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爱好军事
州吁是卫庄公的儿子,州吁的母亲姓名不详,是卫庄公的小妾,州吁与母亲都深得卫庄公的宠爱。
州吁年长后,爱好军事,卫庄公不但不加以禁止,反而让他带兵。上卿石劝谏卫庄公说:“我听说喜欢自己的儿子,应当以道义去教育他,不要使他走上邪路。骄傲、奢侈、放荡、逸乐,这是走上邪路的开始。这四种恶习之所以发生,是由于宠爱和赐予太过份。如果准备立州吁做太子,那就应该定下来;如果还不定下来,会逐渐酿成祸乱。那种受宠而不骄傲,骄傲而能安于地位下降,地位下降而不怨恨,怨恨而能克制的人,是很少见的。而且低贱的妨害尊贵的,年少的驾凌年长的,疏远的离间亲近的,新的离间旧的,弱小的欺侮强大的,*欲的破坏道义的,这就是六种反常现象。国君行事得宜,臣子服从命令,父亲慈爱,儿子孝顺,兄爱弟、弟敬兄,这就是六种正常现象。去掉正常而效法反常,这就会很快地招致祸害。作为君主,应该尽力于去掉祸害,现在却加速它的到来,恐怕不可以吧!”卫庄公不听。当时州吁和石之子石厚交游,石禁止石厚和州吁交往,但石厚不听。
逃亡在外卫庄公二十三年(前735年),卫庄公去世,州吁的哥哥太子完继位,是为卫桓公。
卫桓公二年(前733年),卫桓公因弟弟州吁骄横奢侈,于是罢免州吁的职务,州吁便出国逃亡。
卫桓公十三年(前722年),郑国国君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进攻郑庄公,因没有取胜,于是在外逃亡,州吁便请求与共叔段交朋友。
弑兄自立
卫桓公十六年(前719年)二月戊申日,州吁联合逃亡在外的卫国人,袭击并杀害卫桓公,州吁于是自立为君。州吁继位后,想替共叔段攻打郑国,便请求宋国、陈国、蔡国和他一起行动,三国都答应州吁。于是卫、宋、陈、蔡四国联合进攻郑国,包围郑国都城的东门,五天后才撤军而回。
终遭杀害州吁刚刚即位,喜欢打仗,又因杀害卫桓公的缘故,所以卫国人都不拥护他。石厚向父亲石询问能让州吁安定君位的办法,石说:“朝觐周天子就可以取得合法地位。”石厚说:“如何才能去朝觐呢?”石说:“陈桓公正在受到周天子的宠信。现在陈、卫两国正互相和睦,如果朝见陈桓公,让他代为请求,就一定可以成功。”于是石厚就跟随州吁到陈国。石通过卫桓公母亲戴妫(陈国人)的关系,派人告诉陈桓公说:“卫国地方狭小,我老头子已年过七十,不能再做什么事,这二人确实杀害我国君主,请您趁此机会除掉他们。”陈桓公假装和州吁友善,当卫国的军队开到郑国都城的城郊时,陈桓公命人将州吁和石厚抓住,然后让石派人来陈国处理。同年九月,当时州吁在陈国的濮地,石派右宰丑在向州吁进献食物时,趁机将他杀死;石大义灭亲,又派他的管家羊肩在陈国杀死石厚。十二月,卫国人将卫桓公的弟弟公子晋从邢国迎回卫国,并拥立公子晋继位,是为卫宣公。
历史评价石:“庶子好兵,使将,乱自此起。”
众仲:“夫州吁,阻兵而安忍。”
左丘明《春秋左传》:“州吁未能和其民”
司马迁《史记》:①“州吁长,好兵”;②“州吁骄奢”;③“州吁新立,好兵,弑桓公,卫人皆不爱。”
史籍记载《春秋左传》
《史记·卷三十七·卫康叔世家第七》
家族成员 长辈祖父:卫武公,名和。
父亲:卫庄公,名扬。
母亲:名不详,卫庄公姬妾。
兄弟公子孝伯,州吁之兄,早卒。
卫桓公,名完,州吁之兄。
卫宣公,名晋,卫桓公弟。
郑国从来都是伯爵。西周除了分封宋国、虢国、州国和虞国四国为公爵外,其他最大的也就是侯爵。也有些不服从周天子管制的称王,也就是自封的而已。如:楚国、吴国、越国。郑武公是谥号。并不代表爵位。
战国以前,各诸侯国内部的爵实际上有卿、大夫、士三级,每级又分上中下三等。各国按国大小待遇不同。
