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雁的诗句及表达情感

写雁的诗句及表达情感,第1张

1 关于写雁的诗句

关于写雁的诗句 1 关于写雁 的诗句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陆游《幽居》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 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 陆游在《夜归》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的《塞下曲》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高适《别董大》胡雁度日边,风雪迷河洲—— 李白《千里思》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贺朝《从军行》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

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 李廓《送振武将军》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

—— 李益《春夜闻笛》秋雁多夜飞,前群后孤来。——梅尧臣《秋雁》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纱》春恨词。

2 有关雁的诗句 全诗

有关“雁”的诗句或诗有:

1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杜甫《孤雁》

2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韦应物《闻雁》

3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 —朱敦儒《卜算子·旅雁向南飞》

4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韦承庆《南中咏雁诗》

5 雁帖寒云次第,向南犹自怨归迟。— —纳兰性德《于中好·雁帖寒云次第飞》

6 人去西楼雁杳。叙别梦、扬州一觉。— —吴文英《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1、杜甫《孤雁》

7 原诗如下: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8 译文:

一只离群孤雁,不想饮水,不肯进食,只是低飞哀叫,思念追寻它的同伴。

雁群消失在云海之间,谁来怜惜着天际孤雁?

放眼望尽天涯,好像看到同伴身影;哀鸣响震山谷,好像听到同伴的声音。

野鸦不解孤雁心情,只顾自己鸣噪不停。

2、韦应物《闻雁》

9 原诗如下: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10 译文:

故园远隔云山究竟在何处?归思悠长上心头情满胸怀。

淮南秋雨绵绵的漫漫长夜,高斋独坐听雁声阵阵传来。

3、朱敦儒《卜算子·旅雁向南飞》

11 原诗如下: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12 译文:

远行的大雁向南飞翔,风雨中与雁群失散。饥渴辛苦的大雁双翅无力地下垂,只好独宿于清冷的河中小洲。

沙鹞和白鹭苦于难以亲近,时刻担心被弓箭射杀。茫茫云海中找不到归宿,有谁来听鸿雁的声声哀号。

4、韦承庆《南中咏雁诗》

原诗如下: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译文 :

我被流放到万里之外、土地荒芜的南方,路途中看到三春时的大雁正朝北飞去。不知道到哪年哪月,我才能与你们一道回到北方?

5、纳兰性德《于中好·雁帖寒云次第飞》

原诗如下:

雁帖寒云次第,向南犹自怨归迟。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

人杳杳,思依依,更无芳树有乌啼。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宵照别离。

译文:

秋风正浓,大雁迫不及待,匆促南飞,惟恐落后。而自己有家难回,犹白骑着瘦马,一年又一年,迤逦在古道之上,让西风扑面而来。

离人杳无踪迹,佳人愁思依依,再无心情寻芳弄草,整日待在深闺中,任凭月落乌啼。无聊之极,随手闲拂窗前月光,想起这月光也正落在离人身上。

6、吴文英《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13 原诗如下:

人去西楼雁杳。叙别梦、扬州一觉。云澹星疏楚山晓。听啼乌,立河桥,话未了。

雨外蛩声早。细织就、霜丝多少。说与萧娘未知道。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

14 译文:

人离去后西楼就变得空空如也,鸿雁也早已经飞往远方而渺无踪影。与旧日朋友畅叙别离之情也只能在那虚幻的梦境。我和你站立在河桥上,倾述着分别以后的彼此的相思与深情。话还没有说完,却被窗外鸟儿的啼声惊醒了。只见外面云淡星稀,天才刚刚拂晓,楚山迷蒙不清。

秋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夹杂着蟋蟀的哀鸣,仿佛织布机梭在来往穿行,织出了我那如同繁星般的满头白发。这种凄清艰苦的境况,即使我告诉伊人,恐怕也难以体会到我现在的心情。我遥望京师,独自一人对着一盏荧荧秋灯,怎能不百愁俱生,那丝丝白发,怎能不再添几茎?

