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角度解析:夫妻间是如何渐行渐远的?
1、听过很多人的故事,故事的开头往往都是婚姻幸福,家庭美满,却总在某个中间阶段出现状况他们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刚结婚的时候,男方对老婆特别好,老婆觉得自己特别幸福,老公也特别爱自己。在这样的关系状态中,两个人有些磕磕绊绊也在所难免的。
比如,老婆和老公抱怨说:“我们公司的制度太变态了,迟到一分钟扣十块钱,谁还没个急事啊,这要是有个什么事耽误个几分钟,整个一天都白干了啊、"男方听完后说:“一个公司很重要的就是对人员的管理,这种制度它肯定得有啊,没关系,我们早起一点,不迟到就好了。
老婆就觉得老公根本就没有站在自己这边,忍不住抱怨说:“我不知道早起吗还要你说它必须有怎么了,有就可以没人情味,扣这么多了吗"看老婆情绪有点不对,老公就嘟囔了几句:“我就是给你提个建议,再说了我又没说错,扣得多怎么了,那是人家的规矩。
这句话之后,老婆就有点着急了:“你话里话外都向着外人,我还是不是你老婆”男方不想和她吵,就干脆不说话了。老婆气消了,也会想,我是不是有点过分了,就会主动哄哄男方,缓和一下关系,这件事情就算过去了。
再过一段时间,还是会有一些这样的小冲突,男方开始大部分时间都在沉默,听着对方抱怨,听得烦了就干脆跑去另一个屋子里睡,等老婆气消了,两个人又“重归于好”。两个人好的时候,谁都觉得很幸福,可随着两个人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男人变得越来越不耐烦了,觉得老婆每次都找事,反反复复总是这样,自己实在是不知道该怎样跟她相处了。
老婆察觉到了他的变化,会说“我觉得你现在不在乎我了”,每次-听到这些,男方就会觉得对方在挑刺,便也开始挑剔她“你事怎么那么多两个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争吵,互相指责对方。后来,每次提起都要吵一架,老婆也就不再提了,男方也不主动和老婆说话,晚回家不再提前打,不再给她带蛋糕,不陪她过节日,就连看到她都觉得好像是一种负担。
这时候关系中的两个人,都有些对这段关系S心了,对能够改善关系不再抱有期望,觉得沟通没有办法解决他们的问题,对对方也不再抱有期待。很多关系越来越糟糕,都经历了以上相似的过程,今天我想从男方的角度带大家看一看,他从“不说话”到“开始挑刺”到“不管不顾”都经历了什么这些行为背后的意图又是些什么
2、一个人的行为往往会有这样两种意图:要么是想保护自己,要么是想保护关系。
尤其是放到婚姻里去看,不管是分析自己还是分析对方,基本上只有这两个维度。对于这个男方“不说话”“挑刺”“不管不顾”的行为,他的意图更多的是为了保护自己,但这些方法不仅没有保护到自己,反而伤害了关系,让自己在关系中更受伤,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行为背后的意图是什么
第1种:不说话。
像开始的争吵,听到老婆对某件事的不满,男方提出自己的建议原本是好意,却被老婆误会没有站在自己这边,而自己的解释换来的是对方直接将矛头对准了自己,从对事件的讨论,变成了妻子对自己这个人的指责。这样的沟通模式总是重复,那既然这样,我干脆就不说话,我不解释了,你就不会再指责我了吧。
但用这样的方式来处理关系,就像是在你们中间装上了一扇门,将自己和对方隔开了,不论对方如何用力的敲打这扇门,你都不予理会。因为自己解释以后,对方的反应让自己更受伤了,自己又没有更好的办法去应对,所以只能用“沉默”保护自己。可在面对你的沉默时,对方甚至都意识不到你是在保护自己。
不光这样,老婆还会在脑海中构想出一个自己的解读:我都生气成这个样子了,你还不管不顾的,一句话都不说,你是不是不在乎我了,是不是不爱我了这样的解读让老婆又对你产生了更大的不满。
男方更受伤了,觉得“我说也不行,不说也不行,你到底想让我怎么样才满意”,但在对方眼里,他躲进自己的房间里,对方听不到他在悄声说着:“我受伤了”、“我很委屈”“我不想被指责”,只能更用力的敲打着那扇门。
第2种:挑对方的刺。
当男方的壳被对方敲碎,他不得不把自己坦露出来,可对方的挑剔和抱怨就像是一根根地针,不停地扎在他身上。被扎和喊痛的次数多了,带着心里这些不满,在面对对方的抱怨时,你不再想单方面地照顾关系,包容对方,一味地让自己妥协,他也开始想让对方尝尝这种被指责,被抱怨的滋味,想让她在感受到这种痛苦时,能够理解你当初是什么样的感受。
你们在彼此的身上留下了伤口,都希望着对方可以看到自己的伤口,可以照顾自己的感受,但在这种冲突的状态下,你们关注的都是自己有多受伤,对方伤我有多深,这时候的你们更像是敌人,没有办法给对方疗伤。所以这种保护自己的方式就又失败了,因为你保护自己的时候,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她。
第3种:不管不顾。
在面对对方变本加厉地追问时,丈夫感到越来越痛苦,越来越想逃离。他不再主动打面,不再主动送门,甚至不再主动说话,收回在对方身上的情感,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对方“我已经失去耐心了,对你的感情也快被耗没了”。可用这种方式来提醒对方时,等于丈夫是在拿着一把刀砍向对方,砍向你们的关系,觉得只要切断关系,我就不会受伤了。
他这种保护自己的方式,等于一步一步把两个人的关系推远了,他很痛苦,想让对方理解自己,可对方也受了伤,她能做的也只有自己止血、包扎伤口,很难背负着那么严重的伤口去照顾对方的感受。这时候关系中的两个人都不再对关系抱有希望,都在舔舐着自己的伤口,把对对方的情感逐渐抽离回来,这个时候的婚姻就像是一个空壳,随时面临着解体。
3、很多夫妻就像两只小刺猬一样,一方在感觉到受伤时,就把自己缩成一团,露出满背的刺,觉得对方看到自己缩起来就可以知道自己受伤了。
