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屏人物介绍

孔雀屏人物介绍,第1张

孔雀

孔雀屏,女,粤剧旦角。被称为“万能旦后”。1947年从艺,师承林超群,应工粤剧花旦。先后在广州“胜寿年”、“大利年”、“非凡响”、“红鹰”等剧团演戏,从1957年起在湛江工作,历任湛江市粤剧团团长、广东省政协委员、湛江市政协副主席、广东省剧协副主席等职。

中文名:孔雀

国籍:中国

民族:汉

职业:粤剧旦角

主要成就:被称为“万能旦后”

代表作品:《李双双》《悦诚龙母》

人物简介

孔雀屏,1947年从艺,师承林超群,工粤剧小旦。历任广州胜寿年学员,广州大利年、非凡响、红鹰剧团演员,1957年开始在湛江工作,1976年——1985年任湛江地区粤剧团团长,1985年始任湛江粤剧团团长。

1960年首次公演粤剧《悦诚龙母》,饰有粤剧《李双双》等主要角色。1987年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尖子演员,广东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1991年荣获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1993年荣获湛江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一等奖及湛江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奖。1994年创办小孔雀粤剧团,该团创办以来,多次应邀赴美国、台湾、港澳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演出活动,并在羊城国际粤剧节、广东省首届、第二届戏剧演艺大赛等比赛中获奖。历任广东省政协委员、湛江市政协副主席、广东省剧协第七届主席团成员、副主席。

人物生平

孔雀屏去粤西,可以说是1957年广州粤剧界的一件“奇事”。孔雀屏正值妙龄,是最红的太阳升粤剧团里的台柱之一。为了自己事业的发展,她曾考虑“跳槽”到羊城粤剧团担任正印花旦,“在太阳升,我是第二花旦,只有十七八岁的年纪,要么演罗家宝的妈、要么演林小群的丫鬟,自己总觉得还想上个台阶。”

可是,在等待工作交接时,当时湛江地区粤剧团的老团长找上门,央求孔雀屏支持他们三个月——当时粤西的粤剧演员纷纷往广州跑,情况十分困难。心软的孔雀屏只好答应,走到阳江,就想打退堂鼓了,她担心自己会禁不住观众那殷切的目光和掌声,走不回来。果然,孔雀屏彻底被粤西观众的热情所征服。一到演出,锣鼓未敲,露天广场上就已经等着上万名观众了;山区的夜晚,山民们点着火把步行几十里来看演出,那蜿蜒在山岭间的“火龙”为孔雀屏点燃了事业的新希望。

她思量再三,毅然决定留下来。留在湛江,执拗的孔雀屏又干了一件“奇事”——三次要求“减薪”。初到湛江,孔雀屏每月工资是600元。当时,1毛钱能买3个鸡蛋,而湛江粤剧团的老演员月工资也不过90元,孔雀屏坐不住了。她把降工资作为留下来的条件提出来,要求降到200元,几经商量定为400元;一年后,她在地区大会上作为先进代表发言时公开要求减薪至100元。最后,她的月工资降到了140元。

此后的40多年,孔雀屏足迹踏遍粤西大地,她成为红土地上无人不知的“雀姐”、“孔老板”。孔雀屏戏路极广,除擅演青衣行当剧目外,以刀马旦、泼辣旦应工的剧目也驾驭自如,戏行中人称“万能旦后”。她扮演的“龙母”、大脚“马娘娘”、“李双双”都令人难忘。

1960年首次公演粤剧《悦诚龙母》,饰演粤剧《李双双》等主要角色。偏处粤西,孔雀屏却荣幸地三次见到周恩来总理,这让她得到了极大的鼓励。1960年,孔雀屏在湛江演出反映抗击法国殖民者的《寸金桥》,周总理大为欣赏。临上飞机离开广东之前,总理还说:“此戏可与**《林则徐》媲美,如果能把时间压缩到两个半小时(当时的粤剧都是三小时一出),我还想再看一次!”没过几年,孔雀屏参加全国农村优秀剧目展演,周总理又在广州观看了她演出的粤剧版《李双双》。第二天在羊城宾馆接见演员时,总理一眼认出了孔雀屏这位南国“李双双”,笑着说:“**里的北方李双双是边擀面条边和丈夫拌嘴,你改成边搓汤圆边吵架,很有南方的生活气息,改得好啊!”

