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时期的作品

我国有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时期的作品,第1张

白话文言文主要见于明清小说。

经典的有:四大名著+《儒林外史》+《聊斋志异》

比较好的有:

侠义的:《三侠五义》(有展昭、白玉堂)《七侠五义》

破案的:《包公案》《施公案》

战场英雄的:《说岳全传》《杨家将演义》《隋唐演义》(秦琼、程咬金等)

市井人情的:“三言二拍”(五本书,短篇小说集)

才子佳人的:《儿女英雄传》(侠义+言情,有侠女十三妹)

神魔的:《封神演义》(姜子牙、哪吒)

这些基本上都是长篇,有曲折的故事情节才有趣不是?可读性都比较强,文字比较浅显。你挑你感兴趣的,我最早读的是战场英雄类和侠义类的。

如果对古代普通人怎么过日子、人情如何感兴趣,可以看《三言》,我挺喜欢的。

当然从思想和艺术成就来说,当然应该读四大名著。红楼梦》和《三国演义》用词典雅,古文较多,难度比较大。你可以看看《水浒》和《西游记》。

《儒林外史》我拿出来过N遍,就是读不下去,那是成人读的。

《聊斋志异》白话性不强,有难度。

如果一个人按照自己的心去生活,他要么成为疯子,要么成为传奇。这句形容黄家驹强烈现代感的话,如果放在明朝皇帝朱厚照身上,再合适不过了。虽然朱厚照这个名字听起来很不厚道,让人想笑,但一个略显滑稽的名字还是掩盖不了他出身皇室的事实。纵观明史,他的话题性几乎可以和明太祖朱棣相提并论。史书上对他的评价一直是褒贬不一,到底是传奇还是狂人,至今不得而知。

莎剧中的一句话亨利四世“欲戴王冠,必先忍之”,是每一个上位者的生动写照,但放在朱厚照身上并不恰当。据清代张编著的明史卷记载,一生贪杯好色,是个军人,是个无赖。有人认为他放荡、暴力、怪诞、无耻。如果一个位高权重的皇帝追求解放和自由,而不是寻求他的政府,他无疑会受到世人的批评。但在阿明王朝董琮编的武宗实录中,他却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刚毅果断,是一个地位无人能及的皇帝,控诉刘瑾、平安王和王宁的叛乱,打败了瀛州的蒙古小王子。

事实上,尽管有皇帝的光环,朱厚照一生过得更像个孩子。他玩的心情很沉重,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流行的文学流派达达主义一样。他挣脱了权利的束缚,放弃了理性和逻辑,无视上级必须遵守的道貌岸然的生存法则和价值观,遵从内心的指引,过着洒脱的生活。这样,他更像是一支从弦上射出的生命之箭,驰骋一生。生于明朝弘治四年,卒于郑德十六年。他在建立时英年早逝。虽然是皇帝,但是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简而言之,朱厚照戏剧性的一生很难用语言来概括。

吴后主是孝宗和皇后张的长子。孝宗很爱张皇后,张皇后也为孝宗生了两个儿子。不幸的是,这对不朽夫妇的小儿子死了,没有参加比赛的长子朱厚照是“迷人的”天子。说的残酷一点,建立在死亡基础上的爱情更加稳固,他既是长子又是长子的局面,是封建社会皇位的天然继承人。但这在明朝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因为翻史书,明朝以前,作为长子,继承大一统的只有一个人,而且没有好下场。这就是著名的皇帝朱建文云纹,他被自己的叔叔朱棣赶下了王位,叔叔下落不明,生死不明。这无疑给年轻的皇帝增加了压力。

据说朱厚照小时候“比冰玉更优雅,更光彩照人”,温柔大方。他的老师是杨延河,当时是朱国官,后升任内阁,杨延河是“明三大才子”之一杨慎的父亲。虽然朱厚照生来就是一个普通的皇帝,但他并没有成为大多数人眼中的骄傲。

王位唾手可得,权力唾手可得。他很容易摔倒。他废除了文书室负责睡眠的官员和皇帝的侍从,减少了对自己行动的限制;他不愿听太傅讲课,于是三番五次逃课,连初朝都不愿参加,为后来的明世宗和明神宗罢课开了先例。皇帝一击朝鲜,权力基础不稳,导致内阁与宦官的权力斗争达到白热化阶段;武宗是第一推手,他的推手直接为明朝的统治埋下了灭亡的种子。

登基的武宗一点也不怀旧,连呼吸都象征着权力和地位被征收的紫禁城。那座宏伟的建筑就像一座被忽视的美景。武宗在位十六年,她从来没有受宠过。年轻的皇帝更喜欢自建的两个天地,——豹子楼和镇府楼。对于前者,他住在那里,从第二年的郑德,直到他死于16年的郑德。对于后者,他亲切地称之为“家”。

