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可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三类。
代表曲目有:《世上哪有树缠藤》、《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月儿弯弯照九州》、《走西口》、《五哥放羊》、《兰花花》
1、《世上哪有树缠藤》
出自**《刘三姐》,歌曲后有远征、蔡国庆、杨钰莹等歌手翻唱。
歌中以藤和树的缠绕,非常巧妙地道出了在爱情的表达上,谁应该是主动的一方。刘三姐深爱着善良、朴实、非常有正义感的青年阿牛,歌词很有哲理而又不失通俗,充满了含蓄而又不失明了,很容易引发人们的思绪,展开美好的联想。
**刘三姐是民间传说的壮族人物,古代民间传说歌手,聪慧机敏,歌如泉涌,优美动人,有“歌仙”之誉。人们对刘三姐无比喜爱,有关她的故事与记载很多,更是在每年的三月三当成节日来纪念她。
2、《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由李若冰、关鹤岩、徐锁、冯福宽作词,刘烽作曲,独唱原唱者为贠恩凤,后被众多艺术家演唱,其中尤以70年代歌唱家朱逢博演唱版流传甚广,此曲是2003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延安颂》片尾主题歌。
该歌曲是一首以陕甘民歌作为表现形式颂扬红色政权的歌曲,全曲用西北人民的语言(包括音乐语言)生动地、恰如其分地描绘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革命历史史实。
自此中国革命重心从南方移到北方,延安成为革命的圣地2009年11月11日,荣获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月儿弯弯照九州》歌唱祖国”合唱比赛一等奖。
3、《月儿弯弯照九州》
是自南宋以来流行于江苏省一带的地方民歌。该民歌出自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述民间离乱之苦。明末冯梦龙所编《山歌》中也有记录。
4、《走西口》
是一首山西地方民歌。据说它已经流传了一两百年。这首歌不但山西人会唱,山西邻近的内蒙、陕西,甚至更远一点的宁夏、青海、甘肃也有许多人会唱。中国有句老话叫“十里不同音”,说的是民歌有很强的地域性。
5、《五哥放羊》
《五哥放羊》是一首著名的山西民歌小调,广泛流传于晋西北、陕北、宁夏东北、陇东及内蒙古西部一带。这些地区社会文化历史有许多共性特征,其具体地域就是我国传统语境中所说的“塞上”(即长城内外),多属于方言划分中的晋语区。
6、《兰花花》
是刘燕平演唱的陕北民歌 ,由周家洛采集和再创造而成,并由党音之改编,后由朱逢博、郭兰英、王昆、李波、阿宝等多人传唱,该曲是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插曲和电视剧《爱在战火中》的主题曲。
《兰花花》是中国陕北地区的地方民歌,以纯朴生动、犀利有力的语言,热情歌颂了一位封建时代的叛逆女性──兰花花。
-山歌
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
演唱:祖海
唱山歌来,唱山歌来,嗨
这边唱来,那边和
山歌好比春江水,嗨
不怕滩险弯又多,喽,弯又多
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
我今没有好茶饭,喽哎
只有山歌敬亲人敬亲人
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
我今没有好茶饭,哎
只有山歌敬亲人敬亲人
唱山歌来,嗨
这边唱来,那边和
山歌好比春江水,嗨
不怕滩险弯又多,喽,弯又多
相关介绍:
《山歌好比春江水》是广西歌舞剧《刘三姐》的主题曲,其词曲原创均出自广西作者之手。《山歌好比春江水》成型于柳州彩调剧《刘三姐》,定型于广西歌舞剧《刘三姐》。