但对方看到的只有满身的刺,两个人互相刺痛着对方,关系也越来越远。很多人会觉得,如果我要保护自己,就兼顾不了关系,我除了不断妥协不断后退,就是拿起刀和对方对抗,所以,我要么伤害自己,要么伤害关系。事实上,保护自己和不伤害关系这两者是可以共存的,而共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沟通。
你需要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意图是什么,而不是让她自己构想、猜测自己行为背后的含义,而对方了解到你的意图,了解到:你是受伤的,是需要我的,而不是要伤害我时,她的危机感也会降下来,也就可以把兵器放下来,不用以同样的方式打你,你们关系中的火药味也会降下来。你们相处的方式也可以慢慢变得平和。
当你们不需要处于一个紧绷的状态时,就可以更好地看到对方的伤口和需求了,也能更好的照顾到对方的感受了。处理冲突的正确姿势是,我们在受到指责想要保护自己时,可以提醒对方,你这样做我是受伤的,同时也可以去了解对方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积累很多不满之后互相伤害。
原文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纆抗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坷。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
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白:“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纇慨羽声,士皆繸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畏慕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缬,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纆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纆抗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掺其室。时怨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秦王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译文
荆轲刺秦王
秦国大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领土,向北进军侵占土地,直到燕国的南部边界。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教荆轲说:“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想经常侍奉您,又哪里能够呢?”荆轲说:“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购取他的头。如果真的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地接见我,那我就有机会报答太子了。”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非常困难才来投奔我的,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就私下去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太刻毒了。父亲、母亲和宗族,全被杀戮或没收为官奴了。现在听说购买将军的头,赏格一千斤金、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你)打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眼泪说:“我每次想到这事,常常痛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一个计策来!”荆轲说:“现在有一句话,既可解除燕国的祸患,又可报将军的仇恨,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怎么办?”荆轲说:“希望得到将军的头用来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愿意接见我。(到那时)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刺他胸部。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斯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有没有这个心意呢?”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左手握住右腕,走进一步说:“这是我日夜为之咬牙痛心的事,而今日才得听到您的指教!”于是就割颈自杀死了。
太子听到这个消息,急速驾车赶去,伏在(樊将军的)尸体上痛哭,非常悲哀。事已至此,无法挽回了,于是就收拾起樊於期的头,装在匣子里封好它。
于是太子预先寻求天下锋利的匕首,得到了赵国徐夫人的匕首,用一百金买下,让工匠用药水加工。于是打点行装派荆轲上路。
燕国有个勇士叫秦武阳,十二岁时就杀过人,人们不敢对他正眼相看。就派秦武阳做副手。