3 关于写雁 的诗句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陆游《幽居》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

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 陆游在《夜归》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的《塞下曲》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胡雁度日边,风雪迷河洲—— 李白《千里思》

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贺朝《从军行》

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 李廓《送振武将军》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 李益《春夜闻笛》

秋雁多夜飞,前群后孤来。——梅尧臣《秋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纱》春恨词

4 有哪些描写雁的古诗

卢纶: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李商隐(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沈如筠(闺怨)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摸鱼儿雁丘词(元好问) 太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获一雁杀之亦,其一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余因买得之,葬于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并做《雁丘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 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地妒,未信与, 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 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5 有关雁的诗句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 李商隐(霜月)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6 两句描写雁的诗句

1《早雁》唐杜牧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2《归雁》唐钱起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3《鸿雁》先秦诗经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

虽则劬劳,其究安宅。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4《官池春雁二首》唐杜甫自古稻粱多不足,至今鸂鶒乱为群。且休怅望看春水,更恐归飞隔暮云。

青春欲尽急还乡,紫塞宁论尚有霜。翅在云天终不远,力微矰缴绝须防。

5《鸣雁行》唐李白胡雁鸣,辞燕山,昨发委羽朝度关。一一衔芦枝,南飞散落天地间,连行接翼往复还。

客居烟波寄湘吴,凌霜触雪毛体枯。畏逢矰缴惊相呼,闻弦虚坠良可吁。

君更弹射何为乎。6《扬州早雁》唐李益江上三千雁,年年过故宫。

可怜江上月,偏照断根蓬。7《官池春雁二首》唐杜甫自古稻粱多不足,至今鸂鶒乱为群。

且休怅望看春水,更恐归飞隔暮云。青春欲尽急还乡,紫塞宁论尚有霜。

翅在云天终不远,力微矰缴绝须防。8《杂曲歌辞·鸣雁行》唐韩愈嗷嗷鸣雁鸣且飞,穷秋南去春北归。

去寒就暖识所处,天长地阔栖息稀。风霜酸苦稻粱微,羽毛摧落身不肥。

徘徊反顾群侣违,哀鸣欲下洲渚非。江南水阔朝云多,草长沙软无网罗,闲飞静集鸣相和。

违忧怀息性匪他,凌风一举君谓何。9《二弟宰邑南海,见群雁南飞,因成咏以寄》唐张九龄鸿雁自北来,嗷嗷度烟景。

常怀稻粱惠,岂惮江山永。小大每相从,羽毛当自整。

双凫侣晨泛,独鹤参宵警。为我更南飞,因书至梅岭。

10《归雁》唐杜甫闻道今春雁,南归自广州。见花辞涨海,避雪到罗浮。

是物关兵气,何时免客愁。年年霜露隔,不过五湖秋。

7 描写雁的诗句和成语各10句

诗句:唐·王维: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晏殊《诉衷情》)

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李师中《菩萨蛮》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 李商隐(霜月)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谢宗可的《雁字》颇具待色: 芦花月底寄秋情,阵影南飞势不停。 一画写开湘水碧,半行草破楚天青。 云笺冷印虫书迹,烟墨浓模鸟篆形。 题尽子卿心事苦,断文无数落寒汀。

唐代诗人韩愈《鸣雁》也有“嗷嗷鸣雁鸣且飞,穷秋南去春北归”的诗句。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小雅·鸿雁》)

成语 : 沉鱼落雁。

雕心雁爪。

雁影分飞。

雁过拔毛。

鸿雁哀鸣。

雁塔题名。

鸣雁直木。

鱼尾雁行。

断雁孤鸿。

鹰拿雁捉。

谢谢采纳!

8 写雁的古诗句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陆游《幽居》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 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 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 陆游在《夜归》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的《塞下曲》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高适《别董大》 胡雁度日边,风雪迷河洲—— 李白《千里思》 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贺朝《从军行》 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

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 李廓《送振武将军》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

—— 李益《春夜闻笛》 秋雁多夜飞,前群后孤来。——梅尧臣《秋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纱》春恨词。

此阕写于作者晚年流落江南之时,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作者通过萧瑟秋风;北雁南飞;憔悴残菊;零落梧桐;凄雨黄昏等客观景物,展现出一幅衰飒凄清的画面

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1 风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风》 李峤(唐)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表达了作者对风的喜爱注释: 解落:散落。

