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车出行要集中精力、注意休息、合理规划线路、遵守交通规则、遇到交通事故要及时报警。
驾车出行的时候行车安全非常重要,想要保证行车安全,就要集中精力在开车过程中,不要接打电话,更不要做其他影响自己注意力的事情,不然会因为自己注意力不集中而出现意外交通事故,这个司机就因为在开车过程中与后座的猫咪吵架,导致自己分心走神,把车直接开进了绿化带。虽然司机没有受伤,但车辆受损严重,需要自己承担相应的维修费用。
驾车出行一定要注意休息,不能疲劳驾驶,在持续驾车4小时左右,就要在高速服务区或者其他安全地带停车,休息半小时。这样能让身体得到适当的调整,也能让体力得到有效恢复,在休息以后继续驾车,上路行驶能保证安全,会避免自己因疲劳驾驶而出现交通事故。车出行时还要注意天气变化,如果遭遇沙尘暴,暴雨和暴雪等极端天气,要尽快在安全地带停车。
驾车出行还有合理规划线路,出行前就要了解相应的路况,一定要避开交通拥堵路段和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危险路段,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行车安全。在路上遭遇堵车的时候,要保持心态的平和,不能盲目抢道,更不能与其他司机之间发生争吵和暴力冲突,不然会出现极其严重的后果,还有可能让自己触犯法律。
驾车出行时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能做违反交通规则的事情。驾车在路上行驶,不能恶意别车,更不能盲目超车,还要把车速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另外在路上驾车行驶,遇到交通事故的时候要及时报警并用手机拍照,保留相关证据,这样有利于后续的责任认定。在驾车过程中遭遇交通事故时,应该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如果有人因事故而受伤,应该在第一时间拨打120,及时救助伤员。
在品牌层面中国的比亚迪、北汽、上汽等过去一直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品牌的龙头,但是特斯拉这条鲶鱼卷土来袭,在2019年夺下了比亚迪稳占了4年的全球新能源销量冠军之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到了今年上半年,不仅是比亚迪丢失了过去的光辉,被后来者大众、宝马迎头赶上,跌出前三强。还有如北汽新能源、上汽等过去强大的新能源品牌和车企,也失去了前几强的位置,淹没在一众新能源品牌榜单之中。
同时过去中国品牌全球热销的新能源车型销量也相继出现销量下滑,今年上半年的车型十强榜中,过去领先的北汽EU系列、比亚迪和宝骏的产品已经不见踪影,仅剩下比亚迪秦一款产品,这为中国新能源弯道超车的战略路径蒙上了阴影。
没想到的是,噩耗接踵而至,除了中国品牌和单一产品在全球市场上被超越,就连中国一直领先全球的新能源市场地位,也在今年前7个月丢失了,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新能源累计销量欧洲比中国市场高出14万辆,中国新能源全球领先的状态正受到挑战。
中国规划和期待那么久的中国新能源市场,肯定希望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在全球新能源市场中,中国品牌也能占据着领先甚至是重要的地位。现如今的情况是双双失利,那中国在汽车产业和市场上一直准备、且期待着的弯道超车还有机会吗?
起大早,赶晚集
汽车产业的新能源化是国家大的战略方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相比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落后了数十年,当别人早就将发动机、变速箱等技术研究得炉火纯青时,我们还在入门阶段,那么中国汽车拿什么去与欧美日等汽车强国竞争?
所以新能源化和智能化的路线,也成为中国汽车产业赶欧超美的机会,即所谓的换条全新的道路,在新能源电动车领域,技术实力、储备,电池、电控等关键零部件领域差距不大,大家起点都是一样,重新拉开竞争,甚至中国还可以举全国之力,用庞大的市场去培育,这几乎是中国汽车工业新的机会。
“十二五”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增长过程,2011~2019年,产销量从不足5000辆发展到超120万辆,保有量从1万辆提升到381万辆,10年产销量增长了近400倍,比重占全球总量的一半,处于世界遥遥领先的地位。
但这个优势并没有得到延续下去,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样,无论是在车型、品牌、乃至总体销量的全球排名上,中国领先优势已经出现动摇。是的,伴随着更多车企开始重心投入到新能源市场领域,中国的新能源发展和竞争压力将越来越大。
“今年,整个欧洲的电动汽车销售量将超过中国,我们非常痛苦。”近日,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2020年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表示。车企、政策制订者及汽车产业的消费者,不要起大早,却赶了个晚集。“我们把基础设施全部做完了,人家开始热卖。”
曾毓群的担心不无道理,过去宁德时代是汽车动力电池领域霸主,国内外几乎绝大多数车企都相继与宁德时代签订了合作协议,出货量也连续3年占据全球第一位置。但是今年上半年,LG化学已超越宁德时代成为全球最大动力电池制造商。数据显示,LG化学上半年总装机量为105 GWh,同比上涨828%,市场份额为246%;宁德时代排名第二,总装机量为10 GWh,同比下降281%,市场份额为235%。
是的,宁德时代以05GWh的差距丢失电池巨头桂冠,主要原因就是中国新能源市场进入发展瓶颈期。今年1-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86万辆,同比下降328%,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下降幅度为343%,两者下降幅度均远高于汽车整体销量。同时日韩电池企业重新进入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对宁德时代带来冲击。
