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当下的世界军事形势?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当下的世界军事形势?,第1张

世界是个班,美国是班长,中国是团支书

1。美国

班长,家里有钱,人长得也强壮,学习成绩很好但也爱打架,做事蛮横无理,班里同学一般都不敢顶撞他。和副班长关系不好。

2。俄罗斯

副班长,学习成绩好,全班最高大,上学期光和班长顶着干。后来家里出事:分家!现在做事很消极,但在班级里有一定的影响力。

3。英国

学习委员,学习成绩好。家里也很富。班长的跟屁虫,做事没主见,啥都听班长的。前些天和班长把伊拉克打了一顿。

4。瑞士

美术课代表,班花,学习成绩好, 不跟别人勾三搭四,很文静很内向。

5。阿根廷

体育课代表的同桌,不久前和学习委员打架打输了,现在每次体育课都抱着学习委员狂整。

6。阿富汗

职务无。成绩差。身材矮小。上学期被副班长打,班长帮忙付医药费。前几天把班长家最高的两个家具砸了,被班长揍个半死,现在 失忆中。

7。伊拉克

无职务,学习差。但人高马大,上学期排全班第四。嘴硬,上学期欺负同桌被群殴。前些天被班长和学习委员冲进他家揍个稀巴烂。

8。科威特

职务无,伊拉克同桌,以前老被伊拉克欺负,幸好有班长撑腰。

9。埃及

历史课代表,成绩平平,家里有金字塔,所以当历史课代表。

10。伊朗

职务无,成绩不好,偶尔也顶撞班长,这几天顶劲更大了。家里刚刚发生地震,班里为他家举行了募捐活动。 

11。印度

因为好玩电脑,成了电脑课代表,特点看似敦实却不厚道,经常和同桌巴基斯坦为一块课桌吵架。

12。巴基斯坦

无职务。印度同桌,身材不高,成绩也不怎么样,跟团支书关系不错,所以敢经常和印度顶着干。

13。澳大利亚

职务无,学习中等偏上,管学习委员叫老大,做事没主见,学习委员说一他不敢说二。

14。以色列

职务无,成绩不错,但就是看同桌巴勒斯坦不舒服,动不动就凑人家一顿。

15。巴勒斯坦

职务无,身材瘦弱,没家庭背景,经常被以色列揍得打落牙齿也只能往肚里咽。

16。德国

劳动委员(尚未经班委会通过,代任中)学习勤奋又比较吃苦耐劳,成绩也很好。上学期打了两次架,结果害得当时的班长——英国今年落选。 

17。日本

无职位,学习成绩很好。思想品德很{巨}差,人龌龊鬼点子多,上学期因为欺负人、抢东西被班长带人狂揍,被打成半身不遂,伤好后不思悔改,现在又开始“惦记”团支书家的鱼缸了。

18。越南

无职位。学习成绩差。瘦弱。上学期被班长揍,幸好有副班长和团支书撑腰。后又挑衅团支书,被狂揍。

19。朝鲜

无职位,团支书同桌,学习成绩差,嘴却很硬,经常得罪班长,班长几次扬言要揍他,碍于其同桌团支书才没动手。 

20。中国

团支书。幼儿园、小学学习成绩很好。小学毕业时由于贪睡、不爱出门运动、体质差常被欺负。上学期和本学期进步很快。有正义感,该出手时不手软。上学期为了同桌朝鲜和班长打了一架。现在成绩进步很快,身体锻炼的也较好,常常做梦都想收拾几个人出出气,因怕影响学习成绩而经常忍气吞声,班长为此很“担心”。

21 韩国: 无职位,团支书后桌,学习成绩差,势利眼,爱幻想,嫌贫爱富,却一直被人欺负。窝窝囊囊,手脚不干净,爱偷东西。 小学就和支书同桌,总像跟屁虫似的跟着支书。中学时看到日本同学有钱有势,改投日本门下,却总被欺负。后来和班长关系不错,和穷兄弟朝鲜分了家,日子过得稍有起色,但还是被班长欺负,班长经常酒后醉宿其家中,还欺负她的姐妹,它也是敢怒不敢言。从小到大打假,却从来都是挨揍那个。 经常偷支书家的东西,幻想称霸全班。和穷兄弟,支书及副班长关系紧张。属于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那伙的

谢谢采纳!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生平作品

  交响曲C大调第一号交响曲D大调第二号交响曲降E大调第三号交响曲(英雄)降B大调第四号交响曲C小调第五号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六号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七号交响曲F大调第八号交响曲战争交响曲(威灵顿的胜利)D小调第九号交响曲(合唱)

  管弦乐G小调小提琴浪漫曲F大调小提琴浪漫曲

  弦乐四重奏降E调第十二号A小调第十五号降B调(大赋格曲)降B调第十三号升C小调第十四号F大调第十六号伟大追逸曲

  宗教音乐D大调(庄严弥撒曲)

  钢琴作品给爱丽丝

  歌剧费德里奥

  合唱曲合唱幻想曲

  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F大调(春)C小调奏鸣曲G大调(克罗采)

  协奏曲C大调第一号钢琴协奏曲降B大调第二号钢琴协奏曲C小调第三号钢琴协奏曲C大调六重协奏曲G大调第四号钢琴协奏曲D大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降E大调第五号钢琴协奏曲(皇帝)

  序曲雷奥诺拉序曲柯里奥兰序曲艾格蒙序曲雅典废墟序曲史蒂芬生序曲命名日庆典序曲

  奏鸣曲 变奏曲C小调钢琴奏鸣曲(悲怆)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月光)D大调钢琴奏鸣曲(田园)降E大调英雄变奏曲D小调钢琴奏鸣曲C大调钢琴奏鸣曲(华德斯坦)降E大调钢琴奏鸣曲(告别)E小调钢琴奏鸣曲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汉马克拉维亚)狄亚贝里变奏曲

  《月光》

  创作于1801年。尽管在过去一首音乐因为有了俗称而变成非常通俗化的例子不少,但从来没有像这首奏鸣曲这样,因“月光”这一俗称而变成名满天下的名曲。“月光”这一名称,据说是缘于诗人雷尔斯塔布(1799-1860)评论说:第一乐章使人想起“犹如在瑞士卢塞恩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轻舟一样”。由雷尔斯塔布的出生年推测,“月光”的俗称成为一般化,是在出版后经过相当时日以后的事情。不过,这首乐曲似乎一开始就有了相当的名气,使贝多芬反而有一点感到心烦,究其原因,不能否认的,不但是因为这首乐曲含有容易招来文学面上的遐想要素非常强烈,因而成为蜚声鹊起的原因,而且除了“月光”以外,也另有各种独创的解释和牵强附会的传说。其实这首奏鸣曲贝多芬自身的命名是与作品27之1同样是“幻想曲风的奏鸣曲”。在第一乐章,一样是全部为舍弃奏鸣曲形式的幻想性的,即兴性的柔和抒情曲,到第二乐章即转换气氛,然后到达于属于这一奏鸣曲重心的第三乐章。第三乐章是热情的奔流,不但其奔流的激烈是在这一时期的所有奏鸣曲中极为罕见,而且是结构非常卓越的奏鸣曲形式。如果将此第一乐章的瞑想性,第三乐章的激情性与当时的贝多芬的恋爱事件、耳疾,以及一八O二年的海里根城遗书等一连串的悲剧看来,是有不可分的关联,似乎也说得通,然而遗憾的是并没有具体的资料能证实这些关联。 演奏时间:大约十五分钟。

  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向往着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热烈拥护者。1798年,柏纳多特将军(1763—1844)出任法国驻维也纳大使,贝多芬常到他的家里,并和他周围的人有密切的交往。1902年,贝多芬在柏纳多特的授意下,动手写作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在他的心目中,拿破仑是摧毁专制制度、实现共和理想的英雄。1904年,贝多芬完成了《第三交响曲》,他准备把它献给拿破仑。正在此时,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到了维也纳。贝多芬从学生李斯(1784—1838)那里得知这个消息时,怒气冲冲地叫道:“他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现在他也要践踏人权,以逞其个人的野心了。他将骑在众人头上,成为一个暴君。”说着,走向桌子,把写给拿破仑的献词一撕为二,扔在地板上,不许别人把它拾起来。

  过了许多日子,贝多芬的气愤才渐渐平下来,并允许把这部作品公之于世。1804年12月,这部交响曲在维也纳罗布科维兹亲王的宫廷里初次演出。1805年4月在维也纳剧院的第一次公开演出,是由贝多芬亲自指挥的,节目单上写着:“一部新的大交响曲,升D大调,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先生作,献给罗布科维兹亲王殿下。”奇怪的是,贝多芬不说是降E大调,而说是升D大调。1806年10月总谱出版时,标题页上印着: 英雄交响曲 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 从此,《第三交响曲》就被称为“英雄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的《c小调交响曲》(作品67)开头的四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这部作品因此被称作《命运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作于1805至1808年。贝多芬在1808年11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命运敲门的声音”在1798年所作《c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10之1)的第三乐章中就已经出现过,以后又出现于《D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8之3)第三乐章、《热情奏鸣曲》(作品57)第一乐章、第三《雷奥诺拉》序曲(作品72)、《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74)等作品中,可见,通过斗争战胜命运,是贝多芬一贯的创作思想。

  《命运交响曲》所表现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马丽勃兰第一次听《命运交响曲》时,吓得心惊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拿破仑的一个旧日的卫兵,听了第四乐章开头的主题,不禁跳起来喊道:“这就是皇上!”