三秋:秋季三个月,即指整个秋天。 二月:早春,农历二月。

翻译:风吹落了很多的秋叶,催开了早春二月的鲜花;吹过江,卷起千层高的大浪;吹入竹林,吹歪了万竿的竹子。 简析: 秋风一吹来,便会使枝叶零落,令人感到萧瑟、凄凉;但是一到了二月,和煦的春风一起,花朵绽放花蕾,大地又充满了生机。

有时大风从江面上吹过,掀起千尺巨浪,有时微风吹入竹林,千万根竹子随著风东倒西斜,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一首歌咏风的诗。

在诗人眼中,风是有生命、有感情的,会随著时间、地点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面貌,给人不一样的感受。诗中所描述的,便是作者平日的观察。

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2 有关风的诗句,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 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孟浩然《春晓》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志南《绝句》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崔护《题都城南庄》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王安石《泊船瓜洲》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杜甫《春夜喜雨》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李白《清平调·其一》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 风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风》 李峤(唐)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表达了作者对风的喜爱

注释: 解落:散落。 三秋:秋季三个月,即指整个秋天。 二月:早春,农历二月。

翻译:风吹落了很多的秋叶,催开了早春二月的鲜花;吹过江,卷起千层高的大浪;吹入竹林,吹歪了万竿的竹子。

简析: 秋风一吹来,便会使枝叶零落,令人感到萧瑟、凄凉;但是一到了二月,和煦的春风一起,花朵绽放花蕾,大地又充满了生机。有时大风从江面上吹过,掀起千尺巨浪,有时微风吹入竹林,千万根竹子随著风东倒西斜,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一首歌咏风的诗。在诗人眼中,风是有生命、有感情的,会随著时间、地点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面貌,给人不一样的感受。诗中所描述的,便是作者平日的观察。 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4 风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思想感情

伤春悲秋;5、痛苦生活的同情。

田园诗风格为恬淡宁谧: 1,由实到虚; 4,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恬淡的隐居生活; 2; 2,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思念亲友: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一)边塞诗(建功报国类)唐诗多为。

(四)山水田园诗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闲适; 10、重阳登高。宋词常有、功名利禄。

(五)咏物诗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借古讽今的情怀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激愤; 2。写作上; 3青春易逝的伤感、仰慕、主和派及小人当道的愤懑; 2,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 3; 4、昂扬勃发的精神状态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酒; 2托物传情(月。

(六)思乡怀人类诗歌 1。(九)即景(或即事)抒怀类诗歌 1、英勇善战的将领出现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7; 5,感慨个人遭遇(怀才不遇)、欢乐; 2诗歌的思想内容常见情感重在劝勉; 5; 2; 3、烦闷。

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八)思妇闺情诗 1: 1触景伤情、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3、杨柳农村景物、壮志难酬的悲叹 8对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失地的痛苦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告慰平生的喜悦。

常用比喻; 5。诗境隽永优美、象征,山水诗风格为清新优美昔胜今衰的感慨; 8; 6。

1; 3、孤独:悲凉慷慨描写自然风光; 11、奔腾俊伟等、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繁华富贵等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田园的悠闲因梦寄情山河沦丧的痛苦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4,情深意长的勉励、寂寞; 4仕途失意的苦闷; 5、安慰 3将士久戍的乡愁和闺中妻子的离恨、夕阳,或抨击社会现实仅是客观的叙述对异族统治下人民流离失所壮志难酬的怨愤和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雄浑豪放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日暮思归)对腐败无能的将领的愤怒和对士兵痛苦生活的同情抒发别离苦情,语言清丽洗练; 4反映离乱的痛苦、伤感、杀敌报国的意志。(三)送别诗 1; 3、雁描写美人迟暮直接抒写离别之情(依依不舍的留念,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闲适。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2。风格多为; 9对历史寄情山水; 3、拟人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对投降派妙喻传情、秋等 、笛,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寄寓人生感慨。

(二)忧国伤时类(与上一类多有重复) 1、对比等表现手法,风格恬静淡雅。由物到人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6闺中怀人; 2、坚持节操等征人思乡,坦陈心志的告白感时生情(中秋望月从军边塞,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2。

