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贾天钰
图|来源网络
“我已经没信心了,正在考虑是否退网。”在听到马自达品牌两年内将不再推出新车的消息,一汽马自达经销商王亮(化名)又一次打起了退堂鼓。
在存量竞争市场搏杀中,国内大多数合资车企动不动就一年10几款新车密集投放,以谋求扩大战果或者捍卫现有市场份额,但也有不按套路出牌的,比如一贯任性出天际的马自达再一次选择“唱反调”。
据外媒报道,马自达预计在2022年3月前将不再推出重要新车,也不会对现有车型进行大改款或换代。原因是其将调动有限的所有研发资源,专注于研发一款全新大型车架构及其配套的新动力系统,预计将于2023年3月前亮相。
据推测这将是一款与奔驰、宝马和雷克萨斯等豪华品牌展开竞争的高端车型,而搭载的新动力系统将是直列六缸汽/柴油发动机,即SKYACTIV-X和SKYACTIV-D,也可能将回归马自达心心念念的转子发动机。
马自达摆出一副“江山先给你们玩,等朕磨好刀回来吓死你们”的另类行事风格,自己潇洒了却让合营公司及其经销商投资人捏一把汗。尽管从业多年的王亮早已被“佛系”马自达磨没了脾气,但这个决定还是让他感到心灰意冷——任性是需要有资本的呀,不然就只能认命。
“现在已经半死不活,新车都不推了,经销商更没活路。”在电话的那一头,王亮忍不住感慨道。尤其是对于本就式微的一汽马自达而言,能否在竞争激烈且局势多变的市场中,熬过这两年的空窗期?一汽与马自达的合作又将走向何方?都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而经销商将是最先“受伤”的那一个。
新车断档,压垮经销商信心的稻草
“年前(一汽马自达就给经销商)压了不少库,现在遇上新冠肺炎疫情连车都卖不出去,运营压力本来就很大,再加上没有新车,大部分经销商能撑半年就很不错了。我们现在就是在熬,看谁熬得过谁。”王亮认为,疫情过后车市预计将在5月底、6月份才能完全复苏,在6月-9月可能会出现一波退网高峰。
而连续两年销量出现两位数下滑的一汽马自达,就是风雨中最飘摇的那一位。经销商的压力,一方面缘于如今终端市场肯为马自达的“个性”买单的人在减少。
身处车市寒冬之中,本就规模不大的一汽马自达已连续两年销量出现双位数下滑。2018年一汽马自达销售近11万辆,同比减少123%,2019年销售91万辆,同比下滑16%。另一方面的压力,则来自于一汽马自达所坚持的所谓“价值营销”。
“厂家一方面既要压货,又要经销商坚持价值营销,不允许降价促销,这本身就是矛盾的。”王亮无奈地表示,一汽马自达公开宣传的营销理念,跟其真正落地的商务政策,在经销商层面的感受就是左右互搏,“自己打自己嘴巴”。
一汽马自达从2017年开启价值营销之路,实施价格一步到位,不打价格战。作为一个不强求规模,但仍要好好活下来的小众品牌,在车市好的时候,这一举措无论是对品牌价值还是合作伙伴来说,无疑是个正确的决定。
但在车市持续下行,洗牌加速的情况下,如果产品和品牌本身竞争力就有限,同时还要坚持价值营销,这对于处在夹心层的经销商而言无疑是个难题。更何况,在中国市场,马自达就是个二线合资品牌,连大众别克这样的一线品牌都在促销放量,马自达还在“死挺”,无异于将市场份额拱手让人。
马自达并没有太高的品牌溢价能力,在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心目中可谓有目共睹。对于马自达要推出高端产品的消息,在某社交平台上,就有网友直言道,那些嘴上夸马自达好的人,只是精神上支持。真到买单的时候,同样的价格,都转身奔向“更香”的BBA,以及雷克萨斯、凯迪拉克等二线豪华品牌。
“再好的车,消费者也是会审美疲劳的。”王亮说。从市场竞争来看,若弹药充沛产品力不过关,尚且都不能保证能够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更何况没有弹药?