荆轲等待另一个朋友,想同他一起去,那人居住的远,还未到来,为此而留下等待他。
过了一阵还没有出发,太子嫌荆轲动身晚了,怀疑他改变主意后悔了,就又请他,说:“时间已经快到了,荆卿难道不想去了吗?请允许我先派秦武阳去!”荆轲生气了,呵斥太子说:“今日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现在只提着一把匕首深入不可预测的强暴的秦国,我所以停留,是在等待我一个朋友同他一起去。现在太子嫌动身晚了,我就辞别了。”于是出发了。
太子和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冠来给荆轲送行。
到了易水边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高渐离敲着筑,荆轲随着拍节唱歌,发出了声调悲凉的声音,送行的人都流泪哭泣。(荆轲)又向前唱道:“风潇潇啊易水寒,壮士一去啊不再还!”筑声又发出激愤的声调,送行的人听了,都怒目睁眼,头发都竖了起来。于是荆轲就上车走了,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於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到了秦国后,(荆轲)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替他先在秦王面前说道:“燕王真的惧怕大王的威势,不敢起兵抗拒大王,愿意全国上下都做秦国的臣民,排在诸侯的行列里,象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税赋,只要能够守住祖先的宗庙,按时祭祀就行了。(燕王)害怕不敢自己来陈述,恭敬地砍下樊於期的头,并献上燕国督亢的地图,用匣子封好,燕王亲自拜送庭前,派使者来报告大王。一切听凭大王的吩咐。”
秦王听后,非常高兴,于是穿上朝服,在朝堂上安排最隆重的“九宾”大典的礼节,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的匣子,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前进。走到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变得很恐惧,群臣感到很奇怪,荆轲回头对秦武阳笑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陋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原谅他,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过武阳所拿的地图!”
荆轲取过地图奉送给秦王,展开地图,地图全展开时匕首就露了出来,于是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着刺他。还没有刺到秦王身上,秦王大惊,自己挣着站起来,袖子断了。(秦王)拔剑,剑太长,握住剑鞘。当时心里又怕又急,剑插得又紧,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群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没有意料到,大家都失去常态。并且秦国的法令,群臣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带一点兵器;那些宫廷的侍卫拿着兵器的,都排列在殿下,没有皇上的命令不能上殿。正急的时候,来不及召唤殿下的侍卫,因此荆轲追逐秦王,而仓猝间惊慌失措,大家没有东西来打荆轲,于是用手一齐同荆轲搏斗。
这时,随从的医官夏无且用他捧着的药袋投击荆轲。秦王正绕柱跑,仓猝间恐惧慌忙不知所措。两旁的人就喊:“大王快把剑推到背后!推到背后!”于是(秦王)拔出剑来击杀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伤残倒地,就举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没有投中,投在柱上。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
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着,两脚伸开像箕的样子坐在地上。骂道:“事情所以没有成功,因为想劫制你订立盟约,一定要得到盟约来报答太子啊。”
(秦王的)侍臣上前,杀死荆轲。(事后)秦王头晕目眩了好长时间。
古人用的兵器,为什么现在我们根本提不动?
在古代的武侠小说里,我们经常看到主人公拿起千斤重的冷兵器丝毫不费力。可是为什么古代人的冷兵器现代人提都提不起来?这其中有着怎样的缘由呢?
古代的英雄
如果你是一个痴迷于武侠小说或者历史的人,那你一定是《三国演义》《水浒传》《隋唐演义》《薛仁贵传奇》的忠实书迷。在这些武侠小说中,各路英雄侠肝义胆,他们总是会为朋友两肋插刀,英雄气魄曾经感染了很多的人。
除了各路英雄的品质十分吸引人之外,大多数的读者和电视剧粉丝还会被作品中的精彩打斗情节吸引。各路英雄拿起自己重达千斤的冷兵器一路冲杀,所到之处人人闻风丧胆,战无不胜,好不让人佩服。作为文学作品,其中夸大的成分必不可少,可是大多数的人和历史情节还是以现实为依据的。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疑问:古代的冷兵器如此沉重,为什么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举起来甚至可以施展武功招式,而现代人竟然提都提不起来呢?