人物贡献

由于年迈,孔雀屏渐渐地淡出舞台,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粤剧人才上。为了湛江粤剧事业的兴旺,10多年来,孔雀屏就像孔雀妈妈哺育小孔雀一样,呕心沥血抚育一代代小孔雀茁壮成长。通过办班培训、与艺术学校联合办学、以团带班、以师带徒等方式培养了300多名青少年粤剧演员。“小孔雀”已名扬广东全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肇庆以及香港、澳门等地的粤剧团或曲艺社均有“小孔雀”培训出来的学员。小孔雀培训班两次参加广东省粤剧演艺大赛和广州羊城国际粤剧节、两度赴香港参加香港国际儿童艺术节。1998年,梁小明参加广东省第二届中青年戏剧演艺大赛获银奖第一;2002年梁小明、莫燕云参加广东省第三届中青年戏剧演艺大赛获金奖,王惠玲获银奖,梁小飞、符康清等获铜奖。著名粤剧演员彭炽权曾打趣地说,有粤剧团的地方,都有湛江人,以后,会说湛江话的,才是正宗粤剧了。尽管彭炽权是一句玩笑,但说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湛江粤剧人才辈出。而这一切,都与孔雀屏作出的贡献分不开。

孔雀屏从艺50余载,为湛江粤剧事业,足迹踏遍粤西大地的山山水水,从北部湾畔到雷州半岛,从工矿到山村,从港口渔村到部队军营,她深深地扎根在红土大地,把粤剧艺术无私地奉献给人民。

人物晚年

进入20世纪90年代,年事渐高的孔雀屏慢慢淡出舞台,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粤剧衰微了”、“后继无人了”之类的声音不绝于耳。孔雀屏又坐不住了。孔雀屏和一位来自北方的武功技艺老师商讨,尝试用强化、短期培训学员的方法,先打好武功基础,经过筛选、观察,优者留用。消息传开,湛江附近乡镇有不少乡亲携同儿女前来面试。仅仅七个月后,二十多个“小不点”们首次来到羊城参加国际粤剧节,筋斗多高、多难也难不住他们,举座沸腾。十多年来,通过办班培训、以团带班、以师带徒等方式,孔雀屏的小孔雀培训班先后培养了400多名青少年粤剧演员。

有人说,孔雀屏是借粤剧之力为粤西的穷孩子建起了一个“希望工程”。她的“小孔雀”,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的困难家庭,只要是身形、长相能过得去,孔雀屏都敞开大门,把他们从饥饿、辍学的边缘拉回来,管吃管穿,教文化授技艺。孔雀屏带着大团——湛江粤剧团,拼命演出支撑开销。孩子们长得快,戏装常常要随之更新,为了节约开支,孔雀屏每次到广州都忙着跑布料市场,在灰尘满天的仓库里翻寻最价廉物美的布匹,所有戏装头饰都是由她巧手缝制。

2006年4月27日,农历丙戌年三月三十日,晚:陈绍基、朱小丹看望孔雀屏

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朱小丹等领导前往南方医院,看望粤剧名家、湛江粤剧团团长孔雀屏女士。他们还代表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和省委宣传部送上慰问金,感谢她长期以来对粤剧事业的突出贡献。

陈绍基对躺在病床上的孔雀屏说:“几十年来,你扎根湛江,培养出无数粤剧新秀,我们非常感谢你。现在,你成功地做了一次手术,又过了一关,我们希望你坚定信心、好好休息、早日康复!”朱小丹转身对湛江粤剧团的演员们说:“孔雀屏团长把你们当成她自己的孩子,你们要多来看看她。”

逝世

逝世:2006年5月5日,农历丙戌年四月初八日,22时50分,享年72岁。

当然是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叉烧啦!