  柏辽兹把《命运交响曲》中惊心动魄的斗争形象,看作是“奥赛罗听信埃古的谗言,误认黛丝德蒙娜与人私通时的可怕的暴怒。”

  舒曼认为:“尽管你时常听到这部交响曲,它对你总是有一股不变的威力;正象自然界的现象虽然时时发生,总教人感到惊恐一样。”

  1830年五、六月间,门德尔松在魏玛逗留了两星期,和歌德作最后一次会晤,在钢琴上为他演奏了古今著名的作品。歌德听了《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后大为激动,他说:“这是壮丽宏伟、惊心动魄的,简直要把房子震坍了。如果许多人一起演奏,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1841年3月,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奇妙的东西,那末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恩格斯用短短的几句话,对《命运交响曲》作出非常中肯的概括。

  第七交响曲

  瓦格纳称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作品92)为“舞蹈的极致”、“最高形式的舞蹈”、“按照理想形式的身体运动的最妙的体现。”据说有一次他想在李斯特的钢琴伴奏下,用舞蹈来表现《第七交响曲》。瓦格纳的理想,后来由俄国舞剧编导马辛实现了。1938年,他把这部交响曲编成了芭蕾舞,表现一个寓言式的故事情节——世界的创造和毁灭:

  第一乐章:创造——在创造精神的指引下,混沌世界变成了植物和动物的有秩序的住所。出现了男人和女人,还有危险的蛇。

  第二乐章:大地——地球上出现了憎恨和强暴。一群男人和女人哀悼着被谋杀的少年。

  第三乐章:天空——天空中的神和女神对大地上的骚乱无动于衷,依然尽情欢乐。

  第四乐章:酒色和毁灭——人们沉于酒色。神看见他们恶劣地模仿上界的欢乐,因为愤怒,用火毁灭了世界。 1938年5月,这出舞剧由巴西尔的俄国芭蕾舞团在摩纳哥的蒙特卡洛作了第一次演出。

  贝多芬大事年表

  1770年 12月17日,路德维希——宫廷歌手约翰·凡·贝多芬和妻子玛利亚玛格达蕾娜的第二个孩子,在波恩圣雷米吉乌斯教堂受洗。

  1778年 3月26日,“六岁童星”首次登台公演。

  1779年 10月,克里斯第安戈特罗布内弗来到波恩,担任贝多芬的老师。

  1782年 通过弗兰茨·盖哈尔德·韦格勒结识了封·布罗伊宁一家。 根据德赖斯勒尔的一首进行曲所作的九首变奏曲在曼海姆出版。

  1784年 2月15日,科隆大主教和选侯马克西米利安·弗里德里希逝世;玛丽亚·特雷西亚 女皇最小的儿子马克西米利安·弗兰茨即位。6年27日,成为波思宫廷乐队的正式成员。

  1787年 3月至4月,首次去维也纳旅行,与莫扎特会面。7月17日,其母因肺结核病故。

  1788年 贝多芬后来的朋友和资助人华尔斯坦伯爵来到被恩。12月14日,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在汉堡逝世。

  1789年 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

  1790年 2月20日,奥皇约瑟夫二世逝世。见多芬患下腹疼痛症。 12月25日,约瑟夫·海顿旅行途中路过波恩。

  1791年 3月6日,演出一首骑士芭蕾舞的配乐。�12月5日,沃尔夫冈·阿马道伊斯·莫扎特在维也纳逝世。 1792年 11月2日,开始第二次维也纳之行。是年至1793年底,师事海顿。12月18日,其父在波恩逝世。

  1793年�年底或者1794年初,在李希诺失斯基亲王举办的家庭晚会上首次演出三首三重奏。

  1794年 寓居李希诺夫斯基亲王家中。

  1795年 3月29日,首次在绍也纳公演。

  1796年 2月至6月,游历布拉格、德累斯顿、莱比锡和柏林普鲁士王宫。波拿巴统兵进攻意大利。

  1797年 1月31日,弗兰兹·舒伯特出生于维也纳附近的利希滕塔尔4月6日,在小提琴手、友人舒潘策希举办的音乐会上首次演出五重奏(作品16号)。5月,开始结识特蕾泽和约瑟菲妮·封·布伦什维克。

  1798年 出现最初耳疾症状。

  1800年 4月2日,在胡浮堡皇宫剧院举办首场个人音乐会,首次上演《第一交响曲》和《管弦乐七重奏》。

  1801年 爱朱丽叶塔·桂察尔迪6年1日和11月L6日,先后写信向友人阿芒达和韦格勒披露日渐重听的实情。

  1802年 10月6日和10日,在海利根施塔特写下遗嘱。

  1803年 4月5日,在维也纳歌剧院举办音乐会,首次上演《第二交响曲》和《第三钢琴协奏曲》。夏,在巴登和德普林谱写《英雄交响曲》。开始向奥地利鲁道夫大公爵传授钢琴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论。

  1804年�秋天至1807年底,与约瑟菲妮·封·戴姆相爱;她娘家姓布伦什维克。5月20日,波拿巴称帝,宣告为拿破仑一世。8月11日弗兰兹一世就任奥地利皇帝。

  1805年 4月7日,首次公演《第三交响曲(英雄)》。 11月13日,法军占领维也纳。11月20日,首次上演《菲岱里奥》。

  1806年 3月29日,首次涎荨斗漆防锇隆返诙��尽0月,与李希诺夫斯基亲王断交,结识拉苏莫夫斯基伯爵。12月23日,首次上演《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1号)。

  1807年 3月,在格伎莆�那淄豕�侔熳ǔ∫衾只幔�状窝莩觥兜谒慕幌烨�贰ⅰ犊评锇吕夹蚯�泛汀兜谒母智傩�嗲�贰

  1808年 10月,吉罗姆·波拿巴王室聘请贝多芬前往卡塞尔。12月22日,在维也纳歌剧院举办音乐会, 首次上演《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 曲》和《合唱幻想曲》 �������

  1809年 2月26日,鲁道夫大公爵、洛布科维茨亲王和金斯基亲王许诺给贝多芬支付年金。 4月9日,奥地利对法国宣战。 5月10日,法军再次占维也纳。 5月31日,约瑟夫·海濒逝世。奥地利蒂罗尔地区和德国爆发反抗拿破仑的运动。

  1810年 春,爱上特蕾泽·封·玛尔法蒂。

  1811年 3月15日,“金融专利笔鼓杲鸨嶂怠 8月1日,抵达泰普里茨,结识阿玛里埃·西博尔德。 11月28日,在莱比锡举办《第五钢琴协奏曲》的首场演出。

  1812年 6月24日,拿破仑举兵进攻俄国。 7月6和7日,致书“永恒的情人”。 7月19日至23日,在泰普里茨与歌德多次会晤。10月19日,法军开始撤退。

  1813年 夏,逗留于巴登。 6月21日,威灵顿在维多利亚大败法军。反抗法国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纷起。 12月8日,在维也纳大学礼堂举办音乐会,首次上演《第七交响曲》和《战争交 响曲》。

  1814年 2月27日,首次上演《第八交响曲》。 4月6日,拿被仑在枫丹自露退位。4月,结识安东·申德勒。4月15日,卡尔·李希诺夫斯基亲王逝世。5月23日�状紊涎荨斗漆防锇隆返谌尽 9月18日,维也纳会议开幕。 11月29日 为维也纳会议与会者举办盛大音乐会。

  1815年 1月25日,最后一次以钢琴演奏家的身分演出。 3月1日,拿破仑离开流放地区尔巴岛重返大陆。夏,逗留于巴登和德普林。 11月15,其弟卡尔去世,贝多芬成为侄子卡尔的监护人。

  1816年 2月2日,侄子卡尔就学于詹纳塔西奥·德尔里奥开办的青少年教养院舒潘策希四重奏组解散。夏,逗留于巴登。自10月起,因感冒引起的各种疾病久治不愈。12月16日,约瑟夫·弗兰茨·洛布科维获亲王逝世。

  1817年 夏,在海利根施塔特和努多夫逗留。

  1818年 夏,在默德林逗留。

  1819年 安东·申德勒成为贝多芬的助手。开始用“谈话册”与人交谈。

  1820年 4月8日,成为侄子卡尔的惟一监护人。�夏,逗留于默德林。

  1821年 夏,逗留于德普林和巴登。患黄疸病。

  1822年 夏,逗留于德普林和巴登。11月9日,俄国的尼古劳斯·伽列青亲王约请贝多芬写三首弦乐四重奏。

  1823年 5月4日,舒潘策希从俄国返回。 夏,逗留于赫岑多夫和巴登。

  1824年 2月,维也纳艺术爱好者致书贝多芬,请求他在维也纳上演新作。4月18日,《庄严弥撒曲》首次在彼得斯堡上演。5月7日,在克思滕托剧院举办音乐会, 首次上演《第九交响曲》。夏,逗留于维也纳附近的彭青和古腾布仑。

