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二战中为什么那么倒霉,谁都揍他(德国,苏联)?

波兰二战中为什么那么倒霉,谁都揍他(德国,苏联)?,第1张

1、这是波兰自己造的孽,本来实力就不咋滴,还一心恢复大波兰帝国的美梦,见谁弱就抢,一战抢了德国的海钢,苏俄内战想抢乌克兰,结果被红军追到华沙城下。

2、二战前苏联有心帮波兰,可是波兰不领情,依旧视苏联为头号敌人,所以苏联只好为了保护自己的边境用波兰充当战略缓冲区。

德国,一个一言难尽的国家。

1945年4月30日下午3时30分,在苏联红军攻克柏林的隆隆炮火中,希特勒与结婚仅一天的妻子爱娃·布劳恩在地下暗堡的寝室中双双服毒自杀,随后希特勒的心腹戈培尔等人将希特勒夫妇的尸体抬到总理府花园的一个弹坑里并浇上汽油焚毁,至此罪恶的德意志第三帝国寿终正寝。

希特勒自杀后,柏林防线很快土崩瓦解。1945年5月9日,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凯特尔元帅、什图姆普弗上将和弗雷德堡海军上将在柏林军事工程学院的食堂大厅内向苏联及其盟国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纳粹德国正式投降,第二次大战的欧洲战争至此落下帷幕。

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德国也两度尝遍了战败国的滋味,受到了空前严厉的惩罚,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不仅面临着巨额的战争赔款,其国土更是遭到了惨烈的肢解,除奥德河以东的波美拉尼亚、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补偿给了波兰和苏联,其余国土则被美苏英法四国分割占领,美苏争霸的冷战格局拉开序幕后,德国则成为两大阵营针锋相对的最前沿,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则成为两大阵营的代表,承受了近半个世纪的撕裂。

然而即便如此,德国也依然没有自暴自弃,更没有躺平佛系,而是不待痊愈,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新一轮的扩张时期。

虽然国土被撕裂,且美国驻军星罗棋布,使德国难以重新武装并东山再起,但德国却开始了“曲线统一欧洲”的百年大计,并一度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

在静夜史看来,德国之所以“永远在路上”且永不言弃,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德国特立独行的 历史 轨迹。

虽然神圣罗马帝国作为法兰克帝国中最出色的后裔,一度在西欧大陆风生水起,但由于内部皇权与教权的长期对立,极大地虚耗了中央集权的努力,使得神圣罗马帝国长期邦国林立,而各邦国内部的矛盾也纷繁芜杂。

再加上神圣罗马帝国地处西欧大陆腹地,也就是“十字路口”,与周边所有势力几乎都尖锐对立,所以宗教改革推动“三十年战争”等旷日持久的战争洗礼,配合拿破仑战争等“助力”,神圣罗马帝国最终分崩离析,成为徒有虚名的地理概念。

所以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才说:“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

然而,就在神圣罗马帝国越来越徒有虚名时,普鲁士公国和奥地利公国则异军突起,尤其是奥地利大公国的哈布斯堡王朝通过皇室联姻和金钱贿赂,长期垄断神圣罗马帝国皇位长达400年之久。

但 历史 最终选择了普鲁士,1862年俾斯麦担任普鲁士王国首相后,开始着手策划德意志的统一大业,并立志实现排除奥地利的“小德意志”统一。为实现统一,普鲁士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最终在1871年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号“德意志第二帝国”。

德国的统一,迅速打破了各地的壁垒,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全国大市场。随后未完成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方兴未艾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德国面貌焕然一新。

由于普鲁士带有浓厚军事封建性质的军国主义传统注入了德国的基因,于是德国军工业迅速勃兴,容克贵族和垄断资产阶级组成联盟,德国的垄断迅速成型,并最终形成了卡特尔帝国主义。

在这一框架下,德国对外推行保护主义措施,对内高度垄断专制,再加上法国50亿法郎的巨额战争赔款,德国的崛起一日千里,综合国力在一战前超越英国成为欧洲第一。

由于保护主义对国内民众的野蛮掠夺,以及容克资产阶级的疯狂压榨,德国国内消费市场长期低迷。再加上德国工业的发展需要更大的原料产地,于是德国对殖民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德国与英国水火不容并爆发一战的根本因素。

而一战的结局,是德国的一败涂地,并受到了协约国的残酷惩罚,尤其是法国一再表示要将德国从地图上抹去。但英国出于欧洲大陆均衡的考虑,以及美国制衡英法和苏联的心理,德国最终成为美国的自留地,再加上英国对德国无产阶级政党的警惕,于是希特勒势力趁机崛起并建立了“德意志第三帝国”,并再度成为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而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惨败,德国终于输得“家徒四壁”,甚至连“龙兴之地”东普鲁士都成为苏联和波兰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到德国依旧没有放弃“称王称霸”的努力,武力不行就推行“非暴力”。