我们可以在广东人的各种 美食 中看见叉烧,

早茶、午饭、晚餐、宵夜,都有叉烧的身影,

叉烧包,蜜汁叉烧、黑叉烧、脆皮叉烧、叉烧饭……

广东简直是一个被叉烧 美食 包围的地方,

你最爱的叉烧 美食 是哪种呢?

欢迎在评论中告诉菲李哦~

说起广东,人们对广东的印象除了经济发达之外,就是好吃的多。外地人往往都认为广东人什么都吃,没有不吃的。这恰恰印证了广东是个 美食 很多的地方。

广东好吃得很多,一一列举不现实,就讲几个具有代表性的。

一,广式早茶,因为以前的广州人早晨爱喝茶,也会配一些小吃。所以渐渐的现在广式早茶已经是最具代表性的 美食 了。叉烧包,肠粉,薄皮虾饺,奶黄包,等等都是里面的代表性小吃。如果不想麻烦又想吃到广东的好吃的,可以去品尝广式早茶。

二,顺德,联合国颁布的全球六大 美食 之都,遍地都是 美食 。如果你想吃鱼的话,顺德一定不要错过,鱼米之乡,做鱼非常的有料。还有椰皮奶,水鱼炖翅都是顺德 美食 的代表作。

三,蛇肉,老鼠肉,如果你想吃比较特殊的 美食 ,不常见的话。广东也是首选,可以吃到很多不寻常的 美食 。

说起广东很多人都会想到一句话,吃在广东。民间还有一句话是,吃在广州,师出顺德。广州是广东的省会聚集了各个地区的地方 美食 ,而这些大厨师傅都是出自于顺德,顺德的厨师是非常有名的,他们的人才输送全国各地。今天我作为一个老广人也是一名小吃货,为大家粗略介绍分享广东部分地区特色 美食 吧。广州最有代表性和地方特色的是广州早茶。它包括有各种糕点,其中萝卜糕,虾饺和艇仔粥最为代表。佛山顺德,其中一条鱼能做出10多种类的菜式,真的一点都不夸张。去过顺德吃鱼的朋友都知道。还有特色的甜品姜撞奶,双皮奶。东莞的烧鹅濑粉,腊肠,道窖裹蒸粽和肉丸。汕头具有特色的肉丸和沙茶果。梅州的盐局鸡,沙田柚,梅菜扣肉,客家酿三宝。湛江的白切鸡,生蚝。茂名的糯米糍,化州的糖水,高州的水果(荔枝,龙眼,香蕉)。阳江的猪肠碌,碌鹅和豆鼓。以上这些都是广东部分地区特色 美食 小吃,说的不够全面,朋友们,如果你有知道哪些广东地方特色的 美食 ?欢迎留言评论,关注黄皮妹妹,黄皮妹妹是一个小吃货,希望有机会和大家交流讨论学习。

作为在广东生活了30多年的重度吃货兼顾 美食 爱好者,回答这个问题我还是有自信的。广东好吃的东西太多了!不管是潮汕、广州、顺德、肇庆、韶关等各有各的 美食 ,想要吃完广东的 美食 再出去吃其他的,那是没有天日的,日日夜夜的吃也吃不完!