彩调剧和歌舞剧《刘三姐》反映广西壮族歌仙刘三姐以山歌为武器带领乡亲们与恶霸财主作斗争的故事。1999年南宁国际民歌节斯琴格日乐与600“刘三姐”共同演唱了一首重新编曲的《山歌好比春江水》至此,这首歌在新世纪又一次被大家熟知。
1、节拍、节奏较自由(即便主体部分节奏规整,也往往在乐曲起始部分增加一个呼喊(如《弥渡山歌》)。
2、旋律进行起伏较大。
3、上下句结构的较多(南方有一部分五句子体的)。
4、歌词往往只有一两段,并多用对偶句子。
小调的形态特点:
1、节奏较匀整。
2、旋律进行较婉转、细腻。
3、多为起承转合的规整结构。
4、歌词往往有多段(分节歌),并常用长短句。
山歌是一种中国民歌的类型,是农民、牧民在山野、田间即兴演唱的民歌,歌词不固定,多表现劳动和爱情,和地方方言结合较密切,音乐形式直率、淳朴,音调高亢,节奏自由,充满激情。其表现形式既有独唱,也有对唱或一唱众合。
山歌的地域性较强,在各地名称也不同,如在陕西北部称“信天游”,在青海为“花儿”,在安徽称为“慢赶牛”,在四川叫“晨歌”,山西北部为“山曲”,贵州为“飞歌”,云南为“赶马调”等等。但犹以客家山歌最著名。
扩展资料:
分布
中国山歌的流传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北黄土高原、秦岭大巴山区、大别山区、武夷山区、西藏高原一带。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传播区及其品种有:
晋、陕的"信天游"、"山曲"、"爬山调",宁、甘、青地区的"花儿";陕南、川北的"姐儿歌"、"茅山歌"、"背二哥",大别山区的"慢赶牛";
江、浙一带的"吴山歌",赣、闽、粤交汇区的"客家山歌",云、贵、川交界地带的"晨歌"(又名"神歌")、大定山歌及两广的各地山歌等。
参考资料:
山歌歌词中的“翘歌”、“双胞”、“四韵”分别表示不同的含义。
“翘歌”可以理解为“高歌”,在山歌中通常指唱调较高的歌曲,具有高昂、激越的特性。
“双胞”则是指一首歌曲中的两个部分或两个乐句,它们在旋律上非常相似,像是孪生的一样。
而“四韵”则是指四句山歌或民歌的韵律,一般包含七个字,每句都有韵脚。这四个韵脚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整体,共同构成了一首山歌或民歌的韵律结构。
山歌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第一章 浮在水面上的尸体
这个秋天开始时,空气显得沉闷,找不到秋天清爽的感觉。赤板市的人们在沉闷的空气中叫苦连天。这样反常的天气似乎让人也变得反常。有一个姑娘竟然从六十层高的古木大楼上纵身飞下,摔成了一摊肉泥。她的所有同事都说她死前没有一点异常,她吃完午饭笑嘻嘻地和同事说到楼顶去透透气,平常她经常在这个时间里到楼顶去透气;她的家人朋友也没有发现她死前有什么异常,她没有和丈夫吵架,也没有和谁赌气,小日子过得好好的。她为什么要从高楼上跳下,没有人知道真正的原因,只能够归结于沉闷的空气。
偌大的一个赤板市死一个人并不会引起很大的骚动,问题是除了那个姑娘莫名其妙地从高楼坠落之外,还发生了几件让人费解的事情。比如说,有一个老头在家里看一个古装的电视连续剧,看着看着,他就站起来,两眼发直,朝电视机的屏幕一头撞了过去,当场就把自己撞晕了。邻居发现后把他送到医院里抢救。他清醒后很奇怪地问医生,我怎么会在医院……
壮族传统音乐主要是各种山歌调。在壮族地区,每一个区或乡都有好几个调子,其中有叙事用的平调;有抒发欢快情绪的喜调,等等。据粗略统计,各地不同调子加起来达1000种以上。这些山歌调虽然是固定的,但它能表现不同的思想感情。其旋律与歌词相结合,能在听众中产生强烈的感染力。除了单声部民歌,还有双声部和三声部民歌。各部之间围绕着主旋律,时而平行,时面交叉,高低相衬,跌宕起伏,悦耳动听。
山歌调的演唱方法,有独唱、重唱、领唱、合唱等方式,无论是支声式、和声式或者复调式,都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其中富宁皈朝山歌调、靖西马隘及汉隆山歌调、田阳古眉山歌调、马山山歌调、环江山歌调,尤其著名。