武宗不顾朝臣的强烈反对,纵情玩乐,更被八虎蛊惑。“八虎”是指以大太监刘瑾为首的八个太监。他们深谙玩物之道,想尽一切办法鼓励武宗玩乐。每天都去伺候鹰、狗、狐、兔,偷偷把武宗带出宫去。同时,宫中还建造了许多店铺,模仿市井的样子,让宦官扮演老板和百姓的角色,而武宗则可以扮演富商的角色取乐。甚至模仿妓院,很多宫女打扮成粉头,武宗挨家挨户听歌*荡,堪称古代版cosplay。这种角色扮演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宫中污秽不堪,让很多正直的朝臣产生了危机感。他们联名上书严惩“八虎”,但此时纵情声色的武宗却不听。八虎日益猖獗,国内工厂的出现,让诸侯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恐惧中。如果看门狗出了家门,最先坐不住的就是它的主人。刘瑾的错在于无知,所以他倒下是迟早的事,哪怕他的主人是夜夜笙歌的老虎。

这只老虎一生飞了一次,是在郑德十二年的十月。那一年,蒙古鞑靼王子带领一帮强盗南下。朱厚照得知这一消息后喜出望外,调集五六万兵马亲征。双方数日激战,武宗与将士同吃同住,极大鼓舞了军队士气。最后蒙古王子被迫撤兵逃亡。明军取得了罕见的胜利,史称“颍州大捷”。记载,“明军死五十二人,蒙古军死十六人,武宗自己死一人。从此蒙古在郑德时期不敢南侵。”这几年来,明英宗“土木堡变”的昔日耻辱已被淡忘。颍州之战成为武宗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体现了武宗很高的军事水平,虽然史书上故意歪曲了这场战役。

明清一直提倡理学,社会关系因三纲五常而严整。一向特立独行的皇帝,有挑战人伦的嗜好。他非常爱他的妻子。是的,她是一个已婚女人。据野史记载,武宗在位时,经常晚上带着所谓的“干儿子”出宫。说得好听点,他是微服私访,而找乐子是非礼,那么多人霸占民居良家妇女,稍微漂亮一点的占满后宫,简直就是金衣夜行的最好例证。

关于他的评价“正统明朝以来,国势衰弱。易帝手对金,屈于寇边。他渴望以武术为英雄。但是,我乐在其中,乐在其中,乐在其中,乐在其中,乐在其中,乐在其中,乐在其中,乐在其中,乐在其中,乐在其中,乐在其中,乐在其中,乐在其中。好在用人的把柄是自己掌握的,对你忠心耿耿的大臣们弥补了,挽救了。是因为潮帮的失序,而不是危机的结束。如果继承孝宗遗志,严控节日,有大师操演,那么国泰就出名了,太重要了,不被后人诟病!”显然是喜忧参半。

或者现代文艺的话更适合他:“走在雨中,你从不打伞,你有自己的天空,从来不下雨”。

进入大学后,很多同学会想着别人谈恋爱,自己就要谈恋爱。所以盲目投身在恋爱中,在大学谈恋爱需要辩证的去看待大学恋爱这件事情,万事都有两面性,那么学姐今天来唠唠大学恋爱的坏处。

第一点:会占有很多时间。在大学谈恋爱,需要付出很多时间去陪伴对方,如果时间没有做好比较好的规划,每天在课余时间就是两个人在一起逛街、看**等等,会浪费彼此的时间,但是双方并没有什么成长。大学中比较重要的是成长、锻炼自己,但是如果为了谈恋爱却一昧的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会对自己造成不利的影响。

第二点:让自己分心。大学生谈恋爱,会比较敏感,所以一旦遇到什么事,就会互相猜忌,然后导致双方闹矛盾。心情不好的时候,做什么事都是没有专注力的,并且没有积极性,所以大学生恋爱,一方面对让自己分心。

第三点:一旦分手会受伤。大学生的感情受外界影响会比较大,所以很容易就分手,一旦分手双方就会受伤,有时候会因为一段感情而不敢相信爱情,认为明明自己认真付出,却得不到对方,让你不相信爱情。形成心中的一个坎,对以后谈恋爱不利。

第四点:开销较高。在大学谈恋爱需要出去浪漫,需要看看**呀、逛逛街呀、吃吃饭呀等等,所以需要比较大的开销。但是大学生目前是消费者,自己的生活费都需要父母提供,所以大学恋爱,会造成经济负担。

