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全球4千万人死亡,当时中国的情况如何?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全球4千万人死亡,当时中国的情况如何?,第1张

102年前,曾有一场大瘟疫——西班牙流感,改变了世界。1918年,世界总人口才堪堪达到17亿。这场大流感,造成5亿人感染,2500万到4000万人死亡,致死率高达25%~5%。我国在这段时间,也受到了重创。虽说流感的名字叫“西班牙大流感”,可疫情的起源,并非来自于西班牙。

疫情起源于美国,爆发速度相当之快

1918年3月,美军正在集训新兵,准备将他们送到欧洲战场。11日,在堪萨斯州的芬斯顿新兵训练营,一位名叫吉特切尔的列兵找到护士,对她说:“我最近老是发冷,咽喉肿痛,不仅头疼,而且肌肉也十分酸痛”。

这是最早记录在册的第一位病例,被称为西班牙大流感的“零号病人”。那时尚不清楚,引起他感染的原因具体是什么。

当时,美国共建立了36个新兵训练营,部分军官和士兵会不断流动,疫情借此东风,开始四处感染。最终,导致有24个训练营中,都出现了流感病例。这时候,即便有人察觉到不对劲,可跟成千上万在战场丧命的美军而言,区区几十人的死亡,实在算不上大事。

更可怕的是,在美军的休假机制下,新兵3个月可享受5天假期。本应合家团圆的快乐,却成了流感的顺风车,运往美国各地。到4月底,在美国的50个大城市中,有30个,都出现了流感病例。

疫情遍布全球各地,我国遭到波及

疫情快速扩散。1918年3月,有84万名美军被运到法国,他们的到来,给病毒搭了一座桥。4月,毫不知情的英法军队中,也出现了感染病例。5月,法国本土出现大量病例,无论是平民还是军队,都无一幸免。

德军将英法俘虏带回军营后,彻底引火上身。因此战力瘫痪大半,几乎毫无反击之力,只能节节败退。这场病毒,甚至成为一战提前结束的主要原因

反观亚洲这边,虽远离一战中心,但依旧没有躲过病毒的肆虐,我国也遭到波及。

在4月,西班牙流感登陆广州地区。当时我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时期,光是他们混战都够百姓受的。而在此前年初,我国多地刚刚爆发鼠疫,上到北京,下到南京,鼠疫的毒害让百姓苦不堪言,好不容易在4月才刚刚控制住,又来了个西班牙流感,当真是祸不单行。

5月底,长春一家面粉厂中,出现了工人发烧的症状。最后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当地陆续有这样症状的病人出现,百姓们寻求医治,可医疗水平有限,解决不了这份苦痛。6月底,全国开始大范围出现这样感染患者。

国穷民贫,政府根本没有能力展开防疫工作,面对受灾的百姓,只能靠他们自己硬抗。据报道称,当时至少死了300万人,我国台湾地区当时处于日本殖民下,因流感死亡了5万人左右。

10月,流感在我国进入爆发期,相对于北方,南方的疫情则更加严重。尤其是江浙一带,入秋后,传言称:“一村之中,十室九家,一家之人,十人九死”,可见严重程度。

根据当时的报刊记载,有些地方甚至出现抢购棺材的情况。有些家庭花不起这个钱,只能用麻纸代替,将感染的人草草埋葬。

随着时间推移,疫情最终消失

为了鼓舞士气,当时会战的各个国家,都实行严格的新闻管制。可作为中立国的西班牙,并不受这层限制。他们不再报道战争,专注自家防疫工作。可当时主流媒体的话语权把握在战胜国手中,所以这场流感,一直被称为“西班牙流感”,污名化严重。

奇怪的是,到了7月,流感居然突然消失了,新的感染者少之又少。8月,流感出现变异情况。从法国、美国等地开始,第二波全面爆发,这次流感,致死率极高,而且死亡速度特别快。从诊断出病症开始,很多病人甚至来不及接受初期治疗,短短几小时内就去世了。