高碧波 1979年10月26日出生,湖南邵东人。现任高碧波创意工作室董事长、美国TTL集团亚太区总裁、深圳苗大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湖南天天乐养老集团总裁、香港天天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龙牌酱业集团营销总顾问。
泰国YTB飞行俱乐部中国总代理,LVHM(路易威登)旗下公主号游艇官方唯一指定微信及移动互联网推广大使,美国西锐飞机中国代表处官方指定互联网推广大使。
中国首个微信公益寻亲平台创始人,湖南微公益联盟发起人之一,长沙邵阳商会会员,宝庆商会(湘潭)会长特别助理。
高碧波 21世纪中国知名移动互联网广告、营销创意专家。因全球第一个利用微信平台,微信好友圈贩卖私人飞机而闻名。善于精准营销,营销一线实战出身,营销创意以低成本,效果好而闻名。为中国首批移动互联网营销之代表人物。
扩展资料:
云南山歌剧是一地方剧种,在曲调上有明显地域特色,它的曲调是山歌,这种山歌跟其他地方的民歌民谣,劳动号子有着明显的区别,云南山歌非常丰富、明朗、优雅、动听,简直太"板扎"了。
它的曲调样式多种多样,有悲调、喜调、叙事调、吵架调、骂人调、说理调、劝说调、官司调、抒情调、分析调、回忆调、快调、慢调、衬字调、回转调、应答调等等。
唱法有独唱、对唱、合唱、配音、垫尾、连唱、应答等等。曲调或婉转流畅、或高昂明朗、或清新悦耳、或动人衷肠;或高山流水、或阳春白雪、或下里巴人多种多样,独具一格。
云南山歌剧是新近出现的一个地方剧种,它的曲调是山歌,题材是关于农民的生活故事。它以现实的手法反映农民的悲喜情仇,让公众了解农民的生活真实,并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教育意义。
在语言上,云南山歌剧也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如"仿"、"挨"等介词的用法,在现代普通话里是没有的。另外有些词汇也是云南独有的,如"板扎"、"半盘"、"日浓"、"款"、"打失"等等。
-云南山歌剧
《唱支山歌给党听》
歌手:才旦卓玛
作曲:朱践耳
作词:蕉萍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
我把党来比母亲;
母亲只生了我的身,
党的光辉照我心。
旧社会鞭子抽我身,
母亲只会泪淋淋;
***号召我闹革命,
夺过鞭子揍敌人。
***号召我闹革命,
夺过鞭子,夺过鞭子揍敌人!
唱支山歌给党听,
我把党来比母亲;
母亲只生了我的身,
党的光辉照我心。
党的光辉照我心。
《唱支山歌给党听》是三部曲式结构。第一乐段充满深情和激情,表达了雷锋对党的热爱。
第二乐段体现了新旧社会的强烈对比,时而悲痛凄楚,如泣如诉,充满了对旧社会的仇恨;时而壮怀激烈,字字铿锵,具有部队歌曲的音调特点,表达了雷锋跟党闹革命的决心。
第三乐段再现第一乐段的主题,加深了旋律的印象,并把音乐推向高潮,再次强调了歌曲的中心思想。
才旦卓玛(19378),女,中国文联副主席,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
藏族民歌手,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西藏日喀则人。藏族。大专文化。
主要歌曲有《翻身农奴把歌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北京的金山上》、《阿玛列洪》、《酒歌》、《我们在相聚》等。录制有唱片《美丽的西藏,可爱的家乡》。
朱践耳(1922——2017)作曲家。原籍安徽泾县人,出生于天津。早年即自学音乐,1940年开始作曲。1945年赴苏北解放区,在苏中军区前线剧团工作,1947年任华东军区文工团军乐队长兼指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