兵器不同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古代和现代的兵器是完全不同的。古代人的兵器全部都是冷兵器,而古代的人必须要用自己手中的兵器去攻击对方,只要这样自己才有可能在激烈的战斗中保全自己的性命。为了确保自己在战场上有足够的威慑力,战士们必须勤加练习。只有日复一日的练习才能让自己拥有绝对的力量,而力量是使用冷兵器战胜敌人的前提。
古代人的训练与现代军人的训练不同。虽然现代军人也需要强健的体魄、强大的身体素质,但加强锻炼只是他们日常训练中的其中一个部分。而这个身体素质训练的部分所占比重不大,现代人大多会将大部分的时间用于技能、技巧的练习上。
技能、技巧的练习众多,枪支练习、打靶练习、车辆驾驶、战斗机驾驶……除此之外,现代军人还十分注重军事理论的学习。在如今,冷兵器也渐渐不被人们广泛使用,现代生活中最常见的冷兵器应该就是匕首了。
古代的人并没有这么多的现代兵器,而他们最常见的就是冷兵器。因此为了能够在战场上一击制敌,他们只能终日将冷兵器的训练当成生活的全部。如此,提高武艺与战斗力、加强力量训练便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古代人天天训练、现代人只训练很少一部分的时间,这也是为什么现代人根本提不动古代人武器的原因了。
形象夸大
我们了解古代人使用冷兵器大多是通过描写古代英雄的小说或者电视剧,而这些艺术作品为了渲染氛围、增强感染力总是有夸大的成分。在《隋唐演义》中,天下霸主李元霸就拿着重达800斤的铁锤,而居好汉第二位的裴元庆手中的银锤也足足有300斤。
这样巨大的重量拿在手里在现代几乎想都不敢想,可是古代的英雄好汉竟然能够来去自如,这实在让人震惊不已。相比之下,《三国演义》中的兵器重量可信度就高得多。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重量为81斤,张飞的丈八蛇矛重量为62斤。在三国时期的一斤与现在的8两相同,按照这样的计量标准来换算,这些三国好汉的武器也有三四十斤了。虽然三四十斤对于现在很多的人来说困难不大,可是要将它们拿到战场上杀敌就任务艰巨了。
那些使用冷兵器的英雄之所以能够拿着百斤的武器来去自如,除了作者描写的夸张成分之外,还与他们独特的身份有关。古人的大型战争在开始之前先要两军的将领级的人物对抗。通常情况下两军的将领全部都是武艺高强的,而两军的将领挑战也关系着整个战争的战局,因此胜利十分重要。将领的对抗一般情况下会大战三百回合,如果想要取得胜利就一定要拥有极高的战斗水平和耐力。
古代的将领能够拿起千斤重的武器,作为普通人的现代的我们拿不起来冷兵器也是正常现象。
兵种不同
在电视剧或者小说中描写的战争中,我们经常看到冲在前线的士兵们大多拿着重型的武器,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原来,那些两军交战中拿着重型冷兵器的士兵们是一个特殊的军种——冲锋骑兵。
其他骑兵或者步兵通常情况下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因此他们在武器上也逊色很多,而作为打头阵的冲锋骑兵,他们手中的武器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冲锋的骑兵处在整个队伍的前排,而他们骑的马一定是强健有力的马中极品。冲锋骑兵手中的武器必须足够长、足够重,只有长而重的冷兵器才能形成巨大的冲击力。
换句话说,前排骑兵的手中的冷兵器是克敌制胜的关键。因此冲锋的战士们手中拿的狼牙棒、钢鞭这样杀伤力极大的武器,这样的武器几乎可以穿透敌方战士的铠甲。一场战争之中,冷兵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如今的世界处在和平与发展的大趋势中,身处现代的我们也不再需要拿着重型冷兵器奔赴战场了。在当今局部冲突中,人们采用的大多都是现代的枪、炮这样高精尖的武器设备。我们告别了冷兵器的时代,走进了科学技术加持的武器时代。
受计量单位的不同,古代的武器重量与我们现在的重量或许并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尽管小说、电视剧中的情节有夸大的成分,