战国时,各国的爵大致有卿、大夫等。如各国都曾有“上卿”、“亚卿”、“客卿”等,均为将相所得的高爵。大夫一级如有上大夫、中大夫、国大夫、五大夫等。战国各大国出现了侯爵,如秦有彻侯、关内侯,楚有通侯,其他各国均有侯。
除侯外还有封君,侯、君封地或以县计,或以户计,但仅能食其封地的租税,无军政司法独立权,不世袭。除此以外,各国还有一些特别的爵称,如楚国的封爵还有执珪、执帛。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定二十等军功爵: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以上相当于“士”),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以上相当于“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
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以上相当于“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以上相当于“诸侯”)。
彻侯得食县(设令、长),关内侯食租税于关内,余大庶长以下十八等,则如吏职。凡斩获敌首级一颗,即赐爵一级,还要有赐田宅和服役人员一名的优待。有爵级则可为官,斩敌甲首一颗,赐爵一级,愿做官的,可以作“五十石之官”,即斗食小吏。
扩展资料:
郑庄公是郑国的第三代君主,他的父亲是郑武公,爷爷是郑桓公。郑桓公是周厉王的小儿子,是周宣王的弟弟,名字叫“姬友”。周宣王把他封在“郑”。
当时的这个郑,在今天陕西的华县。到了周幽王的时候,郑桓公被任命为周王室的司徒。西周末年,郑桓公让儿子掘突带领宗族迁往东方。掘突在虢、郐之地建了新的郑国,都城就叫新郑。
西周灭亡之时,郑桓公与周幽王一起,死于乱军之中。郑武公掘突听到父亲的死讯,立即率领兵马赶来镐京,与众诸侯杀退犬戎,拥立周平王为天子。周平王于是封他为卿士,协助王室管理天下大事。
郑武公的儿子,就是郑庄公,名叫“寤生”。“寤生”就是“逆生”,难产,出生的时候脚先出来了,母亲武姜因此受了惊吓。而生小儿子“段”的时候是顺产,所以,武姜喜欢小的,厌恶大的。
郑武公一死,这位生来就不讨母亲欢心的寤生,继位为郑庄公。母亲武姜替段索要封地。要哪里呢?要“制邑”。郑庄公不肯,说除了此处,其他地方都可以。这个地方为什么不能给?据说周穆王曾在这里关押猛虎,后来人们在此处建了一个城池,叫虎牢关。
这里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是悬在郑国头顶的一把利剑。数百年后,韩国便是由此进兵灭了郑国。
武姜又要“京”。京是人工筑成的高丘,是比都城新郑还大的城邑。段到了京之后,不断扩充地盘,修缮甲兵,人称“京城大叔”。郑庄公一忍再忍。到了后来,段与武姜商量好日期,打算里应外合,偷袭郑国的都城。
郑庄公把情况打听确实,派出二百乘兵车杀向京。段不堪一击,逃到了鄢,被郑庄公的追兵打败,又逃到了共国。
段的儿子叫公孙滑,逃到了卫国。卫国认为郑庄公攻击弟弟是一件不仁之事,就协助公孙滑攻打郑国,并且夺下了廪延这个城邑。
郑庄公自然不肯吃这个亏,他利用周王室卿士的身份,集合了周军与虢军,一直打到卫国南部的边境。卫国不甘失败,不久又联合宋国、陈国和蔡国,一直攻打到郑国国都的东门。围了五天,才罢兵而去。
郑国地势不好,几乎被这几个国家包围了。它的北边是卫国,东边是宋国,东南边是陈、蔡二国。郑国要么在战争中强大,要么在战争中灭亡。武姜哪里知道,由于她的偏心,竟把国家置于这样的危机之中。