不过广东人都有一句话,叫做吃在广州,师出顺德,但我怎么觉得中山、肇庆的更好吃呢?哈哈

在此只能推荐一些特别的,比较有代表性的 美食 。

广东早茶:最精致的早餐,包罗万有

虽然广东各地都有早茶,除了经典的款式之外,各地还是有一些些不同的,会加入一些小地方的特色。

在我小的时候,最开始就是吃早茶、午茶、夜茶!是的,在我老家真的是有一段时间是一天三顿都有得吃,夜茶不是晚饭而是宵夜。

不过现在大部分餐厅只做早中,夜宵就没有了。而且很多地方,早也不会太早,最早也就八点半,记得小的时候六点去吃早茶。

个人推荐饺子类、肉类的茶点、糕点类的,例如烧麦、凤爪、金钱肚、猪肚、清蒸排骨、萝卜糕、马蹄糕、韭菜虾饺、潮汕菜饺、虾饺、陈村粉、春卷、蛋挞等。

现在有些做得比较好,还会加入很多创意,有机会大家一定要来广东尝尝。

潮汕牛肉火锅:把牛吃得最明白

来广东,一定不能错过的便是潮汕 美食 ,代表之一便是潮汕牛肉火锅。对饮食,潮汕人一直很较真,连一头牛每个部位都分得清清楚楚,烹饪时间精确到秒。

最好的食材往往采用最简单的烹饪方法,在汕头本地吃牛肉火锅,汤底就是清水萝卜姜,并不会用什么高汤,酱料就是沙茶酱,最后下的一定是粿条,舀一碗汤,加的是小芹菜,不是香菜和葱。

惊艳味蕾的烧腊

来广东怎么可以不吃烧腊?白切鸡、酱油鸡、烧鸭、烧鹅、叉烧、烧肉、盐焗鸡、手撕鸡等等,双拼还是单件,总有一味让你销魂。

小时候妈妈有时就会喊我,到XX点去买点烧鸭回来,特别是客人来的时候,烧鸭、白切鸡、酱油鸡、叉烧、烧肉都是首选。

家里人少,来一件;不想做饭,来一件;客人来了,来一件……总是,我们总有那么几个理由,那么365天想吃烧腊。

潮汕卤水:卤啥都好吃

刚刚说完烧腊,我就想说卤水。潮汕卤水真是卤啥都好吃,最出名要属于汕头的卤鹅,一个狮头鹅卤水鹅头,都能买到上千。

个人觉得潮汕卤水鹅肝要比发过鹅肝好吃多了!

潮汕卤水的品种很多,只要你想吃的,都能卤,像五花肉、肥肠、鹅肠、鸡蛋等等。

胆子大的一定要吃:顺德鱼生&潮汕毒药生腌

作为广东人的口味,顺德菜真的也是好吃,几乎没有踩雷的时候。但最具代办的顺德菜除了烧鹅、粥水火锅之外,还有鱼生。

因为是生的,而且是淡水鱼,有很多人不敢吃,但它的滋味的确能销魂。

广东地区吃生食的还是蛮多的,潮汕要数大头。从小吃生腌长大的我,真是忘不了这一口。不管是贝壳、虾、蟹、鱿鱼……都很好吃!

来广东一定要吃肠粉和粥

来广东一定要吃广东的肠粉,目前分为两个大的派别,潮汕肠粉和广式肠粉(以广州为主),如果要细分,还是有很多差别。

不过不管是哪种,味道都很好,最好选择米浆现磨的店,现在很多都是米粉勾兑的,口感和味道没那么好,要有米香味才好。

下面是属于潮汕肠粉:

广式肠粉:

