互对抗,冲突就会越来越大。这是愚蠢的做法。如果他去接纳这种想法,接纳这种行为,那么渐渐的反而就会变好。当然,这是个渐变的过程,这点很重要,我们可以把它叫做蜕变,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会变好。就象我们在睡觉时,我们是在不知不觉中睡着的,你从不会知道是哪一刻睡着的。当然这个蜕变的时长因人而异,有些人很快,只需一会儿,有些人则要几天或者几十天。
当接纳时,我们的心理反而慢慢不再对抗了,这时我和我们的心理成为一体了,就象“无我”那样。有一个典故,有人问佛,我为什么烦恼呢,佛跟他解释后,他立即顿悟了,佛大概的意思就说,是你自已在烦,是你自已一直在纠缠你的心,本来你是不烦的,你为什么要去纠缠它呢,也就是说你接纳你的烦恼,你就不会烦了。所以也有个典故,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惠能就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样惠能得到了师父的衣钵。勤拂拭正是自已没有必要的纠缠。所以佛教常常以小故事来启发人们。
那个关门的人其实更多的是为有那种想法而烦,当他接纳后,他可以常去关门,甚至还可以喜欢上关门,但他也可以不去关门,如果不关门有不舒服就接受不舒服。这样渐渐地,关不关门对他就无所谓了。心理也没什么障碍不障碍了。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很微妙的过程,我们话语有时难以表达清楚,但只要去体验就容易明白的,而且重要的是我们要去实际体验。
另外我们也要相信接纳就会好,信则有,不信则无,这虽然很主观,但心理就是这样的,你不信的话,你连体验它正不正确的机会都没有了。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客观的心理科学。禅宗的悟也是客观的心理科学。
再比如有些人会失眠。对于失眠,药物治疗是没什么用的。完全是心理原因。当失眠时,你就这样想,我就让它失眠,一直醒着到天亮我也真的接受,有烦恼有担心我也接受,当然你闭上眼睛,摆好了睡觉的姿势。你要相信接纳就会好的。而的确实际上就是会好的,慢慢地,不知不觉你肯定会进入梦中。这个过程也是很微妙的。
总之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实都大同小异。解决的方法也差不多。有心理障碍也不一定是坏事,正所谓没有迷哪来的悟,没有悟也就没有迷。
其实我们还可以由这种体验领悟到很多道理。还有象老庄的“无为而无不为”,我们的工作是工作,如果我们不工作时,就是在玩吗?不工作时,我们的身体在运行,嘴巴在呼吸,在一定意义上不可以说是工作吗。所以你即使一事无成,和做成大事,在一定意义上是一样的,这就是你的思想要有包容性。有时候世俗的思想是片面的。还有老庄思想的柔弱能胜强硬等等,都是很有道理的。
当我们接纳了自已时,我们还可以体验到更多的感受,有时候即使你一个人静坐时也能感受到无比的愉悦,你也会知道快乐和痛苦是相对的,一波又一波,而且不受我们想法控制。很多时侯你的思考变的根本不重要了,你只需去体验,你没去想接纳,但你是在接纳,而且接纳的更好。我们的思考有时反而束缚了我们,丢开了可笑的思想,我们会变的更自由,更精彩。我们的心是很大的,我们体验到的只是很小一部分。
我们的世界是复杂的。有太多的问题我们不明白。好多人喜欢问为什么,有时对于一些问题,你不要去想为什么,不要去钻牛角尖,你想也想不明白,一句话,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我们的脑子的思考力实在是很渺小。我们的世界也是很矛盾的,真理和错误都是相对的,真理在一定意义下是错的,错误在某种意义下又可能是对的。有时我们的言语很难表达出好多事情,言语表达也有许多不完整性,所以争辩也是没有多少意义,你争赢了也不一定是对的,争输了也不一定是错的。只要我们体会到其中的真正的意思也就足了。
如果你觉得好,则多帮别人回答这类问题。
治疗方法
磁疗治疗