几年后,郑庄公趁卫国内乱,发动攻击。卫国毫无还手之力。在打败卫国之后,郑国又降服了陈国,然后把目光紧紧盯在宋国身上。公元前713年夏,郑国联合鲁国、齐国,说是奉周天子之命,惩罚宋国的“不朝之罪”,进攻宋国。一场血战之后,郑军完胜。
此时,天下的大国之中,晋国内乱不已,根本无暇他顾;秦国在与西戎激战,几乎听不到他的声息;楚国正默默地在南方扩大他的势力,还没有逼近中原;齐国、鲁国、宋国、卫国、陈国、蔡国等,在郑庄公的文韬武略之下,现在都已经唯郑国马首是瞻,郑国俨然成了中原的霸主。
参考资料:
人物生平 立为太子
卫桓公,姬姓,卫氏,名完,是卫前庄公之子。起初,卫庄公娶齐国公主庄姜为夫人,庄姜容貌美丽,但却没有生育能力。后来,卫庄公又娶陈国女子厉妫(《史记》误作厉姒)为夫人,生下儿子公子孝伯,但公子孝伯很早去世。跟随厉妫陪嫁来的妹妹戴妫受到卫前庄公的宠幸,而且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完。戴妫死后,卫庄公就让庄姜将完作为自己的儿子抚养,并立完为太子。
继任君位 卫前庄公二十三年(鲁惠公三十四年,公元前735年),卫前庄公去世,太子完继位,是为卫桓公。卫桓公二年(鲁惠公三十六年,公元前733年),卫桓公因弟弟州吁骄横奢侈,便罢免他的职务,州吁于是逃离卫国。
交战郑国卫桓公十三年(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十月十四日,鲁隐公改葬父亲鲁惠公,卫桓公前往鲁国参加葬礼。同年,郑国国君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发动叛乱,率军攻打郑庄公,共叔段因没有取胜,于是在外逃亡,州吁便请求与共叔段结交为朋友。当时共叔段的儿子公孙滑逃到卫国。卫桓公派兵替他进攻郑国,占领郑国的廪延。郑庄公率领周天子的军队、虢国的军队进攻卫国南部边境,同时请求邾国出兵。邾国国君派人私下和鲁国的公子豫商量,公子豫请求鲁隐公出兵援救,但鲁隐公不同意,公子豫就自己离开,和邾国、郑国在翼地会盟。
卫桓公十四年(鲁隐公二年,公元前721年),郑庄公派兵进攻卫国,以讨伐公孙滑。
遭弟弑杀 卫桓公十六年(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二月戊申日,州吁聚集从卫国逃走的流民袭击并杀害卫桓公,自立为卫国国君,史称卫前废公。卫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位遭到弑杀的国君,从此弑君成为惯例。不久,卫国大臣石联合陈桓公诛杀州吁,拥立卫桓公的弟弟公子晋继位,是为卫宣公。
为政举措
卫桓公在位时期,卫国多次与郑国发生战争。公元前722年,卫桓公派兵夺取郑国的廪延,并与鲁国、邾国在翼地举行会盟。
历史评价冯梦龙《东周列国志》:“郑庄克段天伦薄,犹胜桓侯(卫桓公)束手亡。”
史籍记载《左传》隐公元年至隐公四年
《史记·卷三十七·卫康叔世家第七》
家庭成员 父母父亲:卫前庄公,名扬。
生母:戴妫,陈国之女。
养母:庄姜,齐国之女。
兄弟公子孝伯,卫桓公兄,早卒。
卫前废公,名州吁,卫桓公弟。
卫宣公,名晋,卫桓公弟。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在长篇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中,卫桓公于第五回《宠虢公周郑交质助卫逆鲁宋兴兵》中登场,其事迹描写与史料记载基本相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