肠粉也是很丰富,可以添加很多自己喜欢的材料,不过上班族一般吃的都是较为是会的肉蛋肠粉,3~5块不等。

来广东不得不吃的,当然还有粥。广东地区的粥差异还是很大,但广州的鲜滚轴和潮汕的砂锅粥最出名。

广州喜欢毋米粥,现点现做,比较出名的又艇仔粥、生滚鱼片粥、咸鸡粥、咸骨粥等。

潮汕则喜欢清爽的粥,煮到米开花即可,喜欢用海鲜来做粥料,特别出名的就是虾粥、螃蟹粥、番薯粥等。

广东的汤:老火靓汤和生滚汤

广东老火汤名气那么大,来广东怎么能不学几招煲汤的技巧呢?广东各地区都有喝汤的习惯,几乎家家户户每餐每顿都要有汤。特别像我爸妈,没有汤都吃不下饭。

但汤分老火汤和滚烫。

老火汤至少1个小时以上,滚烫则很快,煮一下就好了。

但来广东,就要尝尝比较有特色的汤品,那就是药膳汤,例如清补凉汤、6味汤、霸王花汤、虫草花汤等等,又滋补又浓郁。

滚烫的话,客家的三及第汤也是必吃的哦,一碗三及第汤+一碗盐粉/面,是最舒服的早餐,也是最好的晚餐。

广东的水果:品种多又好吃

广东阳光足、雨水量大,水果也很丰富。荔枝、黄皮、龙眼、番石榴、芒果、三华李、砂糖橘等等,水分足,又甜又便宜,真的很吸引人的。

广东好吃的东西太多了,就火锅都有很多值得吃,像顺德粥水火锅、蒸气火锅、潮汕的卤水火锅,牛肉火锅等等,小吃和菜品更是数都数不清,单单一个潮汕地区,就够吃好久了!

有机会一定要来广东做客,广东人热情好客,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广东好吃的实在是太多了,光是早餐都数不胜数

广东人早餐一般有肠粉,皮蛋瘦肉粥,白粥,豆浆,油条,也有很多人喜欢去茶楼吃早点,茶楼里面的点心更多,虾饺,煎饺,虎皮鸡爪,蒸排骨,叉烧包,奶黄包,各种各样的包,并且很多茶楼都有自己特色的小吃。大部分广东人喜欢喝早茶午茶,每到茶点时间都爆满,逢年过节都要排队等位。

正餐的话,我个人比较喜欢吃酿豆腐,酿苦瓜,这两个是客家菜,虽然我是粤西人,但我特别喜欢吃这两种菜。

肉类的话有烧鸭、烧鹅、姜葱鸭、叉烧,葱油鸡、白切鸡、酱油鸡,这些都是去到粤菜馆必点的菜。

还有广东人喜欢喝老火靓汤,老母鸡汤,老鸭汤,排骨汤,花旗参鸡汤,茶树菇鸡汤,各种各样的汤,很多内陆人不喜欢喝汤,但是广东人差不多每餐都要有汤。

下面来介绍一下粤西这边的特色小吃,我个人比较喜欢吃捞粉,说白了就是捞河粉,从小吃到大特别好吃,用葱花,纯花生油,酱油,蒜,搅拌均匀即可,做法简单而且很美味。

还有簸箕吹,只有在粤西的地区才能吃到,用米浆一层一层的蒸,蘸点配料,简直不要太美味,太怀念那个味道了。

好吃的还有很多很多,一下子想不出来,到广东来,一定要吃一下广东菜哦!

广东人对吃比较讲究,这与其区域性的 历史 文化以及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广东人在粥与煲汤方面比较有讲究,站在人体吸收的角度,还是值得学习的!然而,这并不是说广东人的吃法是最科学的。不同的食材有不同的特点,科学的饮食,应该依据食材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烹饪方式。

广东有很多客家人,客家人对阴阳五行都比较有研究。相克相生,食材与食材之间的关系,对饮食搭配影响较大。

笔者比较喜欢广东客家菜,或许这与笔者也是客家人有很大的关系!口味习惯作为身体内环境的一部分,与性格有很大关系。而同时,图于新鲜感而产生的‘食欲表现’,并不能够代表某地饮食的优越性!

环境决定意识,口味习惯对身体内环境的影响,自然会作用于我们的思想意识。不信,你换换口味试试!

“吃在广东",其实是由“吃在广州"演变而来,而“吃在广州"又是民间流行的俗语,“玩在苏州,吃在广州,死在柳州"演变而来。吃在广东,意思不是指说广东有什么(东西)好吃,而是说广东人敢吃、识吃、重吃、爱吃。广东人还有句俗语“吃为上,着(穿)为下,死落无棺材也罢",足以说明广东人的重(视)吃爱吃。

广东好吃的挺多的,看你说哪方面吃的。比如一天的三餐早餐有最常吃的肠粉,粿条,流沙包,糯米鸡,粥(海鲜类粥与皮蛋瘦肉粥)等与各种不同的早茶点心。中晚餐常吃的烧鹅,烧鸭,白切鸡,猪脚姜,猪肚鸡,叉烧肉,煲仔饭,荷叶饭,菠萝咕咾肉,清蒸鲈鱼,耗油菜心,豆豉鲮鱼油麦菜,猪肉丸,牛肉丸,鱼丸等等。还有各种甜品双皮奶,姜撞奶等等实在太多了数不过来。

肠粉,凤爪,烧卖,黄金糕,芋丝饺,叉烧包,流沙包,炸鱼皮,艇仔粥,斋烧鹅,鸡仔饼,煲仔饭,各种糖水,凉茶,就很多很多。

广东烧鹅全国文明,早点精致好口味!