10月底,第二波流感再次消失,感染人数降至冰点。11月1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1919年1月,再度变异的流感病毒,发起了第三波攻势。这次变异的毒株,杀伤力并不高,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到次年就彻底消失了。

国人根据这场流感的发病特征,还将其称为“五日瘟”、“骨痛病”等。1918年11月,上海《申报》刊登一篇名为《救治时疫之布告》的刊文,提醒人们注意个人卫生安全,防治疫情。

政府和民间随后也开展治疫工作,比如焚烧中草药消毒空气、用石灰水泼洒房屋等。到了12月以后,随着气温逐渐降低,国内疫情才慢慢好转起来,之后也就没有发生过了。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发生了第1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作为人类历史上破坏性极强的战争之一,给世界各国均带来了巨大灾难。直到在1918年11月11日,德国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后,一战才得以结束。人们将这场战争结束的功劳归功于协约国,只是许多读者都不知道,1918年爆发的一场流行性感冒,才是加速大战结束的根本缘由。

流行性感冒在人类历史上存在千年,但是从来没有过像西班牙流行性感冒这样致命的传染病。资料显示,于1918年爆发的西班牙大流感,总共造成了全球10亿人感染,约4000万人的死亡。当时全球总人口数约有17亿人,所以这场流行性感冒的致死率达到了25%~5%,而普通流感的死亡率仅有01%。

那么这一场西班牙大流感,是如何被带到全球?甚至加速了一战的结束呢?1918年3月4日,坐落在美国堪萨斯州的军营,首次出现了与流感有关的记录,当时这场流感只具备普通感冒的特征,比如高烧、头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等症状。同年的4~6月,法国、中国、西班牙、英国相继发生流感病情,但是致死率较低。

直到1918年的8月,一艘离开西非的英国船上突然爆发流感,整个船只75%的船员被感染,船员死亡率达到7%;此后,越来越多的船只也遭遇了相同的情况。8月27日,这种流感从波士顿码头传入美国,同时爆发大规模流感的还有法国。进入9月份以后,仅用了数星期的时间,整个欧洲和北美都遭受到了流感攻击。

第2次爆发的大流感,导致了更高的死亡率,尤其是年龄在20~35岁的青少年族群,是这场流感的易感人群,更是这场流感的高死亡人群。为了控制流感传播,同年10月美国关闭了所有公共场所,舞厅、**院、运动场所几乎见不到人群。就在这个黑暗的10月,美国因为这场流感,所导致死亡的人数达到了20万人。

除了美国以外,德国总死亡人数达到了40万人;英国每周的死亡人数达到了4482人;就连法国巴黎,每周都有将近1200人丧失性命。这场恐怖感冒,让战场上的士兵爆发了厌倦情绪,他们拒绝战争、逃离战场,逃避着流感病毒的侵蚀。正是因为这一场意外的灾难,最终让惨败零头的德国向协约国求和,从而结束了一战。

西班牙7月死亡人数超预期近万人,其中高温死亡2124人,疫情死亡1872人。西班牙7月份的死亡人数比预期的多9,687人。据西班牙卡洛斯三世卫生研究所12日发布的报告显示,高温天气已在西班牙造成743人死亡,其中马德里共造成死亡,有 301 人死于与高温有关的原因。西班牙共有2223人死于高温,是去年同期的四倍。当热浪继续肆虐时,大约有 870 人可能会死亡,而且这种情况还会持续下去。1234人死于高温,死亡人数占当月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

美国气象部门最新数据显示,在经历了持续半个月的高温日后,死亡谷终于迎来了811℃的历史高温,这是60年来的最高温度,虽然这里的气温并不高人类的足迹依然是我们无法承受的温度。在热浪的影响下,阿拉斯加的气温也达到了472℃,人类所能承受的温度只有45℃。必须有超过3000万人接受。持续的高温天气让美国的电力系统不堪重负。政府表示供电压力很大,提倡市民节约用电,甚至要求市民减少生活用水。为了节约资源,很多地方都有。间歇性供电和间歇性供水,这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很大。

