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满族入关之后,皇室颁布了很多利于统治的政策,例如学习汉族文化,以方便统治管理汉人。而要学习汉族文化,就要学习汉族文字和汉族语言,而多尔衮就不让顺治学汉语。在此需要提前说明,此时多尔衮是年老的摄政王,顺治只是一个孩子。多尔衮作为摄政王不可能不知道学习汉语对于统治的重要性,但他不让顺治学习,其心可诛。后来顺治皇帝坐上皇位,每天上朝的时候底下的大臣在说什么,他听不懂,后来听懂了他却不会说。这些状况多汁顺治皇帝的统治期间可谓是尴尬不已,也无端多了些障碍。
二、多尔衮霸占皇权多尔衮作为摄政王,在顺治皇帝长大之后,有能力担当起国家重任之后仍然死死的抓住手中的权力,不还给顺治皇帝,这使得顺治皇帝对多尔衮十分的不放心,生怕哪天就被权力迷了眼的多尔衮给害死了。在这种环境下,顺治皇帝的心态不可能还能够平稳的成长,所以后来就形成了对多尔衮极其恐惧又排斥的心态。
不过多尔衮也是一位极其强大的人物,他一生权倾朝野,顺治皇帝虽然对他欲除之而后快,但却始终不敢说出什么不满的话。也就是说顺治皇帝对多尔衮的恨和怕,这一生都没能当着他的面发泄出来,直到多尔衮死后才稍微释放了些许对他的不满。由此可见多尔衮对皇权挤压到了什么地步,也就难怪顺治会恨他了。
综合而言,作为皇帝,顺治虽然是一位多愁善感的皇帝,但是心眼也不至于小到和一位臣子计较的地步。之所以会恨多尔衮入骨,还是因为多尔衮触及到了皇权,而皇权就是皇帝的命,任何一位皇帝都不会容忍的。
顺治皇帝将此归罪于多尔衮,肯定有他的道理。从多尔衮的角度看,将他们母子隔开,固然有皇家制度的因素在,不过,他和孝庄之间的私情可能是更重要的原因。
顺治三年正月,已经牢牢控制住朝局和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多尔衮,任命在小皇帝第二次登基时恢复了肃亲王爵位的豪格为新的靖远大将军,前往四川对付张献忠。当年十一月,在四川南充地区的凤凰山金山铺,张献忠主力被豪格击败,张献忠本人也被一箭射死。
从此,这两支号称具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大军的农民军,大体星散。李自成、张献忠的一部分部下与明朝残余力量合流,试图共同抵抗咄咄逼人的清军。无奈,强弩之末,不能穿缟,他们再也没有能够形成足够的力量。而多尔衮则十分顺利地实现了各个击破的总体战略目标。中国,在他的手里大局已定。
在此期间,清朝迅速完善各种规章制度,除军事上以八旗制度为其根本之外,其余几乎全部沿袭了明朝的制度设计。多尔衮率大军入关时,一再宣称自己的天下是得自李自成,而不是夺明朝之天下。与此异曲同工的是,顺治三年,以顺治皇帝的名义作序,将朱元璋的《洪武宝训》颁行天下,直截了当地自认为是明朝的继承人,将与天下共同遵守大明祖训。这是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时从未有过的景象,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收拾人心的功效。
这种情形也直接影响到了小皇帝福临的日常生活。譬如,按照大明祖制,皇家子女出生后,不能由亲生母亲抚养,要交由宫中女官、乳母、宫女、太监和师傅们养育辅导。到北京后,孝庄皇太后住进了慈宁宫,七岁的福临大约是住在位育宫,他只能和母亲分开来自己单独住。
多年以后,早已把死后的多尔衮修理得体无完肤的顺治皇帝,仍然充满怨恨地谈到,多尔衮摄政时,自己和皇太后要分别居住在不同的宫室里,经常要几个月才能见上一面,以至于皇太后时时牵挂,特别难受。