(七)咏史怀古诗 1; 6:长亭,遗世游仙:忧愁,写出精神品格描绘将士英勇无畏、柳); 4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同情人民的疾苦羁旅愁思、孟浩然; 3、惆怅; 7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 3年华消逝,前途艰辛的担忧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盼望爱兵如子、鼓励记梦悼亡。

5 风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思想感情

伤春悲秋;5、痛苦生活的同情。

田园诗风格为恬淡宁谧: 1,由实到虚; 4,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恬淡的隐居生活; 2; 2,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思念亲友: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一)边塞诗(建功报国类)唐诗多为。

(四)山水田园诗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闲适; 10、重阳登高。宋词常有、功名利禄。

(五)咏物诗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借古讽今的情怀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激愤; 2。写作上; 3青春易逝的伤感、仰慕、主和派及小人当道的愤懑; 2,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 3; 4、昂扬勃发的精神状态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酒; 2托物传情(月。

(六)思乡怀人类诗歌 1。(九)即景(或即事)抒怀类诗歌 1、英勇善战的将领出现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7; 5,感慨个人遭遇(怀才不遇)、欢乐; 2诗歌的思想内容常见情感重在劝勉; 5; 2; 3、烦闷。

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八)思妇闺情诗 1: 1触景伤情、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3、杨柳农村景物、壮志难酬的悲叹 8对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失地的痛苦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告慰平生的喜悦。

常用比喻; 5。诗境隽永优美、象征,山水诗风格为清新优美昔胜今衰的感慨; 8; 6。

1; 3、孤独:悲凉慷慨描写自然风光; 11、奔腾俊伟等、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繁华富贵等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田园的悠闲因梦寄情山河沦丧的痛苦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4,情深意长的勉励、寂寞; 4仕途失意的苦闷; 5、安慰 3将士久戍的乡愁和闺中妻子的离恨、夕阳,或抨击社会现实仅是客观的叙述对异族统治下人民流离失所壮志难酬的怨愤和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雄浑豪放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日暮思归)对腐败无能的将领的愤怒和对士兵痛苦生活的同情抒发别离苦情,语言清丽洗练; 4反映离乱的痛苦、伤感、杀敌报国的意志。(三)送别诗 1; 3、雁描写美人迟暮直接抒写离别之情(依依不舍的留念,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闲适。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2。风格多为; 9对历史寄情山水; 3、拟人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对投降派妙喻传情、秋等 、笛,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寄寓人生感慨。

(二)忧国伤时类(与上一类多有重复) 1、对比等表现手法,风格恬静淡雅。由物到人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6闺中怀人; 2、坚持节操等征人思乡,坦陈心志的告白感时生情(中秋望月从军边塞,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2。

(七)咏史怀古诗 1; 6:长亭,遗世游仙:忧愁,写出精神品格描绘将士英勇无畏、柳); 4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同情人民的疾苦羁旅愁思、孟浩然; 3、惆怅; 7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 3年华消逝,前途艰辛的担忧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盼望爱兵如子、鼓励记梦悼亡。

6 《风》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风》是唐代诗人李峤创作的一首诗。

全诗如下: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如下:

可以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可以催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竹倾斜。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作年未得确证。有人认为,李峤、苏味道、杜审言三人一起在春天游泸峰山,山上景色秀美,一片葱郁。等及峰顶之时,一阵清风吹来,李峤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了这首诗。

作品赏析

综观此诗,诗人通过抓住“叶”“花”“浪”“竹”四样自然界物象在风力作用下的易变,间接地表现了“风”之种种形力,让人真切地感受“风”之魅力与威力。全诗除诗名外,却不见风字;而每一句都表达了风的作用,如果将四句诗连续起来,反映了世问的欢乐和悲伤,表达了“世风”和“人风”。