在这种高温下,700多人死于“热”,其中大部分是免疫力差的老年人。 ,对处于热气笼罩下的人来说太危险了。全球变暖和极端气候异常的直接原因是全球变暖。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在高温下,我们的生活将受到很大影响,水电消耗将受到限制,户外作业和活动将减少,农业发展将受到阻碍,粮食生产将严重减少,最终将威胁到我们的生存。

持续了4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超过1500万人的死亡, 然而,西班牙的这场流感却造成了全球超过2000万人失去生命,因为这场流感,没有倒在战场上的士兵们却纷纷倒在了流感的肆虐之中,德国甚至已经无力继续进行战争。

西班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中立国,并没有参加交战双方的任何一方,当西班牙大面积爆发流感并造成无数人死亡时,西班牙并没有如同交战双方一样对于疫情严格保密,选择了公开宣布。

随着流感的大流行,仅5月份就有超过800万人死于这种流感,在一战战场上士兵们成为这场流感的重灾区。驻守法国奥尔良地区的美军,超过16000名美国士兵因为身患流感而失去了战斗力,从美国坐船前往欧洲战场的美国远征军,有1/5的士兵还没有登船就因为流感失去了生命。 

流感的肆虐,让处于激烈战争状态的交战双方变得无心恋战,在战场上的许多士兵连步枪都无力举起,不得不将枪支当成了拐杖。在这种局面之下,本就处于劣势的德国在协约国和流感的夹击之下无力抵抗,被迫宣布投降。 

随着战各国士兵返回原住地,这种病毒进一步传播。一战的结束让西班牙流感反而更加猖獗:英属印度孟买地区每天都有超过700人因为西班牙流感而丧生。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地区,每天超过1200个居民死于流感。

面对愈演愈烈的流感,各国政府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纷纷采取各项措施:大量人员聚集的公众聚会、大型活动开始被禁止,丧礼要求在15分钟之内完成。**院、舞厅、酒吧、教会礼拜等活动都开始被关闭或限制缩短。普通居民如果想出行,必须佩戴口罩,各街道必须喷洒消毒液。

面对突然卷土重来的疫情,很多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却有无数暖心又让人“鼻头一酸”的瞬间给我们深深的力量。

最近上海有这样一群人,一个人能驼起一栋楼的伙食,他们就是特殊时期依旧坚持给大家送粮食的送菜小哥。小区封闭后,大家都开始线上买菜,买菜的人很难买到菜,同样难的还有送菜小哥。他们的车上放着大堆的食材,他们不顾疫情的风险,靠着一辆助力车,穿梭在城市的各大小区、各个角落,为了保障居民生活不受影响,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这些人也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亲人,但是他们冒着风险,既要养家糊口,又要承担着自己的社会责任。每一份工作不论尊卑,总是要有人去做的,特别是疫情期间,这样的工作不仅增加了自己接触感染的风险,同时自己忙碌的身影与停滞的居民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禁鼻头一酸。默默地祝福这些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卖员平平安安,注意休息。

疫情期间,有些支援的医务工作者会在自己的防疫服上写着自己的名字,来自哪里,方便同伴相认,还有的会写上自己的小愿望。在众多愿望中写得最多的就是“想回家”,看到这些奋战在一线,不分昼夜的白衣天使,再看到他们最简单真挚的愿望时,真的觉得鼻头一酸。他们因为工作,舍小家保大家,每一次出发都是将家庭抛在身后,家里有人等他,但是他们不得不放下家人,为了所有人的健康平安。

“雪中送碳,疫情送菜”。疫情隔离期间不好买菜,上海一对老夫妇,把自家菜园里的菜摘下来送给没买到菜的邻居。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在疫情这样的特殊时刻,邻里间多了些好似亲人一般的感觉。

这些菜平常看来并不是多么珍贵的东西,但是在疫情严重,物质紧缺的情况下,别人的慷慨相助就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我们在疫情这样的考验中,通过这些细节来看到邻里之间的帮助和真心,觉得心里很温暖。

疫情封闭下,很多人坚守在岗位,为更多的人守护平安、提供帮助。唯有这些暖心的瞬间给人力量,这些暖心的善举让我们有信心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397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