何海莹家在湛江遂溪县,有个弟弟在广州读书。在2000年之前,何海莹的生活圈基本上没有离开过杨柑镇,她在这里出生,在杨柑中心小学念书,随后在杨柑中学念了一年书。有时候,她也会跟着母亲去附近草潭镇的外婆家。

何海莹在一个大家庭的环境中长大。何伟兄弟6人,何海莹的父亲排行第三,另外还有一个妹妹。何海莹有一个哥哥和弟弟,此外还有一大帮堂兄弟姊妹。

何伟说,除了四弟在深圳教书外,其他几个兄弟和妹妹都在遂溪居住,三弟即何海莹的父亲,早年以杀鸡为生,而妹妹一家也在镇上住,靠孵鸭子营生。几个家庭离得都不远,逢年过节时,几家人会聚在一块吃饭聊天,享受天伦之乐。

一位老邻居回忆,何海莹小时候性格开朗活泼,又听话,在家时常帮父母干活。

如果不是学唱粤剧,何海莹有可能也会像父辈那样,留守在这样一个平静的生活圈子内。

念书不是何海莹的强项,没给老师留下过深刻的印象。在杨柑中心小学和杨柑中学采访时,这里的老师已记不清有过这样一位学生。

在何伟的记忆中,何海莹的学习成绩一般,没等到初中毕业就离开了学校。但是,她有唱粤剧的天分。“海莹有这个细胞,小的时候就喜欢,人家常常观看她跳舞。”何伟说。何海莹唯一的姑姑告诉记者:“只要学校里搞活动,就一定会有她的份。”何海莹小时都是当花旦,并且当了四五年,杨柑圩的居民几乎都认识她。

小小的表演舞台,让何海莹得以接触外面更广阔的天地。何海莹所在的遂溪县,粤剧氛围浓厚,学唱粤剧,成为一些少男少女的出路。何伟告诉记者,在杨柑圩,就有很多人学唱戏。杨柑圩所在的居委会,前些年成立了一家粤剧曲艺社。 何海莹出道较早。16岁的时候,何海莹离开遂溪,来到邻近的廉江县学习击打乐器。“海莹多才多艺,技术高,唱男声女声都行,还会敲锣打鼓。”何伟说。刚开始的时候,何海莹主要是在后台打鼓。

随后的3年间,何海莹跟着剧团穿行在粤西地区来回演出,云浮、信宜、茂名等地都留下过她的足迹。“由于打掌板功夫不错,很多剧团都愿意找她。”何海莹的姑姑告诉记者。

由于多才多艺,长得又漂亮,个子又高,何海莹的身边不乏追求者。她的姑姑介绍,有一次在茂名演出的时候,当地一个有钱的小伙子追求何海莹,但没有成功。“海莹不是贪钱的人。”何海莹的姑姑说。

据介绍,后来,比何海莹大3岁的哥哥何海宇也加入粤剧学徒行列,学习打鼓。不过,兄妹二人随后没有在同一个地方发展,何海莹最终到了广州,而她的哥哥去了深圳。

2003年底,父亲的突然去世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何伟回忆说,海莹的父亲平时身体很好。“有一次,他和小儿子在家吃饭时,突然感觉喉咙被卡住了,最后窒息而死。”何伟说。