到底是什么制约了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发展?又是什么促成了欧洲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崛起?分析原因不难发现,国内从2018年开始,补贴政策在持续退坡,新能源市场销量开始降温。而欧洲为了拉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从最近两年补贴在持续加码,推动了欧洲新能源汽车产销快速增长。同时欧洲严苛的排放法规政策,更是成为新能源汽车最直接的推手,否则天价罚款谁家车企都承受不了。
国内补贴退坡的当口,欧洲迎来了补贴的春天,被反超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从产业发展规律和进程来看,中国毫无疑问已经走在了欧洲的前面,走过了政策式、扶植式的发展,逐步过渡到市场化的运作阶段,正如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所言:经营一个产品,完全靠国家补贴,那就是等死。
对中国新能源市场而言,尽管补贴退坡造成全行业大幅下滑,还给了特斯拉爆发的机会,但阵痛是不得不经历的,眼前欧洲反超的局面正是迫使自主新能源车企自力更生的压力与动力。为了在微弱的补贴下与燃油车相竞争,电动车企业也不得不苦心钻研,提升产品力,这无论对产业和市场,还是对消费者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当外资卷土来袭
伴随着大众ID3即将在欧洲销售,今年欧洲的新能源汽车产品销量或将突破100万辆。但分析人士认为,欧洲的领先优势并不会太长久,就拿目前全球最为火热的特斯拉来说,其最核心的市场依旧是中国,况且在上海,特斯拉已经规划了50万辆的电动车产能。更何况大众、奔驰、通用等全球车企早就把新能源的梦想押宝在中国市场。
所以,我们反倒是不应该担心中国会不会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从燃油车走过的路来看,中国市场全球最大这是必然。我们更应该担忧的是,当外资新能源产品在中国市场卷土而来之际,中国品牌、中国自己的汽车工业,还是否具备先发优势,还是否真正能够对抗得了外资全面侵袭。
这一点,在SUV领域中国品牌已经吃了亏。2014-2017年间,中国品牌嗅探到SUV市场机会,在快速的产品布局中,中国品牌率先吃到SUV市场红利,凭借着科技化、智能化、性价比等优势,获得了不错的销量,一时间那些弱势甚至被边缘化的中国品牌也获得了新的生机。
但是进入到2018年,当外资SUV产品开始卷土来袭,SUV市场开始洗牌。外资SUV凭借强大的品牌优势,同时在产品力、智能化配置追上中国品牌SUV,整个细分市场就迎来了淘汰和洗牌。在上一轮SUV大战中,中国品牌强大了一批,但更多的产品仅仅是陪衬和过客。
那么在接下来的新能源领域,中国品牌与外资品牌的对抗,究竟是拉开新的战场,还是重蹈SUV的覆辙,这一点还不好说,至少从目前中国品牌新能源产品的市场表现来看,情况并不乐观。
目前,中国品牌新能源产品车型数量已经多达110余款,但今年前7个月的累计总销量为2748万辆,占比整个市场比重为47%,但是销售销量较为低下,单一车型平均销量仅有2500辆。反观德系,其前7个月总量虽然仅有47万辆,但10余款产品的平均销量超过了3600辆。要知道大众的纯电平台的产品ID4还没来,一旦大众决心推动新能源产品的销售,势头可想而知。
再看看日系,目前日系以强混为销售主力,今年前7个月日系新能源的总销量高达近20万辆,20余款产品的单一产品平均销量高达8500辆,虽然强混产品一定程度上不被归纳为新能源车型,仅为节能车的一种,但从市场的选择来看,这种强混产品却备受消费者青睐,这背后就是技术和品牌的力量。
不久前,蔚来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前消费者对电动车没有兴趣的最核心原因是充电没有保障,这个比例高达468%,而制约新能源车发展的第二大原因就是电池价格高,车价不便宜,这个比例高达309%。当这两个问题都得到解决,新能源汽车也就将迎来它最好的时机。
关于充电保障问题,国家的新基建已经将充电桩纳入其中,乘着新基建的东风,充电桩建设正迎来新的机遇。而关于电池价格过高的问题,宁德时代到2025年左右,首购成本能够实现与燃油车的持平。那么,一旦新能源汽车开始走向寻常百姓家,对消费者而言买车是选合资还是自主呢?似乎品牌这一关,一直是制约中国品牌与外资品牌对抗的关键。
事实上,如果中国品牌不强大,就算当前具备优势的如电池等供应链体系,也会随着外资品牌份额的提升而受到侵袭,那个时候日韩电池的抬头,外资新的供应链体系被扶植起来,中国新能源产业的优势又在哪里呢?
文/杜余鑫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夫妻在练车过程中吵架的原因可以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 操作习惯的差异:夫妻可能不是在同一时间或同一驾校学习开车,因此他们的驾驶技巧和习惯可能有所不同。当两个人在车上时,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冲突。例如,一方可能觉得另一方开车太慢或太急,或者在某些情况下,一方可能会觉得另一方应该采取不同的驾驶行动。
2 紧张和压力:学习开车是一项需要集中注意力和掌握新技能的任务。在面对困难或压力的情况下,如面对复杂的路况或交通情况,夫妻可能会感到紧张和不安,从而引发情绪波动和争吵。
3 期望的不同:夫妻可能对彼此的驾驶能力和速度有不同的期望。如果一方感到另一方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他们可能会感到失望或愤怒。
4 沟通问题:有时,夫妻在车上时可能会因为沟通问题而产生矛盾。例如,一方可能会在没有充分解释的情况下指责另一方的驾驶错误,或者双方可能会因为沟通风格的不同而产生误解。
为了避免夫妻在练车过程中吵架,建议双方要理解彼此的驾驶能力和限制,并尽量以平和、理解和尊重的态度来处理任何问题。如果争吵不可避免,最好在停车安全的地方进行,以避免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同时,双方也可以尝试寻求专业的驾驶教练的帮助,以共同提高驾驶技能和减少冲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