由于二战再度让欧洲大陆满目疮痍,美国则一跃成为资本主义阵营的大哥大,于是西欧各国只能接受被美国“安排”的结局。而美国为了打击西欧的无产阶级势力,对抗苏联的步步紧逼,更为了消化二战期间的“爆兵”库存,在1947年推出“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各国经济复兴,于是与有荣焉的联邦德国迅速翻身。

但对于西欧各国而言,虽然面临着身处美苏之间却被边缘化的尴尬命运,但作为“大航海”时代以来的国际政治舞台中心,西欧各国内心深处依然有“老子当年”的自命不凡。于是为了避免“吃美国嘴软,拿美国手短”地沦为美国殖民地,西欧各国决心抱团取暖,重新回到世界之巅,这是欧洲一体化的最初动机。

而联邦德国就是欧洲一体化的坚定推动者,在接受了“马歇尔计划”的支持且借助朝鲜战争重新武装后,联邦德国积极推动法德和解,西欧一体化率先起步。

在美苏针锋相对的冷战时期,西欧一体化是对美国的明显忤逆,但为了避免西欧被苏联挖墙脚,美国还是默许了西欧一体化的不断成长,这是联邦德国劲头十足的重要原因。

对于联邦德国而言,虽然国土被撕裂成好几瓣,但普鲁士的精神还在流传,因此在军事手段难有作为的情况下,经济上的联盟无疑是最有力的手段。

因此,为了欧洲一体化的不断壮大,联邦德国充分发挥经济层面的大哥大作用,力压法国推动英国加盟,将西欧一体化不断推向高峰。

即便是在东西德国统一前夜,英国拉着法国意大利等国搞串联,德国也依然不忘初心,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继续扩大和欧盟的最终诞生。

应该说,作为欧洲的经济霸主,德国的“建群”确实起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作用,毕竟从德意志第二帝国开始,80%以上的德国产品就是销往欧洲大陆,可以说欧洲就是德国的经济腹地。

在这样的情况下,欧盟越大对德国越有利,即便是英国这样的刺头,因为经济实力不如德国,势必难以抗拒德国的影响力,因此德国领导的西欧一体化日新月异,并成为其他国际组织趋之若鹜的成功集体。

然而,时至1991年苏联解体,国际格局风云突变,因为苏联势力的烟消云散,欧盟再也不是美国的小可爱,反而成为美国的新公害。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开始了对欧盟的一系列打击,比如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2009年的希腊债务危机,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2015年的难民危机和2016年的英国脱欧危机等,确保了欧盟的自顾不暇、疲于奔命。

然而在默克尔的坚强领导下,德国依然在风雨飘摇的危机中坚持下来,并极大地提升了欧盟的凝聚力以及德国在欧盟内部的号召力。毕竟德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意味着给欧盟带来更多红利。

然而,当欧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欧盟东扩”,德国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因为苏联解体使东欧产生了巨大的权力真空,因此面对这样一大片商品倾销市场、原料产地以及劳动力富集区,德国早已按捺不住欣喜。

但问题是,扩大欧盟没错,但德国面积和人口的比例随着欧盟扩充不断缩水,严重影响了德国在欧盟内部的号召力;

与此同时,“欧盟东扩”虽然不同于“北约东扩”,但德国作为北约成员国,推动东扩无疑会强烈刺激俄罗斯,为德国引来新的危机;

另外,东欧穷国的加入分走了西欧富国的资源和红利,因此内部的东西对抗正在让东扩后的欧盟疲于奔命;

最后,欧盟各国虽然在经济上与德国称兄道弟,但毕竟深受苏联影响,很多国家甚至极度仇俄,而在欧盟难堪大任的情况下,投靠美国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于是德国惊奇地发现,新加入的东欧成员只是将自己当成了提款机,兼任美国安插在欧盟内部的卧底。

所以,欧盟越壮大,尤其是东扩,德国的境遇就越尴尬。

然而,就如同二战前的希特勒一旦开始扩张就根本停不下来一样,无论德国的内部凝聚力还是外部号召力,都需要通过不停的扩张来维持,一旦停止,不仅欧盟危矣,德国更会万劫不复。

毕竟德国位于欧洲十字路口的区位,可谓自古缺乏凝聚力,因此扩大版图增加纵深自古以来就是德国为之奋斗的不竭动力。同时,某种程度上说,战后被拔掉利齿的德国需要在美国的控制和自身对资源和市场的需求中找到微妙的平衡,既不能忤逆美国又不能失去独立性。

应该说,默克尔基本完成了寻找平衡点的重任,于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德国充分利用欧盟的团结与美国抗衡,同时与俄罗斯达成能源的合作共赢。而能源的紧密合作也推动了德国在东欧问题上的成功,欧盟与俄罗斯的关系也一度缓和。同时借助俄德友好,德国叫板美国也更有底气。