但是古代的冷兵器比现代重,而现代的我们或许连提都提不起来,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的武器已经向着小巧、轻便、杀伤力大的方向发展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现代武器其实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你说的是那些不超过两米长的长兵器吧?其实他们的握法是正确的,因为在直刺的时候,会松开前手,后手握紧枪杆向前递出去,这样攻击距离一下子就增加了近两臂长,发挥了长兵器的优势的同时,也因为待发状态(准备攻击状态)是握住中间的,动作更为灵活,让敌人难以防备。
使用这种长度不是很长的枪,都是左手(左撇子就是用右手)握住枪杆中间的位置,右手握住枪杆后面的位置,攻击时左手松开,右手握紧往前递出,同时配合右脚踏步向前的动作,使得攻击距离突然变长,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即便被躲开或防住,收手把长枪抽回来,还能在对手近身之前,再进行一次攻击。
这样的握中间的握法,即可打长又能打短,增加了攻击变化,却不会失去长度优势,所以这是最正确的握法。
当然,使用更长的长兵器时,就不能用这种握法了。
夫妻间是如何渐行渐远的
1、中间阶段出现状况
一、听过很多人的故事,故事的开头往往都是婚姻幸福、家庭美满,却总在某个中间阶段出现状况。他们的故事大概是这样。刚结婚的时候,男方对老婆特别好、很爱自己,老婆觉得自己特别幸福。在这样的关系状态中,两个人有些磕磕绊绊也在所难免的。
比如,老婆和老公抱怨说:我们公司的制度太变态了,迟到一分钟扣50块钱,谁还没个急事啊,这要是有个什么事耽误个几分钟,整个一天都白干了啊。男方听完后说:一个公司很重要的就是对人员的管理,这种制度它肯定得有啊,没关系,我们早起一点,不迟到就好了。
老婆就觉得老公根本就没有站在自己这边,总抱怨说:我不知道早起吗还要你说它必须有怎么了,有就可以没人情味,扣这么多了吗
2、无法相处
看老婆情绪有点不对,老公就嘟嚷了几句::我就是给你提个建议,再说了我又没说错,扣得多怎么了,那是人家的规矩。这句话之后,老婆就有点着急了:你话里话外都向着外人,我还是不是你老婆男方不想和她吵,就干脆不说话了。
老婆气消了,也会想,我是不是有点过分了,就会主动哄哄男方,缓和一下关系,这件事情就算过去了。再过一段时间,还是会有一些这样的小冲突,男方开始大部分时间都在沉默,听着对方抱怨,听得烦了就干脆跑去另一个屋子里睡,等老婆气消了,两个人又“重归于好”。
两个人好的时候,谁都觉得很幸福。可随着两个人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男人变得越来越不耐烦了,觉得老婆每次都找事反反复复总是这样,自己实在是不知道该怎样跟她相处了。
3、不说话
老婆察觉到了他的变化,会说:我觉得你现在不在乎我了,每次一听到这些,男方就会觉得对方在挑刺,便也开始挑剔她:你事怎么那么多。两个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争吵,互相指责对方。
后来,每次提起都要吵一架,老婆也就不再提了,男方也不主动和老婆说话,晚回家不再提前打电话,不再给她带蛋糕,不陪她过节日,就连看到她都觉得好像是一种负担。
这时候关系中的两个人,都有些对这段关系S心了,对能够改善关系不再抱有期望,觉得沟通没有办法解决他们的问题,对对方也不再抱有期待。很多关系越来越糟糕,都经历了以上相似的过程。
4、用“沉默”保护自己
二、一个人的行为往往会有这样两种意图:要么是想保护自己,要么是想保护关系。
尤其是放到婚姻里去看,不管是分析自己还是分析对方基本上只有这两个维度。对于这个男方“不说话”、“挑刺”、“不管不顾”的行为,他的意图更多的是为了保护自己,但这些方法不仅没有保护到自己,反而伤害了关系,让自己在关系中更受伤。
一起来看一看,这些行为背后的意图是什么
不说话:像开始的争吵,听到老婆对某件事的不满,男方提出自己的建议原本是好意,却被老婆误会没有站在自己这边。而自己的解释换来的是对方直接将矛头对准了自己,从对事件的讨论,变成了妻子对自己这个人的指责。
5、用“沉默”保护自己
这样的沟通模式总是重复,那既然这样,我干脆就不说话,我不解释了,你就不会再指责我了吧。但用这样的方式来处理关系,就像是在你们中间装上了一扇门,将自己和对方隔开,不论对方如何用力的敲打这扇门,你都不予理会。
因为自己解释以后,对方的反应让自己更受伤,自己又没有更好办法去应对,所以只能用“沉默”保护自己。可在面对你的沉默时,对方甚至都意识不到你是在保护自己。
不光这样,老婆还会在脑海中构想出一个自己的解读:我都生气成这个样子了,你还不管不顾的,一句话都不说你是不是不在乎我了,是不是不爱我了这样的解读让老婆又对你产生了更大的不满。男方更受伤了,觉得我说也不行,不说也不行,你到底想让我怎么样才满意。
6、挑对方的刺