失眠患者,在临床上观察的时候,往往发现患者在失眠期间,脑部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异常放电情况明显。现在科学家发现了慢波睡眠(swa)中在大脑皮层中活跃的神经元,这可能对于治疗失眠症等睡眠疾病以及理解诸如情绪和记忆等依赖于睡眠的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最新报告说,包含了罕见的一组神经元的皮层在自然睡眠以及剥夺睡眠之后发生的恢复睡眠过程中是活跃的。并发现了一种制造一氧化氮(NO)——这是一种调控大脑血流的因子——的特殊类型的皮层神经元,而且它们在人体的慢波睡眠过程中在皮层中是活跃的。所以,抑制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对于治疗失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一点上,药物的抑制作用偏弱一些,国际上现在针对这方面磁疗的效果更理想一些。 磁疗即是以磁场作用于人体治疗疾病的方法。磁场影响人体电流分布、荷电微粒的运动、膜系统的通透性等,使组织细胞的生理、生化过程改变,产生镇痛、消肿、促进血液及淋巴循环等作用。 我国在古代就用磁疗治病。60年代初用铁氧体磁块贴敷穴位治高血压、关节炎等症状。截止目前,我国的磁疗已进入多层次、多学科、多水平和深入提高的阶段。对磁疗的理论,生物效应,临床适应症,方法学,磁疗产品研究等,都有较明确的论证。磁疗已成为治疗失眠的主要方法。有许多医疗工作者对机理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多种磁疗服饰、磁疗睡眠系统正在向高层次发展。 针对失眠的磁疗,目前最常用的就是镇痛安眠垫,其中钕铁硼永磁体产生的的是一种模拟人体磁场特点的生物磁场,性能稳定!作用于人体可对人体本身的磁场进行纠偏,并通过增强人体经络的生物电磁能,推动经气运行,从而达到通经络、增加脑部供血供氧、降低大脑皮层末梢神经的兴奋性,产生促进组织新陈代谢、催眠、镇痛、镇静、活血的效果。
失眠的中医调理
参须莲子汤 长期疲劳容易引起人体元气虚损,人参是大补元气之物,30岁左右的人身体较强壮,用人参进补太过,不如用效力稍逊的参须。莲子能养心神,益肾气.健脾胃.增智力.解疲劳。食用时保留莲子心.其强心安神,缓解失眠多梦的效果会更显著。 制作原料 人参须15克.莲子20克。 调味料: 冰糖1大匙。 制作方法 1.将人参须、莲子放入小锅中,加适量水烧开,改小火煮20分钟。 2.加入冰糖.续煮至熟即可。
心理治疗
一般心理治疗。通过解释、指导,使患者了解有关睡眠的基本知识,减少不必要的预期性焦虑反应。 行为治疗。进行放松训练,教会患者入睡前进行,加快入睡速度,减轻焦虑。 失眠的催眠疗法
唐喜明示范用催眠疗法治疗失眠
从催眠最初的发展开始,就被用来进行生理、心理疾病的治疗,所以它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催眠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失眠症的治疗。 催眠疗法治疗失眠是应用一定的催眠技术使人进入催眠状态,并用积极的暗示控制病人心身状态和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正性意念来消除焦虑、紧张、恐惧等负性意念。 要想拥有安稳的睡眠,必须内心安宁平和。多数失眠者患的是“失眠担心症”,开始时是偶然事件造成的偶然睡不着,后来则是因为担心失眠而导致失眠,越失眠就越担心,越担心就越失眠,形成恶性循环并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催眠治疗就是要消除这种紧张担心的条件反射。治疗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治疗师一方面用专业轻柔的语言,引导来访者进入深度放松状态,一方面引导其体验深度放松的感觉,让来访者在意识清醒状态下真切地触摸到入睡的感觉,并学习掌握跟这种入睡感觉建立连接的方法,使来访者对入睡建立信心,消除对失眠的焦虑。对于担心失眠者来说,只要消除了紧张担心的感觉和条件反射,内心安宁了,睡眠自然就正常了。 催眠疗法对失眠有非常高的疗效。在催眠师语言的诱导下,能使患者达到全身乃至心灵深处的放松。