风是善变的,有柔弱,又有彪悍,风是多情的,姿态丰盈,万竹起舞,短短的四句诗,以动态的描述诠释了风的性格。

——风

7 古诗词中的风是代表什么的

重要提示仅供参考!古诗词中“风”的意象解析作者:刘 芳 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古诗词是一颗耀眼的明珠,而意境则是古诗词的生命意境也叫意象,什么是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作品中通过形象描写体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表现在诗词中就是作品中的自然景物,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意象是诗词艺术的精灵,在我国古典诗词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比如“月”、“水”、“花”等展开浩如烟海的文卷,有关“风”的诗词也比比皆是,更不乏名篇佳作:或抒发相思和离别之情,或感伤身世和流离之苦,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襟,或是借以抒发对大千世界的赞颂 一、以风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比如:清代纳兰性德《长相思》中的“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冬日的风伴着雪搅碎了思乡人的心元代刘秉忠《江上寄别》中的“好风到枕客愁破,残月入帘归梦醒”,夜风袭来,孤客梦醒,再也无法梦回家园,这是何等凄苦之情却用“好风”来说,与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汉代刘彻《秋风辞》中的“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落兮雁南归”唐代刘禹锡《秋风引》中的“秋风入庭树,孤客最先闻”都写到了秋风,风吹过,花飘落,雁南飞,在这番境地里不会有他种情绪,只有思乡的情满天的秋风带来满目的萧条又引出满心的相思 二、以风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愁苦的情怀 “风潇潇,雨潇潇,便作陈抟也睡不着”;“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等等,这许多的诗句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伤和流离之苦悠悠而来的风吹出满腹的萧瑟孤寂,读来无限凄凉,真是“风飘万点正愁人” 三、以风展现豪气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这是豪气冲天的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塞外无垠的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又是悲壮的风在这些意境中愁苦、凄清已经全然消失了风不再是柔婉、哀思的意象,而是幻化作一只无形的大手拨动着人世间豪迈旷达的琴弦,让人不由得激情澎湃,豪情万丈这样的风是气势,是力量,是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精神的载体 四、以风彰显生命力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东风夜放花千树”;“风吹柳花店满香”,风把阴霾一扫而光,带给人们的是生机盎然,是舒展身心的动力,所以此时的春风“更比路人忙”,把春日的生命力撒播开来“风”又成了欣欣向荣的生命力的象征,此时,世间万物只有风最早吹开文人的心灵,让他们聆听人间的喜悦,即景抒情把春的美好跃然于纸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风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由于作者心境不同,在不同的古诗词中,表现出的意蕴也往往不尽相同,体现出其意蕴的丰富性不同的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词人的不同情怀内心的思想情感与风互为辉映,又将诗词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古诗词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厚重文化,它展示了民族语言的绰约风姿只有“走进”古诗词,揣摩其中鲜明的意象,才能深刻地体味、领略语言文字的意韵,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情感所以,要理解古诗词必须用心去读、去品味、去体验、去发掘这样,才能对古诗词有全新的认知,才能有新鲜的发现。

就当我随便答了一下吧。

醉花阴是她早期的作品,声声慢是她后期的作品。

早期的作品醉花阴是思念丈夫,那时的丈夫还没有死,但是后期李清照的生活很惨淡。丈夫的死去,国家的灭亡,加上诸多 的不幸。可以联系背景。(以下是资料)

关于《醉花阴》

《醉花阴》写于前期。丈夫游宦在外,李清照形单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赌茶、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漫长的白日里,作者百无聊赖地独坐在金兽炉旁,看着那袅袅烟雾。季节正值重阳,气候已开始变凉,尤其到了夜里,纱橱中、玉枕上,难以成眠,更觉得冷气袭人!词的上片,作者从“永昼”的无聊和“半夜”的寒冷方面写自己的孤单寂寞,来含蓄地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她极力渲染白天、黑夜的时间都是那样难以打发,以委婉地表达自己对丈夫思念之殷切。下片继续着对时间的交代:写“永昼”“半夜”之外的“黄昏后”。作者为了排遣自己的相思之苦和打发自己的空虚生活,乃携酒去东篱观赏菊花。但其结果却是酒不能解愁,看到在西风中摇曳的黄花,酷似自己因相思而消瘦的身影,就更增加了内心的愁苦!这首词的总体风格是委婉、含蓄的,作者并不直接说出自己对丈夫的思念,而是巧妙地抓住了长日、半夜、黄昏几个时间的推移,来写自己留在家中生活的空虚、无聊,以表达自己对丈夫那种夜以继日的相思之情。