父亲去世后,何海莹成了全家人的经济支柱。除了维持家人的生计,何海莹还得供弟弟上中学。

何伟说,何海莹的收入每个月有三四千元左右。去年9月,何海莹的弟弟到广州念职校,也是她支持的。而老家房子的外墙翻新,同样是何海莹出的钱。

虽然收入尚可,但打掌板是一个辛苦的角色。掌板从开场至结束,几乎都没有停过,演员唱戏的时候,掌板要参与,演员说对白时,掌板也不能闲着,要适当敲击声音。廉江人杏妹在深圳粤剧团闯荡了8年,曾经和何海莹共事。杏妹说:“打掌板一般都是男的,女的很少。”

杏妹介绍,刚到深圳时,剧团成员的工资大多是固定的,她的收入每月大约5000元左右。2003年后,收入形式发生变化,改成分成制,做多少事,拿多少钱,包吃住。她说,工资最高的师傅和剧团领导,每个月有1万多元。其次就是掌板,每月一般有7000元左右。

在粤剧表演中,掌板是个重要的角色,一首乐曲的张弛和节奏的把握都要靠掌板的调度,“有点像乐曲的指挥”。 在杏妹的记忆中,何海莹“敢作敢为,有点刚烈,性格有点男性化”。

杏妹回忆,大约在2004年,她曾经在深圳罗湖的一个演出中见过何海莹,当时何海莹跟着一个叫“德焕”的师傅学打掌板。“最后一次见她,是在深圳的樟木头,后来听说她去了广州。”杏妹说。

何海莹的母亲在广州打工,帮戏班做些折叠戏服等杂活。后来,她认识了云峰粤剧团团长白云峰,请求白云峰收女儿为徒。后来,何海莹加盟云峰粤剧团,完成了她与长她39岁的白云峰的致命相遇。

白云峰原名仇浩忠,上世纪50年代,童年仇浩忠从佛山南海跟随奶奶去了香港。14岁那年,他回到了广州学习粤剧。

上世纪90年代,白云峰打破铁饭碗,率一干人马组建云峰粤剧团,戏班的主要舞台,除了到乡下临时搭台,便是到城里的茶楼饭馆里。白云峰操办戏班,集剧团老板、师傅、编剧、导演于一身。

何海莹很快得到白云峰的赏识。白云峰悉心传授,何海莹很快就学得几首经典曲子。

何伟说,何海莹在戏班能从后台做到前台,师傅白云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能是为了感激他,她想嫁给他,从师徒变成夫妻。”

不过,由于年龄相差39岁,何海莹的母亲坚决反对这门亲事。

何伟说,以前何海莹母女关系很好,由于海莹年纪小就出去打工,并且又是四处奔波,母亲为了保护女儿,就在剧团里找到一份帮戏班做些折叠戏服、收拾道具等的杂活,一来可帮补家计,二来可看护女儿。

大约在两年前,何海莹的母亲听说女儿跟白云峰关系很好后,曾经多次到何海莹住处劝说何海莹,可是何海莹不听,母女俩因此而争吵,并曾撕破了何的衣服。“她们为这件事情闹得不可开交,母女俩没法相处,在一起也不说话,所以她母亲一年多前就离开广州,回到老家打工。”何伟说。

据海莹的伯母说,当时她也打电话给伯母说起与母亲争吵这件事,伯母劝了她一番,她后来也认识到自己不应该同母亲吵架,可是她的心还是向着白云峰。

母亲也给何海莹相过亲,并且男子还来过杨柑的家,可是何海莹坚决不同意,母亲也没有办法。 在广州芳村大道东沙涌新村,白云峰住二巷四号,何海莹住一巷二号。两套房屋之间,约3分钟路程。何海莹虽然搬了几次家,可一直没远离师傅在沙涌新村的住处。

有街坊称,他们二人经常手挽手出门,举止亲密。

白云峰2000年与妻子离婚后一直独居。在东沙涌新村的住所,他与徒弟何海莹相互切磋,师傅抚琴,徒弟唱曲。在舞台上,白云峰一般演武生,而阿莹则演花旦。

平时,白云峰负责编剧导演,指导排练节目,而何海莹有时也负责剧团的财务,将收到的茶钱与红包,按人头每人派一份。剧团有团员称:“我们早把她看作老板娘了。”

