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授课离不开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笔者对情境教学法情有独钟。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就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境教学法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所创立的。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这里的“情”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一种情感氛围;“境”是指教学环境。它既包括学生所处的物理环境,如学校的各种硬件设施,也包括各种软件设施,如教室的陈设与布置,学校的卫生、绿化以及教师的技能技巧和责任心等。那么,在音乐情境教学中,教师如何创设这种情感氛围来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也积累了一些方法,下面略谈一二。
一、生活展示情境
生活展示情境即教师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通过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我们知道,“音乐源于自然”,离开大自然奢谈自然之美、生态平衡,只是一句空话。因为没有感性的认识,就没有理性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中,不能按照常态把学生限定于室内,束缚他们的思维和灵感,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与此同时,教师可适当点拨启发,以求高效。走出去的方式很多,我们可以根据学校、班级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活动的形式。如社会实践观看、参加演出,课外郊游等。郊游是很好的方式,带领学生在森林里徜徉漫步,在田野里放歌,在溪边漫步。树叶沙沙作响,鸟儿放声歌唱,小溪欢快地流淌。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乐曲吗?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被感染,心灵得到净化,深深地融入到这美妙的氛围中,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来,曲调清新、自然、淳朴,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从而感受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
二、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情境,实际上就是把所教内容形象化。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等都可以用来再现情境。在歌曲教学中,适当给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其想象力,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情境教学注重感觉的训练,直觉的培养,创造性的发展,其中渗透着形象——情感——想象的过程,给学生带来无限的快乐与活力,促使右脑兴奋、激活。而更令人高兴的是学生的想象力、直觉、创造精神,就在天长日久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很好的培养与发展。
比如,我在教《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时,先让学生们想象春天的景色,然后展示有关春天景物的各种、剪贴画,还播放春景幻灯片和“鸟语泉鸣”的录音。欣赏着美丽的插图,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学生们产生了丰富的想象,看到了嫩绿的小草、火红的山花、欢快的小鸟、飞舞的蝴蝶,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所有的一切让人陶醉。仿佛每个人都仿佛置身其间,感受到了浓郁的花香和青草气息,聆听了潺潺的水声,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接下来教师再教唱此歌,学生很快进入了歌曲的情境,学得认真,掌握得也快。动情之处,很多学生情不自禁地走上讲台,载歌载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表演体会情境
音乐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即“假如我是歌曲中的××”;扮演角色,则是担当歌曲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歌曲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歌曲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
我们都知道,“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地表演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大鹿》这首歌曲,从歌曲曲调上看比较平淡,而且音准不容易掌握的“4”多次出现,如果教师直接教唱,学生不易学会。根据这种情况,我先给学生介绍歌曲的内容,让学生像学习课文一样,对歌曲的意思有个大致的理解,尤其是歌曲中的小兔和小鹿这两个动物形象的理解。有了这层理解后,然后找两名学生分别扮成小兔和大鹿,根据自己对形象的理解,随着优美的旋律进行表演。由于事先对内容有了渗透,所以学生对形象的把握还是比较到位的。扮演小兔的同学充分表现了兔子为了逃命的那种急切心情,扮演大鹿的同学也表现出那种乐于助人的精神。课堂表演进行地顺利而愉快,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分组表演后,学生很快掌握了歌曲的旋律,随后教师在学生情绪高涨时进行歌词教唱,学生很快就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首歌。
当然,情感教学的方式还有很多,但无论哪种方式,都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核心。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话充分说明了情境教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着力探究更多的方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语文教学情感派的代表是于漪、欧阳代娜,于漪老师的著作《语文教苑耕耘录》于1984年出版,标志着"情感派"的诞生。
情感派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的是一种教无定法、学无定式的变化美……常将讲、思、答、议、评有机结合,常取启发式、导学式、自学式等有效模式之长而自成风格,独为一体。这也是一种"没有模式的模式"。
于漪,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候补执行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
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识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激发、培养、调动学生的情感,满足学生情感因素需要的教学。
