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忆江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第1张

忆江南三首(其一)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

日出江花

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

江南?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词作品《忆江南三首》之一。这是其中的第一首,总写对江南的回忆,诗人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得十分鲜艳奇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

作者竭力追忆江南春景,从内心深处赞叹“江南好”,而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不禁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这个收束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

译文

逐句全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6]怎能叫人不想起江南?

注释

1

曾:曾经。

2

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3

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4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5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6

忆:怀念。

《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词作品。第一首词总写对江南的回忆,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得十分鲜艳奇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第二首词描绘杭州之美,通过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的画面来验证“江南好”,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忆念之情;第三首词描绘苏州之美,诗人以美妙的诗笔,简洁地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表达了作者对苏州的忆念与向往。这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以及女性之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忆江南三首:

  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每当我们读起这句诗时,我们的眼前就会出现一幅江南春景的美图。清晨的阳光慢慢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映照得无比火红,碧绿碧绿的江水胜过蓝草。这又如何不叫人怀念起江南的美景?

一、创作背景

《忆江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他曾漫游过江南,而且还先后担任过杭州刺史、苏州刺史。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因此他对江南的了解是比较深的,旖旎的风光也给他留下了一生难忘的回忆,所以可以说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的地位也是不寻常的。

后来,他定居洛阳后,抚今追昔,江南旧游的经历在他脑海中不断浮现,迫使他写了不少回忆的诗歌。进入暮年,他写下了三首《忆江南》,来抒发了自己对江南美景的赞美。我们目前欣赏到的诗只是其中的第一首,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首诗。

二、《忆江南》第一首全诗欣赏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翻译:

江南真的好啊,江南的美景曾经对我来说是那么的熟悉。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清晨阳光映照着的岸边红花,远远看去,比那燃烧的火焰还要红,碧绿的江水也比那蓝草还要绿。这又如何不叫人怀念江南呢?

三、《忆江南》是什么意思?

1、《忆江南》是词牌名。

《忆江南》是词牌名,所谓词牌名就是作词的一种制式曲调的名称,唐宋时代,人们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有固定的格式与声律,决定着词的节奏与音律。

《忆江南》最初为唐代教坊的曲名。我们可以看到白居易于题下自注:“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据《乐府杂录》载,《忆江南》为唐代名相李德裕为他的小妾谢秋娘所制,叫《望江南》。《乐府杂录》,乐府者,秦汉所立掌管音乐之机构也,唐时被教坊、梨园所代替,又名《琵琶记》。

后来人们根据白居易这三首诗中的第一首中的句子,把它也称之为《江南好》、《春去也》、《望江南》、《望江楼》、《梦江口》、《梦江南》、《望江梅》等。

2、《忆江南》也是诗的题目

《忆江南》不仅是词牌名,也是这首诗的题目。也就是《忆江南》所表达的内容是和江南的回忆有关,是对诗的内容的概括。

白居易先后担任过杭州刺史、苏州刺史。所以诗的内容自然离不开这些江南城市。《忆江南》共有三首,第一首作者是泛泛地回忆江南,第二首就是回忆江南的杭州,第三首则是回忆苏州。

《忆江南》三首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每首《忆江南》都很短,只有27个字。

3、《忆江南》是作者的内心真情感的充分表达

《忆江南》是诗的内容的最好体现,诗人就是通过《忆江南》把自己内心对江南的美好回忆展现给人们,抒发了诗人对江南的赞美之情。

《忆江南》,主要表现出一个“忆”,这个“忆”是我们了解作者表明江南美景已深深印在他的回忆中了,使他不能自拔。

这个“忆”也说明了作者此时年龄也大了,身体也不方便了,特别是后来他因病辞官,回到了北方洛阳以后,他自感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再游江南了。于是,他对江南那种依依不舍的情感一下子喷发出来,让他的心好痛,因为今后他只能通过一次次的回忆,才能回到那令他魂牵梦萦的江南了。

所以,《忆江南》承托了白居易太多太多的情感,“忆”就像是梭子,把时间,空间穿在了一起,把他对江南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固定在他的记忆中,溶进了他的感情中,让他回忆时历历在目,了如指掌,万般感慨。

  你好,尊敬的用户楼主,很愿意为你问题作答,

  这首诗,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情感,对景色的赞叹和美好,

  诉说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也激发着读者对那美丽风光的深深的眷恋,对家长思念,

  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

  令人留恋忘返,把读者带入这美妙绝伦的余情摇漾的境界之中

  