  1825年 3月6日,由舒潘策希四重奏组首次演出作品127号四重奏。 5月,患严重肠炎。夏,逗留于古滕布仑。10月,迁入西班牙式公寓。

  1826年 身心遭受重创。 3月21日,首次公演作品130号四重奏,该曲末乐章是时为《大赋格》。7月30日,侄子卡尔企图自杀。 9月29日,动身去弟弟约翰的住地格耐克森多夫。 12月2日,返回维也纳,贝多芬病情严重,患有肺炎、肝硬化和腹水症。 12月20日,第一次腹腔穿刺。

  1827年 1月3日,写下遗嘱。 1月8日,第二次穿刺。 2月2日,第三次穿刺。 2月下旬,贝多芬病危。 2月27日,第四次腹腔穿刺。3月24日,失去知觉。 3月26日,下午5时45分,贝多芬逝世。 当时狂风怒吼,电闪雷鸣。

  作品一览:

  种类 作品编号 作品名称

  交响曲 Op21 C大调第一号交响曲

  Op36 D大调第二号交响曲

  Op55 降E大调第三号交响曲(英雄)

  Op60 降B大调第四号交响曲

  Op67 C小调第五号交响曲(命运)

  Op68 F大调第六号交响曲(田园)

  Op92 A大调第七号交响曲

  Op93 F大调第八号交响曲

  Op91 战争交响曲(威灵顿的胜利)

  Op125 D小调第九号交响曲(合唱)

  管弦乐 Op40 G小调小提琴浪漫曲

  Op50 F大调小提琴浪漫曲

  弦乐

  四重奏 Op127 降E调第十二号

  Op132 A小调第十五号

  Op133 降B调(大赋格曲)

  Op130 降B调第十三号

  Op131 升C小调第十四号

  Op135 F大调第十六号

  Op33 伟大追逸曲

  宗教音乐 Op123 D大调(庄严弥撒曲)

  钢琴作品 Woo59 给爱丽丝

  芭蕾舞剧 Op43 普罗米修斯的创造物序曲

  歌剧 Op72 费德里奥

  合唱曲 Op80 合唱幻想曲

  小提琴

  与钢琴

  奏鸣曲 Op24 F大调(春)

  Op31 C小调奏鸣曲

  Op47 G大调(克罗采)

  协奏曲 Op15 C大调第一号钢琴协奏曲

  Op19 降B大调第二号钢琴协奏曲

  Op37 C小调第三号钢琴协奏曲

  Op56 C大调六重协奏曲

  Op58 G大调第四号钢琴协奏曲

  Op61 D大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

  Op73 降E大调第五号钢琴协奏曲(皇帝)

  序曲 Op72a 雷奥诺拉序曲

  Op62 柯里奥兰序曲

  Op84 艾格蒙序曲

  Op113 雅典废墟序曲

  Op117 史蒂芬生序曲

  Op115 命名日庆典序曲

  奏鸣曲

  与

  变奏曲 Op13 C小调钢琴奏鸣曲(悲怆)

  Op27 No2 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月光)

  Op28 D大调钢琴奏鸣曲(田园)

  Op34 降E大调英雄变奏曲

  Op31 No2 D小调钢琴奏鸣曲

  Op53 C大调钢琴奏鸣曲(华德斯坦)

  Op81a 降E大调钢琴奏鸣曲(告别)

  Op90 E小调钢琴奏鸣曲

  Op106 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汉马克拉维亚)

  Op120 狄亚贝里变奏曲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我的另一片天地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我的另一片天地作文1

 我的性格比较孤僻,一个人的时候,我就会弹弹琴,看看书。完全是另一个“我”。而读书,书中的世界,就是我的“另一片天地”。

 书的种类很多,而我最爱看的则是悬疑或者是恐怖类的小说,虽然这听起来并不像是一个女孩应该看的书,但我的却喜欢它们。有时它们会令我毛骨悚然,但我就是喜欢这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当然,爸爸妈妈总是不同意我看,说什么对健康有危害之类的,但它始终是我的最爱。相对的,也正是因为这样而出了不少有趣的事。

 那天,爸爸妈妈去医院看望朋友,我一个人在家。在爸爸妈妈走之前,我还是做了一番挣扎的。因为那天天气不好,整片天都是灰蒙蒙的,又是在傍晚,心里不免有些发毛。而正当我打起精神做作业时,我听到了一个声音。“扑哧…扑哧…”,这个声音是我一下子紧张起来。过了一会,这个声音并没有减小,反而愈发的响亮。我再也忍不住了,从餐桌上拿了一个平时用来切水果的刀,鼓起勇气朝着发出声音的地方走去。我仔细的听了听声音,是从厨房里传来的。果然,当我快到厨房时,那声音似在耳前,我咽了一口唾沫,战战兢兢的去打开门。

 出乎我的意料,门内竟然是两只鸡!正企图挣开绳子呢!我突然想起来那天姑姑来我家送了两只鸡……这个现实令我哭笑不得。当爸爸妈妈回到家听到这个故事时,爸爸更是夸张的笑了10分钟。

 书的世界与我没有国界,让我欢喜让我忧,同样,若是没有它,我的生活将没有色彩,更别想什么快乐了。

 书——我的另一片天地。

我的另一片天地作文2

 冬日的阳光从窗外透了过来,暖洋洋的。我合上书、盖上笔,合上了“有理数”,盖上了“a、b、c”,关闭了一个世界。慢慢移步钢琴,抚摸着她优美的曲线,打开琴盖,指落声起,似弹珠滚动、似流水潺潺、似雨打瓦砾、似春风拂面,我的另一片天地就此打开。

 最初只为了考级而学琴。拜厄、巴赫、车尔尼的那些毫无美感的符号,在我一日日手指的跳跃旋转之间,变成了优美动听的旋律。

 一首《致爱丽丝》在指尖流淌。她技巧简单,却短小精致、旋律清新流畅、柔美动人,一位天真和纯洁的少女——特蕾莎﹒玛尔法蒂仿佛就立在眼前。她曲调往复回旋,优美动听,中间却突然激昂酣畅,高潮迭起,把少女内心的渴望表现的淋漓尽致,一曲罢了,劳累尽消。

 情绪低落时,来一首的沈传薪作文的《放马曲》。此曲目跨度大、节奏明快,打开琴谱,任双手在这一排黑白琴键之间频繁移动,肆意飞舞。手指在琴键上跳跃、奔跑的瞬间,心中的所有烦恼随着双手的舞动,伴着高亢的琴声向空中升腾,飘散。手指用力击打着琴键,将所有的情绪都宣泄在琴键之上。手之快速,快得仿佛带出了手的影子,低落的情绪随着曲目中的“兵荒马乱”在飞扬,心也跟着怦怦地跳着,全身的肌肉都紧绷着,所有的力量一股脑地向琴键泄去。一曲终了,酣畅淋漓,怒意全无。

 每当此时,妈妈总是抱怨我弹得太快,都要把她的“心脏病”给吓出来了,她担心我是不是“疯”了。是,在钢琴世界里,我的确是一个疯子,我疯的忘乎所以,疯的淋漓尽致,我却很享受这种疯狂,我很快乐,它是我乐而忘返的另一片天地。

我的另一片天地作文3

 每个人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快乐天地,我的快乐天地就是那音乐斋哦那!那里边布满了歌手的海报,放满了歌手的专辑和歌手的个人资料。

 我爱音乐,不管是流行歌曲,摇滚歌曲,还是经典老歌,我都爱听。

 我让爸爸帮我整理了一个房间,取名叫“音乐斋”。每次一有空,我就去购买喜欢的CD唱片,有时一买就是几十块。妈妈说:“听音乐丧志,我看你还是好好学习吧。”我说:“听音乐陶情,有助于放松自己,更好的提高学习成绩。”妈妈无奈的摇摇头,“你这丫头,真拿你没折。”我吐一吐舌头,谁让我着迷音乐呢?

 在我的“音乐斋”的桌子上,已经堆满了CD,墙上也已贴满了五颜六色的海报。由于对音乐的了解、迷恋,让我有了自己所崇拜的歌星。比如:周杰伦、潘玮珀、罗志祥、李宇春、周笔畅等等。只要他们一发新专辑,我就会疯狂地去购买。有时,我没有能买到我喜欢的专辑,我会为此苦恼一整天。爸爸见我对音乐如此痴迷。给我买了一个MP3,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我。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如今,在我的小天地——“音乐斋”里,也该算得上是应有尽有了。对我来说,“音乐斋”里的东西可以称得上是我的“无价之宝”了。

 “音乐斋”里的“宝”在增加,而我也对音乐越来越痴迷。

我的另一片天地作文4

 我有两片天地,一片生活,一片写作。

 生活中的我,呆讷、脆弱、不善于交流;而写作时的我,却是如鱼得水,安静、放松。截然不一样,却都是我。

 在自我的写作的天地里,我甚至能够比生活中的还好。这片天地,是完全属于我的,是我所欢喜、所依靠的。我宁愿在这片天地里沉醉,因为这片天地、写作,是我喜欢的。

 手臂轻轻撑起,托住头,任由右手在桌上的纸上随意写着些什么,没有生活中的压抑,没有命题的限制,没有学习上的争分夺秒,没有写作姿势的不好,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没有,什么都没有。仅有手由自我的感觉写下一笔一画、一词一句。用手为自我圈出一个小小的天地,隔开喧闹,安静地活成自我,用笔写下压力,写下不满,写下烦恼,写下内心真实所想,写下错误,写下叹息,写下忧虑。直到自我真的放松了,才放下笔,揉揉因用力过度而酸软的手腕,调整好心态,换个更好的姿势来迎接生活。

 父母也曾说过我的作文时好时坏,没有规律。想来,也确是如此,不置可否。写作由心,要是题目对我胃口,我便能把它写得不错,可若是有什么命题、体裁、字数、资料的限制,我便无能为力,要求太高,满足不了,写出来枯燥无味。我更喜欢自由地选材,有感觉的文章,真情实感,不若更好?