但在对方眼里。他躲进自己的房间里,对方听不到他在悄声说着:我受伤了,我很委屈,我不想,只能更用力的敲打着那扇门。
挑对方的刺:当男方的壳被对方敲碎,他不得不把自己坦露出来,可对方的挑剔和抱怨就像是一根根地针,不停地扎在他身上。被扎和喊痛的次数多了,带着心里这些不满,在面对对方的抱怨时,你不再想单方面地照顾关系,包容对方。
一味地让自己妥协,他也开始想让对方尝尝这种被指责,被抱怨的滋味,想让她在感受到这种痛苦时,能够理解你当初是什么样的感受。你们在彼此的身上留下了伤口,都希望着对方可以看到自己的伤口,可以照顾自己的感受。
但在这种冲突的状态下,你们关注的都是自己有多受伤对方伤我有多深。
7、不管不顾
这时候的你们更像是敌人,没有办法给对方疗伤。所以这种保护自己的方式就又失败了,因为你保护自己的时候,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她。
不管不顾:在面对对方变本加厉地追问时,丈夫感到越来越痛苦,越来越想逃离。他不再主动见面,不再主动送门,甚至不再主动说话,收回在对方身上的情感,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对方:我已经失去耐心了,对你的感情也快被耗没了。
可用这种方式来提醒对方时,等于丈夫是在拿着一把刀砍向对方,砍向你们的关系,觉得只要切断关系,我就不会受伤了。他这种保护自己的方式,等于一步一步把两个人的关系推远了,他很痛苦,想让对方理解自己。
可对方也受了伤,她能做的也只有自己止血、包扎伤口,很难背负着那么严重的伤口去照顾对方的感受。
8、沟通
这时候关系中的两个人都不再对关系抱有希望,都在舔舐着自己的伤口,把对对方的情感逐渐抽离回来,这个时候的婚姻就像是一个空壳,随时面临着解体。
三、很多夫妻就像两只小刺猬一样,一方在感觉到受伤时,就把自己缩成一团,露出满背的刺,觉得对方看到自己缩起来就可以知道自己受伤了。但对方看到的只有满身的刺,两个人互相刺痛着对方,关系也越来越远。
很多人会觉得,如果我要保护自己,就兼顾不了关系,我除了不断妥协不断后退,就是拿起刀和对方对抗,所以,我要么伤害自己,要么伤害关系。事实上,保护自己和不伤害关系这两者是可以共存的,而共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沟通。
你需要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意图是什么,而不是让她自己构想猜测自己行为背后的含义。
9、结语
而对方了解到你的意图,了解到:你是受伤的,是需要我的,而不是要伤害我时,她的危机感也会降下来,也就可以把兵器放下来,不用以同样的方式打你,你们关系中的火药味也会降下来。
你们相处的方式也可以慢慢变得平和,当你们不需要处于一个紧绷的状态时,就可以更好地看到对方的伤口和需求了,也能更好的照顾到对方的感受了。
处理冲突的正确姿势是,我们在受到指责想要保护自己时,可以提醒对方,你这样做我是受伤的。同时也可以去了解对方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积累很多不满之后互相伤害。
古人用的兵器现代人可能拿都拿不动
小说,电视剧,甚至正史里经常可以看到:随便一个武功盖世,经过专门训练的好汉,就能拿起几十斤,甚至几百斤的兵器。这些场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每想起这些情节,我们可能心里就产生了疑惑:古人这么有力气,他们真的比我们现代人强壮很多吗?在冷兵器时代,兵器的分量是发挥兵器威力的重要条件之一。清朝有一部小说《说唐全传》,其中,演绎的隋唐各路英雄。一个比一个厉害,他们为什么一个比一个厉害呢?就是因为他们的兵器一个比一个重。比如,书中所记录的第一条好汉李元霸,手持两柄铁锤,重八百斤。排名第六的伍天锡,手使一柄混金铛,重二百多斤。
这样的分量理论上也够重了,但跟李元霸交手,只一个照面他就败下阵去,简直不堪一击。唐朝时的一斤等于现在的661克。八百斤的铁锤,其分量相当于现在的一千多斤。即便是最优秀的举重选手也不可能把它举起来。这样的描述,显然是小说家的虚构。那么,真实的古代兵器,究竟有多重呢?被称为“汉初三杰”的张良,他的祖父、父亲都做过韩国的宰相,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官二代”。秦灭了韩国后,面对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年轻的张良拿出全部家当招募到一位大力士。并替这个大力士做了一个一百二十斤的大铁椎。叫他埋伏,伺机行刺秦始皇。做了这么重的一个大铁椎呢?