顺治皇帝将此归罪于多尔衮,肯定有他的道理。从多尔衮的角度看,将他们母子隔开,固然有皇家制度的因素在,不过,他和孝庄之间的私情可能是更重要的原因。
今天,我们已经很难知道多尔衮与孝庄皇太后之间的情愫,究竟是怎样的情形。福临长大后,性情偏执强烈,形成严重的分裂型人格,和自己母亲孝庄皇太后的关系也恶化到几乎无法弥补的程度。从一般心理学规律判断,这种情形,必定和他童年与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而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的关系,可能使他受到过极大的 。这应该是他切齿痛恨多尔衮的最重要原因。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福临可能日益感受到了多尔衮庞大权势的威压。
福临在北京第二次登基后,便颁布诏书,认为多尔衮的功德与辅佐周成王的周公比较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加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命令为他立碑以纪念这些功德。福临还封另一位辅政王济尔哈朗为信义辅政叔王,从此,济尔哈朗不但在实际上,而且在名位上也正式退居到了多尔衮之下许多。
第二年初,陕西道监察御史赵开心上疏,认为“称号必须正名”。叔父摄政王是皇帝的叔父,只有皇帝可以这样称呼,若大家都这样叫,就没有了上下尊卑之别。因此,应该在“叔父摄政王”前面加一个“皇”字,以便让天下臣民知道,此“叔父”非彼“叔父”也。于是,帝国 机器又紧急开动,规定从今而后,一切形诸文字时,都必须称“皇叔父摄政王”,在一切仪注礼节上,皇叔父摄政王都只比皇帝略少一点点,而远高于其他王公大臣。
顺治三年五月,多尔衮将所有信符收到王府管理。这是调遣全国军队的唯一凭证,本来是唯有皇帝才有权力独握的军国至重之器。多尔衮的理由是,这玩意儿收藏在大内,一有调遣,太不方便。于是,将其拿到了自己手里。
多尔衮死后,这件事被当成他心怀不轨的证据之一。其实,恰恰是这件事,方才表明多尔衮真的没有谋夺皇位的心思。想想看,从拿到调动全国军队的兵符军权,到多尔衮死去,其间间隔了四年半时间。在这么长时间里,多尔衮要想夺位,恐怕是没有人能够拦得住他的。有人认为,是因为代善健在,他的号召力及其两红旗导致了多尔衮不敢轻举妄动。其实,这个理由大约同样很难成立。代善是在顺治五年十月死的。这一年,豪格已经死去,济尔哈朗的辅政王之位也在前一年被多铎取而代之。即便在这种政治、军事势力完全一边倒的情势下,在两年多时间里,仍然没有任何坚强的证据,能够证明多尔衮曾经有过谋取皇位的行动。
多尔衮死后,曾经深受他信任和重用的苏克萨哈出面控告他心怀不轨,其实是一种为人所不齿的投机行为,投合了福临对多尔衮的痛恨,从而,开始了对多尔衮的清算。
对此,倒是福临的曾孙子乾隆皇帝看得更清楚。作为皇帝,他很明白,多尔衮要是想谋取皇位,早就在握有军权时做这件事了,哪里要等到死后去阴间来做于是,我们就有机会看到一个特别熟悉的字眼,乾隆皇帝为多尔衮全面 昭雪,并在他那个睿亲王中间,还为他加上了一个“忠”字。实事求是地说,多尔衮还真是当得起这个字眼。九泉之下有知,多尔衮大约会把这个重侄孙子引以为知己。
小霓子名叫吴尔库霓,因被多尔衮看中后与心上人诀别而恨多尔衮。
电视剧第29集:
府里的侍女小霓子服侍多尔衮得宜,颇受多尔衮宠爱,再加上眉宇之间的神情极像大玉儿,多尔衮情不自禁对小霓子动情。
小霓子名叫吴尔库霓,原是吴克善府中的一个侍女,当年多尔衮赴科尔沁看中了她,将吴尔库霓带回。然而吴尔库霓早有心上人,不曾想经此一别竟成永诀,吴尔库霓因此对多尔衮恨之入骨,发誓要让多尔衮不得好死。