从此前马自达中国高层对外发布的规划来看,2020年,长安马自达起码还会有全新小型SUV车型CX-30,和搭载“黑科技”Skyactiv-X 20L发动机的改款马自达3 昂克赛拉,这两款期待值较高的新产品。而反观一汽马自达,仅有传言将推出阿特兹旅行版和CX-4内饰改款版,具体上市与否尚未官宣。
至于马自达即将推出的中国市场专属的纯电动车,最终将花落谁家,也仍是未知数。
“一汽和马自达就像谈了多年恋爱却没领证的情侣,这种合作方式,日方是一直没有安全感的,所以重点车型给长安马自达是肯定的。”熟悉马自达品牌的另一位经销商投资人胡白(化名)表示。
可见,在车市剧烈震荡之下,以企业的实力现状来看,若两年内真的没有新产品,一汽马自达“渡劫”成功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正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而一汽和马自达双方本就脆弱的“技术联姻”,极有可能再一次亮起红灯。
马自达转投一汽,门不当户不对的“虐恋”
一汽与马自达特殊的合作模式,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一汽马自达发展之路的坎坷。
打从一开始,这段关系就既不对等也不纯粹。2005年,马自达通过与海南汽车的一场合作,成功搭上了一汽这个“富二代”,但二者的最终目标却并不一致。马自达希望借助一汽庞大的渠道等央企资源,发展在华业务,但彼时已拥有一汽-大众与一汽丰田两个强大“正室”的一汽,则是希望借助马自达的技术来哺育新创立的自主品牌——奔腾长大成人。
最终,马自达并未获得想要的“名分”,双方仅成立了一个合营的销售公司,一汽轿车股比占70%,一汽集团占5%,马自达占25%。由马自达提供技术、平台及部分零部件,一汽向马自达缴纳技术转让费、品牌使用费等,提供马自达产品进口渠道,并负责在奔腾工厂生产,比如当年红极一时的马6。
而同年,在福特与长安的战略牵手中,被福特控股的马自达也顺利脱身,马自达很快又与长安成立了正经八百的合资公司,成为马自达在中国唯一一家拥有生产、采购、研发、销售的整车制造企业。一个小小的马自达,竟然也学起丰田大众在中国玩起“一拖二”的把戏,马自达的如意算盘是,通过两家合资伙伴博弈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
为了“扶正”自己的地位,争取到更多利益和话语权,15年来,马自达没少与一汽博弈,也没少妥协。坊间盛传,共线生产的奔腾B70曾与马6“抢零件”、“抢市场”;此后,因新车导入、技术转让费的分歧,导致技术合作协议到期后没能及时续签,使新车错过最佳投放时机。多年来,日方希望成立股比对等的合资公司的愿望,自2009年马自达股份比例上调至40%以来,至今未能成行。
心思都放在利益的纠葛与博弈上,合营企业的状况可想而知。
“我卖马自达这么多年,基本没见它跟上过市场的节奏,除了去年国五国六切换那一次。”王亮说。在他看来,如今一汽马自达日渐式微的境遇,一汽与马自达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经销商普遍反馈,一汽马自达虽然产品线短,但反射弧是真的长。在品牌力本就弱势的前提下,改款换代节奏慢、配置跟不上消费者需求再加上定价过高,多次与“爆款”擦肩。
比如此前的CX-7,因国产车型姗姗来迟,错过了分羹中国SUV市场的最佳时机,即使价格压低至20万元以内,产品老化问题还是让其被同级的CR-V和荣放甩在身后,最后于2016年后停产停售。除CX-7之外,止步中国市场的还有mazda 6、mazda 8和睿翼,后者无一不是具有爆款潜质却被体系和运营能力耽误的好车。
尽管出色的运动性与操控性让马自达有着“东瀛宝马”之称,但随之而来的“硬伤”也令品牌没少招黑。被吐槽最多的有内饰粗糙简陋、后排空间小、底盘硬舒适度差、屏幕小等等,尤其因为噪音问题,马自达车主们自我调侃称“偷车不偷马自达”,因为这车声太大。而对于这些用户抱怨和诉求,马自达的解决方案就三个字:我不听。
马自达有马自达的坚持,一汽也有一汽的脾性——一个傲慢一个懒散。“一汽的企业性质,让它在灵活决策方面很劣势。为了个人业绩,管理者还经常做一些形式大于实质的营销决策,不仅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效果不好就算了,关键是终端价格还下不去,实际上团队运营和品牌形象都没受益。”王亮说。