   如果满意我的回答,请给予采纳,谢谢鼓励支持支持

白居易的三首《忆江南》词赏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①。日出江花红胜火②,春来江水绿如蓝③。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可能是水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既是“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也许,月中桂子只是传说,那么钱塘潮奇观确实是存在的。寻桂子不一定能寻到,潮头却是真正看得到的感受极深的景观。钱塘江自杭州东南流向东北,至海门入海。钱塘潮每昼夜从海门涌入,异常壮观。钱塘潮在每年中秋后三日潮势最大,潮头可高达数丈,正因为如此,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趣意盎然。上句写跑去寺里寻找那美丽的传说,下句写自己悠然躺在床上看澎湃的钱塘潮,一动一静,从中我们可以一窥作者内心蕴涵的种种心理活动,也许可以感受到杭州的难忘。

第三首,写的是苏州。吴酒一杯春竹叶,也许有人会说,竹叶青并非是吴酒啊,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二来,“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而且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时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如“富水春”、“若下春”之类。文人大多爱酒,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喝着吴酒,观“吴娃双舞”犹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者,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也许白居易这样写,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吧。十多年后,他在洛阳,回忆起当年饮酒观舞,不禁叹道:“早晚复相逢?”。早晚,是当时的口语,意思就是何时。

三首词,从今时,忆起往日,最后又回到今天,从洛阳到苏杭,从今日直至十多年前的往事,今、昔、南、北,时间,空间都有极大的跨度。白居易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抚今追昔,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使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满足。而我们今日读此词,则因为白居易的出色描写,也能得到某种精神满足,不知当时白居易是写给自己回忆的,还是留待后人欣赏的

第一首注释:

①谙:熟悉

②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③蓝:蓝草,叶子可以提炼蓝色的染料

简单的意思: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日出时,江边的红花颜色鲜艳胜过火焰,春天来了,江水绿如蓝草。能不想念江南?

三首诗表达诗人对江南的喜爱,描绘了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

原文:忆江南词三首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不知何时会再次相逢。

忆江南情感

《忆江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全部15个回答写回答有奖励

《忆江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来答有奖励

第一职责

聊聊关注成为第114位粉丝

三首诗表达诗人对江南的喜爱,描绘了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

原文:忆江南词三首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不知何时会再次相逢。

扩展资料:

第一首摄取一年之春的江南景色,写得生机盎然,色彩艳丽。“日出江花红胜火”一句刻画在初日映照下的江畔春花,红得胜过火焰。表现出春天花卉的生机勃勃之态,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浓艳、热烈之美。次句说“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水荡漾,碧波千里,诗人更夸张地形容它比蓝草还要绿,这深浓的碧绿色,与上句日映江花的火红色相映发,便觉更加绚丽夺目。诗人敷彩设色,用色彩明艳的辞藻,很好地显示出江南春色的迷人之态,像作者这样长期居住在苏杭的人自然是“能不忆江南!”

那么第二、三首便是通过突出描绘苏、杭这两个被人喻为可同天堂媲美的地方来验证“江南好”了。古神话中有月中桂树的传说。作品运用这一传说,意在表达杭州的非同凡俗。

同时“山寺月中寻桂子”也表现了诗人浪漫的想像,我们眼前仿佛现出怒放的丹桂,闻到桂子浓郁的芳香。次句“郡亭枕上看潮头”则描绘了杭州浙江入海的奇观。诗人通过对当年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两个代表性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仅用两句话就足以使人想见杭州之多彩多姿。

最后一首是描绘苏州之美。苏州有当年吴王夫差为美人西施修建的馆娃宫等风景名胜古迹,有名叫“竹叶春”的美酒佳酿,苏州的女子也更美丽多姿,能歌善舞,她们的舞姿,令人联想到那在风中沉醉的荷花。诗人以美妙的诗笔,简洁地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令人无比神往。

《忆江南》中我们仿佛看到江南色彩明丽的春光。太阳出来了,江边的红花是那样的红,红得好像一团燃烧的火焰,燃烧了整个江南。春天到了,那不知疲倦流淌的江水绿得像被蓝草染过似的。那是多么醉人的绿啊……

体现这一江南美景的诗句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详细信息:

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望江梅”等。

《金奁集》入“南吕宫”,原为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宋人多用双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068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3
下一篇2023-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