第五点:人际交际受限。在感情中,一旦确定了关系,那么对于其他同学就需要保存一定的距离,所以会对人际交往中设限,不利于未来步入社会中人际交往能力。

但是大学中拍拖各有好处各有害处,所以需要看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然后怎么去衡量感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

《清明上河图》中的宋朝是真正的它吗?不!一切的繁华都是假象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记录了一千多年前的北宋都城汴京的生活,在这幅画卷里描绘了各式各样的人物以及商业、文化等活动,如果有人来到这里,一定不会怀疑自己来到的是一个非常繁华的都城。根据当时的记载,那时的汴京已经是数一数二的大都市了,仅仅是士兵便达到了“百千万”,更有学者分析,汴京的人口至少在80-150万之间,可以说是非常庞大的数字了。而文人墨客对于京城美食的记载更是让人感受到东京城的繁华昌盛,照这样看来,东京当时的生活是相当奢侈。但是这一幅图画的是真正的宋朝吗?其实,繁华背后的贫弱才是真正的宋朝。

宋朝从陈桥兵变开始算起直至1068年,其间经历了百年的时间,经过了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宋朝能再次实现大一统,求得持续的稳定,已经实属不易,而在这百年的光景中,宋朝的经济、政治、文化也都取得了一些进步。如果宋朝各地的发展都如同东京一样,那毋庸置疑北宋就是最繁华的盛世时代,但是遗憾的是,这些进步仅仅局限于东京,放眼望去整个北宋再也找不到如东京一样的城市。

赵匡胤在建立北宋政权之初,就确立了革除弊病的条款,这个其实就是针对五代十国以来的地方割据、大臣擅权的问题,这时中央政府已经想要将汴京打造成为一个在政治、经济各个方面都实力雄厚的中心,这样便达到了地方无法与中央抗衡的目的,但是同时也造成了各地贫弱的窘境。

除此之外,募兵制度也导致了北宋的贫弱,那时中央百分之八十的收入全都用在了养兵之上,全国的兵力都以1:1的比例配置在京城和各地,可想而知都城的兵力是多么的壮大。这样打造出来的汴京,当然就是让人十分羡慕的繁华都市,但是在其背后,是各地民不聊生的代价。