秦时的一斤相当于现在的253克,一百二十斤的大铁椎,其分量相当于今天的60斤。张良为什么做了这么重的一个大铁椎呢?原因很简单:秦始皇出行,随驾的护卫肯定很多。行刺必须在一定距离之外,如果铁椎不够分量,一是形成不了惯性,扔不到地方。二是即使扔到了地方,也成了强弩之末,失去了打击力量。虽然最终的结果是,大力士把铁椎扔偏了,砸中的是秦始皇的副车。但从中也足以看出这个大铁椎的威力。三国的曹操手下有一员大将典韦,非常勇武。他善于使用双戟和大刀,军中的战士们为他编了这么一句歌谣:“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表达了对他勇猛精神的赞美。
三国时的一斤等于现在的220克,那时候的八十斤相当于今天的三十五斤。公元197年,张绣反叛袭击曹操的营地,典韦挥动长戟左右冲杀。一叉下去,十几根矛当即被折断。兵器的分量和人的勇武精神,相得益彰!特别一提的是,张绣反叛前,曹操曾设宴款待张绣。典韦拿着一柄大斧跟在曹操后面,曹操每到人前敬酒时,典韦就举起大斧看着那个人。张绣及随从都不敢仰视。典韦所持的大斧有多重呢?史料语焉不详,但大斧的刃宽却达到一尺,其分量想必不轻。或许正因为此,张绣及随从才会望而生畏吧?唐初有个大将叫阚棱,擅长使用大刀,有一丈长,两面都带刃。唐时的一丈相当于现在的三米。三米长的大刀,肯定也轻不了。
阚棱不仅作战勇敢,也爱护百姓。手下的士兵有侵夺百姓的,他绝不姑息一定把这个人杀掉,即使是亲戚旧友也不放过。只是不知道阚棱杀掉这些人时,用的是不是自己的这把大刀,要是的话,那肯定非常解恨。唐朝还有一个大将张兴,也有一口大刀,重十五斤,相当于今天的二十斤。安史之乱发生时,史思明攻打饶阳城池,张兴一挥刀就杀死好几个人。把攻城的贼军全都震慑住了。不难想象,如果张兴的大刀没有分量,张兴再勇武,也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南宋的岳云,是著名爱国将领岳飞的儿子。十二岁从军,屡立奇功。每次作战时,他两手各握一个铁锥,重八十斤,冲锋在前,以一当十。
南宋时的一斤等于今天的633克,八十斤的双椎,其分量大约相当于今天的100斤。岳云之所以小小的年纪就能屡立奇功,应该与他使用的这么重的兵器不无关系。岳飞曾在《满江红》一词里这样抒发自己的抱负:“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有岳云这样如此英武的儿子以及那么多像岳云这样如此英武的岳家军子弟做辅佐。怪不得岳飞有如此的抱负。也怪不得和岳飞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对手金兀术由衷地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古人的兵器看起来非常重,其实并没有那么重。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古代人的身体素质确实是强于我们。
因为古代因为生产力不高,都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所以体力自然会比现代人强一些。还有就是古人打仗是以冷兵器为主,几年,十几年如一日的训练。一些重兵器都是要配合骑术来运用的,在加上运用的巧劲儿,还是可以用于实战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