扩展资料:
《孝庄秘史》角色介绍:
1、大玉儿
17至44岁,蒙古科尔沁人,博尔济吉特氏,清太宗皇太极庄妃,孝庄文皇后。大玉儿号称“满蒙第一美女”,天生丽质、聪明冷静,是个卓越的女政治家。面对儿子福临朝不保夕的皇位,她维系与多尔衮的感情设法拴住其野心,却常不获福临谅解。孝庄太后的内心其实是感性的,但她几乎都能以高度的理智来驾驭自己的感情。
2、多尔衮
19至45岁,清太祖第十四子,和硕睿亲王。他是个战功彪炳的英雄,也是领导能力强、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他是有塞外儿女的直率性格、北方军人的思考模式,爱恨分明,非常情绪化。清朝能够入主中原,多尔衮实居首功,可是他却无法真正做皇帝。多尔衮明知顺治恨他,但为了孝庄,仍然尽心辅佐顺治。他是个任性痴情的悲剧英雄
-孝庄秘史
多尔衮死后两月即遭到毁墓鞭尸的惩罚,实际上并不是孝庄做的,而是顺治皇帝做的,看过电视剧的人可能认为孝庄和多尔衮互相爱慕,彼此感情极深,其实真正的历史并不是这样。并不是孝庄如何痛恨多尔衮,而是顺治帝对他一直以来的厌恶与憎恨。
应该有两个原因,一是孝庄与多尔衮的传言让顺治颜面尽失,二是多尔衮任摄政王期间,不把顺治放在眼里,架空顺治的权力。
正直壮年的皇太极暴毙之后,当时的多尔衮在皇子中出类拔萃,以军功升到亲王爵位,而且功劳远在诸王之上,却遭到豪格和代善的制衡,只得将皇位让给六岁的福临,由他与济尔哈朗共同辅政。很快,就传出了多尔衮和孝庄之间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1644年5月,清军挥师南下,击败李自成,定鼎燕京,祭祀天坛,宣告成为中原新一位主人。入关之后,多尔衮在大清皇族之中的威望如日中天,无人可挡,不过他并没有称帝取代顺治,而是继续当摄政王。
多尔衮虽然没有称帝,但是其作风完全就是皇帝的做派,甚至连皇帝的玉玺也搬到自己的府中。他先后强迫顺治封其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当时的百姓都在纷纷议论,多尔衮王府的豪华奢侈已经超过了皇宫。
在这样的重压之下,顺治帝对多尔衮的厌恶越来越深,只是暂时只能忍在心中。多尔衮死后不久,顺治先是追封其为“清成宗”,后则立马削爵位,剖尸,挫骨扬灰,将自己压抑多年的积怨终于发泄出来。
其实并不是孝庄皇后痛恨多尔衮,而是孝庄皇后的儿子顺治皇帝。顺治皇帝已经忍了他太久了,在多尔衮死后两个月,终于出手以泄心头之恨。
孝庄皇后
多尔衮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弟弟,在皇太极死后顺治登基。顺治登基的时候才六岁,因为年龄太小。多尔衮作为摄政王之一,辅佐顺治皇帝。做了八年摄政王之后,正值壮年的多尔衮薨天。但是因为多尔衮在世的时候曾经做了两件错事,早让顺治有了杀他的想法。
第一:意图篡位
多尔衮在世期间,顺治皇帝为了尊敬多尔衮,以及感谢多尔衮当初帮助自己登基。特别给了多尔衮特殊优待,然而多尔衮有点得意忘形。认为不仅是摄政王,还做得了太上皇。
比如在衣服上面,冒顶用珠子十三颗,但是皇帝才用十四颗。穿的衣服是八龙服,然而皇帝才用九龙袍 。除了多尔衮的俸禄是其他亲王的几倍之外,房子修建上面,气势丝毫不比皇宫差。
多尔衮
为了展现多尔衮的尊重地位,上朝除了给皇帝请安外,还要给多尔衮请安。在朝廷里面,多尔衮已经算得上是一个二皇帝了。到了后期,完全不请示皇帝,自己直接的批阅奏折。除了没有证实名字上是皇帝外,完全在行使皇帝的权利。