 喜欢在一个阳光舒适的午后,捧一杯奶茶关上门,戴上耳机,提笔写作,与世隔绝,多好。听着笔和纸的摩擦,看着一排又一排字的写出,虽然不像书中那样能闻到纸墨香,也是不错,毕竟道行尚浅。有时这样写完,时间过去大半,抬头看人都有些愣,不大真实。

 我的生活确实少不了写作,笔和纸是我最忠诚的伴侣,若是有一天,这片天地不在了,我的苦闷又何处安放?不可或缺。

我的另一片天地作文5

 我们的生活是缤纷的,精彩的。我们在日常学习外,总会有自己的一片天地,那里是美好的,让人享受的“天地”。我也有“天地”,让我告诉你吧!

 在学习生活外,我总爱去动物园走走,爱看动物们那可爱的外表与清脆的叫声,这片天地让我的心灵得到放松,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我的天地确切地说不是动物园,而是动物园内的鸽子场,我与鸽子在“天地”里。每次我总要买一小包玉米粒喂给它们。上一次,我又来喂它们吃了。我先拿一小撮玉米粒放在地上,顿时,鸽子便蜂拥而上,一些鸽子没抢到,只好悻悻然地离开了那儿,到别处去玩了;而抢到玉米粒的鸽子,雄赳赳,气昂昂,似乎它是天下第一。我看着它们,心中总洋溢着快乐。我再放了少许于掌心,那些鸽子又聚集在一起了,它们用尖尖的小嘴向我的掌心啄去,我开始紧张,因为之前我从来没有让它们从我的掌心中啄食玉米粒。当一只鸽子的尖嘴朝我的掌心逼近,我心一颤,手一抖,玉米洒了出去,于是乎又是一阵轰抢。我望着空空如也的掌心,摇了摇头,坐在一边,一边看着吃得正欢的鸽子们,一边给自己打气:我不怕,我行的!我与鸽子的天地怎能有隔阂呢?我又一次将手摊开,伸向它们,一只只鸽子向我飞来。有只胆大的鸽子首先向我啄去,我望着它,它的羽毛白如雪,小嘴红如血,它一点一点地啄着玉米粒,时而碰到我的掌心,我有一种痒痒的感觉,很舒服。我尽情享受着这片天地,,我与鸽子的天地。它们是和平的象征,正因为这样,我们之间才显得这么的亲密无间。我不再还骗我,不再拘束,我将双手摊开,让鸽子们和我零距离接触。那样的感觉是我前所未有的,我忘却了一切的烦恼,只享受这片刻的温馨。

 我爱这片和平的天地!

我的另一片天地作文6

 我喜欢舞蹈,于是它便成了我生活中的那一片天地。

 当优美的旋律悄然响起,电视上的舞者迈出舞步的第一步,我的灵魂也随之舞动起来。

 跌宕起伏的旋律,华丽多变的舞步,那是我神之所向。高贵典雅的芭蕾舞,华美流动的探戈,异域风情的印度舞,时尚动感的街舞,它们在舞台上演绎出让人或欢喜或悲哀,或激动或平和的心境。也就因为如此,我爱上了它。

 在上二年级时,我参加了舞蹈班,一切基本动作,如压腿、下腰之类的我也做得有模有样,当开始学舞曲时,我显得格外激动,脸上总是挂着笑容,腰板也总是直挺挺的,那兰花指在空中一次又一次的伸展、收回,仿佛无数朵兰花竞相开放,优美的躯线犹如兰花的茎一样;那摘葡萄的手在空中迅速地移动,仿佛来到了吐鲁番的葡萄节上,从架子上摘了一串串甜美诱人的葡萄,双手向前一推,像是把选好的葡萄送给远方的客人。

 我喜欢跳独舞,那是属于我的领域。当我半蹲着,双手与头顶微合,像一朵荷花苞,接着从小指开始慢慢张开,宛如一朵花苞慢慢开放了,最后完全盛开了。身体慢慢挪动,像是一个沉睡着的荷花仙子要挣扎着醒来似的。最后在柔和、舒缓的旋律中翩然起舞、旋转,让手像蛇一样弯曲伸延,双手缠绵在一起,像荷花和荷叶永远在一起。最后荷花花瓣一片一片凋落了,舞蹈也随着荷花的凋落以悲美的形式结束了。

 我爱舞蹈,它构成了我生活中的另一片天地。

我的另一片天地作文7

 我们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总会有堆积如山的作业,还有家长与老师的双重风暴。周末也不能闲着,要去参加各种补习班,让我们喘不过气来。但是在家长与老师不注意时,我们总会自己放松放松,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最喜欢的就是画动漫与游戏中的人物,和看一些关于科学与冒险的书。

 这天中午,妈妈去办公室加班,而爸爸则在家里睡觉。妈妈临走前嘱咐我,她不在家的时候要认真的写作业。我嘴上答应着,但是,心里却暗想:我终于可以画画了。

 妈妈刚一走,我就拿出我的画笔和画板,开始画起画来。先画《火影忍者》中的宇智波佐助吧。不一会儿我就画好了,但是我的画瘾冲上来了,又画了几个人物。这时已经3点了,我赶紧写一会儿作业,因为爸爸要起床了。

 不一会儿,爸爸起床了,看到我在房间里安安静静的写作业,便放心地穿好衣服出门买菜去了。

 爸爸走后,我又去拿起我的第一本科学漫画看。当我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妈妈加班回来了。她蹑手蹑脚地走进我的房间,我没有发觉。

 “你在干什么?”妈妈发动了她的河东狮子吼,把我吓得心脏病都出来了。妈妈顿时又下了军令状,限我在六点钟前把所有的作业写完,这才开始做饭。

 我仍死不悔改,继续……

 六点了,我还没做完作业,妈妈又把我数落了一通。

 我对自己的兴趣仍然不改,这是属于我自己的另一片天地。

我的另一片天地作文8

 “万岁!”我终于消灭了那土山似的作业。伸了个懒腰,看了看表,该去我的小天地轻松轻松了。你们还不知道我的小天地是什么吧?没关系,跟我来,待会儿就知道了。

 我离开那令人心烦的书桌,一蹦三跳地来到客厅,打开音响,顿时,美妙的音符像快乐小天使一样蹦了了来。“小天使”们带来了快乐,带来了轻松,带走了烦恼和忧伤。我陶醉在其中,我觉得天地间就只剩下我和音乐了,我觉得我在音乐的海洋中尽情地遨游。音乐成了我每天都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我与音乐的渊源还有一段来历呢:刚上小学三年级时,妈妈为了能让我有更多的艺术细胞,给我报名参加了《小学生电子琴训练班》。因为那时我对音乐根本就一无所知,所以我硬是不愿去,妈妈好说歹说,才情不情愿地参加了。

 第一天回来后,我无精打采,全身瘫软。那种滋味可真不好受啊。我噘着嘴,向妈妈提出不上了,妈妈一口回绝了,并要求我加以练习。伤心的我知道没希望了,只好走到电子琴边,练起了今天刚刚学的《茉莉花》,弹着,弹着,我的烦恼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我惊奇地发现那音曲竟是如此的优美,我竟然有些喜欢了。

 从此,我便成了音乐的痴迷者。音乐让我在艰苦的学习中找到了轻松快乐;音乐让我在失望伤心的时候得到了抚慰;音乐扬起了我理想的风帆,让我在人生道路上快乐成长。

 我爱音乐,它是我心灵的伴侣。

 现在,你们知道我的另一片天地是什么了吗?