云峰粤剧艺术团每天下午2时都在龙津东路荣华楼演出,该处是广州一家百年老字号茶楼。白云峰和何海莹的剧照曾经挂在显眼处,白云峰一身武生打扮,神清气朗,而何海莹则身穿红色棉袄,低头浅笑,娇羞妩媚。

2007年,白云峰被查出患有肝癌。这个消息让何海莹颇感沮丧。

在白云峰1月9日去世前,他病重住院期间,白天一直由妹妹护理,何海莹演出结束,便匆忙赶到医院接班,每次都是通宵看护,从没间断。剧团里有人劝她休息,她淡淡地回应:“不要说了,我是他徒弟,什么都不怕。”

1月9日,白云峰去世,临终前依旧牵挂《白兔记》第二天的演出。第二天,悲痛中的何海莹在荣华楼首次演出《白兔记》,全身心表演让现场观众如痴如醉,结束时掌声如雷,而阿莹泪流满面。

随后,何海莹又临时更换演出,清唱一首《今生缘尽待来生》。茶楼当时鸦雀无声,观众感觉到与往常不一样的是:乐师曲音未终,唱者已经泪流满面。

1月11日,阿莹再次在荣华楼演出,演唱《剑合钗圆》,阿莹扮演男子十郎。该剧主要内容为一名女子因思念男友过度而身亡。演唱中,何海莹多次泪下,演出结束后匆匆离去,赶去守夜。

1月12日下午1时30分,阿莹被人发现在白云峰的住所割脉上吊自杀,并留下了一封遗书,希望和师傅合葬。何海莹在遗书中说:“一旦分离,我很伤心。忠哥,我就要来见你了。”

结束生命前,何海莹将自己的照片摆在师傅的遗像前。 师徒二人都为唱粤剧的艺术家,在广州市云峰粤剧艺术团工作。其中白云峰是艺术团团长,是粤剧名角,在粤剧界非常有名气。而小何则是白云峰的得意弟子,和白云峰多次一起登台演出。

据了解,小何跟随白云峰学艺有好几年了,之前是打杂,最近2年学唱粤剧,并一起登台演出,“在舞台上,师傅一般演武生,而小何则演花旦等角色。他们的表演广受好评,尤其是老戏迷的喜爱。也许正是在艺术上的相通,两人的感情才非比寻常,才会让小何自杀殉情。

白云峰离婚已有7、8年,膝下一子跟了前妻。白云峰跟何海莹感情一直很好。

“他们经常一起在白云峰家里唱粤剧,白云峰抚琴,小何唱曲,非常好听。但他们很多时候并不仅仅是师徒,更像一对情侣。”

两人的恋情遭到了双方家庭尤其是女方家庭的竭力反对,何海莹为此还跟家里闹翻,白云峰也对团员讲过“海莹还年轻,两人年龄差距太大,不能害了她。”“来自家庭的压力,可能是造成何海莹自杀的一个原因。”

白云峰去世后,何海莹一直处于悲痛之中,1月11日在荣华楼,艺术团的演出进行到中途时,何海莹上台献唱,点的曲目正是《今生缘尽待来生》。“之前我们团演出时,她也唱过这个曲,没想到这竟是她绝世的前兆。”

粤西人大都是福建莆田等地人大规模迁居到此。

福建莆田等地人大规模迁居到广东粤西湛江、茂名电白一带,是南宋中后期和末年最明显。宋朝连年受到元朝不断挥师南下的压力,疲于应对,只能不断派员向还能臣服自己的福建、广东沿海一带南下,进行治理,向南图谋其它发展机会。

福建泉州、蒲田一带随着南宋皇室皇族的大批南迁,带来了对海外香料等侈奢品的大量贸易需求,也带来相应的文化影响,泉州曾一度作为宋皇室陪都而出现。

福建先后不少通过科举入仕的读书人被派到湛江一带为官,并带族人定居于附近,形成村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2376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5
下一篇2023-11-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