关于《声声慢》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并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词的开头用七组叠字构成了三句话。“寻寻觅觅”表达的是作者经历过许多突发事件的刺激之后,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恍惚、因若有所失而到处寻觅的状态。“冷冷清清”四字描写了她寄身异地、无人为伴、很少交往的孤独寂寞的处境。“凄凄惨惨戚戚”则总括地说明了自己命运的凄惨和心情的悲痛。这十四个字使李清照在词史上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人们称赞她连用十四个叠字是“造句新警”,是“创意出奇”,是“超然笔墨蹊径之外”。这十四个字为全词奠定了基调,以下作者便一层层地展示出她生活的凄惨和心情的哀痛。天气忽暖忽寒,几杯淡酒哪里能抵挡住冷风的袭击,更不能消除心中的忧愁。正在她凄苦无奈时,又看到了空中飞过的大雁,它们是来自北方的旧时相识。作者想到大雁能够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飘流困顿,寄寓异乡,这正是引起她伤心的原因。词的上片从秋天里气候多变,酒难御寒和北雁南飞等几个角度,写自己滞留南方的孤独生活和悲苦心情。这也可以说是对开头几句的阐释和补充。在词的下片又进一步推进,更具体地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黄花满地,当初盛开时可以插在头上,而如今花已枯萎,再也无人摘取。这是明写花,而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最后,又从时间和天气上来写:白日漫长,她独自一人要苦熬苦等才能到天黑,但是到了黄昏时候,又有秋雨点滴作响,这种景象,这时的情绪,哪里是一个简单的“愁”字所能概括得尽的!全词展现出的是作者那种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心灵世界。在了解作者生活遭遇的基础上来读这首词时,使人不能不对她产生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这也正是李清照这首抒情词动人的力量之所在。

《醉花阴》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这两句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永昼”指漫长的白天,“永”字便可见词人内心的无聊愁苦。“瑞脑”,香料名,又叫龙脑香。“金兽”,铜制的兽形熏香炉。这两句的意思是: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那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玉枕”,瓷枕。“纱厨”,即碧纱厨,以木架罩以绿色轻纱,内可置榻,用以避蚊。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东篱”,是菊圃的代称,语出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暗香”,菊花的幽香。“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带来的香气充盈衣袖。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即便“借酒销愁”,亦是“愁更愁”了。又哪有心情欣赏这“暗香浮动”的菊花呢?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龙”画得巧,“睛”点得妙,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 浓” 的情境

《声声慢》

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几句叠词,反反复复之用意,不仅富于音乐美和韵律美,而且借以表达词人对于晚年孀居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的淋漓尽致的挥洒,一生在寻寻觅觅,只落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吟咏此句,不禁使人感同身受。 “乍暖还寒”的多变气候,又怎能修生养息,酒难御寒,伶仃一人,苦不堪言。 从“三杯两盏淡酒”的“淡”字可以看出作者心中满是愁,酒力压不住愁,压不住心愁自然觉的酒味淡了。用酒之淡,更衬托词人内心极其的苦楚愁闷,望北雁南飞,这几个角度都写出词人内心的惆怅,寓情于景,通过意向使愁变得具体可感又意蕴无穷,耐人寻味。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正是化用“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更漏子》温庭筠 虽为化用,但词人却善于融化前人的语句,自成意境,有天衣无缝之妙。梧桐这一意象不仅表现季节与时令,而且由此表现秋季的特点。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化多为少,表面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将愁苦之情以感叹终句挥洒得淋漓尽致。用强调的语气更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愁。 整首诗都用了悲凉凄惨的调,从作者角度分析,当时正值晚年,一些生活细节也看得如此悲凉,并以此来表现自己痛苦的心境,平实的语句中透的词义却是似浅实深。上片开笔连用七组叠词字来概括悲切孤苦的心境,奇特而生动。下片继续借眼前景物来倾诉忧愁,整首诗笼罩在一片凄凉悲苦的氛围当中。

旅夜书怀尾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寄托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感

采用了比喻和衬托手法。将自己漂泊不定的形象比喻成沙鸥,且用广阔天地衬托沙鸥,突出沙鸥的孤独。表达诗人漂泊无依的伤感之情。(答设问、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对比也可)

旅夜书怀尾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1、尾联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2、《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3、注释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4、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旅夜书怀颔联写景有何特点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颔联运用以乐景衬哀情的表现手法,用宏大广阔之景来反衬内心的孤寂。