如果只看《清明上河图》和文人墨客对于汴京的记载,那着实是令人羡慕的朝代,但透过表面去看真正的宋朝,便会看到一个冗官、冗兵、冗费的贫弱朝代,宋朝的军事权力高度集中化使得文官抬头,但这样只会导致江山越坐越不稳,历朝历代都是打下来的江山,文化再炫丽,都城再繁华,终究都会被随后的王朝掀翻,又如何可以生存?

~~~~~~~~~~~~~~~~~~~~~~~~

这正所谓艺术来源生活高于生活!!

你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一张破破烂烂的京城的画还会流传至今嘛!

《仙剑奇侠传四》

P01-1 回梦游仙(主题曲)

P01-2 回梦游仙(笛子合奏版)

P01-3 回梦游仙(二胡独奏版)

P02 清平乐

P03 寒声碎

P04 踏歌行

P05 探野踪(湖边森林)

P06 寿阳曲

P07 迷雾绕(夜探柳府)

P08 别洞天

P09 阴魂游(淮南王陵)

P10 太平欢

P11 西域风(播仙镇)

P12 步虚词

P13 昆仑道

P14 仙妖乱

P15 仙妖乱·变调

P16 迷离境

P17 沙幕天

P18 戏弄潮

P19 漫火涉(炎帝神农洞)

P20 亘古谣

P21 镇魂调

P22 哀幻瞑

P23 凤歌青天

P24 玉水明沙

P25 织梦行云

P26 苍浪剑赋

P27 寂难永劫

P28 寂难永劫·变调

P29 焚心以火

P30 焚心以火·变调

P31 君莫思归

P32 孤华逝(梭罗树仙·亡)

P33 归云梦(玄霄梦境)

P34 哀凉泪(亡悼)

P35 寄风思(往事)

P36 沧海腾(剧情音乐-琼华派)

P37 大开眼界(轻松版)

P38 浣花洗剑(战斗音乐,宣传动画2配乐)

P39 浣花洗剑·变调(战斗音乐,宣传动画3配乐B)

P40 肆涌暗云

P41 肆涌暗云·变调

P42 凶兆天降(剧情音乐-神将句芒)

P43 会心一击(战斗音乐-神将句芒)

P44 混沌蚀空(战斗音乐-淮南王)

P45 临危恃勇(战斗音乐-狐仙)

P46 烈焰炙心(战斗音乐-熔岩兽王)

P47 神威千重(战斗音乐)

P49 回梦游仙·变调

P51 凄凉雪·变奏(pal3)

P52 怀刃浴血(pal3a)

P53 妖域(paltv)

P54 仗剑(pal3)

P55 大地之母(paltv)

P56 山镇西犯(pal3a)

P57 少年行·变奏(pal3a)

P58 水岸风堤(pal3)

P59 春晖爱日·变奏(pal3a)

P60 雨过河源(pal3a)

P61 仙剑问情(歌曲)(pal3a)

P62 快乐逍遥(paltv)

P63 玉满堂·变奏(pal3)

P65 问心思旧(pal3a)

P66 春晖爱日(pal3a)

P67 紫鸦乌(pal3)

P68 眉间心上·变奏(pal3a)

P69 蝶恋(LIVE复刻版)

P70 乐满地(pal3a)

P71 青玉案(pal3)

P72 御剑江湖(MIDI版)

WA15 战斗胜利

WA16 战斗失败

声明:前面标注星号的为自YY命名,非官方命名

这副对联中的“挽联”,是中国现代文学大师鲁迅先生逝世后,由其好友许寿棠先生撰写的一副挽联。这副对联不仅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深深哀悼和怀念,也高度评价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让我们逐字解释这副对联的含义:

上联:“呐喊如伧侩入狂人为国为己”

“呐喊”:《呐喊》是鲁迅先生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其中包含了他对社会现象的尖锐批判和革命精神的热情呼唤。

“伧侩”:“伧”在古代文学中,是一种粗鄙、俗气的形象,这里用来形容那些世俗陈腐、狭隘保守的思想和行为。“侩”则是指市井中的狡猾商人,这里含有对那些只关注眼前利益、不顾民族大义的人的讽刺。

“狂人”:《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的第一部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其中的“狂人”象征着那些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勇敢追求真理的人。

这个上联表达了对鲁迅先生以笔为剑,反对旧观念、旧文化、旧社会,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奋斗的赞扬。同时,也体现了鲁迅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下联:“华盖育彷徨导民中流”

“华盖”:《华盖集》是鲁迅先生的另一部散文集,其中包含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理想的追求。

“彷徨”:《彷徨》是鲁迅先生的另一部短篇小说集,其中的作品反映了他对当时中国社会的迷茫和困惑,也体现了他对人民疾苦的深深同情。

“导民中流”:这个短语意为引导人民走向正确的道路,如同在急流中指引航向。“中流”在中文中象征着艰难而关键的时刻,“导民”则是指引导人民走向正确的方向。

这个下联表达了对鲁迅先生作为一位思想家和教育家的赞扬。他不仅以文字批判时弊、揭露黑暗,更以深邃的思想和对人民的热爱,引导人们走向光明未来。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一个谈吐得体的人,一定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弟子规》作为一本儒家启蒙教育读本,不仅要求孩子诚实守信,还要求海孩子们从小就要谨言慎行,并且明确告诫孩子们有三种言语是绝对不能说的。那么生活中,我们有没有说过类似不得体的话,在与人交谈中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又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说?