但问题是,国际形势时刻在变,尤其是美国对俄罗斯的围堵不仅阴魂不散而且变本加厉,俄罗斯只能奋起还击。而俄罗斯的抗争必然殃及池鱼,令近在咫尺的欧盟尤其是德国深受冲击。

再加上德国在默克尔之后的***朔尔茨没有经天纬地之能,甚至缺乏萧随曹规的决心,于是德国的堕落也就在意料之中。

今天的德国,不仅160天败光默克尔16年苦心孤诣的政治遗产,更走上了拥抱美国坚决反俄的路线。

诚然,因为英国的远走高飞,德国为防止美英联手兴风作浪,选择委曲求全拜倒在美国的牛仔裤下不足为奇。但像德国这样跪得这么彻底,而且还妄图通过自残甚至自宫,也就是能源来恐吓俄罗斯的,确实令人无语凝噎。

要知道,意识形态的对抗固然重要,但要因此赌上自己的身家性命,德国的赌注未免太过惨烈,毕竟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本质上已经回到了资本主义的家庭,德国的操作本质上是和过去的自己纠缠不清。

但问题是,二战后的德国,虽然内心深处依然有军国主义传统,然而却只能埋藏心中,沉醉于过去只能让自己陷入无法自拔的深坑。

所以,如果继续“剑走偏锋”,德国本就不太美好的明天,必将更加遍布阴云。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习惯不一样,在德国凡是有斑马线的地方,行人有绝对的优先权,所以说汽车必须停在斑马线前,等行人完全走完斑马线后才能启动汽车,因此几乎所有的德国司机都会非常小心的注意斑马线两边的行人,这样如果发现有行人要过斑马线的企图会立即停车,如果说个别司机一旦没有注意,就会立刻遭到行人的大声指责,有的甚至会被记住车牌而遭到投诉。谢谢!

德国交通特别严格,在德国旅游我也遇到过因为交通造成的一些麻烦。

德国的高速不限速,一些主干道,行驶的速度也可以很高,比如可以开到一百的时间速,在城市或者人多居住的地方,限制最高50的时速。

所以德国的交通也有严格的一方面,不过在十字路口的交通方面,就显得很不适应了,比如一些路口没有信号灯,对于习惯了信号灯指示的情况下,在德国开车一下子会很不适应,有时候也会问这样子开车会不会有危险,那德国在路口是怎么操作的呢?

一般都是按照,左边让右边的情况,这就是左边的只顾好自己右边的有没有被影响,如果没有被影响就可以有优先权,完全不用考虑左边的情况。这样的规定很容易让一些不熟悉德国交通的人产生很多的误会,也容易让一些不明白规则的人违反了交规,比如前方没挡车,没有信号灯说不给走,很容易造成误会。

同时德国的交通中并没有太多的摄像头,大家都比较自律,并不会想着故意违反交通规定,这就是大家的包容度更大,所以在德国旅游,在交通方面遇到的问题可能会更少,遇到塞车,或者封路的情况也很少。

如果说真的会遇到一些麻烦就是不能很好的适应德国的交通规则,毕竟在国内都习惯了看过往来车,看信号灯,突然一下子不看这些了,反而觉得有些不自在了,总感觉这样子开车可以吗!

杭州小伙在路口与人吵架一分钟,结果成为了密切接触者,必须要进行14+7的隔离,真的是很不幸运。这件事情不能怪谁,主要是当时情绪上来了,就想把这股气发泄出来。也希望其他人在大街上行走的时候注意一下自己的脾气,不要与人发生冲突,这样就能减少接触,也不会给你招来麻烦。

这个小伙子今年23岁,在一个路口与陌生人发生了一次口角,整个持续的时间是一分钟。有一个男子在隔离前的一天与杭州小伙吵了架,之后该小区出现了确诊病例,该男子也进行了隔离。而经过调查发现与这个男子接触的陌生人就是杭州小伙,其作为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被纳入了管控,必须要进行14天的集中隔离加7天的居家隔离。主要还是因为吵架会降低口罩的气密性,对方的情绪也比较的激动,会大声的说话,然后喷出大量携带病毒的唾沫,让感染的可能性变得极大。所以这个小伙子也是受了无妄之灾,如果不吵架,也不会被隔离,还能正常的生活。不过谁也想不到之后的发展会变成这样子,每个人都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脾气,不要与陌生人发生过多的接触。

病毒的传播主要有两个途径,分别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如果你与人贴得过近,并且进行了大量的喷口水战争,这个口水也会透过口罩传播出来,可能会影响到你。每个人都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去做伤害自己和别人的事情,毕竟安全第一。一定要少接触人,吵架是有风险的,也不要与别人发生大的争执。小编也希望一些网友能够做到以上这几点,这样就能让自己的生活不会受到太多的影响。

希望所有的人都要在外出时候戴上口罩,这样才能降低感染的风险,也能保证自己的安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0669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1
下一篇2023-11-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