催眠师的循循诱导,能使患者摆脱所有影响睡眠的症结;再通过一针见血的语言指令,使一切造成压力、紧张、不安、挫折的因素得以宣泄,深层的病因被催眠师消除,从而能使患者体验到心身放松的快感和愉悦。只要经常体验这种松弛状态,那么恢复正常的睡眠功能那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 身体疾病导致的失眠,也可通过催眠疗法进行辅助治疗。潜意识对调节和控制人体的内分泌、呼吸、消化、血液循环、免疫、物质代谢等均起着很大作用。身心灵是一体的,当内心充满了焦虑紧张等消极情绪时,体内会有大量的P物质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使全身血管收缩,气滞血淤,各种身心疾病由此产生。而人在喜悦、大笑、回忆幸福的体验时,会有大量的脑啡肽的分泌,这种脑啡呔的止痛能力超过自然吗啡的二百倍之多,是人体内部主要的止痛系统。如果在催眠状态下不断地强化积极情感、良好的感觉以及正确的观念,消除焦虑紧张等消极情绪,人脑中枢神经也会分泌大量的脑啡肽,不但有止痛作用,而且让人内心感到安详宁静,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药物治疗抗抑郁剂。如米安色林、阿米替林、多塞平、马普替林等。临床研究显示,采用中西药进行综合治疗,如采用安定类西药与中药制剂进行联合治疗,可取得快速、理想的疗效。 心理仪器疗法 HRV/SCL 组合型生物反馈技术 生物反馈疗法 仿生型脑意识牵引技术 体感音乐技术
心理护理
一、保持乐观、知足常乐的良好心态。对社会竞争、个人得失等有充分的认识,避免因挫折致心理失衡。 二、建立有规律的一日生活制度,保持人的正常睡-醒节律。 三、创造有利于入睡的条件反射机制。如睡前半小时洗热水澡、泡脚、喝杯牛奶等,只要长期坚持,就会建立起"入睡条件反射"。 四、白天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晚上的入睡。 五、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如保持卧室清洁、安静、远离噪音、避开光线刺激等;避免睡觉前喝茶、饮酒等。 六、自我调节、自我暗示。可玩一些放松的活动,也可反复计数等,有时稍一放松,反而能加快入睡。 七、限制白天睡眠时间,除老年人白天可适当午睡或打盹片刻外,应避免午睡或打盹,否则会减少晚上的睡意及睡眠时间。 八、床就是睡觉的地方,不要在床上看书、看电视、工作。平时要坚持定时休息,晚上准时上床睡觉、早上准时起床的生活卫生习惯。 另外,对于部分较重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短期、适量地配用安眠药或小剂量抗焦虑、抑郁剂。这样可能会取得更快、更好的治疗效果。
物理治疗
① 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Cranial electrotherapy stimulation,简称CES)。 ② alpha-stim scs
中药治疗
如果使用中药治疗失眠,只有天麻鲜品直接进行萃取、分离、浓缩、纯化,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并保留其药、食用成分之精华最为有效。天麻素可镇静、降压、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促进脑血流、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耐缺氧力和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长期服用天麻的人由于睡眠质量得到了提高,气色也会出众。
足底按摩治疗
