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气候影响

2014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气候影响,第1张

气候变化是个长期且容易引发争议的话题。地球气候系统非常复杂,由于人们在认识地球气候上的知识欠缺、科学研究的不确定性以及一些不可预知的因素(如:太阳运动、火山爆发等),使得人们往往难以精确地预测未来在何时何地会发生什么以及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此外,气候变化还涉及到各个国家经济、政治影响、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问题。但是气候变化已经不仅仅只是科学层面的议题,它关乎到人类的现在及未来。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体现在全球气温升高、海洋变暖、冰雪大范围融化、海平面持续上升等诸多方面。

气温升高

2013年是北极自20世纪初有气温记录以来的第七热年,其中,阿拉斯加20米深的永久冻土观测站记录到历史最高温度值。而在南极,主要由南极大陆崩解到洋面的海冰面积则连续第二年创新高,2013年10月1日达1950万平方公里,超出2012年的最高值07%。当年年底,南极还观测到自1957年有气温记录以来的最高温度。

2014年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评估报告显示。1880—2012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升高了085摄氏度,其中北半球高于南半球,冬半年升温高于夏半年。在北半球,1983—2012年可能是过去1400年中最暖的30年。

温室大气增高

2012年,而此前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年度温室气体公报显示,2012年全球年均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为3931PPM, 工业化以前则是278PPM。

2014年4月,世界气象组织在日内瓦发布的公报显示,2014年4月北半球大气中月均二氧化碳浓度首次超过400PPM(PPM为英文parts per million的缩写,或称百万分率,常用来表示气体浓度或者溶液浓度),所有位于北半球的观测站监测到的二氧化碳浓度均创当地春季最高值。

粮食作物减产

英国《自然》杂志刊登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使小麦、大米等主要农作物养分减少。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塞缪尔·迈尔斯说,二氧化碳排放增多不只是减少农作物养分,还会使得产量减少。除了研究耐抗二氧化碳的农作物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才是根本的解决方法。

海平面上升

而反常气候导致灾害增多,已经是各大洲都难以幸免的客观事实。美国气象学会最新发布的《2013年气候状况》报告显示,2013年破了多项气候记录。除了二氧化碳浓度创历史新高,全球海洋表面温度同样在上升,其中北太平洋表面温度创最高记录。

全球海平面也持续了过去20多年年均32毫米的上升速度。海平面上升对岛屿国家和沿海低洼地区带来的灾害是显而易见的,IPCC曾指出,按照目前的海平面上涨趋势,到本世纪末海平面上升的最高可能性将达到80厘米,可以预见到2100年世界各地将出现诸多的“流浪之国”。海平面上升及降雨增加,还将会导致海水倒灌,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增加传染病暴发的概率,以及引发更多的地质、自然灾害。

冰川减少

此外,根据卫星和地面数据显示,位于北美洲北部,被称为世界最大岛的格陵兰岛的冰盖,从1990-2000年间以600%的速度在减少;南极冰盖的冰储量也在减少;北极海冰面积以每十年35%—41%的速率缩小,这样的融化速率创1450年以来的新高。

IPCC评估报告显示,冰川面积普遍退缩现象自1971年开始越来越严重,1971—2010年间,气候系统增加的净能量中有90%以上储存于海洋,造成海洋上层变暖。20世纪以来,全球海平面上升19厘米,平均每年上升17毫米。

对于气候变化结果的认识,学术界仍然存在一些争议。中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杜祥琬指出,变暖对农业和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但持续变暖特别是在短期内变暖过快,可能导致弊多利少。

对气候变化现象的科学认识,学术界存在几点主要的共识和差异:

一是对气候变化现象的认知。以IPCC为代表的主流认识是,气候变暖和反常气候活动增加是气候变化的两个基本趋势,变暖是一个全球范围的总趋势,它在空域的分布上并不均衡,在时域的变化上也并不单调,而是波动式上升的。这个认识是以科学观测得到的大量科学数据为依据的。有些学者对变暖是不是主要趋势提出质疑,也能举出一些依据。但从科学界已掌握的全球观测资料看,确定近百年全球变暖的总体趋势应是没有问题的。

二是引发气候变化的原因。导致气候变化的原因既有自然的因素又有人类活动的因素,主流的认识是:近代(特别是近百年来)气候变化的主因是人类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增强所致。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自然因素是主因。无论争议如何,近百年来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在增加这个事实是不可否认的。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两大难点——“减排”和“资金”其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类似,那就是在一个群体中分配干活和出钱的任务不是件容易事儿。此外,一群人在议事规则上达成一致也不容易,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是个难题。

气候变化谈判不像联合国大会投票那样依票数多寡通过决议,而是要获取全体参会方的认可才能达到满意结果。但世界如此大,各国的国情和诉求各不相同,这是谈判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次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仍在官网提出,所达成的协议要有“普遍性”,即让所有参会方缔结协议,并适用于该协议的所有签署方。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能否满足各方所愿,就要看参与谈判各方的诚意了。

希望能够帮到你!望采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3295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8
下一篇2023-11-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