我的另一片天地作文9

 多少个日夜,那架布满灰尘的钢琴只是蜷缩在书房的一角,无人问津。

 曾经,一个学琴的女孩,被那钢琴上的黑白键搞得不曾安宁,为其忙碌,为其奔波。那时,小女孩的书房内天天传出悠扬的琴声,她的手上渐渐长出了茧子,她比赛获奖的消息也不断传来。

 后来,这个女孩要准备推外考试,整天奔波于学校和辅导班之间。但小女孩仍然抽空练琴。可不久,这样美好的日子到头了。一天,书房内传来了小女孩和中年妇女的吵架声:“你要么光弹钢琴,放弃你的理想中学;要么专心准备考试,不准再碰钢琴!”中年妇女铿锵有力的指责声淹没了钢琴奏出的美妙乐曲。

 “我……”小女孩的哭声传了出来。

 随后,一双布满茧子的手重重地合上了琴盖,小女孩伤心的泪珠顺势砸在了钢琴上。自此,小女孩疏远了自己喜爱的钢琴。

 不久之后,钢琴上便布满了灰尘。

 终于有一天,有人小心翼翼地擦去钢琴上的灰尘。孤独的钢琴睁开苍老的眼睛,眸子中透过一丝光亮。“呵,是小女孩!”钢琴惊奇地笑了,笑出悠扬欢快的乐曲。

 其实,那天小女孩遇到了些烦心事,想找东西发泄一下。没想到,蜷缩在心灵深处的钢琴跳进了她的脑海,与钢琴过往的点滴在她的脑海中不断重复着,翻滚着,她便跑去打开了琴盖。

 从那以后,小女孩懂得合理安排时间了,她每天抽出半个小时练习钢琴。看见她从钢琴中得到了乐趣,善解人意的钢琴很快就原谅了她,和她极力配合着,悠扬的琴声又时常从书房中传出。当有人问及她为什么坚持弹钢琴时,她只是一笑,说:“因为,这里有我的另一片天地。”

我的另一片天地作文10

 每天除了紧张的学习生活外,我还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看书、运动,它们是我的另一片天地。

 我爱好看书,家里的书柜上放满了书。有的书是我用零花钱买的,有的书是亲戚朋友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我会经常抽空看书,作业做完看,双休日看,即使只有几分钟,我也会“见缝插针”。我从书中认识了才高八斗的孔明;淘气有趣的马小跳;在下着雪的大年夜的晚上,悲惨死去的卖火柴小女孩;丑小鸭的经历更是让我明白了人在困境中,不能灰心,要坚强定会迎来人生的春天。书籍开阔了我的视野,陶冶了我的情操,充实了我的精神生活。

 看的书多了,作文也写得越来越好,这不,成了班里写作文的尖子。

 书看得时间久了,便会传来妈妈得喊声:“格格!别看了,眼睛都得近视了!快,去运动运动!”你们别看我在书桌前斯斯文文,像个淑女,一到运动场上,我可是最生龙活虎得一个。看了好久的书,我也想放松放松,便拿好游泳衣和眼镜、帽子,约上朋友出发了。来到碧澄澄的游泳池,我便开始大显身手。仰泳、蛙泳、自由泳都是我的强项。看,我正在水中遨游呢!我犹如一条轻快的小鱼儿,在水中穿梭自如。手一划,腿一撑,一游就是二百米,我却一点也不感到累。游完了泳,我们经常会骑上自行车,好好地在公园里飞奔几圈。耳边是风的呼呼声,我们像只自由的小鸟般穿梭在河畔边,杨柳下,学习的疲倦一扫而光,不知有多少快活。游完了,也骑完了,有时,我们会跳皮筋,有时会打羽毛球,有时孩赛跑。运动既锻炼了我们的身体,活跃了我的身心,还增进了我与同学的友谊。

 看书、运动已成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片天蓝蓝、水清清的天地,会始终贯穿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让我在充实的生活中走向未来。

我的另一片天地作文11

 在我的世界里,有着两边与众不同的天地,一片是艺术天地,一片是学习天地,我带你去艺术天地逛逛吧!

 平时,我大大咧咧,“热情奔放”,见谁都是自来熟,在小区里,不管老人、小孩,都能搭上一句话,连几个月的小婴儿也玩得起来。实在没乐子,就会跑去杨奶奶家与泰迪犬玩耍,回家路上的街坊邻居我都认识,一路上从学校七聊八聊,五分钟的路程硬生生成了四十几分钟。

 可是,在艺术天地的我截然不同,我学了一种西洋乐器——小提琴,每当我拿起琴弦,我就一改往常的风格,认真演奏出美妙的琴声,三百六十度的大转变往往令人吃惊。

 上星期,我到武夷山参加小提琴演奏大会上,我要演奏著名曲目《渔舟唱晚》。《渔舟唱晚》颇有难度,小搭档是比我小九个月的妹妹,读三年级,她第一次参加大型演奏会,在前往武夷山的动车上,就已经大把大把地流汗,演奏前半小时,她还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一直说:“姐姐,我怕出错。”我已经算“赛场老手”了,便以往的经验告诉她:“不能紧张,你上台后只要按平常发挥,不能在意一些观众的流言蜚语。”

 千等万等,半小时的时间堪比煎熬,好不容易终于轮到我们了。“请第八组,张静涵与陈语鑫,她们要为我们带来《天空之城》。”主持人的口误让语鑫更加紧张,我及时救场:“《天空之城》还是《渔舟唱晚》?自己听听!”序幕拉开了,演奏一切顺利,到尾段,语鑫却因怯场拉错了音,我马上补救,一首曲目终于完成。

 哈哈!你肯定想不到大大咧咧的我竟然会拉小提琴!还有这么文艺的一面。

我的另一片天地作文12

 我的另一片天地是集邮。

 说起集邮,还有这样一段经历呢。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家乡还不太发达,我家也没有装上电话,加上爸妈又远在上海工作,于是信便成了我和父母沟通的桥梁。当我接到爸爸妈妈从上海,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打开,可是每当我打开信封时,总看见右上角有一张精致的贴画,上面画满了五颜六色的图画。后来,我渐渐地长大了,才知道那是邮票。于是我便渐渐喜欢上了集邮。

 每当我放学回家,总会把邮票从信封上小心地剪下来,放在我制作的集邮册里,作为长久的记忆。日积月累,在我的集邮册里,已经有了上百张邮票。有的雄鹰展翅,让我们奋发图强;有的璀璨夺目,展现着华夏五千年的文化;有的风景迷人,让人流连忘返;有的诙谐幽默,让人忍俊不禁。

 看着这些邮票,我总会想起妈妈对我的期盼。现在,我上初中了,学习紧张了,一周才能回家一次。回到家中,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问妈妈有没有来信。如果来信了,我就会把那精美的邮票剪下来,贴到我的集邮册上。如今我的集邮册里的邮票可谓是多种多样,有的旧的发黄;有的光滑透亮;有的简陋残缺,有的精美别致。可是我还是不愿把那些旧的扔掉,因为它代表着我和妈妈的感情,它记录了我的成长历程。

 邮票,构成了我的另一片天地,它让我的生活充满了快乐与幸福。

我的另一片天地作文13

 在我的世界里,从来都是循规蹈矩的。可在我的心里,有着一方新的天地,那里有宽广的大海,有雄伟的山峰……

 在那一片天地中,我不再是现在的自己,我变得喜欢寻找冒险和刺激,喜欢生活,喜欢旅行。

 我想在最高的山峰上呐喊,感受回声在山谷里荡漾的喜悦。我驻足停留,仔细观察,那触手可摘的云朵和星辰。虽然登山路途艰险,面对的是万丈深渊的悬崖峭壁,但我依然憧憬那份刺激与欢乐。

 我想深潜入最碧蓝的海洋,我惊奇地望着身后各种不知名的鱼儿从我身边游过,它们挥动着装饰着奇异花纹的尾巴,结群成队。我又低头看看那奇形怪状的珊瑚和飘逸的水草,一切都显得新鲜和美妙。

 我想独自坐在异乡的街头,看看过路的人们。抱着孩子的妇女神情温和,接电话的上班族步伐匆匆。一辆轿车飞驰而过,无声地溅着一地尘埃,几个早餐摊点忙得不可开交,等待的是饥肠辘辘的人们。一座城的繁忙中,我安静地随着时间移动……

 我想在旅行中结交各种有趣的朋友。我和他们谈谈我的生活、我的爱好。我们一起去打沙滩排球,一起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舞蹈。

 无尽的洒脱与自由后,我也享受那古香古色的历史气息。那壮观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令我叹为观止,千万士兵的石像,蒙上一层历史的灰层,即使过了无数次的修复,也还原不了当年千军万马的将士威风。

 在那另一片天地中,我热爱生活与旅行,我热爱追求更好的自己,而我愿永远都在那另一片天地中,我在那儿停留,徜徉……

我的另一片天地作文14

 我的另一片天地,也许平常平凡,也许不为人知……

 ——题记

 我喜欢文学,于是在自家的一间小屋里,我创建了自己的文学天地。

 尝试着做了一种古典式的门帘,因为喜欢逻辑推理,所以采取了环环相扣的那种。门上方用硬纸板写着三个大字:文学轩

 我的书桌坐南朝北,桌两旁拥有一张宁式床和一个小书架,书架上摆着一本本书:《呐喊》、《余秋雨散文》、《红楼梦》……

 最近迷上了《红楼梦》,喜欢在收机音中插入磁带,慢慢去品味“一个是莨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最终竟发现自己泪流满面,这时,宁式床便成了我泪水的唯一依靠。

 又休日,我老爱闷在屋里,泡在书海中。母亲温柔地提醒我:“小海,出去散散步吧,这样会闷坏的,快去瞧瞧荷池,舒缓一下心情。”我答应了。夏天,屋后荷池,是我常光顾的地方,我不喜欢写生,但我记住荷的风韵,再回小屋挥毫泼墨,在小屋中肆无忌惮地吟荷:“鹄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的“文学轩”给了我无穷的伤感与快乐。

 因爱文,而兼爱小屋。因爱荷,而兼爱小屋。小屋,我生命中的小屋,我生活中的另一片天地。我的一切的一切,都将因你而精彩!