颔联写远景,意象显得雄浑阔大,以乐景写哀情,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诗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首联颔联意象产生强烈的反差与对比,使人更加感觉危樯独舟的渺小脆弱,意在表现独舟上的诗人更加渺小孤苦。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诗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诗人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全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

旅夜书怀尾联是什么

尾联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杜甫 《旅夜书怀 》全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此诗写于作者漂泊途中。通过旅夜所见星变、月涌的壮阔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自己身世不遇、漂泊无定的感情。

诗的头四句写景。首两句写近景,岸上的小草在微风中飘摆,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孤独地停泊在月夜的江面上。月夜孤舟,微风阵阵,寂静和孤独笼罩着一切,揭示了诗人浪游漂泊的孤清处境。颔联写远景,是历来传诵的名句。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再反衬诗人的孤独,景中见情,景与情融。

诗的后四句笔势急转,直抒情怀。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写出诗人极度愤慨之情,前句说明其志向未酬,反而因文章而扬名,读来令人心沉;后句诗人以自嘲口吻诙谐地说出自己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岂”“应”是关键字眼,上下关联。尾两句触景而情发,景以自况,运用形象的比喻收结全诗。诗人以天地间一只形单影孤的沙鸥来寄托自己功业未成的慨叹,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量。

尾联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

(1)本诗首联选取了哪些意象?所描绘的景象有怎样的特征(3分)

(2)诗歌第三联在抒情方面有什么特色?(4分)

(3)试分析尾联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4.题为“早寒有怀”,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特点的?请结合首联简要赏析。(5分)

5.本诗颈联、尾联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任选一联赏析。 (6分

6请说说首联两句与诗题有着怎样的联系。

7请就这首诗的情感基调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3分)作者选取了“落叶(木)、鸿雁、北风、长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落叶萧萧,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面 寒冷的深秋景象

评分建议:意象2分,景物特征1分。

(2)(4分) “乡泪客中尽”,直接抒情,直接点明了乡思情深,也抒发了客居他乡的凄苦。而“归帆天际看”则虚写家人盼望自己,把思乡之情写得更加真写感人。这两句虚实结合,极富表现力。

评分建议: “直接抒情”1分,虚写或虚实结合1分,分析各1分

(3)(3分)尾联写出了作者内心的迷茫与愁苦之情。“迷津欲有问”,用孔子使子路问路的典故,点出内心的迷茫,即从政与归隐的心理矛盾。“平海夕漫漫”写景,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评分建议:点出感情1分,分析一句1分

4.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通过深秋的典型景物来点明季节,此外作者还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感觉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点明名意象2分,赏析3分)

5.①颈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了思乡之情。“乡泪客中尽”,实写自己的思乡之情;“归帆天际看”作者想象家人遥望天际的归舟,盼望自己的回家,一实一虚,尽显思乡之情。

②尾联用典和烘托,表达了对前途的迷茫。“迷津欲有问”,借孔子与隐士间关于从政与隐居的冲突,表达了自己隐居与从政难以抉择的矛盾心理。“平海夕漫漫”,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象,完全烘托出作者的迷茫心理。(“平海夕漫漫”答情景交融亦可。)(手法、情感、赏析各2分,如果赏析尾联必须答出两种手法,答出一种给3分)

旅夜书怀尾联哪个字体现全诗感情基调

尾联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如果是尾联的话,应该是“一”,天地和沙鸥,一大一小的明显对比,静夜孤舟,自己宛如天地间一渺小的沙鸥,无所依存,表达出了漂泊的伤感。

旅夜书怀,诗人写的什么感情?

感伤之情。

旅夜书怀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手法?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对仗或对偶 描写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对仗或对偶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反问(有问无答) 议论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比喻 设问(有问有答) 抒情

整首诗应该可以说是比兴 由景色入笔 转入议论抒情 对仗这种修辞手法一般排在后面 因为太普遍也太简单了 大体分析一下 希望能帮到你

旅夜书怀 杜甫抒发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旅夜书怀》 此诗写于:作者漂泊途中。通过旅夜所见星变、月涌的壮阔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自己身世不遇、漂泊无定的感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129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3
下一篇2023-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