但是多尔衮毕竟扶持顺治登基,顺治尚还年幼,没有能力对抗,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被架空。顺治虽然年轻,但是内心将这些事情暗暗记下来,准备早晚有一天会把所有东西夺回来。
第二:与孝庄皇后有染
在顺治登基之前,因为皇太极驾崩的太突然,什么东西都还没安排好,便撒手人寰。皇位悬空,八旗之间剑拔弩张。朝廷中分为两派,一派是多尔衮为首。另一边是豪格为首,双方针锋相对。就在内战一触即发之时,多尔衮突然退出,并且宣布支持顺治登基。
孝庄皇后与多尔衮
顺治是孝庄皇后的儿子,为了让顺治登基,孝庄皇后事事都顺着多尔衮。顺治后面甚至是封多尔衮皇父摄政王,究竟是多尔衮的想法,还是顺治自己的想法就不得而知了。顺治看到孝庄皇后做出的牺牲,自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然而就在顺治七年的时候,多尔衮在一次狩猎的时候,坠马受伤。没过多久,多尔衮薨天。消息传到北京后,顺治悲痛万分,带着满朝文武,出城迎接五里远的位置。多尔衮死后半个月,封多尔衮成宗义皇帝,按照皇帝礼仪下葬。
然而就在第二年的时候,多尔衮的部下苏克沙哈突然跳出来指责多尔衮。上书称多尔衮在世期间私藏龙袍,并且将龙袍放在棺材内陪葬。接下来引起一系列的反应,还暴露出仪仗、出行、衣食等等都已经是皇帝的规格。
顺治皇帝
这些罪名几乎每个拉出来,都有被杀头的可能。顺治皇帝最后认为多尔衮的犯罪事实确凿,于是剥夺了多尔衮所有的爵位,并且毁掉多尔衮的陵墓,将他的尸体挖出来鞭尸、斩首。
如果说看在多尔衮生前的功劳,作为侄子的顺治,完全可以找个借口:多尔衮已经死了,死者为大,一切都盖棺定论。如果要惩罚多尔衮,只需要削官罢爵、追回封赏就够了。完全是没有必要将尸体挖出来鞭尸的地步,可见在之前顺治是由多么憎恨多尔衮,只是一直隐忍不发,现在找到了借口,完全是把之前压抑多年的积怨爆发出来。
论据一:保全皇位的政治婚姻
皇太极死时,庄妃才32岁,年仅6岁的儿子福临继位。一个是三十出头的寡妇,一个是只知玩耍的顽童。在当时,执掌朝中军政大权的实际是睿亲王多尔衮。他手握重兵,成为朝中说一不二的人物,甚至连皇帝的大印“玉玺”也搬到睿王府内使用,以代统天下,小皇帝随时有被废掉的危险。人们认为,孝庄为了保住儿皇帝顺治的天子宝座,而委身于小叔子多尔衮。
论据二:弟娶其嫂的满族旧俗
旧时满洲有这样一种风俗:父亲死了,儿子娶其庶母;兄长死了,弟弟娶其嫂子。由此,在清朝初期,兄弟之间、叔侄之间的妻妾互娶也就成了见怪不怪的事。站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来思量,盛年寡居的孝庄与壮年英武的小叔子多尔衮的结合,也就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了。
论据三:多尔衮的“皇父”称谓
持下嫁说的人特别强调,在顺治朝多尔衮公开以皇上的父亲自居,称号就叫“皇父摄政王”,而只有皇帝的母亲下嫁了,多尔衮才有可能被称为“皇父”。人们认为,多尔衮称谓变化的过程,恰恰反映了太后与多尔衮的婚姻由隐秘到公开的过程。
论据四:皇帝谕旨露出破绽
顺治十七年(1660)十二月二十四日,因乳母李氏病故,顺治降谕礼部,其中有这样几句话:“睿王摄政时,皇太后与朕分宫而居,每经累月方得一见,以致皇太后萦怀弥切。乳母竭尽心力,多方保护诱掖,皇太后眷念慈衷赖以宽慰。”这无意间透露,幼年皇帝顺治与母亲孝庄分宫而居,而且皇太后不是居于皇宫之中,否则母子之间为何“每经累月方得一见”?“皇太后萦怀弥切”,为何却不去看望皇上?皇上又为何不去探望生母,以解“皇太后眷念慈衷”?揆之事理,其间必有一个超越两者之上的力量破坏了母子之情。这个力量,除了多尔衮之外,还能有谁?