李吉林曾说过:“情感是一个人素质的灵魂,没有情感,就没有素质可言。”蔡起福《语文教学心理学》中指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能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一定的情感,能激发起一定的意志行动。因此,让“情感进入课堂”是我们教学中不懈追求的极高的教与学的境界。故此,课堂教学我们除了善于借助激情的语言、优美的动作、可亲的举止,即以教师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之外,还通过幻灯、录像、光盘等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来诱导学生,调动起学生内心相应的感情。在情感互动的过程中进行教学活动,引起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求知欲望,发展学生的情感和认识,让情感变成持久的学习动力,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主动需求,实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在古诗文情感教学中发现,儿童的情感非常易于被激起,他们对古诗文的学习有极大的兴趣。课堂上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思维相当活跃,乐于探究,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读诗后,能说出不同的理解,谈出各自不同的体验和感受,认识更为丰富、深刻、主动,由于情感参与学生的认知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变单纯复诵,死记硬背为主动参与,乐于记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记忆能力,提高了背诵的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以情感教学为主线,科学地指导学生背诵古诗文的四条途经:
1、以情找线索,加强记忆的条理性。
在学生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诗文的线索,加强记忆的条理性。所谓理清线索就是让学生明确材料的
心理学图
内在逻辑联系,帮助他们建立一个记忆的网络,背诵起来就比较容易。如教学范大成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七,这首诗写的是夏日村庄的生活场景:男耕女织,日夜操劳,虽然辛苦,却也其乐融融。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诗中没有出现老人的形象,但称农夫农妇为“儿女”,称小孩为“童孙”,透过一个“学”字,学生们感受到了“童孙”和自己一样的天真活泼,极富有生活情趣。体会了这幅农家乐事图蕴含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理想。这样一来,理清线索,学生易于背诵、乐于背诵。 2、以情找“支撑点”,提高背诵效果。
儿童在背诵的过程中,最初的记忆形态表现为原始的直接的“自然记忆”,以后随着知识的增长、智力的发展才转变为利用某些“媒介”的“文化性记忆”。这里说的“媒介”即是记忆的“支撑点”——重点词,它可以提高背诵的效果。
如我们分析朱熹的《春日》时就是抓住“新”字作为“支撑点”。告诉学生: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由“寻”而“识”,步步深化,而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这是一首有哲理的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这些意思如果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就枯燥乏味。本诗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学生便听懂、读透了。又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教学全诗中我抓住了“生”、“死”两字,鲜明地分析作者提出的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如此慷慨激昂、掷地有声的诗篇,感染学生,激发爱国热情,同时也让学生看清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学生们情由此发,背出了诗人的心声。
3、以激情促读,体验背诵的愉悦。
背诵必须通过出声的朗读,再加上手抄,那么视觉、听觉、运动觉多种感觉通道,在大脑皮层上留下较多的同一意义痕迹,从而加深记忆的效果。
心理学图
如郑燮的《竹石》这是一首题画诗,教学时采用课件形象鲜明地把竹、石及诗句出现在屏幕上,学生边念边写,由衷赞叹!借机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议一议:读这首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说开去,有的说:“它赞美了岩竹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性。”有的说:“‘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有的说:“后二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她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风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有的说:“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还有的说:“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教我们在困难的环境中如何去勇敢地面对生活,去做一个有理想、有骨气的堂堂正正的人。”经过视觉、听觉、运动觉多种感觉通道,学生对这首诗明白晓畅——决心像竹石那样坚定顽强、不屈不挠。背起诗来铿镪有力。 4、以情尝试回忆,调节背诵的兴趣。
课前把诗文输入电脑或准备好教学光盘,在学生兴趣的时候可以在反复识记的过程中插入重现的方法进行。具体做法是不等背得非常熟练就尝试看作回忆。遇到背不下去了,打开电脑就像翻开书一样看看,易错的地方用红字出现,非常显眼,一目了然,只要插入重现,既调节背诵的兴趣又对难背或容易背错的地方作重点突破,记忆深刻。三、情感教学,丰富背诵内容,拓宽背诵空间。
情感是伴随认识过程产生的。人的认识可以起整理、组织人的情感的作用,但情感是认识的催化剂,它影响人的认识活动,能推动人的认识活动向纵深发展,丰富充实人的认识内容。我们认为“情感”不仅是驱动孩子主动发展的纽带、手段,更是主体性发展课堂的教学目标。
情感教育指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要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学习的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妥善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情感与认知的关系,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通过情感交流增强学习者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和发展学习者丰富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的教学方法。
情感教育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而没有把情感发展列入教育目标系列之中,在教育过程中漠视、扭曲和阻碍学习者的情感发展,或者为了维护教育者本人的权威,随意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的行为,在未来教育中,都是需要被加以改进和改善的,就需要情感教育与理智教育共同开展。
扩展资料
情感教育与其他教育的联系
1、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间的关系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相渗透而又互相独立,一起构成了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虽然它们各自的教育目标有所不同,但都涵盖了情绪、情感、意志、信念等子目标,都必不可少地存在着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有着发展个体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社会性情感的任务,劳动的态度与健康的心态是上述三种社会性情感的具体体现和综合表现。
2、情感教育与和谐教育、成功教育、愉快教育、挫折教育等之间的关系
他们的具体目标和策略各有不同,但它们都关注于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情感状况,并把尊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作为实验的基本原则。情感教育是这几种教育形式的理性表达和理论总结,而这几种教育则是情感教育的不同模式。
3、情感教育与个性教育之间的关系
情感教育是个性教育的重要条件和基本原则,而个性教育的深厚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是以全面发展教育为基础的。因此,情感教育是良好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之一。
—情感教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