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要切切注意,一定要警惕、一定要戒除三种情况。哪三种情况?“奸巧语”非常奸佞的、存心不良的、花言巧语,这个东西你先得戒除,从小养成这个习惯,不能说奸巧的话,这是一。“秽污词”很肮脏的、很下流的、很鄙俗的这些词不要从嘴里蹦出来,不要说脏话。“市井气”非常庸俗的、张家长、李家短的,这种我们讲搬来搬去这种话,零零碎碎的你也别说,这三样是要戒除的。 “奸”怎么都不是一个好字眼,在我们汉语当中有好多字眼,你是可以正面理解、反面理解。“奸”这个词你怎么都只能从反面理解,如果奸这个词再加上花巧,那就是放大了的奸,那是更坏的一个词。语言是内心的反映,就算你再掩饰,你总有露出来的一天,一个说话非常奸巧的人,非常奸猾,但是又非常会耍花巧的人,在中国传统当中,特别是儒家文化传统当中,绝对认为你不是个人。 中国传统是讲究语言技巧的,对语言怎么说是有讲究的,我们中国人很讲究语言要得体,对长辈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对小辈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关起门来夫妻之间在家里说什么语言,打开门到广场上对大众说什么语言,这个是有讲究的,但是有一个度,这个度不能过,如果过了这个度你就变成奸巧,这就变成一个很坏的事情。所以,在中国传统教育孩子的时候,一般要求孩子什么?宁拙勿巧,宁愿慢一点、笨拙一点,不要搞得很轻巧、很花哨,这个是不可以的。 《弟子规》作为一本儒家启蒙教育读本,告诉孩子们从小就要谨言慎行,并且明确告诫孩子们有三种言语是绝对不能说的。第一种不能说的就是奸巧语,第二种就是秽污词,也就是骂人的脏话,那么你第一次看到孩子开口骂人的时候,你该怎么办呢?

至于说这个“秽污词”,当然是指一个人说话肮脏、下流,我们平时说这个人嘴臭,或者这个人嘴肮脏得不得了,一般说的就是这个。这种人到哪里都让大家觉得缺乏教养、肮脏下流、不可接近,有谁会愿意跟一个满嘴脏话的人打交道?没有人愿意的。特别要注意的是,为人父母,见到孩子第一次开口骂人的时候就必须严厉制止,因为现在孩子他接受资讯的渠道很多,有电视、广播、**、有到外边跟被的孩子玩的时候学到的东西,有电子游戏上的东西,孩子很容易就会学到一两句我们讲的这种脏话,或者是骂人的话,父母听到的时候一定要禁止。

我们现在有好多父母,特别是长辈,看到孩子有一句骂人的话,因为孩子的脸很好玩,有的孩子长得跟小熊猫一样,很好玩,突然出口一句骂人的话,是看着有点可爱的,那很多长辈说,孩子你真可爱啊,再骂他一句。千万不可以,只可一,不可再,绝不可再三再四,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养成习惯,嘴里不要有脏词,不要有脏话,千万不能因为觉得好玩儿去纵容孩子,甚至还有的父母更无聊,去教孩子骂人。还有一点特别重要,老一辈的知识分子,大家看过钱钟书先生夫人,杨绛先生写的一个小说《洗澡》大家看过吗?里面描写的老一代知识分子吵架,夫妻之间也会有点矛盾、会吵架,马上用英语,在家里吵架用英语,为什么?不愿意让孩子听到,因为这是长辈之间的事、大人之间的事,孩子要隔离开。 现在我们有的时候好多三口之家、父母吵架的机会也很大,一吵架的时候就是前面我们讲的,气头上的话也出来了、不冷静的话也出来了,难保有一两句过头的话,甚至是骂人的话出来。那孩子从小就听进去了,所以吵架的时候对骂,千万最好是避免,如果控制不住,你也得避开孩子,不要让孩子从小生活在这种语言的污流里面,要让孩子生活在语言的清流里面。 老百姓常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因此为人父母就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好榜样。所以,《弟子规》中提到的“秽污词、切戒之”绝不仅仅是约束孩子的,对于大人们也同样受用。接下来《弟子规》告诫孩子们,说话时不能沾染市井气。那么,什么叫市井气呢? 古人相传八户人共用一口井,古人都是比较有规矩的,有八户人家就要掏一口井,大家共用,所以慢慢就引申为人口聚集的地方。一口井一般旁边都有好多户人家,成语背井离乡就是这个道理。井就是乡,乡就是井,而慢慢井和井水就不一定有关系了,市井是后来延伸出来的一个词,就是形容人口比较聚集的地方,后来慢慢就变成集市的意思。市井气就是什么?粗俗庸鄙,而且往往是什么?带有很强的买卖气,买卖口气的这样的语气叫市井气。 而在我们传统当中,这样的语气是要戒除的,不是好话。现在我们一般的“奸巧语”大家都会注意的,说话的时候要掌握分寸、实事求是。“秽污词”现在一般也都会注意的,也不会大会开口骂人,谁都不会认为是件好事,谁都不会认为满嘴脏话是好事。但是我们最容易犯的、最不小心的就是这个“市井气”。 这种“市井气”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觉。为什么?因为在今天它已经侵入到我们的校园中间,现在在校园里,研究生管自己的导师也叫老板。比如我的研究生,有的时候会互相说你今天干吗?我去查个资料,谁叫你查的?我们老板。比如我的研究生,有的时候会互相说你今天干吗?我去查个资料,谁叫你查的?我们老板。那是说我,这就叫“市井气”,是必须予以戒除。 戒除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这三种语言,我们说起来简单,但是要孩子养成这个习惯可是不容易。这个习惯一定要孩子从小养起,要孩子在他的学习和生活当中知道要远离这一类的言语、这一类的语气、这一类表述方法。这样的话,孩子才会从小养成一个比较好的,我们讲比较干净的、比较清爽的一个语言习惯。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进入社会,往往是会赢得别人的尊重的,往往是会得到别人的欢迎。在传统中国,特别是是在对孩子的教育当中,是极其看重这一点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0359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0
下一篇2023-11-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