论据五:风水墙的诉说
按清朝早期丧葬制度,皇后、嫔妃最终都要与皇帝合葬。可是,孝庄竟葬在了遵化的清东陵风水墙外,而未与清太宗皇太极合葬于沈阳的昭陵。有人认为,这是孝庄因改嫁而无脸到阴间见皇太极的刻意安排。史料中也确有这样的记载。太后在遗嘱中说,“卑不动尊”,不忍再惊扰皇太极,这实在是托词。对祖母孝庄的心思,康熙自然心知肚明。但康熙又感到,将祖母单独安葬实在没有这样的先例,是件很棘手的事,于是他把这一难题留给了儿子雍正,将孝庄的棺材在东陵的地面上一直停放了38年之久,直到雍正三年(1725)才为孝庄建陵安葬。还需说明的是,长眠在清东陵的5个皇帝、14个皇后、136个嫔妃,都葬在了风水墙之内,而只有孝庄葬在风水墙外。这又是为什么?
论据六:有人见过“太后下嫁诏”
1946年10月,近代学者刘文兴撰文《清初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起居注跋》,其中写道,宣统元年(1909),他的父亲刘启瑞任内阁侍读学士,奉命收拾内阁大库档案,“得顺治时太后下嫁皇父摄政王诏”。世上若果真有这一诏书,无疑是太后下嫁最具权威的铁证。
皇太极和多尔衮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两位也都是建立清朝十分重要的人物。多尔衮比皇太极小20岁,17岁便跟着皇太极出征讨伐蒙古,此后成为正白旗的旗主。1641年,多尔衮在松锦大战中立下大功,使得清军能够顺利入住中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称摄政王,为清初重要的军事家。实际上,多尔衮当时还没这个资格同皇太极争位,但他们两人之间的确存在一些矛盾,而且更是杀母之仇。
我们知道皇太极为了自己的皇位利用了多尔衮的额娘并且还让她殉了葬,这是什么样的仇恨呀?
但是和皇太极皇位的最大争夺者就是代善了,皇太极想了很多办法让代善倒台,他无意看见自己父亲努尔哈赤的大福晋阿巴亥和代善的关系不一般,因为他们俩总是秘密的见面,而且阿巴亥还给代善送过吃的东西,这很不寻常,他就把这些当成绊倒代善的工具,他把这些证据交给了和阿巴亥争宠的侧福晋手里,这个侧福晋就告诉了大汗,代善的地位自然就没有了。
后来皇太极继位的时候说自己的父亲太喜欢阿巴亥让阿巴亥殉葬,老汗王的遗命谁都不敢反抗,但是事实是皇太极想让阿巴亥殉葬,这对当时还没走参加过阴谋和争夺的多尔衮来说失去母亲是多么大的事情,多尔衮也知道是皇太极搞得鬼,但是自己当时什么都不是只是徒有虚名的旗主没有军功谁都不会服自己,所以他就只能忍气吞声一步一步变强。
皇太极也知道多尔衮不会善罢甘休的,但是当时大金正忙着和明朝打仗,可用的有用之才不多,正好多尔衮的才能慢慢展现了出来,多尔衮展现出不同于其他贝勒和旗主的魄力胆识和智谋,这些都是皇太极需要的,所以他再怎么不想重用多尔衮也不行了,多尔衮那时也表现的没有任何仇视他的意思所以皇太极才放心交给他任务。多尔衮立了很多的军功,大清的大半江山都是他的功劳。
皇太极死后他没有成为皇帝,他想起皇太极杀了自己的额娘,现在自己又不是皇帝所以心中很不平衡,自己的能力做皇帝绰绰有余但是好像是天意弄人一样。
他对自己的嫂子孝庄皇太后很喜欢,因为多尔衮好女色我们都知道,当时多尔衮的权力很大,他想做皇父摄政王孝庄太后也没办法只能忍,这就是变相的占了孝庄皇太后的便宜,也羞辱了皇太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