人的足底的穴位映射人体大脑部位,也就是说失眠可以通过摁压相应的穴位来治疗和改善失眠的状况。 映射失眠的穴位在足底有三个点: 第一失眠点:如果把人脚跟看成圆,这个圆最靠近前面5个脚趾的那一 点就是失眠点。睡觉前洗完脚,用手指用力摁压这个部位1分钟左右。 第二失眠点:人在站立情况下,5个脚趾的最前端。用手指依次从大脚拇趾的相应部位摁压到小脚拇趾,再从小脚拇趾摁压回来,这样反复做10 次。 第三失眠点:整个大脚拇趾的足底部分,用手指摁压1分钟即可。 医学原理 1、俗话说:“人老脚先衰、树老根先竭” 人体足部有许多重要穴位,位于足底凹陷处的涌泉穴,关系人体的生命盛衰,因此又叫“长命穴”,按摩该穴,有益精补肾,防止早衰的特殊功效。常搓脚心是许多人的长寿秘诀。 医学证明,眼睛、鼻、心、肾脏、脑等器官,在脚部都有固定的反射区,反映着人体的病理生理信息,因此,按摩双脚、刺激局部,能达到调节全身器官功能的目的,对失眠有很好的帮助,而且还可以强身健体。 2、促进血液循环、有益保持健康 脚离心脏最远,位置最低,又常受压迫,容易出现供血不足和血液循环障碍。按摩双脚,可使血液循环加快,代谢能力增强,神经机能得到调节,对消除脑力疲劳,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疾患,有良好疗效。
专家治疗建议
治疗失眠,从临床应用上看,如果是轻度患者,可适当服用安定类药物进行控制,但切忌长期使用以免产生药物依赖,让病情进一步恶化。如失眠时间较长或较为严重的患者,建议结合以上疗法并服用药物治疗会有较为显著的疗效。另外,失眠患者应该培养起较好的生活习惯,如晚饭后多散步,平常多运动等等,这些对于失眠的恢复均有很好的帮助。
中药治疗失眠的特效疗法
药(热)熨疗法 将药物(如药袋、药饼、药膏及药酒)经加热后置于体表特定部位,促使腠理疏松、经脉调和、气血流畅,多用于寒湿、气血瘀滞、虚寒证候的治疗的一种外治疗法。 敷贴疗法 将药物调成糊状,敷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常用于头痛、呕泻、自汗盗汗、脱肛、眩晕、面瘫、风湿痹病、疮痈癣疹、扭挫伤、口腔溃烂、烫伤等。 敷脐疗法 将药物敷置于脐眼或脐部,常用于眩晕、盗汗、便秘、尿闭、遗精、阳痿、阴挺、痛经等病症的一种外治法。 熏洗疗法 利用药物煎汤的热蒸汽熏蒸患处,并用温热药液淋洗局部的外治法。常用于风寒感冒、风湿痹痛、湿疹、癣疥、肛门病、阴痒、眼疾、跌打损伤等病症。
食物疗法
1烦躁不易入睡时,喝杯糖水,生成大量血清素,抑制大脑皮层。 2一匙莴笋浆液汁,融于一杯水服下。 3睡前吃点面包。胰腺会分泌胰岛素,对氨基酸进行代谢。吃水果,或喝牛奶,都能镇静神经。 4柏树叶洗净晒干,装枕头,气味清香。能起到镇静,安眠的作用。 5鲜橘,梨,香蕉皮50-100克,装入不封口的小袋,放枕边。闻果皮果皮芳香易入睡。 6若半夜醒后不能再睡,吃3-5片饼干,喝一杯葡萄酒,即可入睡。 7服枸杞子有晚安神,早振奋作用。 8睡前,喝碗鲜豆浆汁,可催眠。 9睡觉前,将适量葱白切碎,用布包好至于枕边,有催眠作用 。因为,吸入的葱味有刺激大脑皮层的功效。 10枸杞子洗净浸泡于蜂蜜中。一周后每天早,中,晚各服一次,每次15粒,同时服用蜂蜜(槐花蜜最好)。 11核桃仁一两,加大米煮粥喝,治失眠。 12睡前1小时,用保温杯冲泡莓茶200-300毫升,可提高睡眠质量; 食物来调理 失眠还可以用一些食物来调理 ?失眠可以吃一些带有安抚情绪的食物,像可以在睡觉之前喝一些牛奶之类的东西来让自己有些睡意,安眠药是不能经常吃的,安眠药吃得太多,就会对这种药物产生一些依赖性,这样是不行的。 对于失眠的话,还可以吃一些这方面的专业药物,对治疗睡眠可以起到很好的内调作用。 失眠的患者还可以读下一下几句话: 1,放下负担,放松心情,以一种平和心态面对世间纷争 2,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 3,可以多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运动 4,饮食规律,多吃蔬菜水果,多吃补脑安神的食品,如小米、红枣、核桃等 5,睡眠环境很重要,避免灯光,卧具舒适为宜
其他
① 生物反馈。可加强自我放松训练,对于减轻焦虑情绪有效。 治疗失眠食用粥
② 体育锻炼。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加重躯体疲劳感,对睡眠有利,但运动量不宜过大,过度疲劳反而影响睡眠。 ③ 调整生活习惯,如取消或减少午睡,养成按时睡眠的习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