我的另一片天地作文15

 但是我并不屈服于这"艰苦"的处境,在我做完作业的时候,我偷偷地拿着一本作文书呆在家里津津有味地看起来我感觉这是我最幸福的时刻了读书使我忘记了学习的重任,忘记了自己要干什么,忘记了父母的殷切期望,没有负担,我可以在我的另一片天地-----读书中遨游,享受读书的乐趣

 读书使我懂得了许多知识,让我的见识增长不少例如,>的作者海伦凯勒,她是一位残疾人,生活在黑暗和没有听觉的世界中但她并没有自卑,以坚强的意志生活了下去,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著名的作家我受益匪浅,她教会了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奋斗,实现自己的目标书是无声的朋友,它使我看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靠金钱来维持的,向我展示了人间的真善美和假恶丑,使我明白了许多人情世故这更加激发了我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看的书从一本薄薄的小说到厚厚的世界文学巨著,使我的视野不断开阔,我爱读书!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错书能使我们增长见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感,从而获得无穷的知识,改变我们的命运所以不论多忙,我都要挤出一点时间,读一些课外书因为我爱读书!

在人类音乐史上,古往今来,产生了数不尽的天才音乐家。他们象群星升起,构成了音乐的星空。我们仰望星空,总会发现有少数几颗星星格外明亮,放射出永恒的光芒。贝多芬就是其中之一。

贝多芬于1770 年出生于德国波恩,比海顿小38 岁,比莫扎特小14 岁。贝多芬的父亲也是音乐家,但却没有莫扎特父亲那么高的修养。当父亲发现小贝多芬的音乐天资时,只想把孩子训练成莫扎特式的神童,早早为他赚钱,以满足他酗酒的恶习。所以,小贝多芬受到的是不合人情的、甚至是残暴的“教育”。直到12 岁才遇到一位真正的老师叫聂费的,给了他必要的知识。

贝多芬终生都感激他。13 岁时贝多芬就从事音乐工作,同时坚持学习。其中巴赫、韩德尔对他的影响最大。钢琴演奏与作曲才能的迅速成长,使他渴望到维也纳去拜访莫扎特为师。在维也纳,莫扎特听了这位17 岁青年的即兴演奏后说:“这个青年不久将扬名世界。”可惜,没多久,贝多芬因母亲去世返回了波恩。1792 年又在维也纳拜海顿为师。师生之间很快就发现性格相

异,没有形成持久的教学关系。除性格外,也不能忘记,海顿是确立古典音乐时期的,可贝多芬却是要结束这一时期的。但他们终生互相敬重。

三十岁前,贝多芬的听觉已有病兆。三十岁后不断加重,后来完全失去了听觉能力。对音乐家来说,没有比这更致命的打击了。他几度要自杀,甚至写下遗言。但他经过痛苦、剧烈的思想斗争,终于以非凡的勇气、超人的毅力,战胜了命运无情的打击,伟大的艺术使命感打消了死亡的念头,他要将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全部献给继续为神圣的音乐艺术。他的许多重要作品

都写于耳聋之后。当我们从他那无限壮美的音乐得到巨大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美的享受时,不能不为他那普罗米修斯式的献身精神而感动。

贝多芬的晚年相当困苦,在贫困之中于1827 年逝世于维也纳。他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珍贵丰富的音乐创作。他的交响乐、协奏曲、室内乐、钢琴曲等等,至今并将永远回响在世界各国的音乐厅里。

贝多芬的钢琴曲,中国听众并不陌生,起码写于1810 年的《献给爱丽丝》(又称《致爱丽丝》)早已家喻户晓。据音乐研究家说,此曲本来是题献给他的学生特雷泽·玛尔法蒂的,在出版时误将特雷泽写成爱丽丝了,以讹传讹,才有今天的名字。不过,这个误会对我们欣赏这首可爱、美丽的小曲,没有丝毫影响。这属于贝多芬的小品。他的小品、舞曲、回旋曲、特别是变

奏曲,还有很多。其中一首《G 大调小步舞曲》也是大家熟悉的,曲调是:

这类作品大都情绪较为单一,反映着某种心境或生活情趣。唯有少数变奏曲,带有一定戏剧性的因素。真正代表贝多芬钢琴曲的最高成就的、在钢琴音乐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还是他的钢琴奏鸣曲。

《钢琴奏鸣曲》

自1795 年到1822 年的27 年间,贝多芬一共写了32 首钢琴奏鸣曲,几乎伴随了他整个的创作生涯。这些奏鸣曲,沿着海顿、莫扎特开辟的道路,将这种曲体的潜在表现力,发挥得淋漓尽至,容纳了贝多芬心中那激奋奔腾的情感和他对社会、历史、大自然的百般思索、千般感受。钢琴这件乐器,

也施展出前所未有的威力,真正成为乐器之国的“帝王”。于是,与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被称为“旧约全书”相呼应,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则被喻为“新约全书”,成为钢琴艺术中的又一部经典。

下面,按作品产生年代的顺序,对其中的几部作品略为赏析。

第1 号,《f 小调奏鸣曲》,写于1795 年,题献给海顿,是“32 首”的

第一首。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快板,第一主题:

简明,跳跃,表情严肃。第二主题:

圆滑下降的线条在最后一音突然扬起,F 音说出了心中的痛苦。

两个主题互相对比,在发展部中交替展开。整个结构简洁、严谨。虽然还有海顿、莫扎特的影响,但作为“第一首”,已经是出手不凡,初步展现了贝多芬的个性特征。

第二乐章,F 大调,慢板。优美的旋律,已初露贝多芬式沉思的神态:

第三乐章,f 小调,名为小步舞曲,实际上并无“舞”曲的轻松。

第四乐章,非常快的f 小调,一开始,左手三连音的激流和右手果断的节奏,就迎面扑来:

除了中间段对比的A 大调歌唱性旋律外,疾速的三连音和果断的节奏交织不断,始终保持着紧张、激动的情绪。

那时代的一个音乐评论家听过贝多芬的演奏后写过这样的印象:“我听了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的可爱的贝多芬的演奏我发觉他在试图打开完全独特的道路。”贝多芬24 岁写的这首奏鸣曲,可以验证那位评论家的印象。

几年后的1798 年,贝多芬发表了第5 号《c 小调奏鸣曲》,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第一主题的性质与前一首第一乐章第一主题相似:

符点节奏产生出更大的向上的冲力,与后面的“叹息”音调构成更鲜明的对照。

第二乐章也是如歌般、沉思性的。

整部作品的戏剧性较之“f 小调”更为浓重,故有“小悲怆奏鸣曲”之称呼。他的正式的“悲怆奏鸣曲”是写于1798—1799 年间的第8 号《c 小调奏鸣曲》。

该曲题献给一位叫李希诺夫的酷爱音乐的公爵。这首奏鸣曲不仅完全走出了海顿、莫扎特的影子,是贝多芬早期钢琴曲的代表作,而且也属于他全部作品中最杰出的那部分。全曲分三个乐章,每个乐章都具有迷人的艺术魅力。

三个乐章之前先有一个沉缓、长大的引子,音乐一开始,浓重的小调中、低音区的主三和弦就紧紧地扣住了听者的心:

慢速的符点加深了沉重感;密集的不协和音响表达着内心的痛苦;强弱对比有如百思不得其解的发问。紧接着,音乐好象不停地追问下去,但一直没有解决,最后化为一串自上而下的半音阶,停留在一个不稳定的音上,还是一个问号,这不断的探究式的疑问,产生出高度紧张与期待的心情,为后

面的三个乐章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第一乐章,快板,左手的震音有如时近时远的雷声,烘托着右手上行断奏的双音,当右手冲到一个高点时开始下降,这时左手反而上升,形成震撼人心的动势:

第二主题,低音的短句与紧接的高音扩展性回应,形成对话式进行,好象内心紧张的思索与争辩,只写出曲调是这样:

第二乐章,慢板。音乐的性质与前面谈过的“f 小调”、“小悲怆”的第二乐章相近。但这里的第二乐章在深度、展开的幅度上,都超过前两个第二乐章。主题是典型的贝多芬式的深情、凝重,抒情中总是带着巨人的气度,只列出旋律是:

研究过贝多芬手稿的人发现,这个曲调经过了多次修改。修改的过程主要是不断删除多余的部分,最后才形成了这精练的、每个音都包含了无穷意蕴的旋律。贝多芬的许多主题都是这样磨炼出来的。

第三乐章又回到

c 小调,快板、回旋曲式,流畅、亲切的曲调,分解和弦的伴奏,增加了不少轻松感。有人甚至认为是明朗的。不过我觉得这毕竟是小调式的音调,好象内心深处的苦楚并未洗净,朋友们不妨仔细品味一下,到底是什么情绪?