“一汽马自达已经沦为双方纯粹的赚钱工具,这也是价格降不下来的原因之一。实际上日方也没从一汽马自达赚到什么钱。”胡白表示。
如果抛开技术转让费等费用不谈,单从企业盈利角度来看,一汽马自达带给马自达的收益确实远不及长安马自达。媒体统计过,2018年,长安马自达单车利润为152万元,位列第三,仅次于北京奔驰和华晨宝马,一汽马自达单车利润为026万元,是长安马自达的1/6。2013年以来,一汽马自达的单车利润平均值为800元,是长安马自达的1/12。
“对日方来说,合作很痛苦,但又担心脱离一汽这颗‘大树’会对自己的渠道不利,现在是既没法好好过日子也不敢轻言‘离婚’。”胡白无奈地说。
经销商“压力山大”,一汽马自达进退两难
在外界的眼中,眼前的马自达像极了退出中国的铃木,而接下来等待一汽马自达的无外乎两种结局。
其一,基于各自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继续保持原有合作。但在如今的竞争局势和新四化的浪潮下,本着资源利用最大化,未来双方的合作方式和内容或将有所变化。这需要升级现有的合作模式,更需要股东双方投入更多的资源进入合营公司。但着眼一汽马自达经营现状,进一步投入难保不是“飞蛾扑火”。
其二,长痛不如短痛,一汽马自达果断“离婚”退市,现有经销商渠道、产品与长安马自达合并。“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性最大。”胡白认为,日方比较依赖中国合作伙伴的资源,尤其是销售网络,因此其让马自达独资进行独立运营的可能性也较小。更何况,马自达长期以来已经将事业重心南移到长安马自达。
事实上去年年中就有传言称,一汽马自达将在现款车型生命周期结束后退市,后续车型将导入长安马自达国产,随后遭到官方严厉辟谣。同年8月和11月,一汽马自达还相继推出了2020款阿特兹和2020款CX-4。不过,从一汽轿车发布的2019年三季度财报来看,一汽马自达显现出的后劲乏力或将无法担任“利润奶牛”的角色,如若一汽马自达盈利能力继续恶化下去,将可能很快就会被抛弃。
“我看不到它的(一汽马自达)未来,大多数一汽马自达经销商跟我一样悲观。”是去是留,王亮仍在做最后的纠结,但留给他和其他一汽马自达经销商考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在汽车界,关于马自达这个汽车品牌的段子有很多,比如:“黑车不黑马自达”、“东瀛宝马”、“叫好不叫座”等等。评价都偏中性,但是马自达做事情又固执,所以“小而精”是这家车企的绝对标签。
此前,马自达一直在尝试新的设计和技术,试图找到自己的独特品牌基因。从1967年的转子发动机、1988年的附带压力波增压器的柴油发动机、1993年的带里谢尔姆型增压器的米勒循环发动机,到2010年,马自达开发出的“创驰蓝天”技术,到SKYACTIV-X新一代发动机,马自达完美地体现出到底怎样才算是一枚优秀的“技术控”。
所以,在“卖车-赚钱-研发-卖车”这条路上,马自达走的很彻底。近日,根据外媒的一则消息,马自达再次为研发让路,在2022年3月之前没有推出重要车型的计划。因此,马自达目前的车型阵容,包括全新CX-30,都不会有重大的更新或重新设计。
此外,马自达将继续开发一种全新的大型车架构及其新的动力系统,预计将于2023年3月之前亮相。马自达尚未具体的细节置评,但这一计划可能会让马自达及其经销商的日子在未来两年都不好过。
新品来自新技术
所以现在马自达的产品阵营中,最新的两款车型为MX-30和CX-30。其中马自达MX-30已在2019年东京车展上亮相,计划是在今年年内上市的,但目前该计划不知是否会继续进行。
马自达CX-30则是介于马自达CX-3与马自达CX-5之间的一款小型SUV,早于2019年日内瓦车展亮相,已在海外上市,搭载的是SKYACTIV-X系列20L汽油压燃发动机,并有望年内落户长安马自达。
早在2019年3月,这家企业就提出要研发全新大型车平台以及动力系统,并称上述技术将把马自达品牌推向更高端市场,与奔驰、宝马、雷克萨斯等豪华品牌直接竞争。这对马自达来说将是一个重大举措,但也可能会在未来几年消耗大量研发资金。
前段时间,马自达发布了2020财年第三财季(2019年10月1日-12月31日)财务报告,在上述时间段内,马自达净收入同比下滑37%,营业利润同比下滑76%。在马自达的官方说明中,业绩下滑归结为其在中国和澳大利亚市场的表现不佳,而这也促使该企业对2020年销量目标下调4%至150万辆。
马自达希望未来两年在没有全新产品、重新设计或更新产品的情况下,新技术和新功能能够吸引竞争品牌的客户。一种可能性是对柴油发动机提供更多支持,马自达已经在CX-5中推出了22升双涡轮增压的SkyActiv-D发动机。有传言称,马自达正在开发一款全新发动机,预计2020年投产。
前段时间,国外媒体曝光了马自达公司申请了直列六缸引擎和一项八速自动变速器两项专利。据悉,这两项专利已经接近量产,其研发的新六缸引擎和新八速自动变速箱有望在2020年至2025年间搭载到旗下车型上。最重要的第一台就是采用前置后驱布局并且搭载直列六缸发动机的Mazda6。
在中国市场,该品牌将导入创驰蓝天SKYACTIV-X发动机,该发动机可提供更好的燃油经济性,以及更大的功率和扭矩参数,该发动机将搭载于2021款马自达3昂克赛拉和马自达CX-30车型上。
另外的消息是马自达的转子发动机可能回归,马自达甚至在去年11月就曾暗示过这种可能性。然而,目前马自达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尽管马自达在未来两年可能不会有任何引人注目的车型发布计划,但宣布新的动力系统和车型架构基本上是明确了。
在汽车行业一直流传一句话:“没钱就卖车,卖了车就研究转子发动机”,这是典型的马自达式作风。所以也不难看出,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新产品发布,而是在钻研新的技术,这非常马自达。
还能花少钱办大事?
与各种强调自己是某某“领导者”的品牌不太相同,马自达全球设计负责人前田育男曾经毫不避讳地称马自达是一个“小而精”的品牌。但是这个小众品牌,已经成功的发展成为一个百年汽车品牌。
有研究认为,马自达之所以可以经历这么长时间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它不断寻求人才和创新来弥补其较小的竞争规模和稀缺的属性。并且从来没有害怕被“小众”束缚,可以跳出条条框框来思考,这就是马自达在巨大竞争对手中生存的秘诀。
但是随着电动化的潮水来袭,马自达也不禁在反思,如何跟着势头继续前行。马自达CEO丸本明承认,即使在工业动荡的年代,马自达也不能独自生存。马自达每年的全球销量不到160万辆,其局限性是现实的。但是要保持其身份和独立性,它需要合作伙伴的一点帮助。
丸本明表示,马自达需要来自外部的支持才能蓬勃发展,而不仅仅是生存。“小而精是我们在产品、技术、价格和客户体验方面成为独一无二的一面”。但如果不与时俱进,做与大公司一样的事情,恐怕马自达依然很难生存。
在马自达的这些合作伙伴中,汽车巨头丰田汽车是马自达的重要股东,持有其51%的股份。所以这使得马自达进入丰田的势力范围,可以同时为电动汽车等项目编排联合资源。但是马自达也正在计划自己的路线,押注独特的动力总成,希望将其与汽车市场中的丰田和本田等品牌区分开,并希望将品牌推向高端。
另一个现实问题是,开发新技术的成本很高,而且消费者对马自达的增值战略认识迟缓。马自达在全球仍然是小公司,品牌知名度仍然不高,即使在美国也是如此。
而且马自达的新车效应也开始显露出疲态,去年上半年,马自达在其全球最大的市场美国投入了作为“新世代产品矩阵”第一波攻势的新款马自达3,但上市的短短三个月,这款被寄予厚望的车型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新车效应,至今依旧在当地处于苦战状态。加之美国地区轿车市场持续萎缩,业内普遍预期,马自达3在下半年的销售依旧不容乐观。
即使是此前一向畅销的SUV车型,在今年也已出现销售停滞的状态,受竞争对手陆续引进SUV新车的影响,马自达主力车型CX-5的在美国市场的销售也遭遇大幅度下降。在中国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马自达2019年全年在华累计销售227,750辆新车,同比下滑164%。
其实在20-21世纪之交,马自达就陷入了困境、资金拮据,该公司在2001年没有推出任何新车。但是随着2002年推出的全新Mazda6,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而在过去的20年间,马自达也是依靠着Mazda6、CX-5和Mazda3这三款车型打了一个翻身仗。
马自达总部位于广岛,在东京以东约420英里处,政治和金融权力中心很难延伸到的地方,资本很难获得。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马自达学会了花少钱办大事,总是能够巧妙的解决创新的方式。