这是回旋曲式的主部。在插部中,音乐曾进入E 大调、A 大调,紧张度大为减少,然而只是过渡的、暂时的。主部的形象占有主导地位。

这部作品“悲怆”的名称,是贝多芬亲自选定的,这是他首次为自己的奏鸣曲命名。从这里看出他已开始注意音乐的标题性,预示了浪漫派音乐时期标题音乐的兴起。

《悲怆奏鸣曲》的出现,标志着古典钢琴奏鸣曲已经进入完全成熟的高峰期。高峰期的作品不止这一部,下面谈另一首同样伟大的作品,这就是《月光奏鸣曲》。

按贝多芬奏鸣曲的顺序,这是第14 号,#c 小调,题赠给他的一位女学生,写作于1801 年,已经是19 世纪了。

关于“月光”这曲名,流传过很多美丽的传说,这里不去重复。今天我们确知,“月光”不是贝多芬取的名字。贝多芬自己注明的文字是“幻想风的奏鸣曲”。有趣的是,一百多年来,人们还是喜欢用“月光”这个并非贝多芬的本意,而且似乎也不够准确的名字,反倒不用“幻想奏鸣曲”这本来应有的名字,这是为什么?固然,叫得太久已经无法更改了,有这个因素在内。可是我想,可能是由于“月光”与“幻想”,还是有点联系的。就是说,两个字眼都有浪漫的色彩。“幻想风”,给了我们想象的自由,“月光”也是幻想的理想对象。音乐本身(尤其前两个乐章)是非常美丽的,“月光”(及其相关故事:月光闪耀的湖面;月夜下的盲人姑娘等等)也是美丽的。

是不是这些直接、间接的联系,使得人们宁愿使用“月光”这“不该有”的名称?

幻想风格的原意,首先是指第一乐章。通常,多乐章的奏鸣套曲的第一乐章都是奏鸣曲式快板。这部作品却一反常规,将奏鸣曲式快板都放到末乐章。第一乐章反倒用了慢板,自由性的曲体。如同贝多芬的许多慢板一样,

音乐也是凝神静思。所不同的,是这里没有沉重感。在清淡的三连音徐缓的伴奏下,简洁的曲调很有超脱的韵味,也许这就是幻想风格吧:

第二乐章,小快板,D 大调。李斯特形容这一乐章是“两个深渊间的一朵花”。也有人说象娇嫩的正在打开的却又感到腼腆的一朵花,总之,十分可爱:

第二乐章是向第三乐章的过渡。第三乐章,急快板,#c 小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的迅猛、暴烈,非常罕见。有人说这是“夜晚狂野的暴风雨”,有人说是“富有炽热表情的杰作”,也有人说是“燃烧着的岩流”。的确,是猛烈的冲击和暴发:

第二主题,音调悲痛,但这是刚毅者的悲痛——这就是贝多芬,痛苦时也是强者:

第二主题本身有重大发展,以至于有人认为这里有第三、甚至第四主题。这也说明贝多芬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是两个主题的对比。

当奏鸣曲第一部分结束后,音乐毫无间歇地直接转入展开性的中间部分,这不仅在海顿、莫扎特的作品中没有,即便在贝多芬自己此前的作品中也没有。这也说明情感的波涛是何等汹涌,已经冲毁了传统曲式中各部分间常存在的间隔。

另一个特殊之处是尾奏十分庞大。这显然也是由于情感的激浪奔泻而下,无法在该结束的时刻按章结束,于是,先是第一主题再现,引导出滚滚而来的减七和弦,这是高度戏剧化的表现手法,接着是第二主题在低音区的再现,十六分音符交给了右手,然后引导出上下翻腾的琶音浪潮,经过自上而下的华彩句,音乐在两个长长的低音上暂时停歇下来。但这并不是结束,左手的低音十六分音符好似隆隆雷声又一次自远而近,再次暴发出势不可挡的琶音,音乐才有力地结束。将尾奏扩展为这么大艺术分量的部分,前所未有。

戏剧性、悲怆性、顽强奋斗的意志,一往无前的动力,象一条耀眼的红线,连结着贝多芬的一些钢琴曲。下面要说的“暴风雨”,也是这一条线上的作品。

这是第17 号钢琴奏鸣曲,d 小调,写作于1801-1802 年,也是题赠给她的一位女学生。当时有人问贝多芬这部作品的内容是什么,贝多芬回答说:

“请读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吧!”《暴风雨奏鸣曲》的名字由此而来。

莎士比亚的《暴风雨》是莎翁晚期剧本,描写了一个海岛上发生的故事:那里盛行巫术,统治该岛的大公被篡夺了权利,于是他装扮成一个巫术师活动,最终他又夺回了他的政权。剧本的主题思想是主张和解。那么,贝多芬的奏鸣曲与这个故事是什么关系呢?这是许多研究家都感兴趣而又都没有一致说法的问题。既然贝多芬让人们去读《暴风雨》,这说明两者一定有某种

联系;但也都认为不能简单地用故事去与每个音符对号入座。我们还是先对音乐概要地了解一下。

乐曲分三个乐章。总的速度布局是快板、慢板、小快板。三个乐章都按奏鸣曲式原则写成。

第一乐章前面有引奏,这里有徐缓、庄重、带着召唤性的音调与焦急、不安、好象急忙诉说一样的音调对比,戏剧性的气氛随之而生:

这段音乐经过模进、过渡,直接进入第一主题,快板:

低音威严,与其相应答的是高音,哀伤,柔弱,中间的三连音提供了不平静的背景。这些音调,在引奏中都有暗示。

戏剧性的气氛愈演愈浓,引出第二主题,音调焦灼急切:

在上面这些主题音调的基础上,经过精心的展开后,进入再现开始的部分。这时,在再现的引奏里的庄重音调与焦急音调之间,插入一句单音线条的宣叙调,这是非常富于创造性的,取得了异常魅人的艺术效果:

这是在经过激烈的戏剧性经历后,突然静下场来,一切其他布景、人物都消失了,仿佛整个宇宙只剩下一颗吟唱的心,而这歌声又是多么悲哀、孤独!

第一乐章的结尾,是在d 小三和弦的延长中逐渐消失的。音的延伸、减弱,趋向平静,小三和弦的沉闷,又觉得“事情还没完”。这时,第二乐章慢板由温暖的bB 大三和弦开始了。和弦的琶音奏法在潇洒中带着幸福感:

这一乐章,暂时忘却了第一乐章中那些矛盾、不安,贝多芬来到了大自然的怀抱。大自然,这是他永远感到亲切、神圣、倾心所爱的;他创作灵感无尽的源泉,他受到创伤的心灵所渴望的抚慰,都永远可以从大自然中得到。

第三乐章好象是经过第二乐章对灵魂的“净化”之后,产生出的某种新的心境,它从头至尾由3/8 拍的16 音符织成,音乐是流动的,也有热烈的时刻,但总的是雅致、细腻为主。转调很多,小调为主,不免产生期待感。经过长时间曲折、婉转的流动后,音乐消失在一个单音D 上,结束了第三乐章,也结束了整个“暴风雨”。

我们看到,这首作品与以前的“悲怆”型作品有些不同的气质。仿佛更多积极的思索,“自我争辩”,有时象内心独白一样。而最后的结论,虽不很情愿,但却是倾向于和解。是不是这一点与莎士比亚的《暴风雨》有关联?

这一时期,正是贝多芬耳病加重,个人生活中又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甚至写下了遗言,曾想到死去的时刻,人生、艺术、理想、现实,肯定都是他思索得很多、很深的题目。从这儿看,他的《暴风雨》,与其说联系着莎士比亚,不如说根本上还是联系着他自己。

1805 年,贝多芬发表了两首奏鸣曲,第19 号《g 小调奏鸣曲》和第20号《G 大调奏鸣曲》。据研究,这两部作品写作的实际年代约在1795—1798年间,都是两乐章的钢琴技巧浅易的作,因而都被编入《小奏鸣曲集》,为广大钢琴初学者所熟悉和喜爱,这里只提示一下《G 大调奏鸣曲》的开头,G 大调:

钢琴技巧的浅易不等于艺术的贫乏,相反,两首作品有丰富的情感,任何成年人弹起来,也都会爱不释手的。在贝多芬已经写了一系列“重型”作品后,仍然出版它们,并编入奏鸣曲系列之中,足见贝多芬毫不小看它们。

这时期另一部“重型”作品是第21 号《 C 大调奏鸣曲》,又称《黎明奏鸣曲》,完成于1803—1804年间。由于题赠给非常敬重他的才能,从精神到物质都给了他长期巨大援助的华尔德斯坦伯爵,此曲又以《华尔德斯坦奏鸣曲》而闻名。

这部“重型”作品,并不是“悲怆”类的“重”,相反,这里一扫沉闷、悲愤、哀伤等等压抑的浓雾;而是畅快、开阔、爽朗的晴空,有人说这是部“洁白的奏鸣曲”所以,不知什么人为这部作品起了个“黎明”的别名。说这部作品“重”,是它宏大的篇幅,交响诗般丰富的色彩,空前辉煌的钢琴技巧。

这部作品只有两个乐章。第一乐章,生气勃勃的快板,第一主题:

这清爽的“沙沙声”很自然地使人想起早晨万物苏醒的音响。高音好象小鸟的欢鸣。后来还有小鸟的合唱,大地热闹起来。调性、力度不断变化,有如闪耀不定的阳光。

第二主题用了那个时期不寻常的调性,三度关系的E大调(C与E相距三度)。欢悦的曲调与和声同步进行,产生管风琴的音色,也可以想象成大自然的风在歌唱,表现出在美丽自然中的陶醉:

两个主题都得到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发展后,才有力地结束。

这首奏鸣曲虽然只有两个乐章,但在第二乐章前面有一个较长的引奏,慢板,F大调。这个片断已经超出了一般引子的分量,具有独立的艺术内容,有人认为这就是一个独立的乐章。对这段音乐的理解,有的说它犹如“天使的微笑忽然被乌云遮住一样”;有的说表现了神秘的、非现实的气氛;有的说是对黎明的期待,等等,总之,是幽深、静谧的,这将使未来乐章更为光

艳夺目。

末乐章是个结构宏大的回旋曲。稍快板,C 大调。人们这样形容这个乐章:“宽阔无边的原野,洒满了阳光好象一个夏日,这样的日子永远不会够的!”主要主题的旋律有德国民歌风格,在温暖的C大调分解三和弦的伴奏下,在清彻的高音区妩媚、愉快地唱出来,一幅晴空万里的画面油然而生:

这个主题经过一段发展后,右手出现了长时间的高音D上明亮的颤音,然后在这个持续颤音上的更高的高音区,极其明亮地奏出主要旋律,与此同时,左手奏出上行连音的32分符和下行跳音的16分音符音阶,这是喜悦的激动。这样,音乐形成了三个层次立体上的结合:中低音区是快速音阶,中高音区是颤音,更高音区是主旋律。三个层次的交相辉映,形成了无比灿烂、艳丽

的交响画面:

从演奏技巧上讲,这个织体是个技术困难的段落。但是,由于那无比光辉美妙的艺术形象的感召,钢琴家们都乐于克服演奏技巧的困难。

回旋曲的主要部分重复多次,每次重复之间又都插入新的对比的音乐。

当主要部分最后一次出现时,音乐转入极快板,情绪进入高潮,最后辉煌、宏伟地结束。

贝多芬是在承受着命运的致命打击下,写出这样没有一丝阴云的音乐的,他的人格是多么伟大!他超凡的意志又是多么坚毅!

《黎明奏鸣曲》是贝多芬在大自然中的欣喜、陶醉。他暂时抛开了所有的不幸,只感受生活中的光明和美好。然而个人的不幸,社会的黑暗毕竟是无法摆脱的。下面我们要谈的另一部奏鸣曲,贝多芬又回到了对命运的思索和抗争之中,这就是著名的《热情奏鸣曲》。

这是得到一致公认的最伟大的钢琴独奏曲。

假如我们把杰出的钢琴作品系列比喻为喜玛拉雅山,那么《热情》就是珠穆朗玛峰。据贝多芬的学生回忆,贝多芬自己也认为这是他最好的钢琴曲。读者朋友们一定听说过,列宁听了《热情》后感叹道:“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热情》更好,我准备每天听她,令人惊异的、超人的音乐。我甚至骄傲地,也许是天真地想:看,人们可以创造出什么样的奇迹啊!”

在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的笔下,曾这样描写过听《热情》的心情:音乐一开始“我就感觉到那种呆怔,那种寒意,和一瞬间抓住心灵的喜悦,使人感到甜蜜的惊恐。这时美突然侵入了内心,我自始至终纹丝不动,我不想也不敢喘气。”

《热情》的艺术形象是这样丰满而又深遂,语言实在难以描述。而且,音乐的感染力是这么强烈,以至于研究家们一听音乐就被激动,简直难以进行头脑冷静的分析。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形容得到人们的赞同,他说《热情》是“在花岗石河道里的火焰的急流”。“花岗石的河道”,是指高度的理性与严密的逻辑。“火焰的急流”是指燃烧的热情。就是说,《热情》

是理智与情感高度完美的结合。

《热情》的排号是第23 号《f 小调奏鸣曲》,写于1804—1806 年间。题赠给另一位他的终生好友,无限崇拜他的天才的伯爵。1807 年出版。据说在一个场合,由于拿破仑称帝,贝多芬绝为法国将校演奏,离席冒雨而去,致使随身携带的《热情》谱稿被雨水淋湿多处。“热情”这名字则是后来德国的一位出版商所加,一直受到肯定和沿用。可见,出版商们虽然是为扩大

销路而为无标题乐曲取名,但有时也能起出得到音乐行家赞同的好名字来。

《热情》由三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f 小调,12/8 拍,奏鸣曲式,快板。第一主题是这样开始的:

开头是两手相距16 度之遥弱奏的同音,产生辽阔、深远的联想。小调带来悲剧气氛。先是向下,然后转而向上,凝重的情绪开始动荡起来,紧接着是右手颤音,带着警觉的神情。仅这几小节已经预示了场面广阔的搏斗。随后音乐在高半音的bG 大调上模仿,向前推进了一步,突然被低音区的“命运动机”打断,这弱奏的四个音,足以带来不祥的、阴森森的感觉:

音乐力度很弱,但紧张度在增强,终于,自上而下的强奏分解减七和弦,沿着曲线倾泻下来。由此,仿佛远景开始拉近,潜在的开始显露。经过一段充满戏剧性色彩的过渡,第二主题出现了:

这个曲调非常富于抒情性。雄浑低音伴奏的衬托,使人感到这是具有宽阔胸怀的巨人的歌唱。

这两个主题以及将它们连结起来的音乐材料,展示出宏伟背景中的对比和矛盾冲突,是一种具有历史感的戏剧性,为后面波澜壮阔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音乐发展到高潮后,第一主题再次出现,但力度越来越弱,最后消失在一个极弱的主和弦的延长之中。音乐沉寂了。但让人感到这是硝烟并未散去的战场的寂静。在寂静之中,深沉思索的第二乐章开始了。

第二乐章,D 大调,2/4 拍,行板,变奏曲式。主题用音简练,文学上不是讲字字千钧吗,这里真是音音千钧,音乐庄严:

这里主题的第一乐句,上方旋律声部只用了两个音!整个主题由带反复的四句组成。在变奏中通过节奏、织体的改变,音乐渐渐流动、活跃起来。音乐转向高音区,明亮、华丽的光辉渐渐升起,扩展开来,听众被带进了一个美丽、光明的境界。随着一串流向下方的32 分音符音阶,音乐又回到乐章开始的庄严沉思的主题。但是当主题最后结束时,落在了极不稳定的减七和弦上,紧张的气氛骤然而起,音乐顿时转入暴风雨般的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f 小调,2/4 拍,快板,奏鸣曲式。乐章一开始就宣告了斗争的猛烈,这是不协和的七和弦在强有力的节奏上的敲击。

这是引奏,最初引导出片断的十六分音符,很快就汇合成一片的连成十六分音符,第一主题也是十六分音符:

对比的第二主题同样保持十六分音符的律动。总之,时而单层,时而双层,上下翻滚,川流不息的十六分音符,有如搏斗的旋风,席卷着情感世界各个角落,让你透不过气来。只是在展开部的末尾,才有几处停歇。然而那并不是斗争的停止,更猛烈的风暴随后就到。到了尾奏,转入更快的速度,斗争的激流汹涌澎湃,如火如荼,音乐进入白热化的高潮。最后,音乐坚定有力的结束,表现出不可战胜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热情》将贝多芬的钢琴曲推上了历史性高峰,欧洲古典钢琴音乐也达到了它的高峰。自《热情》之后,贝多芬又写了九首奏鸣曲,最后一首写于1821 年。贝多芬的全部奏鸣曲,一方面遵循古典传统,同时在不断地突破古典音乐的规范。他后期的奏鸣曲,就更有创新的性质。随着他于1827 年逝世,古典音乐时代也结束了。但浪漫派钢琴音乐并不是在他逝世那一天开始的,

因为早在贝多芬生前,已经由他本人打开了浪漫派音乐的大门。

谁的本领大

在这样一个小村庄里,有三种动物:老牛、大象、兔子。老牛,天天犁地,为人们服务;大象,时时刻刻都在搬木头,为人们造新房;兔子可爱,又会跑。可是有一天,它们发生了争执,大象说道:“我的本领最大,我可以为人们搬木头,造新房!”兔子听了,不愿意了:“我的本领最大,要不是我跑得快,村子里大家能有那么快传递消息吗?”老牛觉得自己最有用的,所以就留到最后说:“我的本领最大,要不是我来种粮食,人们哪有这么大的力气!”

三个人争执不休,于是吵到了猴子法官那里去评理猴子法官听了,让它们交换工作:老牛去给树治病,大象去犁地,啄木鸟去搬木头,一个星期后,再在这里集合

第二天,新的工作开始了牛去传消息,一天没有做完就累趴下了;大象去犁地,不但没干好,反而把田地给踩烂了;兔子去搬木头,木头那么沉,它搬的慢极了,糟到了工人的批评

工作笭法蒂盒郦谷垫贪叮楷的第二天,它们就不干了,提前来到了猴子法官那里,猴子法官说道:“怎么样,干不下去了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都对人类很有用,你们不要再吵了!”三只动物听了,开心地笑了,它们以后再也不会吵架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2228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5
下一篇2023-11-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