那么在新车效应开始减弱,“卖车”这一先决条件开始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其后续的“研发”链条还能否顺利进行?这是一个值得马自达深思的问题。
文/杨晶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不一样。根据查询搜狐汽车网显示。
1、首先,奔驰和马自达在技术和工程方面有着不同的优势和特点。奔驰作为一家豪华汽车制造商,注重高性能和高品质,其发动机通常具有更高的功率和更高的扭矩输出。马自达则注重动力平衡和燃油经济性,其发动机通常采用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如SKYACTIV技术,以提高燃烧效率和动力输出。
2、其次,奔驰和马自达的发动机设计和制造也有所不同。奔驰通常采用更高级的材料和制造工艺,以确保发动机的耐久性和可靠性。马自达则注重发动机的轻量化和紧凑设计,以提高整车的燃油经济性和操控性能。
3、虽然奔驰和马自达在某些车型上使用相同的发动机,但它们在性能、技术和制造方面仍然存在差异。因此,不能简单地说奔驰和马自达的发动机是完全一样的。
这几个品牌
前世今生能惊到你
由于西方汽车工业发展较早,因此其汽车品牌的历史更加的深厚和久远。就像是劳斯莱斯,你以为它只是个超豪华品牌,但其实你乘坐的飞机引擎品牌可能也叫劳斯莱斯。又像是兰博基尼,你以为它只是个超跑品牌,其实它曾经也是做拖拉机出身。但其实除了这两个品牌外,还有好多品牌的“前世”是你想象不到的。
马自达篇
1大部分车企早期即便不是做汽车起家,也几乎都是机械相关的。而马自达则不同,它最早是生产热水瓶上的软木塞,相信许多00后连热水瓶都不一定见过。
2马自达曾经属于福特公司,在上个世纪马自达便与福特开始了长达近30年的合作关系,并先后收购了超过25%的股份。最终在2015年,福特把马自达最后的股份完全售出,也结束了两个品牌的合作关系。
3不同于其他日系品牌大都采用创始人的名字为车辆命名,马自达的名字其实跟宗教有关。由于马自达的创始人松田重次郎的英文名发音相对复杂,因此采用了西亚神话中一个创作铁器、车辆的文明之神,叫阿胡拉·马自达。
4了解马自达的车友总会想起它的转子发动机,但其实转子发动机是由德国人发明的,只不过后期马自达斥巨资将其买下,应用在RX系列的车型上,后来转子发动机才得以发扬光大。
5马自达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公司既不是长安也不是一汽,如果年龄稍大点的车友都会记得,海南马自达才是第一家。
保时捷篇
1保时捷的第一台纯电动车在前段时间才刚刚发布,但其实其做电动车的历史可以追溯很久。1899年,保时捷发明了一台轮毂电动机,这也是世界第一辆四轮驱动的电动车。后来没多久,保时捷老先生又在电动车上加装了一台内燃机,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款混动车型。
2二战时的保时捷生产了大名鼎鼎的虎P坦克,二战后又开始继而生产拖拉机。这才是真正的国家需要什么,保时捷就造什么。而现在除了造车外,保时捷也着手生产其他类型产品,例如高档男士配件、汽车配件,甚至是小纽扣都是它涉足的范围。
320年前保时捷曾专门为中国市场研发了一款车型,名为C88,本来国人也可以拥有一台保时捷,价格也只要8万多。可惜不知什么原因,国内取消了这个家庭轿车计划,这款车只能被送回德国。虽然是性能最差的保时捷车型,但是若当时中国能有机会与保时捷合资建厂,对于未来中国汽车的发展还是非常有益的。
奥迪篇
1奥迪的原名叫“霍希”,奥古斯特·霍希既是德国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也是奥迪的创始人。之所以改名是因为他离开了以本人命名的公司,霍希又开了一家同名的公司,却被原公司起诉。因此不得不改名为奥迪,因为在拉丁文中的奥迪与德语中的霍希实际意思相同。
2奥迪原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二战德国战败,奔驰因此收购了奥迪。后来奔驰成为德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但是奥迪始终处于业绩的低谷,最终因为财务问题奥迪才被转卖给大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